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安徽省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安徽省
從左上到右下為:黃山始信峰天柱山宏村巢湖姥山島采石磯三元洞、九華山謝朓樓
安徽省的位置
安徽省的位置
坐標:31°50′00″N 117°00′00″E / 31.833333333333°N 117°E / 31.833333333333; 117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語源源於清朝巡撫安徽等處事安徽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取安慶府徽州府兩府首字,後直接稱安徽省
省會合肥市
最大城市合肥市
行政區劃地級行政區16個、​縣級行政區105個、​鄉級行政區1845個
政府
 • 省委書記梁言順
 • 人大常委會主任韓俊
 • 省長王清憲
 • 政協主席唐良智
面積
 • 總計140,100平方公里
面積排名第22名(土地面積)
占全國1.45%
人口(2022)
 • 總計6,127[2]萬人
 • 排名第9名
 • 密度455人/平方公里
 • 密度排名第9名
 • 占全國4.96%
 • 生育率(2010)1.48(第5名
族群
 • 民族絕大多數為漢族,另有回族滿族畲族
 • 方言江淮官話中原官話徽語贛語吳語客家語[3]西南官話[註 1]
時區北京時間UTC+8
ISO 3166碼CN-AH
行政區劃代碼34
GDP¥4,5045.00億元(2022年)[4]第11名
• 人均¥67,483.3元
$10663.35美元(第19名
• 占全國3.33%
HDI(2020)0.764( 高 
 · 第23名
網站www.ah.gov.cn
省象徵
黃山杜鵑
黃山松
安徽省
漢語安徽
正體字 安徽
簡化字 安徽
漢語拼音 Ānhuī
郵政式拼音 Ngan-hui、AnhweiAn-hwei
字面意思安慶府徽州府

安徽省,簡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級行政區,省會為合肥市。全省東西寬約450公里,南北長約570公里,總面積14.01萬平方公里,約占全國總面積的1.45%,居華東第3位,全國第22位。安徽省在地理上屬於華東地區,地跨淮河長江,同時在地域文化上有明顯差異,從而孕育出省內的四大文化圈,即江淮文化廬州文化皖江文化徽文化;在經濟上屬於長江三角洲地區[5]中國中部經濟區,北部和南部分屬中原經濟區長江經濟區。其南部原徽州府徽商粵商晉商浙商蘇商在歷史上合稱為「五大商幫」。自21世紀以來,安徽省與上海市浙江省江蘇省共同構成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為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6]。省人民政府駐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省名

[編輯]

明代,安徽屬南直隸初屬於江南省康熙元年(1662年),設安徽巡撫(又稱安慶巡撫)。康熙六年(1667年),江南分省江南左布政使司改設江南安徽等處承宣布政使司。由於當時,並非清政府的法定行政單位,所以安徽省的建置是在此後逐步成型。除源於安徽巡撫的「安徽」一名外,在乾隆時,源於安徽巡撫駐地——安慶府的安慶省亦是官方文件中使用的省名之一[7]

當時的省會安慶府境內有皖山皖水,即現今的天柱山皖河,春秋時曾被封為伯國,稱為「皖國」,故安徽簡稱「皖」[8]

歷史

[編輯]

史前

[編輯]

舊石器時代,原始人類已經在安徽生活。位於繁昌縣孫村鎮癩痢山的人字洞遺址是一處有爭議的古遺址。有學者認為人字洞遺址內的遺存年代為200萬至260萬年前,是亞洲最古老的人類遺址之一。[9]另有學者認為,人字洞遺存並不比元謀人更早,而且洞內的動物、石塊、骨頭可能與人類活動毫無關係。[10]和縣陶店鄉龍潭洞發現的和縣猿人化石,年代約為30萬至40萬年前,屬直立人化石。有學者認為和縣人與北京猿人中更新世英語Chibanian歐洲的遠古人類化石不同,而是更接近於匠人爪哇猿人,可能是一種殘存的更為原始的古人類。[11][12]東至縣堯渡鎮華龍洞遺址出土了大約30萬年前的人骨化石、石器、動物化石,這一古人類被命名為東至人,同樣屬於直立人。巢湖市銀屏鎮銀山智人遺址發現的古人類化石時代大約為16萬至20萬年前,大致屬於早期智人[13]銀山智人又稱巢縣人、銀山人[14],部分性狀接近尼安德塔人,可能與之有基因交流。[13]此外,出土石器的舊石器時代遺址有陳山遺址[15][16]毛竹山、官山遺址[17]西尤遺址[18]金盆洞遺址等。[19]有學者認為,古代安徽是阿舍利石器技術自亞歐大陸東側向朝鮮半島擴散的中轉站。[13]上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在本省潛山縣的薛家崗又發現了距今約五六千年的新石器時代人類活動的痕跡,後來又在本省多處發現了其他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20]

先秦至南北朝

[編輯]

商朝(前16世紀 - 前11世紀)的開國君主曾經短期定都在安徽北部的亳州,當時安徽大部分居民並非華夏族,而是後來逐步同化入漢族東夷山越人等。

西周春秋時期,安徽省北部為華夏族諸侯國,中南部則多為主體民族為淮夷和山越的方國,境內的各國大多較為孱弱,曾多次被周天子或周邊大諸侯國侵略、占領。

戰國末期,前278年,楚國的郢都(今湖北荊州市)被秦國攻占,於是遷都陳縣(今河南淮陽),並於公元前241年遷都壽春(今安徽壽縣)。前224年,楚國大將項燕被秦國的王翦60萬大軍擊敗,前223年,壽春陷落,楚國滅亡。前221年,秦國完成征服六國、統一天下的計劃。安徽大部分地區屬於九江郡(壽縣),北端屬於泗水郡和碭郡。秦末楚漢相爭,公元前202年十二月,項羽在今安徽固鎮縣垓下之戰敗給劉邦,自刎於烏江(安徽和縣)。劉邦建立漢朝。

漢武帝東甌國大規模遷到廬江郡(今安徽西部)。漢朝末年,壽春成為軍閥袁術的基地。袁術後來自稱皇帝,但於公元199年六月病死,壽春歸屬軍閥曹操

五胡十六國期間,從4世紀開始的之後三百年間,幾支塞北游牧民族入侵華北地區並相繼建立軍閥政權,長江以南則在漢人的南朝控制之下。安徽中北部成為南北方對峙的前線,戰火不斷。383年在北方的前秦和南方的東晉之間展開的淝水之戰就是其中比較重要的一次戰役。

