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八次出幸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八次出幸指的是唐玄宗(1次)、唐代宗(1次)、唐德宗(1次)、唐僖宗(2次)和唐昭宗(3次)五名皇帝因为战乱而八次出逃京师长安的避难事件,关中平原四川河南多个地点有几年时间内称为行在。从755年爆发安史之乱至904年朱温逼迫唐昭宗迁都洛阳,有8%或长达12年的时间内皇帝外逃避难、不在京师(相当于靖康之变端平入洛金朝占据汴京107年时间总合的11.2%),其中以唐僖宗出行时间最长。八次出幸事件离安史(中唐)、黄巢之乱(唐末)爆发时间不远,出逃时间都在这两段时间频繁发生;而784年的泾原兵变后至880年的黄巢之乱的96年(占唐朝总寿命的33%)内京师则相对稳定,无皇帝出逃躲避战乱。唐军、敌军双方都没有依靠城墙极力坚守长安城,所以也就没有任何大型攻城武器或攻城战的出现,往往在京畿附近的关塞、要塞或州城,如潼关失陷后的几天就移到另一个地点,日后再收复长安,叛军对长安城的防御、进攻方式以城外野战为主,部分包括长安城内的巷战

唐朝皇帝弃京年表
战乱 占京者 平叛/解和者 皇帝 所至 阴历 共计时间 描述
中唐 安史之乱 平卢范阳河东节度使安禄山部将孙孝哲 李嗣业郭子仪仆固怀恩王思礼 唐玄宗 灵州(今宁夏)、川蜀(今四川 756年6月13日至757年10月23日[1] 1年4个月 755年11月9日安禄山范阳起兵,10日入北京太原,副留守杨光翙出城迎接,12月12日攻陷东京洛阳,756年元旦日在洛阳称帝,建立大燕,6月9日哥舒翰失守潼关,13日唐玄宗和太子李亨出长安,至马嵬驿分道,安禄山遣孙孝哲等入长安,以孙孝哲等留守长安;7月9日太子李亨至灵州,12日即位为唐肃宗,28日唐玄宗出幸川蜀,8月16日退位为太上皇。757年9月28日李嗣业等克复京师,孙孝哲等不敌败走,同年10月23日唐肃宗还京,12月28日唐玄宗还京。
唐蕃战争 尚结息恩兰·达扎路恭 郭子仪 唐代宗 陕州(今河南 763年10月7日至763年10月21日[2] 15天 763年吐蕃大震关,直取唐都长安,10月7日唐代宗出幸陕州,9日吐蕃入长安,但不久便于21日撤出长安,郭子仪等入长安,同年12月26日唐代宗还京,郭子仪率百官及诸军于长安东南面浐河迎接。
泾原兵变 泾原节度使姚令言、前范阳节度使朱泚 李晟、骆元光、尚可孤 唐德宗 咸阳奉天梁州(均今陕西 783年10月3日至784年7月19日[3] 9个月 783年10月3日姚令言率领的泾原兵在长安叛变,唐德宗出幸至咸阳,4日至奉天,姚令言以留居长安的前范阳节度使朱泚为叛军首领,7日朱泚称帝,建立大秦,诛杀京师的郡王、王子、王孙共七十七唐宗室贵族,13日以李忠臣为京师留守进攻奉天,河中节度使李怀光奉命入援;784年2月26日李怀光叛,唐德宗以戴休颜为奉天留守,3月21日出逃至梁州。5月29日李晟等克复长安,朱泚等不敌败走,7月19日唐德宗还京,李晟率诸军于长安西南面三桥迎接;785年8月12日被河东节度使马燧等讨伐的李怀光战败自缢。
唐末 黄巢之乱 黄巢 程宗楚、唐弘夫、王处存李克用王铎 唐僖宗 兴元(今陕西)、川蜀(今四川 880年12月5日至885年3月31日[4] 4年5个月 880年12月3日张承范失守潼关,5日唐僖宗与宦官田令孜出逃至兴元,黄巢抵长安,张直方等于长安东面灞上迎接,黄巢于长安称帝,建立大齐,881年1月28日唐僖宗至川蜀。4月5日黄巢撤出长安,屯兵于霸上,程宗楚等收复长安,11日黄巢引兵还袭,杀程宗楚、唐弘夫,攻陷长安。883年4月8日李克用等克复长安,黄巢不敌败走,由于长安宫室遭焚毁,直到885年3月31日唐僖宗才从川蜀回京师。
王重荣之乱 河中节度使王重荣河东节度使李克用邠宁节度使朱玫凤翔节度使李昌符 王行瑜李茂贞 凤翔宝鸡兴元(均今陕西 885年12月25日至888年2月21日[5] 2年3个月 885年10月宦官田令孜遣朱玫、李昌符屯沙苑,以讨王重荣;王重荣向李克用求救,12月23日田令孜一方战败,李克用等进逼京城,25日田令孜挟持唐僖宗奔凤翔,886年1月8日和3月17日先后至宝鸡、兴元;李克用、王重荣、朱玫、李昌符请求唐僖宗诛杀田令孜;朱玫在追击田令孜时获嗣襄王李煴,5月李昌符附唐,10月朱玫于京师立李煴为帝,12月4日朱玫被部将王行瑜所杀,887年6月7日李昌符再叛,武定节度使李茂贞奉命讨伐,8月1日李昌符在陇州被杀,888年2月21日唐僖宗还京。
李茂贞之乱 邠宁节度使王行瑜凤翔节度使李茂贞镇国军节度使韩建 李克用 唐昭宗 莎城镇、石门(均今陕西 895年7月6日至895年8月27日[6] 1个月 895年5月8日王行瑜、李茂贞和韩建入长安,杀宰相韦昭度李磎,图谋废帝另立吉王李保为帝,李克用于河东起兵救援,王行瑜等留兵宿卫长安各归本镇;7月5日李克用进逼京师,王行瑜弟王行实、刘景宣与李茂贞养子李继鹏、骆全瓘双方为挟持唐昭宗而陷入混战;6日唐昭宗出长安,暂居于终南山莎城镇,9日至石门镇,8月5日李克用进军长安北面渭桥上表请驾还京,27日唐昭宗还京,12月23日李克用疑遭猜忌引兵返回河东。
