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明太祖第七次北伐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明太祖第七次北伐发生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正月初三日,朱元璋因为蒙古丞相咬住太尉乃儿不花、知院阿鲁帖木儿等多次骚扰明边境,诏命晋王朱㭎、燕王朱棣分兵两路北征。西路由晋王朱㭎率定远侯王弼出山西。东路由燕王朱棣率领,以颍国公傅友德为征虏前将军,南雄侯赵庸、怀远侯曹兴为左右副将军,定远侯王弼、全宁侯孙恪为左右参将,于三月初二日出长城古北口。燕王朱棣侦察到乃儿不花在迤都(今蒙古国苏赫巴托尔省达里甘戛附近)屯扎,就决定乘大雪天远道突袭。三月三十日,燕王到达迤都围住了乃儿不花的营地,并派乃儿不花的朋友观童入营劝降。乃儿不花在燕王的软硬兼施下投降,其部众数万人、牲畜数十万头都被明军俘获。

根据《明史》记载,晋王朱㭎没碰到蒙古人马而还。但此战后,朱㭎、朱棣都被赏赐一百万锭宝钞,且其弟蜀王朱椿文集《献园睿制集》收录了其给朱㭎写的信《与晋府书》,其中提到朱㭎此次出兵令蒙古(明朝称“鞑靼”)太尉、丞相、知院等相率归款,赞朱㭎不战而屈人兵,因此有学者认为真正收服乃儿不花并在北伐立下首功的应是晋王朱㭎而非燕王朱棣。

参考资料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