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美昂二世·薩克森-科堡-哥達斯基」 → 「西美昂·薩克森-科堡-哥達斯基」:作為生者,目前通用「西美昂·薩克森-科堡-哥達斯基」一名,前名為「西美昂二世」,但從未稱「西美昂二世·薩克森-科堡-哥達斯基」——這一名稱似為前二者強行結合,嚴重錯誤。--Morningstar1814(留言) 2016年9月18日 (日) 21:33 (UTC)[回覆]
「西美昂·萨克森-科堡-哥达」 → 「西美昂二世」:西美昂二世(保加利亞語:Симеон II)既是本條目傳主於其保加利亞君主任內之稱號及其本人常用名,也是本條目傳主在其個人網站之自稱(保加利亞語版網站稱「Симеон II」,英語版網站稱「Simeon II」,中譯均為「西美昂二世」),因此本條目應以「西美昂二世」命名為宜。--Joker Twins(留言) 2023年1月23日 (一) 12:10 (UTC)[回覆]
- (-)反對:現在並非王室成員,因此在正式場合下不可能稱為「西美昂二世」的。保語維基里是通常的名+姓形式。既然當過總理,中文媒體裡肯定會有正式的翻譯。我找到的一個來源是「西美昂·鮑里索夫·薩克森-科堡-哥達」。具體該選取哪個譯名,請熟悉主題的編輯去考證。個人建議條目名應該是「西美昂·薩克森-科堡-哥達」,如果要按照保加利亞語原名Sakskoburggotski來譯的話,具體用字我暫不知道,但應該沒有連字符。--萬水千山(留言) 2023年2月23日 (四) 08:08 (UTC)[回覆]
- 你的反對理由根本無法成立,詹姆斯二世 (英格蘭)、路易十六、卡洛斯四世、查理十世 (法蘭西)、佩德羅一世 (巴西)、米格爾一世、威廉一世 (尼德蘭)、路易-菲利普一世、斐迪南一世 (奧地利皇帝)、奧托一世 (希臘)、伊莎貝拉二世 (西班牙)、佩德羅二世 (巴西)、曼努埃爾二世 (葡萄牙)、尼古拉二世 (俄羅斯)、威廉二世 (德國)、卡爾一世 (奧地利皇帝)、康斯坦丁一世 (希臘)、阿方索十三世、愛德華八世、卡羅爾二世、彼得二世 (南斯拉夫)、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三世、翁貝托二世、米哈伊一世、利奧波德三世 (比利時)、康斯坦丁二世 (希臘)、阿爾貝二世 (比利時)、胡安·卡洛斯一世均是退位或被廢黜的君主,但相應條目仍以這些君主在位時的尊號命名,末代保加利亞沙皇西美昂二世亦應同理。這位末代保加利亞沙皇在其個人網站之自稱(保加利亞語版網站稱「Симеон II」,英語版網站稱「Simeon II」)中譯均為「西美昂二世」,且「西美昂二世」仍為此人常用名(只需google搜索即可驗證),因此本條目以「西美昂二世」命名理所應當,而非以冗長且不常用的全名命名。
- 末代保加利亞沙皇西美昂二世退位以後又曾任該國總理的史實不僅無法支撐本條目應以此人全名命名之觀點,而且兩者之間簡直毫無關聯。愛德華八世退位以後獲封溫莎公爵,又曾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擔任巴哈馬總督,但相應條目仍以其在位時的尊號愛德華八世命名,既未以其冗長且不常用的全名命名,也未以其封爵命名為「溫莎公爵愛德華」。
- 使用「西美昂二世」一名的傳媒包括但不限於:
- 不否認中文媒體中很多情況下會使用「西美昂二世」的稱呼,但從新華社的歷史資料庫里其名字是這樣的:西美昂·鮑里索夫·薩克森-科堡-哥達(簡稱:西美昂)。這應該是他的正式中文譯名。他在位時間很短,且現在該王室不復存在。其生涯中的絕大部分時間身份不是沙皇。參照溥儀的例子,其條目名就不是按照前任皇帝的慣例稱為「宣統帝」。--萬水千山(留言) 2023年2月23日 (四) 15:59 (UTC)[回覆]
- 另,根據保加利亞語原名的譯名是「西美昂·薩克斯科布爾格茨基」(中國日報的來源),但考慮到其家族起源,以及前面提及的新華社及中國外交部的來源,本條目的名稱應該是「西美昂·薩克森-科堡-哥達」。--萬水千山(留言) 2023年2月23日 (四) 19:25 (UTC)[回覆]