隋唐宋金元

[編輯]

隋文帝在位時代的開皇之治促使這一地區經濟得到很大程度的恢復。隋煬帝大業六年(610年)到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經過短暫的混戰,唐朝統一天下,並保持了一個多世紀的和平和統一。安史之亂中,安徽北部淮河地區多遭戰火蹂躪。晚唐時875年王仙芝黃巢起義,從河南經安徽和縣渡長江入皖南,到福建江西廣東,後經安徽攻長安,天下大亂,藩鎮割據,不久唐朝滅亡。

北宋後期,北方的金朝崛起。1127年以後,安徽北部的淮河再次成為南北對峙的前沿:北方的金朝和南方的南宋長期於此進行拉鋸戰。1161年金朝海陵王完顏亮出兵伐宋,在今安徽馬鞍山採石大戰戰敗。1234年,金亡於蒙古帝國。1276年,元軍攻占南宋京城杭州,淮西制置使夏貴投降,安徽全境歸蒙元所轄。[21]

明朝

[編輯]
鳳陽縣明中都鼓樓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由於定都於金陵應天府(今日南京),現今的江蘇省和安徽省直屬中央六部管理,稱為「直隸」。該區域跨長江和淮河南北,首次將經濟和文化差異很大的廣闊地區,包括今安徽北部朱元璋的家鄉鳳陽,今安徽南部多山的徽州,和今江蘇南部以富裕著稱的太湖流域,都劃歸同一個行政區管轄。

明太祖定鳳陽為中都,一度考慮遷都於此,後來放棄這個計劃,只建成陵墓和一部分城牆。明代在安徽境內共設有7個府,其中4個位於長江以南:徽州府寧國府太平府池州府;2個位於長江北岸:安慶府廬州府;而整個淮河流域只有鳳陽府一府。

明成祖發動靖難之變,入主金陵後,永樂遷都,定都北京,原直隸地區改稱南直隸。1635年明末流寇李自成部攻陷鳳陽,掘明朝皇室的祖墳,焚毀朱元璋曾經出家的「皇覺寺」。

清朝

[編輯]

1645年,清軍攻占南京城南明弘光帝被俘。清廷南直隸改為江南省乾隆二十九年,大清會典正式說明江南省已正式分省,是為江蘇省安徽省,是為漢地十八省之一。[22]省界除局部地區外與今天比較變化不大。

晚清時期,太平天國定都南京,安徽南部是其主要糧食和軍事基地,在曾國藩湘軍陳玉成的太平軍反覆拉鋸戰中,安徽南部流失大部分人口,經濟遭到嚴重打擊,戰後從河南湖北居民移居皖南,文化習俗發生巨大改變。宣城地區尤為重災區,該地的方言從吳語變成多種官話與西部吳語混居的狀態。同時期,捻軍也發源於貧困而土匪橫行的安徽北部。李鴻章在合肥附近招募淮軍赴江浙作戰。太平天國之後淮軍成了清朝的一支重要力量。

中華民國

[編輯]
中華民國時期的安徽省
亞新地學社1936年《袖珍中華全圖》的安徽省地圖

中華民國成立之後,1912年津浦鐵路通車,蚌埠興起。1912年柏文蔚督皖。1913年倪嗣沖督皖。1920年張文生督皖。1922年馬聯甲督皖。1923年呂調元督皖。1924年姜登選督皖。1925年陳調元督皖。1926年底陳調元歸順北伐國民革命軍。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安徽成了日本人、汪精衛政權國軍中國共產黨新四軍勢力交錯的地方。1941年在安徽發生國共衝突的皖南事變。1945年日本投降後,民國政府把安徽省會從安慶遷往合肥。1948年到1949年,安徽是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徐蚌會戰的主戰場。

中華人民共和國

[編輯]

1949年4月渡江戰役後,安徽一度以長江為界分為皖北行署區皖南行署區。這兩個省級行署區皆隸屬於華東軍政委員會。1952年,兩個行政署區重新合併。省界有小幅的調整:原屬徽州地區婺源縣劃歸江西,盱眙縣泗洪縣劃歸江蘇,作為交換,江蘇徐州的蕭縣碭山縣劃給了安徽。但這又使得原本就伸入江蘇境內的天長市的地理位置更加突兀,類似於飛地

在1959-1961年的三年大饑荒時期,安徽省的非正常死亡人口達到633萬人,占災前人口3446萬人的18.37%,其比例居中國各省的第一位[23]

經歷了「大躍進」和緊接著的「文化大革命」後,安徽的農村生產力遭到很大破壞,延續20多年的"大鍋飯"使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受到嚴重挫傷,也極大地束縛了農業生產力的發展。

1978年11月24日,安徽鳳陽小崗村農民秘密將土地公開,創造性地實行分田包產到戶、自負盈虧,使得農民有了生產自主權,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結果是,1979年糧食比上年增長6倍,相當於1966年到1970年的5年糧食總和,農業獲得大豐收。與此同時,安徽省肥西縣、來安縣也開始試驗包產到戶。1982年1月,中共中央總結經驗,發出了《全國農村工作會議紀要》,肯定了安徽的做法,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全國迅速推開。安徽農民為中國的改革開放作出了歷史性貢獻[20]

1978年,中國開始改革開放,安徽的農村和城市改革也逐步開始。在農村,流通體制改革進行,農村市場逐步放開;農村產業結構得到調整,「科技興農」方針被提出,鄉鎮企業也得到迅速發展。在城市,經濟體制改革興起。1980年,全省開始推行企業經營責任制,並改革工資制度和獎金制度,以按勞分配為主,企業「吃大鍋飯」的狀況得到初步改善[20]。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後,安徽經濟開始迅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省會沿革

