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奧斯陸

座標59°57′N 10°45′E / 59.950°N 10.750°E / 59.950; 10.750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奧斯陸
 挪威首都
Oslo
從頂向下,每行從左向右 比約維卡的都市區,挪威國會大廈阿克斯胡斯城堡阿斯楚普費恩利現代藝術博物館,奧斯陸有軌電車布里斯克比線,奧斯陸王宮
奧斯陸旗幟
旗幟
奧斯陸官方標誌
市徽
格言:Unanimiter et constanter拉丁語
(United and constant)
奧斯陸在挪威的位置
奧斯陸
奧斯陸
奧斯陸在挪威的位置
坐標:59°57′N 10°45′E / 59.950°N 10.750°E / 59.950; 10.750
國家 挪威
地區東挪威
奧斯陸
建城時間1048年
政府
 • 市長瑪麗安·博根英語Marianne Borgen社會主義左翼黨
 • 執行市長雷蒙德·約翰森英語Raymond Johansen工黨
面積[1]
 •  挪威首都480.75 平方公里(185.62 平方英里)
 • 陸地454.12 平方公里(175.34 平方英里)
 • 水域26.64 平方公里(10.29 平方英里)
海拔23 公尺(75 英尺)
人口(2020年2月27日)[2][3][4]
 •  挪威首都693,491人
 • 密度1,443人/平方公里(3,736人/平方英里)
 • 市區1,019,513
 • 都會區1,588,457
族群[5]
 • 挪威人71.5%
 • 巴基斯坦人3.6%
 • 瑞典人2.2%
 • 索馬利亞人2.0%
 • 波蘭人1.7%
時區歐洲中部時間UTC+1
 • 夏時制歐洲中部夏令時間UTC+2
郵政編碼0001 – 1299[6]
電話區號(+47) 00
網站www.oslo.kommune.no

奧斯陸挪威語Oslo發音:[ˈʊ̂ʂlʊ]  ( )),1624年—1925年間被稱爲克里斯蒂安尼亞Kristiania),是挪威首都和最大城市,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挪威的貿易、銀行業、工業和航運樞紐,位於挪威東南部的奧斯陸峽灣內側,人口666, 759人(截至2017年1月1日)。[7]包括鄰近的10個市鎮在內的城市區人口為975, 744人(截至2016年1月1日),[8]而整個大奧斯陸地區人口數為1, 546, 706。[7]

奧斯陸因其奇特的地理學地質學特徵而聞名。它被森林和田野所環繞,許多種類的動植物生活在其中。奧斯陸市鎮內三分之二的面積是森林和水域,使得實際人口密度達到了5, 221.6人/平方公里。城市核心區的形狀像是一個被植被茂密的丘陵所環繞的砂鍋,許多河流從丘陵中流出,經過市區匯入奧斯陸峽灣。

維京時代奧斯陸所處的地區為丹麥最北方的省份維肯英語Viken (region)的一部分。在維京時代後期公元1040年奧斯陸以安斯陸Ánslo)名字建城。奧斯陸老城區是北歐除了維斯比以外最大的中世紀城市,而且至今保存完好。奧斯陸於1048年獲得集鎮(kaupstad)的地位。1070年,奧斯陸被提升為主教轄區。在大約1300年,挪威國王哈康五世將奧斯陸定為挪威首都。在挪威從1397至1523年和1536至1814年與丹麥,以及1814至1905年與瑞典建立共主邦聯期間,儘管哥本哈根斯德哥爾摩先後成為了國家行政機構的所在地,奧斯陸仍然保有著一部分首都職能。

奧斯陸是14世紀挪威受到黑死病影響最嚴重的地區,在15和16世紀其人口和經濟狀況又經受了進一步的衰退。1624年,奧斯陸曾被一場大火摧毀,之後,在丹麥國王克里斯蒂安四世統治期間,城區被遷移到了一個新的城市在更靠近阿克斯胡斯城堡的地方建立,並以國王的名字命名為克里斯蒂安尼亞(Christiania)。1838年1月1日,克里斯蒂安尼亞成為了一個市鎮。在1814至1905年間瑞典-挪威聯盟時期,克里斯蒂安尼亞行使挪威首都的功能。儘管在19世紀以前,克里斯蒂安尼亞在歐洲範圍內只是一座小城市,但從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後,這座城市開始高速發展。在1900年前後,克里斯蒂安尼亞已經成為了一個發達的工業中心,有著近25萬名居民。1925年,它的名字從克里斯蒂安尼亞改為了奧斯陸。

奧斯陸是歐洲重要的航海工業和航海貿易中心,是許多航運企業總部的所在地,其中包括一些世界級的航運公司、船舶經紀公司和海上保險經紀公司。奧斯陸也是歐洲理事會歐洲聯盟執委會的跨文化城市項目的試點城市。

奧斯陸被認為是一座全球城市,在2012年fDi雜誌發表的歐洲大城市生活品質排名中名列第一位。[9] ECA國際2011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奧斯陸是全球生活成本第二高的城市,僅次於東京。[10] 根據經濟學人智庫(EIU)的統計,2013年奧斯陸也名列全球生活和教育成本最高的四座城市之一。[11]

1952年,奧斯陸曾舉辦過冬季奧運會。1993年5月,在美國的主導下,以色列巴勒斯坦在這裡簽訂了著名的《奧斯陸協議》。另外,奧斯陸也是諾貝爾和平獎的頒獎地,每年的頒獎儀式在奧斯陸市政廳舉行。

21世紀初,奧斯陸的人口以創紀錄的速度增長,使其成為了當時全歐洲人口增長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12] 這一高增長率主要和國際移民的流入和高生育率有關,但也離不開國內人口流動的影響。目前,奧斯陸的移民人口增長速度略高於本國人口增長速度,[13] 在市區部分,這一差異更為顯著。2012年1月1日的數據顯示,奧斯陸人口的23%是移民,[14]市內最大的少數族裔是挪威瑞典人和挪威巴基斯坦人

基本資料

[編輯]

城市名字起源

[編輯]

「奧斯陸」這一名字的起源一直充滿爭議。可以確定這個名字來自於古諾爾斯語,而且很可能是從前一座位於比約維卡的大農場的名字。但這個名字的含義也沒有定論。現代語言學家通常將ÓsloÁsloÁnslo解釋為「山腳下的草場」或者「獻給神的草場」,二者的可能性基本相等。[15]

以前有一種錯誤的觀點,認為「奧斯陸」指的是「Lo河(阿爾納河的假想舊稱)的河口」。然而,一方面,人們沒有發現任何證據證明在佩德·克勞森·弗里斯英語Peder Claussøn Friis第一次提出這一假設之前,有人將阿爾納河稱為「Lo」河,另一方面,這個名字也不合乎挪威語的語法。[16] 現在一般認為,「Lo」這個名字是弗里斯為了支持他對於「奧斯陸」詞源的觀點而造出來的逆構詞。[17]

市徽

[編輯]

奧斯陸是挪威除了卑爾根滕斯貝格以外,少數的幾個沒有正式盾徽的城市之一,而是使用一枚圓形市徽代替。[18] 在奧斯陸的市徽中,展示了這座城市的守護神聖哈爾瓦德英語Hallvard Vebjørnsson,以及他的磨石和箭,在他的腳下還有一個裸體的女人。他坐在配有獅子形裝飾的王座上,這種王座也是從前挪威國王所經常使用的。[19]

歷史

[編輯]

17世紀以前

[編輯]

主條目:奧斯陸老城區

奧斯陸已發現的最早的人類聚落位於艾克貝格,大約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400年的新石器時代。該地區還發現了許多黃銅時代和鐵器時代的遺蹟。

根據斯諾里·斯蒂德呂松薩迦記載,奧斯陸是由無情者哈拉爾於1048年前後建立的。[20] 但是,20世紀70年代的考古發掘發現了公元1000年前後的早期城市結構。1070年,天主教會在奧斯陸設立教區,聖赫沃德教堂作為最早的城市大教堂在12世紀初建成,而奧斯陸大教堂學校在1153年設立。在挪威國王奧拉夫三世統治期間,奧斯陸成為了東挪威的文化中心。哈爾沃德·韋布約森(Hallvard Vebjørnsson)成為了這座城市的守護神,被描繪在了城市的紋章上。

