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主題:亞運會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亞洲運動會

亞洲最大的綜合體育賽事


亞洲運動會

亞洲運動會(簡稱亞運會亞運英語譯名:Asian Games,簡寫為Asiad)是亞洲地區規模最大、水準最高的綜合性運動會,同時也是全世界水準最高的地區運動會,代表整個亞洲的體育運動水準。其為國際奧委會承認的地區性大型綜合運動會,由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亞奧理事會)主辦,每四年一屆。其前身是遠東運動會西亞運動會,第一屆亞洲運動會原定於1949年2月在印度新德里舉行,由於主辦國籌備等原因延至1951年舉行,目前共舉辦17屆。


精選賽事

第十一屆亞洲運動會於1990年9月22日至10月7日在中國北京舉行,會期為16天。這是中國第一次承辦亞運會,也是亞運會第一次在社會主義國家舉辦。本屆比賽參賽的代表團數達36支,除約旦伊拉克外,其餘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的成員都組團出席,運動員人數達6,122名,參與27個比賽項目和2個表演項目的比賽。中國生疏的比賽項目如皮划艇卡巴迪藤球軟式網球等,受中國和東南亞全部國家的影響,開始出現在亞運會的賽場上,跆拳道馬術拳擊等比賽項目被排除在外。台灣在闊別亞運會20年後,第一次以中華台北之名參加了本屆亞運會。澳門汶萊巴勒斯坦亦是第一次參加亞運會。大部份比賽項目均在北京舉行,其中有20個新建場館,改建或擴建原有場館13座。並在北京四環路外興建奧林匹克中心亞運村。帆船則因北京並不靠海,因此移師秦皇島舉行。亞運會開幕前不久,亞奧理事會主席、科威特謝赫·法赫德親王(Sheikh Fahad Al-Sabah)在抵抗伊拉克入侵的戰鬥中陣亡,為本屆亞運會帶來沉重的氣氛。亞奧理事會總部亦暫時遷往英國,直至美國於1991年進入科威特為止。且在開幕前的1月11日解除了自1989年5月20日10時因六四運動於北京市部分地區實行的戒嚴令。本屆亞運會共打破7項世界紀錄和89項亞洲紀錄,並平1項世界紀錄和7項亞洲紀錄。

了解更多

精選圖片

精選條目

3x3籃球標誌
3x3籃球,又稱三對三籃球三打三籃球,俗稱鬥牛。是由國際籃總制定的3對3籃球規則。三對三籃球起源於美國街頭籃球,國際籃總從2007年開始制定自己的官方規則。本規則最初運用於澳門2007年亞洲室內運動會以及新加坡2009年亞洲青年運動會的籃球比賽上。使用本規則的首次國際比賽則是在新加坡青奧會
了解更多

精選運動員

妮高·大衛Nicol Ann DAVID,1983年8月26日),馬來西亞職業壁球運動員。目前是世界排名第一的女子壁球員,亦是首位奪得世界第一寶座的亞洲選手。她曾於2005-2006、2008-2012以及2014年八度贏得世界女子壁球錦標賽World Open)冠軍,亦曾五次奪得英國壁球公開賽British Open)冠軍。初出道的妮高是首位兩度奪得世界女子青少年壁球錦標賽冠軍的球手(1999及2001年)。她在2000年正式加入WISPA成為全職壁球手,並於同年取得第一個職業巡迴賽的冠軍。2008年6月7日,妮高獲州元首授予檳城州拿督封銜。妮高在女子壁球界保持多項紀錄,其中包括七度贏得亞洲壁球錦標賽(1998、2000、2002、2004、2006、2008及2010);以及連續十三個月,五十一場的不敗紀錄(由2006年3月至2007年4月)。同時,她連續六年成為WISPA年度最佳球員(2005至2010年)。

了解更多

Module:Random_portal_component第32行Lua錯誤:attempt to compare number with nil

專題

賽事倒計時

亞洲運動會
札幌市
已結束
2017
冬季

雅加達-巨港
已結束
2018
夏季
杭州市
已結束
2022
夏季
名古屋市
823 天后
2026
夏季
亞洲沙灘運動會 亞洲室內暨武藝運動會 亞洲青年運動會
三亞市
已結束
2020
阿什哈巴德
已結束
2017
泗水
已結束
2021
東亞青年運動會 南亞運動會 東南亞運動會
臺中市
已結束
2019
加德滿都
已結束
2019
克拉克自由港區
已結束
2019

維基媒體姐妹計劃

進入以下維基媒體計劃可獲取更多相關資訊:

清除伺服器快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