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惟果
李惟果(1903年—1992年)[1]四川省南充縣人[2](一說四川省成都人[3]),祖籍貴州省開陽縣城關鎮松林村[4],中華民國政治人物。
生平
[編輯]李惟果1923年考入清華大學政治學系,加入進步學生團體「唯真學會」,成為清大學生運動領導人之一;1924年參與發起「清華學生國學調查」活動並負責調查統計工作。李惟果1927年畢業於清華學校並公費留學美國。獲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學士、碩士,主修西洋史、國際公法;後入哥倫比亞大學學習國際關係學,獲哲學博士。[3][4]歸國後,任四川大學教授。[3]1932年,任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5]
1936年1月,蔣介石的侍從室在南京進行改組。改組後,李惟果出任侍從室第二處第五組(簡稱「侍五組」)組長(侍從室第二處處長為陳布雷)。[6]1939年9月,李惟果被任命為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幹事會常務幹事,任內隨時給蔣經國去電,告之蔣介石的意向及黨團中央的動態,蔣經國也經常透過李惟果轉達他的情況及要求。[7]
1940年11月至1941年5月27日,李惟果兼任國防最高委員會參事。1941年12月,李惟果到任國民政府外交部總務司司長,1942年6月27日正式任命,1946年8月15日免職。[2]
1945年初,中國陸軍總司令部在昆明組建,李惟果任中國陸軍總司令部政治部主任。[8]
1945年5月30日,李惟果兼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宣傳部副部長。1945年9月5日,「黨政接收計劃委員會」在芷江城北文廟的陸軍大學成立,李惟果兼任該委員會秘書長。[9]
1947年7月9日,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通過李惟果升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部長。[10]:83811947年9月13日,李惟果兼任中國國民黨幹部訓練籌備會委員。[8]
1948年5月31日至12月22日,李惟果任翁文灝內閣的行政院秘書長。[2]6月1日,蔣介石特任李惟果為行政院秘書長,梁穎文為副秘書長。[10]:86131949年2月12日,中國駐美大使兼遠東委員會中國代表顧維鈞接到中華民國外交部電報,內稱:政府鑑於大使職務的重要性,決定顧維鈞不必再兼任遠東委員會中國代表,另指派李惟果擔任此職。顧維鈞大使在日記中寫道:「顯然李惟果的任命是為了給他一個職位。」[11]1949年隨蔣介石去了台灣。
著作
[編輯]- 李惟果,何炳松譯魯濱遜著《新史學》,圖書評論第1卷第6期,1933年2月1日
- 李惟果,海士、蒙合著《新史學》之兩種譯本,圖書評論第2卷第4期,1933年12月1日
- 李惟果,現代政治下的西藏(博士論文)
家庭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生年1903年,見 馬烈,蔣家父子與三青團,中國文史出版社,2007年,第55頁。卒年網上有的說是1992年,但未提供可靠的文獻來源。
- ^ 2.0 2.1 2.2 劉壽林等編,民國職官年表,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
- ^ 3.0 3.1 3.2 吳宓日記: 1925-1927,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8年,第218頁
- ^ 4.0 4.1 4.2 4.3 4.4 李惟果,中國開陽,2011-06-27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6-03-14.
- ^ 李孝遷,西方史學史在中國的傳播 (1882-1949),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第218頁
- ^ 王信霞、王怡,蔣介石侍從室的組建、發展及演變,人民政協網,2010-03-10[失效連結]
- ^ 周淑真,三青團始末,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208頁
- ^ 8.0 8.1 劉國銘主編:《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軍政職官人物誌》,北京:春秋出版社,1989年
- ^ 二次世界大戰中國戰區受降內幕紀實,新華網,2005-09-01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6-03-04.
- ^ 10.0 10.1 李新總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編,韓信夫、姜克夫主編 (編). 《中華民國史大事記》. 北京: 中華書局. 2011年7月.
- ^ 蔣、李在美上演的外交鬧劇(一),南都網,2011-06-01[永久失效連結]
中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