凤翔节度使李茂贞 唐昭宗李茂贞韩建 富平华州(均今陕西 896年7月13日至898年8月25日[7] 2年1个月 896年6月17日李茂贞进逼京畿,7月13日唐昭宗离开京师至渭北,14日至富平,17日依从了韩建的意见驾临华州,李茂贞入长安。韩建控制唐昭宗后,于26日将宰相崔胤贬为武安节度使,赴湖南,崔胤密通朱温劝他筑洛阳宫室发兵迎唐昭宗,897年1月8日韩建逼迫唐昭宗交出诸王兵权,8月韩建密与宦官刘季述诛杀通、沂、、济、韶、、韩、陈、、延、丹共十一唐宗室诸王;898年1月22日李茂贞、韩建听闻朱温有意发兵迎唐昭宗至洛阳,决定修复长安宫殿让唐昭宗回京,8月25日唐昭宗还京。
朱温之乱 宣武节度使朱温 朱温李茂贞 凤翔(今陕西 901年11月4日至903年1月27日[8] 1年2个月 901年10月19日朱温于大梁起兵,企图迎唐昭宗至洛阳,11月4日宦官韩全诲挟持唐昭宗至凤翔投靠李茂贞,14日至凤翔,朱温抵长安,崔胤率百官于长安东面的长乐坡迎接,20日朱温以宦官韩全诲挟持天子罪状进军凤翔,23日移兵至邠州。902年9月4日朱温计诱李茂贞出凤翔城,朱温袭击,李茂贞大败,9日围凤翔城,903年1月4日双方和解,6日李茂贞将宦官韩全诲二十多人处死,传首至凤翔城外朱温营地,22日朱温于营地迎接唐昭宗,27日唐昭宗还京。
洛阳(今河南 904年1月12日朱温诛杀宰相崔胤、郑元规及陈班,21日遣寇彦卿逼迫唐昭宗迁都洛阳,使百官东行,驱徙士民,26日毁长安宫室、百司及民间庐舍,取其木材,浮渭河而下,以修筑洛阳宫室,长安自此遂丘墟,发丁匠数万,遣张全义负责主持修筑洛阳宫室,江、浙、湖、岭诸节度使军镇皆输货财以助之,4月16日洛阳宫室筑成,唐昭宗入居洛阳宫室。907年4月22日朱温建立后梁,以洛阳为西京,开封为东京。[9]

注脚

[编辑]
  1. ^ (755年11月甲子,11月9日)甲子,禄山发所部兵及同罗、奚、契丹、室韦凡十五万众,号二十万,反于范阳。《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七
    (755年11月乙丑,11月10日)乙丑,北京副留守杨光翙出迎,因劫之以去。太原具言其状。东受降城亦奏禄山反。《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七
    (755年12月丁酉,12月12日)安禄山引兵向荥阳,太守崔无诐拒之……癸巳,禄山陷荥阳,杀无诐,以其将武令珣守之……封常清所募兵皆白徒,未更训练,屯武牢以拒贼;贼以铁骑蹂之,官军大败。常清收馀众,战于葵园,又败;战上东门内,又败。丁酉,禄山陷东京,贼鼓噪自四门入,纵兵杀掠。常清战于都亭驿,又败;退守宣仁门,又败;乃自苑西坏墙西走……会禄山方谋称帝,留东京不进,故朝廷得为之备,兵亦稍集。《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七
    (756年1月乙卯,1月1日)春,正月,乙卯朔,禄山自称大燕皇帝,改元圣武,以达奚珣为侍中,张通儒为中书令,高尚、严庄为中书侍郎。《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七
    (756年6月辛卯,6月9日)辛卯,乾祐进攻潼关,克之。《资治通鉴·卷二百十八
    (756年6月乙未,6月13日)乙未,黎明,上独与贵妃姊妹、皇子、妃、主、皇孙、杨国忠、韦见素、魏方进、陈玄礼及亲近宦官、宫人出延秋门,妃、主、皇孙之在外者,皆委之而去……安禄山不意上遽西幸,遣使止崔乾祐兵留潼关,凡十日,乃遣孙孝哲将兵入长安,以张通儒为西京留守,崔光远为京兆尹……禄山使监关中诸将,通儒等皆受制于孝哲。《资治通鉴·卷二百十八
    (756年7月辛酉,7月9日)秋,七月,辛酉,太子至灵武,悉命撤之。《资治通鉴·卷二百十八
    (756年7月甲子,7月12日)是日,肃宗即位于灵武城南楼,群臣舞蹈,上流涕歔欷。尊玄宗曰上皇天帝,赦天下,改元。《资治通鉴·卷二百十八
    (756年7月庚辰,7月28日)庚辰,上皇至成都,从官及六军至者千三百人而已。《资治通鉴·卷二百十八
    (756年8月丁酉,8月16日)癸巳,灵武使者至蜀,上皇喜曰:“吾儿应天顺人,吾复何忧!”丁酉,制:“自今改制敕为诰,表疏称太上皇。四海军国事,皆先取皇帝进止,仍奏朕知;俟克复上京,朕不复预事”。《资治通鉴·卷二百十八
