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中國人民解放軍廣州市軍事管制委員會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中國人民解放軍廣州市軍事管制委員會簡稱廣州市軍管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廣州市軍事管制時期的最高權力機關,統一負責接管廣州市的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等的工作,首次的軍事管制時期至1953年8月結束[1]

第一次運作

[編輯]
中 國 人 民 解 放 軍
廣州市軍事管制委員會
主要領導
主任葉劍英
機構概況
上級機構中國人民解放軍廣東省軍事管制委員會
聯絡方式
總部
實際地址廣州市中華北路國民政府行政院舊址
機構沿革
被接替者中華民國 廣州市政府
成立時間1949年10月21日

1949年9月6日,新的中共中央華南分局在江西省贛州市成立,原由香港分局改稱的華南分局併入,隸屬中共中央華中局領導。中共中央華南分局召開擴大會議(贛州會議),制訂解放廣東全省的作戰計劃、支前工作以及城市接管中的政策、外交方針等問題,確定廣東解放後華南黨政軍各級領導機構的設置及幹部配備等問題,尤其是廣州的接管班子及黨政領導機構的幹部配備等。葉劍英強調:接與管相結合、相統一的思想,各個系統進行分別接管、完整接管(包括財物、檔案、人員)和「二快一慢」的方針(即對政權機關和物資機構接管工作要快,對文教、外事單位則要更穩妥、慎重,晚接管幾天也無礙;但是對廣播電台、報館則要抓緊馬上接管)。10月6日,中共中央華南分局決定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廣州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構由12名委員組成,朱光為委員會書記,雲青(雲廣英)、肖桂昌為副書記。

國民黨當局在敗退廣州前夕,提出「總撤退、總罷工、總破壞」的行動口號,炸毀了珠江上第一條跨江大橋——海珠橋。1949年10月14日廣州解放。1949年10月21日,根據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電令,中國人民解放軍廣州軍事管制委員會正式對外公布成立,駐中華北路國民政府行政院舊址(現解放北路廣東迎賓館)。主要任務為接管中華民國屬下的廣州市政府,建立共產黨政權。10月23日,廣州市接管工作委員會進入廣州,集中住在長堤一帶的酒店,準備參加接管工作。1949年10月24日,即我們進入廣州的第二天,中共中央華南分局作出了重建中共廣州市委員會的決定。10月28日廣州市人民政府成立後逐漸取代其職能。11月11日,人民解放軍在府前路廣州市人民政府大樓前舉行解放廣州入城儀式以及慶祝廣州解放大會。受檢閱部隊以軍樂隊及戴紅花的戰馬為前導,從連新路進入府前路,接受檢閱,然後經過吉祥路與在市內的20萬群眾匯合後,再從惠愛路(今中山五路)、永漢路(今北京路)、沿長堤到西濠口,進行了聲勢浩大的遊行。

至1949年12月初,接管工作基本結束。各戰線一共接管了534個單位,舊人員4310人。

1949年冬至1950年春的4個月,84架次敵機76次侵入廣州上空,炸死炸傷群眾100多人。1950年1月17日上午10時30分在天河機場掃射,下午1時半在魚珠向公共汽車低空掃射,當場死14人,傷2人。最嚴重的一次是1950年3月3日下午,敵5架5-25轟炸機、2架護航戰鬥機從海南島起飛,侵入廣州市區龍津西路、寶華路、恩寧路、黃沙車站一帶行狂轟濫炸,黃沙車站尤甚成為一片火海,光華小學、天龍布廠及相鄰的一片民房倒塌,在黃沙車站(即廣州火車南站,已於2005年關閉)、沙面一帶及珠江河面等處掃射、投彈,造成412人死亡,330人受傷,300多間房屋被炸毀,炸爛、炸沉停靠在黃沙和沙基沖、沙面河邊的船艇200多艘,2000多人無家可歸,僅光華小學的在校兒童被炸死傷多達50人,釀成「三三」慘案。西村電廠東南的三聖社、龍津西等地,也同時被空襲。

文件

[編輯]

軍管會組織機構

[編輯]

軍管會[1]

