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流支
外观
佛教 |
---|
佛教大纲 佛教主题 佛教专题 |
北魏孝明帝熙平元年(516年)与毘目智仙一同进入洛阳,随后在孝静帝天平元年(534年)移住邺都。元象元年(538年)至武帝元年(543年)于邺都金华寺、昌定寺进行译经的工作,共译出《正法念处经》、《顺中论》、饮光部《解脱戒经》、《唯识论》等[2][3]。
译作
[编辑]般若流支译作现存者如下(依照法经录,以及各经论的序文、后记列举):
〔经藏〕
- 得无垢女经(大宝积经无垢施菩萨应辩会等同本异译)
(以下是按序文、后记的记载)
- 不必定入定入印经(梵语:Niyatāniyatāvatāramudrā,另有义净译本)
- 第一义法胜经(大威灯光仙人问疑经之同本异译)
- 圣善住意天子所问经(大宝积经善住意天子会等同本异译)
- 奋迅王问经(自在王菩萨经之同本异译)
- 一切法高王经(诸法最上王经、诸法勇王经之同本异译)
- 毘耶娑问经[4](大宝积经广博仙人会之同本异译)
- 正法念处经
- 金色王经(梵语:Kanakavarṇa-pūrvayoga)
〔律藏〕
〔论藏〕
(以下是按序文、后记的记载)
注释
[编辑]- ^ 丁福保. 瞿曇般若流支. 佛學大辭典. [2020-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3).
- ^ 人名規範資料庫. 法鼓佛教学院. [2013-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1).
- ^ 《续高僧传》:“有南天竺波罗柰城婆罗门,姓瞿昙氏,名般若流支,魏言智希。从元象元年至兴和末,于邺城译正法念、圣善住、回诤、唯识等经论,凡一十四部,八十五卷,沙门昙林、僧昉等笔受。当时有沙门菩提流支与般若流支前后出经,而众录传写率多轻略,各去上字但云流支,而不知是何流支,迄今群录译目相涉难得详定。”
- ^ 4.0 4.1 4.2 4.3 4.4 翻译之记载般若流支译,法经录载菩提流支译
- ^ 法经录载般若流支译,彦琮录载菩提流支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