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伊兰 (1974年)
二级台风(美国) | |
形成 | 1974年10月24日 |
---|---|
消散 | 1974年10月31日 |
最高风速 | 1分钟持续: 175公里/小时(110英里/小时) |
最低气压 | 940百帕(毫巴);27.76英寸汞柱 |
死亡 | 23人(菲律宾) |
损失 | 1.17亿比索(菲律宾) |
影响地区 | 菲律宾、台湾、英属香港、葡属澳门、中国大陆 |
1974年太平洋台风季的一部分 |
台风伊兰(英语:Typhoon Elaine,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Wening)是1974年太平洋台风季中其中一个热带气旋,风暴于10月24日形成,在10月31日消散,维持了约一周。伊兰是该年10月四个接连影响华南沿岸的热带气旋中最后一个,跟之前三个气旋一样,都是在菲律宾以东海面生成后,进入南海的西进型风暴。它先以西偏南方向移动,登陆吕宋岛前后转向西偏北,到接近华南时北向量增加。不过最终仍是遇上东北季风而迅速消散,下场跟上述众气旋相同。
伊兰是皇家香港天文台继十多日前的台风嘉曼后再度悬挂八号烈风或暴风信号的台风,不过因它迅速在海上减弱之故,对香港的破坏不大,反而促使政府全面撤销该年的制水措施。而广东省早前受嘉曼影响出现暴雨及洪涝,而伊兰则没有为当地灾情加剧。菲律宾则至少有23人死亡、50人受伤,经济损失1.17亿比索。[注 1]
气象历史
[编辑]伊兰是该年10月四个接连影响华南沿岸的热带气旋中最后一个,之前的是上旬形成的台风贝芙、中旬的台风嘉曼及下旬的台风黛娜。一个热带低压于10月24日6时在马尼拉以东约1,770公里处即马里亚纳群岛附近海面形成,该热带低压先以西偏南方向移动且以时速近17公里穿越菲律宾海。[1]该热带低压翌日早上增强成为热带风暴,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命名为伊兰,[2]皇家香港天文台跟随升格,[1]台湾交通部中央气象局同时升为轻度台风。[3][注 2]到10月26日转向正西行,美方及香港天文台进一步将伊兰升为台风,[1]中央气象局再升为中度台风,并于翌日又升为强烈台风,[3]其时一架气象侦察机回报伊兰的风眼内的最低海平面气压为943百帕,[1]中央气象局表示其最大风速曾达184公里每小时。[3]
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基于伊兰进入菲律宾责任区并逼近吕宋岛,对伊兰进行监测并给予其菲律宾名称“Wening”。[5]伊兰在10月28日早上登陆吕宋岛北部,并在下午进入南海,因吕宋岛地形缘故稍为减弱,中央气象局将其降格为中度台风。[3]10月29日转向西偏北方向移动,时速维持近17公里靠近华南沿岸,可是当地已受东北季风盘据,台风没有重新发展,反而因前者缘故而继续减弱,一架气象侦察机回报指,它的风力下降74公里每小时,中心海平面气压回升至977百帕,香港天文台于是在同日晚间至午夜先后降格其为强热带风暴及热带风暴。[1]美方及中央气象局在10月30日分别降格其为热带风暴及轻度台风,当时伊兰开始原地滞留,逐渐转向西南离开华南沿岸。[2][3]持续受到东北季风的影响,伊兰的结构受到严重破坏,到10月31日美方、香港天文台及中央气象局皆降格其为热带低压,它不久后在上川岛西南海面消散。[2][3][1]
影响
[编辑]菲律宾
[编辑]伊兰在10月28日早上登陆吕宋岛东岸,一分钟风力达185公里每小时,是该年吹袭菲律宾最猛烈台风;当地有多栋民居倒塌,数百株大树连根拔起,马尼拉市区降下大雨,全市停工停课,并一度陷入半陷入半停顿状态,其他产米地区有逾5,000人疏散。[6]另外马尼拉有一条电线被吹倒,使一名12岁女孩受伤。[7]吕宋北部南伊罗戈省有2.5万人无家可归,拉宇邦市两条河流泛滥,沿岸居民需要撤离。[8]三描礼士省一名妇人被倒塌的大树压毙,该树同时压毁其房屋,其母亲亦因而断腿。[9]到第二日灾情扩大,吕宋七省逾5.6万民居遭摧毁,逾33万人无家可归,至少16人死、13人伤、12人失踪,死者大半是在搭乘中部地区渡轮时遇到风浪,继而掉进海中而丧命,[10]吕宋岛海面有11名日本船员亦在风暴中遇溺死去。[11]当局又预料谷物及公用设施的损失,会达到数百万美元,超逾该月之前三个台风的损失总数。[12]菲律宾官方在事后统计则指出,风暴在全国造成23人死亡、50人受伤,55,575户共227,902人受灾,经济损失1.17亿比索。[13]
台湾
[编辑]- 当地评定巅峰强度分级:强烈台风(CWB)
- 当地评定最大持续风速:51米每秒(99节;180千米每小时)(一分钟)
- 当地评定中心最低气压:940百帕斯卡(27.76英寸汞柱)
- 当地发布之台风警报:海上台风警报
中央气象局在10月27日晚上9时30分为伊兰发布海上台风警报,到29日早上9时40分解除警报,[14]埃琳没有登陆台湾,亦无传出灾情,玉山气象站测得最大风速25.8米每秒,基隆气象站测得最高雨量224.6毫米。[15]
香港
