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李仁老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李仁老朝鮮語:이인로李仁老 Lee In-ro,1152年—1220年)字眉叟,号双明斋。朝鲜高丽王朝诗人。他处于政治高压中,怀才不遇,故借诗歌讽喻世事,著有多部汉诗集。他重视作品的内容,反对形式主义的模仿,强调文学创作贵在“托物寓意”,其《破闲集》是稗说文学的重要作品。

生平[编辑]

李仁老出身贵族家庭,属庆源李氏,据说由华严宗僧人寥一抚育成人。自幼聪明好学、精诗文、善书法。1170年高丽王朝发生武臣夺取政权的庚寅之乱后,李仁老削发为僧,入山十年不出。1180年国子监文科状元及第。1182年曾出使中国,回国后补桂阳管记,入翰林院。历任吏部员外郎、秘书监右谏议大夫等职。

在武臣专政下,文人遭受迫害,政治上受到压制。李仁老和林椿、吴世才、李湛之等七人结为密友,被称为“江左七贤”。他们诗风收到苏轼黄庭坚等人影响,经常诗酒往来,有时通过诗文讽刺朝政,不愿和当政势力妥协。[1],故《高丽史·李仁老传》说他“性偏急,忤当世不为大用”。他的儿子李世璜也说他“心中汹汹,居常郁郁”。

创作[编辑]

李仁老以汉诗著名,作品有《银台集》、《银台集后集》 、《破闲集》和《双明斋集》,但流传下来的仅有《破闲集》和收在《东文选》里的一部分汉诗。其中代表汉诗有《续行路难》、《野菊》、《赠接花者》、《游智异山》和《山居》等,在其中揭露了世道的不公和权贵的暴虐[2]。在《续行路难》中,他渴望扣开天门,借天河之水以洗刷污浊的世界,表示了他深沉的悲愤情绪。

有时李仁老的诗文也表达出逃避现实的思想,向往桃花源式的世外之乡,在散文《青鹤洞记》中有所反映[3]。李仁老的《破闲集》刊行于1260年,收有杂文300余篇,包括诗话、史话以及崔致远郑知常等著名诗人的逸话,还记述了传说、民谣、风俗习惯、文物制度等[4],被誉为“朝鲜诗话之冠”。

参考文献[编辑]

  1. ^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海左七贤条目
  2. ^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李仁老条目
  3. ^ 王成. 朝鲜李仁老《青鹤洞记》与陶渊明《桃花源记》之比较.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3): 55–57. 
  4. ^ 崔成德主编. 《朝鲜文学艺术大辞典》. 吉林教育出版社. 1992年7月: 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