    (757年9月癸卯,9月28日)壬寅,至长安城西,陈于香积寺北澧水之东。李嗣业为前军,郭子仪为中军,王思礼为后军。贼众十万陈于其北,李归仁出挑战,官军逐之,逼于其陈。贼军齐进,官军却,为贼所乘,军中惊乱,贼争趣辎重……于是嗣业帅前军各执长刀,如墙而进,身先士卒,所向摧靡……李嗣业又与回纥出贼阵后,与大军交击,自午及酉,斩首六万级,填沟堑死者甚众,贼遂大溃。馀众走入城,迨夜,嚣声不止……迟明,谍至,守忠、归仁与张通儒、田干真等皆已遁矣。癸卯,大军入西京。《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
    (757年10月丁卯,10月23日)丙寅,上至望贤宫,得东京捷奏。丁卯,上入西京。百姓出国门奉迎,二十里不绝,舞跃呼万岁,有泣者。上入居大明宫。《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
    (757年12月丁未,12月28日)丁未,将发行宫,上亲为上皇习马而进之……上皇自开远门入大明宫,御含元殿,慰抚百官。《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
  2. ^ (763年7月戊辰,7月27日)吐蕃入大震关,陷兰、廓、河、鄯、洮、岷、秦、成、渭等州,尽取河西、陇右之地……冬,十月,吐蕃寇泾州,刺史高晖以城降之,遂为之乡导,引吐蕃深入;过邠州,上始闻之。《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三
    (763年10月辛未,10月2日)辛未,寇奉天、武功,京师震骇……郭子仪为副元帅,出镇咸阳以御之……至是召募,得二十骑而行,至咸阳,吐蕃帅吐谷浑、党项、氐、羌二十馀万众,弥漫数十里,已自司竹园渡渭,循山而东。《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三
    (763年10月乙亥,10月6日)癸酉,渭北行营兵马使吕月将将精卒二千,破吐蕃于盩厔之西。乙亥,吐蕃寇盩厔,月将复与力战,兵尽,为虏所擒。《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三
    (763年10月丙子,10月7日)丙子,出幸陕州,官吏藏窜,六军逃散。《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三
    (763年10月丁丑,10月8日)丁丑,车驾至华州。《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三
    (763年10月戊寅,10月9日)戊寅,吐蕃入长安,高晖与吐蕃大将马重英等立故邠王守礼之孙广武王承宏为帝,改元,置百官,以前翰林学士于可封等为相……辛巳,上至陕,百官稍有至者。郭子仪引三十骑自御宿川循山而东,谓王延昌曰:“六军将士逃溃者多在商州,今速往收之,并发武关防兵,数日间,北出蓝田以向长安,吐蕃必遁。”过蓝田,遇元帅都虞候臧希让、凤翔节度使高升,得兵近千人……三日乃行,比至商州,行收兵,并武关防兵合四千人……鄜坊节度判官段秀实说节度使白孝德引兵赴难,孝德即日大举,南趣京畿,与蒲、陕、商、华合势进击。《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三
    (763年10月庚寅,10月21日)吐蕃惶骇,庚寅,悉众遁去。高晖闻之,帅麾下三百馀骑东走,至潼关,守将李日越擒而杀之……癸巳,以郭子仪为西京留守。《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三
    (763年12月甲午,12月26日)甲午,上至长安,郭子仪帅城中百官及诸军迎于沪水东,伏地待罪。《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三
  3. ^ (783年10月丁未,10月3日)泾原节度使姚令言将兵五千至京师……丁未,发至浐水……军士射令言,令言抱马鬣突入乱兵,呼曰:“诸君失计!东征立功,何患不富贵,乃为族灭之计乎!”军士不听,以兵拥令言而西……贼已斩关而入,上乃与王贵妃、韦淑妃、太子、诸王、唐安公主自苑北门出,王贵妃以传国宝系衣中以从。后宫诸王、公主不及从者什七八……夜至咸阳,饭数匕而过……姚令言与乱兵谋曰:“今众无主,不能持久,朱太尉闲居私第,请相与奉之。”众许诺。乃遣数百骑迎泚于晋昌里第。《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八
    (783年10月戊申,10月4日)上思桑道茂之言,自咸阳幸奉天……文武之臣稍稍继至。己酉,左金吾大将军浑瑊至奉天。《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八
