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专题讨论:太平洋台风季/存档1
本页是以往讨论的存档。请勿编辑本页。若您想发起新讨论或重启现有讨论,请在当前讨论页进行。 |
建议改名
现在的题目“太平洋台风季”范围过于狭窄,建议改为“热带气旋”或“台风”。最好相应主题页也一起改名。—塔下人 (留言) 2008年12月30日 (二) 21:27 (UTC)
- (:)回应:但是热带气旋的范畴则太阔。我们与英文维基百科不同,英文的维基人遍布全球,不过说到中文维基人,都只是遍布亚洲。当我一看到太平洋飓风季、北印度洋热带气旋季时,真的很马虎,因为根本没有人关注,亦不会有人关注,因为根本与我们不会有直接影响。
- 再不是可以另开专题叫热带气旋,但相信除了这个专题外,只有太平洋飓风季较多人关注。
- 另外,我见过英文维基的热带气旋专题,看到他们可以有总共113个特色条目;24个A等条目(中文维基未实行);255个优良条目,都是关于热带气旋的,听起来很夸张。但主要原因是英文维基百科对热带气旋很关注,但中文维基百科则不是,但最紧要的是先推广对中文维基人有影响的太平洋台风季,之后才慢慢理会其它。—ACM 2008年12月31日 (三) 07:18 (UTC)
为什么没有中国气象局(CMA)的数据?
中国大陆是受太平洋台风影响的一个重灾区,然而本专题中却没有引用中国气象局的数据以及分级系统,也没有中国气象局的模板。希望予以改善!!喵喵咪呀 (留言) 2009年7月24日 (五) 11:37 (UTC)
中央气象台(NMC)可不可以?-Aretgil (留言) 2010年8月6日 (五) 04:28 (UTC)
应制订地区用语转换
应制订地区用语转换,譬如强烈热带风暴在台湾被称为轻度台风,台风在台湾称为中度台风,超级台风在台湾被称为强烈台风。“强烈热带风暴”等分级在台湾不使用(气象专业单位如何我不知道,但中央气象局的预报和民间都不曾见过),对台湾读者来说有理解障碍。但不知该分级与台湾之“轻度─中度─强烈”分级是否完全对应?—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撂狠话 2009年12月16日 (三) 04:40 (UTC)
太平洋台风季台风强度及命名转换规则
由于各国所采用之标准不同(见台风分级),我认为有必要统一台风命名,以免字词转换错误。
我的想法是:
- 台风强度:
- 方案一:
- 台风强度以权责单位日本气象厅JMA为准。不另加字词转换,而是以提示的方式说明相当于各地什么级别(User:未命名 提议)
- 方案二:
- 台风强度以分类最多的中国天文台或香港天文台为准,同样以提示标明对应的各地级别
最主要是强度名称,台风名字转换无问题。希望完成一致性的命名,不然又出现“超中度颱風”、“强烈轻度台风”等等的错误名称。—Frankou (对话页) 2010年9月19日 (日) 02:39 (UTC)
- 需要为台湾名字做转换,台湾名字与中港澳名字不同。-HW (留言 - 贡献) DC8 2010年9月19日 (日) 02:41 (UTC)
- 名字现在已经有转换了,同前述,主要是强度名称有问题。--Frankou (对话页) 2010年9月19日 (日) 02:44 (UTC)
- 只针对西北太平洋则有违NPOV。
- 强度命名应以WMO分类为准,考虑各区称呼有异,应一概按照RSMC分级命名之。--THIS ISAnfield 2010年9月19日 (日) 09:00 (UTC)
身为专题成员,对重点模板模板:台风基础资讯的变更表示不满。
新模板中日本气象厅的台风级别被分为“热带低气压”、“台风”、“台风 (强)”、“台风 (非常强)”及“台风 (猛烈)”,但根据模板:JMA typhoon scale,日本气象厅只分为“热带低气压” (TD)、“热带风暴” (TS)、“强烈热带风暴” (STS)及“台风” (TY),而没有“台风 (强)”、“台风 (非常强)”及“台风 (猛烈)”的出现。而中央气象局的颜色也新旧不一,本人现已更改。
本人不明白,为何突然要将所有参数改成中文?有方针要求一定要中文参数吗?这样大量的更动可能为编者及读者做成不便,而且新的参数级别改用数字制,数字有什么意思?编辑知道吗?以前用cat1, cat2, TD, STS, typhoon, cwb2等参数不好吗?不方便吗?本人认为此项安排不妥当并建议讨论后大量回退这些条目变更的操作并回退Template:Infobox hurricane至改版前版本 (可考虑高手用bot处理),以免编者读者做成误会。
Template:Infobox hurricane与Template:Storm colour应是相同颜色的,不相同会导致读者无法阅读,这是PTS专题过去的标准。-HW (留言 - 贡献) DC8 - Signpost 2010年8月5日 (四) 02:25 (UTC)
- 这个模板我也帮忙折腾了半天,某位用户强烈要求用中文,但是目前的问题是中文参数不支持繁简转换。
- 日本气象厅的等级估计是参考[1](不太懂日文,不知道是不是对)。另外,这里有个很详细的各国分类资料[2]。
- 颜色问题我修正过几个,不知道别人是否也改过。因为infobox改动较大,因此顺手修订了一下。但是修改的时候不知道各种分类的颜色是依据什么标准,找了半天在en:Template talk:Storm colour找到一个颜色依据,基本上是根据en:Saffir–Simpson Hurricane Scale的标准并参照en:Template talk:Storm colour颜色代码,我不知道颜色要力求各分类体系用色一致,我以为是不同风速范围要用不同颜色来表示--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8月5日 (四) 03:11 (UTC)
- 那个数字参数问题,我不知道以前不是用数字的。我本来想改成不用数字的,但是发现比较有难度,而且可能会引起争议,就没改--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8月5日 (四) 03:14 (UTC)
- 那就是目前的问题。这项更改未经PTS专题成员讨论 (当然,提出要求改用中文参数的维基人是参与者:维基百科:太平洋台风季专题/参与维基人列表),参见Wikipedia_talk:太平洋台风季专题无任何讨论,对于我来说是个“突发”的更动
- 根据台湾中央气象局 (也就是提出要求改用中文参数的维基人居住的地方),JMA没有分“强”及“超强”。
- Template:Storm colour是PTS专题长期的使用标准,这个标准的设定与英文维基人上传的track、每个热带气旋条目底的该季台风列表看荠,而不同风速范围则会被分为不同的级别,也因此出现了Saffir–Simpson Hurricane Scale, CWB及JMA的分类一同出现在条目上的情况。
- 以前的填法,看这个历史版本。
- 四点-HW (留言 - 贡献) DC8 - Signpost 2010年8月5日 (四) 09:12 (UTC)
- 日本气象厅的台风级别分为本土分类和国际分类。[3]-Aretgil (留言) 2010年8月5日 (四) 11:56 (UTC)
- 关于颜色,如果是按照风速,CWB和JMA分类中最高等级分类的风速并没有达到SSHS中的5级(红色),而最多只相当于SSHS中的4级水平。另外,英文版的颜色还有两种色是专门针对西太平洋的分类,而SSHS没有这个分类颜色(因为分类范围不同),如果按照颜色统一的要求,并严格按照风速的话,恐怕很难做到。另外,现在又被加上了香港天文台的分类,但是说实话,它是完全跟随大陆中央气象台的分类标准,似乎没有必要单独分一个出来吧(澳门也一样,韩国好像也和中国的分类方式一样)。分类太多是不是也没有必要?现在英文版虽然多个分类体系,但是一个信息框只能有一个分类,看起来更加简洁明了。或许我们也可以照搬?如何选取分类的话,有这么个方法:只发生在一个地区分类体系范围内或只对一个地区分类体系范围内发生了重要影响,造成重大损失的台风,则使用该地区的分类体系;否则使用SSHS分类(好象有个ISO的分类标准,不知道是不是SSHS分类?)?--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8月6日 (五) 02:52 (UTC)
复制自热带气旋条目:
各气象机构对热带气旋的分级(全部是或已折算为十分钟平均风速) | |||||||||||
---|---|---|---|---|---|---|---|---|---|---|---|
蒲福氏风级 | 十分钟平均风速 | WMO指定之区域专责气象中心(RSMCs) | 其他机构(西北太平洋) | ||||||||
节 | 公里 / 小时 | 中北太平洋 中太平洋飓风中心 |
东北太平洋及北大西洋 美国国家飓风中心 |
孟加拉湾及阿拉伯海 印度气象部 |
西南印度洋 法国气象局 |
西南太平洋 斐济气象局 |
西北太平洋 日本气象厅(作为RSMC) |
日本气象厅 | 中华民国 | 中国大陆与香港天文台(注1) | |
0–6 | <28 | <52 | 热带低气压 | 热带低气压 | 低气压 | 热带扰动 | 热带低气压 | 热带低气压 | 热带低气压 | 热带性低气压 | 热带低气压 |
7 | 28–29 | 52–54 | 深度低气压 | 热带低气压 | |||||||
30–33.5 | 56–62 | 热带风暴 | 热带风暴 | ||||||||
8–9 | 34–47 | 63–87 | 气旋风暴 | 中度热带风暴 | 热带气旋(一级) | 热带风暴 | 台風 | 轻度台风 | 热带风暴 | ||
10 | 48–55 | 88–102 | 强烈气旋风暴 | 强烈热带风暴 | 热带气旋(二级) | 强烈热带风暴 | 强烈热带风暴 | ||||
11 | 56–63 | 104–117 | 飓风(一级) | 飓风(一级) | |||||||
12 | 64–72 | 118–133 | 特强气旋风暴 | 热带气旋 | 强烈热带气旋(三级) | 台风 | 台風(強い) | 中度台风 | 台风 | ||
73–80.5 | 135–149 | 飓风(二级) | 飓风(二级) | ||||||||
81–85 | 150–157 | 强台风 | |||||||||
86–89 | 159–165 | 强烈飓风(三级) | 强烈飓风(三级) | 强烈热带气旋(四级) | 台風(非常に強い) | ||||||
90–99 | 167–184 | 强烈热带气旋 | |||||||||
100–106 | 185–196 | 强烈飓风(四级) | 强烈飓风(四级) | 强烈台风 | 超强台风 | ||||||
107–114 | 198–211 | 强烈热带气旋(五级) | 台風(猛烈な) | ||||||||
115–119 | 213–220 | 特强热带气旋 | |||||||||
>120 | >220 | 强烈飓风(五级) | 强烈飓风(五级) | 超级气旋风暴 | |||||||
注1:中国气象局的热带气旋分级及名称与香港天文台的大致相同,惟中国采用两分钟平均风速计算持续风力,而香港则采用十分钟计算 |
在日本气象厅网站中是用RSMC那个的。-HW (留言 - 贡献) DC8 - Signpost 2010年8月9日 (一) 08:32 (UTC)
中央气象局颜色是根据中央气象局官方网站制定http://www.cwb.gov.tw/V6/typhoon/Data/PTA/TyphAll.htm? 另外PTS专题长期的使用标准不一定正确,难道PTS专题长期的使用标准准确率高于中央气象局官方网站资讯?