  • 軍管會主任葉劍英
  • 軍管會副主任賴傳珠
  • 軍管會委員:葉劍英方方鄧華賴傳珠蕭向榮洪學智曾生林平朱光李章達吳奇偉張醁村
  • 軍管會秘書長 肖桂昌
  • 中共廣州市委:1949年10月28日成立,市委書記葉劍英兼,朱光鍾明廖似光任副書記。林克澤任市委常委、秘書長。市委駐現在兒童公園後面的榕園。團委書記黃煥秋
  • 廣州市人民政府:市長葉劍英,副市長朱光李章達(兼省人民政府副主席)、梁廣
  • 廣州市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協商委員會:主席葉劍英,副主席方方、李章達丘哲,秘書長饒彰風
  • 廣州市總工會籌委會:主任廖似光
  • 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廣州市工作委員會:書記陳恩
  • 廣州市婦女聯合會:主任蘇惠
  • 治安委員會 主任譚政文。委員:廣州市警備司令部副政委吳富善、副司令員方強、市公安局長陳泊、人民糾察總隊負責人廖似光、軍管會委員朱光等
    • 廣州市公安局:局長譚政文、副局長孫樂宜陳泊。共計接收警員4844人,槍475支,子彈30299發,收發報機3部,消防車和汽車52輛,及文書檔案一批。10月27日,在原警察局所在地(現廣州起義路200號)成立廣州市人民政府公安局。廣州市人民政府公安局隸屬市人民政府,同時受中共華南分局社會部及中南軍(行)政委員會公安局領導。10月28日武裝查封國民黨軍統、中統特務機關。10月30日號召國民黨省、市、區黨部以及各行業支部實行登記。廣州解放半年,全市共抓獲美蔣特務331人,抓獲現行反革命及匪徒612名,收繳各類槍枝3900多支。通過各街道協助,市民政局共收容國民黨散兵游勇18900多人。從解放後十天平均敵特、壞人每日作案81宗下降到解放半年內的平均日作案9宗。
    • 廣州公安總隊:1949年10月20日中共華南分局決定,粵贛湘邊縱隊獨立第6團的7個連(另3個連調去軍管會執勤)、東二支新1團、4團的9個連,組建成廣州市公安局公安總隊。總隊長張受榮,政委陳中夫,副總隊長王彪程長青,副政委胡定倫。隸屬於廣州市公安局領導。總隊設司令部、政治處、後勤處三個工作部門,下轄4個大隊,16個中隊,1個教導處,指戰員1434人。擔負警衛華南分局,省市黨政機關,首長、民主人士的安全,守護重要目標,看押犯人,清剿特務土匪,維護社會治安等任務。1949年12月,廣州市公安局公安總隊和警衛軍管會的3個連、第十五兵團的2個連組建成公安第19師第55團;調粵贛湘邊縱隊獨立2團和從廣東6個軍分區調來7個連組建公安第19師第56團;廣東省公安幹校招收的學生835人組建公安第19師教導大隊(團級);廣州市公安局糾察大隊隸屬公安第19師領導。北京公安總隊調來的何明、湯光禮、趙一清等75人和廣州市公安局公安總隊的陳中夫組建公安第19師領導機關。師政委何明(代理師長)[2],參謀長湯光禮,政治部副主任趙一清陳中夫。全師共4278人。1950年1月28日,公安第19師改稱中國人民公安部隊廣州市總隊,總隊長李國良,政委何明,副總隊長李文祿,參謀長湯光禮,政治部副主任趙一清陳中夫。幹部、戰士經過縝密挑選,大都來自農村,還有部分幹部來自廣州、香港學聯和華僑黨員,組織成份和政治思想較為純潔,能吃苦耐勞,大都經過戰鬥鍛鍊,軍事素質較好,又懂廣東方言,有利執勤和做群眾工作;營、連幹部多數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黨團員占總人數的33%至78%。駐守在廣州執勤長達八年。
  • 廣州警備司令部:警備司令鄧華(後由陳光任司令員),政委賴傳珠兼,第四十四軍軍長方強兼副司令員,軍政治委員吳富善兼副政治委員,參謀長黃忠誠。1949年10月16日成立,先由第42軍擔負廣州的治安、警備任務。很快移交給第44軍第132師擔負市區警備。1950年5月,第158師第473團及警衛營,在師長李道之、政治委員王曉生的率領下,由廣西宜山進駐廣州,接替第132師擔負的河南及西村工業區之警備任務。8月,該師第472、474團調至廣州。9月13日,第158師全部接替第132師在廣州所擔負的警備任務,該師師部隨即兼任廣州警備司令部。10月11日,該師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公安第十師。1952年1月,公安第十師調離廣州執行海邊防任務,由廣州市公安總隊兼廣州警備司令部。
  • 財經接管委員會:華南分局贛州會議決定由易秀湘張雲天負責財經接管。但易秀湘未到任,張雲天在南下途中因翻車遇難。
    • 貿易處
    • 海關處:處長陳應中(後任廣東省統計局局長、廣東省計委副主任)
    • 中國人民銀行:1949年11月正式掛牌對外幣兌換牌價:1美元兌人民幣16.52元,1港元兌人民幣2.86元,但由於全國人民幣兌換外幣比率大波動,廣州市人民幣與港元的黑市價,降至1港元兌人民幣9.8元。貶值近4倍。這時,市軍管會11月22日聽取中國人民銀行領導王勉林及現金管理科科長韓英匯報後,決定:廣州市中國人民銀行主動地調整人民幣與港元兌換比率:1美元兌人民幣18.75元。1港元兌人民幣3.25元。這樣可使內地的人民幣不致大量南來。12月5日市軍管會在中山紀念堂召開有市公安局、市總工會、市銀行、市工商局、市稅務局及各區軍管會共1200多人參加的市整頓金融總行動,對十三行地區有86個行動小組以及八個區的銀行、銀鋪、銀號全部封點完畢,清點帳目和庫存的美元、港元、黃金、銀元(通稱大頭)等財產,並一一登記入冊,在全體職工、工作組成員監督下,貼上市軍管會封條,由正副組長送到海珠橋東側的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市分行統一入庫保管;還破獲炒賣外匯的私設電台4個。此行動穩定了金融市場,物價在十天內下降31%。12月底,市人民銀行通知各店鋪派人按當時外幣牌價折算回人民幣給各店鋪。市軍管會於1950年2月發出通告:禁止港元在市場上流通、使用。從而終結了港元統治廣州及華南地區市場的局面。
  • 交通接管委員會:主任雷鐵鳴[3]。首先搶通粵漢鐵路。1949年12月29日,粵漢鐵路漢口至廣州全線通車,恢復了客運運輸。 1950年3月開始,廣州市開始組織人手對海珠橋留在海面上的四組橋墩進行檢查。5月25日開始廣州海珠橋第二階段修復工作,從衡陽調第五橋梁隊負責。1950年11月7日,海珠橋全線通車。
    • 公路管理處,內設路政管理科。
    • 郵政
  • 軍事接管委員會
  • 文教接管委員會:主任李凡夫(華南分局宣傳部副部長),副主任饒彰風
    • 新聞出版處:處長饒彰風兼,副處長王匡羅戈東。派出了以羅戈東為首,向明、姬星波、閻培濤、魯陽、張演、楊嘉、吳柳斯等組成的幾個軍管小組,分別前往廣州市的20多家公營或公私合營報館接管,有《中央日報》、《中正日報》、《西南日報》、《建國日報》、《大光報》、《環球日報》、《越華報》、《國華報》、《現象報》等,發行總量不超過八萬份。
    • 市教育局:接收市立中學4所,市立小學92間、市立幼兒園、圖書館、博物館、民教館、市教育會、兒童文化服務社各1所。
    • 「派駐中山大學聯絡小組」,維持原狀,再加以逐步改革。中山大學相應成立了「協助接管委員會」,各學院設立分會。
    • 廣播電台:10月15日馬皓、田蔚和尹敏到沙面正式對廣州廣播電台接管。10月20日18:30廣州人民廣播電台開始廣播。
  • 房屋分配委員會
  • 物資處理委員會
  • 外僑事務處
  • 電信接管委員會/電信接管部:部長鍾夫翔,成員林爽劉澄清林青梁健吳元亮麻福芳
  • 衛生接管部
  • 司法接管部
    • 廣州市人民法院:院長朱光
  • 供應部

