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舟山戰役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舟山戰役
第二次國共內戰的一部分

舟山市在浙江省的地理位置
日期1949年8月 - 1950年5月
地點
結果 中國人民解放軍勝利,攻占全部舟山群島。
參戰方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中國人民解放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第七兵團第22軍並加強第21軍第61師共4個師

中華民國政府 中華民國政府

中華民國國軍 中華民國國軍第75、第87軍和暫編第1軍等共10個師
指揮官與領導者
中國人民解放軍 王建安

中華民國國軍 湯恩伯
中華民國國軍 石覺

中華民國國軍 郭懺
兵力
40,000人 90,000人
傷亡與損失
8,000餘人

舟山戰役為中國第二次國共內戰後期,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於1949年8月至1950年5月對浙江舟山群島進行的一系列軍事行動,包括對舟山群島部分島嶼的登陸作戰以及奪取制空權後迫使國軍從舟山群島撤退。最終,解放軍成功控制全部舟山群島。

背景

[編輯]

解放軍前期準備

[編輯]

1949年5月26日解放軍攻佔上海前一天,解放軍三野副司令員粟裕電令第七兵團司令員王建安:「...(上海)敵87軍有向定海撤退企圖。蔣匪圖以定海為其殘餘之海空軍基地。如讓其企圖實現,則今後對我滬杭沿海之安全危害甚大,你們應乘滬敵主力尚未撤退之前,迅速以足夠力量占領定海及其各個重要島嶼。」[1]1949年7月7日,毛澤東致電粟裕等:「...舟山群島是否利於攻擊,你們是否已令準備奪取該島。...請考慮電復。」

第二次國共內戰至1949年8月,解放軍已經在中國大陸取得全面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在即。在東南沿海,解放軍開始攻占國軍占據的一些沿海島嶼,陸續攻占平潭島廈門等島嶼。1949年7月,解放軍開始籌劃攻占浙東沿海的舟山群島,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第7兵團承擔了這個任務。7月下旬,7兵團正式接到了三野司令部命令其攻占舟山群島的命令。[2][3]

1949年8月,中共方面成立「浙東前線指揮部」,宋時輪任司令員,王必成任副司令員,姬鵬飛為政治委員。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組建「浙東支前司令部」,司令員來光祖(22軍參謀長),政委蘇展(寧波市市長),領導寧波、紹興、台州三地區的支前工作。第七兵團統計共運送軍糧3739萬斤,其他軍需物資150萬斤。

當時三野7兵團還同時承擔了剿滅當地土匪和負責警備的任務,因此分散了兵力,實際能抽出來參與舟山戰役的部隊為其總兵力9個師中的4個師,即第22軍第64、第65、第66師,第21軍第61師,共計5萬人,統由第22軍軍長孫繼先、政委丁秋生指揮。兵力相比駐守舟山群島的國軍並不占優勢,甚至少於駐守舟山群島的國軍總兵力。同時,解放軍此時的海空軍尚不發達,主要只能依靠木帆船渡海且沒有空軍掩護。因此,三野7兵團經過研究,決定以先攻占舟山群島外圍島嶼,再進攻舟山本島的戰略奪取舟山群島。[2][3]

國軍對沿海地區的襲擾

[編輯]

國軍在中國大陸全面敗退後,在東南沿海,國軍還占據一些島嶼,國軍利用這些島嶼為立足點,不斷對大陸沿海進行突襲。舟山群島,就是國軍其中一個立足點,國軍利用舟山群島為出發點,對大陸長江口地區不斷進行襲擾,定海機場建成後,國軍利用其對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進行了猛烈轟炸。其中以上海遭受轟炸尤其嚴重,使得這一工業城市幾乎陷入無法生產的境地。其中1950年2月6日國軍空軍對上海的轟炸,使上海市民死傷1400人,上海喪失90%的電力。國軍對大陸沿海地區的突襲,造成了華東軍區攻占舟山群島的決心。[4][5]

解放軍戰前準備

[編輯]
1950年,解放軍進行戰前兵運

為了進攻舟山群島,三野7兵團4個師部隊進至鎮海穿山半島象山港兩側、舟山群島對面的沿海地區進行臨戰訓練,同時徵集船隻,改造木帆船等,開始進行舟山戰役的臨戰準備。[6][7]

舟山群島外圍島嶼作戰

[編輯]

大榭島戰鬥

[編輯]