另外我亦建议过热带气旋定位统一使用同一个气象机构发出信息,热带气旋定位原本就没有的,是今年开始加上去的,这项更改未经PTS专题成员讨论也是不正确。统一由某个气象局发布信息一定比分散发布好得多。所以统一由某个气象局发布信息比起多间气象局信息集合一个表发布实在导致章节杂乱,如香港天文台就已经有3个分类。此外就香港天文台和中央气象台台风等级也是没经过PTS专题成员讨论就加上。
樱花公主庆祝中华民国建国一百周年国庆 (☎) 2010年8月10日 (二) 08:34 (UTC)
不可能因为中文参数不支持繁简转换原因就不统一使脑中文参数,这里是中文维基,用中文也很正常,难道居住在中国,平时用英语作母语吗?
樱花公主庆祝中华民国建国一百周年国庆 (☎) 2010年8月10日 (二) 08:40 (UTC)
- OK, 不论中央气象局的颜色及中英文参数,论日本气象厅的分类吧。-HW (留言 - 贡献) DC8 - Signpost 2010年8月15日 (日) 13:09 (UTC)
- 就路径分级而言,采用当区负责机构资料就够,其他的祇会混淆读者。
- 顺带一提,天气警告模版中的文字上色几可肯定有违WP:MOS。而且模版有滥用之势:像这里简直不堪入目,图片摆放不当根本妨碍阅读。--THIS ISAnfield 2010年8月19日 (四) 07:28 (UTC)
台风分级模版有滥用之势我绝对认同,原本一直只有源用三个台风分级SSHS、CWB、JMA,但经本人修改新模版后,更方便编辑和使用该模版,及后有人新增NMC台风分级,于是随后又有人有样学样再新增多个HKO台风分级,这两个台风分级模版完全没有讨论就加上去,令台风基础资讯模版看上去很累赘,其实这两个台风分级可以在首段或关于该国影响的内文叙述就行,不必另外开2个台风分级模版,不然,迟下菲律宾、澳门、越南等等这些国家或地区觉得他们为什么没有台风分级模版,其他国家或地区就有台风分级模版,又再增加更多台风分级模版,那台风基础资讯模版就不得了啦,变了个又长又繁复同时看上去很累赘的模版。
另外关于模板:台风基础资讯里面参数我建议全面中文化,因为类似讨论在模板:国家基础资讯也通过了,目的是更加方便大家,可以用看得懂而且非常熟悉的母语文字进行编辑,不用经常看说明才明白模板的参数意思。
☼ 樱花公主庆祝中华民国立国一百周年国庆 ☼(☎) 2010年8月23日 (一) 19:36 (UTC)
- 你还未回应为何要采用数字而非TD, TS这些常用法及日本气象厅到底是如何分类-HW (留言 - 贡献) DC8 2010年8月24日 (二) 04:03 (UTC)
我已改成能支持繁简转换的中文参数。另外请樱花公主说明日本气象厅到底是如何分类。另外HKO台风分级我认为还有需要,始终这里香港人较多。-Aretgil (留言) 2010年8月30日 (五) 09:31 (UTC)
各气象机构对热带气旋的分级 | ||||||
---|---|---|---|---|---|---|
蒲福氏风级 | 十分钟平均风速 | 西北太平洋 | 蒲福氏风级 | 一分钟平均风速 | 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 | |
公里 / 小时 | 日本气象厅日本气象厅:台風の大きさと強さ,于2009年8月18日撷取 | 中华民国
中央气象局台风的强度是如何划分的?,于2009年7月23日撷取 |
公里 / 小时 | |||
0–7 | <52 | 热带性低气压 | 热带性低气压 | 0 - 7 | 0 - 62 | 热带低气压 |
8–11 | 63–117 | 台风 | 轻度台风 | 8 - 10 | 63 - 117 | 热带风暴 |
12 | 118–156 | 台风(强) | 中度台风 | 11 - 12 | 118-153 | 一级 |
157–184 | 台风(非常强) | 154 - 177 | 二级 | |||
185–192 | 强烈台风 | 178 - 209 | 三级 | |||
> 193 | 台风(猛烈) | 210 - 250 | 四级 | |||
≥251 | 五级 |
☼ 樱花公主庆祝中华民国立国一百周年国庆 ☼(☎) 2010年8月30日 (一) 16:03 (UTC)
- (+)支持 按照原本三个分级就足够.如果要增加,是不是也要将KMA/SMG/CMA...... 等等增加?因为当该热带气旋比较接近该地(如台风xx在韩国登陆),该天文台某程度上资料会是较准确的.-Mauricengan (留言 - 贡献) 2010年9月1日 (三) 15:10 (UTC)
- (-)反对以下四点:
- 移除繁体中文之外的参数 (请顾及英文翻译者及中国内地使用者)
- 移除TD, TS等参数 (请顾及原有编辑者可能未得知此消息,另外此讨论未有任何共识,请勿轻易更动模板)
- 日本气象厅以“台风”、“台风(强)”、“台风(非常强)”等分类 (外界人士以浏览http://www.jma.go.jp/en/typh/ 较为容易明白,因此应采用国际分级而非本土分级)
- 移除香港天文台分级 (香港天文台某程度上资料会是准确的,比JMA更准)
以上-HW (留言 - 贡献) DC8 2010年8月31日 (二) 06:54 (UTC)
- (-)反对 我反对你反对取消香港天文台分级,原因是HKO不是国际分级.就如我在上面曾说,如果要增加,是不是也要将KMA/SMG/CMA...... 等等增加?因为当该热带气旋比较接近该地(如台风xx在韩国登陆),该天文台某程度上资料会是较准确的.-Mauricengan (留言 - 贡献) 2010年9月1日 (三) 15:10 (UTC)
☼ 樱花公主庆祝中华民国立国一百周年国庆 ☼(☎) 2010年8月31日 (二) 07:10 (UTC)
- 那为何要用繁体中文而不是简体中文?
- 都是那句:这是相容性的问题。一些用开TD, TS, STS, TY, cat1, cat2, cat3, cat4, cat5, cwb1, cwb2, cwb3及cwb4的人可能不知道如何使用,假设我要开一条条目,台风级,我不知道该如何填?我不会记得是4。或者这样,自动分级吧,输入kt,自动分级,避免参数问题 (参考{{Infobox hurricane small new}})。
- 感谢协助。
- 加入香港天文台,是因为要分“强台风”及“超强台风”,这是日本没有的,我不介意将其改成中国气象局,但我反对移除。
☼ 樱花公主庆祝中华民国立国一百周年国庆 ☼(☎) 2010年8月31日 (二) 07:43 (UTC)
- 这是地域观点,为何要用繁体而不是简体?简体使用者绝对多于繁体,两者不可兼容吗?英文设立为了方便翻译者在不用查看模板说明就能填参数,这也是我不希望改用数字参数的原因。
- 既然你这样说的话,我没有东西好说了,你就移除“香港天文台”吧。-HW (留言 - 贡献) DC8 2010年8月31日 (二) 07:48 (UTC)
- 我也不赞成统一使用繁体中文。虽然我是繁体中文的使用者,也认为繁体中文较美观,但是我认为仍然要尊重简体中文的使用者才是,不应该要求简体中文的使用者也要跟着使用繁体中文。换个角度想,若是今天简体中文的使用者要求所有模板参数都要使用简体中文,你应该也不会感到高兴吧!而且如果无法搞定繁简的问题,那在能处理以前,先使用多数人都能接受的英文,应该是比较好的选择!
