跳转到内容

主题:病毒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歡迎來到病毒主題!

SV40病毒
SV40病毒

病毒是無法獨立生長複製、僅能在宿主細胞中複製的小型病原體,廣泛分布於地球上所有生態系動物植物真菌細菌古菌等所有生物皆會被病毒感染。第一個被發現的病毒是菸草鑲嵌病毒,由马丁努斯·威廉·拜耶林克於1899年發現並命名,迄今已有超過6000種類型的病毒得到鑑定。

病毒由遺傳物質DNARNA)和蛋白質衣殼組成,有些病毒還具有脂雙層構成的包膜,衣殼形狀常見者有螺旋形與正二十面體等,還有較複雜的複合型(如感染細菌的噬菌體)。病毒的大小一般僅有細菌的百分之一,介於10至300奈米間,大多無法以光學顯微鏡觀察,而需使用電子顯微鏡巴爾的摩病毒分類系統將病毒基於遺傳物質種類和複製機制分為七種。

許多病毒可感染人類而造成疾病,包括感冒流感水痘愛滋病SARS等疾病皆是病毒感染所致,不同的病毒的致病機制各異。疫苗接種抗病毒藥物可以預防、治療部分病毒的感染。病毒的具體起源過程仍未知,目前對此有許多假說,分別認為最早的病毒可能來自退化的小型細胞、從生物基因組中跳脫的DNA或RNA元件、或在細胞生命起源以前就已經出現。

精選病毒

真菌病毒(Mycovirus)泛指可以感染真菌病毒。多數真菌病毒都屬於雙股RNA病毒英语Double-stranded RNA viruses,但也有約三成屬於正义单链RNA病毒。真菌病毒必須具備感染健康真菌的能力,許多真菌細胞內類似病毒的物質並無感染能力,故只能稱為類病毒顆粒英语Virus-like particle,並非真正的真菌病毒。大多數真菌病毒的感染都沒有任何症狀,它們可能在長期共演化之下,演化出對宿主無害、甚至對宿主有益的共生機制,例如嗜杀酵母英语Killer yeast細胞內的雙股RNA病毒可編碼毒素,幫助其宿主毒殺周圍的其他酵母菌,不過仍有少數真菌病毒的感染會嚴重影響真菌的生長,並降低部分植物病原真菌感染植物的能力。真菌病毒學是病毒學中一個相對較新的分支領域,其研究範圍包括真菌病毒的分類、起源、演化、宿主種類、傳播機制與對宿主的影響等。

病毒感染

H
H

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SARS)於2002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顺德首发,并扩散至东南亚乃至全球,称为SARS事件。此疾病由世界卫生组织意大利医生卡尔娄·武尔班尼发现,他在越南研究该病毒时受到感染,其后于2003年3月在泰国不治殉职。研究指出,該病是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引起的,傳播途徑包括由已被感染者所咳出的飞沫传染,而整個传染過程主要透過人與人近距離的接触。SARS事件持續約一年,造成全球超過8000人感染,其中774人死亡。

疫情

天平疫病大流行日本奈良時代天平七年(735年)至天平九年(737年)的一次地區性天花疫情,該次流行造成約100-150萬人口死亡,約佔全日本約三分之一的人口,是历史上致死人数最多的流行病之一。疫情原發於九州一帶,後來蔓延至首都平城京爆發。到了737年6月,疫情已導致朝政停擺,也導致當時把持朝政的藤原四兄弟相繼病亡。該次疫情對日本社會、經濟,以及宗教造成深遠的影響。

聖武天皇認為自己對疫情的爆發有個人責任,因此大力推廣佛教,命令修建東大寺及建造奈良大佛,並大力資助在各地設立國分寺及其他佛教建築。然而,光是奈良大佛一項的花費,即幾乎造成國家的財政接近破產。在此次疫情之後,日本仍發生了幾次天花疫情,但皆僅限於地區流行,不再發生大規模的全國疫情。

精選圖片

Bacteriophage ΦX174 structure

ΦX174噬菌體英语Phi X 174為感染大腸桿菌的單鏈RNA病毒,其基因組長度僅有5386nt,為基因組最小的病毒之一。

圖片出處:Fdardel (2009)

語錄

推薦條目

相關新聞

世界各國的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示意圖

2月26日:進行中的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已在全世界造成超過1億1000萬人染病,其中超過250萬人死亡。WHO

2月18日俄羅斯阿斯特拉罕州有七人感染甲型流感病毒H5N8亞型(均無症狀),此為首次發現H5N8感染人類的報導,過去認為此病毒株僅感染禽鳥,去年便造成大量雞隻遭到撲殺。WHO

2月14日幾內亞東南部的城鎮古埃凱英语Gouécké爆發新的伊波拉病毒疫情,共有7人確診。 WHO

2月7日剛果民主共和國北基伍省再度爆發伊波拉病毒疫情,有1人確診感染。 WHO

2月4日肯亞裂谷熱疫情自去年11月爆發以來已造成32人感染,其中11人死亡。 WHO

11月21日:治療2019冠狀病毒病複合型單株抗體REGN-COV2 抗體組合英语casirivimab / imdevimab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紧急使用授权英语Emergency Use Authorization,用於12歲以上的輕度至中度患者,本月稍早FDA已授予另一種單株抗體Bamlanivimab英语Bamlanivimab緊急使用授權。 FDA 1, 2

11月18日剛果民主共和國赤道省伊波拉病毒疫情正式宣告結束,此疫情於去年6月爆發,共造成130人感染,其中55人死亡。 UN

你知道嗎?

傳記

马克斯·泰累尔(Max Theiler,1899年-1972年)是南非微生物学家,1951年由于发现黄热病疫苗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泰累爾在倫敦熱帶醫學院獲博士學位後至美國哈佛大學熱帶醫學系擔任研究員,曾赴西非調查黃熱病,1930年他應邀到洛克菲勒基金會國際衛生部病毒實驗室,繼續研究黃熱病病理與研製黃熱病疫苗。1937年他用多次繼代移植方法在雞胚胎粉碎組織中成功繁殖黃熱病病毒的變異株,這是首個成功的黃熱病疫苗,後來被命名為17D黃熱病疫苗。

防治

融合抑制剂又称为进入抑制剂,是一种抗艾滋病靶向药物,能夠防止艾滋病病毒(HIV)与质膜融合從而阻断HIV感染CD4+ T细胞。融合抑制剂不仅能避免HIV感染人体、防止患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即艾滋病),还能使HIV携带者或艾滋病患者体内的HIV生命周期在这一步阻断,控制病情。

截至2019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一共批准三种融合抑制剂类药物上市:恩夫韦地(enfuvirtide,商品名Fuzeon)、ibalizumab(商品名Trogarzo),以及马拉韦罗英语Maraviroc(maraviroc,商品名Selzentry)。

分類

病毒的子分類

主題

任務

維基專題與相關主題

相關維基媒體計畫

进入以下维基媒体计划可获取更多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