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存國家列表
外觀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9年7月13日) |
殘存國家列表,列舉歷史上及當代的殘存國家。
歷史上的殘存國家
[編輯]殘存國家 | 成為殘存國家的時間 | 備註 | 同時期的有關國家(政權) |
---|---|---|---|
東晉 | 自317年西晉滅亡,建都於建康,至420年亡於劉宋。 | 偏安統治於江南,直至被劉宋取代。 | 五胡十六國、北魏 |
東魏 | 從北魏分裂而來,後來被北齊取代。 | 偏安統治於原北魏東半部,直至被北齊取代。 | 西魏、南朝 |
西魏 | 從北魏分裂而來,後來被北周取代。 | 偏安統治於原北魏西半部,直至被北周取代。 | 東魏、南朝 |
西梁 | 南梁在江陵殘存的政權,後被隋朝廢除。 | 偏安統治於原南梁江陵地區,直至被隋朝廢除。 | 南陳、北朝 |
西遼 | 自1124年遼朝即將滅亡時,至1218年亡於元朝。 | 偏安統治於中亞,直至被元所滅。 | 金朝、南宋、西夏、元朝 |
南宋 | 自1127年北宋滅亡至1279年亡於元朝。 | 偏安統治於江南,直至被元所滅。 | 金朝、西夏、西遼、元朝 |
北元 | 自1368年元朝滅亡,至1388年捕魚兒海之戰被擊潰後,國君於亂軍中被部下刺殺篡位並廢國號為止。 | 偏安統治於漠北,直至國號廢除。 | 明朝 |
南明 | 自1644年明朝滅亡至1662年亡於清朝。 | 明朝皇族在華南相繼成立的政權,直至被清朝所滅。 | 清朝 |
明鄭 | 自1662年南明滅亡至1683年亡於清朝。 | 明朝海商貴族鄭氏家族在中國東南沿海及臺灣安平地區成立的政權,奉南明為正朔,直至被清朝所滅。 | 清朝 |
莫朝 | 1592-1677年 | 1592年被鄭主所復辟的後黎朝所推翻。莫朝滅亡後,莫氏勢力並未被完全消滅,莫氏宗室又聚結於北部高平建立統治,託庇於明、清政府的保護之下。至1677年,方被後黎朝以協助清朝平定三藩之亂的名義滅亡。 | 後黎朝 |
後清 | 1912年—1924年 | 1912年溥儀被迫退位後,在內廷依然保持的清王朝殘留下來的微型朝廷,直至1924年溥儀被馮玉祥逐出紫禁城才正式解體。 | 中國 |
蘇瓦松王國 | 自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至486年為克洛維一世征服。 | 西羅馬帝國滅亡後繼續統治於高盧局部地區,直至為克洛維一世所滅。不承認廢黜西羅馬帝國皇帝奧古斯都的奧多亞塞及後續政權的統治正當性。 | 東羅馬帝國、法蘭克王國 |
東羅馬帝國 | 476-1453年 | 原羅馬帝國由戴克里先於四帝共治制下創出的分支,自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後自命羅馬正統並致力恢復其疆域,直至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亡於鄂圖曼帝國為止。 | 奧斯曼帝國 |
新印加國 | 1537—1572年 | 自薩帕·印卡阿塔瓦爾帕於1533年被西班牙人處決後,殘存勢力退入比爾卡班巴谷地頑抗,直至末代薩帕印卡圖帕克·阿馬魯統治期間為秘魯總督福朗西斯科·托萊多討平為止。 | 西班牙帝國 |
美利堅合眾國 | 1861-1865年 | 南北戰爭之初,美國南方的十一個州為捍衛奴隸制自聯邦分裂脫出並成立美利堅聯盟國,原北方合眾國遂成殘存政權,然合眾國軍四年內即討平叛亂。 | 美利堅聯盟國 |
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 | 1992-2006年 | 1992年,南斯拉夫爆發內戰而分崩離析,其所有共和國陸續脫離聯盟,最後僅餘塞爾維亞及黑山兩國共組聯邦;隨著黑山於2006年公投獨立,聯盟殘存時期亦隨即結束,南斯拉夫正式解體。 | 南斯拉夫 |
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 | 2001-2021年 | 前身為反塔利班的多軍事派別聯合的北方聯盟,該政權於2001年推翻由塔利班建立之政權,並名義上奪回大部分阿富汗領土。然而阿富汗新政府對軍閥割據的地區幾無控制能力,僅實際控制在首都喀布爾及其周邊約10%的領土。2017年起,塔利班組織逐步發起反攻,2021年塔利班推翻該國政府,並重建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 | 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 |
當代殘存國家
[編輯]殘存國家 | 開始時間 | 原因 | 相關國家/政權 | 說明 |
---|---|---|---|---|
巴勒斯坦 | 1948 | 以巴衝突 | 以色列 | 自1948年戰爭起,以色列不斷吞併、侵略聯合國劃歸巴勒斯坦的領土,並將300,000名巴勒斯坦人逐出家園。 |
賽普勒斯 | 1974 | 土耳其入侵塞浦路斯 | 北賽普勒斯 土耳其 |
為國際社會普遍承認的塞浦路斯政府,目前控有63%的領土。北部37%的領土則為土耳其所扶植的北賽普勒斯控制。 |
西撒哈拉 | 1976 | 綠色進軍 | 摩洛哥 | 1976年2月,摩洛哥不承認西撒哈拉獨立,佔領西撒哈拉部分領土,西薩哈拉至今僅控有20%的領土,並獲部分國家承認。 |
摩爾多瓦 | 1991年 | 德涅斯特河沿岸戰爭 | 俄羅斯 德涅斯特河沿岸 烏克蘭 |
1991年,摩爾多瓦隨蘇聯解體獨立,隨即傳出回歸羅馬尼亞的風聲,居於德涅斯特河左岸的斯拉夫少數民族親俄派強烈反對,並恃其高於全國平均的生活水平宣布成立德涅斯特河沿岸摩爾達維亞共和國,內戰隨即爆發,最終摩爾多瓦當局於停火後仍未能重奪,該地區分裂至今。 |
喬治亞 | 2008 | 俄格戰爭 | 俄羅斯 阿布哈茲 南奧塞梯 |
2008年起,俄羅斯扶植的傀儡政權阿布哈茲及南奧塞梯以自治名義割據並受俄羅斯干預與介入駐軍至今。 |
敘利亞 | 2011 | 敘利亞內戰 | 敘利亞反對派 羅賈瓦 |
