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八次出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八次出幸指的是唐玄宗(1次)、唐代宗(1次)、唐德宗(1次)、唐僖宗(2次)和唐昭宗(3次)五名皇帝因為戰亂而八次出逃京師長安的避難事件,關中平原四川河南多個地點有幾年時間內稱為行在。從755年爆發安史之亂至904年朱溫逼迫唐昭宗遷都洛陽,有8%或長達12年的時間內皇帝外逃避難、不在京師(相當於靖康之變端平入洛金朝占據汴京107年時間總合的11.2%),其中以唐僖宗出行時間最長。八次出幸事件離安史(中唐)、黃巢之亂(唐末)爆發時間不遠,出逃時間都在這兩段時間頻繁發生;而784年的涇原兵變後至880年的黃巢之亂的96年(占唐朝總壽命的33%)內京師則相對穩定,無皇帝出逃躲避戰亂。唐軍、敵軍雙方都沒有依靠城牆極力堅守長安城,所以也就沒有任何大型攻城武器或攻城戰的出現,往往在京畿附近的關塞、要塞或州城,如潼關失陷後的幾天就移到另一個地點,日後再收復長安,叛軍對長安城的防禦、進攻方式以城外野戰為主,部分包括長安城內的巷戰

唐朝皇帝棄京年表
戰亂 占京者 平叛/解和者 皇帝 所至 陰曆 共計時間 描述
中唐 安史之亂 平盧范陽河東節度使安祿山部將孫孝哲 李嗣業郭子儀僕固懷恩王思禮 唐玄宗 靈州(今寧夏)、川蜀(今四川 756年6月13日至757年10月23日[1] 1年4個月 755年11月9日安祿山范陽起兵,10日入北京太原,副留守楊光翽出城迎接,12月12日攻陷東京洛陽,756年元旦日在洛陽稱帝,建立大燕,6月9日哥舒翰失守潼關,13日唐玄宗和太子李亨出長安,至馬嵬驛分道,安祿山遣孫孝哲等入長安,以孫孝哲等留守長安;7月9日太子李亨至靈州,12日即位為唐肅宗,28日唐玄宗出幸川蜀,8月16日退位為太上皇。757年9月28日李嗣業等克復京師,孫孝哲等不敵敗走,同年10月23日唐肅宗還京,12月28日唐玄宗還京。
唐蕃戰爭 尚結息恩蘭·達扎路恭 郭子儀 唐代宗 陝州(今河南 763年10月7日至763年10月21日[2] 15天 763年吐蕃大震關,直取唐都長安,10月7日唐代宗出幸陝州,9日吐蕃入長安,但不久便於21日撤出長安,郭子儀等入長安,同年12月26日唐代宗還京,郭子儀率百官及諸軍於長安東南面滻河迎接。
涇原兵變 涇原節度使姚令言、前范陽節度使朱泚 李晟、駱元光、尚可孤 唐德宗 咸陽奉天梁州(均今陝西 783年10月3日至784年7月19日[3] 9個月 783年10月3日姚令言率領的涇原兵在長安叛變,唐德宗出幸至咸陽,4日至奉天,姚令言以留居長安的前范陽節度使朱泚為叛軍首領,7日朱泚稱帝,建立大秦,誅殺京師的郡王、王子、王孫共七十七唐宗室貴族,13日以李忠臣為京師留守進攻奉天,河中節度使李懷光奉命入援;784年2月26日李懷光叛,唐德宗以戴休顏為奉天留守,3月21日出逃至梁州。5月29日李晟等克復長安,朱泚等不敵敗走,7月19日唐德宗還京,李晟率諸軍於長安西南面三橋迎接;785年8月12日被河東節度使馬燧等討伐的李懷光戰敗自縊。
唐末 黃巢之亂 黃巢 程宗楚、唐弘夫、王處存李克用王鐸 唐僖宗 興元(今陝西)、川蜀(今四川 880年12月5日至885年3月31日[4] 4年5個月 880年12月3日張承范失守潼關,5日唐僖宗與宦官田令孜出逃至興元,黃巢抵長安,張直方等於長安東面灞上迎接,黃巢於長安稱帝,建立大齊,881年1月28日唐僖宗至川蜀。4月5日黃巢撤出長安,屯兵於霸上,程宗楚等收復長安,11日黃巢引兵還襲,殺程宗楚、唐弘夫,攻陷長安。883年4月8日李克用等克復長安,黃巢不敵敗走,由於長安宮室遭焚毀,直到885年3月31日唐僖宗才從川蜀回京師。
王重榮之亂 河中節度使王重榮河東節度使李克用邠寧節度使朱玫鳳翔節度使李昌符 王行瑜李茂貞 鳳翔寶雞興元(均今陝西 885年12月25日至888年2月21日[5] 2年3個月 885年10月宦官田令孜遣朱玫、李昌符屯沙苑,以討王重榮;王重榮向李克用求救,12月23日田令孜一方戰敗,李克用等進逼京城,25日田令孜挾持唐僖宗奔鳳翔,886年1月8日和3月17日先後至寶雞、興元;李克用、王重榮、朱玫、李昌符請求唐僖宗誅殺田令孜;朱玫在追擊田令孜時獲嗣襄王李熅,5月李昌符附唐,10月朱玫於京師立李熅為帝,12月4日朱玫被部將王行瑜所殺,887年6月7日李昌符再叛,武定節度使李茂貞奉命討伐,8月1日李昌符在隴州被殺,888年2月21日唐僖宗還京。