1174年,Hovedøya修道院建成。教會和修道院成為了大片土地的主要擁有者,這對於城市的經濟發展產生了較大的影響,特別是在黑死病肆虐之前。

1197年7月25日,挪威的斯維爾和他的士兵從Hovedøya襲擊了奧斯陸。[21]

在中世紀期間,奧斯陸的人口數翻了一番,達到約3, 500人。在1300年前後的幾十年裡,中世紀的奧斯陸城市規模達到了頂峰。挪威國王哈康五世於1299年即位,他選擇了奧斯陸作為舉行加冕禮的城市,並在此後進行了一系列的城市建設工作,包括擴建聖瑪麗教堂和新建阿克斯胡斯城堡(Akershus Festning)等。1308年,奧斯陸被南曼蘭公爵埃里克·馬格努松劫掠和焚燒。到了1314年,挪威王國的權力中心正式轉移到奧斯陸。[22]

在中世紀的黑死病肆虐期間,奧斯陸的人口大約減少了三分之一。1536年,隨著挪威和丹麥組成共主邦聯哥本哈根成為邦聯的首都,奧斯陸的首都地位則降至省會地位,經濟發展也陷入了停滯。同時期的宗教改革降低了教堂作為經濟活動因素的重要性,奧斯陸的大部分教堂和修道院變得多餘無用,隨之而來的失業潮更進一步加劇了這座城市的衰退。在1567年瑞典對奧斯陸的圍攻中,奧斯陸市民自行焚燒了城市,之後他們又開展了重建工作。

奧斯陸在中世紀有著良好的學術和教育氛圍。當時的奧斯陸人文主義是一個多產的學術圈子。由於他們的工作,奧斯陸在1580年至1610年間成為了挪威的文化中心。

丹麥-挪威國王克里斯蒂安四世,克里斯蒂安尼亞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克里斯蒂安尼亞時期,1624-1814年

[編輯]
阿克斯胡斯城堡 攝影:Samuli Lintula

在17世紀,由於城市裡的許多建築物完全由木材製成,頻繁發生的火災多次在城市的大部分地區造成破壞。1624年8月,奧斯陸發生了一場巨大的火災。大火持續了三天三夜,給城市帶來的毀滅性的破壞,只有兩座大型建築得以倖存:Hallvard大教堂和bispegård。火災過後,丹麥國王克里斯蒂安四世決定不再重建舊城區。根據他的命令,他的部下在阿克斯胡斯城堡附近的Akershagen地區建設了新的道路網。國王還要求所有市民將他們的商店和工作場所搬遷到新建的城區,同時,新城被以國王的名字命名為克里斯蒂安尼亞(Christiania)。

克里斯蒂安尼亞在建設過程中特別注重防禦工事的修建。城市被棱堡阿克斯胡斯城堡環繞。受到文藝復興思潮的影響,城市內的街道寬闊筆直,劃分出了方正的街區,這種布局也有利於防火。克里斯蒂安尼亞相互正交的街道網絡成為了挪威語Kvartal(街區)一詞的詞源,被堡壘環繞的克里斯蒂安尼亞也因此而被成為quarters,直到1900年被改為一個專有名詞Kvadraturen

克里斯蒂安四世還引入了新建房屋的防火規範。他命令所有貴族和富有居民的新建房屋都必須具有磚牆,而普通居民可以修建木骨架房屋。木骨架房屋自此成為了當地最常見的建築形式。在17和18世紀的之後幾次大火中,老式的木結構房屋受到了更嚴重的損害而逐漸被淘汰。

在克里斯蒂安尼亞周邊有許多自給自足的郊區城鎮,許多工人住在相對便宜的木製房屋中。在1686年火災後,圍繞城市的堡壘被拆除,而城市外圍建造起了新的奧斯陸主教座堂。1736年,奧斯陸廣場上的集市搬遷到了鄰近主教座堂的地方,即現在的Stortorvet。郊區的房屋開始向北方擴展。在整個18世紀,隨著航運貿易的蓬勃發展,克里斯蒂安尼亞的經濟狀況逐漸好轉,城市人口也開始接近丹麥與挪威合併前夕的規模。

中世紀的奧斯陸市議會由市長和議員組成,在這一時期逐漸轉變成了新的形式,包括一名地方長官和一批皇室官員。城市居民慢慢地取得了一定的參政權力,從1730年開始,克里斯蒂安尼亞實行了「選舉十二人團制度」,被選出的市民將在市議會中具有一定影響力。

1849年的克里斯蒂安尼亞。由John William Edy繪製

成為挪威首都,1814年-20世紀初

[編輯]

在丹麥-挪威邦聯於1814年解體後,克里斯蒂安尼亞成為了獨立的挪威的首都。新成立的國家行政機構為新的經濟增長奠定了基礎,而從19世紀40年代開始的工業化進程則為其提供了強勁的動力。在19世紀,克里斯蒂安尼亞快速擴張,許多新的公共建築開始建造——包括奧斯陸王宮挪威國會大廈國家劇院等。克里斯蒂安尼亞建成區西面的一批公共建築隸屬於建築師漢斯·林斯道爾(Hans Ditlev Franciscus von Linstow)於1838年制定的規劃,其中卡爾·約翰大街將成為主軸,新城區吸引了許多富裕階層的市民入住。與此同時,城市東邊的阿克爾河沿岸的工業迅猛發展,這使得工人們都儘可能居住在附近地區。這導致了城市東部和西部的社會落差,也成為了這座城市此後的一個重要特徵。

在19世紀下半葉,克里斯蒂安尼亞建造了新的城區以供就職於工廠的移民居住。1854年,克里斯蒂安尼亞的第一個火車站建成。1859年1月1日,Bymarken和Aker市鎮的部分地區以及9, 551名居民被併入克里斯蒂安尼亞。1878年1月1日,Aker的其他地區和18, 970名居民也被併入。當局希望透過行政區劃調整,彌補不同地區的城建和社會差異,同時向更多地區引入防火規範以減少火災的發生。19世紀80和90年代,城市建設工作發展到了高潮,大批租屋被修建,1894年城市還修建了第一條電車線路。但1899年的股災讓這項計畫戛然而止,直到1910年,新的建設工作才逐步展開。[23]

更名奧斯陸,20世紀至今

[編輯]

在1877年到1925年之間,城市的名字拼寫改為了Kristiania。1925年,克里斯蒂安尼亞恢復了它舊有的名字——奧斯陸。

20世紀初,城市經濟繼續緩慢發展。此時城市已經有了近25萬名居民。在20世紀的前十年,幾乎沒有新的房屋建成,同時高房價和貧困成為了十分嚴峻的社會問題。市政府著力解決這一問題,從1912年開始,一批大型房屋開始在19世紀城牆外緣的條形地帶上修建,直到1931年,市內建成了大約11, 000間新的房屋,其中80%都是由政府資助修建的。在這一過程中,政府不再直接修建房屋,而是轉而扶持一批住宅合作社,由它們來完成建設工作。

1931年,新成立的住房合作社OBOS建成了它的第一個大型項目Etterstadslottet。從20世紀30年代中期開始,OBOS接手了許多房屋建設項目。與此同時,許多私人產權住宅開始修建。奧斯陸保存下來了許多30年代的功能主義建築,例如Sogn haveby。

在整個20世紀30年代,人們一直在為城市的擴展方向爭執不休,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1878年確定的城市邊界內部已經沒有多少可供建設的地塊了。合併奧斯陸和阿克爾市鎮的想法被提出,但一開始,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支持這個主意。隨著城市建設空間變得越來越小,更多的人開始轉變看法。到了二戰,1940年,德國佔領丹麥後攻佔了奧斯陸及各重要城市挪威全境淪陷,1945年才光復。最終,阿克爾市鎮於1948年1月1日併入奧斯陸,這使得奧斯陸的城市面積增加了108%,人口數增加了46%(超過13萬人)。

