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親中華民國派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親中華民國派
Pro-Republic of China camp
支持政黨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香港民主派
香港本土派
反對政黨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
香港建制派
政黨成員 港九工團聯合總會
民主陣線 民主陣線(已解散)
神州青年服務社
蔣公中正崇德協會
自由總會
一二三民主聯盟 一二三民主聯盟(已解散)
新界南海同鄉會
香港崇正總會
成立1949年
意識形態支持中華民國政府
支持民主派本土派
中國民族主義
憲政主義
共和主義
自由主義
保守主義
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反共主義
反對建制派
政治立場中間偏右右翼
香港立法會議席
0 / 70
香港區議會議席
0 / 458

香港親中華民國派,泛稱泛藍派民國派親國民黨派(英語:Pro-Republic of China camp或Pro-Kuomintang camp),用以泛稱成立於香港在政治立場上親近中華民國公民團體,反對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堅定支持親中華民國立場的一個中國,立場貼近泛民主派,並以推動海峽兩岸自由民主及傳播臺灣經驗為信念。

早年香港方面作為親中華民國團體的政治理念都均趨近中國國民黨右派,緊隨當年總統蔣中正台灣號召之光復大陸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口號[1]。後來受到兩岸形勢的遽變,及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影響,使其理念有所變化,近年來的民國派團體以支持香港實行公民普選維權運動、推動兩岸和平發展為主。除了關注臺港事務、兩岸四地民主發展及民族事業外,亦積極透過香港的地區服務,以爭取更多香港人認同。

概況

[编辑]

香港大學萌芽的革命思想產生了武昌起義後,1911年各省爆發獨立風潮。其中有十五省獨立,依序為湖北、湖南、陝西、山西、雲南、江西、貴州、浙江、江蘇、廣西、安徽、福建、廣東、山東、四川。武昌起義的革命黨人認為應推動各省獨立,香港以新亞書院為首的「反共與保存中華文化」的「中華民國派」認為「反共是應有之義」。

再者,滿清帝國政府簽訂的《南京條約》《北京條約》《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在國際法上應移交於中華民國,認為中共非法竊據香港主權,稱香港為「淪陷區」,而認為台灣繼承了「中華民國」,是唯一的合法政府。中華民國派主張有三,分別是:「驅逐馬列,光復民國」「各省獨立,聯省自治」「團結中國人民反共、光復中華民國」。

成立於1948年的港九工團聯合總會是香港早期成立的親臺團體之一。由於正值國民黨敗退,大量傾向國民黨的國軍移居香港,成為當時親臺團體的主要成員,並一度活躍於本土政治領域

自1988年蔣經國去世及李登輝上台後,國民黨的兩岸政策出現改變,國民黨減少了對海外親臺團體的財政支持,導致香港方面的國民黨勢力逐漸消退;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後,出於北京政府的壓力及社會意識形態的轉變,親臺團體逐漸式微;到了2000年至今,臺北政府港澳親臺團體的支持與關注更大大減低,使團體的發展能力受到嚴重打擊。於是部份親臺團體改變策略,不再太過強調政治口號,反而多參與香港本地的民生議題,並融入社區,希望可以吸引新血投入,讓當地市民感受到他們對香港社會的貢獻[1]

政治立場及活動

[编辑]
2005年爭取香港普選大遊行中,親臺團體帶著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參與遊行。

香港早期的親臺團體大約是在1940年代至1950年代時成立,當時由於有許多支持中國國民黨的人士來港,故早期的親臺團體大部分偏向右派,與親中國共產黨左派相互抗衡[2]。在當時社會上充斥反共及恐共氣氛,右派力量堅實,在文教新聞影劇、工商團體、同鄉宗親團體、工會、街坊會等都有不少影響力,尤以1950年代及左派六七暴動後,右派支持香港政府恢復社會秩序,曾經有過熱鬧的時期,然而1980年代開始,支持國民黨的勢力逐漸式微,香港泛民主派勢力崛起,因為南來香港的第二、三代土生土長的市民,開始認同香港核心價值,關注本地事務,逐漸遠離國共對抗的意識型態,加上1990年代以來,台北政府逐漸減少海峽兩岸對抗的意識形態和減少對海外親臺團體的財政支援,令親臺團體的政治立場基本上也產生了變化。

親臺團體一向反對臺獨,1999年,時任總統李登輝發表「兩國論」,臺灣和中國大陸的關係跌至谷底,2000年,臺灣第一次政黨輪替陳水扁上台後,親臺團體要求李登輝辭去國民黨主席一職。2008年,總統馬英九上任後兩岸關係有新突破。

