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童寺
29°48′24″N 121°47′27″E / 29.80667°N 121.79083°E
天童寺 |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 |
地址 | 浙江省宁波市 |
分类 | 古建筑 |
时代 | 明至清 |
编号 | 6-0554-3-257 |
认定时间 | 2006年5月25日 |
天童寺是中国浙江省宁波市一座相传始创于西晋的佛寺,位于鄞州区太白山麓。天童寺为禅宗寺院,南宋时位列五山之第三,清代同治年间为禅宗四大丛林之一,同时也是日本曹洞宗祖庭[1]:14。寺中建筑屡经兴废,现存最古老的建筑为建于明崇祯四年的佛殿。1978年修复后,寺院建筑达到30余幢,占地面积7.64万平方米[2]:2454。1983年4月,天童寺被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2006年成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因其对外交流史中的作用,天童寺也是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海上丝绸之路”项目遗产点之一[4]。
历史
[编辑]宋代以前
[编辑]相传,天童寺于西晋永康元年(300年)由云游僧人義興结茅修建,最初的寺址位于太白山东谷。建寺时,天帝派遣太白金星化为童子搬柴送水[注 1],寺院因此得名。东晋隆安三年(399年),寺院毁于孙恩起义。唐开元十二年(732年),法璿在寺院旧址结茅,建起太白精舍,后世称“古天童”。至德二年(757年),宗弼将寺院至太白峰下,即天童寺今天的寺址[5]:55,56。乾元二年(759年),唐肃宗赐名“天童玲珑寺”。咸通十年(869年),唐懿宗敕赐“天寿寺”名[1]:14。期间的会昌年间,建镇蟒塔于少白岭[2]:2773。
宋代至清代
[编辑]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宋真宗敕赐“天童景德禅寺”额。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曹洞宗禅师正觉任住持,推行“默照禅”,时称中兴。淳熙五年(1178年),宋孝宗因史浩奏请,赐天童寺“太白名山”四字。嘉定年间,因史弥远奏请,天童寺被列为“禅院五山十刹”之第三山。1225年,曹洞宗第十三代祖如净禅师任住持。时日本僧人道元在天童寺师从如净,回国后创立日本曹洞宗。宝祐四年(1256年),寺院毁于火,后重建[1]:14,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方国珍捐资重建宝阁[2]:2774。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太祖朱元璋敕賜寺额“天童禅寺”,同时御封為天下禪宗五山之第二山。永乐十三年(1415年),佛陇、盘山、二灵、珠山等寺并入天童寺[2]:2774。嘉靖至万历年间,寺院由十方住持制改为分房制,寺院逐渐衰败,寺产四散[5]:57。万历十五年(1587年),寺院毁于山洪,建筑材料几乎无存。崇祯四年(1631年)起,由密云禅师主持寺院重建,至崇祯十三年(1640年)基本建成,形成当下的格局,此时的天童寺规模达到最盛。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世祖为寺院题“敬佛”。雍正十一年(1733年),御赐“慈云密布”匾额及金字《心经》。寺院藏经阁和法堂曾分别毁于康熙和乾隆年间,后均重建。同治年间,寺院与镇江金山寺、扬州高旻寺、常州天宁寺并列为禅宗四大丛林[1]:14。在此期间,天童寺重修了天王殿、面壁居、古山门、钟楼、法堂等建筑[2]:2774。
民国以后
[编辑]1912年以后,天童寺的维修仍在进行,天王殿,韦驮殿、罗汉堂、龙王堂等建筑得到修建,寺院规模得到扩大,至1950年共有僧人700余人[2]:2774。1912年,天童寺住持敬安联合各丛林成立中国佛教总会并担任首任会长。1930年至1936年,中国佛教会会长圆瑛担任天童寺住持。抗日战争爆发后,圆瑛组织僧人救护队,收容难民并与弟子前往南洋募捐。1953年,圆瑛成为中国佛教协会首任会长,同年圆寂于天童寺[6]。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的1968年11月,天童公社“贫下中农宣传队”进驻天童寺,捣毁大部分佛像,住持宽润也受迫害而死。1969年10月,因“战备需要”,部队进驻天童寺,寺僧遭到遣散,寺内陈设用具被瓜分。1974年部队撤出,寺院改由天童林场和福利院使用,受到严重破坏[7]。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开始重新落实宗教政策。1978年11月,财政部拨款修复天童寺天王殿、佛殿、法堂等建筑[8]:148。1980年2月21日,天童寺重新对外开放,修复工程至1980年底基本完成。1983年4月,天童寺被国务院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同年政府将原属于寺院的收藏归还寺院[7][5]:61-62。2011年,天童寺及周边为进行旅游开发进行了整修,新建千佛塔、景观门楼等建筑[9],但景区收取高额门票的行为遭到了广泛质疑。次年4月,景区改为免费开放[10]。