[編輯]
  • 1667-1760 江寧(大清安徽布政使司駐地),安慶(大清安徽巡撫衙門、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駐地)
  • 1760-1853 安慶(大清安徽布政使司駐地)
  • 1853-1861 安慶(太平天國安徽省駐地)
  • 1853-1862 廬州(清安徽布政使司駐地)
  • 1862-1911 安慶(大清安徽布政使司駐地)
  • 1911-1914 安慶(中華民國安徽省軍政府/政府駐地)[24]
  • 1914-1920 蚌埠(中華民國安徽省政府駐地,倪嗣沖時期)
  • 1920-1925 安慶(中華民國北洋政府安徽省政府駐地,張文生馬聯甲呂調元姜登選時期)
  • 1925-1927 蚌埠(中華民國北洋政府安徽省政府駐地,陳調元時期)
  • 1927-1927 蕪湖(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安徽省政府駐地)
  • 1927-1929 安慶(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安徽省政府駐地)
  • 1929-1929 蚌埠(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安徽省政府駐地,方振武石友三時期)
  • 1929-1938 安慶(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安徽省政府駐地)
  • 1938-1938 六安(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安徽省政府駐地)
  • 1938-1945 蚌埠(中華民國維新政府/汪精衛政權國民政府安徽省政府駐地)
  • 1938-1945 立煌(金寨)(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安徽省政府駐地)
  • 1945-1948 合肥(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安徽省政府駐地)
  • 1948-1949 安慶(中華民國政府安徽省政府駐地)
  • 1949-1949 蕪湖,屯溪(中華民國政府安徽省政府駐地)
  • 1949-1952 合肥(中華人民共和國皖北行政公署駐地)
  • 1949-1952 蕪湖(中華人民共和國皖南行政公署駐地)
  • 1952年至今 合肥(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徽省人民政府/省人民委員會/省革命委員會駐地)[25]

地理

[編輯]

地形

[編輯]
黃山
九華山天台峰

安徽省與江蘇省浙江省江西省湖北省河南省山東省相接,地貌以平原、丘陵和低山為主。平原與丘陵、低山相間排列。地形地貌呈現多樣性,長江和淮河自西向東橫貫全境,全省大致可分為五個自然區域: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西大別山區、沿江平原和皖南山區。平原面積占全省總面積的31.3%(包括5.8%的圩區),丘陵占29.5%,山區占31.2%,湖沼窪地占8.0%。境內有大別山黃山九華山天柱山等山脈,最高峰黃山蓮花峰海拔1860公尺[26]

華北平原半旱生落葉闊葉林區省境淮河以北及淮河南岸河漫灘地帶的皖北平原,屬此區的淮北平原亞區,地勢坦蕩遼闊,為華北平原的南部。海拔多在20~50 公尺,自西北向東南微傾。淮河北側的支流向東南流入淮河和洪澤湖。平原北部深受黃河泛濫影響,近代沉積物覆蓋深厚。在排水不暢的低洼和微凹地區有鹽鹼土和砂姜土分布。農墾歷史悠久,自然植被多已無存,現為人工栽培的側柏、楊、柳、泡桐刺槐等。

北亞熱帶長江中下游平原混交林區省境淮河南岸河漫灘地帶以南的皖中丘陵及長江沿江平原屬此區的長江下游平原丘陵亞區。由河谷平原、湖盆平原(巢湖盆地最大)以及與這些平原相毗連的低山、丘陵崗地等多種地貌類型組成。平原地區農業發達。丘陵地勢起伏,大部已墾為農田,其中西部的淠史杭灌溉區水源較豐,東部則水源缺乏,旱災突出。

氣候

[編輯]

安徽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季風顯著。氣溫一般南高於北,全省年平均氣溫在14-17℃之間,一月平均溫度為0~4℃,七月為27~29℃,10℃以上活動積溫為4620~5300℃。當強大寒潮過境時,往往氣溫驟降,甚至凍害越冬作物。無霜期約為200~250 天。年降水量750~1700 公釐,地區分布一般南部多於北部,山地多於平原。皖北約750~800 公釐,皖中約800~1000公釐,沿江一帶約1100~1400公釐,皖南約1600公釐,黃山光明頂為2373公釐,是全省降水量最多之地。由於季風和梅雨的不穩定性,各地歷年最大和最小降水量可相差1~3倍以上,夏季各月降水量的逐年變化更大,往往引起旱澇災害。旱災在皖北以春旱或春夏連旱居多,淮河以南多為夏旱或秋旱。澇災則以淮河流域較多,主要出現在7~8月;其次為長江流域,多出現在6~7月[26][27]

安徽地處暖溫帶亞熱帶過渡地區,淮河以北為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淮河以南、黃山山脈以北為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黃山山脈以南為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自然植被和土壤亦因此自北而南更迭,即落葉闊葉林-棕壤;落葉闊葉、常綠闊葉混交林-黃棕壤常綠闊葉林-黃、紅壤。在主要栽培作物方面,也依次有小麥、雜糧、麥稻過渡和水稻的差異。

地質

[編輯]

省境地跨三大構造單元,淮北和沿淮兩側屬於中朝准地台南部,地層中富含前震旦紀的沉積變質鐵礦(如霍丘)和二疊紀煤層(如淮南、淮北);皖西大別山區和江淮地區部分為秦嶺褶皺系的東端,分布有前震旦紀沉積變質磷礦層(如宿松、肥東);沿江和皖南屬於揚子准地台的東北部分,古生代和三疊紀為海水淹沒,廣泛沉積了層厚、質純的白雲岩和灰岩,燕山運動期間沿江一帶岩漿活動普遍、頻繁,形成了具有工業意義的鐵、銅、硫、釩、鉛、鋅、明礬石等礦藏和石油資源。在淮北地區近年又發現了金礦。

水文

[編輯]
巢湖中廟和姥山島

安徽全省水資源總量約680億立方公尺。20世紀50年代以來,因為治淮所需,興建了多項綜合利用水利工程,並開闢了新汴河、茨淮新河等,在防洪、灌溉、航運等方面發揮了顯著作用。

長江流經安徽南部,境內全長416公里,淮河流經安徽北部,境內全長430公里。長江水系湖泊眾多,較大的有巢湖龍感湖南漪湖。其中巢湖面積約為825平方公里[28],為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