親臺團體的立場至今仍支持中華民國,在參與集會遊行時,攜帶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孫中山先生畫像亮相,為其重要特色之一,甚至還多次舉行紀念孫中山先生、中華民國國慶日(雙十節)及元旦開國紀念日等中華民國節慶的活動,亦多次表態支持中華民國加入國際組織,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及抗日戰爭暨臺灣光復七十年舉辦多項活動,以正視聽。親臺團體對於香港政治的訴求,則多半支持民主普選行政長官立法會議員,並期待香港能及早和臺灣同樣實施公民普選。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後,特別是2003年香港七一遊行後,為響應港人要求實施民主及實現普選的呼聲,香港親臺團體也多次透過遊行集會表達其對普選的訴求[3]

除了爭取普選之外,親臺團體亦高度關注兩岸議題及臺灣相關事務,除了時常表達對中共打壓臺灣的強烈譴責之外,還多次發動反對《反分裂國家法[4]、兩岸和平請願運動、支持中華民國參加世界衛生組織[5]等抗議中共措施的集會。

親臺團體反對台獨,公開抗議民進黨去中國化政策及去蔣政策[6][7]。此外亦積極參與總統選舉等助選、造勢後援會、赴臺觀摩等活動,籍此引起香港人對民主的關注。對於中華民國主權事宜,也公開表達訴求,包括指南沙群島主權、釣魚台列嶼主權屬於中華民國,抗議菲律賓廣大興案越南排華暴動,香港童軍總會月刊矮化臺灣童軍以至近期康文署去國立事件,友中華民國團體均會積極表達意見,亦對臺灣發生天災表達關懷及捐款賑濟,如九二一大地震八八水災高雄氣爆高雄地震等。

香港親臺團體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對中國大陸的專制極權管治大都持反對態度,強烈譴責中共箝制媒體,以粗暴手段壓制國內一切異見聲音,毋視基本人權社會公義

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以後,親臺團體的政治生態有所改變,他們的政治地位全面被香港更為反共的泛民主派吸收。2000年時,由留臺校友組成的香港親臺團體一二三民主聯盟,因資源問題解散,在2003年香港區議會選舉當中,親臺團體紛紛組成選舉聯盟,如荃灣選舉聯盟等在地方參選,其中如香港臺灣大專院校校友會總會長麥業成領軍的元朗天水圍民主陣線元朗區議會一度成為除鄉事派以外第二大政治勢力,但在2007年香港區議會選舉中因為泛民主派的不協調,導致大規模敗陣,僅剩麥業成在元朗區一席,就連另一領袖人物梁漢華也在深水埗區因為選區重疊,要與民協的區議會副主席梁欐在同一選區對撼,而讓建制派漁翁得利。之後,親臺團體大多投靠由國民黨背景深厚的黃毓民擔任主席的社會民主連線,例如在200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中,親臺團體曾組織「香港泛藍撐毓民、撐大舊(社民連新界西候選人陳偉業)大遊行」,當中梁漢華則是黃毓民、李偉儀(社民連九龍西候選團隊)中的主要輔選成員,而麥業成更當選社民連第三屆行政委員。而後來黃毓民另組人民力量,頗多泛藍中人跟隨移轉,至2012年香港立法會選舉,人民力量中的泛藍團體退出,而麥業成以藍營民主陣線(藍陣)名義參與立法。因此親台團體也在產生變化,大多務實地支持臺港文化經貿交流,尊重民主選舉制度,而在香港的政治影響力已式微,但在2019年香港區議會選舉中,多名活躍於親臺團體的人士也有參選,除麥業成在元朗區連任外,如具活躍於國民黨港澳總支部的鄭仲文、溫子眾,活躍於台灣大專校友總會的賴文輝等均成功當選,僅泛藍之友召集人、長期舉辦三民主義研習班之荃光社社長黃湛聯,在荃灣福來選區落敗。

遭受打壓

[编辑]

香港主權移交後,在香港展示青天白日滿地紅旗變得有所困難。港九工團聯合總會主席李國強指出,在1997年以前港英時期,每逢每年的雙十節,部分香港市民會在香港街道建築物住宅區彌敦道掛上中華民國國旗和雙十節標誌。回歸後展示國旗經常遇阻撓,批評主權移交自由收窄,至馬英九執政時大為好轉,青天白日滿地紅旗香港建制派支持者敵視情況才有所減少。[8]

神州青年服務社亦指出在公眾場所活動中揮舞國旗常遭遇打壓,如在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之時,團體在旺角行人專用區直播大選開票情況,但老社員事前被香港中聯辦施壓,表明不希望看到青天白日滿地紅旗,「連佈景板遣詞用字也欲知道,不太接受佈景板印有『中華民國』字眼。」[9]目前,位於屯門青山紅樓是香港少數仍可長時間公開展示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的地方,每逢雙十節慶、蔣公誕等中華民國節日,親臺團體皆會到該處舉行升旗活動,並唱中華民國國歌國旗歌。自2018年的雙十節,紅樓業主突然不准他們入內進行升旗禮,被批評受政治壓力,因為紅樓被中國大陸商人收購。[10][11]

