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恩赛德市
伯恩赛德市 | |
---|---|
坐标:34°56′S 138°40′E / 34.93°S 138.67°E | |
国家 | 澳大利亚 |
一级行政区 | 南澳大利亚州 |
地区 | 东阿德莱德[1] |
建立 | 1856 |
政府所在地 | 德士摩 |
政府 | |
• 市长 | Anne Monceaux |
面积 | |
• 总计 | 27.53 平方公里(10.63 平方英里) |
人口(2016年普查)[2] | |
• 总计 | 43,911人 |
• 密度 | 1,595人/平方公里(4,131人/平方英里) |
州选区 | Adelaide、Bragg、Dunstan、Morialta、Hartley、Heysen |
联邦选区 | 阿德莱德选区、史都华选区 |
网站 | 伯恩赛德市 |
伯恩赛德市(英语:City of Burnside)是南澳大利亚州的地方政府区域,位于阿德莱德以东。西至阿德莱德柏兰,东至阿德莱德山,面积为2,753公顷(6,800英亩)。伯恩赛德市主要是上层中产阶级住宅区,几乎没有工业地区、其商业区范围亦非常小。全市超过257公顷(640英亩)的地区为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可说是阿德莱德绿化程度最高的地区。[来源请求]
伯恩赛德市前身为伯恩赛德区议会(英语:District Council of Burnside),并于1943年获升格为市。伯恩赛德市被阿德莱德市、阿德莱德山区议会、坎贝尔敦市、美知咸市、诺伍德佩纳姆及圣彼得斯市、安利市包围。 伯恩赛德市是欧洲移民迁入阿德莱德第一个定居的地区,其中早期落成的住宅区包括墨乔、伯恩赛德、巴文治、格伦奥斯蒙德。在2006年的人口普查中,伯恩赛德市的SEIFA评分为1108分,是南澳大利亚州之中获得最高分的地方政府区域。[3]
伯恩赛德的英文地名“Burnside”是苏格兰盖尔语和英语混合词;“Burn”在苏格兰盖尔语意指小溪、溪流、而“Side”则是英文的旁边之意。[4]
历史
[编辑]在欧洲人移民澳大利亚前,现时伯恩赛德市所在的区域是澳大利亚原住民加云拿人的传统土地上。当地原住民在夏季期间于托伦斯河一带居住,冬季期间则迁入阿德莱德山避寒。1839年,苏格兰移民彼得·安达臣(Peter Anderson)迁至此地定居。因为此处邻近托伦斯河,而在苏格兰盖尔语中,Burn意指小溪、溪流;故他随即将此命名为伯恩赛德(Burnside),即河畔之意。[4]不久之后,伯恩赛德村(Village of Burnside)落成,成为区内首个住宅区。
1856年,政府刊宪伯恩赛德地区脱离东托伦斯区议会,成立伯恩赛德区议会(District Council of Burnside);首任区议会主席是彭福酒庄的家族成员克里斯托弗·彭福。[5]最早期之时,酿酒、采矿及售卖橄榄树是伯恩赛德区的重要经济支柱。格伦奥斯蒙德拥有大量矿藏、墨乔设有世界一流的葡萄园。
第一代区议会议事堂于1869年落成,是由时任主席乔治·苏厄德(George Soward)设计、由托马斯·希尔(Thomas Hill)和威廉·亚特曼(William Yateman)建造。[5]而现时位于德士摩的市政局议事堂于1927至1928年建成。伯恩赛德区于1935年升格为自治市,其后随着整个地区的急速增长和发展,于1943年升格为伯恩赛德市。1960年代,伯恩赛德市政局图书馆及游泳池等康乐设施启用,后来分别在1997及2001年进行翻新工程。
地理
[编辑]伯恩赛德市面积为2,753公顷(6,800英亩),位于阿德莱德市中心的东南部。西边主要为平原,而东边为位于乐富泰山脉的洁兰郊野公园,而托伦斯河由山脉向西经过伯恩赛德一带平原流出大海。
在欧洲人移民至此之前,伯恩赛德市西部所在的阿德莱德平原大部分地区是沼泽和林地。在北部的第一河及第二河的河漫滩有不少蓝桉及红桉。邻近山脚的芒特奥斯蒙德及瀑布涌有更多不同种类的植物,但主要为甘露桉和蓝桉。殖民地建立后,许多原生叶子被砍伐,使该地耕作及放牧之处。阿德莱德山上的园艺农业令水源减少,而部分山丘主要用于采石。早期的农作物包括橄榄,酿酒用的葡萄,小麦和大麦。随着农业需求大大下降,现时只有墨乔和瀑布涌两处还设有葡萄园。