    (783年10月壬子,10月7日)朱泚自白华殿入宣政殿,自称大秦皇帝,改元应天。癸丑,泚以姚令言为侍中、关内元帅……姚令言与源休共掌朝政,凡泚之谋画、迁除、军旅、资粮,皆禀示休。休劝泚诛翦宗室在京城者以绝人望,杀郡王、王子、王孙凡七十七人。《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八
    (783年10月丁巳,10月13日)朱泚自将逼奉天,军势甚盛。以姚令言为元帅,张光晟副之,以李忠臣为京兆尹、皇城留守。《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八
    (783年11月甲申,11月11日)朱泚攻围奉天经月,城中资粮俱尽……上之幸奉天也,粮料使崔纵劝李怀光令入援,怀光从之。《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九
    (784年2月丁卯,2月26日)丁卯,怀光遣其将赵升鸾入奉天,约其夕使别将达奚小俊烧乾陵,令升鸾为内应以惊胁乘舆。升鸾诣浑瑊自言,瑊遽以闻,且请决幸梁州。上命瑊戒严,瑊出,部勒未毕,上已出城西,命戴休颜守奉天,朝臣将士狼狈扈从。戴休颜徇于军中曰:“怀光已反!”遂乘城拒守。《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
    (784年3月壬辰,3月21日)壬辰,车驾至梁州。《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
    (784年5月己亥,5月29日)泚骁将张庭芝、李希傅引兵大至……演等力战,贼败走。演等追之,乘胜入光泰门,再战,又破之。会夜,晟敛兵还。贼馀众走入白华门……贼又出战,官军屡捷。骆元光败泚众于浐西。戊戌,晟陈兵于光泰门外……直抵苑墙神麚村。晟先使人夜开苑墙二百馀步,比演等至,贼已树栅塞之,自栅中刺射官军,官军不得进……万顷惧,帅众先进,拔栅而入,佖、演引骑兵继之,贼众大溃,诸军分道并入。姚令言等犹力战,晟命决胜军使唐良臣等步骑蹙之,且战且前,凡十馀合,贼不能支……及泚败,光晟劝泚出亡。泚乃与姚令言帅馀众西走,犹近万人。光晟送泚出城,还,降于晟……远坊有经宿乃知官军入城者。是日,浑瑊、戴休颜、韩游瑰亦克咸阳,败贼三千馀众,闻泚西走,分兵邀之……己亥,晟使京西兵马使孟涉顿白华门,尚可孤屯望仙门,骆元光屯章敬寺,晟以牙前三千人屯安国寺,以镇京城。斩泚党李希倩、敬釭、彭偃等八人于市……六月,癸卯,李晟遣掌书记吴人于公异作露布上行在。《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一
    (784年7月壬午,7月19日)壬午,车驾至长安,浑瑊、韩游瑰、戴休颜以其众扈从,李晟、骆元光、尚可孤以其众奉迎,步骑十馀万,旌旗数十里,晟谒见上于三桥,先贺平贼,后谢收复之晚,伏路左请罪。《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一
    (784年8月壬寅,8月2日)上乃加浑瑊河中、绛州节度使,充河中、同华、陕虢行营副元帅,加马燧奉诚军、晋、慈、隰节度使,充管内诸军行营副元帅,与镇国节度使骆元光、鄜坊节度使唐朝臣合兵讨怀光。《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一
    (785年8月甲戌,8月12日)甲戌,燧帅诸军至河西,河中军士自相惊曰:“西城擐甲矣!”又曰:“东城娖队矣!”须臾,军中皆易其号为“太平”字。怀光不知所为,乃缢而死。《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二
  4. ^ (880年12月壬午,12月3日)壬午旦,贼夹攻潼关,关上兵皆溃,师会自杀,承范变服,帅馀众脱走。《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四
    (880年12月甲申,12月5日)百官退朝,闻乱兵入城,布路窜匿,田令孜帅神策兵五百奉帝自金光门出,惟福、穆、泽、寿四王及妃嫔数人从行,百官皆莫知之……晡时,黄巢前锋将柴存入长安,金吾大将军张直方帅文武数十人迎巢于霸上。《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四
    (880年12月丁酉,12月6日)丁酉,车驾至兴元,诏诸道各出全军收复京师。《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四
    (881年1月丁丑,1月28日)春,正月,车驾发兴元……丁丑,车驾至成都,馆于府舍。《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四