20世紀50年代,奧斯陸開始在原先的東阿克爾地區開發衛星城,旨在進一步解決住房短缺問題。一些社區內建設了新的別墅和半獨立式住房。1966年,奧斯陸地鐵開通,將市中心和幾個衛星城區連接在一起。1993年,奧斯陸地鐵東線和西線間的共同隧道建成,兩線貫通營運。

奧斯陸於2000年舉行了建城1, 000周年慶典,而僅僅50年前的1950年,奧斯陸還舉辦了建城900年慶典。這主要是因為,新的考古發掘工作將奧斯陸的建城史向前移動到了公元1000年前後。[24][25]

2011年挪威爆炸和槍擊事件中,奧斯陸受到了炸彈爆炸的襲擊,政府大樓的一角受到襲擊,包括總理辦公室在內的幾座建築物受到破壞。共有8人遇難,30人受傷。[26]

地理

[編輯]

參見:奧斯陸地塹

2005年的奧斯陸都市區地圖,中部的灰色區域代表奧斯陸市中心。

基本狀況

[編輯]

奧斯陸位於奧斯陸峽灣北面的一片弧形陸地上。奧斯陸峽灣出口向南,整體幾乎被內索登半島一分為二。奧斯陸在其他方向上被植被茂盛的山脈所包圍。在城市的行政邊界以內有40座島嶼,其中最大的是馬爾姆島(面積約0.56平方公里)。奧斯陸有343個湖泊,其中最大的是瑪利達爾斯湖(面積約3.91平方公里)。這些湖泊是奧斯陸大部分地區主要的飲用水來源。

儘管東挪威地區有很多河流,但沒有一條從奧斯陸入海。而奧斯陸有兩條較小的河流:阿克河英語Akerselva(從瑪利達爾斯湖流出,注入奧斯陸峽灣)和阿爾納河。阿克塞爾瓦河上的瀑布在19世紀40年代為奧斯陸的第一批現代工業提供了動力。而在19世紀之後的時間裡,這條河流成為了穩定和持續發展的經濟的象徵,也成為了城市東區和西區的分界。勞工們的社區位於河流兩岸。阿爾納河流經奧斯陸主要的郊區和工業區格魯達倫。其他重要河流包括萊薩克河英語Lysakerelven言恩河英語LjanselvaHovinbekken英語Hovinbekken。除此之外,城中有很多條溪流從地下穿過。

奧斯陸市的最高點是海拔629米的Kirkeberget(這同時也是奧斯陸的最北點)。儘管這座城市的人口比大部分歐洲國家的首都要少,它擁有一片相當廣大的陸地區域,其中三分之二是布滿森林、山丘和湖泊的自然保護區。城市邊界附近有很多的公園和開放區域。

氣候

[編輯]

由於奧斯陸地處高緯度地區,白晝時間在一年之中差異很大,盛夏時節,每天的白晝時長超過18小時,且在夜間,天空不會變得完全黑暗(不會比海上的暮光更黑);而到了冬天,每天的白晝僅有6小時左右。[27]

奧斯陸為溫帶濕潤大陸性氣候,但有著較為溫和的冬天。七月份的奧斯陸每三天內有兩天都相當溫暖,溫度高於20°C,而平均每四天就有一天高溫達到25°C以上。[28] 1901年7月是奧斯陸有記錄以來的最熱月份,月平均氣溫為24.7°C(72.9°F)。在1982年8月3日,Blindern曾觀測到的最高溫紀錄是34.2°C(94°F)。1901年7月21日,奧斯陸市中心的「觀測站」記錄下了35°C(95°F)的高溫。[29]在1月,平均每四天裡有三天溫度都會低於冰點(0°C),平均每四天中有一天溫度低於-10°C。[30] 1941年1月3日和19日,曾觀測到的最冷溫度為-26°C。[31]近年來,奧斯陸的平均氣溫呈上升趨勢,尤其是冬季氣溫。

奧斯陸的年平均降水量約為802.9毫米,降水日數約為166天,冬天會比夏天略乾燥一些。

奧斯陸1981至2010年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歷史最高溫 °C(°F) 12.5
(54.5)
15
(59)
21.5
(70.7)
25.4
(77.7)
29.9
(85.8)
33.9
(93.0)
35
(95)
34.2
(93.6)
27.3
(81.1)
21.0
(69.8)
14.4
(57.9)
12.8
(55.0)
35
(95)
平均高溫 °C(°F) −0.4
(31.3)
0.5
(32.9)
4.4
(39.9)
10.1
(50.2)
16.5
(61.7)
20
(68)
22.3
(72.1)
20.9
(69.6)
15.7
(60.3)
9.4
(48.9)
3.9
(39.0)
0
(32)
10.3
(50.5)
日均氣溫 °C(°F) −2.9
(26.8)
−2.4
(27.7)
1
(34)
5.9
(42.6)
11.6
(52.9)
15.3
(59.5)
17.7
(63.9)
16.6
(61.9)
11.9
(53.4)
6.6
(43.9)
1.6
(34.9)
−2.3
(27.9)
6.7
(44.1)
平均低溫 °C(°F) −5.3
(22.5)
−5.3
(22.5)
−2.4
(27.7)
1.7
(35.1)
6.7
(44.1)
10.6
(51.1)
13
(55)
12.2
(54.0)
8
(46)
3.8
(38.8)
−0.6
(30.9)
−4.7
(23.5)
3.1
(37.6)
歷史最低溫 °C(°F) −29.6
(−21.3)
−25.2
(−13.4)
−21.3
(−6.3)
−16.1
(3.0)
−4.4
(24.1)
0.8
(33.4)
3.7
(38.7)
2.3
(36.1)
−3.7
(25.3)
−11.2
(11.8)
−16.0
(3.2)
−23.7
(−10.7)
−29.6
(−21.3)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54.9
(2.16)
41
(1.6)
50.4
(1.98)
46.9
(1.85)
54.1
(2.13)
70.5
(2.78)
84.7
(3.33)
97.8
(3.85)
80.6
(3.17)
90.4
(3.56)
79.1
(3.11)
52.4
(2.06)
802.8
(31.58)
平均降水天數(≥ 1 mm) 10 7 9 8 8 10 11 11 9 11 11 9 114
月均日照時數 40 76 126 178 220 250 246 216 144 86 51 35 1,668
可照百分比 19.2 29.6 34.7 40.9 41.5 44.4 44.0 44.5 37.2 27.1 22.4 18.9 33.7
資料來源1:Norwegian Meteorological Institute eklima.met.no
資料來源2:Meteo-climat 1981-2010 <http://meteo-climat />

人口狀況

[編輯]
1801至2006年的奧斯陸人口,其中1950至2006年有每年的數據
歷史人口
年份人口±%
15002,500—    
18018,931+257.2%
185531,715+255.1%
1890151,239+376.9%
1951434,365+187.2%
1961475,663+9.5%
1971481,548+1.2%
年份人口±%
1981452,023−6.1%
1991461,644+2.1%
2001508,726+10.2%
2011599,230+17.8%
2014634,463+5.9%
2015647,676+2.1%
來源: Statistics Norway.[32][33]
奧斯陸的宗教[34]
宗教 百分比
基督教
70%
伊斯蘭教
4%
佛教
0.5%
其它
26%

在2010年前的一段時間,奧斯陸的人口以每年近2%的速度增長(過去15年裡增長了17%),是斯堪地那維亞國家的首都中增長最快的。根據挪威統計局的年度報告,在2015年,奧斯陸有647, 676名永久性居民,其中628, 719人居住在主城區。在整個城市區範圍內有942, 084名居民,[35] 而距市中心100公里(62英里)以內整個大奧斯陸地區,估計有177萬人口。

2015年奧斯陸的少數族群人口(第

1和第2代),以來源地國家劃分[36]

國籍 人口(2015年)
 巴基斯坦 22,864
 波蘭 15,862
 瑞典 13,911
 索馬利亞 13,789
 伊拉克 7,854
 斯里蘭卡 7,272
 摩洛哥 6,569
 土耳其 6,397
 伊朗 6,192
 越南 6,164
 菲律賓 5,917
 印度 5,246
 丹麥 3,777
 德國 3,678
 阿富汗 3,607

