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厚宣
外觀
胡厚宣(1911年12月20日—1995年4月15日),幼名福林,男,直隸(今河北)望都人,中國甲骨文學家、殷商史學家。[1][2][3][4]
生平
[編輯]胡厚宣1911年12月20日出生於望都縣。父親名步雲,字倬漢,秀才,在天津教家館。子女7人,他行六。父親收入不多,家鄉土地又少,家境比較清貧。
1921年,就讀保定第二模範小學。後入保定培德中學。1928年,考入北京大學預科,兩年後升入史學系。恰逢1929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遷至北京,所內教授在北大兼課,胡也深受影響。1934年北大畢業,進入史語所考古組,參與安陽殷墟第十次和第十一次1004號大墓發掘工作。1935年回到南京,整理研究殷墟出土的甲骨,協助董作賓編輯《殷墟文字甲編》,並撰寫全部釋文。1937年,抗戰爆發,隨史語所撤出南京,幾經周折到達昆明。
1939年秋,原在昆明雲南大學執教的顧頡剛,應成都齊魯大學國學研究所要求任主任。他聘請胡去做研究員。1940年夏,闊別了史語所前往成都齊魯大學,胡以自己從事的是歷史研究而不是中國文學,力辭中國文學系主任及教授的兼職,改任歷史社會系主任。1945年抗戰勝利,前往北平探尋濟南齊魯大學本部明義士舊藏甲骨下落,搜訪散落民間甲骨。1947年後改任復旦大學教授,兼歷史系中國古代史教研室主任,教授先秦史。在此期間,除了教書外,前後發表了16篇文章(包括《甲骨文四方風名考》)、8部書,還出版了《甲骨學商史論叢》。
1956年下半年轉入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任先秦史研究室主任。1958年赴蘇聯講學。1961年起,協助郭沫若主持出版《甲骨文合集》,任總編輯。1983年編印出共收甲骨41,956版,集八十多年來甲骨文之大成的十三冊巨著《甲骨文合集》。
主要著作
[編輯]- 《甲骨年表》(與董作賓合編)
- 《甲骨學商史論叢初集》4冊
- 《甲骨學商史論叢二集》2冊
- 《甲骨學商史論叢三集》1冊
- 《甲骨學商史論叢四集》2冊
- 《古代研究的史料問題》
- 《五十年甲骨文發現的總結》
- 《五十年甲骨學論著目》
- 《殷墟發掘》
- 《戰後寧滬新獲甲骨集》
- 《戰後南北所見甲骨錄》
- 《戰後京津新獲甲骨集》
- 《甲骨續存》
- 《甲骨文合集》13冊(任總編輯)
- 《蘇德美日所見甲骨集》
- 《甲骨續存補編-甲編》
- 《中國斷代史系列-殷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