李茂貞之亂 邠寧節度使王行瑜鳳翔節度使李茂貞鎮國軍節度使韓建 李克用 唐昭宗 莎城鎮、石門(均今陝西 895年7月6日至895年8月27日[6] 1個月 895年5月8日王行瑜、李茂貞和韓建入長安,殺宰相韋昭度李磎,圖謀廢帝另立吉王李保為帝,李克用於河東起兵救援,王行瑜等留兵宿衛長安各歸本鎮;7月5日李克用進逼京師,王行瑜弟王行實、劉景宣與李茂貞養子李繼鵬、駱全瓘雙方為挾持唐昭宗而陷入混戰;6日唐昭宗出長安,暫居於終南山莎城鎮,9日至石門鎮,8月5日李克用進軍長安北面渭橋上表請駕還京,27日唐昭宗還京,12月23日李克用疑遭猜忌引兵返回河東。
鳳翔節度使李茂貞 唐昭宗李茂貞韓建 富平華州(均今陝西 896年7月13日至898年8月25日[7] 2年1個月 896年6月17日李茂貞進逼京畿,7月13日唐昭宗離開京師至渭北,14日至富平,17日依從了韓建的意見駕臨華州,李茂貞入長安。韓建控制唐昭宗後,於26日將宰相崔胤貶為武安節度使,赴湖南,崔胤密通朱溫勸他築洛陽宮室發兵迎唐昭宗,897年1月8日韓建逼迫唐昭宗交出諸王兵權,8月韓建密與宦官劉季述誅殺通、沂、、濟、韶、、韓、陳、、延、丹共十一唐宗室諸王;898年1月22日李茂貞、韓建聽聞朱溫有意發兵迎唐昭宗至洛陽,決定修復長安宮殿讓唐昭宗回京,8月25日唐昭宗還京。
朱溫之亂 宣武節度使朱溫 朱溫李茂貞 鳳翔(今陝西 901年11月4日至903年1月27日[8] 1年2個月 901年10月19日朱溫於大梁起兵,企圖迎唐昭宗至洛陽,11月4日宦官韓全誨挾持唐昭宗至鳳翔投靠李茂貞,14日至鳳翔,朱溫抵長安,崔胤率百官於長安東面的長樂坡迎接,20日朱溫以宦官韓全誨挾持天子罪狀進軍鳳翔,23日移兵至邠州。902年9月4日朱溫計誘李茂貞出鳳翔城,朱溫襲擊,李茂貞大敗,9日圍鳳翔城,903年1月4日雙方和解,6日李茂貞將宦官韓全誨二十多人處死,傳首至鳳翔城外朱溫營地,22日朱溫於營地迎接唐昭宗,27日唐昭宗還京。
洛陽(今河南 904年1月12日朱溫誅殺宰相崔胤、鄭元規及陳班,21日遣寇彥卿逼迫唐昭宗遷都洛陽,使百官東行,驅徙士民,26日毀長安宮室、百司及民間廬舍,取其木材,浮渭河而下,以修築洛陽宮室,長安自此遂丘墟,發丁匠數萬,遣張全義負責主持修築洛陽宮室,江、浙、湖、嶺諸節度使軍鎮皆輸貨財以助之,4月16日洛陽宮室築成,唐昭宗入居洛陽宮室。907年4月22日朱溫建立後梁,以洛陽為西京,開封為東京。[9]

註腳

[編輯]
  1. ^ (755年11月甲子,11月9日)甲子,祿山發所部兵及同羅、奚、契丹、室韋凡十五萬眾,號二十萬,反於范陽。《資治通鑑·卷二百十七
    (755年11月乙丑,11月10日)乙丑,北京副留守楊光翽出迎,因劫之以去。太原具言其狀。東受降城亦奏祿山反。《資治通鑑·卷二百十七
    (755年12月丁酉,12月12日)安祿山引兵向滎陽,太守崔無詖拒之……癸巳,祿山陷滎陽,殺無詖,以其將武令珣守之……封常清所募兵皆白徒,未更訓練,屯武牢以拒賊;賊以鐵騎蹂之,官軍大敗。常清收餘眾,戰於葵園,又敗;戰上東門內,又敗。丁酉,祿山陷東京,賊鼓譟自四門入,縱兵殺掠。常清戰於都亭驛,又敗;退守宣仁門,又敗;乃自苑西壞牆西走……會祿山方謀稱帝,留東京不進,故朝廷得為之備,兵亦稍集。《資治通鑑·卷二百十七
    (756年1月乙卯,1月1日)春,正月,乙卯朔,祿山自稱大燕皇帝,改元聖武,以達奚珣為侍中,張通儒為中書令,高尚、嚴莊為中書侍郎。《資治通鑑·卷二百十七
    (756年6月辛卯,6月9日)辛卯,乾祐進攻潼關,克之。《資治通鑑·卷二百十八
    (756年6月乙未,6月13日)乙未,黎明,上獨與貴妃姊妹、皇子、妃、主、皇孫、楊國忠、韋見素、魏方進、陳玄禮及親近宦官、宮人出延秋門,妃、主、皇孫之在外者,皆委之而去……安祿山不意上遽西幸,遣使止崔乾祐兵留潼關,凡十日,乃遣孫孝哲將兵入長安,以張通儒為西京留守,崔光遠為京兆尹……祿山使監關中諸將,通儒等皆受制於孝哲。《資治通鑑·卷二百十八
    (756年7月辛酉,7月9日)秋,七月,辛酉,太子至靈武,悉命撤之。《資治通鑑·卷二百十八
    (756年7月甲子,7月12日)是日,肅宗即位於靈武城南樓,群臣舞蹈,上流涕歔欷。尊玄宗曰上皇天帝,赦天下,改元。《資治通鑑·卷二百十八
    (756年7月庚辰,7月28日)庚辰,上皇至成都,從官及六軍至者千三百人而已。《資治通鑑·卷二百十八
    (756年8月丁酉,8月16日)癸巳,靈武使者至蜀,上皇喜曰:「吾兒應天順人,吾復何憂!」丁酉,制:「自今改制敕為誥,表疏稱太上皇。四海軍國事,皆先取皇帝進止,仍奏朕知;俟克復上京,朕不復預事」。《資治通鑑·卷二百十八