    (881年4月壬午,4月5日)黄巢帅众东走,程宗楚先自延秋门入,弘夫继至,处存帅锐卒五千夜入城……宗楚等恐诸将分其功,不报凤翔、鄜夏,军士释兵入第舍,掠金帛、妓妾。处存令军士系白巾为号,坊市少年或窃其号以掠人。贼露宿霸上,诇知官军不整,且诸军不相继,引兵还袭之,自诸门分入,大战长安中,宗楚、弘夫死,军士重负不能走,是以甚败,死者什八九。处存收馀众还营。
    (881年4月丁亥,4月11日)巢复入长安,怒民之助官军,纵兵屠杀,流血成川,谓之洗城。《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四
    (883年4月甲辰,4月8日)李克用与忠武将庞从、河中将白志迁等引兵先进,与黄巢军战于渭南,一日三战,皆捷。义成、义武等诸军继之,贼众大奔。甲辰,克用等自光泰门入京师,黄巢力战不胜,焚宫室遁去。《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五
    (884年9月己未,9月2日)上以长安宫室焚毁,故久留蜀未归。《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六
    (885年3月丁卯,3月31日)己卯,车驾发成都,陈敬瑄送至汉州而还……二月,丙申,车驾至凤翔。三月,丁卯,至京师;荆棘满城,狐兔纵横,上凄然不乐。己巳,赦天下,改元。时朝廷号令所在,惟河西、山南、剑南、岭南数十州而已。《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六
  5. ^ (885年12月癸酉,12月23日)令孜遣玫、昌符将本军及神策鄜、延、灵、夏等军各三万人屯沙苑,以讨王重荣。重荣发兵拒之,告急于李克用,克用引兵赴之……克用兵至,与重荣俱壁沙苑,表请诛令孜及玫、昌符。诏和解之,克用不听。十二月,癸酉,合战,玫、昌符大败,各走还本镇,溃军所过焚掠。《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六
    (885年12月乙亥,12月25日)克用进逼京城,乙亥夜,令孜奉天子自开远门出幸凤翔。《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六
    (886年1月戊子,1月8日)李克用还军河中,与王重荣同表请大驾还宫,因罪状田令孜,请诛之……戊子,令孜请上幸兴元,上不从。是夜,令孜引兵入宫,劫上幸宝鸡,黄门卫士从者才数百人,宰相朝臣皆不知。《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六
    (886年1月庚寅,1月10日)庚寅,上以孔纬为御史大夫,使还召百官,上留宝鸡以待之。时田令孜弄权,再致播迁,天下共忿疾之。朱玫、李昌符亦耻为之用,且惮李克用、王重荣之强,更与之合。《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六
    (886年1月癸巳,1月13日)田令孜奉上发宝鸡,留禁军守石鼻为后拒……车驾才入散关,朱玫已围宝鸡。石鼻军溃,玫长驱攻散关,不克。嗣襄王煴,肃宗之玄孙也,有疾,从上不及,留遵涂驿,为玫所得,与俱还凤翔。庚戌,李克用还太原。二月,王重荣、朱政、李昌符复上表请诛田令孜。《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六
    (886年3月丙申,3月17日)丙申,车驾至兴元……乙卯,煴受册,玫自兼左、右神策十军使,帅百官奉煴还京师……凤翔节度使李昌符与朱玫同谋立襄王,既而玫自为宰相专权,昌符怒,不受其官,更通表兴元。诏加昌符检校司徒……六月,以扈跸都将杨守亮为金商节度、京畿制置使,将兵二万出金州,与王重荣、李克用共讨朱玫……冬,十月,煴即皇帝位,改元建贞,遥尊上为太上元皇帝。《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六
    (886年12月甲寅,12月4日)甲寅,行瑜自凤州擅兵引归京师……行瑜曰:“吾不反,欲诛反者朱玫耳!”遂擒斩之,并杀其党数百人。《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六
    (887年3月壬辰,3月18日)壬辰,车驾至凤翔,节度使李昌符,恐车驾还京虽不治前过,恩赏必疏,乃以宫室未完,固请驻骅府舍,从之。《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六