二十世纪,伯恩赛德区议会雄心勃勃打算进行大规模植树,美化和保护计划,以减缓并扭转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第一楷段将190公顷的地区划为自然保护区及公园,区内街道共种植35,000棵树。自1993年以来,伯恩赛德市政局实施第二期植树计划,比较为人熟知的公园及自然保护区包括:针八士涌、塱文自然保护区、希世活柏。
地域行政分区及邮政编码
[编辑]地区(英) | 地区(中) | 邮便编号 |
---|---|---|
Auldana | 柯丹拿 | 5072 |
Beaumont | 巴文治 | 5066 |
Beulah Park | 巴拿柏 | 5067 |
Burnside | 伯恩赛德 | 5067 |
Dulwich | 都威治 | 5065 |
Eastwood | 伊士活 | 5063 |
Erindale | 柯连带 | 5066 |
Frewville | 菲路围 | 5063 |
Glen Osmond | 格伦奥斯蒙德 | 5064 |
Glenside | 己连世德 | 5065 |
Glenunga | 己连伦加 | 5064 |
Hazelwood Park | 希世活柏 | 5066 |
Kensington Gardens | 京盛顿花园 | 5068 |
Kensington Park | 京盛顿公园 | 5068 |
Leabrook | 利保禄 | 5068 |
Leawood Gardens | 利伍德花园 | 5150 |
Linden Park | 连登柏 | 5065 |
Magill | 墨乔 | 5072 |
Mount Osmond | 芒特奥斯蒙德 | 5064 |
Rose Park | 罗士柏 | 5067 |
Rosslyn Park | 罗士连柏 | 5072 |
Skye | 士皆 | 5072 |
St. Georges | 圣乔治 | 5064 |
Stonyfell | 士敦尼埠 | 5066 |
Toorak Gardens | 图勒花园 | 5065 |
Tusmore | 德士摩 | 5065 |
Waterfall Gully | 瀑布涌 | 5066 |
Wattle Park | 窝图柏 | 5066 |
市政局
[编辑]伯恩赛德市政局(英语:City Council of Burnside)是伯恩赛德市的市政机关。
议员
[编辑]市政局为民选议会,目前有十三名议员。[6]
选区 | 议员[7] | 备注 |
---|---|---|
市长 | Anne Monceaux | |
巴文治 (Beaumont) |
Harvey Jones | |
Paul Huebl | ||
伯恩赛德 (Burnside) |
Jennifer Turnbull | |
Mike Daws | ||
伊士活/己连伦加 (Eastwood & Glenunga ) |
Helga Lemon | |
Julian Carbone | ||
京盛顿花园/墨乔 (Kensington Gardens & Magill) |
Grant Piggott | |
Henry Davis | ||
京盛顿公园 (Kensington Park) |
Jane Davey | |
Sarah Hughes | ||
罗士柏/图勒花园 (Rose Park & Toorak) |
Lilian Henschke | |
Peter Cornish |
选区
[编辑]伯恩赛德市市长一职由直选产生,其余十二名议员均由选区直选。全市分为六个选区,每区共有两名议员代表:
选区 | 地域行政分区 |
---|---|
巴文治选区 | 巴文治、利伍德花园、连登柏、芒特奥斯蒙德、圣乔治、瀑布涌 |
伯恩赛德选区 | 伯恩赛德、柯连带、士敦尼埠、窝图柏 |
伊士活/己连伦加选区 | 伊士活、菲路围、格伦奥斯蒙德、己连世德、己连伦加 |
京盛顿花园/墨乔选区 | 柯丹拿、京盛顿花园、墨乔、罗士连柏、士皆 |
京盛顿公园选区 | 巴拿柏、希世活柏、京盛顿公园、利保禄 |
罗士柏/图勒花园选区 | 都威治、罗士柏、图勒花园、德士摩 |
市政局图书馆
[编辑]伯恩赛德图书馆是市内唯一的公共图书馆,于伯恩赛德市政局办事处及社区中心旁边。图书馆开放时间为:
- 星期一至三、五:上午九时半至下午六时