- 一、正式中文譯名不應僅局限於新華社或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你的來源範圍上較單一且似乎以中國大陸為地域中心),而應面向所有中文可靠來源,「西美昂二世」是這位末代保加利亞沙皇最常用的正式中文譯名(來源我上面已給出)。且你提供的新華社歷史資料庫需先註冊方可使用,無法直接顯示結果。
- 二、你提供的來源時間上較陳舊,僅局限於2001年至2005年保加利亞總理任期。就任總理前及卸任總理後,此人最常用的名稱依然是「西美昂二世」(同樣是我上面給出的來源)。
- 三、末代保加利亞沙皇西美昂二世退位以後又曾任該國總理的史實不僅無法支撐本條目應以此人全名命名之觀點,而且兩者之間簡直毫無關聯。愛德華八世退位以後獲封溫莎公爵,又曾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擔任巴哈馬總督,但相應條目仍以其在位時的尊號愛德華八世命名,既未以其冗長且不常用的全名命名,也未以其封爵命名為「溫莎公爵愛德華」。
- 四、在位時間短、廢除君主制根本不是拒絕以君主在位時尊號命名君主條目的合適理由,因為兩者同樣毫無關聯。1946年義大利廢除君主制,該國末代君主翁貝托二世逝世於1983年,享年78歲,在位僅1個月,但相應條目依然命名為翁貝托二世。1947年羅馬尼亞廢除君主制,該國末代君主米哈伊一世逝世於2017年,享年96歲,在位僅10年,但相應條目依然命名為米哈伊一世。1953年埃及廢除君主制,該國末代君主福阿德二世現年71歲,在位僅將近1年,但相應條目依然命名為福阿德二世。1973年希臘廢除君主制,該國末代君主康斯坦丁二世逝世於2023年,享年82歲,在位僅9年,但相應條目依然命名為康斯坦丁二世 (希臘)。
- 五、溥儀之所以用其本名命名條目,是因為溥儀一生共有三個年號:清朝年號宣統,滿洲國年號大同、康德,無法按照一世一元制僅以一個年號概括其君主生涯。
- 綜上所述,作為末代保加利亞沙皇的傳記條目,應以「西美昂二世」這一最常用且既是君主任內尊號又屬此人終生自稱的名稱命名。--Joker Twins(留言) 2023年2月23日 (四) 20:50 (UTC)[回覆]
- 1. 關於新華社來源。這種需要查詢而無直接連結的來源不知該怎樣在維基中處理。在那個連結里,需要點擊"Log in"鍵下方的的visitor連結,之後再點擊頁面上方的"Historical database"連結,然後再查詢。這個例子中例如用關鍵字「Saxe-Coburg-Gotha」查詢,就能得到結果。
- 2. 中文譯名里有解釋,外國人名的大陸用詞優先參照新華社譯名、人名辭典和其他權威來源。台灣香港各地的用詞也自有一套慣例。如果有可靠來源證明台灣香港用詞不同,可以使用區域用詞轉換來實現。所以您所說的大陸中心論不成立。
- 3. 常用名並不是指谷歌搜尋結果最多的名字。抓眼球的媒體自然會更常提及「西美昂二世」,而不是其正式名字。所以其正式名字的出現頻率可能會比「西美昂二世」低。名字的長短不能作為是否能成為條目名的依據。
- 4. 關於被廢君主,如果其生涯中無其他重要事跡,援用其君主稱號無可指責。但就這位討論中的人物,我覺得其生涯的重要部分是作為一個從政人物,而不是其末代沙皇的身份,除非他今後努力把保加利亞變成君主立憲制而再次成為沙皇。
- 5. 我不全盤否定您的觀點,只是提出一個對立的觀點。至於管理員如何來決定此條目名稱我都會接受的。--萬水千山(留言) 2023年2月24日 (五) 10:39 (UTC)[回覆]
- 我先將此人予以正名,至於是否採用君主稱號為條目標題,社群可繼續討論。——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3年3月1日 (三) 15:02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