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米蘭達三色旗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米蘭達旗
米蘭達三色旗
委內瑞拉國旗
用途軍旗委內瑞拉、大哥倫比亞
比例3:2
啟用日期1806年3月12日
形式由黃、藍、紅三條橫條組成的旗幟
海上用旗懸掛方法
Martín Tovar y Tovar英語Martín Tovar y Tovar在《卡拉波波戰役》 (1887) 中繪畫的米蘭達三色旗

米蘭達旗英文Flag of Miranda),又稱米蘭達三色旗,是西班牙帝國拉丁美洲獨立戰爭革命家弗朗西斯科·德·米蘭達設計革命旗幟,原為米蘭達軍使用,後來也成為委內瑞拉國旗方案。

歷史[編輯]

弗朗西斯科·德·米蘭達最初設計了哥倫比亞的黃、藍、紅三色國旗,如今,哥倫比亞、厄瓜多和委內瑞拉都使用這面國旗,但略有不同。米蘭達至少給出了他設計國旗的兩個靈感來源。在寫給俄國伯爵謝苗·沃龍佐夫和德國哲學家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的一封信中,米蘭達描述了 1785 年冬天他在魏瑪的一個聚會上與歌德的一次深夜談話。歌德對米蘭達講述的他在美國獨立戰爭中的英勇事跡以及他在美洲和歐洲的旅行非常著迷,他對歌德說:

「你的命運就是在你的土地上創造一個原色不會被扭曲的地方。」

他接著澄清了他的意思:

「首先,他向我解釋了鳶尾花如何將光轉換成三原色……然後他向我證明了為什麼黃色最溫暖、最高貴、最接近白色光;為什麼藍色是激動與寧靜的混合,一種讓人產生陰影的距離;為什麼紅色是黃色和藍色的升華,是綜合,是光消失在陰影中。這並不是說世界是由黃色、藍色和紅色構成的;而是我們人類以這種方式看待世界,仿佛這三種顏色是無限組合的。[…] 一個國家 [歌德總結道] 從一個名字和一面旗幟開始,然後它變成它們,就像一個人實現他的命運一樣。」

.

米蘭達根據這次談話設計了自己的旗幟後,他回憶起在熱那亞的貝林巴烏宮中看到過拉扎羅·塔瓦羅內創作的一幅壁畫,上面描繪了克里斯多福·哥倫布在第四次航行中在維拉瓜展開一面顏色相似的旗幟的情景。在他的軍事日記中,米蘭達給出了另一個可能的靈感來源:漢堡漢堡衛隊(Bürgerwache)的黃、藍、紅色旗幟,他在德國旅行時也見過這個旗幟。[1][需要較佳來源]1801年,米蘭達向英國內閣提交了解放西班牙屬地美洲的軍隊計劃,但沒有成功。在該計劃中,米蘭達要求提供製作「十面旗幟的材料,顏色為紅、黃、藍,分為三個區域」。然而,直到 1806 年3月12日,在他命運多舛的委內瑞拉遠征中,第一面旗幟才在海地雅克梅勒升起。[2]

米蘭達旗含義[編輯]

衍生旗幟[編輯]

外國相似旗幟[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1. ^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7-08-12. Pañol de la Historia. Part 1, Section 1 (July 30, 2004). ISSN 1900-3447. Retrieved on 2008-12-02
  2. ^ Miranda, Francisco; Josefina Rodríguez de Alonso; José Luis Salcedo-Bastardo, Colombeia: Segunda sección: El viajero ilustrado, 1787-1788 4, Caracas: Ediciones de la Presidencia de la República: 415, 1983, ISBN 84-499-6610-8, April 19:[…] around 5:30 in the evening I had the pleasure of seeing the Burger Guard pass by with flag waving and drums beating, which it does every day at a similar time […] The [officers of the] infantry wore red with a yellow emblem, and the artillery blue with red emblem. 

參見[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