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杨若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杨若梓(?—?),字原育,号芘寰沈阳右卫军籍顺天府通州人。

生平

[编辑]

有至性,数岁父卒,事母张氏以孝闻。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己酉科顺天乡试举人,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进士[1],授河南信阳知州,约己爱民,禁羡耗,息争讼,虚公讯狱,务得其情,案牍不假吏手,娓娓千言,堂上立就。著有《申阳末议》。初莅政,据案审决,监司洪某意轻之,易服入观于旁,阍者密以告,断听自若不少动。洪由是奇其才,凡疑狱悉委鞫焉。岁旱,步祷跪暴烈日中,雨立至,谓未霑足,跪如故,洪某冒雨至,掖之起。又劝农桑,宣六谕,课士文艺,多所造就。察廉奏最,擢礼部祠祭司员外郎,摄仪制司篆。无何,神宗、光宗相继崩,大礼叠至,若梓擘画精详,而其议改元,尤有卓识。当光宗初立也,议以明年为泰昌,及光宗又崩,阁臣九卿皆难之,若梓进曰:是未可以成例拘也,一年三君,前代所无者,以明年为泰昌则无以处今上,然遂以明年为天启,则无以存先帝,皆不可,请自今即改为泰昌元年,明年春正则为今上纪元。既存先帝之元,又尊今上之统,庶于情理为惬。于是阁臣九卿皆是其议,草奏以闻。先是光宗即位,京营及边军皆有赏,独不及通州五卫,若梓力请得邀赏如例云[2][3]。二年十月持节册封沈府稷山王朱效钛并妃李氏。

家族

[编辑]

曾祖杨景芳,先世以扈从自淮安徙居通州,居城南藁村,力农,家颇富饶。常见一贫士觅食村中,询知避难,留归三载而去。后士登第来谢,及为府尹,数馈遗相延,景芳卒不诣其署,高洁如此。景芳子杨锡,号南轩,有隐德,善教子,生三子:惟清、惟洪、惟治。

从父杨惟清,字子廉,号明野,万历元年癸酉举人,知山西太谷县,有子八人,以次子杨若桐睢宁县,赠如其官。孙杨士炌杨士烒俱进士。

父杨惟洪,字子宽,号襟野,万历十年壬午举人,早卒,以子若梓贵,赠礼部员外郎。

从父杨惟治,字子理,号同野,万历二十年壬辰进士,历官南阳知县、刑部主事、郎中、河南参政、陕西按察使,崇祯辛未卒,年七十四。第三子杨若桥,亦进士,由行人迁河南道御史,孙杨正中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光绪《【直隶省】通州志·卷七·选举志》:(万历)三十四年丙午科(举人) 杨若梓 见进士……四十一年癸丑科(进士) 杨若梓 详人物志乡贤
  2. ^ 《通州志》
  3. ^ 《畿辅通志》:“杨若梓字原育,通州人。万历癸丑进士。筮仕河南信阳州知州,擢礼部员外郎。神宗崩,光宗立,议以明年为泰昌元年。未几,光宗又崩,熹宗立,阁臣与九卿皆难之。若梓曰:‘改元大典,难拘成例。愚议自今日始,即称泰昌元年,明年春正为今上纪元。既可以存先帝之元,亦所以尊今上之统’。”阁臣九卿是之。吏部尚书赵南星方欲调为铨司,忽遘疾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