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刘仲文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刘仲文墓

刘仲文(1881年—1920年4月12日),譜名耀瑸,又名柄標树湘,一名,後改名,字仲文,人稱刘仲文以字行湖北襄阳人,辛亥革命首义先驱。

生平

[编辑]

刘仲文出身襄阳富豪家庭,1902年赴日本留学,先后就读于东亚同文书院东斌学堂。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并捐资支持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的出版。1906年萍浏醴起义爆发后,刘仲文计划回国响应。后因局势紧张而未能起事。此后返回日本,入读明治大学政治经济专科。1907年与张伯祥焦达峰等在东京组建共进会,任副会长。1908年出任会长。

1910年毕业后回国。刘仲文为向革命活动筹集经费,便以捐官的名义向父亲刘子敬要钱。在表弟陶德琨的劝说下,刘仲文父亲答应了请求。之后他又促成了共进会与文学社的联合,并组织湖北新军起义。

1911年10月9日下午,刘公与孙武往汉口俄租界宝善里14号机关部因意外爆炸,惊动了租界巡捕。刘公让人将受伤的孙武送往法租界同仁医院医治,本人则隐蔽于法租界德兴里友人处。10月10日早晨,刘公同张振武等赶到孙武在德租界共和里的藏身处,紧急约见了部分骨干,决议于当晚发动起义。

武昌起义后,鄂军都督府成立,刘仲文与陶德琨等人组成约法起草委员会,他被推举为主席,参与编制了《中华民国鄂州临时约法》。此后历任军政府总监察、北伐左翼军总司令兼河南安抚使。

1912年刘仲文前往北京,担任袁世凯总统府高等顾问。二次革命时离开北京,前往上海居住。1916年袁世凯称帝时,刘仲文通电全国表示反对。护法运动时,他赴襄阳策动襄郧镇守使黎天才率部独立,反对段祺瑞政府。1918年初,豫鄂陕三省联军总司令部成立,刘仲文任总参谋长。后因不敌吴佩孚吴庆桐的部队,而退出襄阳。1919年底因肺病加重,回到上海就医。1920年4月12日在上海病逝,终年40岁。

1922年,总统黎元洪追赠刘仲文为陆军上将。1928年10月21日,湖北省政府将其公葬于武昌卓刀泉伏虎山御泉寺后山之阴,碑上刻“首义元勋刘仲文先生之墓”。[1][2]

家庭

[编辑]

刘仲文父亲刘子敬为前清武举人,四叔刘子麟则为度支部郎中

刘仲文兄弟共六人,仲文排行第二,长兄刘耀琮、三弟夭折、四弟刘耀珍、五弟刘耀琛、六弟刘耀璋(刘同)。

刘仲文之妻刘一(原名李淑卿)原籍广东,1911年经杨玉如介绍,两人结为夫妻。他们无子女,过继长兄耀琮之子刘发权为嗣子。[1][3]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刘重喜. 怀念祖父母刘公 刘一. 湖北省政协. [2012-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10). 
  2. ^ 刘公. 华人留学文化研究专题数据库. [永久失效連結]
  3. ^ 刘一,民国第一女公务员. 环球人物. 2012 [2012-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