三野7兵團經過研究,決定首先進攻距離大陸最近的大榭島,與穿山半島相隔約1500米的白鴨洋海峽,距離大陸最窄處0.59千米。守軍為第75軍19師所屬48團及46團一部和師直警衛連約1400餘人。

解放軍參戰部隊為第22軍第64師(師長馬冠三、政委李荊山):

  • 第190團團長周志誠、政委楊廣立
  • 第191團團長韓斧、政委仇福宗
  • 第192團團長沈晏賓、政委黃少希
  • 第66師(師長王明禮、政委李明剛)之第196團(團長蔣亭、政委廉道
  • 第22軍直屬山炮團(團長蘆偉如、政委田勃新)

1949年7月8日,22軍64師190團的兩個班分乘4隻小船,僅用8分鐘,渡過150米海峽,攻占了位於大榭島和穿山鎮之間的老鼠山,全俘國軍一個班,取得了初步作戰經驗。

解放軍22軍64師第190團加強第196團第二營共計4個營部隊於1949年7月18日夜間發起戰鬥,在解放軍海岸炮火掩護下成功從大榭島南部搶灘登陸成功。[6][8]解放軍4個營突擊隊登陸後分三路進攻,當日午夜,包圍了位於主峰七頂山的國軍指揮所。19日拂曉,解放軍攻占國軍指揮所,七頂山國軍守軍全軍陣亡。同日,解放軍擊退國軍渡海增援的1個團援兵,結束了大榭島戰鬥。此戰解放軍攻占大榭島,國軍1448人陣亡。解放軍傷亡121名。

解放軍第191團對穿山鼻島外神馬山島同時攻占,消滅國軍40人。

梅山島國軍一個團撤走,解放軍第65師第193團進占梅山島。[6][9]

金塘島戰鬥

[編輯]

1949年9月下旬,浙東沿海連降特大暴雨,解放軍利用在這種惡劣氣候條件下國軍飛機無法起飛的機會,決定對距離大陸4.6千米的由3個步兵團、1個炮兵營,總兵力3500人的第102師守備的金塘島發起進攻。解放軍22軍66師(師長謝斌、政委李荊山)之196、197、198團和64師190團,共4個團為第一梯隊,第65師194團為預備隊,以三野特種兵縱隊炮11團、七兵團炮14團,22軍山炮團、榴炮團、野炮團共計5個團組成4個遠射炮兵群(遠射炮47門對敵3門)火力支援。第64師191團、192團和21軍61師之3個團共計5個團佯動配合。

1949年10月3日下午17時開始炮兵火力準備,18時30分至19時,4個團乘300餘艘木帆船分別起渡,航行90分鐘,橫渡3海里,於20時03分至20時30分,分別在預定地點登陸。[6][10]

  • 196團(團長楊南全、政委司中峰)從三山海口起渡,在雙礁、橫蘭地段登陸,攻蛤蜊山、大山、沙羅山、紡花山、東堠、西堠,迂迴瀝港,與197團合擊圍殲瀝港之敵,配合190團阻定海援敵。
  • 198團(團長袁洪輝、政委傅坤庸)從三眼碶起渡,在166高地段登陸,攻244高地、大浦口,合擊瀝港。
  • 197團(團長周平、政委柴啟坤、)從算山、老鼠山起渡,尾198團登陸,攻老楔頭、大象地,占圍屏山,攻獅子山、老鷹山、紡花山,控制瀝港碼頭,輕裝襲占渡口,圍殲瀝港。
  • 190團從太平橋起渡,在橫蘭、小泥灣段強行登陸,一部沿海岸取宮山、大李岙、小李岙,主力攻占潭頭山,當夜取仙人山、長沙山後,警戒宮山至清晏庵段,協同阻敵增援。
  • 194團(團長張朝忠、政委李樂山)作為預備隊,隱蔽集結在朱家塘、陳華甫。
  • 炮兵在東起大榭島狗頭頸,西沿海岸至青峙鎮(直線距離194米),置野榴炮12個連炮42門,山炮2個連炮5門。8門炮用來封鎖瀝港及半洋礁、黃牛礁海面,阻敵艦攔截渡海船隊;39門炮火,猛射金塘正面前沿。其中2個炮陣地預先近敵的三山和齒蟒山兩孤島上潛伏了三天。