四至

[編輯]
安徽省四至
方位 地點 坐標
宿州市碭山縣 34°39′10″N 116°24′53″E / 34.65264°N 116.41484°E / 34.65264; 116.41484
宣城市廣德市新杭鎮 31°06′19″N 119°38′43″E / 31.10520°N 119.64530°E / 31.10520; 119.64530
黃山市休寧縣 29°23′43″N 118°11′43″E / 29.39530°N 118.19530°E / 29.39530; 118.19530
西 阜陽市臨泉縣廟岔鎮 32°59′31″N 114°52′36″E / 32.99190°N 114.87660°E / 32.99190; 114.87660

行政區劃

[編輯]

安徽省現轄16個地級市,下設45個市轄區、9個縣級市、50個;1522個鄉級行政單位,包括1011,215,9民族鄉,287街道[29]

安徽省行政區劃圖
區劃代碼[30] 區劃名稱 漢語拼音 面積[註 2]
(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註 3][31]
(2020年普查)
政府駐地 縣級行政區劃[32]
市轄區 縣級市
340000 安徽省 Ānhuī Shěng 140,139.85 61,027,171 合肥市 45 9 50
地級市
340100 合肥市 Héféi Shì 11,445.06 9,369,881 蜀山區 4 1 4
340200 蕪湖市 Wúhú Shì 6,026.05 3,644,420 鳩江區 5 1 1
340300 蚌埠市 Bèngbù Shì 5,950.72 3,296,408 龍子湖區 4 3
340400 淮南市 Huáinán Shì 5,532.30 3,033,528 田家庵區 5 2
340500 馬鞍山市 Mǎ'ānshān Shì 4,049.13 2,159,930 雨山區 3 3
340600 淮北市 Huáiběi Shì 2,741.39 1,970,265 相山區 3 1
340700 銅陵市 Tónglíng Shì 2,922.60 1,311,726 銅官區 3 1
340800 安慶市 Ānqìng Shì 13,537.96 4,165,284 宜秀區 3 2 5
341000 黃山市 Huángshān Shì 9,678.39 1,330,565 屯溪區 3 4
341100 滁州市 Chúzhōu Shì 13,515.99 3,987,054 琅琊區 2 2 4
341200 阜陽市 Fǔyáng Shì 10,118.17 8,200,264 潁州區 3 1 4
341300 宿州市 Sùzhōu Shì 9,938.77 5,324,476 埇橋區 1 4
341500 六安市 Lù'ān Shì 15,450.82 4,393,699 金安區 3 4
341600 亳州市 Bózhōu Shì 8,521.23 4,996,844 譙城區 1 3
341700 池州市 Chízhōu Shì 8,398.72 1,342,764 貴池區 1 3
341800 宣城市 Xuānchéng Shì 12,312.55 2,500,063 宣州區 1 2 4

人口

[編輯]
近年安徽省常住人口數據[33]
年份 人口總數(萬人)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長率(‰)
2015 6011 12.92 5.94 6.98
2016 6033 13.02 5.96 7.06
2017 6057 14.07 5.90 8.17
2018 6076 12.41 5.96 6.45
2019 6092 12.03 6.04 5.99
2020 6105 9.45 7.96 1.49
2021 6113 8.05 8.00 0.05

2022年末,全省常住人口6127萬人,[34]比上年增加14萬人,增長0.23%,同2020年安徽省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的6103萬人相比,共增加24萬人,年均增加12萬人,年平均增長率為0.2%。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全省常住人口為5950.1萬人,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十年減少35.9萬人,下降0.6%,年平均下降0.06 %。普查登記時全省戶籍人口為6862.0萬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616.7萬人,增長9.9%,年平均增長0.95%。全省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3024.6萬人,占50.83%;女性人口為2925.5萬人,占49.17%。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106.61下降為103.39。[35]

經濟

[編輯]
合肥天鵝湖周邊天際線

2017年,安徽省全年生產總值27518.70億元,人均44206元,折合6918美元。按可比價格計算,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8.5%。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611.7億元,增長4%;第二產業增加值13486.6億元,增長8.6%;第三產業增加值11420.4億元,增長9.7%。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0.5:48.4:41.1調整為9.5:49:41.5,其中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41.8%。[36]

與其他省份經濟發展相比,安徽屬於中等發展速度的省份;同時農業經濟所占比重較大,屬於農業大省;安徽的經濟總量屬於中等偏上。和中國其他地區一樣,安徽經濟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2007年,全省監測的234個河流(湖泊、水庫)中,20.1%的水質優,為Ⅰ~Ⅱ類;25.6%的水質良好,為Ⅲ類;但有31.2%的水質輕度或中度污染,為Ⅳ-Ⅴ類;更有23.1%的水質重度污染,為劣Ⅴ類;2007年,安徽省會合肥和重要城市銅陵空氣品質僅為三級;2007年,合肥蚌埠淮南馬鞍山蕪湖宣城銅陵池州安慶黃山市10個城市均出現不同程度的酸雨[37]

農業

[編輯]

安徽省大部分地區光熱充足,降水豐沛,雨熱同期,都有利於農作物的生長,加上本省中北部有大片平原,土壤也較為肥沃,使得本省發展農業的自然條件比較優越[38]

2017年全年糧食種植面積6642.5千公頃,比上年減少2.1千公頃。油料種植面積698.3千公頃,減少32.8千公頃。棉花種植面積147千公頃,減少36.4千公頃。蔬菜種植面積945.1千公頃,擴大24.9千公頃。 全年糧食產量3476萬噸,比上年增產58.6萬噸,增長1.7%。其中,夏糧1395.3萬噸,增產7.6萬噸,增長0.55%;秋糧1984.1萬噸,增產52萬噸,增長2.69%。油料產量208.4萬噸,下降3%。棉花產量14.3萬噸,下降22.7%[36]

工業

[編輯]

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安徽省的工業得到長足發展,已經形成了門類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其中能源、冶金以及重工業占舉足輕重之地位。先進製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自改革開放以來發展較快,也是近年來本省工業發展的重點。奇瑞汽車是本省汽車工業的標誌。近年來,股份制、外商及港澳台商紛紛在安徽投資創辦企業。

2017年末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0449戶,比上年淨增1067戶。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2285.3億元,增長19.7%。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9%,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長9.1%、股份制企業增長9.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長8.5%。分門類看,採礦業增長0.5%,製造業增長9.5%,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9.2%[36]