    (757年9月癸卯,9月28日)壬寅,至長安城西,陳於香積寺北澧水之東。李嗣業為前軍,郭子儀為中軍,王思禮為後軍。賊眾十萬陳於其北,李歸仁出挑戰,官軍逐之,逼於其陳。賊軍齊進,官軍卻,為賊所乘,軍中驚亂,賊爭趣輜重……於是嗣業帥前軍各執長刀,如牆而進,身先士卒,所向摧靡……李嗣業又與回紇出賊陣後,與大軍交擊,自午及酉,斬首六萬級,填溝塹死者甚眾,賊遂大潰。餘眾走入城,迨夜,囂聲不止……遲明,諜至,守忠、歸仁與張通儒、田干真等皆已遁矣。癸卯,大軍入西京。《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
    (757年10月丁卯,10月23日)丙寅,上至望賢宮,得東京捷奏。丁卯,上入西京。百姓出國門奉迎,二十里不絕,舞躍呼萬歲,有泣者。上入居大明宮。《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
    (757年12月丁未,12月28日)丁未,將發行宮,上親為上皇習馬而進之……上皇自開遠門入大明宮,御含元殿,慰撫百官。《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
  2. ^ (763年7月戊辰,7月27日)吐蕃入大震關,陷蘭、廓、河、鄯、洮、岷、秦、成、渭等州,盡取河西、隴右之地……冬,十月,吐蕃寇涇州,刺史高暉以城降之,遂為之鄉導,引吐蕃深入;過邠州,上始聞之。《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三
    (763年10月辛未,10月2日)辛未,寇奉天、武功,京師震駭……郭子儀為副元帥,出鎮咸陽以御之……至是召募,得二十騎而行,至咸陽,吐蕃帥吐谷渾、党項、氐、羌二十餘萬眾,瀰漫數十里,已自司竹園渡渭,循山而東。《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三
    (763年10月乙亥,10月6日)癸酉,渭北行營兵馬使呂月將將精卒二千,破吐蕃於盩厔之西。乙亥,吐蕃寇盩厔,月將復與力戰,兵盡,為虜所擒。《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三
    (763年10月丙子,10月7日)丙子,出幸陝州,官吏藏竄,六軍逃散。《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三
    (763年10月丁丑,10月8日)丁丑,車駕至華州。《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三
    (763年10月戊寅,10月9日)戊寅,吐蕃入長安,高暉與吐蕃大將馬重英等立故邠王守禮之孫廣武王承宏為帝,改元,置百官,以前翰林學士於可封等為相……辛巳,上至陝,百官稍有至者。郭子儀引三十騎自御宿川循山而東,謂王延昌曰:「六軍將士逃潰者多在商州,今速往收之,並發武關防兵,數日間,北出藍田以向長安,吐蕃必遁。」過藍田,遇元帥都虞候臧希讓、鳳翔節度使高升,得兵近千人……三日乃行,比至商州,行收兵,並武關防兵合四千人……鄜坊節度判官段秀實說節度使白孝德引兵赴難,孝德即日大舉,南趣京畿,與蒲、陝、商、華合勢進擊。《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三
    (763年10月庚寅,10月21日)吐蕃惶駭,庚寅,悉眾遁去。高暉聞之,帥麾下三百餘騎東走,至潼關,守將李日越擒而殺之……癸巳,以郭子儀為西京留守。《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三
    (763年12月甲午,12月26日)甲午,上至長安,郭子儀帥城中百官及諸軍迎於滬水東,伏地待罪。《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三
  3. ^ (783年10月丁未,10月3日)涇原節度使姚令言將兵五千至京師……丁未,發至滻水……軍士射令言,令言抱馬鬣突入亂兵,呼曰:「諸君失計!東征立功,何患不富貴,乃為族滅之計乎!」軍士不聽,以兵擁令言而西……賊已斬關而入,上乃與王貴妃、韋淑妃、太子、諸王、唐安公主自苑北門出,王貴妃以傳國寶系衣中以從。後宮諸王、公主不及從者什七八……夜至咸陽,飯數匕而過……姚令言與亂兵謀曰:「今眾無主,不能持久,朱太尉閒居私第,請相與奉之。」眾許諾。乃遣數百騎迎泚於晉昌里第。《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八
    (783年10月戊申,10月4日)上思桑道茂之言,自咸陽幸奉天……文武之臣稍稍繼至。己酉,左金吾大將軍渾瑊至奉天。《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八
