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維基百科:格式手冊/資訊框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資訊框模板是一個總結性的提綱列表,通常位於條目所在網頁的右上方,緊靠序言章節,在行動版中位於條目的最頂端。資訊框總結了與條目相關的主題,亦或包含圖像、地圖等資訊。

資訊框通常使用維基系統的模板功能製作。當然使用簡單的表格代碼也可以編寫一個資訊框,但這將會失去作為一個模板所具有的標準性且不利於重複使用。模板一般包含一個或多個參數,用以控制模板在頁面中恰當地呈現效果。使用資訊框模板的好處在於,在每個頁面中只需要幾行代碼,便能夠實現與條目主題相關的豐富資訊。

設計原則

資訊框的目的

設計一個資訊框時,請記住我們使用資訊框的目的在於,總結條目中關鍵資訊。越是精煉的內容就越利於讀者提煉出關鍵資訊,越能滿足資訊框存在的目的。當然,一些資訊框會包含不止僅僅幾個領域的內容,然而只要可能,請將資訊以簡練的形式呈現,並摒棄任何不必要的內容。請勿將章節連接包含其中,目錄已經涵蓋了這一功能。

總體方法

我們建議在建立一個新的資訊框模板時儘可能地滿足所需的要求。首先將模板的基本內容以靜態的表格來編輯,達到要求後再將其移植到模板格式中。模板在條目中廣泛使用前應當經過審閱以減少返工。當模板中加入新內容時,條目也應該得到修改和補充以反映新需求。如果將參數重新命名或移除了參數,許多條目將可能受影響,因為未定義的參數將會被省略。

格式

在眾多條目中使用相同的資訊框時應大體達到一致。資訊框的內容也應滿足格式手冊中相關內容的總體要求。和導航模板一樣,資訊框的目的在於實用性,而非外觀。因此資訊框不應被過度裝飾。

一致性

為保持一致性,請遵循下列原則:

  • 在新增資訊框模板時,請先檢查是否已有相關的模板存在。
  • 將模板命名為[[模板:某某主题信息框]]或以英文[[Template:Infobox some subject]]命名。某某主題應遵循命名常規
  • {{infobox}}模板可以快速製作一個資訊框。若由於某些原因該模板不適用,資訊框須要手動建立時,應在模板中加入class="infobox"的聲明。它將自動選取正確的對齊方式、字型大小和間距以便適應現有的資訊框。建議額外聲明22emCSS中的22em)的寬度,以匹配{{infobox}}的預設值。
  • 模板標題應用粗體標出,可以使用表格標題或表頭。命名應當採用條目主題的通用名稱,但可以包含全名(官方名稱);不一定要匹配條目的維基百科標題,但使用條目的標題(透過{{PAGENAME}}魔術字)通常沒有問題。不應當包含連結。
  • 資訊框中的參數應被正確地命名,而非編號等無意義的名稱以方便使用。
  • 英文的參數名應使用小寫除非它們是專有名詞。
  • 不同資訊框間的參數名應保持一致。例如,{{人物資訊框}}使用了|出生日期=,許多人物傳記類的資訊框也都是如此,所以如果在一個新的資訊框中使用諸如|生日=這樣的參數名就顯得不合適。
  • 如果參數不適用或相關資訊未知,參數應留空不填寫,模板應隱藏該欄目或使用預設值。

國籍與公民權

大多數人物資訊框都有|nationality=|citizenship=。當傳主出生的國家 / 政權與具備國籍 / 公民權相同時[註 1],資訊框應避免使用|nationality=|citizenship=,除非傳主出生的國家 / 政權與具備國籍 / 公民權不相同[註 2]、傳主擁有雙重國籍 / 公民權[註 3]、傳主的國籍 / 公民權發生了變更[註 4]等情況。資訊框通常不應同時使用|nationality=|citizenship=,除非遇上罕見法律時使用|citizenship=會更加合適,複雜情況應在條目正文中交代。

若無可靠來源證明傳主(曾)具備某種國籍 / 公民權,資訊框不應予以標注。

註釋

  1. ^ 例如|birthplace=中華人民共和國南京、|nationality=中華人民共和國
  2. ^ 例如|birthplace=德國慕尼黑、|nationality=美國
  3. ^ 例如
  4. ^ 例如
    • 政權更替:|birthplace=大清南京、|nationality=大清(1880年至1912年)<br>中華民國(1912年至1920年)
    • 歸化時放棄原國籍:|birthplace=美國紐約、|nationality=美國(1990年至2010年)<br>法國(2010年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