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伊瑪目
| |
---|---|
十四聖賢
穆罕默德 · 法蒂瑪 · 及 | |
學說 | |
信念 | |
習俗 | |
聖城 | |
派別 | |
資格 | |
聖訓
雄辯峰頂 · 伊斯蘭詩篇 · 教法大全 · 教法學家不予光顧的人 · 教法修正 · 聖訓辨異 · 蘇萊曼·伊本·卡伊斯之書 · 光的海洋 · 酒宴宗派 · 必然現實 · 天堂之匙 | |
相關主題 | |
十二伊瑪目是伊斯蘭教什葉派主流派別十二伊瑪目派尊奉的十二位伊瑪目,十二伊瑪目派認為他們是伊斯蘭教創始人、先知穆罕默德的精神和政治繼承人[1]。根據十二伊瑪目派神學,穆罕默德的繼承人是一位純潔的貴人,他不但要公正地治理穆斯林共同體,還要會理解和解釋神聖的法律並領會其中的隱義。穆聖和伊瑪目們的言行是穆斯林共同體所有成員的仿效的典範,因此,伊瑪目必須是無謬和免罪的、並且由安拉(真主)透過降示給穆聖的神諭(阿拉伯語:نص)親自選定的人。十二伊瑪目派穆斯林相信穆聖在十二繼承人聖訓中就已經預言了十二伊瑪目的出現。[2][3]
什葉派的十二伊瑪目派和伊斯瑪儀派兩大分支都認為神智(عقل)是穆聖和伊瑪目們靈魂的源泉,並給予他們深奧的知識即智慧(حكمة),而他們所遭受的磨難是真主對他們信徒的一種恩典[1][4][5]。儘管伊瑪目並不接受真主的啟示(وحي),但他與真主的關係密切,他透過神的引導來引導民眾。他也受藏在他身上的秘密典籍如《賈米亞》(الجميعة)和《賈夫爾》(الجفر)的引導。對於真主神聖的指引的信仰是什葉派的十二伊瑪目派和伊斯瑪儀派兩大分支的基本信念,它基於以下的學說,即真主是永不會離開世人,不會讓他們沒有神聖的指引的[6]。
根據十二伊瑪目派的說法,總會有一位時代的伊瑪目,他是由真主任命的、在穆斯林共同體中所有信仰和法律事務的權威。在十二伊瑪目派看來,穆聖的堂弟暨女婿阿里·本·阿比·塔利卜就是第一個這樣的伊瑪目,他是穆聖合法的繼承人,而他的繼任者則是他與穆聖之女法蒂瑪的男性後裔們。除了第三任伊瑪目胡笙·本·阿里·本·阿比·塔利卜是第二任伊瑪目哈桑·本·阿里·本·阿比·塔利卜的弟弟外,每一任伊瑪目都是前一任伊瑪目的兒子[1]。第十二任、也是最後一任伊瑪目是穆罕默德·馬赫迪·蒙塔扎爾,十二伊瑪目派相信他至今依然在世,只不過隱遁起來,直到世界末日他才會再次降臨人間,將公正帶給世界[6]。
列表
[編輯]排序 | 人名書法 | 本名[註 1] 別號[註 2] |
阿拉伯文頭銜 土耳其文頭銜[註 3] |
公曆生卒年 伊歷生卒年 |
重要性 | 出生地 | 死因[註 4] | 聖陵所在[註 5] |
---|---|---|---|---|---|---|---|---|
1 | 阿里·本·阿比·塔利卜 (علي بن أبي طالب) 阿布·哈桑 (أبو الحسن) |
穆民的長官 (أمير المؤمنين)
阿里一世 (Birinci Ali)[8] |
600年-661年[7] 前23年(希吉拉之前)-40年[9] |
他是所有什葉派穆斯林心目中的第一任伊瑪目和穆聖的合法繼承人;遜尼派承認他是第四任正統的哈里發。他在幾乎所有蘇非派穆斯林教團中享有崇高地位;這些教團的成員透過他與穆聖攀上血緣關係。[7] | 麥加 (今屬沙烏地阿拉伯)[7] |
他在庫費的大清真寺做禮拜時被哈瓦利吉派的阿卜杜拉赫曼·本·穆勒賈姆以一柄毒劍刺傷,當天歸真。[7][10] | 納傑夫 伊瑪目阿里聖陵 (今屬伊拉克)[7] | |
2 | 哈桑·本·阿里·本·阿比·塔利卜 (الحسن بن علي بن أبي طالب) 阿布·穆罕默德 (أبو محمد) |
穆吉塔巴 (المجتبى,中選者)
阿里二世 (İkinci Ali)[8] |
