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岷江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岷江
岷江流域略圖
流域
源頭 
 • 位置岷山南麓弓槓嶺朗架嶺[1][2][3]
 • 海拔4,579公尺(15,023英尺)
河口宜賓[2]
流域面積長江流域
流經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本貌
長度1,279公里(795英里)[4][註 1]
流量每秒2,840至2,850立方公尺(3,715至3,728立方碼)[3]

ㄇㄧㄣˊ,又叫汶江都江[1][5],是長江上游左岸一級支流,是其水流量最大的支流及中國水利開發最早的河流之一[2]

地理

[編輯]
四川省樂山市境內大佛風景區眺望的岷江

岷江是長江上游的一條重要支流,是其上游重要的水分補給來源[2][6]河口平均流量每秒2,840立方公尺(3,715立方碼)[3],年徑流量相當於黃河的一倍半[7]。其發源於岷山南麓[2],全長1,279公里(795英里)[4][註 1],天然落差約3,560至3,650公尺(11,680至11,975英尺)左右[8]。其主要流經四川盆地西部[1],沿途匯入黑水河雜谷腦河大渡河馬邊河等320餘條支流[3][註 2],經過松潘茂縣汶川灌縣成都雙流彭山眉山青神樂山犍為等市鎮[5],在宜賓匯入長江。[2]其主要通航河道有樂山至宜賓段和成都至樂山段,分別長162和186公里(101和116英里)。岷江流域位於四川盆地西南邊緣地帶,地勢西高東低,面積約133,000平方公里(51,352平方英里)[1][註 3];流域人口數量1789.4萬人(2005年),其中非農業人口710.3萬人。

上游

[編輯]

岷江以都江堰以上為上游[1],處於青藏高原和成都平原間的山地,水能資源豐富[3][9]。其屬於高原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2 °C(54 °F)以下。其長度約為341至365公里(212至227英里)左右,是成都平原乃至長江上游各方面用水的主要來源和水土保持區,[6][10]氣候干、雨季分明。[11]岷江上游流域的面積為23,037平方公里(8,895平方英里),處於中國一級階梯向二級階梯的過渡區[10],高原面積占流域的三分之一,平均海拔3000-4500米[12],是經濟欠發達地區和羌族少數民族的聚居地。[1]另外,岷江上游映秀灣以上也是地震多發地段[10]

中游

[編輯]
都江堰

都江堰樂山為岷江的中游[1],長約216公里(134英里),自古被稱為四川的「黃金水道」[13],主要流經成都平原和海拔在800公尺(2,625英尺)以內的丘陵[14],屬於亞熱帶氣候區。岷江中游流域是中國西部地質、地貌、氣候的陡變帶[14],古鎮密布,文化底蘊豐厚。[13]

岷江中游被都江堰水利工程一分為二,形成外江和內江兩條水道,其中外江為幹流。[15]外江自都江堰至新津段被稱為金馬河,在新津與西河匯流後重新稱為岷江。[16]內江則分為蒲陽河、柏條河、走馬河,並繼續分支出眾多河流,灌溉成都平原,與沱江水系溝通。其中柏條河與走馬河進入成都市區的分支,稱為錦江。錦江在眉山市彭山區江口街道與岷江幹流匯流。

由於人為因素,如今(2011年)這裡的水污染嚴重,甚至出現過魚類大量死亡的現象。[17]

下游

[編輯]

樂山以下至宜賓則為岷江下游[1],全長約為152至162公里(94至101英里)左右[18],水運交通發達[3]碼頭港口較多,一直可達上海[7]。其和岷江中游一樣,屬於亞熱帶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5至18 °C(59至64 °F)。在樂山南部,岷江和青衣江大渡河交匯處,還有著世界最大的石刻大佛,即樂山大佛[19][20]

水庫和水電站

[編輯]

根據規劃,岷江上將會建成30餘個水庫或水電站,目前(2014年)有10餘個已建成。這裡列出部分位於岷江幹流[註 4]上的水庫和水電站[21][22]