- 而就是否加入香港天文台,我觉得未尝不可!为何独厚台湾中央气象局,而排除香港天文台?只要有分类上的差异,就可以考虑加入。中国气象局和澳门气象局的分类也可以考虑加进来,中文维基百科的使用者以这几个地方居多,应该顾及这些地方使用者的需求与感受。
- 最后,这种会涉及到多数条目变动的模板,应该要先获得共识再加以编辑会比较好,而不应该凭己意认为应该如何就如何,如此可能仅会引发编辑战而已。Forju (留言) 2010年8月31日 (二) 07:52 (UTC)
- 我建议三者都保留下来,以免争议
- 澳门SMG分类 = 日本JMA分类;中国分类 = 香港分类。
- 如果“樱花公主”继续这些行动,唯有封禁收场。-HW (留言 - 贡献) DC8 2010年8月31日 (二) 08:03 (UTC)
☼ 樱花公主庆祝中华民国立国一百周年国庆 ☼(☎) 2010年8月31日 (二) 08:07 (UTC)
☼ 樱花公主庆祝中华民国立国一百周年国庆 ☼(☎) 2010年8月31日 (二) 08:23 (UTC)
- 说穿了,是对你的编辑方便,对其他人造成不便,对不对?--203.218.37.65 (留言) 2010年8月31日 (二) 08:26 (UTC)
- 如果你是怀着这种心态想我的话,那我无言啦,只是以最近新建3个台风条目作例子,全都是以繁体作参数,没有人用简体作参数,在200多个国家条目统一使用繁体作参数后至今没有出现繁简破坏及对其他人做成不便。
☼ 樱花公主庆祝中华民国立国一百周年国庆 ☼(☎) 2010年8月31日 (二) 08:34 (UTC) - 没有对其他人(简体中文使用者)造成不便可能只是你自我感觉良好而已。站在简体中文的使用者角度去想,要求他们去输入繁体中文,对他们怎可能不会造成不便(就好像要我输入简体中文也是很不方便一样)?国家条目的问题可能还算小,因为短期内不可能会有新的国家产生。但是像台风、飓风这类的条目,未来仍然会不断有新条目要创建,虽说目前为止可能很多台风条目都是使用繁体中文的使用者所创建,所以用繁体中文当参数不会有什么不便之处,但不排除将来有人用简体中文创建啊!?这两个情况是不能相比拟的!我个人虽然心里希望有朝一日可以所有中文使用者都使用繁体中文,但就现今繁体中文和简体中文都还有人使用的情况下(而且使用简体中文的人可能还比较多),应该要同时顾及双方的感受和使用上的便利性。因此,若真的要把参数全都改成中文,应该设法让简体中文和繁体中文可以并存。Forju (留言) 2010年8月31日 (二) 10:22 (UTC)
- 现时简体中文及英文在模板的部分参数,已被移除。-HW (留言 - 贡献) DC8 2010年8月31日 (二) 10:24 (UTC)
- 如果你是怀着这种心态想我的话,那我无言啦,只是以最近新建3个台风条目作例子,全都是以繁体作参数,没有人用简体作参数,在200多个国家条目统一使用繁体作参数后至今没有出现繁简破坏及对其他人做成不便。
☼ 樱花公主庆祝中华民国立国一百周年国庆 ☼(☎) 2010年8月31日 (二) 11:20 (UTC)
- 简体参数加上就好了,为什么不能加上?另外,为何要独厚台湾的气象局标准?要说到台风分类的影响力,澳大利亚的分类绝对要比台湾的影响力大的多。此外,使用TS等分类而不是数字,一是数字绝对不比英文缩写好记,都需要查看说明才知道对应哪个分类,而且英文缩写是很多分类方式中有明确规范的,因此用缩写只要照着分类标准输入就行,而用数字反而还要多一次换算,更麻烦了而已。如果能够自动分类,那么是最方便的做法。另外,我还是建议采用英文版的方式,信息框中的分类只显示一种--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8月31日 (二) 11:34 (UTC)
- 看{{地区用词}}的源码。--达师 - 147 - 228 2010年8月31日 (二) 11:48 (UTC)
☼ 樱花公主庆祝中华民国立国一百周年国庆 ☼(☎) 2010年8月31日 (二) 11:58 (UTC)
- 如果没有异议,我就会动手修改模板:台风基础资讯以下内容
☼ 樱花公主庆祝中华民国立国一百周年国庆 ☼(☎) 2010年8月31日 (二) 17:55 (UTC)
- 应当加入简体参数,或者删除繁体参数只用英文参数。为何移除其他气象局分级?JMA为何要加入?--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9月1日 (三) 03:59 (UTC)
- 日本气象厅是世界气象组织指定的西北太平洋区域专责气象中心。
- 另外,建议将这里的分级列表隐藏掉,以便阅读。--THIS ISAnfield 2010年9月1日 (三) 04:42 (UTC)
- 补充一下,其实每个台风应当仅显示一个分级,即当区RSMC所划分之类别。所以,即使保留SSHS分级,西北太平洋的台风条目均应移除相关栏目,否则又会争拗既有“两个分类、何不再加?”。--THIS ISAnfield 2010年9月1日 (三) 04:55 (UTC)
- 应当加入简体参数,或者删除繁体参数只用英文参数。为何移除其他气象局分级?JMA为何要加入?--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9月1日 (三) 03:59 (UTC)
- 统一使用正体参数并不是没有先例,统一参数可以使模板函数更整洁,更方便推及使用(如国家模板在前年一样为此问题争异,最后亦是统一使用正体参数,已今仍没有出现大问题或异议,证明是可行的)
- 没错,上述有人说了为什么只保留日本气象厅台风分级(JMA是世界气象组织指定的西北太平洋区域专责气象中心),所以现在同时为只保留SSHS、JMA进行共识,避免日后再为此问题争论。
☼ 樱花公主庆祝中华民国立国一百周年国庆 ☼(☎) 2010年9月1日 (三) 05:43 (UTC)
- 在繁体中文使用者和简体中文使用者应为平等的基础上,我反对统一使用正体或简体做为统一的参数。如此的作法对于另外一方都是不公平。就算参数只是复制贴上,为何要求对方一定要去看繁体中文或简体中文。就像我看到简体中文会不习惯,我相信简体中文的使用者看繁体中文可能也会不习惯。否则当初为什么要有繁简转换和地区转换的设计呢!?另外,应该没有规定说,中文维基百科在参数上就一定要用中文,我不晓得为什么要坚持参数一定要用中文(为什么要这么排斥英文,我实在不是挺了解的,毕竟在电脑的使用上,根本脱离不了英文啊!)。就算坚持要用中文,那也请让正体、简体都能够同时使用,也能正常显示,这样才能够顾及到正体使用者、简体使用者之方便。而不是说强求大家一定要使用某一种字体作为参数的表现,这是霸道又不合理的做法,而且也是歧视其他字体使用者的做法,既然繁体中文和简体中文同样称为中文,就应该同时容许使用者选择使用哪一种字体,不要以为自己方便别人就方便,那只是自我感觉良好而已。
- 至于台风的分级栏位是否要保留像是中央气象局或是香港天文台的分类,我觉得可以都保留,也可以都删除,保留SSHS和JMA(RSMC)的分类就可以了。Forju (留言) 2010年9月1日 (三) 06:08 (UTC)
- 补充:就参数而言,并不是可行不可行的问题,我当然知道全部使用繁体中文可行!问题是你有没有尊重到简体中文使用者?国家模板参数只是其中一个例子,但不能当作原则啊!而且当初真的大家都同意使用繁体中文做为参数?抑或是没有争执而已?如果真的希望全部使用繁体中文做为参数,那请设法将其列为中文维基百科的方针或指引!但我相信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是尊不尊重其他人的问题!樱花公主应该是住在台湾,身在一个自由民主的国家,难道不能了解尊重其他不同族群的自由,以及追求不同族群的平等,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吗?Forju (留言) 2010年9月1日 (三) 06:15 (UTC)
- 同样为统一参数语言问题,我只是举例子如国家模板,实行差不多一年都没有问题,所以我才建议统一参数。
☼ 樱花公主庆祝中华民国立国一百周年国庆 ☼(☎) 2010年9月1日 (三) 06:43 (UTC)- 那么以后,应写一句:“如果你是简体使用者,因不懂如何填写繁体参数,请向樱花公主请教,地方是[[User_talk:樱花公主。”吗?太平洋台风季无中国内地参与者 (维基百科:太平洋台风季专题/参与维基人列表),但有内地贡献者,我们应给予合当的尊重。-HW (留言 - 贡献) DC8 2010年9月1日 (三) 13:48 (UTC)
- 简化汉字是由繁体中文演变出来,如果真的看不明可在说明解释,所以统一使用繁体中文作参数并不是不可行的。
☼ 樱花公主庆祝中华民国立国一百周年国庆 ☼(☎) 2010年9月1日 (三) 14:12 (UTC)- “如果真的看不明可在说明解释”,如此一来,我更不晓得为什么当初要把参数中文化了!对于简体中文使用者而言,反正他都还是有看不懂的问题啊!都是要去查说明解释,才能了解该参数之意涵,如此一来,中文化显然将失去它的意义!统一使用繁体中文做为参数将只是方便到繁体中文使用者而已,对于简体中文使用者根本还是一样不便。而且假如说用繁体中文做为参数成为惯例,难保哪一天会不会有一个模板需要使用到两岸用语不同的词汇,如此一来,对于简体中文的使用者(我们可以推定使用简体中文者多为对岸使用者)而言,可能又更不方便了!其实到头来,真的只是尊重的问题而已!而不是技术上可不可行!其实参数全部使用繁体中文,对于我这个繁体中文的使用者而言,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是我还是要在此提出抗议,否则将来哪一天简体中文的使用者提出参数全部应该使用简体中文表示时,或是有人提出参数应该全部使用英文还是其他语文表示时,繁体中文的使用者将失去反对的立场。Forju (留言) 2010年9月1日 (三) 17:17 (UTC)
- 那好吧,模板将中文(繁体中文、简化汉字)作参数,并移除英文参数,如果没有异议,七日后我将动手修改。
☼ 樱花公主庆祝中华民国立国一百周年国庆 ☼(☎) 2010年9月5日 (日) 08:54 (UTC)
- (-)反对
- CWB,JMA,SSHS等级均需填两次,不方便。
- 2.没有台风路径图
- 七日后,如果没有异议我将动手修改模板:台风基础资讯以下内容
- 移除英文参数
- 自动化SSHS、JMA台风分级
- 移除其他气象局台风分级
☼ 樱花公主庆祝中华民国立国一百周年国庆 ☼(☎) 2010年9月6日 (一) 09:58 (UTC) 模板出现问题,每当将鼠标移至图片上,弹出来的说明会显示“{{{代表图像名称{{{image name}}}}}}”,请用户:樱花公主修复。—香港の達人留言板 DC8 2010年9月6日 (一) 13:51 (UTC)
- 感谢您提出问题,我现在不方便修改模板,以免被人误会是破坏,待七日后以上没有问题,即取得共识,我就会修改模板及修复模板问题。
☼ 樱花公主庆祝中华民国立国一百周年国庆 ☼(☎) 2010年9月7日 (二) 10:06 (UTC)
- (-)反对完全移除其他气象局台风分级,并非只有太平洋台风季才用此模板,其他也会用。-HW (留言 - 贡献) DC8 2010年9月11日 (六) 22:53 (UTC)
- 所以仅保留各 RSMC 之分级,否则就要把各个受影响地区之气象部门都加上。 --THIS ISAnfield 2010年9月12日 (日) 01:49 (UTC)
- 就台风分级方面只保留SSHS,RSMC(日本气象厅、斐济气象局、法国气象局、印度气象部、美国国家飓风中心、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其他气象局一概移除。那有没有异议?
