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羅洲
婆羅洲 | |
---|---|
自然地理 | |
位置 | 東南亞 |
坐標 | 0°32′58″N 114°07′34″E / 0.54930799°N 114.12597656°E |
群島 | 大巽他群島 |
面積 | 743,330平方公里(287,000平方英里) |
面積排名 | 3 |
最高海拔 | 4,095米(13435英尺) |
最高點 | 京那巴魯山 |
管轄 | |
汶萊 | |
縣 | 馬來奕縣 摩拉縣 淡武隆縣 都東縣 |
印度尼西亞 | |
省 | 努山塔拉首都區 西加里曼丹省 中加里曼丹省 南加里曼丹省 東加里曼丹省 北加里曼丹省 |
馬來西亞 | |
邦 聯邦直轄區 | 沙巴 砂拉越 納閩 |
人口統計 | |
人口 | 21,258,000(2014) |
人口密度 | 21.52人/平方公里(55.74人/平方英里) |
族群 | 達雅族、馬來族、華人、汶萊馬來人、達雅族、伊班族、卡達山-杜順人、巴瑤族、倫巴旺族 |
婆羅洲[馬來語:Borneo](星馬稱婆羅洲島,中國大陸稱加里曼丹島[印尼語:Kalimantan])是東南亞馬來群島中部的一座島嶼[1],面積743,330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三大島,僅次於格陵蘭及新幾內亞,同時是亞洲第一大島。婆羅洲全境由印尼、馬來西亞及汶萊三國管轄,是世界上被最多國家管轄的島嶼。
地理
[編輯]屬大陸島,位於東南亞,處於島嶼東南亞的中心部分,赤道將婆羅洲大致均分。婆羅洲擁有全世界最古老的雨林,也是印尼唯一沒活火山的主要島嶼。形成原因為沉水作用。
四面環海
[編輯]臨近島嶼
[編輯]河流
[編輯]自古以來,婆羅洲內陸地區的交通主要靠河流運輸,有些內部山區河運更是重要的對外交通方式。婆羅洲北部的河流可通航里程很少超過160公里,許多河運不通的內部山區仍與現代社會隔絕。
地勢中高周低,水系呈放射狀。以下為婆羅洲重要的河流。
中文 | 英文 | 馬來文 | 長度(公里) | 介紹 |
---|---|---|---|---|
卡普阿斯河 | Kapuas River | Sungai Kapuas | 1010 | 婆羅洲最長河流,在印尼西加里曼丹境內。 |
馬哈坎河 | Mahakam River | Sungai Mahakam | 715 | 婆羅洲第二長河流,於東加里曼丹境內。 |
巴里托河 | Barito River | Sungai Barito | 650 | 婆羅洲第三長河流,於中加里曼丹境內。 |
拉讓江 | Rajang River | Sungai Rajang | 563 | 是砂拉越最長河流,但只有下游150公里利於航運。 |
京那峇當岸河 | Kinabatangan River | Sungai Kinabatangan | 483 | 沙巴最長河流。 |
峇南河 | Baram River | Sungai Baram | 402 | 砂拉越第二長河流。 |
魯巴河 | Lupar River | Sungai Lupar | 229 | 砂拉越境內。 |
林夢河 | Limbang River | Sungai Limbang | 196 | 位於砂拉越,分隔汶萊領土的林夢省境內。 |
山與山脈
[編輯]東南亞第一高峰在婆羅洲的東北端,沙巴昆達山境內的京那峇魯山,海拔4095.2公尺。
婆羅洲上有數條山脈。
從東北端的京那峇魯山(神山)開始,往西南延伸出一組連接的各山脈,另一端在島的西南端,西加里曼丹境內。整組山脈東北,西南走向,穿過島的中部。
- 京那峇魯山(神山)
- 依蘭山脈(Iran)。
- 馬勒山脈(Muller):為西加里曼丹與中加里曼丹二省的天然分界線。
- 斯赫瓦納山脈(Schwaner):也是西、中加里曼丹二省的天然分界線,此山脈上有加里曼丹地區第一高峰Gunung Bukit Raya,高2278公尺,在中加里曼丹境內。
