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宋康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宋康王
連環畫《青陵台》中的宋康王畫像
統治前328年—前286年
出生
逝世前286年
安葬
年號
諡號
康、獻(皆大臣私諡)
政權宋國

宋康王(?—前286年),或稱宋王偃,又稱宋獻王(《荀子·王霸篇》),宋國第三十五任國君,名,史記記載為宋剔成君之弟,一作剔成君之子[1],後人傳說宋康王儀表堂堂,「面有神光,力能屈伸鐵鉤」[2]

生平

[編輯]

剔成君二十七年(前329年)戴偃起兵攻擊剔成君。剔成君逃至齊國,戴偃即位。戴偃在第十一年(前318年)時,自立為王。史記稱「東伐齊,取五城。南敗楚,拓地三百餘里,西敗魏軍,取二城,滅山東省滕州市),有其地。」[3]號稱「五千乘之勁宋」。

前312年,田盼濮上之戰之後謂齊宣王易餘糧於宋[4]

前296年,匡章領五國伐秦,宋康王也率軍參與[5]

前286年,宋國發生內亂(太子出走)[6],齊將韓聶舉兵攻宋,秦昭王聞訊大怒,但被蘇代勸阻沒有干涉,最終齊滅宋。宋王偃出亡,死在魏國的溫邑(今河南省溫縣)。

爭議

[編輯]

宋王偃的形象主要由侵略滅亡宋國的齊國和楚國史官所單方面宣傳醜化,如窮兵黷武、暴虐無道,秦漢以後世人不明就裏照章收納,如《戰國策》說他「剖傴之背,鍥朝涉之脛」,故後人稱「宋」;再往後又古史累積形成「奪封丘舍人韓憑之妻息露」的故事。《搜神記》載韓憑自殺,息露亦死,死前求合葬而不得,兩座墳墓上忽然各長出一棵小樹,相攀相附結成連理。且部分學者認為宋康王並非篡位者,而是按照宋國繼承商朝「兄終弟及」的傳統繼位,以「剔成之逐桓侯」,誤以為是「戴偃之逐剔成」。[7][8]

在《孟子·滕文公下》一節里,與其大約處於同一時代的孟子尊稱其為「宋王」[9]。《呂氏春秋·慎大覽》記載了惠盎遊說宋康王的故事[10]惠盎惠施的近親,錢穆考證認為其曾對宋康王講兼愛寢兵,宋康王遂行仁義,宜其賢施,孟子也曾建議宋國實踐過仁政,其執政應有可觀者。[7][8]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史記·太史公自序》索隱引徐廣曰:「一云『偃』,宋剔成君生偃。」
  2. ^ 馮夢龍. 《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四回. 
  3. ^ 「伐齊」指的是前294年田甲挾持齊湣王,宋趁機攻取齊國的五城,並攻打田文的封邑「薛」。「敗楚」指的是前303年至前301年間齊、魏、韓三國聯手,攻擊楚國,宋趁楚國無力之時,攻取了楚國的淮北。「敗魏」指的是前317年,宋伐魏之役。
  4. ^ 《戰國策·齊六·濮上之事》濮上之事,贅子死,章子走,盼子謂齊王曰:「不如易餘糧於宋,宋王必說,梁氏不敢過宋伐齊。齊固弱,是以餘糧收宋也。齊國復強,雖復責之宋,可;不償,因以為辭而攻之,亦可。」
  5. ^ 《史記卷五·秦本紀第五》十一年,齊、韓、魏、趙、宋、中山五國共攻秦,至鹽氏而還。秦與韓、魏河北及封陵以和。
  6. ^ 《戰國策·趙策四》李兌云「宋置太子以為王,下親其上而守堅……今太子走,諸善太子者皆有死心。若復攻之,其國必亂。而太子在外,此亦舉宋之時也。」此時宋國內部發生了權力鬥爭的問題,但不知情形如何。
  7. ^ 7.0 7.1 錢穆. 先秦諸子系年考辨[M]. 上海書店, 1992.
  8. ^ 8.0 8.1 宋康王不是昏君. [2023-03-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5). 
  9. ^ 《孟子·滕文公下》:子謂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於王所。在於王所者,長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誰與為不善?在王所者,長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誰與為善?一薛居州,獨如宋王何?
  10. ^ 呂氏春秋·順說》:惠盎見宋康王,康王蹀足謦咳,疾言曰:「寡人之所說者,勇有力也,不說為仁義者。客將何以教寡人?」惠盎對曰:「臣有道於此;使人雖勇,刺之不入;雖有力,擊之弗中。大王獨無意邪?」王曰:「善!此寡人所欲聞也。」惠盎曰:「夫刺之不入,擊之不中,此猶辱也。臣有道於此:使人雖有勇,弗敢刺,雖有力,不敢擊。大王獨無意邪?」王曰:「善!此寡人之所欲知也。」惠盎曰:「夫不敢刺,不敢擊,非無其志也。臣有道於此:使人本無其志也。大王獨無意邪?」王曰: 「善!此寡人之所願也。」惠盎曰:「夫無其志也,未有愛利之心也。臣有道於此:使天下丈夫女子莫不歡然皆欲愛利之。此其賢於勇有力也,居四累之上。大王獨無意邪?」王曰:「此寡人之所欲得。」惠盎對曰:「孔、墨是也。孔丘、墨翟,無地為君,無官為長。天下丈夫女子莫不延頸舉踵,而願安利之。今大王,萬乘之主也,誠有其志,則四境之內皆得其利矣,其賢於孔、墨也遠矣。」宋王無以應。惠盎趨而出,宋王謂左右曰:「辨矣!客之以說服寡人也。」宋王,俗主也,而心猶可服,因矣。因則貧賤可以勝富貴矣,小弱可以制強大矣。
前任:
宋剔成君
宋國君主
前328年—前286年
繼任:
無(宋國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