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官制
南朝官制,南北朝时南朝的官制。南朝各代虽制度不同,但增设官额、虚立官名来安置功臣、贵威、豪门、近幸的情况大致相同。官制特点是机构重叠、品秩混乱,朝廷军政大权,不在三省或五省,而在权臣或者統兵大将之手。造成当时朝廷腐败,人浮于事,政权更迭频繁。
刘宋
[编辑]中枢设太宰、太傅、太保为三师;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不常设,“论道经邦,燮理阴阳,无其人则阙”[1]。设丞相,宋末,萧道成称相国,后夺权篡位。三省之制和晋朝相同。
- 尚书省(尚书寺),称为内台。官员有尚书令、仆射及六尚书:吏部尚书、祠部尚书、度支尚书、左民尚书、都官尚书(都官尚书为刘宋增设)、五兵尚书。尚书令、仆射与六尚书合称“八座”。六尚书之下,分设二十曹,类似以后六部中的司。
- 中书省,其长官为中书令、中书监。又有秘书监、御史中丞等官。
- 门下省,其长官为侍中。接近皇帝,得入宫禁,权力特重。
刘宋有封王、封侯之制,又采用东晋的官品(第一品至第九品)与秩禄(以石计禄)并用之制。如侍中为比二千石、第三品;尚书令为千石、第三品;给事黄门侍郎、六百石;仆射及尚书为六百石、第三品。因制度混乱,品级、禄秩之间往往高低不相应。
刘宋兵制,皇帝有自己的直属部队,以守卫宫廷;武将有自己的部曲;诸王也有自己的兵。战争频繁,往往临时征发壮丁以充兵。军事上所置将军之号较多:有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以及卫将军、四征、四镇、中军、镇军、抚军、四安、四平将军及左将军、右将军、前将军、后将军等号。
刘宋设统治各族之郎将、校尉,如平越中郎将(治广州)、南蛮校尉(治荆州)、西戎校尉(治汉中)、镇蛮校尉(治宁州)。
宋地方行政区划分三级:州、郡、县。州设刺史、郡设守,县设令或长。
萧齐
[编辑]齐朝官制与刘宋大体相同。中枢官制设尚书台,有尚书令、仆射,下设吏部尚书(分四曹)、度支尚书(分四曹)、左民尚书(分二曹)、都官尚书(分四曹)、五兵尚书(分二曹)、祠部尚书(由右仆射领)、起部尚书(掌管大工程,事毕省去,不常置)。尚书令“总领尚书台二十曹,为内台主”。中书省设中书监、令,门下省设门下侍中。侍中权重,“接膝密语”、“主玺陪乘”,与皇帝关系亲密。地方上,齐朝仍为州、郡、县三级。
萧梁
[编辑]“梁武帝受命之初,官班多同宋、齐之旧”。[2]尚书省有六尚书及二十三曹。规定“尚书掌出纳王命,敷奏万机”。门下省长官为侍中、给事黄门侍郎。门下省“掌侍从左右,摈相威仪,尽规献纳,纠正违阙”。“侍中祭酒与侍郎高功者一人,对掌禁令”[3]。中书省,长官为中书监、中书令,“掌出纳帝命”。三省职掌较前代明确。梁朝又有集书省,有散骑常侍等官。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集书省、秘书省合称为五省。
蕭衍在天监七年(508年)采用古制,设春、夏、秋、冬之卿名,一共十二卿。将寺卿之编制扩大。各寺分属各卿,如以太常、宗正、司农三官为春卿等。
梁朝封爵,诸王之下,有公、侯、伯、子、男之爵。官品以九品与禄秩并行。天监初年,萧衍“命尚书删定郎蔡法度,定令为为九品。“萧衍在文书上加批:“一品秩为万石,第二、第三为中二千石,第四、第五为二千石。”后又定为十八班,“以班多者为贵;同班者,则以居下者为劣”。如丞相、太尉、大将军为十八班;尚书令为十六班;尚书仆射、中书监为十五班;吏部尚书等为十四班;中书令及列曹尚书为十三班;侍中为十二班;御史中丞为十一班。郡守、郡丞为十班;县为七班。又有“蕴位”、“勋位”之设。
军制上,萧衍大设军职,奖励军将,定将军之名号ー百二十五号,为二十四班;后增加到二百四十号,为四十四班。边地的将军,有一百二十五号,分为二十八班。
地方上仍为州、郡、县三级,天监十年(511年)为二十三州,三百五十郡,一千零二十二县;大同年间增至107州[4],地小官多,人浮于事。
南陈
[编辑]陈承梁制,略有变更,以相國、丞相、太宰、大司马、大将军等为“赠官”。设五员尚书、二十一郎。官品分为九品十八班。南陈如梁制也列有秩禄等级。官制有清、浊之分。事简位高者列为“清”,事繁位低者列为“浊”。
参见
[编辑]- 南朝藩王列表
- 南朝公爵列表
- 南朝侯爵列表
- 南朝開國侯列表(功臣)
- 南朝伯爵列表
- 南朝子爵列表
- 南朝男爵列表
- 南朝封君列表
- 南朝相國、丞相列表
- 南朝太宰、太傅、太保列表
- 南朝太尉、司徒、司空列表
- 南朝太常、太常卿列表
- 南朝廷尉、廷尉卿列表
- 南朝衛尉、衛尉卿列表
- 南朝鴻臚卿列表
- 南朝太僕卿列表
- 南朝宗正卿列表
- 南朝光祿勳、光祿卿列表
- 南朝大司農、司農卿列表
- 南朝少府、少府卿列表
- 南朝太府卿列表
- 南朝將作大匠、大匠卿列表
- 南朝都水使者、太舟卿列表
- 南朝太后三卿列表
注释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歷代官制、兵制、科舉制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