☼ 樱花公主庆祝中华民国立国一百周年国庆 ☼(☎) 2010年9月13日 (一) 13:30 (UTC)
- (-)反对樱花公主及Anfield提议。RSMC即JMA的评级往往因为非影响日本台风而被评低(没有实测数据也是一个原因),或者甚至被忽略,正确强度没有被肯定。如以RSMC的强度作准,那多达一百个台风要被降格为其他类别。而其他气象局的分类其实也很清晰,没什么必要去改。既然西太有cma、jma、hko、cwb主要机构,都负责了整个西北太平洋的台风监测,实在没有理由删减。张子房 (煮酒论英雄) 2010年9月20日 (一) 10:11 (UTC)
- 同书籍出版资讯一样,基础资讯栏根本没有必要把所有机构分级都放上去,详细分级大可另文提及。
- 如果坚持要放,单是西北太平洋就至少要把十四个机构通通放上,再加上其他区域所有会发出热带气旋报告的机构,否则就变成地域观点。如果不是全部放上,就祗能够放上“地区专责中心”,不管他们是否只观自身国家,这是世界气象组织的决定。--THIS ISAnfield 2010年9月20日 (一) 14:47 (UTC)
- (-)反对,你所提及的十四家机构,大部分并非完全负责西北太平洋,只有通通放进去才是地域观点。而cma、hko和cwb则对西太台风作出明显监测,而且这里是中文维基百科,有一些与大部分中文使用者地区的资讯也经常存在。-张子房 (煮酒论英雄) 2010年9月20日 (一) 16:25 (UTC)
- 系统性偏差的存在不就等于合理。这里确是中文维基百科,但仅此而已,本来就不应只偏重华人圈子的讯息。其他机构是否会覆盖整个西北太平洋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总可能就某些热带气旋评级,当基础资讯栏放香港北京台北评级但却不放其他就肯定是地域观点。维基本来就应该参考来源而撰写条目,不能摆出任何立场倾向。这里的风迷经常将自己写网页的习惯搬到这里,大多热带气旋条目不是原创研究就是地域中心、再不就是搞到五颜六色,这些通通都要纠正。--THIS ISAnfield 2010年9月20日 (一) 23:53 (UTC)
- 所以我绝对同意只放RSMC 在台风模版中. mauricengan(留言) 2010年9月11日 (一) 01:21 (UTC)
- 远的不说,久不久都总有热带气旋只吹袭菲律宾或越南,如果栏位只有所谓“主要机构”但当地的却没有,还有什么理由不是中国/香港/台湾中心?
- 之所以只放日本气象厅(及其他世界气象组织区域中心),是因为若把全部机构都放上会造成基础栏目太多分级、混乱,而选择日本气象厅则仅因为同时为区域中心而中港台不是。
- 顺带一提,那个栏位应加注为rsmc分级,而不是单单日本气象厅。
- 还有,所有PTS相关文字应正名为西北太平洋。--THIS ISAnfield 2010年9月21日 (二) 04:58 (UTC)
- 系统性偏差的存在不就等于合理。这里确是中文维基百科,但仅此而已,本来就不应只偏重华人圈子的讯息。其他机构是否会覆盖整个西北太平洋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总可能就某些热带气旋评级,当基础资讯栏放香港北京台北评级但却不放其他就肯定是地域观点。维基本来就应该参考来源而撰写条目,不能摆出任何立场倾向。这里的风迷经常将自己写网页的习惯搬到这里,大多热带气旋条目不是原创研究就是地域中心、再不就是搞到五颜六色,这些通通都要纠正。--THIS ISAnfield 2010年9月20日 (一) 23:53 (UTC)
希望大家不要把未达热带低气压强度的“风暴”列入热带气旋列表
最近我看到有些所谓的“热带低气压”被列入其他热带气旋中。然而,有些根本未达热带低气压强度(风速41-62km/h),如2011年6月的热带低气压94W,风速仅达35km/h。这与页首的热带低气压强度说明自相矛盾啊!希望大家只将达到热带低气压强度以上的风暴(>41km/h)写进列表中!-风花鸟雪月 (留言) 2011年7月14日 (四) 15:18 (UTC)
热带气旋相关条目讨论
夏日又到,又是热带气旋活跃的时候了。近日,在下编辑各条太平洋台风季热带气旋相关的条目时,与部分其他编辑者有争议,仅请讨论,如下:
- 地域主观问题:
- 当十分钟平均风力、气压在JMA与CWB数据不相同时,是否应该采用区域专责气象中心即RMSC Tokyo即JMA的数据而非其他气象机构如CWB、HKO的数据?
- CMA并非采用一分钟平均风力,而是两分钟
- NRL或JTWC与其他机构有不相同时,是否应该采用NRL的数据?
- 以后如有任何数据不相近时,采那个气象机构的资料?
- 数理问题:
- 烈风圈即35 kt或以上的风力,应采用那个气象台的数据?CWB?JMA?
- 暴风圈即50 kt或以上的风力,应采用那个气象台的数据?CWB?JMA?
此讨论达成之共识将适用于所有太平洋台风季条目。-HW (留言 - 贡献) *DC9* 2011年7月15日 (五) 14:06 (UTC)
理应上述所有数据并存—魔法少女馒头卡★无力(馒头卡住喉咙.......) (留言) 2011年7月15日 (五) 17:49 (UTC)
- 据悉条目的信息框只有一个参数位置,不可能填多于一个-HW (留言 - 贡献) *DC9* 2011年7月16日 (六) 01:39 (UTC)
- 烈风圈、暴风圈应该采用CWB,JMA的数据似乎不大合理(正常一个2级台风的烈风圈与暴风圈半径不应该到达史上最强台风泰培的一半)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16日 (六) 03:52 (UTC)
- 我看懂了。以热带风暴海马 (2011年)为例,在6月22日下午2时,CWB: 七级风圈半径100公里;HKO: 风速超过33海里的半径120公里;JMA: 15m/s以上风速直径220公里;只是当三者的数据差异时,又采用那个呢...CWB或JMA根据其警报单、发文;HKO根据船只警告。-HW (留言 - 贡献) *DC9* 2011年7月16日 (六) 06:09 (UTC)
- 麻烦的是JMA的数据有时不会是单一数值,如16日14时50分(UTC+8),马鞍的烈风圈数据为南侧1000km,北侧650km,比较中央气象局的250km,实在是天壤之别。(KMA的数据为430km)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16日 (六) 09:00 (UTC)
- 得再确认。-HW (留言 - 贡献) *DC9* 2011年7月16日 (六) 09:44 (UTC)
- 什么意思?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16日 (六) 13:17 (UTC)
- 确认谁准确。就由于争议大,我建议移除这项,或将数据分别以原本的样式列示出来(即“Area of 50kt winds or more”-JMA、“七级风半径”-CWB、“风速超过每小时33海里之半径范围”-HKO、“15 m/s半径”-KMA)-HW (留言 - 贡献) *DC9* 2011年7月16日 (六) 13:33 (UTC)
- 那么这样如何?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17日 (日) 06:25 (UTC)
- 另外,JMA是“15m/s以上の强风域”和“25m/s以上の暴风域”。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17日 (日) 06:33 (UTC)
- 这个我宁愿在条目放弃标示了吧;紧记,信息框是用作交代最重要的信息。此外,我也正在改写,User:Waihorace/sandbox/pts_1-HW (留言 - 贡献) *DC9* 2011年7月17日 (日) 10:07 (UTC)
- 还是照原有模板,风力采用各方平均值,而烈风圈与暴风圈投票决定要用哪边的?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17日 (日) 13:10 (UTC)
- 初步的测试结果。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17日 (日) 13:34 (UTC)
- 我的测试效果,源码在此,还未有写好。烈风与暴风圈建议只需要在内文写,不写入信息框中。-HW (留言 - 贡献) *DC9* 2011年7月17日 (日) 13:45 (UTC)
- 建议加入瞬间最大阵风的资料。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17日 (日) 13:55 (UTC)
- 另外也建议用km/h做为单位。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17日 (日) 14:06 (UTC)
- 我的测试效果,源码在此,还未有写好。烈风与暴风圈建议只需要在内文写,不写入信息框中。-HW (留言 - 贡献) *DC9* 2011年7月17日 (日) 13:45 (UTC)
- 这个我宁愿在条目放弃标示了吧;紧记,信息框是用作交代最重要的信息。此外,我也正在改写,User:Waihorace/sandbox/pts_1-HW (留言 - 贡献) *DC9* 2011年7月17日 (日) 10:07 (UTC)
- 确认谁准确。就由于争议大,我建议移除这项,或将数据分别以原本的样式列示出来(即“Area of 50kt winds or more”-JMA、“七级风半径”-CWB、“风速超过每小时33海里之半径范围”-HKO、“15 m/s半径”-KMA)-HW (留言 - 贡献) *DC9* 2011年7月16日 (六) 13:33 (UTC)
- 什么意思?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16日 (六) 13:17 (UTC)
- 得再确认。-HW (留言 - 贡献) *DC9* 2011年7月16日 (六) 09:44 (UTC)
- 麻烦的是JMA的数据有时不会是单一数值,如16日14时50分(UTC+8),马鞍的烈风圈数据为南侧1000km,北侧650km,比较中央气象局的250km,实在是天壤之别。(KMA的数据为430km)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16日 (六) 09:00 (UTC)
- ┌─────────────────────────────┘
用户:Waihorace/sandbox/pts 1。优点:相容m/s, km/h, knot三个单位(输入参数即可,预设knot)、不用在信息框中包含过多资料、各机构评级自动计算;缺点:暂时未能支援除HKO、CWB、JMA及SSHS以外的台风评级。用户:Waihorace/sandbox/pts 2:测试结果-HW (留言 - 贡献) *DC9* 2011年7月17日 (日) 14:26 (UTC)- 缺点是没办法套用在旧有资料上。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18日 (一) 07:48 (UTC)
- 再更新测试结果及套用在旧资料上的结果。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18日 (一) 14:40 (UTC)
- 如果要套用到旧的资料上,我可以把预设的相容单位由knot改为km/h,一样能够像T:Infobox hurricane small new自动计算及分级。-HW (留言 - 贡献) *DC9* 2011年7月19日 (二) 01:30 (UTC)
- 这样可能还不够,必须还要支援世界各地的台风/飓风分级才行。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19日 (二) 08:59 (UTC)
- 还原基本步,由Template:Infobox hurricane small new开始开发吧,但大前提是取消HKO及CWB的台风分级(资讯框主要向读者提供基本的资讯,而不是完整的内容)。又要相容旧资料,又要支援世界各地,又要相容单位,又要避免争议,还是得要重头再写。-HW论 - 献 - DC9 2011年7月20日 (三) 04:00 (UTC)
- 既然这样我还是建议什么都不要改,暴风圈烈风圈采用CWB、KMA平均,一分钟平均风速采用JTWC、KMA平均,十分钟平均风速、瞬间最大阵风采CWB、JMA平均如何?这样就没有资料来源的问题了。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20日 (三) 10:31 (UTC)
- 还原基本步,由Template:Infobox hurricane small new开始开发吧,但大前提是取消HKO及CWB的台风分级(资讯框主要向读者提供基本的资讯,而不是完整的内容)。又要相容旧资料,又要支援世界各地,又要相容单位,又要避免争议,还是得要重头再写。-HW论 - 献 - DC9 2011年7月20日 (三) 04:00 (UTC)
- 这样可能还不够,必须还要支援世界各地的台风/飓风分级才行。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19日 (二) 08:59 (UTC)