624年-670年[12]
3年-50年[13] |
他是穆聖存活到成年的最年長的外孫,伊瑪目阿里與法蒂瑪的長子。阿里歸真後,哈桑在庫費繼任哈里發之位,與穆阿威葉一世和談後,放棄了對伊拉克地區為期七個月的統治,遷居麥地那。[11] | 麥地那 (今屬沙烏地阿拉伯)[12] |
十二伊瑪目派相信他的妻子被哈里發穆阿威葉一世收買,在麥地那的寓所毒死了他。[14] | 麥地那 巴基公墓 (今屬沙烏地阿拉伯,上圖中的陵寢建築已被瓦哈比派搗毀)[12] | |
3 | 胡笙·本·阿里·本·阿比·塔利卜 (الحسين بن علي بن أبي طالب) 阿布·阿卜杜拉 (أبو عبدالله) |
殉道者之主 (سيد الشهداء)[15]
阿里三世 (Üçüncü Ali)[8] |
626年-680年[16]
4年-61年[17] |
他是伊瑪目阿里與法蒂瑪的次子,穆聖的外孫、伊瑪目哈桑的弟弟。他認為穆阿威葉一世將哈里發之位傳給兒子耶齊德一世是非法的。他和他的家人在卡爾巴拉慘案中被耶齊德一世的軍隊殺害,慘案發生的那天成為阿舒拉節,對他的悼念活動是什葉派宗教儀式的核心內容。[16][15] | 麥地那 (今屬沙烏地阿拉伯)[16] |
他在卡爾巴拉慘案中遇難並被斬首。[16] | 卡爾巴拉 伊瑪目海珊聖陵 (今屬伊拉克)[16] | |
4 | 阿里·本·海珊·本·阿里 (علي بن الحسین بن علي) 阿布·穆罕默德 (أبو محمد) |
薩賈德 (السجاد,伏地膜拜者)
阿里四世 (Dördüncü Ali)[8] |
658/659年[18]-712年[19]
38年[18]-95年[19] |
他是《薩賈德書》(又稱《聖裔詩篇》)中禱文的作者,該書在什葉派中的地位僅次於《古蘭經》和《辭章之道》。[19] | 麥地那 (今屬沙烏地阿拉伯)[18] |
根據大多數什葉派學者的說法,他被哈里發瓦利德一世下令毒死於麥地那寓所。[19] | 麥地那 巴基公墓 (今屬沙烏地阿拉伯,上圖中的陵寢建築已被瓦哈比派搗毀)[18] | |
5 | 穆罕默德·本·阿里·本·海珊 (محمد بن علي بن الحسين) 阿布·賈法爾 (أبو جعفر) |
巴基爾 (الباقر,揭示者)[20] 阿里五世 (Beşinci Ali)[8] |
677年-732年[20]
57年-114年[20] |
遜尼派和什葉派文獻都把他描述成早期最傑出的教法學家之一,他生前教授了許多弟子。[20][21] | 麥地那 (今屬沙烏地阿拉伯)[20] |
根據一些什葉派學者的說法,他被易卜拉欣·本·瓦利德·本·阿卜杜拉奉哈里發希沙姆·本·阿卜杜勒-馬利克·本·馬爾萬之命毒死於麥地那寓所。[19] | 麥地那 巴基公墓 (今屬沙烏地阿拉伯,上圖中的陵寢建築已被瓦哈比派搗毀)[20] | |
6 | 賈法爾·本·穆罕默德·本·阿里 (جعفر بن محمد بن علي) 阿布·阿卜杜拉 (أبو عبدالله) |
薩迪克 (الصادق,誠實者)[22] 阿里六世 (Altıncı Ali)[8] |
702年-765年[22]
83年-148年[22] |
他創立了賈法里教法學派及十二伊瑪目派神學。他是多位不同領域的學者的老師,弟子包括教法學家阿布·哈尼法和馬立克·本·阿納斯、教義學家瓦西勒·本·阿塔和希沙姆·本·哈卡姆以及科學家暨鍊金術士賈比爾。[22][23] | 麥地那 (今屬沙烏地阿拉伯)[22] |
根據什葉派文獻,他被哈里發曼蘇爾下令毒死於麥地那寓所。[22] | 麥地那 巴基公墓 (今屬沙烏地阿拉伯,上圖中的陵寢建築已被瓦哈比派搗毀)[22] | |
7 | 穆薩·本·賈法爾·本·穆罕默德 (موسى بن جعفر بن محمد) 阿布·哈桑一世 (أبو الحسن الأول)[24] |