是夜,天黑得伸手不見五指,大雨瓢潑,山洪暴發,平地汪洋,塹壑難辨。登島部隊迅猛向縱深穿插。10月5日拂曉攻占金塘島渡口瀝港鎮,截斷了島上國軍的退路和國軍援軍來援的通道,經過30多個小時的陸上戰鬥,占領金塘島。5日7時,解放軍196團2營繼而攻占大鵬山島,殲敵500人,生俘少將副師長。此戰殲敵2409人,內斃傷233人,俘虜少將副師長以下2168人。僅師長宋式勤等100餘人下海逃至定海。繳獲炮34門、機槍120挺、汽車25輛、戰馬18匹及一大批軍用物資。解放軍負傷244人,非戰鬥減員56人,犧牲連以下指戰員113人,多數倒在登陸前沿。

舟山防衛司令官石覺為了避免外圍島嶼守軍被各個擊破,調整、收縮兵力。10月6日,佛渡六橫蝦峙等島的國軍相繼奉命撤離到桃花島[6][11] 8日晚,解放軍第61師(師長胡煒、副政委李清泉)率第183團進占六橫島。9日拂曉,師指、第183團全部、第181團、第182團各1個營到達六橫島,發現守敵已於8日中午撤逃。9日夜,第183團主力進占蝦峙島,俘敵一部。10日,占佛渡。10日夜,61師前指率第183團一部、第182團1個營進至蝦峙島,其餘部隊全部進到六橫島。

桃花島戰鬥

[編輯]

桃花島距離大陸11.5千米。原駐六橫島交警第9縱隊約1300人和87軍221師662團3營約400人已全部退到桃花島。搶構工事,但防禦體系尚未形成。221師副師長程立佐率662團大部先期逃入登步島。

1949年10月7日夜,解放軍21軍61師決心乘敵立足未穩之際,以第183團並加強第182團第1營共計4個營在經海岸炮火對桃花島的炮火準備後,利用夜暗、18日19時30分從蝦峙島一線起航秘密渡海、20時登陸桃花島、突然攻擊、大膽穿插、中央突破,側翼配合。182團2、3營為第二梯隊。19日4時,183團第1營不與敵糾纏直插控制了島北側的茅山及韭菜山渡口,切斷了敵之退路。19日10時,183團2、3營向退守大佛頭高地一帶的敵軍發起攻擊,敵全部投降。前後用時不足20小時,國軍1300人全部陣亡。繳獲迫擊炮4門、火箭筒2具、輕重機槍80餘挺、卡賓槍和湯姆槍700餘支、電台多部,以及其他軍用物資。[12][13]

20日晚,第183團第2營攻占了桃花島西側的大雙山島,殲交警第9縱隊1個連。23日晚,第182團3營一個加強連攻占了桃花島東北側的懸鵓鴣島,殲敵第622團3營1個連。至此,全部殲滅交警第9縱隊,大部殲滅221師662團3營。

戰後,第七兵團、第22及第21軍均發電嘉獎61師。第七兵團的電報稱:桃花島戰鬥是「抓緊戰機,大膽突擊,以迅速果敢的動作,實行插斷,獲取勝利的典範」。

局勢變化

[編輯]

舟山群島外圍島嶼相繼被解放軍攻占,三野7兵團中出現了輕敵速勝的情緒。同時,國軍也在此時調整了部署。10月11日至14日,蔣介石到達舟山群島,隨即,國軍建立東南軍政長官公署舟山指揮所,郭懺擔任主任,石覺擔任副主任兼任舟山防衛司令。調海軍第一艦隊(司令官李連墀、黎玉璽)入舟山。24日,調台灣第10軍和從汕頭撤出的胡璉第12兵團67軍到定海。使得舟山群島的國軍增至9萬人。國軍同時還加強了登步島上的防禦工事,希望能夠守住舟山本島。[14][15]

登步島戰鬥

[編輯]

三野7兵團在攻占桃花島後決定乘勝攻占通向舟山本島的最後屏障登步島。此時,三野司令部得知了解放軍金門戰鬥失利的消息,粟裕電示7兵團:「......奪取登步必須集中足夠兵力,要有保障第一梯隊同時起渡,第二梯隊連續航海的足夠船隻,確實掌握敵情、水情、風向、氣候的變化,嚴格檢查參戰部隊的作戰部署和各項準備工作,以防止領導上的官僚主義和指揮上的粗枝大葉」。但並未得到很好的落實。[14][15]

