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李仁老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李仁老韓語:이인로李仁老 Lee In-ro,1152年—1220年)字眉叟,號雙明齋。朝鮮高麗王朝詩人。他處於政治高壓中,懷才不遇,故借詩歌諷喻世事,著有多部漢詩集。他重視作品的內容,反對形式主義的模仿,強調文學創作貴在「托物寓意」,其《破閒集》是稗說文學的重要作品。

生平[編輯]

李仁老出身貴族家庭,屬慶源李氏,據說由華嚴宗僧人寥一撫育成人。自幼聰明好學、精詩文、善書法。1170年高麗王朝發生武臣奪取政權的庚寅之亂後,李仁老削髮為僧,入山十年不出。1180年國子監文科狀元及第。1182年曾出使中國,回國後補桂陽管記,入翰林院。歷任吏部員外郎、秘書監右諫議大夫等職。

在武臣專政下,文人遭受迫害,政治上受到壓制。李仁老和林椿、吳世才、李湛之等七人結為密友,被稱為「江左七賢」。他們詩風收到蘇軾黃庭堅等人影響,經常詩酒往來,有時通過詩文諷刺朝政,不願和當政勢力妥協。[1],故《高麗史·李仁老傳》說他「性偏急,忤當世不為大用」。他的兒子李世璜也說他「心中洶洶,居常鬱郁」。

創作[編輯]

李仁老以漢詩著名,作品有《銀台集》、《銀台集後集》 、《破閒集》和《雙明齋集》,但流傳下來的僅有《破閒集》和收在《東文選》裡的一部分漢詩。其中代表漢詩有《續行路難》、《野菊》、《贈接花者》、《游智異山》和《山居》等,在其中揭露了世道的不公和權貴的暴虐[2]。在《續行路難》中,他渴望扣開天門,借天河之水以洗刷污濁的世界,表示了他深沉的悲憤情緒。

有時李仁老的詩文也表達出逃避現實的思想,嚮往桃花源式的世外之鄉,在散文《青鶴洞記》中有所反映[3]。李仁老的《破閒集》刊行於1260年,收有雜文300餘篇,包括詩話、史話以及崔致遠鄭知常等著名詩人的逸話,還記述了傳說、民謠、風俗習慣、文物制度等[4],被譽為「朝鮮詩話之冠」。

參考文獻[編輯]

  1. ^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海左七賢條目
  2. ^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李仁老條目
  3. ^ 王成. 朝鲜李仁老《青鹤洞记》与陶渊明《桃花源记》之比较. 晉城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1, (3): 55–57. 
  4. ^ 崔成德主編. 《朝鲜文学艺术大辞典》. 吉林教育出版社. 1992年7月: 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