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劉之潔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劉之潔(1872年—1938年)字聿新直隸滄縣小集北頭村(今屬南皮縣)人,清朝及中華民國軍事將領。[1][2]

生平

[編輯]

劉之潔自幼隨祖父讀書,幾次參加科舉考試,均未考取。此後他入新農兵官學校北洋武備學堂的前身)。畢業後,他被袁世凱派赴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學習,和吳祿貞等人是中國第一期留日士官生。畢業歸國後,他任陸軍第三鎮教練官,旋升管帶,率軍駐紮琿春[2]後任吉林陸軍統帶。[1]

此後,劉之潔任東三省督練公所參議。後陳宧調任參謀長,劉之潔因同陳宧不和而棄職,投奉天巡撫程德全。1910年,程德全調任江蘇巡撫,劉之潔隨之到蘇州,任江蘇督練公所參議官,陸軍部一等諮議官,江蘇陸軍第二十三混成協四十五標統領。[2][1]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劉之潔勸說程德全響應。同年農曆九月十五日,程德全宣布江蘇獨立,成立江蘇軍政府,程德全任都督,劉之潔任江蘇水陸軍總司令兼陸軍第五師師長、前敵總指揮。在進攻固守南京的清朝江南提督張勳的戰鬥中,劉之潔親自率部攻下聚寶門外的制高點雨花台,最終民軍攻克南京。12月29日,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選舉會在南京舉行,他任監票員。江蘇都督程德全到上海看病,劉之潔以江蘇參謀廳廳長護理江蘇都督。[2][1]

中華民國成立後,他歷任江北擴軍使,江蘇清鄉督辦,蘇州鎮守使,江蘇督軍公署諮議廳廳長,大總統府顧問。後來他辭職,居住於南京。他曾獲授二等文虎章,二等嘉禾章,陸軍中將。[1][2]

民國九年(1920年)直隸、山東、河南發生旱災,直隸的災情尤其嚴重,劉之潔為來南京投靠他的受災親友安排生活和工作。1921年,他獲將軍府將軍,1924年他獲特任「鼎威將軍」。 晚年,他回到家鄉滄縣。民國十九年(1930年),他倡議修撰《滄縣誌》。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7月30日日軍占領天津,國民黨軍隊向南撤退,劉之潔也隨軍撤退到南京,又轉赴湖南常德。不久,劉之潔病重。[2]

1938年秋,劉之潔病逝於湖南常德。[2]

家庭

[編輯]
  • 父:劉錫智
  • 叔父:劉錫光
  • 妻:嚴氏[2]
  • 侄子:劉雲樵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劉習貞,鼎威將軍劉之潔,文史精華2011年第A02期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劉之潔,南皮縣政府網,於2012-3-26查閱[永久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