2017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產品產量及增速[36]
產品名稱 單 位 絕對數 比上年增長(%)  
億米 14.1 -9.2
化纖 萬噸 39 7.4
飲料酒 億升 22.5 4.8
捲菸 億支 1026.8 2.4
彩色電視機 萬部 1399.6 34.3
家用洗衣機 萬台 2056 2.3
家用電冰箱 萬台 3338.3 10.4
房間空調器 萬台 3781.2 21.8
能源生產總量 萬噸標準煤 8710.2 -3.6
原煤 萬噸 11724.4 -4.4
發電量 億千瓦時 2419.7 8.8
柴油 萬噸 251.9 27.6
生鐵 萬噸 2265.4 1.4
鋼材 萬噸 3143.9 2.4
十種有色金屬 萬噸 221 12.8
水泥 萬噸 13394.2 7.3
平板玻璃 萬重量箱 3769.5 9.3
化肥 萬噸 233.3 -4.2
合成洗滌劑 萬噸 88.8 5.6
汽車 萬輛 133.5 -28
電力電纜 百萬米 2729.7 15.5

商業

[編輯]

國內貿易

[編輯]

2017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192.6億元,比上年增長11.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9009.4億元,增長11.7%;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183.2億元,增長13%。按消費類型統計,商品零售額9967.4億元,增長11.8%;餐飲收入1225.2億元,增長12.6%。[36]

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零售額中,吃、穿、用類商品零售額分別比上年增長14.4%、9.6%和11.7%,糧油類增長10.7%,肉禽蛋類增長12.9%,服裝類增長10.9%,日用品類增長12.5%,中西藥品類增長8.8%,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13.6%,家具類增長23.1%,通訊器材類增長7.9%,建築及裝潢材料類增長9.9%,汽車類增長7.8%,石油及製品類增長17.1%。[36]

對外貿易

[編輯]

2017年全年進出口總額536.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0.8%。其中,出口304.8億美元,增長7.2%;進口231.6億美元,增長45%。從出口經營主體看,生產型企業出口增長8.8%,貿易型企業出口下降8.5%。從出口商品看,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分別增長10.1%和27.1%。[36]

2017年全省出口主要分類及地區分布[36]
指  標 絕對數(億美元) 比上年增長(%)
出口額 304.8 7.2
 其中:機電產品 169.4 10.1
 其中:高新技術產品 75.4 27.1
 其中:一般貿易 213.7 4.9
     加工貿易 83.9 16.7
 其中:對亞洲 132.6 8.4
     對歐洲 59.7 3.4
     對北美洲 61.8 5.9
     對非洲 17.6 2.3
     對拉丁美洲 26.4 13.4
     對大洋洲 6.7 20.3

自貿區

[編輯]

2020年9月21日,安徽自貿區方案正式發布。[39]

交通

[編輯]

鐵路

[編輯]

國有鐵路

[編輯]
京滬鐵路蚌埠淮河鐵路大橋
列車通過杭黃客運專線三陽站

目前安徽省內主要的鐵路線有京滬線隴海線京九線青阜線阜淮線淮南線宣杭線皖贛線寧西線滬蓉線等。[40]

高速鐵路方面有京滬高速鐵路寧安客運專線合蚌客運專線杭黃客運專線合杭高速鐵路,以及建設中的六安景鐵路昌景黃鐵路池黃高速鐵路北沿江高速鐵路等。[40]

安徽省有阜陽站蚌埠站蚌埠南站合肥站合肥南站蕪湖站等多個一等客運站和阜陽北站蚌埠東站蕪湖東站淮南西站四個貨運一等站。二等客運站有淮南站宿州站滁州站淮北站馬鞍山站銅陵站亳州站黃山站碭山站水家湖站合肥西站績溪縣站淮南東站等。[41]

城市軌道交通

[編輯]

目前安徽省有多個城市有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在建或運營。

目前運營線路為1號線2號線3號線4號線5號線,運營線路總長215.92公里,全線共設161座站點。在建的3號線館驛站4號線紫雲湖站6號線一期、7號線一期、8號線一期、S1號線將於2024年後陸續開通運營。

蕪湖軌道交通1號線2號線已運營。另有3條城區軌道交通線路和三條市域軌道交通線路在規劃中。

滁寧城際鐵路(南京地鐵S4號線)已運營。滁州市同時也規劃了城市軌道交通系統

此外、淮南市馬鞍山市銅陵市黃山市阜陽市安慶市池州市等均有城市軌道交通規劃。

公路

[編輯]
原206國道蚌埠段

安徽省的公路密度位於中國的前列。地市級汽車客運站共14個,縣級汽車客運站65個,貨運站20個。[40]


主要的高速公路有京台高速公路合徐高速、合寧高速、合安高速、廬銅高速、銅湯高速、湯屯高速;長深高速公路的寧淮高速安徽段;濟廣高速公路的亳阜高速、安景高速;連霍高速公路安徽段;寧洛高速公路的蚌明高速、界阜蚌高速;滬陝高速公路的合寧高速、合六葉高速;滬蓉高速公路的合寧高速、合徐高速、合六葉高速;滬渝高速公路的廣祠高速、宣廣高速、蕪宣高速、沿江高速、高界高速;杭瑞高速公路徽杭高速寧蕪高速公路寧馬高速馬蕪高速合安高速公路蕪合高速公路的蕪宣高速合巢蕪高速;以及合肥繞城高速公路

水運

[編輯]

安徽省大部分地處淮河流域長江流域,水運條件優越。

航道

[編輯]

截至2016年底,安徽省全省內河航道總里程6613公里,通航里程5729公里,航道樞紐97處,其中具備通航功能的49處。[42]

根據《安徽省水運建設規劃(2017-2021年)》,安徽省境內現存或規劃有一級航道一條(長江幹流)、二級航道三條(淮河幹流、合裕線江淮運河)及多條三、四、五級航道。

港口

[編輯]

全省共有16個港口:

包括安慶港(長江主航道)、蕪湖港(長江主航道、蕪申運河青弋江等)、馬鞍山港(長江主航道、姑溪河等)、合肥港(合裕航道、江淮運河等)、蚌埠港(淮河主航道)五個主要港口;

池州港(長江主航道、秋浦河等)、銅陵港(長江主航道)、滁州港滁河清流河等)、淮南港(淮河主航道、窯河等)、六安港淠河)、阜陽港沙潁河)、亳州港渦河)七個重要港口;

