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龍屬
智利龍屬 | |
---|---|
骨架重建模擬圖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 | 蜥形綱 Sauropsida |
總目: |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
屬: | †智利龍屬 Chilesaurus Novas, 2015 |
模式種 | |
†迭戈蘇亞雷斯智利龍 Chilesaurus diegosuarezi Novas, 2015
|
智利龍屬(屬名:Chilesaurus)是一種植食恐龍,生活於大約1億4500萬前侏羅紀晚期的智利。 智利龍屬是一種單型屬,智利龍屬只包含了一個種,即模式種迭戈蘇亞雷斯智利龍(Chilesaurus diegosuarezi)。[1]
發現與命名
[編輯]智利龍的化石(肋骨和脊椎)於2004年2月4日被一個7歲男孩迭戈·蘇亞雷斯和他的父母——地質學家曼努埃爾·蘇亞雷斯與麗塔·德拉克魯斯在伊瓦涅斯將軍艾森大區尋找裝飾用的石頭是所發現的。在2008年時,智利龍的化石標本被報告為代表的幾個恐龍物種化石,[2]後來才被意識到這些化石是性狀奇怪的單一種類的化石。
2015年,費爾南多·諾瓦斯、萊昂納多·薩爾加多、曼努埃爾·蘇亞雷斯、費德里科·利桑德羅·阿哥諾林、馬丁·達里奧·埃斯庫拉、尼古拉斯·幾門托、麗塔·德·拉·克魯斯、馬塞洛·巴勃羅·伊薩斯、亞歷山大·奧馬爾·巴爾加斯和大衛·如比亞-羅傑斯命名了迭戈蘇亞雷斯智利龍(Chilesaurus diegosuarezi)。屬名意為智利,為了紀念發現智利龍的迭戈·蘇亞雷斯,命名者使用了它的名字作為種名。[1]
智利龍的正型標本則發現於屬於提通階的托奎組。化石包含了屬於幼年個體的頭骨和較完整的關節骨架,但缺少了腳部和尾段的部分。另外四個的局部骨架(標本SNGM-1937、SNGM-1936、SNGM-1938、SNGM-1888)和數個單一的骨骼化石(標本SNGM-1889、SNGM-1895、SNGM-1901、SNGM-1894、SNGM-1898、SNGM-1900和SNGM-1903)則屬於副模標本。這些化石都都包含了成年與幼年個體。[1]
古生物學描述
[編輯]從鼻部到尾部,智利龍有3.2米(10英尺)長。正型標本則只有這個數值的一半。
智利龍較為特殊的特徵是它們有著斜向前方的刮刀型細長牙齒。智利龍的這種齒列,在恐龍中較為獨特,因為這種齒列只有植食動物才有。這也就意味著智利龍屬於植食恐龍,這是非常不尋常的,因為其近親多數屬於肉食恐龍。另一種適應進化成植食恐龍的特徵是它們的恥骨是往向後面的,這樣就能夠為大腸製造較大的空間。
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1.2 Novas, F. E.; Salgado, L.; Suárez, M.; Agnolín, F. L.; Ezcurra, M. N. D.; Chimento, N. S. R.; de la Cruz, R.; Isasi, M. P.; Vargas, A. O.; Rubilar-Rogers, D. An enigmatic plant-eating theropod from the Late Jurassic period of Chile. Nature. 2015. doi:10.1038/nature14307.
- ^ Salgado, L., De La Cruz, R., Suárez, M., Gasparini, Z. & Fernández, M., 2008, "First Late Jurassic dinosaur bones from Chile",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28: 529–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