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主題:病毒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歡迎來到病毒主題!

SV40病毒
SV40病毒

病毒是無法獨立生長複製、僅能在宿主細胞中複製的小型病原體,廣泛分佈於地球上所有生態系動物植物真菌細菌古菌等所有生物皆會被病毒感染。第一個被發現的病毒是煙草鑲嵌病毒,由馬丁努斯·威廉·拜耶林克於1899年發現並命名,迄今已有超過6000種類型的病毒得到鑑定。

病毒由遺傳物質DNARNA)和蛋白質衣殼組成,有些病毒還具有脂雙層構成的包膜,衣殼形狀常見者有螺旋形與正二十面體等,還有較複雜的複合型(如感染細菌的噬菌體)。病毒的大小一般僅有細菌的百分之一,介於10至300奈米間,大多無法以光學顯微鏡觀察,而需使用電子顯微鏡巴爾的摩病毒分類系統將病毒基於遺傳物質種類和複製機制分為七種。

許多病毒可感染人類而造成疾病,包括感冒流感水痘愛滋病SARS等疾病皆是病毒感染所致,不同的病毒的致病機制各異。疫苗接種抗病毒藥物可以預防、治療部分病毒的感染。病毒的具體起源過程仍未知,目前對此有許多假說,分別認為最早的病毒可能來自退化的小型細胞、從生物基因組中跳脫的DNA或RNA元件、或在細胞生命起源以前就已經出現。

精選病毒

麻疹
麻疹

麻疹病毒是造成麻疹病原體,屬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屬。麻疹是兒童常見的一種急性傳染病,其傳染性很強,以皮丘疹發熱呼吸道症狀為特徵。若無併發症則愈後多良好。不同國家的麻疹病毒的基因型互不相同,所產生的疫情也存在很大差異,在2000年美國澳大利亞的麻疹已經得到有效控制,但在發展中國家仍是兒童死亡的一個主要原因。在天花滅絕後,WHO已將麻疹列為計劃消滅的傳染病之一。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是麻疹病毒慢性感染所致的併發症。

病毒感染

貓傳腹
貓傳腹

貓傳染性腹膜炎(FIP),簡稱傳腹,是一種發生於的致命異常免疫反應,由貓攜帶的貓冠狀病毒發生變異而引起。FIP目前仍為絕症,發病後死亡時間不定,但極少活過一年時間。

雖然該病名稱為「腹膜炎」,但FIP實際上是一種多系統性炎症,並非所有的患貓都一定會表現出腹膜炎的症狀。患貓的症狀表現通常分為兩類,分別為濕性FIP和乾性FIP,其中濕性FIP佔全部病例的70%左右,表現為腹腔胸腔出現積液,異常鼓脹;乾性FIP患貓症狀不一,取決於病毒侵害的器官種類。

作為一種首次記載於1963年的疾病,FIP的預防、治療等應對措施皆尚在研究中。作為患FIP的先決條件,貓冠狀病毒的感染非常常見,惟其變異為腹膜炎病毒的條件尚不明確,因而難以預防;統計結果顯示,FIP患貓中高達70%為純種貓,這很可能與純種貓較弱的免疫力有關。FIP少有直接的確診手段,一般需要根據患貓的臨床症狀、生化指標和既往歷史等因素來進行推斷,加之有一些其他貓的疾病與FIP症狀類似,造成FIP有一定的誤診率。而一旦確診,患貓只能接受以緩解痛苦為主要目的的治療。

疫情

1889–1890年流感大流行又稱俄國流感,是指於1889年爆發的一次流感大流行。最主要的一波疫情發生於1889年-1890年,此後1890年-1892年又發生了兩波較大規模的疫情。此次大流行共造成了全球約100萬人死亡,是歷史上致死人數最多的流行病之一,也是十九世紀最嚴重的疫情之一。

1889年5月,該病最早在俄羅斯帝國位於中亞地區的布哈拉被發現,與此同時加拿大格林蘭島等地也有疫情報告。俄國當地的大規模鐵路建設加重了疫情。1889年10月,該流感傳播到了聖彼得堡莫斯科,並沿着鐵路線傳播到了歐洲大陸。1890年初,流感傳播到了美國紐約波士頓等地相繼爆發疫情,共造成約13000名美國人死亡。

俄國流感的致病病原不明確,有研究認為是H2N2流感病毒英語Influenza A virus subtype H2N2,有研究認為是H3N8流感病毒英語Influenza A virus subtype H3N8,也人認為是人類冠狀病毒OC43造成,而非流感病毒所致。

精選圖片

伊朗哈馬丹死於2019冠狀病毒病的患者被埋葬。

圖片來源:Behzad Alipour (2020)

語錄

艾莉森·喬利英語Alison Jolly

推薦條目

相關新聞

世界各國的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示意圖

2月26日:進行中的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已在全世界造成超過1億1000萬人染病,其中超過250萬人死亡。WHO

2月18日俄羅斯阿斯特拉罕州有七人感染甲型流感病毒H5N8亞型(均無症狀),此為首次發現H5N8感染人類的報導,過去認為此病毒株僅感染禽鳥,去年便造成大量雞隻遭到撲殺。WHO

2月14日幾內亞東南部的城鎮古埃凱英語Gouécké爆發新的伊波拉病毒疫情,共有7人確診。 WHO

2月7日剛果民主共和國北基伍省再度爆發伊波拉病毒疫情,有1人確診感染。 WHO

2月4日肯亞裂谷熱疫情自去年11月爆發以來已造成32人感染,其中11人死亡。 WHO

11月21日:治療2019冠狀病毒病複合型單株抗體REGN-COV2 抗體組合英語casirivimab / imdevimab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緊急使用授權英語Emergency Use Authorization,用於12歲以上的輕度至中度患者,本月稍早FDA已授予另一種單株抗體Bamlanivimab英語Bamlanivimab緊急使用授權。 FDA 1, 2

11月18日剛果民主共和國赤道省伊波拉病毒疫情正式宣告結束,此疫情於去年6月爆發,共造成130人感染,其中55人死亡。 UN

你知道嗎?

輪狀病毒

傳記

哈維·阿爾特(Harvey James Alter,1935年-)是一名美國病毒學家、美國美國國家衛生院輸血醫學家與醫師,他以關於丙型肝炎病毒的研究成果而聞名,2000年獲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2020年和米高·霍頓查爾斯·M·賴斯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防治

干擾素(IFNs)是一類細胞信號傳送蛋白,為在動物細胞在受到某些病毒感染後分泌的具有抗病毒功能的宿主特異性醣蛋白。細胞感染病毒後分泌的干擾素能夠與周圍未感染的細胞上的相關受體作用,促使這些細胞合成抗病毒蛋白防止進一步的感染,從而起到抗病毒的作用,但干擾素對已被感染的細胞沒有幫助。1954年,日本傳染病研究所的長野泰一、小島保彥發表了「病毒干擾素發現」的報告。1957年,英國科學家艾力克·艾薩克斯英語Alick Isaacs讓·林登曼英語Jean Lindenmann亦發現了干擾素,並將之命名。1980年代以後,人類已經可以通過生物工程手段批量生產干擾素用於臨床治療。

分類

病毒的子分類

主題

任務

維基專題與相關主題

相關維基媒體計劃

進入以下維基媒體計劃可獲取更多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