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湘靈鼓瑟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省試湘靈鼓瑟
、​文學作品、​五言律詩
作品形式、​五言律詩 編輯
類型唐詩、​五言律詩 編輯
作者錢起 編輯
原產地唐朝 編輯
作品或名稱使用語言文言文 編輯
刊載處錢考功集 編輯
著作權狀態公有領域 編輯

湘靈鼓瑟》是唐代詩人錢起所作的一首五言詩

背景[編輯]

《湘靈鼓瑟》作於天寶年間,全詩見於《錢考功集》卷六,題為《省試湘靈鼓瑟》。《詩話總龜》稱其為省題詩中的佳作。

舊唐書·錢徽傳》卷一六八載有錢起月夜聞鬼謠的故事,稱其「嘗於客舍月夜獨吟,遽聞人吟於庭曰:「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起愕然,攝衣視之,無所見矣,以為鬼怪,而志其一十字。起就試之年,李暐所試《湘靈鼓瑟》詩題中有青字,起即以鬼謠十字為落句,深嘉之,稱為絕唱。」

內容[編輯]

《湘靈鼓瑟》描繪了湘水女神在月夜中鼓的情景,展現了錢起對自然景象和神話傳說的深刻理解與詩意描繪。詩中,湘靈在明月照耀下,面對瀟湘江水,優雅地彈奏瑟琴。琴聲悠揚,仿佛與自然融為一體,江水也似乎因她的音樂而停滯。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和優美的意境,表現出一種神秘而寧靜的氛圍。

錢起的《湘靈鼓瑟》不僅描寫了湘靈鼓瑟的美妙場景,還通過細膩的筆觸和優雅的意象,表現出詩人對大自然的讚美和對神話傳說的浪漫想像。該詩明顯受到《楚辭·九歌》的影響,極力渲染在神話色彩十分濃厚的特殊環境中的音樂之美[1]

這首詩突顯了錢起高超的詩歌藝術技巧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使其成為唐代詩歌中的經典之作[1]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 1.1 傅璇琮. 唐代诗人丛考. 北京: 中華書局. 2003: 447–449. ISBN 7101035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