    (887年6月己酉,6月7日)六月,戊申,天威都头杨守立与凤翔节度使李昌符争道,麾下相殴,帝命中使谕之,不止。是夕,宿卫皆严兵为备。己酉,昌符拥兵烧行宫,庚戌,复攻大安门。守立与昌符战于通衢,昌符兵败,帅麾下走保陇州。《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七
    (887年8月壬寅,8月1日)壬子,以扈驾都将、武定节度使李茂贞为陇州招讨使,以讨昌符……八月,壬寅朔,李茂贞奏陇州刺史薛知筹以城降,斩李昌符,灭其族。《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七
    (888年2月己丑,2月21日)壬午,发风翔。己丑,至长安。庚寅,赦天下,改元。以韦昭度兼中书令。《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七
  6. ^ (895年5月甲子,5月8日)行瑜乃与茂贞、建各将精兵数千入朝,甲子,至京师,坊市民皆窜匿。上御安福门以待之,三帅盛陈甲兵,拜伏舞蹈于门下。上御安福门以待之,三帅盛陈甲兵,拜伏舞蹈于门下……行瑜、茂贞流汗不能言,独韩建粗述入朝之由……是日,行瑜等杀昭度、谿于都亭驿,又杀枢密使康尚弼及宦官数人……始,三帅谋废上,立吉王保;至是,闻李克用已起兵于河东,行瑜、茂贞各留兵二千人宿卫京师,与建皆辞还镇……李克用大举蕃、汉兵南下,上表称王行瑜、李茂贞、韩建称兵犯阙,贼害大臣,请讨之,又移檄三镇,行瑜等大惧。《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
    (895年7月庚申,7月5日)行约弟行实时为左军指挥使,帅众与行约大掠西市。行实奏称同华已没,沙陀将至,请车驾幸邠州。庚申,枢密使骆全瓘奏请车驾幸凤翔……右军指挥使李继鹏,茂贞假子也,本姓名阎圭,与骆全瓘谋劫上幸凤翔。中尉刘景宣与王行实知之,欲劫上幸邠州……向晚,继鹏连奏请车驾出幸,于是王行约引左军攻右军,于楼前侍卫。继鹏复纵火焚宫门,烟炎蔽天。时有盐州六都兵屯京师,素为两军所惮,上急召令入卫;既至,两军退走,各归邠州及凤翔。城中大乱,互相剽掠,上与诸王及亲近幸李筠营,护跸都头李居实帅众继至。《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
    (895年7月辛酉,7月6日)或传王行瑜、李茂贞欲自来迎车驾,上惧为所迫,辛酉,以筠、居实两都兵自卫,出启夏门,趣南山,宿莎城镇。《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
    (895年7月甲子,7月9日)甲子,上徙幸石门镇。《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
    (895年8月己丑,8月5日)己丑,克用进军渭桥,遣其将李存贞为前锋;辛卯,拨永寿,又遣史俨将三千骑诣石门侍卫。癸已,遣李存信、李存审会保大节度使李思孝攻王行瑜黎园寨,擒其将王令陶等,献于行在。思孝本姓拓跋,思恭之弟也。李茂贞惧,斩李继鹏,传首行在,上表请罪,且遣使求和于克用。《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
    (895年8月辛亥,8月27日)戊戌,削夺王行瑜官爵。癸卯,以李克用为邠宁四面行营都招讨使,保大节度使李思孝为北面招讨使,定难节度使李思谏为东面招讨使,彰义节度使张𫔍为西面招讨使……克用表请上还京;上许之。令克用遣骑三千驻三桥为备御。辛亥,车驾还京师。《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
    (895年12月辛亥,12月23日)既而私于诏使曰:“观朝廷之意,似疑克用有异心也。然不去茂贞,关中无安宁之日。”又诏免克用入朝……克用犹豫未决,盖寓言于克用曰:“向者王行瑜辈纵兵狂悖,致銮舆播越,百姓奔散。今天子还未安席,人心尚危,大王若引兵渡渭,窃恐复惊骇都邑。人臣尽忠,在于勤王,不在入觐,愿熟图之!”克用笑曰:“盖寓尚不欲吾入朝,况天下之人乎!”……辛亥,引兵东归。表至京师,上下始安。《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
  7. ^ (896年6月丙寅,6月17日)初,李克用屯渭北,李茂贞、韩建惮之,事朝廷礼甚恭。克用去,二镇贡献渐疏,表章骄慢,上自石门还,于神策两军之外,更置军圣、捧宸、保宁、宣化等军,选补数万人,使诸王将之……丙寅,茂贞引兵逼京畿,覃王与战于娄馆,官军败绩。秋,七月,茂贞进逼京师。延王戒丕曰:“今关中藩镇无可依者,不若自州济河,幸太原,臣请先往告之。”辛卯,诏幸州。《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