- 星期四:上午九时半至下午九时
- 星期六:上午十时至下午四时
- 星期日:下午二时至五时
市政局图书馆提供公共电脑予持图书证者使用,借用时间为每小时一节,每日可借用最多三小时;另外亦设无线上网、手提电话打印、影印等服务。[8]
政治
[编辑]伯恩赛德市在南澳大利亚州政府中,绝大部分范围都划分为卑吉选区内,属于澳大利亚自由党的第三大票仓。自由党在伯恩赛德市的椿脚在巴文治附近一带的山脚区域,而北部的诺伍德附近则是澳大利亚工党的票仓。现任南澳大利亚州副州长及律政司习文慧,自2002年开始就一直连任为卑吉选区的议员。
在联邦选举中,伯恩赛德市属于史都华选区,自由党一直长期占据此席超过三十年,属自由党的安全选区。在2007年澳大利亚联邦大选中,自由党仅险胜工党1,712票。现任史都华选区之议员为克里斯多福·派恩,自1993年一直连任,曾任联邦政府教育与培训部长、众议院领袖等重要职位。
2009年,南澳大利亚州地方政务司纪国基就伯恩赛德市政局就骚扰、霸凌和不当行为等指控发起调查,[9]市政局批出20万元、州政府亦拨出130万元用于调查。后来一批前议员采取法律行动阻止公开相关调查报告。[10]最终于2011年5月27日,最高法院裁定报告部分职权范围有关的内容可以公开。[11]
人口
[编辑]2001年人口普查,伯恩赛德市人口为40,398人;对比1996年,人口增加1,308人。全市人口53.3%为女性,73.6%的人口于澳大利亚出生。伯恩赛德市的特征是人口统计学中所说的“城市混合”(英语:Urban Mix),包含各种年龄、家庭和家庭类型。伯恩赛德市共有16,835户家庭,其中10,917户自称为家庭。有45%的家庭代表有子女的夫妇,有11.%的家庭是单亲家庭,有43.1%的是没有子女(或子女已离家)的夫妇。大量的没有孩子的夫妇(比阿德莱德的平均水平高出5.6%)归功于庞大的老年人口。 60%或以上的人口中有将近四分之一(23.7%),24岁以下的人口中有近三分之一(29.9%);成熟的成年人是最大的人口群体,占46.4%。这表明主要由成熟家庭和退休人员组成的结构,没有成年人的年轻人(尽管这并非伯恩赛德独有的现象,但在阿德莱德大部分地区亦普遍); 18至24岁年龄段的人群在1996年至2001年之间减少了330人。
有26.3%人口于外国出生,低于阿德莱德的平均水平。9%来自英语国家,而14.3%则不是。外国出生的人口(以递减的顺序)来自英国、意大利、马来西亚、新西兰、德国、希腊、香港、印度、中国和南非。这个情况大体上与整个澳大利亚一致;不少都是来自其他共和联邦国家(如英国及新西兰),其他例如地中海国家及亚洲移民。
伯恩赛德市有宗教信仰的人口共71.7%,而17.7%则自称没有宗教信仰(无神论、不可知论等)。伯恩赛德市宗教信仰的人口比阿德莱德甚至全国的要高。67.6%信奉传统基督宗教教派,其十大宗教/教派(以降序排列)包括:天主教、圣公宗、澳大利亚团结教会、东正教、信义宗、浸礼宗、佛教、长老宗、犹太教及印度教。其中在1996至2001年间,伯恩赛德市天主教信徒增加575人,而其他宗教人数则保持稳定或略有下降。
经济
[编辑]伯恩赛德市没有制造业,但仍然有以葡萄园的形式存在着少量的农业用地,[来源请求]不少高科技及商业写字楼位于阿德莱德柏兰对出。伯恩赛德市劳动人口主要分为:受雇于教育、卫生和社区服务行业(27%);金融、保险和商业服务(22.5%);批发和零售贸易(16%);娱乐和个人服务(11.2%);制造业(7.7%)。在这些行业之中,他们被分为:专业人员(35.5%); 文员,销售人员和服务人员(26.2%); 准专业人员(13.7%); 经理和行政人员(12.4%)和商人(4.8%)。[来源请求]
教育
[编辑]伯恩赛德市内共有两间官立中学,分别是己连伦加国际中学及诺伍德摩利亚老打中学高中部(初中部位于坎贝尔敦市)。己连伦加国际中学于1898年设立,最初是位于北边台的南澳矿业学院(South Australian School of Mines and Industries)。1918年,更名为阿德莱德技术中学(Adelaide Technical High School)。1963年,该校迁至现址的己连伦加;十年后更名为己连伦加中学。1990年,该校开办国际文凭大学预科课程,校名加上国际一词。而小学方面有伯恩赛德小学(Burnside Primary School)及连登柏小学(Linden Park Primary School),均为七年制小学。