宿州港淮北港宣城港黃山港四個一般港口。

航空

[編輯]

合肥新橋國際機場黃山屯溪國際機場蕪湖宣州機場安慶天柱山機場阜陽西關機場池州九華山機場等為安徽省的主要民用機場。[40][43]

同時建設與規劃中還有蚌埠滕湖機場宿州機場亳州機場

文化

[編輯]
蚌埠市龍湖體育館
蚌埠市東海大道
銅陵市博物館
包河浮莊(徽派園林)
安徽省地質博物館

安徽自古以來是文化發達之地,並經歷文化重心從漢唐以前的皖北地區到唐宋以後的皖中南地區的轉移。

地域文化

[編輯]

安徽在地域文化上有「吳頭楚尾」之說。

安徽文化上的較大差異是安徽省內人口對「安徽人」認同感低的一個重要原因。

方言與民系

[編輯]

安徽省主要的方言分別是江淮官話吳語徽語中原官話贛語[44]。安徽地跨淮河長江新安江三大流域,文化南北差異巨大。省內的漢語方言分部與使用狀況與江蘇浙江江西等周邊省份內部多元的方言狀況類似,因此,並不存在某種單一體系的安徽方言或所謂「安徽話」。尤其是位於長江以南的皖南地區,由於自身複雜的地理因素以及歷史上多層次的移民衝擊,是中國東南地區方言狀況最為多元、最為複雜的地區之一。[45]
除了皖南山區遍布的客籍方言島之外,在安徽省內自北向南主要並存著中原官話江淮官話贛語吳語徽語等五大漢語方言體系,[3]亦因方言與文化習俗之別而對應著中原江淮贛府吳越四大漢族民系族群。

城市

[編輯]

根據《國務院關於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46],安徽省有I型大城市1座,II型大城市1座。

安徽省的城市布局大致為「兩圈兩帶一群」,「兩圈」為合肥都市圈和蕪馬都市圈,「兩帶」為沿江(皖江)城市帶和淮蚌合蕪宣發展帶(軸),「一群」為皖北城市群。重點推進合肥都市圈一體化、蕪馬宣一體化和安池銅一體化,鼓勵促進蚌淮(南)城市組群、宿淮(北)城市組群和阜陽都市區的發展。

規劃2030年城鎮人口規模500萬以上的城市1個(合肥),300-500萬的城市1個(蕪湖),200-300萬的城市4個(蚌埠、淮南、阜陽、馬鞍山),100-200萬的城市6個(安慶、淮北、滁州、六安、亳州、銅陵、宣城),50-100萬的城市3個(黃山、池州、巢湖),20-50萬的城市5個(界首、天長、明光、桐城、 寧國);城鎮人口規模20-50萬的縣城50個,10-20萬的縣城7個,5-10萬的縣城6個;城鎮人口規模大於5萬的鎮25個。

規劃有2座區域性特大城市(合肥、蕪湖),4座區域性中心城市(蚌埠、阜陽、安慶、黃山),10座地區性中心城市(馬鞍山、銅陵、宣城、六安、池州、滁州、淮南、淮北、宿州、亳州);一類縣(市)域性中心49個,二類縣(市)域性中心13個;中心鎮200個。[47]

傳統戲劇/民歌

[編輯]
安徽花鼓戲

安徽戲曲藝術傳統深厚,戲曲劇種現存20餘個,主要的傳統戲劇有徽劇黃梅戲廬劇鳳陽花鼓戲、泗州戲、亳州梆劇、阜南嗨子戲、貴池儺戲青陽腔岳西高腔安徽目連戲安徽戲安徽端公戲沙河調泗洲戲墜子戲含弓戲蕪湖梨簧戲文南詞皖南花鼓戲淮北花鼓戲,世界名曲茉莉花起源於安徽省境內的天長市

飲食

[編輯]

由於地域文化的差別,安徽菜系眾多,各地風味差別很大。安徽風味包括皖南、沿江、沿淮之地的菜點特色。

  • 徽菜中國八大菜系之一,主要流行於舊徽州府及毗鄰的浙西、贛東北地區。徽菜講究火功,芡大油重,樸素實惠,保持原汁原味。不少菜餚都是取用木炭小火燉、煨而成,湯清味醇,原鍋上席,香氣四溢。以善於烹製山珍海味而聞名,其代表菜有:「清燉馬蹄」、「黃山燉鴿」、「醃鮮鱖魚」、「火腿燉甲魚」、「紅燒果子狸」、「石耳燉雞」、「方臘魚」、「徽州桃脂燒肉」、「問政山筍」等。
  • 沿江風味,以蕪湖、安慶地區為代表,主要流行於沿江,以後也傳到合肥地區。沿江風味以烹調河鮮、家禽見長,講究刀工,注意形色,善於用糖調味,擅長紅燒、清蒸和煙燻技藝,其菜餚具有酥嫩、鮮醇、清爽、濃香的特色。「菜花甲魚菊花蟹,刀魚過後鰣魚來,春筍蠶豆荷花藕,八月桂花鵝鴨肥」,鮮明地體現了沿江人民的食俗情趣。代表菜有「清香炒悟雞」、「生熏仔雞」、「八大錘」、「毛峰熏鰣魚」、「火烘魚」、「蟹黃蝦盅」、「無為板鴨」、「李鴻章雜燴」等。
  • 沿淮風味,以蚌埠、宿縣、阜陽等地為代表,主要流行於安徽北部。沿淮風味有質樸、酥脆,咸鮮、爽口的特色。菜品講究咸中帶辣,湯汁味重色濃,並貫用香菜佐味和配色。在烹調上長於燒、炸、餾等技法,善用芫荽、辣椒配色佐味。代表菜有:「符離集燒雞」、「奶汁肥王魚」、「香炸琵琶蝦」,「魚咬羊」、「老蚌懷珠」、「朱洪武豆腐」、「焦炸羊肉」等。
  • 小吃名點有:頂市酥、歙縣豆腐腦髓、石頭餜、徽州狀元飯、徽州毛豆腐、蟹殼黃合肥四大名點麻餅烘糕寸金、三河米餃、白切片)、耿福興酥燒餅、蕪湖小籠包馬廠酥笏牌、大救駕、八公山豆腐、安慶雪花貢糕、無為送灶粑粑、五城茶干 、一品玉帶糕、油炸臭豆腐、固鎮油茶、淮南牛肉湯、廬州湯包店鴨油湯包、江淮酒家鴨油燒餅等。
  • 安徽是茶葉生產和消費大省,該省南部山區與西部大別山區出產眾多知名茶葉,例如黃山毛峰六安瓜片祁門紅茶太平猴魁霍山黃芽屯溪綠茶舒城小蘭花,等等。