    (896年7月壬辰,7月13日)壬辰,上出至渭北。《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
    (896年7月癸巳,7月14日)癸巳,至富平。《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
    (896年7月丙申,7月17日)甲午,建诣富平见上,顿首涕泣言:“方今藩臣跋扈者,非止茂贞。陛下若去宗庙园陵,远巡边鄙,臣恐车驾济河,无复还期。今华州兵力虽微,控带关辅,亦足自固。臣积聚训厉,十五年矣,西距长安不远,愿陛下临之,以图兴复。”上乃从之。乙未,宿下;丙申,至华州……茂贞遂入长安,自中和以来所葺宫室、市肆,燔烧俱尽。《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
    (896年7月乙己,7月26日)乙己,以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崔胤同平章事,充武安节弃使。上以胤,崔昭纬之党也,故出之……崔胤出镇湖南,韩建之志也。胤密求援于朱全忠,且教之营东都宫阙,表迎车驾,且全忠与河南尹张全义表请上廷都洛阳,全忠仍请以兵二万迎车驾,且言崔胤忠臣,不宜出外。韩建惧,复奏召胤为相,遣使谕全忠以且宜安静,全忠乃止。乙未,复以胤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一
    (896年10月戊午,10月11日)戊午,李茂贞上表请罪,愿得自新,仍献助修宫室钱;韩建复佐佑之,竟不出师。
    (897年1月甲申)上不得已,是夕,诏诸王所领军士并纵归田里,诸王勒归十六宅,其甲兵并委韩建收掌……于是殿后四军二万馀人悉散,天子之亲军尽矣……建乃与知枢密刘季述矫制发兵围十六宅。诸王被发,或缘垣,或登屋,或升木,呼曰:“宅家救儿!”建拥通、沂、睦、济、韶、彭、韩、陈、覃、延、丹十一王至石堤谷,尽杀之,以谋反闻。《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一
    (898年1月壬辰,1月22日)初,王建攻东川,顾彦晖求救于李茂贞,茂贞命将出兵救之,不暇东逼乘舆,诈称改过,与韩建共翼戴天子。及闻朱全忠营洛阳宫,累表迎车驾,茂贞、韩建惧,请修复宫阙,奉上归长安。诏以韩建为修宫阙使。诸道皆助钱及工材。建使都将蔡敬思督其役。既成,二月,建自往视之。《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一
    (898年8月壬戌,8月25日)己未,车驾发华州。壬戌,至长安。甲子,赦天下,改元。《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一
  8. ^ (901年10月丁酉,10月19日)时朱全忠、李茂贞各有挟天子令诸侯之意,全忠欲上幸东都,茂贞欲上幸凤翔……冬,十月,戊戌,朱全忠大举兵发大梁……韩全诲闻朱全忠将至,丁酉,令李继诲、李彦弼等勒兵劫上,请幸凤翔。《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二
    (901年11月壬子,11月4日)壬子,韩全诲等陈兵殿前,言于上曰:“全忠以大兵逼京师,欲劫天子幸洛阳,求传禅。臣等请奉陛下幸凤翔,收兵拒之。“上不许,杖剑登乞巧楼。全诲等逼上下楼,上行才及寿春殿,李彦弼已于御院纵火。是日冬至,上独坐思政殿,翘一足,一足蹋栏干,庭无群臣,旁无侍者。顷之,不得已,与皇后、妃嫔、诸王百余人皆上马,恸哭声不绝,出门,回顾禁中,火已赫然。《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二
    (901年11月壬戌,11月14日)车驾留岐山三日,壬戌,至凤翔。朱全忠至长安,宰相帅百官班迎于长乐坡。《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二
    (901年11月戊辰,11月20日)戊辰,朱全忠至凤翔,军于城东。李茂贞登城谓曰:“天子避灾,非臣下无礼,谗人误公至此。”全忠报曰:“韩全诲劫迁天子,今来问罪,迎扈还宫。岐王苟不预谋,何烦陈谕!”上屡诏全忠还镇,全忠乃拜表奉辞。《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二
    (901年11月辛未,11月23日)辛未,移兵北趣邠州。《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二
    (902年9月丁未,9月4日)全忠患李茂贞坚壁不出,季昌请以谲计诱致之……于是茂贞开门,悉众攻全忠营,全忠鼓于中军,百营俱出,纵兵击之,又遣数百骑据其城门,凤翔军进退失据,自蹈藉,杀伤殆尽。茂贞自是丧气,始议与全忠连和,奉车驾还京,不复以诏书勒全忠还镇矣。《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三