环境和建筑
[编辑]周边环境
[编辑]天童寺座落在太白山南麓的山谷中,距离宁波市区30千米。寺院北靠太白山,为鄞州区内第一高峰,东为钵盂峰,西为东峰、中峰和乳峰,为理想的寺院选址。寺院水系以天童溪为主,自寺院西侧流过,注入三溪浦水库,寺内外有隐龙潭、万工池、清水潭等蓄水设施[11]。寺院周边植被丰富,林木茂密,有木荷、栲树等常绿阔叶林群落和南酸枣、大叶楠等落叶阔叶林群落,设有天童国家森林公园,被誉为“浙江植物基因宝库”。寺内外亦有深径回松、凤岗修竹、玲珑天凿等天童十景[12]。入寺前的香道长达10公里,从小白河头至寺院山门,两侧种植有夹道树,沿途有镇蟒塔、铁蛇关、石馒头等古迹。王安石曾有诗云“山山桑柘绿浮空,春日莺啼谷口风;二十里松行欲尽,青山捧出梵王宫”[11]。
寺院主体
[编辑]天童寺现有的建筑布局奠定于明代重修时。与其他寺院不同,天童寺共有三座独立的山门,分别为伏虎亭、古山门和景倩亭,从一山门至三山门的距离为三里[13]。寺院占地面积76400平方米,建筑面积28800平方面,共有建筑30余幢。建筑从南向北依山势逐渐抬升,中轴线上依次为外万工池、七佛塔、内万工池、照壁、天王殿、佛殿、法堂(藏经楼)、先觉堂和罗汉堂。中轴线东侧建筑有新新堂、伽蓝殿等建筑,西侧有清规堂、祖师殿等建筑。此外,寺中还有钟楼、禅堂、方丈室等建筑[5]:96。殿堂间多以长廊相互连接,使得建筑成为一个整体,也便于遮挡风雨[11],这一形制在中国现存寺庙中较为罕见[13]。
内外万工池位于寺院中轴线南端,为寺院放生池,始建于唐至德二年(757年),明崇祯年间重浚。外池面积2000平方米,内池面积3000平方米,因池水清澈又名“双镜池”[5]:12。内外万工池间有七佛塔,最早建于宋代,明崇祯时重建,现有的塔建于1980年,中塔仿楼阁式,六角七层,其余则为覆钵式[5]:18。内万工池以北有照壁,南侧“东南佛国”四字为戴季陶所书,北侧“万法朝宗”四字为圆瑛所书[5]:570。照壁后有天王殿,初建于明崇祯八年(1635年),后于1932年毁于火,现有建筑为1936年重建。建筑面阔七间深六间,宽31.8米,深23.65米,高19.6米,后部凸出为韦驮殿。屋顶为重檐歇山顶,正脊正中有圆镜佛光,两端有鸱吻。匾额“天王殿”为崇祯年间住持密云书写。殿内正中佛龛前后分别为弥勒和韦驮,两侧为四大天王。佛殿为寺院的主殿,也是寺中现存最古老的殿宇,建于明崇祯八年,清康熙和咸丰年间曾进行修缮。建筑面阔七间深六间,宽36米,深27.16米,高20.5米。正脊正中为双鲤跳水,两侧为鸱吻。殿内正中供奉金身如来三尊,东西有十八罗汉像。殿前柏树为唐代所植。法堂及藏经阁建于1932年,下层为法堂,上层为藏经阁。建筑面阔九间深六间,宽36.6米,深19.72米,高17.6米,为重檐歇山顶[5]:97,98[13][14]。
-
一山门“伏虎亭”
-
二山门“古山门”
-
三山门“景倩亭”
-
外万工池
-
内万工池和照壁
-
天王殿
-
佛殿
-
法堂(藏经楼)
古天童及各塔院
[编辑]古天童位于太白山东谷,即天童寺最初的寺址。唐开元二十年(732年)始建太白精舍,现有建筑建于1986年,为仿唐建筑,面阔五间,面积228平方米,中为佛殿,两侧为僧舍[5]:103。院内有开山祖师、中兴祖师和重兴祖师塔,与其余数十座塔组成塔林[15]。另有化身窑两孔,为高僧荼毗之所[16]。中峰塔院亦位于东谷,为圆悟克勤等宋代至清代高僧墓塔所在地。冷香塔院位于青凤山青龙岗,为近代高僧敬安的归葬之地。1991年重建。圆公塔院位于寺东南一里,为高僧圆瑛的墓塔,重修于1983年[15]。
少白塔院即镇蟒塔院,位于少白岭上,处于进入天童寺的主要道路中,初建于唐会昌年间。《天童寺志》载,当时少白岭有蟒蛇为害,住持心镜作法,以毒馒头喂食蟒蛇,后以塔镇之,因塔上有五佛故名“五佛镇蟒塔”[17]。现有佛塔为1920年重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共七层,高43米,内有木梯可登塔,塔顶有五佛[15]。塔下为塔院,有院屋四间,另有小屋四间,总面积306平方米[5]:102。
天童寺历史上曾另有多处塔院,现仅存遗址。义兴祖师塔院位于卢家岙,曾于清康熙年间重修,后毁。2018年,经过考古发掘,发现塔院和僧院遗址,面积760平方米,出土器物年代可追溯至宋代[18]。唐岙左陇设有包括普同塔院、堆云庵等多座高僧塔院,统称唐岙左陇塔院。2019年,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唐岙左陇进行考古发掘,发现12位高僧墓塔在内的大量石构件及瓷器残件[19]。