駐守登步的是87軍221師661團和662團大部分(不足5個營),附近螞蟻島駐有1個營,663團部署在朱家尖。

解放軍61師182團和183團1營共4個營為一梯隊,183團3營和2營的1連共4個連為二梯隊。炮兵在桃花支援。181團留守控制已占島嶼。1949年11月3日夜20時,利用大雨國軍飛機不能起飛的時機冒雨渡海進攻登步島。但在航渡過程中遭遇風向逆轉,船隊被吹散。經過艱苦航行,解放軍第一梯隊9個連中的7個半連1,000餘人乘150餘船登陸登步王家岙、後門灣,但此時部隊建制混亂,重武器也未能攜帶上岸。因風潮不順,二梯隊未能繼進。解放軍登陸部隊以劣勢兵力突破了國軍的火力封鎖,國軍喪失8個連,俘虜國軍500餘人。至天亮前,解放軍經過幾個小時的戰鬥,已經攻占了四分之三的登步島,島上國軍退守登步島北部雞冠礁一帶。此時戰況雖然對解放軍很有利,但解放軍沒有及時攻占登步島北端的渡口,為國軍增援提供了通道。同時解放軍後續部隊又因為風向和潮汐不合適而無法增援,解放軍因為要分兵守衛陣地,遂減弱了攻勢。[16][17]

11月4日上午,石覺遣67軍4個團登陸增援,4日6時30分起,國軍空軍入登步轟擊掃射,摧毀登島部隊渡船並深入桃花狂轟濫炸。75師221團,67師200團乘機在雞冠礁登陸,戰場形勢逆轉。15時40分,石覺下達「黃昏前將登島之匪全部肅清」的死命令,67師憑藉海空力量和優勢兵力猛攻流水岩主陣地。解放軍登陸部隊擊退了國軍5次集團衝鋒,暫時穩定了局勢,使國軍進展不大。

4日晚21時,師長胡煒率183團3營、2營1個連,182團1營、2營的5連、6連、師直偵察連、警衛連、92步炮連約4個營兵力增援登步。原想挽回戰局,由於敵盡占海空優勢、反登陸援敵增至8個團番號未果,奪回了一些白天失去的陣地,但解放軍登陸總兵力仍然不及國軍。[16][17]

11月5日,國軍繼續增援登步島,67軍軍長劉廉一,87軍軍長朱致一,均登島督戰,集團衝鋒,欲將登島部隊壓縮至海邊聚殲。同時出動空軍對解放軍陣地進行轟炸並壓制解放軍桃花島上的炮火。解放軍經過連續激戰擊退了國軍的進攻,守住了登步島南端的陣地。此時解放軍61師一時無法再派出部隊繼續增援登步島上的解放軍部隊,解放軍22軍部隊因為船隻和航渡距離的原因,也無法增援。12時,解放軍61師師長胡煒果敢決斷:佯攻掩護,撤出戰鬥。11月5日晚,解放軍登陸部隊先向流水岩發起佯攻,迫使國軍轉入防禦,然後解放軍登陸部隊1,000餘人攜帶傷員6日1時乘船撤回桃花島。[17][18]

登步島戰鬥,解放軍傷亡、失蹤1490人,國軍傷亡3396人,被俘396人。但解放軍未能攻占登步島。[18]

解放軍奪取制空權

[編輯]

解放軍進攻登步島受挫,是役解放軍方面開始重新思考戰略全局。11月14日,毛澤東致電三野

11月22日,粟裕致電中央:......蔣軍受金門、登步兩戰的鼓舞,有將台灣主力移至舟山之企圖,這樣,雖然增加了我們攻占舟山群島的困難,但如能在這些島上盡殲蔣軍,則對將來解放台灣行動,無論在政治上還是在軍事上均屬有利。......建議軍委推遲攻擊舟山的時間,加緊發展海、空軍。集中飛機,海艦配合作戰,加以5個高射炮團,採取突然動作,予敵海空軍以殲滅(性)打擊......,如此,不僅可以使攻舟山作戰更有保證,為將來對付攻台時可能遭遇的帝國主義干涉,使攻台部隊得到一次最實際的演習也是必要的。對台灣敵人在政治上、軍事上亦是一個大打擊,可能促進台灣情況的變化......,在打法上,以海、空軍力量給敵海、空軍以殲滅性打擊,然後以陸軍優勢兵力攻取。