    (902年9月壬子,9月9日)辛亥,李茂贞尽出骑兵于邻州就刍粮。壬子,朱全忠穿蚰蜒壕围凤翔,设大铺、铃架以绝内外。《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三
    (903年1月丙午,1月4日)丙午,李茂贞亦遣牙将郭启期往议和解。《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三
    (903年1月戊申,1月6日)茂贞请诛全诲等,与朱全忠和解,奉车驾还京。上喜,即遣内养帅凤翔卒四十人收全诲等,斩之。《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三
    (903年1月己酉,1月7日)己酉,遣韩偓及赵国夫人诣全忠营,又遣使囊全诲等二十馀人首以示全忠……辛亥,全忠遣观察判官李振奉表入谢。全诲等已诛,而全忠围犹未解。茂贞疑崔胤教全忠欲必取凤翔,白上急召胤,令帅百官赴行在。《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三
    (903年1月甲子,1月22日)甲子,车驾出凤翔,幸全忠营,全忠素服待罪。《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三
    (903年1月己巳,1月27日)己巳,入长安。《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三
  9. ^ (904年1月戊申,1月12日)初,崔胤假朱全忠兵力以诛宦官,全忠既破李茂贞,并吞关中,威震天下,遂有篡夺之志。胤惧,与全忠外虽亲厚,私心渐异……戊申,朱全忠密令宿卫都指挥使朱友谅以兵围崔胤第,杀胤及郑元规、陈班并胤所亲厚者数人。《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四
    (904年1月丁巳,1月21日)丁巳,上御延喜楼,朱全忠遣牙将寇彦卿奉表,称邠、歧兵逼畿甸,请上迁都洛阳。及下楼,裴枢已得全忠移书,促百官东行。戊午,驱徙士民,号哭满路。《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四
    (904年1月壬戌,1月26日)车驾发长安,全忠以其将张廷范为御营使,毁长安宫室百司及民间庐舍,取其材,浮渭河而下,长安自此遂丘墟矣。全忠发河南、北诸镇丁匠数万,令张全义治东都宫室,江、浙、湖、岭诸镇附全忠者,皆输货财以助之。《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四
    (904年1月甲子,1月28日)甲子,车驾至华州。《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四
    (904年2月乙亥,2月10日)二月,乙亥,车驾至陕,以东都宫室未成,驻留于陕。《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四
    (904年3月乙卯,3月20日)乙卯,全忠辞上,先赴洛阳督修宫室。《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四
    (904年4月辛巳,4月16日)夏,四月,辛巳,朱全忠奏洛阳宫室已成,请车驾早发,表章相继。《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四
    (904年闰4月丁酉,闰4月3日)闰月,丁酉,车驾发陕。《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四
    (904年闰4月癸卯,闰4月9日)癸卯,上憩于谷水。《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四
    (904年闰4月甲辰,闰4月10日)甲辰,车驾发谷水,入宫,御正殿,受朝贺。《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四
    (907年4月戊辰,4月22日)戊辰,大赦,改元,国号大梁。奉唐昭宣帝为济阴王,皆如前代故事,唐中外旧臣官爵并如故。以汴州为开封府,命曰东都;以故东都为西都;废故西京,以京兆府为大安府,置佑国军于大安府,更名魏博曰天雄军。《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