另一间玛丽埠中学虽然位于市外,但因为邻近伯恩赛德市,故亦有不少居住于伯恩赛德的学生入读。
文化
[编辑]音乐
[编辑]伯恩赛德交响乐团每年会于大会堂举办四场音乐会。[12]此外,市政局每年都会在伯恩赛德大会堂举行名为“Battle of the Bands”的音乐比赛。[来源请求]
建筑
[编辑]伯恩赛德大会堂获评为二十世纪南澳大利亚州重要建筑名册之一。
基础建设
[编辑]医院
[编辑]伯恩赛德战争纪念医院(一般简称为伯恩赛德医院),是市内唯一的医院。1944年,投资人奥托·格奥尔格·路德维希·范·里本(Otto Georg Ludwig van Rieben)将其住宅用于兴建医院。[13]区议会最初建议在1943年8月建造一个社区医院,作为战后重建及发展委员会的一部分计划;其成本不超过100,000镑,并用于纪念伯恩赛德战争死者的纪念馆。1949年4月,范·里本的住宅第一次改建工程完成,设有21个床位。医院曾在1956年关闭一个月,在重新开放后更至现名。伯恩赛德医院是非营利机构,所有盈余用于升级设施,设备和服务。
域多利皇后医院是伯恩赛德市曾经存在的医院,位于罗士柏富勒顿道与关志路(Grant Avenue)交界,于1902年启用;并获得2,550英镑的赠款。最初因为于1902年5月24日(维多利亚女皇生日)启用而被称为“女皇之家”。1939年,医院更名为域多利皇后妇产科医院(Queen Victoria Maternity Hospital),并根据1946年的医院福利条例改组成公立医院。直至1995年,与妇女儿童医院合并;原来医院所在地被改建成住宅。
交通
[编辑]早期有马拉巴士和无轨电车连接伯恩赛德及阿德莱德市中心,正正因为有电车和无轨电车,使早期伯恩赛德迅速成为热门的住宅区。[14]不过随着战后民间认为电车过慢及耗电,电车服务于五十年代已被取消。
伯恩赛德市位处全国货物运输的交界,所有来往南澳大利亚州及其他州份的货运服务都会途经此处,是三大主要道路的交汇处;分别是东南公路、格伦奥斯蒙德道及砵屈殊道。东南公路是通往维多利亚省的主要道路,大部分货车均会途经此道(1999年前取道芒特巴克道;格伦奥斯蒙德道通往阿德莱德机场及外港;而砵屈殊道则连接北部工业区、南澳大利亚州北部、西澳大利亚州及北领地。此外,它们亦充当阿德莱德山的主要通勤动脉,东南公路(阿德莱德至嘉佛士段)在1999年通车、而砵屈殊道亦于2003至2004年间进行改善工程。
市内其他主要通勤道路包括:东西走向的京盛敦道、墨乔道及青山道;以及南北走向的坚滨道及富勒顿道,两条道路都大大纾缓已饱和的砵屈殊道挤塞情况。由于这数条道路都是全国货物运输的必经之路,联邦政府亦因此负责该批道路的维护事宜。市政局亦为此提供建议,包括路边、人行道、交通标志等保养事务。
大部分伯恩赛德居民都驾驶汽车通勤上班;64.3%居民为驾驶人士、5.6%为乘客。5.8%居民乘搭阿德莱德交通巴士;1.2%骑单车、2.3%步行。越来越多居民不再驾驶汽车通勤,在1996至2001年间,其比例亦高于阿德莱德其他地区。有38%家庭拥有一辆汽车、26.8%家庭拥有两辆、12.3%家庭拥有三辆或更多的汽车。
二十世纪中叶,随着汽车获市民广泛使用;居民倾向驾驶汽车通勤,以及来往阿德莱德市中心及附近地区。因此亦开始有一些飞车党联群结队到处飙车,在区内窄路高速行驶;因为伯恩赛德市地理位置,居民长期受到严重困扰。故此市政局在区内街道设置减速带令车辆慢驶、甚至封闭部分街道,迫使车辆走迂回曲折的走线,从而诱使车辆回到主干道上。
公共设施
[编辑]伯恩赛德市与阿德莱德的水、电、媒气管相连。
南澳电力网络是伯恩赛德市的配电商,大约有十家零售商提供电力服务。伯恩赛德透过阿德莱德电网由托伦斯岛的燃气电厂获取电力。而伯恩赛德市食水由阿德莱德地区水塘提供,包括宝德水塘及快活谷水塘、米邦加水塘、米埔溪水塘、希望谷水库、柏立仔水塘、南柏立水塘,甚至从更远的墨累河抽水。
参见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Eastern Adelaide SA Government region (PDF). The Government of South Australia. [17 April 201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3-27).