根據最近的人口普查,432, 000名奧斯陸居民(占城市總人口的70.4%)在種族上屬於挪威人,與2002年(409, 000人)相比增長了6%。[37] 從相對和絕對數量來看,奧斯陸都有著全挪威最多的新出生移民人口。奧斯陸有189, 400人的移民或父母為移民的人口,占全市人口的30.4%。奧斯陸所有的郊區移民人口比例均高於14.1%的全國平均水準。移民人口比例最高的郊區包括SøndreNordstrand和Stovner og Alna,他們占據了大約50%的移民人口。[38]

巴基斯坦人是人口數量最大的少數族群,其次是瑞典人,索馬利亞人和波蘭人。其他人口較多的族群包括斯里蘭卡人,越南人,土耳其人,摩洛哥人,伊拉克人和伊朗人。[39][40][41][42]

2012年,在奧斯陸約有48,000名註冊的穆斯林,占全市人口的8%,同時約有33, 000名註冊的羅馬天主教徒。[43]

在2013年,奧斯陸的小學生中有40%的人註冊了挪威語薩米語以外的第一語言[44] 城市西部居民主要是種族上的挪威人,這裡的幾所學校的移民背景的學生比例不到5%。而奧斯陸的東部族群構成較為複雜,有一些學校有著高達97%的移民背景學生比例。[45] 學校也越來越多地以族群劃分,而在城市東北部的郊區已經出現了白人群飛現象。[46][47] 例如,2008年在在Groruddalen,種族上的挪威人口減少了1, 500,而移民人口增加了1, 600。[48]

奧斯陸有許多宗教社區。2016年,奧斯陸51.6%的人口是挪威教會成員,低於全國平均水準的71.5%。[49] 2011年,近20%的人口在其他宗教或生活立場社區登記註冊。[50]

政治和政府

[編輯]

奧斯陸是挪威首都,也是挪威國家政府所在地。大部分政府部門,包括首相辦公室,都在國家議會附近的一個建築群中。

奧斯陸既是挪威一個,也是該郡唯一的市鎮。它在挪威議會中由19名議員代表。

奧斯陸自1986年起開始實施議會制的政府系統。城市的最高權力是由市議會(Bystyret)掌握,目前有59個席位。市議員每4年選舉一次。市議會有五個委員會,各有分工監管的領域。自2015年選舉之後,市議會裡最大的兩個政黨為工黨保守黨

奧斯陸市長是市議會的主席和級別最高的市議員。這個職位曾經是奧斯陸最有權力的政治職位,但隨著議會制的實施,市長變得更像是國家議會主席一般,是一種儀式性的角色。現任奧斯陸市長是瑪麗安·博根英語Marianne Borgen

自2015年地方選舉以來,市政府一直由工黨、綠黨和社會主義左翼黨組成的聯盟所把持。由於獲得了紅黨的支持,這一聯盟在市議會中勉強保持多數席位。

奧斯陸的執行市長是市政府的首腦。這一職位是隨著議會制的實行而設立的,與總理在國家一級的作用類似。現任執行市長是雷蒙德·約翰森英語Raymond Johansen[51][52]

行政區劃

[編輯]

截至2016年1月1日,奧斯陸市的人口為658, 390人。奧斯陸都會區的範圍已經越過了奧斯陸市鎮的邊界,到達了周邊的阿克什胡斯郡(包括阿斯克爾貝魯姆略肯雷靈恩勒倫斯科格尼特達爾謝斯莫北福洛瑟呂姆耶爾呂姆等市鎮)。整個都會區的總人口達到了942,084人。[32]

奧斯陸市中心位於奧斯陸峽灣的盡頭,以此為基點,城區沿著三條「走廊」發展——一條向東北方向的內陸區域延伸,另兩條向南,沿著東側和西側的峽灣沿岸發展。在這種發展模式下形成的奧斯陸都會區的形狀看起來像一個上下顛倒的「Y」字形。

在城區的北邊和東邊,廣闊的森林丘陵(Marka)緩緩抬升,讓這一區域如同一個圓形露天劇場的形狀。奧斯陸市鎮和奧斯陸郡,是同一個實體的兩個部分,使得奧斯陸成為了挪威唯一一座集成了兩級行政級別的城市。在奧斯陸的總面積中,包括了130平方公里的建成區和7平方公里的農業區。在建成區中,開放區域的面積是22平方公里。

奧斯陸於1838年1月3日作為一個市鎮成立。1842年,它與阿克什胡斯郡分離,成為了一個獨立的郡。郊區市鎮阿克爾於1948年1月1日與奧斯陸合併(同時從阿克斯胡斯郡轉移到了奧斯陸郡)。此外,奧斯陸郡與阿克斯胡斯郡具有一些共同的職能。

奧斯陸市議會2015至2019年席位
工黨 20 (+0)
保守黨 19 0(−3)
綠黨 05 (+4)
自由黨 04 (−1)
進步黨 04 (+0)
社會主義左派黨 03 (−1)
紅黨 03 (+1)
基督教民主黨 01 0(+0)
總計 59[53]

行政區列表

[編輯]

來源於2004年1月奧斯陸市議會的規定

行政區 人口(2015年)[54] 面積(平方公里) 編號
阿爾納區 48,770 13.7 12
比耶克區 30,502 7.7 9
弗龍訥區 55,965 8.3 5
舊奧斯陸區 49,854 7.5 1
格魯呂區 27,283 8.2 10
格呂納勒卡區 54,701 4.8 2
北阿克爾區 49,337 13.6 8
北灘區 49,428 16.9 14
薩格訥區 39,918 3.1 3
聖漢斯海於根區 36,218 3.6 4
斯托夫訥區 31,669 8.2 11
南部北灘區 37,913 18.4 15
于勒恩區 32,124 9 6
西阿克爾區 47,024 16.6 7
厄斯滕舍區 49,133 12.2 13
總計 647,676 151.8

經濟

[編輯]
Bjørvika的辦公大樓和公寓

奧斯陸有著多樣化的強勁經濟,在fDi雜誌發表的報告「2012年度歐洲未來城市」中,奧斯陸名列歐洲大城市經濟潛力排名第一。[55] 在商業友好度方面,奧斯陸排名第二,僅次於阿姆斯特丹。

奧斯陸擁有2654家挪威全國級的大公司。在歐洲最大城市排名中,以註冊公司數量為指標,奧斯陸排名第五。一批石油和天然氣集團公司也位於奧斯陸。

奧斯陸是歐洲重要的海事知識中心,擁有大約1980家相關領域公司和8,500名員工。其中包括一些世界上最大的航運公司,船舶經紀人和船舶保險經紀人。總部設在奧斯陸外的挪威船級社,是全世界三個主要船級社之一,世界船隊中的16.5%在此註冊。[56] 奧斯陸港是挪威最大的貨運港口和主要的客運門戶。每年有近6000艘船舶在此停靠,運輸600萬噸貨物和500多萬人次的乘客。

2003年,奧斯陸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了2, 680.47億挪威克朗,占全國GDP的17%。[57] 而1995年,奧斯陸的GDP是1, 659.15億挪威克朗。2003年,奧斯陸都會區、莫斯和德拉門也貢獻了全國GDP的25%和稅收的四分之一強。相比之下,挪威大陸架石油和天然氣行業的稅收總額占比約為16%。[58]

奧斯陸是全球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之一。[59] 根據瑞士銀行2006年8月份編制的報告,奧斯陸和倫敦是世界上最昂貴的城市。同年,根據美世人力資源諮詢公司發布的「全球生活成本調查」 ,奧斯陸排名世界城市第十;[60] 而在經濟學人智庫(EIU)發表的排名中,奧斯陸更是高居首位。[61] 造成兩項排名間差異的原因是,EIU在最終的指數計算過程中忽略了某些因素,特別是住房因素。在EIU於2015年發布的調查更新版本中,奧斯陸現在排名全球第三。[62] 儘管奧斯陸確實有著挪威最昂貴的住宅市場,但其房價還是比榜單上的其他城市便宜得多。但同時, 奧斯陸的商品和服務價格在世界城市中處於最高水準。

