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姚德胜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姚德胜
出生1859年
中国广东省嘉应州平远县(今梅州市平远县)
逝世1915年(54岁)
父母姚芝庭(父)林氏(母)

姚德胜(1859年—1915年),又名克明峻修客家人。是马来西亚著名企业家,马来西亚霹雳州怡保新街场的主要开拓者。梅州八贤之一。

生平

[编辑]

姚德胜于清咸丰十一年出生于广东省平远县大柘乡,家境清贫,以务农为生19岁时,姚德胜远赴新加坡谋生,后再到马来亚森美兰芙蓉当锡矿场佣工。由于他勤劳负责,不久就被委派到霹雳怡保担任锡矿场工头。

商业钜子

[编辑]

经过两年储蓄后,姚德胜改当小贩。他开设“德和号杂货商店”于怡保市,获利颇丰。他也投资开采锡矿,再运用资本,收购矿山,并用采用式机器开采,锡产大增,令他成为锡业中的巨擘。

早年,位于近打河前段的旧街场是怡保最繁华的地区。因近打河流域盛产锡矿,所以这里曾吸引不少下南洋的华人聚集到此地。1894年旧街场发生了一场大火,让英殖民政府意识到旧街场已经发展已经饱和,所以开始开发位于对岸的新街场。然而新街场还是相当偏僻,很少人肯投资建设。于是姚德胜相应市政府的号召,在新街场建立了三百间店铺。也奠定了怡保20世纪发展的雏形,为此霹雳州的英国参政司相当器重他,有什么建设都先询问姚德胜的意见。

后来越来越多人迁移到新街场,于是姚德胜便而捐献出属于他的(今八角楼遗址)地段作为人民巴刹(公市)用途,后由怡保市议会在原址搭建八角楼商业中心。该八角楼商业中心也是当时怡保市第一间多层式商业中心。

姚德胜也曾和华侨富商郑景贵陆佑等人合组公司开采锡矿,并承办霹雳、森美兰等州府的酒税及典当税,又大获利。在他辖下矿务及酒、当税务机构有数十个,员工有数千人。

在光绪18年,同是嘉应州人的黄遵宪担任清廷驻新加坡总领事,也曾拜见过姚德胜,两人一见如故。

返回中国

[编辑]

1910年,姚德胜返回老家定居。他捐资在家乡创办纺织厂。 民国三年德胜因病逝世,享年五十四岁。

会馆社团

[编辑]

姚德胜曾提出创办霹雳中华总商会、霹雳矿务农商总局等社团。他是霹雳州嘉应会馆的主要创办人和产业捐赠人[1],他也是雪隆嘉应会馆的创办人之一。[2]

公益活动

[编辑]

姚德胜怡保地区华文教育发展亦相当支持。他是育才中小学的创办人之一,并借出位于怡保拿乞路的三间店铺作为育才中小学的校址,以解决华人子弟的教育问题。[3] 他也曾斥资捐助应新和明德两所学校。 1913年,姚德胜曾捐白银十万行将平远中学。 姚德胜也捐款在中国家乡的建设,如捐助受灾的灾民;创设太平义仓,广施赈济;创办芝兰小学,造就人才等等。

姚德胜曾大力资助由孙中山主导的辛亥革命运动。

家庭

[编辑]

姚德胜有八个妻子,十七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封赐和纪念

[编辑]

光绪帝曾册封姚德胜为“资政大夫”,以表扬他对家乡的贡献。 此外,姚德胜曾被英皇册封“和平爵士”。由于曾资助辛亥革命运动,孙中山曾为他颁发“一等嘉禾勋章”。 霹雳州政府为纪念他的贡献,特将当时新建的公市命名为姚德胜公市(也称“八角楼”)。他们也将怡保的一条街道命名为“姚德胜街”(Jalan Yao Tet Shin)。

近年来,霹雳州政府有意在八角楼的遗址上新建八角大厦,而霹雳州政府也同意霹雳州中华总商会的提议,将把姚德胜街一带规划成为文化旅游区。[4][5]

二奶巷

[编辑]

姚德胜有八个妻子,皆是明媒正娶。他当年分别送了3条小巷的店铺给大太太、二太太和三太太,让她们成为业主收租。这三条小巷子也应而被称为大奶巷、二奶巷和三奶巷。进年来因旅游业而逐渐闻名”二奶巷”让人误以为是“包养小老婆”的地方。[6]

参见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百年城事.打造聯繫管道守望相助 嘉應會館團結同鄉史. 中国报网. 2014-11-23 [2015-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2). 
  2. ^ 雪隆嘉應會館簡史. 雪隆嘉应会馆. [2015-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2). 
  3. ^ 育才獨中. 大马华人周刊. 2013-06-15 [2015-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2). 
  4. ^ 姚德胜公市重建计划 华商会欢迎各界参与. 南洋网. 2011-06-01 [2015-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3). 
  5. ^ 怡保八角大廈動土禮.大臣:州政府原則上同意 姚德勝街闢文化旅遊區. 中国报网. 2013-01-30 [2015-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3). 
  6. ^ 姚德勝送給二太太收租‧二奶巷不是藏嬌地. 星洲财经网. 2015-01-20 [2015-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