    (783年10月壬子,10月7日)朱泚自白華殿入宣政殿,自稱大秦皇帝,改元應天。癸丑,泚以姚令言為侍中、關內元帥……姚令言與源休共掌朝政,凡泚之謀畫、遷除、軍旅、資糧,皆稟示休。休勸泚誅翦宗室在京城者以絕人望,殺郡王、王子、王孫凡七十七人。《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八
    (783年10月丁巳,10月13日)朱泚自將逼奉天,軍勢甚盛。以姚令言為元帥,張光晟副之,以李忠臣為京兆尹、皇城留守。《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八
    (783年11月甲申,11月11日)朱泚攻圍奉天經月,城中資糧俱盡……上之幸奉天也,糧料使崔縱勸李懷光令入援,懷光從之。《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九
    (784年2月丁卯,2月26日)丁卯,懷光遣其將趙升鸞入奉天,約其夕使別將達奚小俊燒乾陵,令升鸞為內應以驚脅乘輿。升鸞詣渾瑊自言,瑊遽以聞,且請決幸梁州。上命瑊戒嚴,瑊出,部勒未畢,上已出城西,命戴休顏守奉天,朝臣將士狼狽扈從。戴休顏徇於軍中曰:「懷光已反!」遂乘城拒守。《資治通鑑·卷二百三十
    (784年3月壬辰,3月21日)壬辰,車駕至梁州。《資治通鑑·卷二百三十
    (784年5月己亥,5月29日)泚驍將張庭芝、李希傅引兵大至……演等力戰,賊敗走。演等追之,乘勝入光泰門,再戰,又破之。會夜,晟斂兵還。賊餘眾走入白華門……賊又出戰,官軍屢捷。駱元光敗泚眾於滻西。戊戌,晟陳兵於光泰門外……直抵苑牆神麚村。晟先使人夜開苑牆二百餘步,比演等至,賊已樹柵塞之,自柵中刺射官軍,官軍不得進……萬頃懼,帥眾先進,拔柵而入,佖、演引騎兵繼之,賊眾大潰,諸軍分道併入。姚令言等猶力戰,晟命決勝軍使唐良臣等步騎蹙之,且戰且前,凡十餘合,賊不能支……及泚敗,光晟勸泚出亡。泚乃與姚令言帥餘眾西走,猶近萬人。光晟送泚出城,還,降於晟……遠坊有經宿乃知官軍入城者。是日,渾瑊、戴休顏、韓游瑰亦克咸陽,敗賊三千餘眾,聞泚西走,分兵邀之……己亥,晟使京西兵馬使孟涉頓白華門,尚可孤屯望仙門,駱元光屯章敬寺,晟以牙前三千人屯安國寺,以鎮京城。斬泚黨李希倩、敬釭、彭偃等八人於市……六月,癸卯,李晟遣掌書記吳人於公異作露布上行在。《資治通鑑·卷二百三十一
    (784年7月壬午,7月19日)壬午,車駕至長安,渾瑊、韓游瑰、戴休顏以其眾扈從,李晟、駱元光、尚可孤以其眾奉迎,步騎十餘萬,旌旗數十里,晟謁見上於三橋,先賀平賊,後謝收復之晚,伏路左請罪。《資治通鑑·卷二百三十一
    (784年8月壬寅,8月2日)上乃加渾瑊河中、絳州節度使,充河中、同華、陝虢行營副元帥,加馬燧奉誠軍、晉、慈、隰節度使,充管內諸軍行營副元帥,與鎮國節度使駱元光、鄜坊節度使唐朝臣合兵討懷光。《資治通鑑·卷二百三十一
    (785年8月甲戌,8月12日)甲戌,燧帥諸軍至河西,河中軍士自相驚曰:「西城擐甲矣!」又曰:「東城娖隊矣!」須臾,軍中皆易其號為「太平」字。懷光不知所為,乃縊而死。《資治通鑑·卷二百三十二
  4. ^ (880年12月壬午,12月3日)壬午旦,賊夾攻潼關,關上兵皆潰,師會自殺,承范變服,帥餘眾脫走。《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四
    (880年12月甲申,12月5日)百官退朝,聞亂兵入城,布路竄匿,田令孜帥神策兵五百奉帝自金光門出,惟福、穆、澤、壽四王及妃嬪數人從行,百官皆莫知之……晡時,黃巢前鋒將柴存入長安,金吾大將軍張直方帥文武數十人迎巢於霸上。《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四
    (880年12月丁酉,12月6日)丁酉,車駕至興元,詔諸道各出全軍收復京師。《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四
    (881年1月丁丑,1月28日)春,正月,車駕發興元……丁丑,車駕至成都,館於府舍。《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四
    (881年4月壬午,4月5日)黃巢帥眾東走,程宗楚先自延秋門入,弘夫繼至,處存帥銳卒五千夜入城……宗楚等恐諸將分其功,不報鳳翔、鄜夏,軍士釋兵入第舍,掠金帛、妓妾。處存令軍士繫白巾為號,坊市少年或竊其號以掠人。賊露宿霸上,詗知官軍不整,且諸軍不相繼,引兵還襲之,自諸門分入,大戰長安中,宗楚、弘夫死,軍士重負不能走,是以甚敗,死者什八九。處存收餘眾還營。