文化

[編輯]

奧斯陸有許多不同類型的文化景點,包括存放有愛德華·蒙克(Edvard Munch)和其他國際知名藝術家作品的博物館。一些世界知名作家曾在奧斯陸出生或居住,如克努特·漢姆生亨里克·易卜生。政府近期在奧斯陸市的文化設施建設方面投入了大量資金。市中心外的Bygdøy是這座城市和挪威維京人的歷史中心,該地區擁有許多公園,海濱和博物館。奧斯陸每年舉辦奧斯陸自由論壇,被「經濟學人」稱為「人權領域的達沃斯論壇」。[63] 奧斯陸也因每年頒發諾貝爾和平獎而聞名。

博物館和畫廊

[編輯]
蒙克博物館

奧斯陸有幾座主要的博物館和畫廊。蒙克博物館收藏了「吶喊」和愛德華·蒙克的其他一些作品。蒙克在死後將所有作品捐贈給了奧斯陸。[64] 市議會正在計劃修建一座新的蒙克博物館,最有可能建在城市東南部的Bjørvika。[65] 博物館將被命名為Munch/Stenersen。[66] 城市裡還有50座不同類型的博物館。[67]

挪威文化歷史博物館位於比格迪半島,致力於展示挪威民間藝術、民間服飾、薩米文化和海盜文化。戶外博物館包括挪威各地的155座正宗的古老建築,其中包括一座木條教堂。[68]

國家博物館持有並保存,展示和宣傳挪威最廣泛的藝術品。[69] 博物館有關於本館藏品的常設展覽,還有展示從其他地方借來的展品的臨時展覽。[70] 新的國家博物館將在未來10年內建成,將位於諾貝爾和平中心後面的維斯塔芬。[71]

[永久失效連結]挪威文化歷史博物館中的歷史建築

位於青蛙公園的維吉蘭博物館可以免費進入,包含由古斯塔夫·維吉蘭創作的的超過212座雕塑,包括方尖碑和生命之輪。[72] 另一座受歡迎的雕塑是Sinnataggen(小孩),刻畫了一個男嬰在憤怒中衝壓著他的腳。這座雕塑作為奧斯陸的象徵之一,在這座城市裡非常有名。[73] 奧斯陸還有一座較新的園林雕塑公園,Ekebergparken雕塑公園,其中有一些挪威和其他國家藝術家如薩爾瓦多·達利的作品。[74]

海盜船博物館有三艘在Oseberg,Gokstad和Tune發現的海盜船,以及從維京時代保存下來的一些獨特的物品。[75]

奧斯陸城市博物館有關於奧斯陸城市發展史和奧斯陸居民的常設展覽。[76]

康提基號博物館保存了托爾·海爾達爾的木筏康提基號和Ra2號。[77]

諾貝爾和平中心是一個獨立組織,於2005年6月11日由哈拉爾五世國王宣布開放,作為慶祝挪威作為獨立國家成立一百周年慶祝活動的一部分。[78] 這座建築包含一個永久性展覽,每年在宣布新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時都會擴大,它包含歷史上每位得主的資訊。該建築主要用作文化交流中心。[79]

音樂和文化活動

[編輯]
[永久失效連結]諾貝爾和平中心

每年,奧斯陸會舉辦許多文化活動,例如奧斯陸爵士音樂節,這是一個為期六天的爵士音樂節,在過去25年裡的每年8月舉行。[80] 奧斯陸最大的搖滾音樂節是Øyafestivalen或簡稱「Øya」,它每次舉辦持續4天,每次吸引約6萬人前往奧斯陸東部的中世紀公園參加活動。[81]

奧斯陸國際教會音樂節[82] 自2000年以來每年舉行一次。奧斯陸世界音樂節給那些在自己國家聞名、但在挪威不出名的明星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奧斯陸室內音樂節在每年的八月舉行,世界級的獨奏家聚集在奧斯陸進行表演。挪威森林搖滾音樂節每年六月也在奧斯陸舉行。

諾貝爾和平獎頒獎典禮於每年的十二月十日在奧斯陸市政廳舉行。[83] 儘管薩米人的住處離奧斯陸很遠,但挪威文化史博物館也會在每年的薩米族節舉辦一系列文化和娛樂活動。

霍門科倫的冬季兩項世界盃每年舉行,男性和女性運動員在各個項目上與對手相互競爭。[84]

其他年度活動包括Desucon,一個專注於日本文化的會議,[85] 和Færderseilasen,這是世界上最大的過夜帆船賽,每年有1100多艘船隻參加。[86]

挪威國歌作曲家R. 諾拉克於1842年在奧斯陸出生。

挪威最重要的交響樂團是奧斯陸愛樂樂團,自1977年以來設立在奧斯陸音樂廳。儘管樂團始建於1919年,但它的歷史可以追溯至由愛德華·格里格約翰·斯文森在1879年成立的克里斯蒂安尼亞音樂家協會時期。

1996年和2010年,奧斯陸舉辦了兩屆歐洲歌唱大賽

表演藝術

[編輯]
[永久失效連結]國家劇院是挪威最大的劇院

奧斯陸有20多家劇院,例如挪威劇院和位於卡爾約翰街的國家劇院。位於皇宮和挪威議會大廈之間的國家劇院是挪威最大的劇院。[87] 路維·郝爾拜亨里克·易卜生比約恩斯徹納·比昂松的名字被刻在劇院主入口上方的外牆上。國家劇院代表了挪威國家級的演員和劇作家,而作曲家,歌手和舞者的最高殿堂是位於Bjørvika的奧斯陸歌劇院。由斯諾赫塔建築事務所設計的歌劇院於2008年開幕,也是挪威的一個國家地標。劇院共有兩間劇場,2000多個座位。該建築耗資5億歐元並花了五年時間建成,被譽為世界上第一座讓人們走上建築屋頂的歌劇院。門廳和屋頂也被音樂會所使用。[88]

文學

[編輯]
「易卜生名言」中的一個例子,引用了《一封寫給布蘭德斯的信》中的名言「財產,我不在乎」

大多數著名的挪威作家都曾在奧斯陸生活過一段時間。例如,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西格麗德·溫塞特在奧斯陸長大,並在自傳體小說Elleve år中描述了她在奧斯陸的生活。

劇作家亨里克·易卜生可能是最著名的挪威作家。易卜生寫作了海達·高布樂培爾·金特玩偶之家海上夫人等戲劇。2008年完成的「易卜生名言(Ibsen quotes, Oslo)」是一件包括69條易卜生名言的不鏽鋼刻字藝術品,這些名言被鑲嵌在了奧斯陸市中心的花崗岩人行道上。[89]

近年來,像拉斯·薩比·克里斯滕森托弗·尼爾森尤·奈斯博羅伊·雅各布森等小說作家在他們的小說中描繪了奧斯陸及其市民。20世紀早期提到奧斯陸的作家包括詩人魯道夫·尼爾森(Rudolf Nilsen)和安德烈·拜傑克(André Bjerke)。

媒體

[編輯]

奧斯陸出版的報紙包括晚郵報挪威日報世界之路報,Dagens Næringsliv, Dagsavisen,晨報,Vårt Land,Nationen和階級鬥爭報等。挪威國家廣播公司NRK的主要辦公室位於奧斯陸的Marienlyst,在Majorstuen附近,NRK也提供當地的廣播和電視服務。TVNorge(TVNorway)也位於奧斯陸,而TV 2(位於卑爾根)和TV3(位於倫敦)在奧斯陸市中心設有分支機構。奧斯陸還有各種專業出版商和小型媒體公司。奧斯陸還出版許多雜誌。這一領域的兩家主要公司是Aller Media和Hjemmet Mortensen AB。

體育運動

[編輯]
[永久失效連結]畢斯雷特體育場舉辦的奧斯陸閃電利物浦隊之間的足球友誼賽

奧斯陸有霍門科倫國家體育場和Holmenkollbakken,後者是挪威主要的冬季兩項和北歐滑雪項目場地。Holmenkollbakken每年舉辦世界盃錦標賽,包括霍門科倫滑雪節。奧斯陸在1986年,1990年,2000年,2002年和2016年主辦了冬季兩項世界錦標賽。FIS北歐世界滑雪錦標賽於1930年,1966年,1982年和2011年舉辦。同時,奧斯陸還舉辦了1952年冬季奧運會。