卡齊姆 (الكاظم,隱忍者)[25] 阿里七世 (Yedinci Ali)[8] |
744年-799年[25]
128年-183年[25] |
他在父親伊瑪目薩迪克歸真後繼任伊瑪目之位,伊斯瑪儀派等分支相繼從什葉派主流社團中分裂出去,不承認他為伊瑪目。[26]他創建了一個代理人網絡,讓他們在中東和呼羅珊地區的什葉派社團中徵收伍一稅。他在馬赫達維耶派中享有崇高地位;該派的成員透過他與穆聖攀上血緣關係。[27] | 麥地那 (今屬沙烏地阿拉伯)[25] |
什葉派相信他被哈里發哈倫·拉希德下令囚禁並毒死於巴格達。[25] | 巴格達卡濟米耶區 伊瑪目穆薩·卡齊姆與穆罕默德·賈瓦德聖陵 (今屬伊拉克)[25] | |
8 | 阿里·本·穆薩·本·賈法爾 (علي بن موسى بن جعفر) 阿布·哈桑二世 (أبو الحسن الثانی)[24] |
里達(الرضا,主喜者)[28]
阿里八世 (Sekizinci Ali)[8] |
765年-817年[28]
148年-203年[28] |
他被哈里發馬蒙立為儲君,因與穆斯林和非穆斯林宗教學者的爭論而聞名。[28] | 麥地那 (今屬沙烏地阿拉伯)[28] |
根據什葉派文獻,他被哈里發馬蒙下令毒死於馬什哈德。[28] | 馬什哈德 伊瑪目里達聖陵 (今屬伊朗)[28] | |
9 | 穆罕默德·本·阿里·本·穆薩 (محمد بن علي بن موسى) 阿布·賈法爾 (أبو جعفر) |
塔基 (التقي,敬主者)
阿里九世 (Dokuzuncu Ali)[8] |
810年-835年[29]
195年-220年[29] |
他因面對阿拔斯王朝的迫害表現得慷慨和虔誠而聞名。[29] | 麥地那 (今屬沙烏地阿拉伯)[29] |
根據什葉派文獻,他被自己的妻子即哈里發馬蒙之女奉哈里發穆阿台綏姆之命毒死於巴格達寓所。[29] | 巴格達卡濟米耶區 伊瑪目穆薩·卡齊姆與穆罕默德·賈瓦德聖陵 (今屬伊拉克)[29] | |
10 | 阿里·本·穆罕默德·本·阿里 (علي بن محمد بن علي) 阿布·哈桑三世 (أبو الحسن الثالث)[30] |
哈迪 (الهادي,引導者)
阿里十世 (Onuncu Ali)[8] |
827年-868年[30]
212年-254年[30] |
他加強了什葉派社團的代理人網絡。他向代理人們發出指示,向信徒們徵收伍一稅,在財政上獲得了收益,宗教上贏得了宣誓效忠。[30] | 麥地那附近的蘇賴亞村 (今屬沙烏地阿拉伯)[30] |
根據什葉派文獻,他被哈里發穆塔茲下令毒死於薩邁拉。[31] | 薩邁拉 伊瑪目阿里·哈迪與哈桑·阿斯卡里聖陵 (今屬伊拉克,上圖中的金頂與宣禮塔已被炸毀)[30] | |
11 | 哈桑·本·阿里·本·穆罕默德 (الحسن بن علي بن محمد) 阿布·穆罕默德 (أبو محمد) |
阿斯卡里 (العسكري,軍隊駐屯地居住者)
阿里十一世 (Onbirinci Ali)[8] |
846年-874年[32]
232年-260年[32] |
他的父親伊瑪目哈迪歸真後,他在生命的大部分時間裡都受到阿拔斯王朝哈里發穆阿台米德的監視。他在世期間什葉派人口規模龐大、力量壯大,因而時常受到遜尼派當局的壓迫。[33] | 麥地那 (今屬沙烏地阿拉伯)[32] |
根據什葉派文獻,他被哈里發穆阿台米德下令毒死於薩邁拉。[32] | 薩邁拉 伊瑪目阿里·哈迪與哈桑·阿斯卡里聖陵 (今屬伊拉克,上圖中的金頂與宣禮塔已被炸毀)[33] | |
12 | 穆罕默德·本·哈桑·本·阿里 (محمد بن الحسن بن علي) 阿布·卡西姆 (أبو القاسم) |
馬赫迪 (المهدي,得正道者)
阿里十二世 (Onikinci Ali)[8] |
