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早期基督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基督教历史中,早期基督宗教(英语:Early Christianity)又称初期基督宗教,指耶稣死后,使徒开始传播其教义,形成初代基督教会后,一直到325年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之间这段时期,是基督教形成的最初期阶段。一般又被区分为使徒时代前尼西亚时期

历史文献

[编辑]

原始基督教初由耶稣四出周游讲道,大都为流传的口传资料或片断杂记等。及至1世纪末至2世纪上半叶,陆续出现一些文书记录。文书记录主要为书信及传记,原始基督教的活动亦有被非宗教性质的历史文献所记载。原始基督教的文书记录后经辗转传抄和编选,被承认的各卷正典后成为《新约圣经》。尤其从中世纪后期至近代,古老修院、图书馆和考古学的发现,找到了一些圣经抄本和残片。经籍文献和非宗教性质的历史文献,为原始基督教运动提供了大量宝贵的考证依据。

早期基督教的传播

[编辑]

基督教产生后,其信徒的社会成分有自由民,也有奴隶和被释放的奴隶,但主要以下层民众为主。在基督教早期阶段,基督教会曾实行财产共有,外界视其为一种秘密宗教组织。 到尼禄皇帝(54年—68年)在位时,教会的人数已增长到不可忽视的程度,从公元60年代中期罗马帝国政府的逼害就开始了。当时教徒普遍不分种族及社会阶层,就连当时的奴隶在信主以后亦可即时被接纳为弟兄。在此后的几个世纪,社会各阶层愈来愈多人加入教会,二世纪末罗马社会上层也开始有人信教。到君士坦丁一世在位时,在不少省份中已有不少基督徒担任重要职务,拥有能左右国家事务的权力。为了得到基督徒的支持,并期望以一神论代替多神论来重建一个统一的罗马帝国,君士坦丁于313年发布了米兰敕令,基督教从此成为合法宗教,基督徒的人身和财产获得了法律的保护。[1]这样,罗马人民不论贫富都可拜在基督门下。基督教会反对民族区别,因此有不少外族包括日耳曼人、哥德人都开始信奉基督教。传统希腊罗马神话的多神信仰仍然存活了一个多世纪,但和一神教的基督教冲突日增,在亚历山大城在宗主教区利罗治下,驱逐了犹太教人、焚烧了亚历山大图书馆,自称信奉基督的暴徒更杀害了希腊哲学家希帕提娅,进一步标志着古典哲学辉煌的时期告一段落,代之而起的是基督教神学的时代。但一神论并没有带来一统的罗马帝国,反而宗教的争端渐多。在君士坦丁堡及帝国的东部,希腊语仍然是流通的语言,新约圣经亦是以希腊语流传。在罗马及帝国的西部,则以拉丁文传教。在罗马、君士坦丁堡、安提亚、亚历山大城、耶路撒冷的牧区互不统属。在几次的大公会议中,基督教被国教化,三位一体被确立为正统,但其他学说则被视为异端,聂斯脱利被逐出教会在中东形成东方亚述教会阿里乌教派亦被逐出教会。

参考文献

[编辑]
  1. ^ (繁体中文)中世纪前期教会历史. [2010-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年6月20日). 

相关著作

[编辑]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