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上海公共租界政府機構
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
Shanghai Municipal Council
機構概要
成立時間1854年7月11日
前身機構道路碼頭委員會
解散時間1943年
後繼機構上海特別市政府 (汪政府)第一區公署
機構類型政府機構
機構駐地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大樓
格言Omnia Juncta In Uno(合眾為一)
機構首長董事會總董:
James Lawrence Man(首任)
岡崎勝男(末任)
授權法源《上海英法美租界租地章程》
影像資料

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大樓
昔日的工部局大廈正門,2006年

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英語:Shanghai Municipal Council,縮寫:SMC)是上海公共租界內的最高行政當局[1]。1854年7月11日,依據新修訂後的《上海土地章程》(英語:The Code for Municipal and Land Regulations),由上海租地人會選舉產生首屆工部局。1943年汪精衛政府接收上海公共租界後停止運作。

歷史

[編輯]

1853年9月7日,小刀會攻占上海縣城滿清政府失去對外僑居留地的控制。1854年7月11日,上海公共租界組成自治的行政機構工部局,開始形成自己的警察法庭監獄等一套類似於政府的體系,進行市政建設、治安管理、徵收賦稅等行政管理活動。其後開闢的租界,都仿照上海公共租界的制度。工部局在實質上擔任了上海公共租界市政府的角色。

1943年,汪精衛政府接收上海公共租界,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宣告結束。

結構

[編輯]

董事會

[編輯]

在規模最大的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由董事會領導,1870年以後一般有9名董事。董事為無給職。董事互選產生總董。

英國人始終占據工部局董事會大多數席位,美國人通常占據1-2個席位。1873年-1914年,通常為德國人保留一個席位;1915年以後,這個席位轉給了日本人。1928年,3名華董貝淞蓀袁履登趙晉卿)經選舉首次進入董事會;1930年,又增至5名。虞洽卿劉鴻生後來曾當選華董。

1924年,美國人首次出任工部局總董。

工部局還設有許多的專門委員會,作為董事會的諮議機構:

  • 警備委員會(Watch Committee)
  • 工務委員會(Works Committee)
  • 財務委員會(Finance Committee)
  • 衛生委員會(Health Committee)
  • 銓敘委員會(Staff Committee)
  • 公用委員會(Public Utilities Committee)
  • 音樂委員會(Orchestra and Band Committee)
  • 交通委員會(Traffic Committee)
  • 學務委員會(Education Committee)
  • 圖書委員會(Library Committee)
  • 房屋估價委員會(Rate Assessment Committee)

執行機構

[編輯]
  • 總董:多由英國人、美國人擔任,最後由日本人擔任。首任是愛德華·庫寧南(1852年5月25日-1853年7月21日),末任是岡崎勝男(1942年1月5日-1943年8月1日)。
  • 總辦處
  • 警務處:1930年有雇員4879人,管轄14個巡捕房和偵探隊。
  • 火政處
  • 捐務處
  • 衛生處
  • 工務處
  • 學務處
  • 財務處
  • 公共圖書館
  • 樂隊
  • 華文處

所在地

[編輯]

1914年初,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興建新樓,1922年11月16日竣工,占據江西路福州路漢口路河南路4條馬路之間的區域12畝地。該樓1945年-1955年成為上海市政府所在地。

標誌

[編輯]
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
用途政府旗(陸)​Small vexillological symbol or pictogram in black and white showing the different uses of the flag
比例1:2
一戰後的版本

工部局局旗於1868年設計,1869年4月啟用[2],設計者是工程師奧利弗先生[3],為白底長方形,對角線交叉為紅色X字,中心繪製有工部局的紋章。該紋章呈圓形,外圈文字為:「上海市政府」(英語:Shanghai Municipality,亦有版本為「Shanghai Municipal Council」),內圈為拉丁文格言「合眾為一」(拉丁語Omnia Juncta In Uno),圈內空白處為漢字「工部局」。

中間Y型交叉上繪製有12個國家當時使用的國旗或民用旗樣式,左上方為 英國 美國 法蘭西第二帝國 普魯士王國,右上方為 俄羅斯帝國 丹麥 義大利王國 葡萄牙王國,下方為 瑞典挪威聯合王國 奧地利大公國 西班牙 荷蘭

國旗錯亂問題

[編輯]

十九世紀下半葉的歐洲政局紛亂、政權變動頻繁,但當局幾乎從不更新旗上國旗,導致去到租界歷史後期,旗上的國旗經已錯漏百出,泰半已無法再正確代表原來國家。觀察租界旗上的國旗,猶如已讀了半部歐洲近代史史書。

  •  普魯士王國:租界創建後不久,普魯士即於1871年統一 德意志帝國,但當局並無換上新的紅白黑帝國旗。一戰結束後德意志帝國戰敗投降,其在華租界利益根據凡爾賽和約交予 大日本帝國,當局亦因此於旗上移除代表德國的普魯士國旗,為租界成立以來唯一一次對旗幟的改動;但當局奇怪地只純粹將普魯士旗本來的空間塗白,並無按實際情況以取得德國租界的日本國旗取代。
  •  俄羅斯帝國:1917年,布爾什維克發動十月革命推翻沙俄並建立 蘇俄,但當時北洋政府拒不承認,依然奉沙俄為正朔,故此沒有更動國旗。後來俄國白軍內戰中漸顯敗亡之勢,故此北洋政府於1924年正式承認 蘇聯,但蘇聯秉持反帝國主義原則放棄一切租界特權,上海租界內俄方代表仍為流亡白俄殘部所把持,故此當局亦沒有改動旗幟。
  •  葡萄牙王國:1910年,共和黨人發動十月初五革命推翻 王室並建立 葡萄牙第一共和國,藍白王旗走入歷史,但當局其後並無換上共和國紅綠旗。
  •  瑞典挪威聯合王國:租界成立之時瑞典挪威聯合王國 瑞典瑞典挪威聯合王國 挪威仍尚存於一共主邦聯之下,挪威只屬從屬自治地位,外交事務全數由瑞典主導,故此租界旗亦採用瑞典版本;邦聯於1905年解體後, 瑞典 挪威各自獨立,在華租界權益由瑞典全數繼承之餘,過往的「鯡魚沙拉」聯盟版國旗亦全面走入歷史,但當局亦一如既往並無對其國旗作出相應更新。
  •  奧匈帝國:其國旗構圖較為複雜,故此其政府決定以主導地位的 奧地利大公國國旗代表全國。一戰後德國戰敗投降,其租界權益全數被轉讓予日本,代表其地位的普魯士旗亦因此遭當局移除,但同為戰敗國的奧匈因其於三國同盟中的角色較輕則無受此懲罰,得以保留租界,其國旗亦無需移除。然而戰後不久奧匈帝國旋即解體,獨立後的奧地利第一共和國於1919年9月10日的聖日耳曼條約中主動放棄一切租界權益,但其國旗一直無被移除。
  •  義大利王國:奇怪地採用了民用旗版本,而非上有皇冠的義大利王國正式版本。推測可能是出於皇冠構圖過於複雜,繪圖不便之故。
  • 西班牙:與義大利同為唯二棄正式國旗西班牙而採用民用旗者,大抵是其政府自知國內政局動盪,國旗更換頻仍,為避免頻繁換旗之麻煩,故此採用長期不變的民用商船旗。

歷任總董

[編輯]

注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工部局机构. 上海租界志. 2003-08-28 [2019-04-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 
  2. ^ 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印章和工部局局旗. 上海市檔案局. 2008-04-08 [2018-0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9). 
  3. ^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Flag of the World. [2019-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4). 

外部連結

[編輯]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