- ^ 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 Burnside (C). 2016 Census QuickStats. 27 June 2017 [16 November 2017].
- ^ 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 2033.0.55.001 - Census of Population and Housing: Socio-Economic Indexes for Areas (SEIFA), Australia - Data only, 2006. 25 March 2009 [24 September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8).
- ^ 4.0 4.1 City of Burnside. Our Early Beginnings. [1 April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1).
- ^ 5.0 5.1 How Burnside Grew. The News (Adelaide: National Library of Australia). 30 June 1926: 8 Edition: Home Edition [28 April 2014]. This reference includes a useful list of Chairmen and District Clerks.
- ^ Elected Members. The City of Burnside. [1 April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2) (英语).
- ^ Elected Members. The City of Burnside. [1 April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0).
- ^ Burnside Library General Services. The City of Burnside. [1 April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9) (英语).
- ^ Police called to Burnside council meeting. ABC News. 7 July 2009 [2020-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2-06).
- ^ $195,000 bill for Burnside inquiry. The Advertiser. 16 May 2011 [2020-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15).
- ^ Heather Kennett. Ruling paves way for release of Burnside report. Eastern Courier Messenger. 27 May 2011 [2020-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19).
- ^ Burnside Symphony Orchestra website[永久失效链接]
- ^ Burnside Hospital. About Otto von Rieben and Attunga House and Garden. [1 April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08).
- ^ See Steele, Christopher, "The Burnside Lines" (1981, Australian Electric Traction Association, ISBN 0909459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