- 如果要套用到旧的资料上,我可以把预设的相容单位由knot改为km/h,一样能够像T:Infobox hurricane small new自动计算及分级。-HW (留言 - 贡献) *DC9* 2011年7月19日 (二) 01:30 (UTC)
- 再更新测试结果及套用在旧资料上的结果。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18日 (一) 14:40 (UTC)
- 缺点是没办法套用在旧有资料上。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18日 (一) 07:48 (UTC)
- ┌───────────────────┘
KMA到底是采1min平均、2min平均,3min平均还是10min平均的?暴风烈风圈HKO也有其自家数据的,而由于争议过大,建议不在条目中加入此项(而过往也没有加入)。十分钟的风速,也得要加入HKO。不过的是,所有数据只有来自单一机构才有准确的来源,而目前采用JMA的数据是由于他是RSMC,再辅以JTWC的一分钟风速数据。基于地域主观问题,不建议在资讯框(不包括条目内文)任何数据涉及除JMA及JTWC以外的气象机构,也就是说删去烈风暴风圈的数据,并将最高风速只参考JMA及JTWC的数据。-HW论 - 献 - DC9 2011年7月21日 (四) 07:35 (UTC)- 为何只参考JMA、JTWC?十分钟难道不需加入HKO与CWB?(删去烈风暴风我同意。)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21日 (四) 14:53 (UTC)
- 数据不是5字尾就是10字尾,平均数据会很难看的。原因:RSMC。-HW论 - 献 - DC9 2011年7月22日 (五) 06:59 (UTC)
- 平均数据也可化为5、0字尾。而RMSC为何是标准?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22日 (五) 15:13 (UTC)
- 好吧。RSMC是因为其在世界气象组织的官方代表性。-HW论 - 献 - DC9 2011年7月24日 (日) 10:37 (UTC)
- 还是可以使用你那个模板,使其自动分级,就比较没有争议了?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25日 (一) 06:49 (UTC)
- 好,再努力,撰写中。另外,烈风圈及暴风圈数据即日起停用。-HW论 - 献 - DC9 2011年7月26日 (二) 06:04 (UTC)
- 还是可以使用你那个模板,使其自动分级,就比较没有争议了?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25日 (一) 06:49 (UTC)
- 好吧。RSMC是因为其在世界气象组织的官方代表性。-HW论 - 献 - DC9 2011年7月24日 (日) 10:37 (UTC)
- 平均数据也可化为5、0字尾。而RMSC为何是标准?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22日 (五) 15:13 (UTC)
- 数据不是5字尾就是10字尾,平均数据会很难看的。原因:RSMC。-HW论 - 献 - DC9 2011年7月22日 (五) 06:59 (UTC)
- 为何只参考JMA、JTWC?十分钟难道不需加入HKO与CWB?(删去烈风暴风我同意。)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21日 (四) 14:53 (UTC)
- ┌───────────────────┘
完全同意。记得首要点就是要能新旧适用。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26日 (二) 10:33 (UTC)- 写完了。请协助进行相关的测试。由于本人知识有限,未能制作西太以外的自动计算功能。-HW论 - 献 - DC9 2011年7月26日 (二) 11:44 (UTC)
- 既然如此,就应该发新的模板。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27日 (三) 02:28 (UTC)
- 第一阶段:编写已经完成;第二阶段:测试,正在进行中;第三阶段:发布,未完成。-HW论 - 献 - DC9 2011年7月27日 (三) 02:37 (UTC)
- 由于没办法一一检查,我不知道有多少个条目包含非SSHS、JMA、CWB、HKO的分级,目前只知道热带气旋莫妮卡。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27日 (三) 02:50 (UTC)
- 有链入页面功能的吧。Special:WhatLinksHere/Template:澳大利亚气象局热带气旋等级类别、Special:WhatLinksHere/Template:中央气象台台风等级类别、Special:WhatLinksHere/Template:留尼汪气象局热带气旋等级类别、Special:WhatLinksHere/Template:印度气象局气旋等级类别。已经在热带气旋洛坦的条目试行此模板,并逐步推展。-HW论 - 献 - DC9 2011年7月27日 (三) 02:56 (UTC)
- 效果不错。我本人建议套用在新的就好,旧的维持原样。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27日 (三) 03:29 (UTC)
- 现在还有问题:最低气压、瞬间阵风该采用平均还是特定数值?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27日 (三) 03:38 (UTC)
- 平均吧,暂时未有打写改写这个部分。写这些东西很吃系统资源的(维基的系统资源,很多#expr, #if等)。-HW论 - 献 - DC9 2011年7月27日 (三) 03:46 (UTC)
- 有链入页面功能的吧。Special:WhatLinksHere/Template:澳大利亚气象局热带气旋等级类别、Special:WhatLinksHere/Template:中央气象台台风等级类别、Special:WhatLinksHere/Template:留尼汪气象局热带气旋等级类别、Special:WhatLinksHere/Template:印度气象局气旋等级类别。已经在热带气旋洛坦的条目试行此模板,并逐步推展。-HW论 - 献 - DC9 2011年7月27日 (三) 02:56 (UTC)
- 由于没办法一一检查,我不知道有多少个条目包含非SSHS、JMA、CWB、HKO的分级,目前只知道热带气旋莫妮卡。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27日 (三) 02:50 (UTC)
- 第一阶段:编写已经完成;第二阶段:测试,正在进行中;第三阶段:发布,未完成。-HW论 - 献 - DC9 2011年7月27日 (三) 02:37 (UTC)
- 既然如此,就应该发新的模板。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27日 (三) 02:28 (UTC)
- 写完了。请协助进行相关的测试。由于本人知识有限,未能制作西太以外的自动计算功能。-HW论 - 献 - DC9 2011年7月26日 (二) 11:44 (UTC)
- ┌───────────────────────┘
现在还有问题,这个模板210km/h是属于3级台风,而不是4级台风。我对于模板语法并不是很清楚,无法帮你修改。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27日 (三) 06:33 (UTC) - 说明档完成。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27日 (三) 06:49 (UTC)
- 这里写的。-HW论 - 献 - DC9 2011年7月27日 (三) 06:52 (UTC)
- 这里和维基百科的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都是210为4级。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27日 (三) 07:10 (UTC)
- 明白,那个是取0或5作出的计算问题,已于模板:台风基础资讯新/SSHS修复。-HW论 - 献 - DC9 2011年7月27日 (三) 07:54 (UTC)
- 另外,HKO的分级没有空格?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27日 (三) 08:53 (UTC)
- (✓)已修复--HW论 - 献 - DC9 2011年7月27日 (三) 09:27 (UTC)
- 该存档了吗?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27日 (三) 12:22 (UTC)
- 我认为后面括弧的部分应该用m/s会比较恰当一点。你认为呢?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27日 (三) 12:38 (UTC)
- 留尼汪气象部分级、斐济气象部分级、澳大利亚气象部分级、印度气象局分级。NMC与HKO分级相同。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27日 (三) 13:09 (UTC)
- (✓)已修复--HW论 - 献 - DC9 2011年7月27日 (三) 09:27 (UTC)
- 另外,HKO的分级没有空格?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27日 (三) 08:53 (UTC)
- 明白,那个是取0或5作出的计算问题,已于模板:台风基础资讯新/SSHS修复。-HW论 - 献 - DC9 2011年7月27日 (三) 07:54 (UTC)
- 这里和维基百科的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都是210为4级。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27日 (三) 07:10 (UTC)
- 这里写的。-HW论 - 献 - DC9 2011年7月27日 (三) 06:52 (UTC)
- ┌───────────────────┘
NMC是用两分钟平均风速,HKO用十分钟平均风速,我再查查吧。括号那个是依据Template:Infobox hurricane small new来写的,当然要改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最后一个留言之后的十日,机器人将会自动存档,不用人工存档。-HW论 - 献 - DC9 2011年7月27日 (三) 13:59 (UTC)- 明白。台风路径图是谁在制作?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28日 (四) 04:29 (UTC)
- 英文维基百科的Tropical Cyclone维基专题之参与者会制作。-HW论 - 献 - DC9 2011年7月28日 (四) 05:57 (UTC)
- 我认为,括弧里面的内容,JTWC、JMA用knot,CWB用m/s,HKO则不需要有。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8月1日 (一) 05:13 (UTC)
- 完成,但部分转换可能会出现正负5的误差,请协助复查。-HW论 - 献 - DC9 2011年8月3日 (三) 01:48 (UTC)
- JTWC的部分出现了20的误差(260km/h变成了160knot) ,请再修改。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8月3日 (三) 02:57 (UTC)
- 完成,但部分转换可能会出现正负5的误差,请协助复查。-HW论 - 献 - DC9 2011年8月3日 (三) 01:48 (UTC)
- 我认为,括弧里面的内容,JTWC、JMA用knot,CWB用m/s,HKO则不需要有。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8月1日 (一) 05:13 (UTC)
- 英文维基百科的Tropical Cyclone维基专题之参与者会制作。-HW论 - 献 - DC9 2011年7月28日 (四) 05:57 (UTC)
- 明白。台风路径图是谁在制作?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28日 (四) 04:29 (UTC)
- ┌───────────────────┘