在馬勒山脈與斯赫瓦納山脈交接處附近,向西延伸出一條卡普阿斯胡盧山脈(Kapuas Hulu),是西加里曼丹與砂拉越的天然交界。
在婆羅洲東南部,南加里曼丹境內有一條梅拉圖斯山脈。
氣候
[編輯]盛行赤道氣團,為赤道多雨氣候。終年高溫多雨,年均溫24-25℃,島上降雨量最少的地區Sangkulirang,年降雨量也有1625毫米。11月到次年3月是降雨多的月份,7-8月少雨。越往島的東部,降雨量越少;島內山區的降雨量比沿海地區多(年雨量達4米)。
歷史
[編輯]此條目論述以華文區為主,未必有普世通用的觀點。 |
早期華人接觸
[編輯]約414年(晉安帝隆安十四年),中國僧侶法顯由印度求得佛法,回歸中國途中經過南洋,曾有一提及耶婆提(Yavadvipa),根據史家的意見,認為此地是現今的婆羅洲。
和中國最早的通航紀錄是出現在《梁書》裡,520年(梁武帝普通元年),在中國古籍中,當時被稱為渤泥、婆利、或婆羅,後來演變成婆羅乃(Brunei),也就是現在通用的汶萊一名。在梁、隋、唐三朝裡,婆利都有遣送信使向中國朝貢方物,直至宋代這種接觸繼續保持,到了明朝一系列史無前例的官方航海便在此時開始,最著名的要算是鄭和下西洋,據記載曾兩次經過渤泥。
約1375年(明洪武8年),14、15世紀時華人曾在沙巴的京那峇當岸河(Sungai Kinabatangan)居住,有一明朝使者黃森屏傳說還做過沿岸地區的統治者-拉惹(Rajah)。
約1772年(清朝乾隆37年),華人活動逐漸轉移到島西部,主要集中在一些金礦開採地區,如坤甸(Pontinak)和三發(Sambas),近百名客家人抵達坤甸,可說是開發此地的先驅者。
1777年華人羅芳伯在婆羅洲上(今加里曼丹西部)成立了世界第一個由華人所創立的「共和國」-「蘭芳共和國」。國家元首稱「大總制」。
1820年(清道光元年),估計約有三萬六千名華人居住在此礦區內。1823年(清道光四年)已達十五萬人之多。
在荷蘭勢力進入自印尼蘇門達臘北移至南婆羅洲之後,他們對華人在金礦區的利益不滿,並使用權力限制華人移民和貿易。爾後華人逐漸減少,不少礦工也被迫遷徙至砂拉越。
政治
[編輯]分為三國領土:分別屬於馬來西亞聯邦,汶萊及印尼。目前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屬於三個受普遍承認的國家的島嶼[2][3][4]。
- 北部為沙巴全境,行政區為沙巴與砂拉越,及納閩聯邦直轄區。(所佔面積第二,地圖橘色部份。)沙巴原稱北婆羅洲,是前英國的皇家屬地。砂拉越原稱砂拉越王國,由布魯克家族統治,二戰結束後成為了英國殖民地。沙巴和砂拉越於1963年9月16日和馬來亞聯合邦及新加坡共同組成馬來西亞聯邦。新加坡後來於1965年退出馬來西亞聯邦。
- 在沙巴、砂拉越中間為汶萊,全境均在婆羅洲內,包括臨近島嶼。(所佔面積最小,地圖綠色部份。〕
- 砂拉越、沙巴及汶萊合稱「北婆三邦」,簡稱「砂汶沙」。面積共有196,500平方公里。
- 南部為屬於印尼的加里曼丹地區,面積有539,500平方公里,分東加里曼丹、北加里曼丹、南加里曼丹、中加里曼丹、西加里曼丹五省。加里曼丹1949年以前是荷蘭殖民地。(所佔面積最大,地圖黃色部份。)
經濟
[編輯]人口
[編輯]婆羅洲人口分佈不均勻,差別極大。因沿海地區交通較便利,受海洋調節氣溫較適宜,人口主要集中在各大城市及沿海地區,內部山區人口稀少,居住在內部山區的多是當地土著達雅族,其聚落多沿河分佈。
排名 | 城市/城鎮 | 人口 | 人口密度 (/km2) | 國家 |
---|---|---|---|---|
1 | 沙馬林達, 東加里曼丹省 | 727,500 | 929 | 印度尼西亞 |
2 | 馬辰, 南加里曼丹省 | 625,481 | 8,687 | 印度尼西亞 |
3 | 古晉, 砂拉越 | 617,886 | 332 | 馬來西亞 |