岷江水庫和水電站列表
序號 名稱 所屬市州 狀態
1 紅橋關 阿壩 未知
2 西寧關 阿壩 未知
3 龍灘 阿壩 未知
4 五里堡 阿壩 未知
5 蓮花岩 阿壩 未知
6 小海子 阿壩 已建成
7 天龍湖 阿壩 已建成
8 金龍潭 阿壩 已建成
9 飛虹橋 阿壩 未知
10 燕兒岩 阿壩 未知
11 銅鐘 阿壩 已建成
12 姜射壩 阿壩 已建成
13 福堂 阿壩 已建成
14 沙壩 阿壩 建設中
15 太平驛 阿壩 已建成
16 映秀灣 阿壩 已建成
17 蘆干橋 阿壩 未知
18 獅子坪 阿壩 未知
19 紅葉二 阿壩 已建成
20 理縣 阿壩 已建成
21 危關 阿壩 未知
22 甘堡 阿壩 已建成
23 薛城 阿壩 未知
24 古城 阿壩 未知
25 下莊 阿壩 已建成
26 桑坪 阿壩 未知
27 紫坪鋪 成都 已建成
28 楊柳湖 成都 未知
29 板橋溪 樂山 未知
30 沙嘴 樂山 規劃中
31 龍溪口 樂山 規劃中
岷江犍為航電樞紐工程 樂山 2015年開工。2020年5月5日順利完成一期蓄水至330米高程。2021年9月15日二期下閘蓄水至335米高程。安裝9檯燈泡貫流式機組。
32 偏窗子 宜賓 已建成
33 黑龍灘 眉山 未知

歷史

[編輯]

都江堰的修建

[編輯]
都江堰灌溉系統圖

周滅亡後,秦孝文王李冰當蜀郡太守。[23]李冰當上太守後,公元前256年至前251年,其以防洪、行舟和灌溉為主要目的,徵調民工,在岷江上修築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24][25][26]其主體工程是將岷江水分成兩條,其中一條引入成都平原,既起到分洪減災的作用,又有引水灌田的作用。[27]這給當時的人們帶來了很大的好處,讓成都平原從此成為了豐饒的「天府之國」。[25][28]

長江源頭之爭

[編輯]

岷江自先秦開始長期以來被誤認為是長江的正源[2][3][29]這之中很大的原因是《尚書》中記載長江源頭在岷山,後人便將錯就錯。[3][30]那之後長時間以來,各種文獻依然認為長江的源頭在岷山,將岷江直接稱之為「江」或「大江」。[31][32][33]一直到明朝徐霞客提出金沙江才是長江正源的觀點後,才引發了長江正源的爭議。[29][3]不過即使如此,直到初,仍然有不少文獻上記載岷江為長江正源。[29]五四運動」爆發後,才開始正式把岷江作為長江的支流,將長江的正源定為金沙江。[29]但是,或許由於長江源頭自然環境惡劣,很少有人能去親身考證,長江源頭問題依然有所爭議。[34]

資源

[編輯]

岷江流域自然資源豐富,其中岷江上游地區森林資源水資源旅遊資源尤其豐富[8][9]

礦產資源

[編輯]

岷江流域主要礦產有礦等有色金屬貴重金屬,另有稀有金屬礦等。除此之外,還有白雲母石棉石膏水晶蛇紋岩含鉀磷礦等非金屬資源,尤其石棉和白雲母的儲量最高、品質最佳。

水資源

[編輯]

岷江流域水資源十分豐富,全流域水能理論蘊藏量占長江流域的將近五分之一,其年徑流量占整個四川水資源總量的27%。[3]特別是海拔位置高、降水豐富均勻的岷江上游,水資源更加充沛。[35]但是,由於各種不合理的生產行動,如過度砍伐森林等,導致岷江的水資源21世紀以來受到很大破壞,具體表現為水量減少、水質污染、水土流失、生態環境惡化等。[36][37]

森林資源

[編輯]

岷江流域尤其是岷江上游流域森林資源豐富,是四川省重要的林業基地,截止1983年約有森林面積537,000平方百公尺(2,073平方英里),岷江上游的阿壩州木材總蓄積量達到146,000,000立方公尺(190,960,790立方碼)左右。[3][38][39]但由於過度開發和不合理砍伐,僅是從第二次國共內戰結束後的30餘年時間,森林面積減少了三分之一,生態環境惡化嚴重。[39][40]

