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速小子大冒險
音速小子大冒險 | |
---|---|
| |
類型 | 平台、動作冒險 |
平台 | Dreamcast、 |
開發商 | Sonic Team |
發行商 | SEGA |
總監 | 飯塚隆 |
製作人 | 中裕司 |
設計師 | 見吉隆夫、 |
編劇 | 西山彰則 |
程式 | 片野徹、 |
美術 | 星野一幸、 |
音樂 | 瀨上純、 |
系列 | 音速小子系列 |
模式 | 單人 |
發行日 | 1998年12月23日
|
《音速小子大冒險》(日語:ソニックアドベンチャー,英語:Sonic Adventure)是一款由Sonic Team製作、SEGA發行的平台遊戲。本遊戲作為Dreamcast首發遊戲於1998年在日本地區發行。[1]
劇情
[編輯]《音速小子大冒險》是一個平台遊戲,玩家可以控制六個不同角色:音速小子、塔爾斯、納克魯斯、艾咪蘿絲、胖貓比克和E-102 「伽馬」。[2]他們必須阻止蛋頭博士盜取七顆混沌玉石。本遊戲是第一款3D能夠具有自由漫步玩法的《音速小子系列》遊戲。《音速小子大冒險》具有2個遊戲模式:探險和試驗。[3]
探險模式只供單人遊戲。模式分為兩個區域:探險領域和動作關卡。[4]探險領域包含多個會在故事情節中出現的事件。而動作關卡中,每個角色需要完成目標來通關。
製作
[編輯]《音速小子大冒險》的製作大約開始於1997年4月。整個製作組大約有30個人。在製作了Mega Drive多個作品之後,中裕司的工作重點主要放在製作將於SEGA土星上發行的《飛天幽夢》。Sonic Team最初計劃是在SEGA土星上製作一款3D音速小子遊戲。但是最終轉至Dreamcast。
曾經製作《飛天幽夢》的設計師飯塚隆向中裕司提議他們應該製作一部角色扮演類音速小子遊戲。[5]為了達到更為自然和現實的感覺,以至於達到像廢墟和叢林的異國水準,Sonic Team的核心成員專程前往中美洲和南美洲。小組拜訪了坎昆、瓜地馬拉和秘魯。他們使用拍攝的照片作為遊戲的素材。
評價
[編輯]《音速小子大冒險》廣受好評,《Fami通》給予本遊戲38/40的分數。[6]
在發行之時,《音速小子大冒險》受到《大型電玩》雜誌的好評。遊戲被認為是在美學和視覺細節中的「巨大前進」。[7]
影響
[編輯]在《音速小子大冒險》之後,於1999年在舊金山新成立Sonic Team美國分部(Sonic Team USA)並製作了《音速小子大冒險2》。其為音速小子系列在Dreamcast最後一作。本作同時引入了兩個角色比格和伽馬。他們會在之後的遊戲和媒體出現。以及無處不在的混亂生物。《音速小子大冒險》的情節之後改編成6集故事。其在2003年動畫音速小子X的第二季。
參考資料
[編輯]- ^ Release information. GameFAQs. [2016-0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01).
- ^ Gies, Arthur. Sonic Adventure Review. IGN. 2010-09-23 [2013-04-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3-06).
- ^ Sega, p. 7
- ^ Sega, p. 9
- ^ Mott, Tony. 1001 Video Games You Must Play Before You Die. 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e Publishing. 2013: 370. ISBN 978-0-7893-2090-2.
- ^ GEIMIN.NET/週刊ファミ通クロスレビュープラチナ殿堂入りソフト一覧. Geimin.net. [2013-04-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14).
- ^ Sonic Adventure. Arcade. December 1998, (1): 23.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