收藏
[编辑]天童寺内存有宋代至清代的碑刻30余方。古天童内藏有南宋状元张孝祥书写,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刻制的《宏智禅师妙光塔铭》,外设有碑亭。寺内御书亭位于奎焕楼后亭,内有顺治、康熙、雍正书写的诏书、御札等碑[2]:2454。寺内也收藏有金属器、玉器和瓷器。其中有北魏铜观音、石雕佛像各一尊,明清铜佛、铜观音数尊,明清龙泉窑及青花瓷器若干,钟楼及镇蟒塔民国制铜钟以及崇祯年间制铜“千僧锅”。钟楼铜钟铸于1934年,重7.5吨,高2.76米,上下铸有《金刚经》,中铸《心经》、《大悲咒》及《往生咒》。千僧锅铸造于崇祯十四年(1641年),直径2.36米,重约2吨,可烹制二石粮食[5]:559-565。寺中多块匾额为名人所书,其中雍正帝书佛殿内匾“慈云密布”,戴季陶书照壁“东南佛国”及藏经楼内匾“华藏庄严”等[5]:570-574。藏经楼藏乾隆版大藏经660函为瑞岩寺移入[2]:2454。
对外交流
[编辑]天童寺对外交流的历史记载始于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在天台山随虚庵怀敞修习临济宗的日本僧人荣西随师父迁至天童寺,两年后返回日本,成为日本临济宗开山。绍熙四年(1193年),为报答师恩,荣西从日本购买巨木运至天童寺,用于建设千佛阁。荣西的弟子道元于宝庆元年(1225年)进入天童寺修习曹洞宗,宝庆三年(1227年)返回日本后,建立大佛寺(即今永平寺),规制效法天童寺,成为日本曹洞宗开山。1998年,天童寺曾建立“道元禅师入宋纪念碑”。宝庆四年(1228年),天童僧人寂圆智深赴日本弘扬曹洞宗,于大野郡建立宝庆寺,成为日本曹洞宗第二道场。淳佑六年(1246年),天童僧人蘭溪道隆至日本弘扬禅宗,圆寂后由龟山天皇赐“大觉禅师”号[8]:60-62。明成化三年,日本僧人雪舟至天童寺求法,成为仅次于住持的“天童第一座”。雪舟曾绘制多幅宁波山水画,包括《宁波府图》、《镇海口图》等,绘画时常以“四明天童第一座”落款[20]。清代实施海禁,天童寺与海外的交流基本中断,至1840年后逐渐恢复。圆瑛曾至印度求取舍利,也曾多次下南洋讲法,一度兼任槟榔屿极乐寺住持。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后,天童寺僧应日本侨团邀请前往日本超度遇难华侨亡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天童寺的海外交流再次中断,改革开放后迅速恢复。1979年日本永平寺代表团参拜天童寺,为文化大革命后首个访问宁波的海外佛教团体。此后,天童寺与美国、日本、东南亚的佛教团体频繁互访[1]:327-329。
保护
[编辑]外部圖片链接 | |
---|---|
天童寺保护区划图,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2 | |
五佛镇蟒塔、少白塔塔院保护区划图,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2 |
1961年,天童寺被列入宁波市文物保护单位[2]:2454。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1978年,经李先念批示,中国财政部拨专款150万元人民币,对天童寺、阿育王寺进行维修,其中天童寺维修项目包含天王殿、佛殿、法堂等31个项目,至1981年底完成。1979年,浙江省革命委员会恢复了天童寺作为“二级文化保护单位”的地位[8]:148。1982年,天童寺成为鄞县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成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2]:2454,2006年成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2011年6月,《天童寺保护规划》启动制定[21]。寺院的保护范围包括天童寺所有建筑、古天童宋代碑刻及五佛镇蟒塔和塔院[22]。为保护木构建筑,天童寺内自2009年起禁止燃烧蜡烛[23]。
注释
[编辑]- ^ 另一传说为太白金星派遣童子供奉天食,该说见于1995年版《宁波市志》等资料。
参考资料
[编辑]- ^ 1.0 1.1 1.2 1.3 1.4 张伟 (编). 宁波佛教志.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7. ISBN 9-787-80211-335-0.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宁波市志. 北京: 中华书局. 1995. ISBN 978-7-10101-507-2.
- ^ 3.0 3.1 天童寺. 鄞州区文管办. 2006-06-22 [2018-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2).