    (881年4月丁亥,4月11日)巢復入長安,怒民之助官軍,縱兵屠殺,流血成川,謂之洗城。《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四
    (883年4月甲辰,4月8日)李克用與忠武將龐從、河中將白志遷等引兵先進,與黃巢軍戰於渭南,一日三戰,皆捷。義成、義武等諸軍繼之,賊眾大奔。甲辰,克用等自光泰門入京師,黃巢力戰不勝,焚宮室遁去。《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五
    (884年9月己未,9月2日)上以長安宮室焚毀,故久留蜀未歸。《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六
    (885年3月丁卯,3月31日)己卯,車駕發成都,陳敬瑄送至漢州而還……二月,丙申,車駕至鳳翔。三月,丁卯,至京師;荊棘滿城,狐兔縱橫,上悽然不樂。己巳,赦天下,改元。時朝廷號令所在,惟河西、山南、劍南、嶺南數十州而已。《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六
  5. ^ (885年12月癸酉,12月23日)令孜遣玫、昌符將本軍及神策鄜、延、靈、夏等軍各三萬人屯沙苑,以討王重榮。重榮發兵拒之,告急於李克用,克用引兵赴之……克用兵至,與重榮俱壁沙苑,表請誅令孜及玫、昌符。詔和解之,克用不聽。十二月,癸酉,合戰,玫、昌符大敗,各走還本鎮,潰軍所過焚掠。《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六
    (885年12月乙亥,12月25日)克用進逼京城,乙亥夜,令孜奉天子自開遠門出幸鳳翔。《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六
    (886年1月戊子,1月8日)李克用還軍河中,與王重榮同表請大駕還宮,因罪狀田令孜,請誅之……戊子,令孜請上幸興元,上不從。是夜,令孜引兵入宮,劫上幸寶雞,黃門衛士從者才數百人,宰相朝臣皆不知。《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六
    (886年1月庚寅,1月10日)庚寅,上以孔緯為御史大夫,使還召百官,上留寶雞以待之。時田令孜弄權,再致播遷,天下共忿疾之。朱玫、李昌符亦恥為之用,且憚李克用、王重榮之強,更與之合。《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六
    (886年1月癸巳,1月13日)田令孜奉上發寶雞,留禁軍守石鼻為後拒……車駕才入散關,朱玫已圍寶雞。石鼻軍潰,玫長驅攻散關,不克。嗣襄王熅,肅宗之玄孫也,有疾,從上不及,留遵塗驛,為玫所得,與俱還鳳翔。庚戌,李克用還太原。二月,王重榮、朱政、李昌符復上表請誅田令孜。《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六
    (886年3月丙申,3月17日)丙申,車駕至興元……乙卯,熅受冊,玫自兼左、右神策十軍使,帥百官奉熅還京師……鳳翔節度使李昌符與朱玫同謀立襄王,既而玫自為宰相專權,昌符怒,不受其官,更通表興元。詔加昌符檢校司徒……六月,以扈蹕都將楊守亮為金商節度、京畿制置使,將兵二萬出金州,與王重榮、李克用共討朱玫……冬,十月,熅即皇帝位,改元建貞,遙尊上為太上元皇帝。《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六
    (886年12月甲寅,12月4日)甲寅,行瑜自鳳州擅兵引歸京師……行瑜曰:「吾不反,欲誅反者朱玫耳!」遂擒斬之,並殺其黨數百人。《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六
    (887年3月壬辰,3月18日)壬辰,車駕至鳳翔,節度使李昌符,恐車駕還京雖不治前過,恩賞必疏,乃以宮室未完,固請駐驊府舍,從之。《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六
    (887年6月己酉,6月7日)六月,戊申,天威都頭楊守立與鳳翔節度使李昌符爭道,麾下相毆,帝命中使諭之,不止。是夕,宿衛皆嚴兵為備。己酉,昌符擁兵燒行宮,庚戌,復攻大安門。守立與昌符戰於通衢,昌符兵敗,帥麾下走保隴州。《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七