[编辑]- 当地评定巅峰强度分级:台风(HKO)[注 3]
- 当地评定最大持续风速:155千米每小时(43米每秒;84节)(十分钟)
- 当地悬挂之最高热带气旋警告信号: 八号东北烈风或暴风信号
- 最接近当地时间:1974年10月30日下午2时
- 最接近当地位置:天文台总部以南约130公里
皇家香港天文台在10月28日下午5时悬挂一号戒备信号,随着伊兰靠近香港,天文台在当日晚上11时5分改挂三号强风信号。[1][16]虽然伊兰持续减弱至台风门槛以下,但受到与东北季风的共伴效应下,境内风力逐渐加强。由于天文台预计有机会吹烈风,所以在10月30日上午10时10分改挂八号东北烈风或暴风信号,持续十小时。[1][17]到同日晚上8时10分因应伊兰减弱及远离而改挂三号信号,但罕有地于10月31日凌晨4时55分改挂一号信号,伊兰最终在海面消散,所有信号于下午3时30分除下。[1][18]伊兰是该年10月第四个导致天文台悬挂热带气旋警告信号的风暴(其余三个名为比丝、嘉曼、黛娜),为历年来悬挂次数最多的10月。[19][20]它也是1972年11月8日台风柏美娜以来,年内最迟悬挂的八号信号。[21]
因为再有台风来袭,香港停工停课,部分水陆交通一度停止服务,[22]跑马地马场的周三夜间赛马需要取消,是该月的第二次,[23]早前因台风嘉曼引致附近山体滑坡而需要疏散的大坑道丽星楼及遭受严重洪涝的柴湾第三区木屋居民,被当局下令再度撤离。[24]一艘菲律宾来港货轮“露丝皇后号”,载有船员28人,因机件故障而在香港水域随风飘流,驻港英军一艘船只曾尝试拯救,但因天气恶劣而作罢,之后由新西兰皇家海军一艘巡洋舰成功救起。[25]大口环村一名24岁青年失足堕下水坑,被山洪直冲至大口环疗养院附近的海滩,但伤势不重,后来自行求诊并留医。[26]总括而言,除新界北部部分低洼地区、薄扶林道、大口环道一带洪涝,以及粉锦公路、秀茂坪道、山顶道一带有轻微山体滑坡外,香港是次灾情轻微,损失不大。[27]由于嘉曼及伊兰带来丰沛雨水,创天文台成立以来十月份最多雨量纪录,又带来220亿加仑的可观食水量,工务司署水务处宣布全面撤销该年的制水措施。[28]
中国大陆
[编辑]中国大陆广东省气象台最初指出,该年“第廿四号台风”(指伊兰)将于10月30日晚间至翌日在台山县至海康县沿海登陆,广东西部至海南岛一带最大风力达八级,阵风九级;陆丰县至宝安县沿海挂起台风讯号“三号风球”,而珠海县至吴川县沿海则挂起“四号风球”,佛山及湛江两地区会有暴雨及局部大暴雨。[29]由于早前受到“第廿二号台风”(嘉曼)影响发生暴雨及洪涝,部分水稻遭水淹,晚稻受损,故此广东沿海也准备抗台,不过台风伊兰最终并未登陆广东,当地无严重的灾情报告。[30]
热带气旋警告使用纪录
[编辑]香港
[编辑]皇家香港天文台 热带气旋警告信号 | ||
---|---|---|
上一热带气旋 | 八号东北烈风或暴风信号
|
下一热带气旋 |
台风卡门 | 台风艾瑞丝 | |
台风卡门 | 八号烈风或暴风信号 | 台风爱茜 |
参见
[编辑]注释
[编辑]参考
[编辑]-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Meteorological Results: 1974 (PDF) (报告). Hong Kong Royal Observatory. 1975 [2020-08-3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9-0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2.0 2.1 2.2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Naval Pacific Meteorology and Oceanography Center. Annual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1974 (PDF) (报告). United States Navy, United States Air Force. 1975 [2020-08-3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9-2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3.0 3.1 3.2 3.3 3.4 3.5 民國六十三年北太平洋西部颱風概述 (PDF). 交通部中央气象局. [2020-08-3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9-1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Christopher W Landsea; Hurricane Research Division. Subject: D4) What does "maximum sustained wind" mean? How does it relate to gusts in tropical cyclones?.