土壤資源

[編輯]

岷江上游流域土地面積24,741平方公里(9,553平方英里),其中土壤面積就有20,627平方公里(7,964平方英里),占總土地面積的80%以上,土壤類型眾多,但耕地不多。[41]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的土地則更為肥沃,水田可占耕地的90%以上。[3]岷江上游流域的土壤資源和水、森林資源一樣,被破壞嚴重,流域地區常常出現山地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

旅遊資源

[編輯]

作為四川省開發時間最早的地區之一,岷江流域的旅遊資源十分豐富。[3]岷江流域內分布有3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世界遺產,6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和27處省級自然保護區和風景名勝區,旅遊資源類型多樣、特色突出[42]

都江堰

[編輯]

都江堰位於都江堰市城西,距成都59公里(37英里),始建於公元前256年[27][20],是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43][44]其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無壩引水水利工程,距今已有2250多年歷史,至今依然在發揮作用。[45] 其附屬古蹟二王廟伏龍觀安瀾橋等也是遊覽勝地。[20]

青城山

[編輯]

青城山古稱丈人山,又名赤城山,位於成都平原西北邊緣,東距成都68公里(42英里),是中國著名的道教名山。主峰老霄頂海拔1,600公尺(5,249英尺),山中深邃寧靜,素有「青城天下幽」之稱。[20][46]它是中國首批公布的風景名勝區之一,也和都江堰作為一項世界文化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46][44]

樂山大佛

[編輯]

樂山大佛位於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匯合之處,北距成都約160公里(99英里)。[19]樂山大佛高71公尺(233英尺),肩寬24公尺(79英尺),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被譽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20]此外,其是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43][47]

文藝作品: 《 岷江夜曲》是一首膾炙人口的經典歌曲.

參見

[編輯]

注釋

[編輯]
  1. ^ 1.0 1.1 關於岷江的長度有多種說法,這裡選用較新的一種。
  2. ^ 有觀點認為在樂山與之匯合的大渡河才是岷江水系的正源,理由是岷江自樂山匯合處到源頭的江段的總水量遠遜於大渡河,該分支的長度亦不如大渡河。
  3. ^ 若不包括大渡河的流域面積則為59,000平方公里(22,780平方英里)
  4. ^ 不包括建於大渡河等岷江支流上的水庫和水電站