羅賈瓦地區在2013年11月開始的羅賈瓦衝突中取得自治,包含賈茲拉州、科巴尼州、沙赫巴地區及阿夫林州等地,但其自治未被敘利亞政府正式承認[1][2],並參與敘利亞內戰至今。[3]2016年3月16日,羅賈瓦自治當局宣布成立名為「北敘利亞聯邦-羅賈瓦」的自治政權。同年12月28日,更名為北敘利亞民主聯邦,[4][5][6]2019年土耳其在敘利亞東北部的攻勢的同時,政府軍進駐北部大部分地區。而西北部由土耳其支持的敘利亞臨時政府控制。 |
葉門 | 2014 | 也門內戰 | 胡塞運動 | 2014年,胡塞武裝組織攻陷也門首都薩那,並割據原北也門領土,也門政府因而遷都亞丁,成為殘存政府,內戰爆發至今。 |
烏克蘭 | 2014 | 俄烏戰爭 | 俄羅斯 | 2014年2月,克里米亞被俄羅斯吞併,頓巴斯為親俄政權所割據;2022年被俄羅斯侵略至今,約有20%的領土被俄羅斯佔領。 |
有爭議的情況
[編輯]國家/政權 | 起始時間 | 備註 | 爭議有關國家/政權 |
---|---|---|---|
中華民國 | 第二次國共內戰至今 | 1946年第二次國共內戰之後,中華民國政府及其中華民國國軍多次失敗,大部分領土失於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之手。1949年中,國都南京被占,中華民國政府輾轉於12月遷至臺北[7][8][9];於1971年失去其在聯合國的中國代表權,並於2005年最後一次公告其法理領域行政區劃[10]。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注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Rojava Cantons. [14 May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6-22).
- ^ Fight For Kobane May Have Created A New Alliance In Syria: Kurds And The Assad Regim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Times. 8 October 2014 [18 February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9).
- ^ Kurds regain 15km of Kobane countryside, killing dozens of IS militants. [7 August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7月20日).
- ^ Federation of Northern Syria and Rojava. Yeniozgurpolitika. 14 March 2016 [2017-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21) (庫爾德語).
- ^ Syria civil war: Kurds declare federal region in north. Aljazeera. 17 March 2016 [2017-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27) (英語).
- ^ Bradley, Matt; Albayrak, Ayla; Ballout, Dana. Kurds Declare ‘Federal Region’ in Syria, Says Official. Wall Street Journal. [2016-03-18]. ISSN 0099-966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5).
- ^ Krasner, Stephen D. Problematic Sovereignty: Contested Rules and Political Possibilities.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1: 148.
For some time the Truamn administration had been hoping to distance itself from the rump state on Taiwan and to establish at least a minimal relationship with the newly founded PRC.
- ^ 美國國會. 台灣關係法. 維基文庫. 1979年1月1日.
……1979年1月1日以前美國承認為中華民國的臺灣治理當局……
- ^ Office of the Legal Adviser. Treaties in Force (PDF). Washington, D.C.: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ublishing Office. January 1, 2013: 324 [2017-06-27]. ISBN 978016092293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8-06-12) (英語).
The United States does not recognize the "Republic of China" as a state or government.
- ^ 中華民國各省(市)縣(市)行政區域代碼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1-07-21.
- ^ 陳孔立. 臺灣民意與群體認同. 九州社 崧博出版社. 2017年: 71 [2018-01-13]. ISBN 95756305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12).
參見
[編輯]- 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