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s Atlantic Oceanographic and Meteorological Laboratory. April 26, 2004 [2020-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5-1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Padua, Michael V. PAGASA Tropical Cyclone Names 1963–1988 (TXT) (报告). Typhoon 2000. November 6, 2008 [May 30,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0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今年最猛烈颱風伊蘭 橫掃呂宋中部吹襲華南沿海. 华侨日报. 1974-10-29: 3.
- ^ 伊蘭風力強大 本年以來之最. 香港工商日报. 1974-10-29: 1.
- ^ 今年襲菲最強勁風姐 颱風伊蘭橫掃菲島. 大公报. 1974-10-29: 2.
- ^ 颱風伊蘭吹襲菲島. 香港工商日报. 1974-10-31: 2.
- ^ 五萬餘民居遭摧毀 三十多萬無家可歸. 华侨日报. 1974-10-30: 3.
- ^ 至少數十人喪生 包括十一名日人. 华侨日报. 1974-10-31: 3.
- ^ 伊蘭蹂躪菲島五省 穀物設施損毀嚴重. 大公报. 1974-10-30: 2.
- ^ Destructive Typhoons 1970-2003. National Disaster Coordinating Council. November 9, 2004 [2020-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11-0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艾琳颱風資訊. 全球灾害事件簿. 交通部中央气象局. [2020-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艾琳颱風摘要. 侵台台风数据库. 交通部中央气象局. [2020-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颱風伊蘭威脅香港 三號風球昨晚深夜掛起. 大公报. 1974-10-29: 4.
- ^ 伊蘭步步迫近 掛出八號風球. 工商晚报. 1974-10-30: 1.
- ^ 伊蘭遠去 風球卸下. 工商晚报. 1974-11-01: 8.
- ^ 十月何其榮幸 四風姐歷史性同在本月訪港. 香港工商日报. 1974-10-30: 1.
- ^ 李钰廷. 罕見10月三連風 1974年最勁四連風係咩玩法?. 香港苹果日报. 2016-10-21 [2020-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3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海馬襲港42年來最遲掛的8號波. 香港经济日报. 2016-10-21 [2020-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風姐伊蘭過門不入 三號風球今可除下. 香港工商日报. 1974-10-31: 1.
- ^ 今晚冇馬跑. 工商晚报. 1974-10-30: 1.
- ^ 麗星樓居民再搬離. 大公报. 1974-10-30: 4.
- ^ 因機件故障漂浮海面 菲律賓貨輪已被尋獲. 工商晚报. 1974-10-31: 8.
- ^ 在大口環村墮水坑 一青年被沖千餘碼. 大公报. 1974-10-31: 4.
- ^ 多處山泥傾瀉 情況輕微影響不大. 工商晚报. 1974-10-31: 10.
- ^ 兩次颱風帶來食水二百二十億加侖 制水措施全撤銷. 华侨日报. 1974-11-02: 9.
- ^ 今晨一時距港一百二十哩 伊蘭今天接近本港. 大公报. 1974-10-30: 4.
- ^ 江彦文. 中國氣象災害大典.廣東卷. 中国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06年06月. ISBN 750294155X (中文(简体)).
外部链接
[编辑]- 1974年热带气旋年刊(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皇家香港天文台
- 民国六十三年北太平洋西部台风概述(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交通部中央气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