869年至今(?)[35]
255年至今(?)[35] |
根據十二伊瑪目派教義,他是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且依然在世,也是現任伊瑪目和被期待的馬赫迪(救世主),世界末日臨近時他會與爾撒(伊斯蘭教中的耶穌)一同復臨人間,重建伊斯蘭教合法的統治,讓公正與和平充滿大地。[36] | 薩邁拉 (今屬伊拉克)[35] |
根據十二伊瑪目派教義,只要真主願意,他會一直活著,只不過從公曆872年起他就隱遁了。[35] | 無 (上圖顯示的是麥地那先知清真寺中的書有「穆罕默德·馬赫迪」名字的裝飾物) |
注釋
[編輯]- ^ 阿拉伯人名一般分三節或三節以上,第一節為本人教名,第二節為父親教名,第三節為祖父教名。參見《世界人名翻譯大辭典》(1997年4月修訂版)第3751頁。
- ^ 阿拉伯男人的別號(كنية)一般以阿布(أبو)加上其長子的教名,表示「某某之父」。參見《世界人名翻譯大辭典》(1997年4月修訂版)第3751頁。
- ^ 各伊瑪目的阿拉伯文頭銜被以阿拉伯語為禮儀語言的大多數十二伊瑪目派穆斯林,包括烏蘇勒派、阿赫巴爾派、謝赫派及小部分阿列維派所使用。土耳其文頭銜被大多數阿列維派穆斯林所使用,該派是十二伊瑪目派的一個邊緣團體,約占全世界什葉派穆斯林的10%。各伊瑪目的土耳其文頭銜的意思是「阿里一世」、「阿里二世」,以此類推。參見:Encyclopedia of the Modern Middle East and North Africa. Gale Group. 2004. ISBN 978-0-02-865769-1.
- ^ 除第十二伊瑪目馬赫迪外,根據十二伊瑪目派教義,伊瑪目馬赫迪依然在世。
- ^ 除第十二伊瑪目馬赫迪外,根據十二伊瑪目派教義,伊瑪目馬赫迪依然在世,自然沒有聖陵。
- 本條目所有與人名有關的譯名、注釋均參見《世界人名翻譯大辭典》(1997年4月修訂版)。
參考文獻
[編輯]引用
[編輯]- ^ 1.0 1.1 1.2 Shi'ite.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Online. 2007 [2007-1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1-01).
- ^ Tabatabae & (1979),第10頁.
- ^ Momen & (1985),第174頁.
- ^ Tabatabae & (1979),第15頁.
- ^ Corbin & (1993),第45–51頁.
- ^ 6.0 6.1 Gleave, Robert. Imamate. Encyclopaedia of Islam and the Muslim world; vol.1. MacMillan. ISBN 0-02-865604-0.
- ^ 7.0 7.1 7.2 7.3 7.4 7.5 Nasr, Seyyed Hossein. Ali.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Online. [2007-1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0-18).
- ^ 8.00 8.01 8.02 8.03 8.04 8.05 8.06 8.07 8.08 8.09 8.10 8.11 Encyclopedia of the Modern Middle East and North Africa. Gale Group. 2004. ISBN 978-0-02-865769-1.
- ^ Tabatabae & (1979),第190–192頁.