(✓)已修复HW论 - 献 - DC9 2011年8月3日 (三) 07:21 (UTC)- 没有问题。另外,台风的ACE值该如何计算?(太平洋台风季的条目)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8月3日 (三) 10:18 (UTC)
- 中央气象局的m/s应该不需要化成5或0开头,因为它本来的数据就不是。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8月3日 (三) 11:36 (UTC)
- CWB的数据化为整数。ACE见http://coaps.fsu.edu/~maue/tropical/ -HW论 - 献 - DC9 2011年8月3日 (三) 11:52 (UTC)
- 原来是直接过来的...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8月3日 (三) 12:34 (UTC)
- CWB的数据化为整数。ACE见http://coaps.fsu.edu/~maue/tropical/ -HW论 - 献 - DC9 2011年8月3日 (三) 11:52 (UTC)
- 我看懂了。以热带风暴海马 (2011年)为例,在6月22日下午2时,CWB: 七级风圈半径100公里;HKO: 风速超过33海里的半径120公里;JMA: 15m/s以上风速直径220公里;只是当三者的数据差异时,又采用那个呢...CWB或JMA根据其警报单、发文;HKO根据船只警告。-HW (留言 - 贡献) *DC9* 2011年7月16日 (六) 06:09 (UTC)
- 风力的部分如果设定可以有各方的资料应该会更好。(参见此)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16日 (六) 03:52 (UTC)
- 看来这个模板又等待重写了...话说上年度讨论的还未有被执行。-HW (留言 - 贡献) *DC9* 2011年7月16日 (六) 06:18 (UTC)
- 我是否可以先发个测试模板?(测试效果,若征得大家同意之后即改用新的)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16日 (六) 08:22 (UTC)
- 先到这里看一下我的测试模板,说说各位的意见吧。另外我对于CWB、KMA、JTWC、NRL、NMC的平均值是采用几分钟并不清楚,若有错误请告知。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16日 (六) 08:46 (UTC)
- 另外,如果要改用新的,就得发一个新的模板,不然会破坏之前台风的资料。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16日 (六) 08:53 (UTC)
- 阁下可随意创建自己的用户子页面。此外,用旧模板不一定等同破坏旧有资料,维基上有很多复杂的语法(简单来说,ParserFunction;复杂来说,{{subst:#if:}}{{#ifexpr:}}{{subst:#ifeq:}})可以避免这些事情发生。-HW (留言 - 贡献) *DC9* 2011年7月16日 (六) 09:44 (UTC)
- 了解。那么你觉得这样可行吗?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16日 (六) 13:17 (UTC)
- 阁下可随意创建自己的用户子页面。此外,用旧模板不一定等同破坏旧有资料,维基上有很多复杂的语法(简单来说,ParserFunction;复杂来说,{{subst:#if:}}{{#ifexpr:}}{{subst:#ifeq:}})可以避免这些事情发生。-HW (留言 - 贡献) *DC9* 2011年7月16日 (六) 09:44 (UTC)
- 我是否可以先发个测试模板?(测试效果,若征得大家同意之后即改用新的)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16日 (六) 08:22 (UTC)
- 看来这个模板又等待重写了...话说上年度讨论的还未有被执行。-HW (留言 - 贡献) *DC9* 2011年7月16日 (六) 06:18 (UTC)
应以国际标准作为名称唯一标准
以2010年的马勒卡为例,中文维基百科竟在国际命名前方加上非正式的用语,变成中度台风马勒卡、强台风马勒卡等等,而国际上此台风正式名称仅为台风马勒卡。更好笑的是,连英语名称都胡搞,什么是Medium-strength Typhoon Malakas?Severe Typhoon Malakas?根本没这样用却硬是这么用。
强烈呼吁对太平洋台风仅使用热带风暴、强烈热带风暴、台风命名,这些才是世界气象组织通过的,用户不懂那些是什么可以看右侧各国的分级,千万不可为了大中华本位而使用非正式的名称。我已尝试对台风凡那比、台风梅姬更正,希望别再胡搞了。--Meow✉ 2011年8月29日 (一) 11:02 (UTC)
- (-)反对,真正的条目名称还是由JMA标准,而且许多中国/台湾使用者不知道有这些分级的存在。英文的可以改正。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8月29日 (一) 13:14 (UTC)
- 讨论移至互助客栈。-HW论 献 DC9 2011年8月30日 (二) 14:23 (UTC)
- (+)支持,维基百科是世界性的,应以世界气象组织通过的为标准,那些“英语名称”更是不应该的啦。承楼上,如果许多中国/台湾使用者不知道有这些分级的存在的话,可以请他们看看这专题。风花鸟雪月 (留言) 2011年9月5日 (一) 12:06 (UTC)
“太平洋台风季” 地区词转换探讨
用户Meow及Jonas to Receive均先后于台风塔拉斯 (2011年)及台风南玛都 (2011年)这两条浏览器每日过千的条目移除了{{NoteTA}}模板并撤销标题与地区用词转换,编辑摘要为“请用国际名称。”及“请不要使用非国际名称。”。之后,有用户回退并以“中文维基本应就地方用词加入转换,不宜直接撤除”作编辑摘要,而该用户再以“此处并不适用”为由撤销编辑。Jonas to Receive已经于台风南玛都 (2011年)条目撤销编辑2次,再加2次就会达到回退不过三的要求(24小时内的话)。因此,邀请各位维基人,就以下主题探讨:
- “太平洋台风季”条目,是否应该采用“新台风命名”、“旧台风命名”及“气象及台风类条目常见用语”组用词全文转换?
- “太平洋台风季”条目,是否应该因应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台湾与日本的台风分类不同,而进行标题及内文用词进行地区转换?如不是,是否采用国际名称(日本)?
- (附:日本与澳门分为台风、强烈热带风暴、热带风暴及热带低气压,香港与中国另加超强台风、强台风;台湾采另一分类,即强烈台风、中度台风、轻度台风及热带性低气压。另,部分机构评级不同可能会导致分级有异,即此情况)
-HW论 献 DC9 2011年8月30日 (二) 01:24 (UTC)
- 译名可根据地方而改变,但译名前方的属性必须依照国际规范,甚至内文提到的英语名称也该符合,才不可搞出什么Medium-strength Typhoon Fanapi这种不三不四的名字。若大家不信服,请看世界气象组织发布关于太平洋台风的文件第二页。[4]--Meow✉ 2011年8月30日 (二) 04:54 (UTC)
- 请注意,维基百科大部分的观看者都是民众(尽管我们不知道资料),英文名称不用改变是没关系(其实也没有什么用途存在),但是前面的强度就需要很注意,就拿台湾举例,一般台湾人几乎不会知道什么是“热带风暴”或“强烈热带风暴”。而且,一般人如果看到的是不熟悉的用词可能就不会想要继续看下去(这是我的经验,以前曾经在维基百科当观看者很久,最近才加入编辑)。-Adrien1018(留言) 2011年8月30日 (二) 09:40 (UTC)
- User:Meow说Medium-strength Typhoon是不三不四的名字本人可以理解,因为就国际上或一般英文皆无此用法,所以想了想建议以后能统一英文名称,而不再因地区做出英文转换,毕竟那是不正式且也不正确。但是极度不建议撤除台风中文分级的转换组,每个地区皆有每个地区的用法,诚如User:Adrien1018所说像是“热带风暴/强烈热带风暴”这样的用法台湾地区其实真的极少见,至少我认为就中文上一定要能让各地区的阅览者能清楚看懂该台风的资讯,而不是一昧追求“国际”的用法,因为这里是中文维基百科。-Jack Tao(留言) 2011年8月30日 (二) 10:04 (UTC)
- (~)补充:诸如日本也是以当地气象厅的用法来做为条目命名,例如平成23年台风第11号也没有命名成“台風ナンマドル (2011年)”,所以中文也是一样的道理,各地官方气象站皆有不同的称呼、不同的分级,没有道理要求台风中文名称仍要遵照国际命名标准,转换还是比较贴切。-Jack Tao(留言) 2011年8月30日 (二) 10:17 (UTC)
- 在保留中文地区词转换(见下)的情况之下,我建议英文名直接以“Tropical Cyclone”算数以避免出现“Medium-strength Typhoon”等不三不四的名字(其实CWB的英文版是用国际分级的)。
- 附:地区词转换包括强度转换(热带低气压 => 热带性低气压、热带风暴/强烈热带风暴 => 轻度台风、台风/强台风 => 中度台风、超强台风 => 强烈台风等-仅供参考)及名字转换(“新台风命名”、“旧台风命名”及“气象及台风类条目常见用语”组用词全文转换)。另外,其实台风条目的访问量虽然过千,但就首一千名都不入。-HW论 献 DC9 2011年8月30日 (二) 12:02 (UTC)
- 建议英文还是用Tropical Storm、Severe Tropical Storm、Typhoon即可。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8月30日 (二) 12:08 (UTC)
- 意见同Adrien1018,Tropical Storm、Severe Tropical Storm、Typhoon即是国际用法,也是最普遍的英文表示方式,如果全然使用Tropical Cyclone就无法确切显示出该台风之最大国际分级。英文归英文,中文归中文,各有各的正确表示。-Jack Tao(留言) 2011年8月30日 (二) 12:40 (UTC)
- 好的。Meow及Jonas to Receive烦请再来发表意见(再发一次回复提示?)-HW论 献 DC9 2011年8月30日 (二) 14:46 (UTC)
- 意见同Adrien1018,Tropical Storm、Severe Tropical Storm、Typhoon即是国际用法,也是最普遍的英文表示方式,如果全然使用Tropical Cyclone就无法确切显示出该台风之最大国际分级。英文归英文,中文归中文,各有各的正确表示。-Jack Tao(留言) 2011年8月30日 (二) 12:40 (UTC)
- 建议英文还是用Tropical Storm、Severe Tropical Storm、Typhoon即可。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8月30日 (二) 12:08 (UTC)
- 请注意,维基百科大部分的观看者都是民众(尽管我们不知道资料),英文名称不用改变是没关系(其实也没有什么用途存在),但是前面的强度就需要很注意,就拿台湾举例,一般台湾人几乎不会知道什么是“热带风暴”或“强烈热带风暴”。而且,一般人如果看到的是不熟悉的用词可能就不会想要继续看下去(这是我的经验,以前曾经在维基百科当观看者很久,最近才加入编辑)。-Adrien1018(留言) 2011年8月30日 (二) 09:40 (UTC)
- 请注意。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9月6日 (二) 13:05 (UTC)
- 有没有任何反对?没有的话请以后执行,有的话请继续讨论。-HW论 献 DC9 2011年9月6日 (二) 14:02 (UTC)
关于太平洋台风季专题“热带气旋信号使用记录”之取舍
在本人参与编辑太平洋台风季专题之后,发现只要有侵袭任何国家导致发出热带气旋警告时,条目中即会出现“热带气旋信号使用记录”。本人不知道这个部分有什么用(除了让人知道上一个侵袭该国家的热带气旋以外),尤其是该模版又非常的占空间。因此在此请问各位的意见,看是否保留或删除,或是修改模版? -Adrien Wu ( 论 - 献 ) 2011年10月1日 (六) 05:18 (UTC)
- 此模板是Chewengio于2010年建立,用来取代以前样式的模板,目标是令模板及样式统一。此的模板的确比前用格式大了很多。我个人建议,可以改用以前的格式,但需要达成一定共识。但由于这个格式一直都在用,无删除的必要。-HW论 献 DC9 2011年10月1日 (六) 09:15 (UTC)
- 的确,以前模版是可以合并的。 -Adrien Wu ( 论 - 献 ) 2011年10月1日 (六) 14:37 (UTC)
台风条目命名必须有年份?