4 | 峇里巴板, 東加里曼丹省 | 557,579 | 1,058 | 印度尼西亞 |
5 | 坤甸, 西加里曼丹省 | 554,764 | 5,146 | 印度尼西亞 |
6 | 亞庇, 沙巴 | 462,963 | 1,319 | 馬來西亞 |
7 | 斗湖, 沙巴 | 412,375 | 67 | 馬來西亞 |
8 | 山打根, 沙巴 | 409,056 | 181 | 馬來西亞 |
9 | 美里, 砂拉越 | 300,543 | 64 | 馬來西亞 |
10 | 斯里巴卡旺市, 汶萊摩拉縣 | 300,000 | 490 | 汶萊 |
11 | 詩巫, 砂拉越 | 247,995 | 111 | 馬來西亞 |
12 | 帕朗卡拉亞, 中加里曼丹省 | 220,962 | 92 | 印度尼西亞 |
13 | 拿篤, 沙巴 | 206,861 | 28 | 馬來西亞 |
14 | 班賈爾巴魯, 南加里曼丹省 | 199,627 | 538 | 印度尼西亞 |
15 | 塔拉卡恩, 北加里曼丹省 | 193,370 | 771 | 印度尼西亞 |
16 | 民都魯, 砂拉越 | 189,146 | 26 | 馬來西亞 |
17 | 山口洋市, 西加里曼丹省 | 186,462 | 370 | 印度尼西亞 |
18 | 根地咬, 沙巴 | 177,735 | 50 | 馬來西亞 |
19 | 邦唐, 東加里曼丹省 | 143,683 | 353 | 印度尼西亞 |
20 | 維多利亞, 納閩 | 85,272 | 950 | 馬來西亞 |
島上的稀有生物
[編輯]- 大花草或稱萊佛士花(Rafflesia),世界最大的花,目前已知有16種,本島即有3種,包括凱依西大花草(Rafflesia Keithii)直徑達80公分,為三種中最巨大的。另有普利契大花草(Rafflesia Pricei)及唐古禮尼大花草(Rafflesia Tengku Adlini),花型較小。
- 婆羅洲象
- 馬來犀鳥
- 婆羅洲猩猩
- 長鼻猴
- 婆羅洲雲豹
- 婆羅洲金貓(Borneo Bay Cat)
- 婆羅洲犀牛(即東蘇門答臘犀牛)
- 基納巴盧巨紅蛭
- 婆羅洲南洋大兜蟲
參考文獻
[編輯]引用
[編輯]- ^ 婆羅洲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DB/OL] [2024] // 陳至立.辭海. 7版網絡版.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0.
- ^ Which Countries Share the Island of Borneo?. WorldAtlas. [2021-05-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24) (美國英語).
- ^ Bedford, Sam. Borneo: Explaining Which Countries Share the Island. Culture Trip. [2021-05-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24).
- ^ Map of Borneo - Where is Borneo?. geology.com. [2021-05-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24).
來源
[編輯]延伸閱讀
[編輯][在維基數據編輯]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邊裔典·婆羅部》,出自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
- 《明史卷三百二十三》,出自《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