    (887年8月壬寅,8月1日)壬子,以扈駕都將、武定節度使李茂貞為隴州招討使,以討昌符……八月,壬寅朔,李茂貞奏隴州刺史薛知籌以城降,斬李昌符,滅其族。《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七
    (888年2月己丑,2月21日)壬午,發風翔。己丑,至長安。庚寅,赦天下,改元。以韋昭度兼中書令。《資治通鑑·卷二百五十七
  6. ^ (895年5月甲子,5月8日)行瑜乃與茂貞、建各將精兵數千入朝,甲子,至京師,坊市民皆竄匿。上御安福門以待之,三帥盛陳甲兵,拜伏舞蹈於門下。上御安福門以待之,三帥盛陳甲兵,拜伏舞蹈於門下……行瑜、茂貞流汗不能言,獨韓建粗述入朝之由……是日,行瑜等殺昭度、谿於都亭驛,又殺樞密使康尚弼及宦官數人……始,三帥謀廢上,立吉王保;至是,聞李克用已起兵於河東,行瑜、茂貞各留兵二千人宿衛京師,與建皆辭還鎮……李克用大舉蕃、漢兵南下,上表稱王行瑜、李茂貞、韓建稱兵犯闕,賊害大臣,請討之,又移檄三鎮,行瑜等大懼。《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
    (895年7月庚申,7月5日)行約弟行實時為左軍指揮使,帥眾與行約大掠西市。行實奏稱同華已沒,沙陀將至,請車駕幸邠州。庚申,樞密使駱全瓘奏請車駕幸鳳翔……右軍指揮使李繼鵬,茂貞假子也,本姓名閻圭,與駱全瓘謀劫上幸鳳翔。中尉劉景宣與王行實知之,欲劫上幸邠州……向晚,繼鵬連奏請車駕出幸,於是王行約引左軍攻右軍,於樓前侍衛。繼鵬復縱火焚宮門,煙炎蔽天。時有鹽州六都兵屯京師,素為兩軍所憚,上急召令入衛;既至,兩軍退走,各歸邠州及鳳翔。城中大亂,互相剽掠,上與諸王及親近幸李筠營,護蹕都頭李居實帥眾繼至。《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
    (895年7月辛酉,7月6日)或傳王行瑜、李茂貞欲自來迎車駕,上懼為所迫,辛酉,以筠、居實兩都兵自衛,出啟夏門,趣南山,宿莎城鎮。《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
    (895年7月甲子,7月9日)甲子,上徙幸石門鎮。《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
    (895年8月己丑,8月5日)己丑,克用進軍渭橋,遣其將李存貞為前鋒;辛卯,撥永壽,又遣史儼將三千騎詣石門侍衛。癸已,遣李存信、李存審會保大節度使李思孝攻王行瑜黎園寨,擒其將王令陶等,獻於行在。思孝本姓拓跋,思恭之弟也。李茂貞懼,斬李繼鵬,傳首行在,上表請罪,且遣使求和於克用。《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
    (895年8月辛亥,8月27日)戊戌,削奪王行瑜官爵。癸卯,以李克用為邠寧四面行營都招討使,保大節度使李思孝為北面招討使,定難節度使李思諫為東面招討使,彰義節度使張鐇為西面招討使……克用表請上還京;上許之。令克用遣騎三千駐三橋為備御。辛亥,車駕還京師。《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
    (895年12月辛亥,12月23日)既而私於詔使曰:「觀朝廷之意,似疑克用有異心也。然不去茂貞,關中無安寧之日。」又詔免克用入朝……克用猶豫未決,蓋寓言於克用曰:「向者王行瑜輩縱兵狂悖,致鑾輿播越,百姓奔散。今天子還未安席,人心尚危,大王若引兵渡渭,竊恐復驚駭都邑。人臣盡忠,在於勤王,不在入覲,願熟圖之!」克用笑曰:「蓋寓尚不欲吾入朝,況天下之人乎!」……辛亥,引兵東歸。表至京師,上下始安。《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
  7. ^ (896年6月丙寅,6月17日)初,李克用屯渭北,李茂貞、韓建憚之,事朝廷禮甚恭。克用去,二鎮貢獻漸疏,表章驕慢,上自石門還,於神策兩軍之外,更置軍聖、捧宸、保寧、宣化等軍,選補數萬人,使諸王將之……丙寅,茂貞引兵逼京畿,覃王與戰於婁館,官軍敗績。秋,七月,茂貞進逼京師。延王戒丕曰:「今關中藩鎮無可依者,不若自州濟河,幸太原,臣請先往告之。」辛卯,詔幸州。《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
    (896年7月壬辰,7月13日)壬辰,上出至渭北。《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
    (896年7月癸巳,7月14日)癸巳,至富平。《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