奧斯陸是挪威聯賽中幾家足球俱樂部的所在地。瓦勒倫加,奧斯陸閃電和斯基德贏得過挪威聯賽和杯賽,而Mercantile和Frigg贏得過杯賽。

烏利華球場是挪威國家足球隊的主場對和挪威杯決賽的比賽場地。體育場在1987年和1997年還舉辦過歐洲女子足球錦標賽決賽,以及2002年歐洲U19足球錦標賽。[90] Røa IL是奧斯陸唯一的女子足球聯賽隊伍。每年,國際青年足球賽挪威杯在埃克貝格萊塔和城市中的其他場地舉行。

由於氣候寒冷,再加上靠近城郊的森林,滑雪是奧斯陸熱門的娛樂活動。Tryvann滑雪場是挪威最受歡迎的滑雪勝地。[91] 挪威最成功的冰球隊,Vålerenga Ishockey,也位於奧斯陸。Manglerud Star是另一支在頂級聯賽征戰的奧斯陸冰球隊。

畢斯雷特體育場是奧斯陸主要的田徑場地,每年舉辦畢斯雷特運動會,這是國際田聯鑽石聯賽的一部分。Bjerke Travbane是挪威主要的賽車場所。奧斯陸Spektrum主要用於舉辦大型冰球和手球比賽。Nordstrand HE和Oppsal IF在女子手球聯賽中征戰,而Bækkelaget HE參加男子聯賽。Jordal Amfi是冰球隊Vålerenga Ishockey和國家隊的主場。1999年IIHF冰球世界錦標賽在奧斯陸舉行,在1961年,1977年和1985年奧斯陸還舉行了三屆世界錦標賽。UCI公路自行車世錦賽1993年在這裡舉辦。

奧斯陸曾經申辦過2022年冬季奧運會,但隨後於2014年10月2日放棄申辦。

教育

[編輯]
[永久失效連結]奧斯陸大學法學院
挪威管理學院(BI)主樓
[永久失效連結]奧斯陸大學圖書館

高等教育機構

[編輯]
  • 奧斯陸大學(Universitetet i Oslo, UiO) - 提供大多數領域的本科,研究生和博士課程。
  • 奧斯陸和阿克斯胡斯大學應用科學學院(Høgskolen i Oslo og Akershus, HiOA),前奧斯陸大學學院。提供3-4年的專業學位課程。
  • BI挪威商學院(Handelshøyskolen BI) - 經濟和工商管理課程。
  • 挪威信息技術學院(Norges Informasjonsteknologiske Hysyskole, NITH)
  • 奧斯陸建築與設計學院(Arkitektur-ogdesignhøgskolen i Oslo, AHO)
  • 挪威運動科學學院(Norges idrettshøgskole, NIH) - 提供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課程[92]
  • 挪威音樂學院(Norges musikkhøgskole)
  • MF挪威神學院(Det teologiske Menighetsfakultet - MF)
  • 奧斯陸國家藝術學院(KunsthøgskolenI Oslo - KHIO)[93]
  • 挪威生命科學大學(Norges miljø- og biovitenskapelige universitet - NMBU)位於奧斯陸城外的Ås [94]
  • 挪威軍事學院(Krigsskolen)
  • 挪威國防大學學院(Forsvarets høgskole)
  • 挪威警察大學學院(Politihøgskolen - PHS)
  • 挪威獸醫學院(Norges Veterinærhøgskole)[95]
  • 奧斯陸美術學院(Statens kunstakademi)[96]
  • 奧斯陸管理學院(Markedshøyskolen - MH)位於克里斯蒂安尼亞教育中心。

挪威的勞動力平均教育水平和生產力水平很高。挪威高等教育機構的近一半居位於奧斯陸地區,使其成為了歐洲三大教育地區之一。2008年,奧斯陸地區(5個郡)的總勞動力數量為102萬人。大奧斯陸地區擁有幾所高等教育機構,共有73,000多名學生。奧斯陸大學是挪威最大的高等教育機構,共有27,400名學生和7,028名員工。[97]

城市景觀

[編輯]
霍門科倫跳台滑雪場
Bryggetorget書面挪威語Bryggetorget (Oslo)

奧斯陸正在逐漸被重新組織為一座具有各種接入點,一個四通八達的地鐵系統,一個新的金融區和一座文化城的現代化城市。2008年,在倫敦舉辦的一個展覽介紹了屢獲殊榮的奧斯陸歌劇院,奧斯陸海濱城市更新計劃,Munch/Stenersen(規劃中的蒙克博物館新址)和新的Deichman圖書館。城市和鄰近區域的大部分建築物的高度都很低,只有Plaza,Postgirobygget和Bjørvika的高層建築相對高一些。[98]

建築

[編輯]

公園和娛樂區

[編輯]
弗羅格納公園

奧斯陸在城市核心區域和城郊都有許多的公園和綠地。

  • 弗魯格納公園是一個大型公園,距離市中心步行只需幾分鐘。它是挪威最大,最知名的公園,其中有著由古斯塔夫·維格蘭(Gustav Vigeland)所收藏的許多雕塑作品。
  • Bygdøy是一塊大型綠地,通常被稱為「奧斯陸博物館半島」。該地區被海包圍,是挪威最昂貴的地區之一。
  • 聖漢斯胡根公園(St. Hanshaugen Park)是奧斯陸市中心一座小山上的公共公園。「聖漢斯胡根」也是周邊社區的名稱,和包括奧斯陸市中心主要部分在內的行政區(市鎮)的名字。[99]
  • Tøyen公園延伸到蒙克博物館的後面,包括一大片草地。在公園北部,有一個被稱為Ola Narr的觀景區。Tøyen地區還包括奧斯陸大學的植物園和博物館。

奧斯陸(和鄰近的桑德維卡 - 阿斯克地區)建在奧斯陸峽灣岸邊的馬蹄形陸地上,從多個方向被丘陵和森林所包圍。因此,城市內的任何一點都相當靠近森林。奧斯陸城邊主要有兩片森林:Østmarka(字面含義為「東方的森林」,在城市的東部),以及面積廣大的Nordmarka(字面含義為「北方的森林」,從城市北部邊緣深入到內陸)。

奧斯陸市政當局經營著八個公共游泳池。[100] Tøyenbadet是奧斯陸最大的室內游泳設施,也是挪威少數幾個提供50米主泳道的游泳池。室外游泳池Frognerbadet也有50米的長度。

交通

[編輯]
[永久失效連結]奧斯陸中央車站
奧斯陸附近的機場 機場名 IATA/ICAO 客流量(2013年)
加勒穆恩機場 OSL/ENGM 22,956,540
桑德爾福德機場 TRF/ENTO 1,856,897
莫斯機場

(2016年關閉)

RYG/ENRY 1,849,294

奧斯陸擁有挪威最大的公共運輸系統,由Ruter進行管理。[101] 其中包括擁有六條線路的奧斯陸地鐵(世界上人均里程最長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102] 擁有六條線路的奧斯陸有軌電車[103] 和八條線路的奧斯陸通勤鐵路[104]。有軌電車在靠近市中心的區域內運行,而地鐵從地下穿過市中心,運行到更遠的郊區;其中兩條線路可以運行到較遠的Bærum地區,而環線連接了市中心以北的區域。[105] 奧斯陸的公共汽車系統有32條城市線路,以及到鄰近的阿克斯胡斯縣的跨區域線路。[106]

奧斯陸中央車站是城市交通的中心樞紐,並為挪威南部的大部分主要城市,以及瑞典的斯德哥爾摩哥德堡提供鐵路運輸服務。[107] 機場快線列車沿加勒穆恩線運轉。德拉門線通過奧斯陸隧道下穿市中心。[108] 而城市的一些島嶼和鄰近的市鎮通過渡輪連接。[109] 每天的跨海渡輪服務通達丹麥的哥本哈根腓特烈港,還可以到達德國的基爾[110]