登步戰後,增兵更甚。12月16日,調金門獨立45師入岱山,40師(屬52軍)入定海。不久,又將金門第19軍2個師。戰鬥力最強的第52軍3個師調入舟山,總兵力達到11.5萬人。其中:

  • 第87軍(軍長朱致一),轄第221、第222師(師長吳淵明、詹抑強),防務舟山島東南,軍部駐沈家門。
  • 第75軍(軍長吳仲直)轄第6、第95師(師長朱元琮、郭棟),防務舟山島西南,軍部駐岑港。
  • 第67軍(軍長劉廉一)轄第56、67、75師(師長劉玉章)轄第2、25、40師(師長郭永、李有洪、張文博),防務舟山島西部,軍部駐臨城。
  • 獨立第45、71、92師(師長勞聲寰、李煥閣、李毓南)。
  • 裝甲兵中隊2個,大隊2個(戰車280輛,1950年2月後增新式戰車80多輛)。
  • 海上突擊總隊(總隊長陳玉玲)。
  • 工兵2團第1營、通信兵8團第2營、技術兵第3大隊、炮兵連2個分駐舟山島各地。
  • 80軍炮兵營防務定海外洋螺。
  • 海軍(代副總司令官馬紀壯)第2艦隊(炮艦2艘、掃雷艦2艘、護艇驅逐艦3艘)、第1軍區(防務嵊泗、岱山)、陸戰隊第1旅(旅長何相寰),駐防以長塗為中心。
  • 空軍舟山指揮所(司令官賴遜岩)第1、第3、第4大隊(常泊B-25 8架、FB-26 12架、F-51 16架、F-15 16架,余往來台灣和舟山),高射炮兵1個營。岱山機場啟用。
  • 雜牌、地方部隊、游勇散駐前沿。

1949年12月3日,9兵團奉命參加攻佔舟山之戰,一線攻擊部隊增至30餘萬人,預定1950年2月發起戰鬥。12月5日,三野副司令粟裕親赴浙東召集三野7兵團和9兵團幹部開會,為下一步的渡海作戰做準備。[21] 粟裕隨後將進一步進攻舟山群島的時間進行了推遲,並決定將對舟山群島的進攻由陸軍單獨完成改為陸海空三軍共同完成。同時,粟裕還增強了用於進攻舟山群島的陸軍的力量,將原本用於之後的台灣戰役的三野9兵團調來增援舟山戰役,21軍全部及23軍、24軍,並特縱炮兵全部,高炮13團調防寧波市區,並且從各地徵集了大量船隻,並對船隻進行了改造,確保了一次可以運載10萬人以上部隊登陸。1950年4月25日,華東軍區召開了陸海空三軍聯席會議,確定了對舟山群島的進攻方案,決定以7、9兩個兵團6個軍組成南北兩個突擊集團,分歸王建安宋時輪指揮。4個軍由舟山群島南部向北部攻,2個軍由西北向東南擊。解放軍第24軍的第71師搶修寧波機場。解放軍獲得蘇聯援助的38架米格-15戰鬥機、39架La-11戰鬥機、9架圖-2轟炸機等119架飛機後,空軍已經在東南沿海形成了力量,並且奪取了舟山地區的制空權。[22][23]海軍(艦艇44艘,其中大型坦克登陸艇10艘,中型坦克登陸艦9艘)配合。華東地區黨政軍民一體支前,其中徵集帆船(部分改裝成機帆船)2,000餘艘,保證一次可運載10萬餘人(2個軍)以上的部隊渡海登陸作戰。定於6月下旬發起戰鬥。[24]

國軍舟山撤退

[編輯]

1950年3月23日,定海起飛的國軍戰機,遭米格15驅逐機在閘北上空擊落P-51戰鬥機1架。國軍空軍研判「共軍已擁有最先進的噴射式飛機」,國軍「海空優勢已經喪失」。

1950年4月底,解放軍第四野戰軍攻占海南島,進一步震動了舟山群島的國軍,加之國軍已經失去了舟山群島地區的制空權。蔣介石根據台灣優先的原則,決定從舟山群島撤軍。5月13日,國軍以飛機和炮兵頻繁轟擊解放軍陣地,同時島上國軍12萬人分批撤回台灣,同時撤走的還有島上2萬多百姓。[25][26]

解放軍攻占全部舟山群島

[編輯]