- ^ Tabatabae & (1979),第192頁.
- ^ 11.0 11.1 11.2 Madelung, Wilferd. ḤASAN B. ʿALI B. ABI ṬĀLEB. Encyclopaedia Iranica. [2012-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01).
- ^ 12.0 12.1 12.2 Hasan.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Online. [2007-1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0-16).
- ^ Tabatabae & (1979),第194–195頁.
- ^ Tabatabae & (1979),第195頁.
- ^ 15.0 15.1 Madelung, Wilferd. ḤOSAYN B. ʿALI. Encyclopaedia Iranica. [2008-03-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4-29).
- ^ 16.0 16.1 16.2 16.3 16.4 al-Husayn.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Online. [2007-1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0-31).
- ^ Tabatabae & (1979),第196–199頁.
- ^ 18.0 18.1 18.2 18.3 18.4 Madelung, Wilferd. 'ALÈ B. AL-HUOSAYN. Encyclopaedia Iranica. [2007-1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05).
- ^ 19.0 19.1 19.2 19.3 19.4 Tabatabae & (1979),第202頁.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Madelung, Wilferd. AL-BAQER, ABU JAFAR MOHAMMAD. Encyclopaedia Iranica. [2007-1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4-29).
- ^ Tabatabae & (1979),第203頁.
- ^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Tabatabae & (1979),第203–204頁.
- ^ Wasil ibn Ata.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Online. [2007-1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1-06).
- ^ 24.0 24.1 Madelung, Wilferd. 'ALÈ AL-HAÚDÈ. Encyclopaedia Iranica. [2007-1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6-05).
- ^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Tabatabae & (1979),第205頁.
- ^ Tabatabae & (1979),第78頁.
- ^ Sachedina & (1988),第53–54頁.
- ^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Tabatabae & (1979),第205–207頁.
- ^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Tabatabae & (1979),第207頁.
-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Madelung, Wilferd. 'ALÈ AL-HAÚDÈ. Encyclopaedia Iranica. [2007-1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1-17).
- ^ Tabatabae & (1979),第208–209頁.
- ^ 32.0 32.1 32.2 32.3 32.4 Halm, H. 'ASKARÈ. Encyclopaedia Iranica. [2007-1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4-29).
- ^ 33.0 33.1 Tabatabae & (1979),第209–210頁.
- ^ Muhammad al-Mahdi al-Hujjah.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Online. [2007-1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0-17).
- ^ 35.0 35.1 35.2 35.3 Tabatabae & (1979),第210–211頁.
- ^ Tabatabae & (1979),第211–214頁.
來源
[編輯]- 書籍
-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Online.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Inc.
- Encyclopædia Iranica. Center for Iranian Studies, Columbia University. ISBN 1-56859-050-4.
- Martin, Richard C. Encyclopaedia of Islam and the Muslim world; vol.1. MacMillan. ISBN 0-02-865604-0.
- Encyclopedia of the Modern Middle East and North Africa. Gale Group. 2004. ISBN 978-0-02-865769-1.
- Corbin, Henry. History of Islamic Philosophy, Translated by Liadain Sherrard, Philip Sherrard. London; Kegan Paul International in association with Islamic Publications for The Institute of Ismaili Studies. 1993 (original French 1964). ISBN 0-7103-0416-1.
- Momen, Moojan. An Introduction to Shi`i Islam: The History and Doctrines of Twelve.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85. ISBN 0-300-03531-4.
- Sachedina, Abdulaziz Abdulhussein. The Just Ruler (al-sultān Al-ʻādil) in Shīʻite Islam: The Comprehensive Authority of the Jurist in Imamite Jurisprudenc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S. 1988. ISBN 0-19-511915-0.
- Tabatabae, Sayyid Mohammad Hosayn. Shi'ite Islam. Seyyed Hossein Nasr (Translator). SUNY press. 1979. ISBN 0-87395-272-3.
外部連結
[編輯]- (英文)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welve Imam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英文)A Brief History Of The Lives Of The Twelve Imams a chapter of Shi'a Islam by Allameh Tabatabaei
- (英文)The Twelve Imams Taken From A Shi'ite Anthology by Allameh Tabatabaei
- (英文)A Short History of the Lives of The Twelve Ima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