    (896年7月丙申,7月17日)甲午,建詣富平見上,頓首涕泣言:「方今藩臣跋扈者,非止茂貞。陛下若去宗廟園陵,遠巡邊鄙,臣恐車駕濟河,無復還期。今華州兵力雖微,控帶關輔,亦足自固。臣積聚訓厲,十五年矣,西距長安不遠,願陛下臨之,以圖興復。」上乃從之。乙未,宿下;丙申,至華州……茂貞遂入長安,自中和以來所葺宮室、市肆,燔燒俱盡。《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
    (896年7月乙己,7月26日)乙己,以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崔胤同平章事,充武安節棄使。上以胤,崔昭緯之黨也,故出之……崔胤出鎮湖南,韓建之志也。胤密求援於朱全忠,且教之營東都宮闕,表迎車駕,且全忠與河南尹張全義表請上廷都洛陽,全忠仍請以兵二萬迎車駕,且言崔胤忠臣,不宜出外。韓建懼,復奏召胤為相,遣使諭全忠以且宜安靜,全忠乃止。乙未,復以胤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一
    (896年10月戊午,10月11日)戊午,李茂貞上表請罪,願得自新,仍獻助修宮室錢;韓建復佐佑之,竟不出師。
    (897年1月甲申)上不得已,是夕,詔諸王所領軍士並縱歸田裡,諸王勒歸十六宅,其甲兵並委韓建收掌……於是殿後四軍二萬餘人悉散,天子之親軍盡矣……建乃與知樞密劉季述矯製發兵圍十六宅。諸王被發,或緣垣,或登屋,或升木,呼曰:「宅家救兒!」建擁通、沂、睦、濟、韶、彭、韓、陳、覃、延、丹十一王至石堤谷,盡殺之,以謀反聞。《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一
    (898年1月壬辰,1月22日)初,王建攻東川,顧彥暉求救於李茂貞,茂貞命將出兵救之,不暇東逼乘輿,詐稱改過,與韓建共翼戴天子。及聞朱全忠營洛陽宮,累表迎車駕,茂貞、韓建懼,請修復宮闕,奉上歸長安。詔以韓建為修宮闕使。諸道皆助錢及工材。建使都將蔡敬思督其役。既成,二月,建自往視之。《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一
    (898年8月壬戌,8月25日)己未,車駕發華州。壬戌,至長安。甲子,赦天下,改元。《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一
  8. ^ (901年10月丁酉,10月19日)時朱全忠、李茂貞各有挾天子令諸侯之意,全忠欲上幸東都,茂貞欲上幸鳳翔……冬,十月,戊戌,朱全忠大舉兵發大梁……韓全誨聞朱全忠將至,丁酉,令李繼誨、李彥弼等勒兵劫上,請幸鳳翔。《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二
    (901年11月壬子,11月4日)壬子,韓全誨等陳兵殿前,言於上曰:「全忠以大兵逼京師,欲劫天子幸洛陽,求傳禪。臣等請奉陛下幸鳳翔,收兵拒之。「上不許,杖劍登乞巧樓。全誨等逼上下樓,上行才及壽春殿,李彥弼已於御院縱火。是日冬至,上獨坐思政殿,翹一足,一足蹋欄干,庭無群臣,旁無侍者。頃之,不得已,與皇后、妃嬪、諸王百餘人皆上馬,慟哭聲不絕,出門,回顧禁中,火已赫然。《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二
    (901年11月壬戌,11月14日)車駕留岐山三日,壬戌,至鳳翔。朱全忠至長安,宰相帥百官班迎於長樂坡。《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二
    (901年11月戊辰,11月20日)戊辰,朱全忠至鳳翔,軍於城東。李茂貞登城謂曰:「天子避災,非臣下無禮,讒人誤公至此。」全忠報曰:「韓全誨劫遷天子,今來問罪,迎扈還宮。岐王苟不預謀,何煩陳諭!」上屢詔全忠還鎮,全忠乃拜表奉辭。《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二
    (901年11月辛未,11月23日)辛未,移兵北趣邠州。《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二
    (902年9月丁未,9月4日)全忠患李茂貞堅壁不出,季昌請以譎計誘致之……於是茂貞開門,悉眾攻全忠營,全忠鼓於中軍,百營俱出,縱兵擊之,又遣數百騎據其城門,鳳翔軍進退失據,自蹈藉,殺傷殆盡。茂貞自是喪氣,始議與全忠連和,奉車駕還京,不復以詔書勒全忠還鎮矣。《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三