有些台风至今只有一个,但命名仍有年份,例如台风卢碧暂时只有2009年一个,但条目仍命名为台风卢碧 (2009年),而台风卢碧却是红字。我想请问这样的做法是否合理呢?--Termranch (留言) 2011年10月12日 (三) 04:00 (UTC)
- 一个月前的问题,至今无人答复。难怪维基百科这样毫无规律、乱七八糟了。--Termranch (留言) 2011年11月12日 (六) 14:55 (UTC)
- 通常在这里提出的问题都不会有什么人来答复的。如果需要讨论的话,请至Wikipedia:互助客栈/条目探讨,或使用{{talkback}}模版贴至各活跃用户之讨论页。回到正题,这是为了将来会有相同名称的风暴,确定被除名的就不会有年份(如台风凡亚比)。至于台风卢碧,可建一重定向页。 -Adrien Wu ( 论 - 献 ) 2011年12月15日 (四) 12:32 (UTC)
建议将“热带气旋”和“其他热带气旋”章节合并
目前,太平洋台风季系列条目,分开“热带气旋”和“其他热带气旋”两个章节。此点之好处在于读者可方便阅读达“热带风暴”级之热带气旋。可是,“热带气旋”和“其他热带气旋”则可能令读者混淆。因此,建议以下两个方案之其一:
- 将“热带气旋”和“其他热带气旋”章节合并(英文维基百科现正采用)
- 重新命名“热带气旋”为“被命名之热带气旋”,而“其他热带气旋”则改为“未被命名之热带气旋”
请提供意见。-HW (留言) 2011年12月22日 (四) 09:47 (UTC)
- 第二种方案可能较好。通常那些没有命名的热带风暴比较不易引人注意,宜分开。 -Adrien Wu ( 论 - 献 ) 2011年12月22日 (四) 13:37 (UTC)
风暴时间表
目前风暴时间表混合使用1分钟平均风速及10分钟平均风速之数据。建议将其分为两图,或二拣其一,避免混乱。-HW (留言) 2011年12月22日 (四) 09:52 (UTC)
- 此图表设计原用意是让低强度气旋(SSHS热带风暴范围过大)与高强度台风(JMA台风分级过大)都能完整分类,但是今年出现了塔拉斯,导致情况有些混乱。个人认为分为两图是较适当的方法。已尝试使用。 -Adrien Wu ( 论 - 献 ) 2011年12月22日 (四) 13:35 (UTC)
有关澳门的台风命名
- 最近发现台风条目的命名处,可能是因为“港澳繁体”的关系吗?澳门的台风命名,包括如一号风球、三号风球等的模板内容在内,都有出现如强台风XX、超强台风XX之类的用字。但是找遍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的资料都找不到有这两个分级,我也没印象澳门有修改这一分级和香港、大陆一样,请问澳门是曾有这一修改吗?没有的话我想把那些强台风的全部改回台风去(只改澳门的段落和澳门的风球模板内容)。--治愈系的小琛儿 探病 病历 2012年7月23日 (一) 19:56 (UTC)
- 过度转换了,我稍后去修修。-HW论 献动员令 2012年7月24日 (二) 00:57 (UTC)
PTS: 热带气旋条目资料
热带气旋经常影响中国沿海地区,因此热带气旋条目不论在编辑量及浏览量方面都很高。正因有不同地区参与者编辑,故此经常出现争议。过去虽有部分达成共识,唯部分共识可能令某些用户讨厌,因此我再次就以下议题发起讨论。
- 热带气旋“最低气压”一项,应采用何方资料?RSMC(区域气象中心,日本气象厅)?JMA、CWB(或HKO或CMA或JTWC)所提供的最低气压之平均数值?又或,应该像上方的气象机构,为每一个气象机构陈列各方资料?参见
- 热带气旋“瞬间最大阵风”一项,与上方讨论事项相同。
- “影响地区”介定方式,以日本气象厅降格为热带低气压/撒编作为依归?此问题于启德曾出现些少争议。
请大家提供意见,共识将列入太平洋台风季专题组编辑指引,作为编辑该类条目的依归。-HW论 献动员令 2012年8月19日 (日) 13:40 (UTC)
- 陈列各方资料是最好的选择。第三个问题可不可以说具体点?乌拉跨氪 2012年8月19日 (日) 16:06 (UTC)
- 各气象机构基本上都只对影响其国家的热带气旋作每小时更新,其他的机构则3~6小时更新一次。而就最近几个近岸爆发的热带气旋来看,每6小时更新一次的资讯来评量一个热带气旋的话往往与真正极盛时期的热带气旋强度有落差。并列这些数字的好处是由读者去判断,但亦应小心处理这些数字,不要让版面太难看。但我个人觉得即使不用并列的方式,亦最少希望以某个机构加上受袭当地的气象部门的数字同时并列作参考。
- 问题三应该是指当各气象部门对热带气旋的中心定位不同时,应采纳哪一个部门的走势作描述吧?(尤其未发展出CDO的热带气旋有时重整会重新定位让路径有偏差。)另外是消散日期,基于各地撤编(上面打成别字“撒”编)时间不同,消散日期应以什么部门在什么时点(热低?低压区?)作基准的意思吧?前者我暂时只是以各地的走势作综合描述,而登陆后则主要以受袭当地气象机构为主。后者我无意见,但也希望有个共识以后大家都能沿着照做,以避免过度编辑或不必要的编辑战。--60.246.166.27(留言) 2012年8月19日 (日) 17:11 (UTC)
- 问题三是针对这个修订的。-HW论 献动员令 2012年8月20日 (一) 02:28 (UTC)
- 其实如果启德进入寮国,多少对泰国和缅甸都有“正面影响”,因为他们旱灾旱很久了,有了雨水对他们有好处。然而加入的资料却说进入寮国后“暴风”影响什么的,进了越南后暴风圈都没了还暴什么风呢?而且我也有留意到特别是菲律宾和越南都对风势并不太着重,他们更新热带气旋消息时往往以报豪雨/强降雨为主(媒体亦然,似乎水浸比暴风影响更严重,两边都有因水浸而停电、低洼地区及重要城市严重水浸等等的负面影响),对于热带气旋更新都并不是很迅速,因此我认为对这些地区的影响可以写雨灾为主,风灾为次,除非风灾比雨灾造成更大灾害。--60.246.168.60(留言) 2012年8月20日 (一) 03:43 (UTC)
- 关于第1、2个问题,本人认为不需要再陈列各方资料,因为每个气象中心的“平均风速”已经占下部分版面,再叙述可能造成模版过于冗长。我还是认为以平均为标准,毕竟瞬间阵风小于一分钟平均风速是一件很奇怪的事。第3个问题,我认为影响就是影响,不论它是否已减弱成热带性低气压;影响也不限于负面或正面。 -Adrien Wu ( 论 - 献 ) 2012年8月20日 (一) 08:08 (UTC)
- 我要说明的一点是可以写入正面的影响,但是不能写入错误的影响。上面举的例子明显是写入的内容错误,纯属杜撰,而非事实。否则应该找到可靠来源。--60.246.137.203(留言) 2012年8月20日 (一) 09:06 (UTC)
- 问题三是针对这个修订的。-HW论 献动员令 2012年8月20日 (一) 02:28 (UTC)
- 另外希望如果真的用平均数的话,请用尽可能用同一时点的平均数,每天2:00, 8:00, 14:00, 20:00(UTC+8)这几报的资料都出来后(通常是3~4小时后)再行更新。--60.246.216.117(留言) 2012年8月21日 (二) 00:45 (UTC)
- 之前的决定就是如此。 -Adrien Wu ( 论 - 献 ) 2012年8月21日 (二) 07:08 (UTC)
- 但好像没有被实际上执行。-HW论 献动员令 2012年8月21日 (二) 08:38 (UTC)
- 之前的决定就是如此。 -Adrien Wu ( 论 - 献 ) 2012年8月21日 (二) 07:08 (UTC)
对了,刚刚在IRC上有用户跟我聊到条目命名的问题。其实由于各地命名或有差异,是否应该在条目的infobox上,一并加入中港澳/台湾的命名(如他们有不同的话),另外配合自动运算,直接由infobox生成条目NoteTA模板,避免需要人工修改?请各位给意见。-HW论 献动员令 2012年8月21日 (二) 14:20 (UTC)
- 前者我认为字词转换正确就好,不用那么麻烦加两地命名,要么想要两地命名对照在热带气旋#命名一节里做,然后连结过去让人查,实际上想查的人应该会切换台湾繁体/其他繁简体来对照看,不想看的人反而看了反感。后者我不太明白是怎么,有没有例子或者可否更具体说明一下?--60.246.166.252(留言) 2012年8月22日 (三) 17:04 (UTC)
- 其实在2011年被执行得很好,但是最近开始有人觉得太麻烦。我也支持由infobox生成NoteTA。-Adrien Wu ( 论 - 献 ) 2012年8月24日 (五) 15:12 (UTC)
- 字体转换在实际执行上有困能,主要是由于模板需要供世界各地台风使用而成的,懒得做;至于气压及阵风,建议并列所有气象机构数据解决。-HW论 献动员令 2012年8月27日 (一) 13:30 (UTC)
- 那可能需要继续修改模板。应该跟平均风速摆在一起或保持分开? -Adrien Wu ( 论 - 献 ) 2012年8月27日 (一) 14:36 (UTC)
- 本人目前在User:Adrien1018/sandbox4测试。变成有点是要牺牲宽度还是长度的意味了。(尚未更新完毕)-Adrien Wu ( 论 - 献 ) 2012年8月27日 (一) 15:27 (UTC)