宗教

[編輯]

安徽宗教[48][註 4]

  無宗教或其他宗教[註 5](89.48%)
  基督宗教(5.30%)
  伊斯蘭教(0.58%)

根據2007年和2009年進行的調查,安徽有4.64%的人口有祖先崇拜,5.3%的人口是基督徒[48]根據2010年的一項調查,穆斯林占安徽人口的0.58%。[49]報告沒有提供其他宗教的統計數字;89.48%的人口無宗教或信奉中國民間宗教佛教儒教道教

道教

[編輯]

位於休寧縣齊雲山是中國道教四大名山之一。

佛教

[編輯]

位於青陽縣[註 6]九華山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山上寺廟林立,為地藏菩薩道場。

亞伯拉罕諸教

[編輯]
基督新教

1950年代,安徽省新教有20多個教派,信徒共5萬人。其中中華內地會17000多人,集中在阜陽一帶;長老會信徒15000人,中心在懷遠宿縣(宿州)和壽縣;其他人數在1000人以上的教派還有聖公會基督會美南浸信會基督復臨安息日會蕪湖曾是多個教派的公共宣教區。「文革」以後的1987年,安徽省的基督新教信徒猛增到45萬人。現在安徽的新教基督徒人數大約有200萬。北部的淮河流域分布最為集中。並且在省會合肥開辦了2年制的安徽神學院。安徽神學院創辦於1986年,位址設於合肥市濉溪路8號,初設2年制專科(實際是中專)神學班,招收2屆學生之後停辦。之後有一年制義工培訓班開設若干年。

天主教

安徽省的公教基督徒(天主教信徒)變化不大,人數仍然保持在6萬人的規模。主要分布在北部原來的蚌埠教區。

伊斯蘭教

信徒為本省的回族,主要分布在北部淮河流域。

旅遊

[編輯]
黟縣宏村

全省共有2處世界遺產、10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5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9座省級歷史文化名城、4座中國歷史文化名村、56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5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教育

[編輯]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2010年末全省共有研究生培養單位18個,在學研究生38991人。普通高校100所,在校生93.9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24.3%,比上年上升2個百分點。各類中等職業教育(不含技工學校)在校生87.3萬人。普通高中743所,在校生127.6萬人,高中階段毛入學率80%,比上年上升5.8個百分點。普通初中2995所,在校生279萬人,初中階段適齡人口入學率99.22%。小學13997所,在校生460.4萬人,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99.93%。各級各類成人學校畢業生39.8萬人。全面實施免費義務教育,受益學生739.5萬人。 安徽教育發達,省會合肥市是全國四大科教城市之一,安徽還是國家科技創新試點省,擁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安徽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師範大學等國家重點大學以及諸多科研機構。

政治

[編輯]
安徽省四大機構現任領導人
機構
中國共產黨
安徽省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安徽省人民政府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安徽省委員會
職務 書記 主任 省長 主席
姓名 梁言順[50] 韓俊[51] 王清憲[52] 唐良智[53]
民族 漢族 漢族 漢族 漢族
籍貫 山東省泰安市 山東省高青縣 河北省邯鄲市 湖北省洪湖市
出生日期 1962年12月(61歲) 1963年12月(60歲) 1963年7月(61歲) 1960年6月(64歲)
就任日期 2024年6月 2024年1月 2021年2月 2022年1月

人物

[編輯]

國際友好省份

[編輯]

安徽省目前共有21個友好省州、友好省區、友好省縣、友好省際,分布情形為亞洲5個,非洲2個,美洲3個,歐洲10個和大洋洲1個[54]

註釋

[編輯]
  1. ^ 寧國市有西南官話方言島。
  2. ^ 土地面積為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結果數據。
  3. ^ 常住人口為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
  4. ^ The data was collected by the Chinese General Social Survey (CGSS) of 2009 and by the Chinese Spiritual Life Survey (CSLS) of 2007, reported and assembled by Xiuhua Wang (2015)[48] in order to confront the proportion of people identifying with two similar social structures: ① Christian churches, and ②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religion of the lineage (i. e. people believing and worshipping ancestral deities often organised into lineage "churches" and ancestral shrines). Data for other religions with a significant presence in China (deity cults, Buddhism, Taoism, folk religious sects, Islam, et. al.) was not reported by Wang. The number of Muslims is taken from a survey reported in the year 2010.[49]
  5. ^ 可能包括:
  6. ^ 現已設地級池州市直轄的副地市級行政管理區九華山風景區管理委員會

參考文獻

[編輯]

