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Talk:英属印度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Former good article英属印度曾屬優良條目,但已撤銷資格。下方條目里程碑的链接中可了解撤銷資格的詳細原因及改善建議。條目照建議改善而重新符合標準後可再次提名評選
新條目推薦 條目里程碑
日期事項結果
2007年3月27日優良條目評選入選
2013年9月14日優良條目重審維持
2013年11月6日優良條目重審撤銷
新條目推薦 本條目曾於2007年3月22日登上維基百科首頁的「你知道嗎?」欄位。
新條目推薦的題目為:
    當前狀態:已撤銷的優良條目
    基础条目 英属印度属于维基百科歷史主题的基礎條目扩展。请勇于更新页面以及改進條目。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英国专题 (获评未评級未知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英国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英国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未评级未评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尚未接受评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條目尚未接受评级。
    印度专题 (获评未知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印度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印度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未评级未评  根据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尚未接受评级。
     未知  根据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條目尚未接受评级。

    新條目推薦

    [编辑]
    ~移動自Wikipedia:新条目推荐/候选~(最後修訂
    File:Imperial-India-Blue-Ensign.svg
    ~移動完畢~--天上的雲彩 雲端對話 00:06 2007年3月22日 (UTC)

    英属印度属于本人第一次对英文长条目的完整翻译,取材于英文维基百科British Raj条目。这篇条目从2006年12月24日2007年3月19日,前后历时近3个月,断断续续共编辑110次。考虑到条目属于历史地理题材,起初邀请Juansheng合作共同翻译。由于台湾南部海域地震的影响,导致相当长一段时间不能正常浏览网页,Juansheng编辑了几次后中途退出了,2月份网络回复正常,实际前后用了个多月。实际情况如下:

    无参考资料

    [编辑]

    现实中无法得到完整的参考资料。英属印度涉及南亚印度历史、南亚及印度地理。关于南亚与印度主题的内容,一是维基中文条目极少;二是相关的详细中文书籍和网络中文资料很难收集完整,多属于片断内容,主要题材几乎无从参照。

    • 参考来源:主要参考英文相关链接的条目。

    汉译名称确定

    [编辑]

    条目中经常出现的历史词汇名称多依照英汉字典,字典难索则通过搜索,以网页有关介绍的中文书籍的习惯译法。地名的汉译一是参考汉英字典,但汉英字典仅限于著名地名;二是字典没有则参考中国行政区划网介绍的印度各县和邦的汉译名;三是县级以下地名或非行政区名则通过网络搜索,这种情况不多;四是按照一般类似方式直接音译,但这种情况极少。

    加注英文链接

    [编辑]

    对对英文条目完整而中文缺损的条目,名称汉译的时候在旁边用括号加注其英文条目的链接;这也是我对其他含义条目的做法。主要有著名历史事件人名、地名,其他汉译条目也是采取这种做法,用括号加注英文链接,这样有利于校正翻译,引导别人翻译相关的条目。

    欢迎校正

    [编辑]

    这个条目的英文版本可以从翻译的开始到条目完成的时候,内容有出入,因此可能出现和现有版本的差异。翻译过程也可能出现不当或错误;欢迎继续帮助完善,有异议共同继续探讨。


    Cncs (对话)23:04 2007年03月19日 (UTC+8)

    优良条目评选

    [编辑]

    以下内容由Wikipedia:優良條目候選移至

    譯文似乎有問題

    [编辑]

    在「印度兵變」的「起因」第一句:「這次起義震撼英國在印度的統治,成為了大英帝國在印度過去數十年的統治下,社會政治政策將矛盾在1857年激化到頂點。」這句話似乎不合中文文法,是否有錯譯?我英文程度不好,還請見到這個意見的朋友幫忙看一下,謝謝。Wind 2007年6月21日 (四) 11:33 (UTC)[回复]


    我没有去查对英文原文。单看这句话,明显语法混乱,在汉语来说就是错句。因为这句话的主干是“起义震撼统治,成为了。。。。。。。政策将矛盾激化到顶点”

    很明显,“成为了”后面缺表语。汉语允许主谓短语做宾语,但一般主谓短语不作表语,而且这句子里逻辑上又说不通。什么叫“成为了政策将矛盾激化到顶点?” 至多可以说,成为了“政策将矛盾激化到顶点”的状态。

    这里是中文百科,遇到类似的句子,不用去核查英文如何,直接就可以断定语法不通。—rogerius 2007年10月19日 (五) 13:29 (UTC)[回复]

    俾路支好像不属于英属印度的

    [编辑]

    从我所掌握的文献来看,俾路支斯坦是不属于英属印度的!—冰封沙漠 2007年6月21日 (四) 14:18 (UTC)[回复]

    優良條目重審

    [编辑]
    ~移动自Wikipedia:優良條目重審~(最后修订

    英属印度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分类:历史,提名人:Peacezheng留言2013年9月7日 (六) 16:32 (UTC)[回复]

    投票期:2013年9月7日 (六) 16:32 (UTC) 至 2013年9月14日 (六) 16:32 (UTC)

    (※)注意:事後發現,User:Jarodalien在以上投票中行使傀儡,是故相關傀儡投票將被換算為Jarodalien所投,而其所作的票將祇視第一票為有效,第二票及以後均視為無效。

    优良条目重审(第二次)

    [编辑]

    英属印度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分类:歷史,提名人:春卷柯南夫子 ( ) 2013年10月30日 (三) 13:37 (UTC)[回复]

    投票期:2013年10月30日 (三) 13:37 (UTC) 至 2013年11月6日 (三) 13:37 (UTC)

    外部链接已修改

    [编辑]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英属印度中的1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7年6月12日 (一) 04:57 (UTC)[回复]

    1746年的“屠杀”

    [编辑]

    1746年,英属印度兵不分小大的屠杀泰米尔纳德平民,有约100万泰米尔人被英兵屠杀。 我刻意搜索了这句话的来源,是一本旅游手册?英语wiki上完全没有提到这件事。而当时东印度公司根本还没控制印度,为什么要无端端跑去大屠杀泰米尔人?

    我觉得疑惑,就去查了一下1746,发现可能是第一次卡那提克战争,在那个页面里也引用了相同的来源,但被写成“这些战争造成100万泰米尔人丧生。”(另外它也被标签作不可靠来源了)

    简单来说,即使来源是可信的,100万丧生人数也包括了三次战争(不仅1746年),且包括了交战双方杀害的人数、并非因为战争而是因为次生灾害死亡的人数,而非英军直接屠杀的人数,更不是英军1746年屠杀的人数。

    英国对印度的殖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但正因为如此,对这段历史的态度和考据更要严谨,而不是这样以远远偏离事实的方式去写。 我先暂时删除这句话(因为实在太离谱了),对于卡那提克战争可以以更好的方式补充进去。--81.110.249.165留言2023年10月19日 (四) 04:09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