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有丁墓
29°45′00.8″N 121°37′33.0″E / 29.750222°N 121.625833°E
东钱湖墓葬群 | |
---|---|
余有丁墓道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 |
地址 | 浙江省宁波市 |
分类 | 古墓葬 |
时代 | 明 |
编号 | 5-0450-4-008 |
认定时间 | 2001年 |
余有丁墓是明万历年间太子太保、吏部尚书余有丁的墓葬,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东钱湖镇境内,郭家峙村隐学山东坡,南北长200米,东西宽25米,2001年作为东钱湖石刻的一部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
墓主生平
[编辑]余有丁,字丙仲,号同麓,谥文敏,浙江鄞县人,家乡位于今宁波市海曙区高桥镇岐阳村,其父余永麟曾任浦江、昆山等地知县,在就任苏州府通判前去世。父亲死后,余有丁在一扬州郝姓商人资助下入太学。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余有丁考中探花,此后在袁炜提携下成为翰林院編修,因作风清廉而获得声誉。万历二年(1574年),余有丁任國子監祭酒。万历十年(1582年)六月,张居正病危,在其举荐下,余有丁担任礼部尚书兼文淵閣大學士。万历十二年(1584年)十一月,余有丁去世,朝廷为其罢朝一日[2],明神宗命令宁波府、绍兴府、台州府三府为其修建墓地[3]。
墓葬形制
[编辑]余有丁墓道坐北朝南,总长200米,宽25米,修筑于地势依次升高的七个台地上。完整的墓道建筑从南向北依次为石牌楼、石望柱、石笋、跪羊、蹲虎、站马、文臣,最后一台地中部为方形墓室,轴线左侧设有碑亭[1]。现存完整的石刻包括望柱、跪羊、蹲虎和一对文臣,碑亭、享亭、石笋及一根望柱均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充作石料[4]:19。仅存的望柱保存较为完好,高10米,顶端有狻猊,为浙江省内仅存的同类型望柱。石笋原高3米,现存残高1米,其余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作为石料使用。墓道跪羊和蹲虎石刻尚存,相距9.8米,保存较好[3],而石马已被损毁[5]。两尊相对而立的文臣像尚存,位于石虎北50米,高4米[6],风化较为明显。墓圹被盗于20世纪中叶,毁于文化大革命[7],现仅存几处石墙[3]。
保护
[编辑]外部圖片链接 | |
---|---|
余有丁墓道保护区划图,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3月31日 |
余有丁墓道及石刻于1995年被列入鄞县文物保护单位[8],1997年8月以“东钱湖石刻群”的名义列入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9]:459,2001年作为东钱湖石刻的一部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划定的保护范围以墓道轴线为中心,北至墓穴以北10米,南至高坎池塘,长200米,宽30米。保护范围外50米范围为建设控制地带[10]。宁波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对余有丁墓道石刻采取原地保护,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在此设有24小时电子监控以防止盗窃和破坏文物[8]。
图片
[编辑]-
文物保护碑
-
石笋残端
-
望柱云板和狻猊
-
石羊
-
石虎
-
石马残件
-
文臣像
参考资料
[编辑]- ^ 1.0 1.1 1.2 东钱湖管委会. 东钱湖墓葬群. 宁波市文物保护管理所. 2006-02-10 [2018-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3).
- ^ 戴松岳. 出世入仕 寄情山水——明万历大学士余有丁的传奇人生. 宁波晚报. 2008-07-21 [2018-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3).
- ^ 3.0 3.1 3.2 杨江. 全省仅有的墓道望柱正遭风化 急需抢救性保护. 中国宁波网. 2012-11-04 [2018-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05).
- ^ 林浩. 东钱湖石作艺术. 宁波出版社. 2012. ISBN 9-787-55260-379-8.
- ^ 杨江. 东钱湖余有丁墓道周围杂草丛生 文化站称起隐蔽作用. 中国宁波网. 2012-10-27 [2018-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02).
- ^ 余有丁墓道.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特色库. 2013-03-07 [2018-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31).
- ^ 谢振岳. 鄞县文化广播志. 鄞县文化广播电视局. 1992: 209.
- ^ 8.0 8.1 邱韵. 东钱湖余有丁墓道石刻任其破败,原因是……. 中国宁波网. 2017-04-01 [2018-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29).
- ^ 宁波年鉴编辑部 (编). 宁波年鉴(1998). 中华书局. 2000. ISBN 7-101-02505-6.
- ^ 东钱湖墓葬群—余有丁墓道. 宁波市文物保护管理所. 2018-01-22 [2018-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