引用

[編輯]
  1. ^ 安徽各地市面积知多少?首次地理国情普查公报发布. 新華網. [2018-04-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6). 
  2. ^ 安徽2022年常住人口6127万 增长0.23%. ah.people.com.cn. [2023-10-18]. 
  3. ^ 3.0 3.1 趙日新. 安徽省的漢語方言. 方言. 2008,. 2008 (4) (中文). 
  4. ^ 安徽:去年GDP达4.5万亿元,5年连跨两个万亿台阶. [2023-0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17). 
  5. ^ “沪宁合”成为长三角主轴带之一. Ah.sina.com.cn. [2017-07-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6). 
  6. ^ 中國廣播網. 长三角跻身6大世界级城市群. 新華網. 2012-04-10 [2013-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14). 
  7. ^ 侯楊方. 《“安庆省”考——兼论清代的省制》. 歷史地理 (上海市: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2008年第1期): 88–9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3) (簡體中文). 三、「安慶省」的名稱來源及「分省」問題……從安徽巡撫的坐名敕諭可知,「安徽巡撫」並非正式的官職名稱,巡撫在敕諭中實際上是動詞,取其轄區排名第一、第二的兩個地方的首字通稱為「安徽巡撫,其轄區因此也通稱為「安徽」。由於安徽巡撫並非正式的官稱,在清朝的正式官方文件中也以其駐地稱之為「安慶巡撫」。 
  8. ^ 安徽区划人口. 中國安徽. [2019-03-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06) (中文(中國大陸)). 
  9. ^ 繁昌人字洞、繁昌窑遗址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获批启动. 新華網. 2020-03-03 [2020-07-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1). 
  10. ^ “人字洞”遗址谜团重重. 安徽市場報. 2008-05-28 [2020-07-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1) –透過新浪. 
  11. ^ 龙潭洞和县猿人遗址:曾发现30万年前人类头骨化石. 南京日報. 2014-08-21 [2020-07-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6) –透過中新網. 
  12. ^ 和县直立人或代表残存原始人类. 北京日報. 2017-02-06 [2020-07-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4) –透過新華網. 
  13. ^ 13.0 13.1 13.2 我省古人类与旧石器考古近年取得重要进展 安徽古人类演化地再获力证. 中安在線. 2019-12-20 [2020-07-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6). 
  14. ^ 华龙洞最初被发现是2004年 村民建羊圈偶得化石. 安徽網. 2015-11-21 [2020-07-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9) –透過中新網. 
  15. ^ 陈山遗址. 國圖空間. 中國國家圖書館. 2011-09-20 [2020-07-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4). 
  16. ^ 陈山遗址. 宣城市人民政府. 2019-05-05 [2020-07-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3). 
  17. ^ 旧石器文化——宁国官山、毛竹山遗址. 中安在線. 2016-08-10 [2020-07-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6). 
  18. ^ 西尤遗址. 中共蚌埠市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2019-06-29 [2020-07-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4). 
  19. ^ 东至华龙洞或成为安徽“周口店”. 中安在線. 2012-08-28 [2020-07-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0) –透過新浪. 
  20. ^ 20.0 20.1 20.2 徐貴亮. 安徽历史 第4版. 北京: 中國地圖出版社. 2004年6月. ISBN 978-7-5031-3454-8 (中文(中國大陸)). 
  21. ^ 《元史》卷9
  22. ^ 从分藩到分省——清初省制的形成和规范. 中國社會科學網. [2020-0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1). 
  23. ^ 曹樹基,《大饑荒:1959-1961年的中國人口》,香港時代國際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版
  24. ^ 安徽独立. [2011-0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02). 
  25. ^ 安徽省建省以来省会城市的变迁历程. Ahage.net. 2008-06-13 [2017-08-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06). 
  26. ^ 26.0 26.1 安徽地理资源. 中國安徽. [2019-03-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09) (中文(中國大陸)). 
  27. ^ 安徽省氣候中心. 安徽气候概况. [2018-04-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23). 
  28. ^ 中國政府網、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 巢湖. [2018-0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22). 
  29. ^ 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年行政区划统计表.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2023-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22). 
  30. ^ 中华人民共和国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2020-03-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 
  31. ^ 安徽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二号). 安徽省統計局. [2021-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8). 
  32.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中国民政统计年鉴2014》. 中國統計出版社. August 2014. ISBN 978-7-5037-7130-9. 
  33. ^ 安徽统计年鉴2022. 安徽省統計局. [2022-1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18). 
  34. ^ 安徽2022年常住人口6127万 增长0.23%. ah.people.com.cn. [2023-10-18]. 
  35. ^ 安徽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Anhuinews.com. 2013-12-31 [2017-07-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24). 
  36. ^ 36.0 36.1 36.2 36.3 36.4 36.5 36.6 36.7 安徽省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安徽省統計局 國家統計局安徽調查總隊. 2018-03-08 [2018-04-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1) (中文(中國大陸)). 
  37. ^ 安徽省環境保護局. 安徽省环境状况公报(2007年). 生態安徽網. 2008-08-15 [2011-08-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29) (中文(中國大陸)). 
  38. ^ 中國地圖出版社 安徽省教育科學研究所. 安徽地理 第4版. 北京: 中國地圖出版社. 2006年12月. ISBN 978-7-5031-4340-3 (中文(中國大陸)). 
  39. ^ 国务院关于印发北京、湖南、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及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域方案的通知. 國務院. 2020-09-21 [2020-09-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1). 
  40. ^ 40.0 40.1 40.2 40.3 安徽旅游交通. [2011-0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1-29). 
  41. ^ 安徽. 2010-12-31 [2011-0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12). 
  42. ^ 安徽到2021年或构建全省高等级航道网. 安徽網. 2017-07-27 [2018-04-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07). 
  43. ^ 首飞!欢呼!芜宣机场今日正式通航!. 蕪湖新聞網. [2021-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04). 
  44. ^ 趙日新. 安徽省的漢語方言. 方言. 2008,. 2008 (4) (中文). 
  45. ^ 中國東南方言最為複雜的四大地區:浙南皖南湘南粵北。參考曹志耘《南部吳語語音研究》,第292頁,「專家評審意見」(鄭張尚芳)。
  46.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国务院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 2014-10-29 [2018-04-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01). 
  47. ^ 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 安徽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2018-04-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06). 
  48. ^ 48.0 48.1 48.2 China General Social Survey 2009, Chinese Spiritual Life Survey (CSLS) 2007. Report by: Xiuhua Wang (2015, p. 15)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49. ^ 49.0 49.1 Min Junq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ontemporary Islam in China. JISMOR, 8. 2010 Islam by province, page 29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Data from: Yang Zongde, Study on Current Muslim Population in China, Jinan Muslim, 2, 2010.
  50. ^ 安徽省召开全省领导干部会议 中央决定:梁言顺同志任安徽省委委员、常委、书记 韩俊同志不再担任安徽省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 安徽新聞網-安徽日報. 2024-06-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29). 
  51. ^ 安徽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职务调整 韩俊任安徽省委书记. 中國經濟網. [2023-04-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15). 
  52. ^ 王清宪 简历. 人民網地方領導資料庫. [2021-09-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20). 
  53. ^ 唐良智 简历. 人民網地方領導資料庫. [2022-04-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18). 
  54. ^ 安徽省缔结友好城市情况一览表(截至2018年12月). 安徽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 2019-01-03 [2019-0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2). 

來源

[編輯]
書籍

外部連結

[編輯]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