多條高速公路以隧道形式穿過市中心和城市的其它部分。政府通過收費道路的形式支持道路的建設工作。通過奧斯陸的主要高速公路是歐洲E6E18公路。奧斯陸有三條環線公路,其中,最裡面的一條是城市街道,而最外面的一條是高速公路。

服務城市的主要機場是奧斯陸加勒穆恩機場(Oslo lufthavn, Gardermoen 機場代碼 OSL),座落在于倫薩克爾,距離奧斯陸市中心47公里(29英里)。它是挪威的主要國際門戶,[111] 也是歐洲第六大的國內機場。奧斯陸機場是北歐航空挪威航空快線的樞紐機場。奧斯陸也有兩個二級機場:莫斯機場(於2016年關閉[112])和桑德爾福德機場,後者距離城市約110公里(68英里)。[113] 這兩個機場是一些低成本航空公司(如瑞安航空公司)所使用的機場。[114]

旅遊景點

[編輯]
奧斯陸市政廳
晚上的Havnelageret,1921年完工的當時,它是歐洲最大的混凝土建築物。[115]

國際關係

[編輯]

奧斯陸是歐洲理事會和歐洲聯盟執委會的「跨文化城市計劃」試點城市。

友好城市/地區

[編輯]

奧斯陸與以下城市或地區簽署了合作協議:[117]

奧斯陸曾經和麥迪遜特拉維夫維爾紐斯是姐妹城市,但現在已經廢除了姐妹城市這一概念。

作為禮物的聖誕樹

[編輯]

奧斯陸每年都有向其他城市贈送聖誕樹的傳統。被贈送的城市有:紐約,倫敦,愛丁堡,鹿特丹,安特衛普和雷克雅未克。[118] 自1947年以來,奧斯陸已經送出了一棵65至80英尺(20至24米)高的幾十歲的雲杉,作為對英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給予挪威支援的感謝。[119][120]

