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儒勒·凡爾納環形山

座標35°00′S 147°00′E / 35.0°S 147.0°E / -35.0; 147.0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儒勒·凡爾納環形山
月球勘測軌道器拍攝的圖像
坐標35°00′S 147°00′E / 35.0°S 147.0°E / -35.0; 147.0
直徑145.5公里
深度3公里
余經日出時215°
命名來源儒勒·凡爾納
月球軌道器2號拍攝的南向斜視圖

儒勒·凡爾納環形山(Jules Verne)是月球背面南半球一座巨大的古老撞擊坑,約形成於前酒海紀[1],其名稱取自法國地理學家及著名科普作家儒勒·凡爾納(1828年-1905年),1961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正式批准接受。

描述

[編輯]

該隕坑西側毗鄰厄缶環形山巴甫洛夫環形山賽德爾環形山分別位於它的東北和西北;儒勒·凡爾納環形山的東南坐落著倫德馬克環形山;西南則有拉姆齊環形山洛希環形山。它的西北靠近智海[2]。該環形山的中心月面坐標35°00′S 147°00′E / 35.0°S 147.0°E / -35.0; 147.0,直徑145.5公里[3], 深度3公里[1]

儒勒·凡爾納環形山的外壁邊緣已磨損和侵蝕,上面覆蓋著數座撞擊坑,其中沿東側坐落著衛星坑儒勒·凡爾納 G、東北壁嵌入了儒勒·凡爾納 C、儒勒·凡爾納 Z穿過它的北側壁、南側壁上橫跨著一座小隕坑,而衛星坑儒勒·凡爾納 P則附靠在它的西南偏南外壁。坑壁高出周邊地形1710米[1],內部容積約22700立方千米[1]

坑內大部分地表已被玄武岩熔岩掩沒,形成一處平坦幽暗的低反照率表面。作為月球背面的隕石坑這一特徵確屬異樣,因為這一面的月殼要遠厚於月球正面,但主要是該隕坑整體位於南極-艾托肯盆地內。儒勒·凡爾納環形山坑底西部清楚地顯示二座小隕坑的殘壁突出於熔岩表面之上,東部有一座醒目的碗狀小隕坑,東部和東南側蜿蜒著一條月溝,坑底西北部還分布著另一條不太明顯的月溝。

儒勒·凡爾納環形山是月球上少數幾座已知以個人全名而非姓氏命名的撞擊坑,也是一座以科幻作家而非通常以著名科學家或探險家命名的撞擊坑。

衛星隕石坑

[編輯]

按慣例,最靠近儒勒·凡爾納環形山的衛星坑在月圖上以字母標註在該坑中心點的旁邊。

LAC-102, LAC-118拼接圖
儒勒·凡爾納 緯度 經度 直徑
C 33.2° S 149.7° E 30 公里
G 35.1° S 150.0° E 42 公里
P 38.0° S 145.1° E 62 公里
R 36.9° S 140.9° E 49 公里
X 32.1° S 145.2° E 15 公里
Y 31.3° S 146.0° E 30 公里
Z 32.5° S 146.8° E 20 公里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
  2. ^ Jules Verne on LAC-118 map (PDF). [2016-07-1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2-20). 
  3. ^ Directory of the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2016-07-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5). 

另請參閱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