參考資料

[編輯]
  • 注意:除特別註明外,所有參考資料均為簡體中文。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岷江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014-07-22]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再說長江 (第五集)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4-07-28.. 13分45秒到17分 [2014-07-22]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孕育天府的岷江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4-07-20. [2014-07-22]
  4. ^ 4.0 4.1 中科院確定長江一級支流岷江全長為1279千米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013-12-28 [2014-07-22]
  5. ^ 5.0 5.1 岷江汶江都江 Archive.is存檔,存檔日期2014-07-30.2008-09-06 [2014-07-23]
  6. ^ 6.0 6.1 梁小軍、江洪、朱求安、黃梅玲. 岷江上游流域不同土地利用与气候变化的径流响应研究. 水土保持研究. 
  7. ^ 7.0 7.1 薛建平、楊柳明、馬亞學. 岷江下游梯级开发重新评估研究. 中央樂山市委黨校學報. [2014-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0). 
  8. ^ 8.0 8.1 岷江流域水能資源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011-03-10 [2014-07-24]
  9. ^ 9.0 9.1 羅懷良. 岷江上游地区资源开发与产业发展研究. 四川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4-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0). 
  10. ^ 10.0 10.1 10.2 姚建、丁晶、艾南山. 岷江上游生态脆弱性评价. 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 [2014-07-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0). 
  11. ^ 張一平、張昭輝、何雲玲. 岷江上游气候立体分布特征. 山地學報. [2014-07-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0). 
  12. ^ 溥發鼎. 岷江上游生态学现状及生物多样性保护. 資源科學. [2014-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0). 
  13. ^ 13.0 13.1 張珊. 岷江中游地區古鎮空間形態及其保護研究. 西南科技大學, 2009.
  14. ^ 14.0 14.1 高玄彧、李勇. 岷江中游河流下蚀率的研究. 水土保持通報. [2014-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9). 
  15. ^ 興修都江堰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005-05-25 [2014-07-23]
  16. ^ 陳登龍. 蜀水考. 二江之源,其正派日金馬河 
  17. ^ 長江上游水電無序開發造成生態失衡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章軻. 第一財經日報. 2011-06-14 [2014-07-23]
  18. ^ 胡曉琴. 岷江下游船闸通过能力研究. 西南交通大學. 2011年 [2014-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0). 
  19. ^ 19.0 19.1 樂山大佛簡介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4-07-28.. 2008-09-18(繁體中文) [2014-07-24]
  20. ^ 20.0 20.1 20.2 20.3 20.4 陳裕禎. 《中国名胜古迹词典》. 中國旅遊出版社. 2001-01-01. ISBN 9787503217937. 
  21. ^ The Last Report on China's River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014年3月 (英文) [2014-07-24]
  22. ^ . 2010-04-26 [2014-07-24]
  23. ^ 華陽國志·蜀志:周滅後,秦孝文王以李冰為蜀守。
  24. ^ 李冰和都江堰. [2014-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24). 
  25. ^ 25.0 25.1 史記·河渠書:於蜀,蜀守冰鑿離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餘則用溉浸,百姓饗其利。
  26. ^ 歷史的都江堰是變化的都江堰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1-04-10.. 王紹良 [2014-07-24]
  27. ^ 27.0 27.1 都江堰簡介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014-07-24]
  28. ^ 華陽國志·蜀志: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
  29. ^ 29.0 29.1 29.2 29.3 對「江源岷山」向「江源金沙」觀點轉變的文化反思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4-08-08.. 徐學書. 2013-09-21 [2014-07-22]
  30. ^ 尚書•夏書•禹貢:岷山導江,東別為沱。
  31. ^ 漢書•地理志:岷山在湔氐道西徼外,江水所出,東南至江都入海。
  32. ^ 山海經•海內東經:岷三江:首大江,出汶山。
  33. ^ 華陽國志:岷山,一名沃焦山,其跗曰羊膊,江水所出。
  34. ^ 孫廣友、鄧偉、邵慶春、華潤菊. 长江正源再考. 地理科學. [2014-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0). 
  35. ^ 周天佑、李浦泉. 岷江上游水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四川水力發電. [2014-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9). 
  36. ^ 王渺林、郭麗娟、高攀宇、傅華. 岷江流域水资源安全及适应对策. 重慶交通學院學報. [2014-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9). 
  37. ^ 楊沼. 试论岷江上游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四川水利. [2014-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0). 
  38. ^ 楊玉坡、李承彪. 岷江上游森林生态及森林经营综合考察提纲. 四川林業科技. [2014-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9). 
  39. ^ 39.0 39.1 樂文廉. 森林资源过伐对岷江水文情势的影响. 山地研究. [2014-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0). 
  40. ^ 馬雪華. 岷江上游森林的采伐对河流流量和泥沙悬移质的影响. 自然資源. [2014-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9). 
  41. ^ 郭永明、楊宗祥、唐時嘉、張建輝. 岷江上游土壤资源的保护性利用. 山地學報. [2014-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9). 
  42. ^ 羅懷良. 岷江上游地区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业发展. 資源開發與市場. [2014-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0). 
  43. ^ 43.0 43.1 國務院關於公布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2-04-24.. 1982-02-23 [2014-07-24]
  44. ^ 44.0 44.1 Mount Qingcheng and the Dujiangyan Irrigation System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英文) [2014-07-24]
  45. ^ 都江堰-景區介紹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9-12-13.
  46. ^ 46.0 46.1 青城山簡介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014-07-24]
  47. ^ Mount Emei Scenic Area, including Leshan Giant Buddha Scenic Area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英文) [2014-07-24]

延伸閱讀

[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汶水部》,出自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