參考資料

[編輯]
  1. ^ Arealstatistikk for Norge | Kartverket. web.archive.org. 2016-04-19 [2020-04-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19. 
  2. ^ Mannsoverskotet auka òg i 2015. ssb.no. [2020-04-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07) (挪威語). 
  3. ^ Continued growth in the largest urban settlements. ssb.no. [2020-04-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8) (英語). 
  4. ^ Lower net migration. ssb.no. [2020-04-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8) (英語). 
  5. ^ Immigrants and Norwegian-born to immigrant parents by country of birth1,(the 20 largest groups).Selected municipalities.1 January 2011. Statistics Norway. [2011-04-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18). 
  6. ^ Finn postnummer og adresser i Norge og utlandet. [2019-0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11). 
  7. ^ 7.0 7.1 Statistics Norway. «Mixedness 1 January. Entire country, county and municipality. [2017-03-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24). 
  8. ^ Statistics Norway. "Towns. Population and area, by municipality.. 2016-12-06 [2016-1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22). 
  9. ^ Rachel Craig. European Cities and Regions of the Future 2012/13. fDiIntelligence.com. 2012-02-13 [2013-03-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15). 
  10. ^ Sydney rockets up the list of the world's most expensive cities. ECA International. 2011-06-08 [2011-07-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03). 
  11. ^ George Arnett; Chris Michael. The world's most expensive cities. The Guardian. 2014-02-14 [2014-0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8). 
  12. ^ Oslo europamester i vekst – Nyheter – Oslo. Aftenposten.no. [2011-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01). 
  13. ^ Ola og Kari flytter fra innvandrerne – Nyheter – Oslo. Aftenposten.no. [2011-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04). 
  14. ^ Statistics Norway. Statistics of Immigration and Immigrants. [2013-0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2-18). 
  15. ^ cf. Bjorvand, Harald (2008): "Oslo." I: Namn och bygd 2008;Volum 96.
  16. ^ Jørgensen, Jon G. Peder Claussøn Friis. Helle, Knut (編). Store norske leksikon. Oslo: Kunnskapsforlaget. [2017-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15) (挪威語). 
  17. ^ Alna – elv i Oslo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Store Norske Leksikon (in Norwegian)
  18. ^ Government – Oslo kommune. [2017-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14). 
  19. ^ Heraldry of the World. Oslo byvåpen. ngw.nl. 2010 [2011-07-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28). 
  20. ^ Inside Oslo : Inside. TripAdvisor. [2010-03-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8). 
  21. ^ Leif Gjerland. Kongen som angrep Oslo fra Hovedøya. Aftenposten. 2014-07-25. 
  22. ^ «Bergen har aldri vært hovedstad i Norg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rtikkel fra NRK 31. januar 2014
  23. ^ Norgeshistorie.no, Jan Eivind Myhre: «Christiania – hovedstade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Hentet 19. des. 2016.
  24. ^ Oslo bys historie, bind 1, sidene 14-34, Oslo 1991, ISBN 82-02-09141-1
  25. ^ «… går tilbake til ca.1025. Det er bygårder som har ligget mellom Vestre strete og Østre strete» : Kilder til kunnskap om Oslo for 1000 år side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6. ^ 挪威首都大楼爆炸案已有2人死亡多人受伤. 網易. 2011-07-22 [2011-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9) (中文(中國大陸)). 
  27. ^ Oslo Daylight. [2017-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22). 
  28. ^ Blindern (Oslo). Norwegian Meteorological Institute. [2016-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2-15). 
  29. ^ Template:Kilde www
  30. ^ Blindern (Oslo). Norwegian Meteorological Institute. [2016-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2-15). 
  31. ^ Template:Kilde www
  32. ^ 32.0 32.1 Population, 1 January 2015. Statistics Norway. 2015-02-19 [2015-1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 
  33. ^ Projected population – Statistics Norway. Statbank.ssb.no. [2011-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23). 
  34. ^ Statistics Norway – Church of Norway.. [2012-07-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16). 
  35. ^ Population, 1 January 2015. Statistics Norway. 2015-02-19 [2015-1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 
  36. ^ Immigrants and Norwegian-born to immigrant parents, by immigration category, country background and percentages of the population. ssb.no. [2015-06-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02). 
  37. ^ utviklings-og-kompetanseetaten.oslo.kommune.no
  38. ^ Kristoffer Fredriksen: Immigrants and Norwegian-born to immigrant parents, 1 January 2013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SSB, January 2013
  39. ^ (挪威文) 25 prosent av alle som bor i Oslo er innvandrere – Nyheter – Oslo – Aftenposten.no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40. ^ Polakker den største innvandrergruppen. Ssb.no. [2010-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2-15) (挪威語). 
  41. ^ Tabell 11 Innvandrere og norskfødte med innvandrerforeldre, etter landbakgrunn (de 20 største gruppene). Utvalgte kommuner. 1. januar 2009. Ssb.no. [2010-0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28) (挪威語). 
  42. ^ Folkebibl.no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挪威文)
  43. ^ Andreas Slettholm: Nå er det flere katolikker enn muslimer i Norg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ftenposten, 3 December 2012
  44. ^ Oslo kommune, Undervisningsetaten. Minoritetsspråklige elever i Osloskolen 2012/2013 (PDF). Undervisningsetaten. 2013-01-04 [2021-09-0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1-31). 
  45. ^ Avhilde Lundgaard  . Foreldre flytter barna til "hvitere" skoler – Nyheter – Innenriks. Aftenposten.no. [2010-03-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8-26). 
  46. ^ Bredeveien, Jo Moen. Rømmer til hvitere skoler. Dagsavisen. 2009-06-02 [2017-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2-08). 
  47. ^ Lundgaard, Hilde. Foreldre flytter barna til "hvitere" skoler. Aftenposten. 2009-08-22 [2017-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8-26). 
  48. ^ Slettholm, Andreas. Ola og Kari flytter fra innvandrerne. Aftenposten. 2009-12-15 [2017-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04). 
  49. ^ Medlemsstatistikk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10.4.2017 Den Norske Kirke
  50. ^ 1 av 5 osloborgere tilhører et tros- eller livssynssamfunn utenfor Den norske kirk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Utviklings- og kompetanseetaten, Oslo kommune. (in Norwegian) Retrieved 7 December 2012
  51. ^ Resultater valg 2015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NRK (挪威文)
  52. ^ Slik blir den nye byregjeringen i Oslo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NRK (挪威文)
  53. ^ Resultater valg 2015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NRK (挪威文)
  54. ^ Befolkningen etter bydel, delbydel, grunnkrets, kjønn og alder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Utviklings- og kompetanseetaten, Oslo kommune (avlest 23. oktober 2015)
  55. ^ Rachel Craig. European Cities and Regions of the Future 2012/13. fDiIntelligence.com. 2012-02-13 [2013-03-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15). 
  56. ^ [1]Archive.is存檔,存檔日期2012-07-29[1]
  57. ^ Regional accounts. Ssb.no. [2009-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13). 
  58. ^ Norwegian Tax Administration Annual Report 2003 (PDF). [2009-07-08].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9-03-18). 
  59. ^ Oslo 'priciest city in the world'. BBC News. 2006-02-01 [2010-06-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8). 
  60. ^ Mercer: Consulting. Outsourcing. Investments. Mercerhr.com. [2009-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5-16). 
  61. ^ Oslo 'priciest city in the world'. BBC News. 2006-02-01 [2010-06-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8). 
  62. ^ EIU digital solutions. Worldwide Cost of Living February 2015 – 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2017-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8). 
  63. ^ A crowded field. The Economist. 2010-05-27 [2017-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29). 
  64. ^ Edvard Munch» Edvard Munch Biography 3. Edvardmunch.info. [2011-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01). 
  65. ^ Archived copy (PDF). [2010-11-29].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2-05-29). 
  66. ^ Archived copy (PDF). [2010-11-29].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2-05-29). 
  67. ^ Tone:. Attractions: Museums and sights of Oslo, Norway. Visitoslo.com. [2011-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8). 
  68. ^ Oslo Museums. World66.com. 2005-03-18 [2011-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01). 
  69. ^ About the National Museum : Nasjonalmuseet. Nasjonalmuseet.no. [2011-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15). 
  70. ^ About the National Museum : Nasjonalmuseet. Nasjonalmuseet.no. [2011-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15). 
  71. ^ The National Museum at Vestbanen : Nasjonalmuseet. Nasjonalmuseet.no. [2011-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15). 
  72. ^ Frognerparken and Vigeland Park – Oslo. Cosmotourist. [2011-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01). 
  73. ^ Sinnataggen. Oslosurf.com. [2011-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10). 
  74. ^ Ekebergparken Sculpture Park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Homepage (英文)
  75. ^ Norway dot com. The Viking Ship Museum (Vikingskipshuset), Museums, Oslo Norway Directory. Norway.com. [2011-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27). 
  76. ^ Norway dot com. Oslo City Museum, Museums, Oslo Norway Directory. Norway.com. [2011-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01). 
  77. ^ The Kon-Tiki Museum – Norway official travel guide. visitnorway.com. [2011-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24). 
  78. ^ Nobel Peace Center Opens in Oslo. Norway.org. [2011-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08). 
  79. ^ Nobel Peace Center Opens in Oslo. Norway.org. [2011-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08). 
  80. ^ OJF. Oslo Jazzfestival. oslojazz.no. 2011 [2011-07-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01). 
  81. ^ Øya. Øyafestivalen – News. oyafestivalen.com. 2011 [2011-07-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17). 
  82. ^ Oslo Internasjonale kirkemusikkfestival. Kirkemusikkfestivalen.no. [2013-03-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17). 
  83. ^ NobelPrize.Org. The Nobel Peace Prize Award Ceremony 2010. nobelprize.org. 2011 [2011-07-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14). 
  84. ^ VisitOslo.Com. World Cup Biathlon – Official Travel & Visitor's Guide to Oslo, Norway. visitoslo.com. 2011 [2011-07-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9-17). 
  85. ^ Desu.No. Desu. desu.no. 2011 [2011-07-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03) (挪威語). 
  86. ^ KNS.No. Fokus Bank Færderseilasen – KNS. kns.no. 2011 [2011-07-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06). 
  87. ^ Nationaltheatret – National Theatre: Photos and videos on Google Maps, the WIKI-way. 59.914386,10.7342595: Wiki.worldflicks.org. [2011-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01). 
  88. ^ 7 of the Best Tourist Attractions in Oslo, Norway. Globe Tales. [2011-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01). 
  89. ^ Økland, Ingunn. Ibsen som jålete graffiti. Aftenposten. 2008-09-10 [2017-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04) (挪威語). 
  90. ^ Ullevaal Stadion. Historikk. [2009-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7-01) (挪威語). 
  91. ^ Tvedt, Knut Are (編). Tryvann Vinterpark. Oslo byleksikon 5th. Oslo: Kunnskapsforlaget: 582. 2010. ISBN 978-82-573-1760-7 (挪威語). 
  92. ^ Norges idrettshøgskole — forskning og høyere utdanning innenfor idrettsvitenskap — NIH. Nih.no. [2009-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9). 
  93. ^ Kunsthøgskolen i Oslo. Khio.no. 2000-08-01 [2009-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6-26). 
  94. ^ Universitetet for miljø- og biovitenskap — UMB. Umb.no. [2009-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9). 
  95. ^ Internett – Norges veterinærhøgskole. Veths.no. [2009-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05). 
  96. ^ Ska-Wiki – Ska-Wiki. ska-wiki.no. [2017-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0-10). 
  97. ^ UiO i tall. uio.no. [2012-03-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8). 
  98. ^ Oslo’s developing waterfront, in a photo collage. [2017-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5). 
  99. ^ City of Oslo park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挪威文)
  100. ^ Municipal swimming pools. Idrettsetaten.oslo.kommune.no. 2010-06-16 [2010-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2-27). 
  101. ^ Om Ruter. Ruter. [2010-1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3-07) (挪威語). 
  102. ^ T-banen – forstadsbane og storbymetro. Ruter. [2010-1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2-06) (挪威語). 
  103. ^ Trikk. Ruter. [2010-1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2-06) (挪威語). 
  104. ^ Network map commuter trains (PDF). Norwegian State Railways. [2010-12-01].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3-10-29) (挪威語). 
  105. ^ T-baneringen. Oslo Package 2. [2010-1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01) (挪威語). 
  106. ^ City Bus Network Map (PDF). 2013 [2017-06-03].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3-01-24). 
  107. ^ Network map (PDF). Norwegian State Railways. [2010-12-01].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0-08-27) (挪威語). 
  108. ^ Holøs, Bjørn. Stasjoner i sentrum. Oslo: Gyldendal Norsk Forlagg. 1990: 182. ISBN 82-05-19082-8 (挪威語). 
  109. ^ Båt til jobb og skole, eller bad og utflukt. Ruter. [2010-1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2-11) (挪威語). 
  110. ^ Passasjer/turist. Port of Oslo. [2010-1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01) (挪威語). 
  111. ^ Market. Oslo Lufthavn. [2010-0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1-24). 
  112. ^ Oslo Rygge Airport closing business November 1st 2016. www.en.ryg.no. [2017-0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31). 
  113. ^ Sandefjord Lufthavn. How do I get to Sandefjord Airport Torp?. [2009-10-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3-16). 
  114. ^ Rygge-London for én krone. Akershus Amtstidende. 2009-07-17 (挪威語). 
  115. ^ Havnelageret(挪威文). bygg.no. [2015-09-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8). 
  116. ^ 存档副本. [2006-10-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11-04). 
  117. ^ Co-operating cities and regions. Oslo.kommune.no. Oslo Kommune. 2012-02-12 [2014-04-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07). 
  118. ^ Juletrær til utland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Ordføreren, Oslo kommune (Municipality of Oslo Website, Mare's office), published november 2013, accessed 7 April 2014.
  119. ^ Her tennes juletreet i Lond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VG, 3 December 2009.
  120. ^ Ina Louise Stovner. juletre. Store norske leksikon. [2016-0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8). 

外部連結

[編輯]
  1. 重定向 Template:歐洲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