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爾納鐸
- Afrikaans
- Alemannisch
- Aragonés
- العربية
- مصرى
- Asturianu
- Беларуская
- Беларуская (тарашкевіца)
- Български
- Brezhoneg
- Català
- Čeština
- Dansk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nglish
- Esperanto
- Español
- Euskara
- فارسی
- Suomi
- Français
- Gaeilge
- Galego
- עברית
- Hrvatski
- Magyar
- Հայերեն
- Bahasa Indonesia
- Italiano
- 日本語
- ქართული
- Kabɩyɛ
- 한국어
- Кыргызча
- Latina
- Lietuvių
- Latviešu
- മലയാളം
- Nederlands
- Norsk nynorsk
- Norsk bokmål
- Nouormand
- Occitan
- Polski
- Português
- Română
- Русский
- Sardu
- Sicilianu
- Scots
- Srpskohrvatski / 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
- Simple English
- Slovenčina
- Slovenščina
- Shqip
- Српски / srpski
- Svenska
- Kiswahili
- தமிழ்
- ไทย
- Türkçe
- У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 吴语
格萊福的聖伯爾納鐸 St. Bernard of Clairvaux | |
---|---|
修道院院長、教會聖師、流蜜聖師(英語:Doctor Mellifluus) | |
出生 | 1090年 法國方丹萊第戎 |
逝世 | 1153年8月20日(1153歲—08—20)(62—63歲) 法國格萊福隱修院(英語:Clairvaux Abbey) |
敬禮於 | 天主教 聖公會 信義會 |
封聖 | 1174年1月18日 由教宗歷山三世 於羅馬 |
主要朝聖地 | 法國特魯瓦主教座堂 法國關下城 |
瞻禮 | 8月20日 |
象徵(英語:Saint symbolism) | 熙篤會白袍、魔鬼鏈、白犬 |
主保 | 熙篤會、勃艮第、直布羅陀、劍橋大學王后學院、施派爾主教座堂、聖殿騎士團、養蜂人、製燭者、格萊福監獄(英語:Clairvaux Prison)、方丹萊第戎 |
格萊福的聖伯爾納鐸(法語:St. Bernard de Clairvaux,1090年—1153年8月20日,天主教譯為聖伯爾納多),天主教熙篤會隱修士,格萊福隱修院(英語:Clairvaux Abbey)創院院長,修道改革運動的傑出領袖,被尊為中世紀神祕主義之父,也是極其出色的靈修文學作家。
生平
[編輯]聖伯爾納鐸出生於第戎附近的一個法蘭西貴族家庭。他受教宗額我略七世和克呂尼修道院革新運動的影響,受過三藝制教育(文法、修辭學與邏輯學)。他本是有志從軍,但19歲那一年母親去世,為遵從母親遺志,於22歲(1112年),帶著三十位親友進入位於熙篤荒僻河谷中的熙篤會修院,成為修士。[1][2][3]這是一所極為嚴格和熱誠的修道院。三年後他即受委任為格萊福隱修院明(英語:Clairvaux Abbey)的院長。
他有著極大的感染力,引領自己曾為公爵的父親與兩位兄弟捨棄家財一同修道。當時有這樣的一句話「做母親的把兒子藏起來、做妻子的把丈夫藏起來、朋友把朋友藏起來」,免得他們受感化去做修道士。他擁有優美的人格,口才很好,擅長講道與寫作,會寫神學論文以及美妙的詩歌。他以優秀的口才與文才,高舉教宗與聖母,終止教會的分裂。[4]明谷的第一間修道院是他建立的,他以修道院長的身分影響了整個歐洲。他是中世紀第一個偉大的神秘主義者,也是苦修的簡樸生活與個人靈修運動的領導人。他強調天主之愛,並相信基督徒要愛天主才能認識天主。而人類對物質的貪戀可以藉著祈禱與自律而改變成為對基督的熱愛。聖伯爾納鐸雖然是一位出世的修士,但對於當時的政治也並非不聞不問。他在1130年介入了選擇新教宗的爭論,他堅決支持教宗必須擁有高尚的道德生活,並且不厭其煩地嘗試說服所有的歐洲人與他站在同一立場。他促成國王路易七世與封建臣民的和解、為聖殿騎士團制定規章、譴責亞伯拉德的經院理性主義,甚至發起了第二次十字軍。
聖伯爾納鐸最終精力耗竭而逝世,享年62歲。[5]他在1174年1月18日被教宗歷山三世冊封為聖人,1830年被教宗庇護八世授予「教會聖師」的名銜。
神學觀點
[編輯]聖伯爾納鐸並不贊同純粹循理性之路親近天主,他強調必須要愛與知識並重。他將愛分為四種層次:(1)為自己而愛人,(2)為自己而愛天主,(3)為天主而愛天主,(4)為天主而愛人。愛的最高境界完全是上主自己的工作,是上主主動更新人,使人成聖。他認為天主與人之間愛的聯合,並非源於理智上的聯合,也不是神性與人性本質上的聯合,而是人在意志上完全順從天主的聯合。[6]
聖伯爾納鐸與亞伯拉德爭論三位一體,實際分歧為對抗辯證法態度。他依循西多會的教規,認為祈禱與沉思才是精神追求,辯證法則奢華。他遣責亞伯拉德以邏輯解釋三一神的存在與本質。他認為每一個本質、形式、屬性、至善、智慧、美德和力量,都是真正的上帝。他同意使用不同的概念稱呼上帝,但不允許進一步解釋。他明白解釋需要區別意義,必須使用辯證法。他沒有完全排斥理性,但對於世俗知識中冷靜、無情的理性感到不滿意。他相信只有融合了熱愛上帝的情感的理性[7],才能進行神秘的思辯,透過認識耶穌而達到。
主保教堂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陶理,《基督教兩千年史》,李伯明、林牧野合譯, (香港:海天書樓,2001),268,305,
- ^ Geoffrey Hanks, 70 Great Christians Changing the World (Ross-shire, Scotland: Christians Focus Publications, 1992), 89.