2020年,香港国家安全法正式颁布,港府出手干预民国派举行的庆祝活动,與民國派關係良好的倫敦大酒樓受此影响宣布取消原定十月十日所舉辦的雙十節活動。[12]不过,双十节当天仍有神州青年服务社多位社员不顾触法之虞前往屯门中山公园“青山红楼”遗址庆祝[13]。到2021年,香港保安局局长邓炳强与亲政府派报纸《大公报》认为庆祝双十节是“将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行为,违反港区国安法,警告市民不要参加违法活动,双十节活动已经无人举办[14]

由2003年至2019年的香港七一大遊行,會有一些泛民主派支持者舉青天白日旗。在香港反對修訂逃犯條例運動期間更是不時有泛民主派支持者舉港英旗、青天白日旗等旗幟以表達對香港特區政府香港建制派的不滿。

著名親中華民國團體

[编辑]

著名親中華民國Telegram頻道

[编辑]

選舉

[编辑]

前述親臺團體多屬宗親聯誼與文化交流性質,亦有少部分團體曾參與選舉,包括港九工團聯合總會民主陣線神州青年服務社一二三民主聯盟(已解散)等。曾任議員者有麥業成(元朗區)、石景澄(元朗區)、鄭仲文(西貢區)、溫子眾(黃大仙區)、賴文輝(荃灣區)等等。

立法會選舉

[编辑]
歷屆立法會選舉數字[需要解释]
選舉 地區直選得票 地區直選得票比例 地區直選議席 功能界別議席 超級區議會議席 總議席 +/-
1998年 3,050 0.21% 0 0 不適用
0 / 60
0
2012年 2,896 0.16% 0 0 0
0 / 70
0

區議會選舉

[编辑]
歷屆區議會選舉數字[需要解释]
選舉 民選得票 民選得票比例 民選議席 當然議席 總議席 +/-
1991年 1,982 0.37% 1 0
1 / 272
1
1994年 13,779 2.01% 5 0
5 / 346
4
1999年 11,396 1.41% 6 0
6 / 390
1
2003年 6,928 0.66% 3 0
3 / 400
3
2007年 9,530 0.84% 1 0
1 / 405
2
2011年 人民力量名義 1 0
1 / 412
0
2015年 5,313 0.37% 1 0
1 / 431
0
2019年 18,604 1.11% 5 0
5 / 431
4

已停止舉辦的選舉

[编辑]

立法局選舉

[编辑]
歷屆立法局選舉數字[需要解释]
選舉 地區直選得票 地區直選得票比例 地區直選議席 功能界別議席 選舉委員會議席 總議席 +/-
1991年 3,393 0.25% 0 1 不適用
1 / 60
1
1995年 0 0 1
1 / 60
0

市政局及區域市政局選舉

[编辑]
歷屆市政局及區域市政局選舉數字[需要解释]
選舉 得票 得票比例 總議席 +/-
1995年 7,916 1.42%
0 / 59
0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香港回歸10年/親台團體萎縮 部分轉型關注民生議題. 2007-07-01 [2007-10-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06). 
  2. ^ 從零開始:近代香港的誕生.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3-30). 
  3. ^ 神州青年服務社參加318爭普選大遊行. [2007-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1-13). 
  4. ^ 反「反分裂國家法」公開信. [2007-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1-13). 
  5. ^ 香港多個團體抗議中共阻攔中華民國參加世衛大會. [2007-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20). 
  6. ^ 蔣公中正香港協會等十二個團體示威強烈抗議民進黨政府廢止蔣公紀念日. 蔣公中正香港協會. 2007-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05). 
  7. ^ 要求教育部長杜正勝下台抗議行動. [2007-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1-13). 
  8. ^ 【黃安之亂】入台證有青天白日旗 親台工會:不等如支持台獨. 蘋果日報 (香港). 2016-01-16 [2016-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19). 
  9. ^ 【黃安之亂】港親台團體揮青天白日旗也受干預 商討反撃行動. 蘋果日報 (香港). 2016-01-16 [2016-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22). 
  10. ^ 孫中山香港遺址紅樓被陸商收購雙十升旗禮恐成絕響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甄樹基,法國國際廣播電台,2018-01-20
  11. ^ 香港孫中山革命遺址「紅樓」 遭中國商收購強拆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自由時報,2017-02-17
  12. ^ 香港酒樓突拒舉辦雙十活動 港議員料與國安法有關. 中時電子報. [2020-1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3). 
  13. ^ 香港国安法:取消纪念“双十”活动 持续释放台港关系紧张信号. BBC中文. 2020-10-10 [2020-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3). 
  14. ^ 香港国安法下遭遇禁令的辛亥革命纪念日. BBC News 中文. 2021-10-09 [2021-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7). 

外部連結

[编辑]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