第二次運作

[編輯]
中 國 人 民 解 放 軍
廣州市軍事管制委員會
主要領導
主任黃榮海
機構概況
上級機構中國人民解放軍廣東省軍事管制委員會
聯絡方式
總部
實際地址廣州市北京路
機構沿革
成立時間1967年3月15日
接替者廣州市革命委員會

1967年3月15日,廣州市第二次成立軍事管制委員會,行使黨政領導職能,主任黃榮海。地址位於北京路。1968年2月21日,廣州市革命委員會成立後逐漸取代其職能。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黨史大事記1949年 中共廣州市委黨史文獻研究室 廣州市情網
  2. ^ 何明(1914年6月1日-2017年3月26日),原名楊林剛,四川省渠縣漢碑鄉楊家岩村人。1933年8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歷任四川平武縣委組織部長、阿壩中心縣委書記,陝甘寧邊區政府主席團巡視員,北京市公安總隊總隊長兼政委,公安第19師政委,廣東省公安廳副廳長,廣東省政府口岸辦公室主任、廣東省顧委委員、廣東省商務廳正廳級離休幹部。
  3. ^ 雷鐵鳴(1916--1995),廣東省台山縣人。1935年10月參加革命,1936年5月加入共青團,1937年1月轉黨。後任師政委、鐵道部客運局副局長、運輸總局副局長、鐵道兵後勤部副部長等職。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