5月16日解放軍發覺國軍撤退,於是三野命令第21、第22、第23軍發起攻擊。16日夜,在東起登步島、西至冊子山的30海裏海面上全線同時攻擊。5月16日占冊子山、大貓山,17日登上舟山本島。61師重占登步島,又占朱家尖。18日64師占領岱山島、長塗島、大衢島。19日61師占普陀山。20日,22軍奉浙江軍區命令組建舟山軍事管制委員會和警備司令部。王一平任軍管會主任,孫繼光、謝福林為副主任。張秀龍任警備司令,王六生任政委。整個舟山戰役,解放軍戰史稱國軍共有8800餘人被殲滅。[25]

華東軍區、第三野戰軍在攻占舟山群島的同時,還在北起山東,南至福建的遼闊海域,分別渡海作戰,攻占了許多島嶼。[25]

評價

[編輯]

國軍原有海空優勢,但是在解放軍獲得蘇聯最新的米格-15噴射戰鬥機後,國軍的螺旋槳飛機不再有空中優勢,進而失去制海權,無法守住舟山群島,蔣中正同意美國第七艦隊前司令查爾斯·柯克英語Charles M. Cooke Jr.上將的分析,決定從舟山撤軍,集中兵力保衛台灣。[22][27]

解放軍方面認為,舟山戰役第二階段,雖然未能全殲舟山群島的國軍守軍,制定的陸海空三軍協同作戰的方案也未能實行,但該計劃對國軍造成了極大的精神威脅,迫使國軍從舟山群島撤退,打破了國軍對長江口的封鎖並奪取了制空權。同時,舟山戰役也使解放軍部隊積累了渡海作戰的經驗。[28] 中共中央軍委在給第三野戰軍的賀電中稱「舟山群島的解放,粉碎了國民黨軍對長江口的封鎖,為保衛海防安全創造了有利條件」。[25]

參考資料

[編輯]
  1. ^ 章新亞:「解放舟山之戰」,《舟山社會科學》2010年第3期
  2. ^ 2.0 2.1 金門之戰 (2011)P66-67
  3. ^ 3.0 3.1 三野戰史 (1996)P400-401
  4. ^ 金門之戰 (2011)P66
  5. ^ 金門之戰 (2011)P77
  6. ^ 6.0 6.1 6.2 6.3 6.4 金門之戰 (2011)P67
  7. ^ 三野戰史 (1996)P401
  8. ^ 三野戰史 (1996)P402
  9. ^ 三野戰史 (1996)P402-403
  10. ^ 三野戰史 (1996)P403-404
  11. ^ 三野戰史 (1996)P404
  12. ^ 金門之戰 (2011)P67-68
  13. ^ 三野戰史 (1996)P404-405
  14. ^ 14.0 14.1 金門之戰 (2011)P68
  15. ^ 15.0 15.1 三野戰史 (1996)P405
  16. ^ 16.0 16.1 金門之戰 (2011)P69
  17. ^ 17.0 17.1 17.2 三野戰史 (1996)P405-406
  18. ^ 18.0 18.1 金門之戰 (2011)P69-70
  19. ^ 金門之戰 (2011)P71
  20. ^ 《當代中國軍隊的軍事工作》 第二編 P252 P136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89年
  21. ^ 三野戰史 (1996)P407
  22. ^ 22.0 22.1 蔣永敬,劉維開著. 蔣介石與國共和戰. 一九四五-一九四九. 哈福企業. 2013-01-01: P273–274 [2018-01-24]. ISBN 978-957-05-28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2). 
  23. ^ 金門之戰 (2011)P78
  24. ^ 金門之戰 (2011)P78-79
  25. ^ 25.0 25.1 25.2 25.3 三野戰史 (1996)P408
  26. ^ 金門之戰 (2011)P79-80
  27. ^ 林孝庭. 「美軍私人顧問」建議蔣撤出舟山群島和海南島,國民黨輸到只剩下台灣. 《意外的國度:蔣介石、美國、與近代台灣的形塑》. 黃中憲譯. 遠足文化. 2017-03-29 [2018-01-24]. ISBN 978-986-94425-3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5). 
  28. ^ 金門之戰 (2011)P80
  • 徐焰. 《金门之战 1949-1959》. 瀋陽市和平區十一緯路25號: 遼寧人民出版社. 2011. ISBN 978-7-205-06942-1 (中文(簡體)). 
  • 南京軍區《第三野戰軍戰史》編輯室.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战史》. 北京地安門西大街40號: 解放軍出版社. 1996. ISBN 978-7-5065-5397-1 (中文(簡體)).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