- ^ 郭鴻標,《諄諄善諫的修士─聖伯爾拿》 (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2002),1。
- ^ 顏路裔,《名人軼事》, (香港:道聲出版社,1983),48-49。
- ^ 陶理,《基督教兩千年史》,267-268。
- ^ 郭鴻標,5。
- ^ 趙, 敦華. 基督教哲學1500年.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7: 263–265. ISBN 978-7-01-001956-7.
外部連結
[編輯]天主教(羅馬公教) | |||||
---|---|---|---|---|---|
組織、教宗、教義和儀式傳統 | |||||
教會歷史(英語:History of the Catholic Church) | |||||
制度 法典 | |||||
教理 | |||||
七大聖事 | |||||
聖母論 | |||||
神學家 (教會聖師) | 大亞爾伯特 · 聖盎博羅削 · 聖安瑟莫 · 帕多瓦或里斯本的聖安多尼 · 聖托馬斯·阿奎那 · 聖亞他那修 · 希波的聖奧思定 · 該撒利亞的巴西略 · 可敬者伯達 · 羅伯·白敏 · 聖伯爾納鐸 · 聖文德 · 聖伯多祿·卡尼修斯(英語:Peter Canisius) · 聖加大利納 · 金言聖伯多祿(英語:Peter Chrysologus) · 金口若望 · 亞歷山大的聖濟利祿 · 耶路撒冷的聖濟利祿 · 彼得·達米安 · 聖厄弗冷 · 聖方濟各·沙雷氏 · 教宗額我略一世 · 額我略·納齊安 · 普瓦捷的依拉略 · 聖依西多祿 · 聖熱羅尼莫 · 聖若望·達瑪森 · 十字若望 · 聖勞倫斯·布林希(英語:Lawrence of Brindisi) · 教宗良一世 · 聖亞爾豐索(英語:Alphonsus Maria de' Liguori) · 聖女小德蘭 · 聖女大德蘭 · 亞維拉的若望(英語:John of Ávila) · 賓根的希爾德加德 · 納雷科的聖額我略 | ||||
教宗方濟各 | 2013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 · 就職典禮(英語:Papal inauguration of Pope Francis) · 神學理論(英語:Theology of Pope Francis) · 《信德之光》通諭(英語:Lumen fidei) · 《福音的喜樂》勸諭(英語:Evangelii Gaudium) · 《願祢受讚頌》通諭 · 所宣聖者(英語:List of saints canonized by Pope Francis) · 國際訪問(英語:List of pastoral visits of Pope Francis outside Italy and Vatican City) · 牧徽 · 住所 | ||||
歷任教宗 | |||||
修道會 | |||||
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 |
| ||||
個別教會 按禮儀劃分 |
| ||||
會議 活動 | |||||
其他 | |||||
綜述(英語:History of the Catholic Church) | ||
---|---|---|
早期教會 | ||
君士坦丁大帝至 教宗額我略一世 | ||
中世紀前期 | ||
中世紀中期 | ||
中世紀後期 | ||
宗教改革 和反宗教改革 | ||
巴洛克時期 至法國大革命 | ||
修道制度及修會 | ||
教育和科學 | ||
近代傳教事業 | ||
19世紀 |
| |
20世紀 |
| |
21世紀以來 | ||
各地天主教史 | ||
相關主題 | ||
童貞瑪利亞(英語:Veneration of Mary in the Catholic Church) | ||
---|---|---|
宗徒 | ||
總領天使 | ||
精修聖人 | ||
門徒 | ||
教會聖師 |
| |
四聖史 | ||
教父 |
| |
殉教者(英語:Christian martyrs) |
| |
以色列先祖 | ||
教宗 |
| |
聖經中的先知 |
| |
童貞女(英語:Virgin (title)) |
| |
特魯瓦(法語:Liste des comtes de Troyes)與 莫城(法語:Liste des comtes de Meaux)伯爵 |
| ||||||||||||||||
---|---|---|---|---|---|---|---|---|---|---|---|---|---|---|---|---|---|
特魯瓦伯爵(法語:Liste des comtes de Troyes) |
| ||||||||||||||||
莫城伯爵(法語:Liste des comtes de Meaux) | |||||||||||||||||
香檳伯爵(法語:Liste des comtes de Champagne) | |||||||||||||||||
主要貴族家族 |
| ||||||||||||||||
著名人物 |
| ||||||||||||||||
參見 |
- 含有法語的條目
- 包含FAST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ISNI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VIA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WorldCat實體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BIBSYS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BNC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BNE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BN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BNFdata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BNMM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CANTIC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GND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ICCU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J9U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KBR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LCC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Libris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NDL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NKC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NLA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NLG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NLK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NSK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NTA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PLWAB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PortugalA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VcBA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CINII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KULTURNAV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MusicBrainz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ULA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DTBIO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Trove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CONOR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HDS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RISM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SNAC-ID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SUDOC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