- ^ National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for UNESCO. The Chinese Section of the Silk Roads.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16-02-22 [2018-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16) (英语).
-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新修天童寺志. 北京: 宗教文化出版社. 1997. ISBN 7-80123-084-1.
- ^ 周冠明. 东南佛国天童寺. 宁波通讯. 2002, (4).
- ^ 7.0 7.1 陈定萼. 天童禅寺和阿育王寺修复前后. 宁波文物古迹保护纪实. 宁波出版社. 2000 [2018-06-12]. ISBN 9-787-80602-418-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08).
- ^ 8.0 8.1 8.2 陈定萼 (编). 鄞县宗教志. 团结出版社. 1993. ISBN 7-80061-986-9.
- ^ 施超. 千年古刹换新颜. 宁波日报. 2011-09-27 [2018-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06).
- ^ 施超. 天童景区26日起免费开放. 宁波日报. 2012-04-18 [2018-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06).
- ^ 11.0 11.1 11.2 刘韵. 浅析天童寺的园林环境. 广东园林. 2013, (6).
- ^ 天童国家森林公园.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6-03-30 [2018-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09).
- ^ 13.0 13.1 13.2 高杨. 宁波天童寺. 人民政协报: 08版. 2015-03-21 [2019-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09).
- ^ 屠舜耕. 淺釋禪宗寺院建築的總體佈局. 1998佛教建築設計與發展國際研討會會議實錄暨論文集. 臺北: 覺風佛教藝術文化基金會. 1998: 43–61 [2018-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7-27).
- ^ 15.0 15.1 15.2 佛塔僧塔. 宁波市佛教协会. 2012-12-11 [2018-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05).
- ^ 王建勇. 古天童寺. 宁波晚报. 2013-09-08 [2018-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08).
- ^ 徐雪英. 天童、太白、镇蟒塔都有“来头”——天童寺民间传说背后的历史真实. 宁波晚报. 2014-11-30 [2018-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0).
- ^ 陈爱红. 鄞州发现天童禅寺义兴始祖塔院遗址 位于东吴镇卢家岙. 宁波晚报. 2018-12-25 [2020-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5).
- ^ 吴海霞. 揭开千年古刹“地下迷宫”的神秘面纱. 鄞州日报. 2019-12-29 [2020-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3).
- ^ 刘磐磐. 中日佛教交流史上的宁波天童寺. 黑河学刊. 2011, (2).
- ^ 鄞州区启动《天童寺保护规划方案》制订工作. 浙江省文物局. 2011-06-02 [2018-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0).
- ^ 宁波市文物保护管理所. 天童寺 保护区划. 2018-01-24. [2018-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2).
- ^ 俞越. 天童寺阿育王寺六一起“禁燃蜡烛”. 宁波晚报. 2009-06-04 [2018-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