    (902年9月壬子,9月9日)辛亥,李茂貞盡出騎兵於鄰州就芻糧。壬子,朱全忠穿蚰蜒壕圍鳳翔,設大鋪、鈴架以絕內外。《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三
    (903年1月丙午,1月4日)丙午,李茂貞亦遣牙將郭啟期往議和解。《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三
    (903年1月戊申,1月6日)茂貞請誅全誨等,與朱全忠和解,奉車駕還京。上喜,即遣內養帥鳳翔卒四十人收全誨等,斬之。《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三
    (903年1月己酉,1月7日)己酉,遣韓偓及趙國夫人詣全忠營,又遣使囊全誨等二十餘人首以示全忠……辛亥,全忠遣觀察判官李振奉表入謝。全誨等已誅,而全忠圍猶未解。茂貞疑崔胤教全忠欲必取鳳翔,白上急召胤,令帥百官赴行在。《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三
    (903年1月甲子,1月22日)甲子,車駕出鳳翔,幸全忠營,全忠素服待罪。《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三
    (903年1月己巳,1月27日)己巳,入長安。《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三
  9. ^ (904年1月戊申,1月12日)初,崔胤假朱全忠兵力以誅宦官,全忠既破李茂貞,併吞關中,威震天下,遂有篡奪之志。胤懼,與全忠外雖親厚,私心漸異……戊申,朱全忠密令宿衛都指揮使朱友諒以兵圍崔胤第,殺胤及鄭元規、陳班並胤所親厚者數人。《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四
    (904年1月丁巳,1月21日)丁巳,上御延喜樓,朱全忠遣牙將寇彥卿奉表,稱邠、歧兵逼畿甸,請上遷都洛陽。及下樓,裴樞已得全忠移書,促百官東行。戊午,驅徙士民,號哭滿路。《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四
    (904年1月壬戌,1月26日)車駕發長安,全忠以其將張廷范為御營使,毀長安宮室百司及民間廬舍,取其材,浮渭河而下,長安自此遂丘墟矣。全忠發河南、北諸鎮丁匠數萬,令張全義治東都宮室,江、浙、湖、嶺諸鎮附全忠者,皆輸貨財以助之。《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四
    (904年1月甲子,1月28日)甲子,車駕至華州。《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四
    (904年2月乙亥,2月10日)二月,乙亥,車駕至陝,以東都宮室未成,駐留於陝。《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四
    (904年3月乙卯,3月20日)乙卯,全忠辭上,先赴洛陽督修宮室。《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四
    (904年4月辛巳,4月16日)夏,四月,辛巳,朱全忠奏洛陽宮室已成,請車駕早發,表章相繼。《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四
    (904年閏4月丁酉,閏4月3日)閏月,丁酉,車駕發陝。《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四
    (904年閏4月癸卯,閏4月9日)癸卯,上憩於谷水。《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四
    (904年閏4月甲辰,閏4月10日)甲辰,車駕發谷水,入宮,御正殿,受朝賀。《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四
    (907年4月戊辰,4月22日)戊辰,大赦,改元,國號大梁。奉唐昭宣帝為濟陰王,皆如前代故事,唐中外舊臣官爵並如故。以汴州為開封府,命曰東都;以故東都為西都;廢故西京,以京兆府為大安府,置佑國軍於大安府,更名魏博曰天雄軍。《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