- 长度的确没所谓,反正条目已经很长了。。。-HW论 献动员令 2012年8月28日 (二) 01:28 (UTC)
- 字体转换在实际执行上有困能,主要是由于模板需要供世界各地台风使用而成的,懒得做;至于气压及阵风,建议并列所有气象机构数据解决。-HW论 献动员令 2012年8月27日 (一) 13:30 (UTC)
- 其实在2011年被执行得很好,但是最近开始有人觉得太麻烦。我也支持由infobox生成NoteTA。-Adrien Wu ( 论 - 献 ) 2012年8月24日 (五) 15:12 (UTC)
- ┌────────────────┘
效果很不错,空隙可以设定为没有资料填入时即display:none;-HW论 献动员令 2012年8月28日 (二) 13:43 (UTC)- 完成。对于阵风的资料好像比较难查得到。(CWB除外,直接从平均风速看就可以看得出来) -Adrien Wu ( 论 - 献 ) 2012年8月29日 (三) 06:39 (UTC)
- 目前在台风布拉万 (2012年)进行测试。查不到的资料暂时留空。 -Adrien Wu ( 论 - 献 ) 2012年8月29日 (三) 06:57 (UTC)
- 还有些老问题一直未获处理(外地气象机构计算、分级等),看来此模板启用后都是只能用于PTS的了。-HW论 献动员令 2012年8月30日 (四) 03:22 (UTC)
- 这模板不是本来就只是用于PTS吗?外地的分级应该主要是使用几分钟平均风速的问题吧。 -Adrien Wu ( 论 - 献 ) 2012年8月30日 (四) 11:49 (UTC)
- 不,PHS等其他风季都有使用,但那些新建的功能自上个修订版本已经没有再理会非PTS地区,看来应该再另建一个模板给他们,或把旧有模板拆出供他们使用。-HW论 献动员令 2012年8月30日 (四) 12:00 (UTC)
- ┌─────────┘
恩。看来我们还是得稍微对非PTS的气象机构有所了解。-Adrien Wu ( 论 - 献 ) 2012年8月30日 (四) 13:49 (UTC)
刚才回退了对于Template:太平洋台风季的编辑,因为如此造成所有过去的太平洋台风季页面受到影响。另外,2012年台风名称此条目是否有需要存留? -Adrien Wu ( 论 - 献 ) 2012年8月27日 (一) 13:29 (UTC)
- 感谢回退,后者建议删除,连合并也不用。-HW论 献动员令 2012年8月27日 (一) 13:33 (UTC)
- 已提请删除。 -Adrien Wu ( 论 - 献 ) 2012年8月27日 (一) 14:32 (UTC)
关于台风塔拉斯 (2011年),JMA事后发出的报告指其风速为25m/s,但在气旋生存期间其所发布的最高强度为60knot,请问条目名称应用强烈热带风暴或台风? -Adrien Wu ( 论 - 献 ) 2012年8月28日 (二) 11:20 (UTC)
- 囧rz...不知道...--HW论 献动员令 2012年8月28日 (二) 12:45 (UTC)
关于台湾(CWB)中央气象局
- 1991年以前CWB是采用一分钟平均风速计算的,所以以前台风强度会比较强烈原因,有些台湾民众至今还有经常误导的.
1991年起才改用十分钟平均风速. 有些台风CWB该注明列在一分钟位置.1991年前例如温黛 妮娜 南施 狄普 艾达 韦恩 赛洛玛...等等. 1991年后的台风列在十分钟风速较好-Eva-Sasha (留言) 2013年12月6日 (五) 23:33 (UTC)
“台风季影响”章节的“登陆”
关于“登陆”的判定标准,扫过菲律宾南部的台风会导致一次出现五、六个登陆地点,个人认为碍于阅读、重要性不高,也不是一个客观的资料(甚至这些资料在该台风的条目当中也未曾提及)。我不清楚这些资料是如何来的,但是对于菲律宾群岛而言,可能五、六个岛就被包含在台风眼的范围中,计较到底登陆了哪个岛或何时登陆是没有意义的。个人建议几个改善方式:
- 将多个相近登陆地点合并至表格中,例(台风剑鱼):登陆地点/菲律宾迪纳加特岛、南莱特省斯拉高、宿务省庞森岛、宿务省塔布杆,登陆时间/1月31日21时至23时
- 删除或移至该台风的条目中(如英文版)
请提供意见,谢谢。-Adrien Wu ( 论 - 献 ) 2014年8月25日 (一) 11:35 (UTC)
保留所有热带气旋条目
第1次讨论:应否删除条目
本人认为所有被命名的热带气旋都应该建立条目,因为:
- 几乎所在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生成后都向西或北移动,登陆华南沿岸或日本。属于“迷走型”风暴的热带气旋较少。
- 格式应该统一。
- 不建立主条目的话,风季条目过长,造成阅读困难,而且风暴名字的起源、注释、参考资料等没地方放。
本人也认为所有曾经登陆的热带低气压都应该建立条目,因为热带低气压会令登陆地点吹强风,而气象台会发出热带气旋警告信号,因此会有关注度。Morgan Siu(留言) 2017年2月17日 (五) 08:56 (UTC)
- (+)支持,中华民国高速公路各交流道,或营运中捷运(地铁)路线的车站,无论是否重要,都有独立建条目;同理,所有被命名的热带气旋都应独立建条目;而未命名的热带性低气压有造成死亡或重大损失即可独立建条目。Tyanpong marshal※どうぞ よろしく 2017年3月3日 (五) 13:59 (UTC)
第2次讨论:西北太平洋缺乏关注度的热带气旋条目保留与否
过去西北太平洋缺乏关注度的热带气旋条目一向都会被删除,可是有不少人(包括在下)认为所有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都应该保留,因此在下希望在此订下共识,以决定这些条目保留与否。
在下认为这些条目都应该保留,因为:
- 大部分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都曾经作出登陆。
- 希望格式统一,不要在太平洋台风季条目里,有些有主条目,有些没有。
- 如果把这些条目合并至当年太平洋台风季,将会有太大堆文字而造成阅读困难。——Morgan Siu(留言) 2017年3月20日 (一) 13:07 (UTC)
- (!)意见:在风季条目之外另立时间轴条目,把相关事件记录进去就好了。—以上有签名的留言由R96340(对话)加入。 2017年3月20日 (一) 15:28 (UTC)
- 移动至条目探讨?--Innocentius Aiolos 2017年3月20日 (一) 17:45 (UTC)
- 我想提出者是为了在方针中制定关注度豁免(参见Wikipedia:存废复核请求#热带风暴卢碧 (2016年))而来到方针区提出—以上有签名的留言由R96340(对话)加入。 2017年3月21日 (二) 00:43 (UTC)
- 若另立时间轴,会变成只写升降格时间。(参见台风红霞讨论页)——Morgan Siu(留言) 2017年3月21日 (二) 01:22 (UTC)
- 那就不要只写升降格时间就好了。或是有主条目的风暴写升降格时间,没有主条目的写详细发展过程这样,反正也不是什么严重的大问题。—以上有签名的留言由R96340(对话)加入。 2017年3月21日 (二) 01:36 (UTC)
- 还是那个问题——将会有太大堆文字而造成阅读困难。——Morgan Siu(留言) 2017年3月21日 (二) 07:27 (UTC)
- 全文用连贯性记述文字的话就不会有这个问题,我先写写看,真的看起来太冗长的话再想办法Draft:2016年太平洋台风季时间轴在期间欢迎继续提出建议—以上有签名的留言由R96340(对话)加入。 2017年3月21日 (二) 08:06 (UTC)
- 那为什么不干脆保留所有台风页面呢?——Morgan Siu(留言) 2017年3月22日 (三) 00:31 (UTC)
- 因为有些台风关注度不足。—以上有签名的留言由R96340(对话)加入。 2017年3月22日 (三) 01:05 (UTC)
- (?)疑问:即是怎样写,可否写一次试试看?——Morgan Siu(留言) 2017年3月22日 (三) 14:29 (UTC)
- 因为有些台风关注度不足。—以上有签名的留言由R96340(对话)加入。 2017年3月22日 (三) 01:05 (UTC)
- 那为什么不干脆保留所有台风页面呢?——Morgan Siu(留言) 2017年3月22日 (三) 00:31 (UTC)
- 全文用连贯性记述文字的话就不会有这个问题,我先写写看,真的看起来太冗长的话再想办法Draft:2016年太平洋台风季时间轴在期间欢迎继续提出建议—以上有签名的留言由R96340(对话)加入。 2017年3月21日 (二) 08:06 (UTC)
- 还是那个问题——将会有太大堆文字而造成阅读困难。——Morgan Siu(留言) 2017年3月21日 (二) 07:27 (UTC)
- 那就不要只写升降格时间就好了。或是有主条目的风暴写升降格时间,没有主条目的写详细发展过程这样,反正也不是什么严重的大问题。—以上有签名的留言由R96340(对话)加入。 2017年3月21日 (二) 01:36 (UTC)
其实以前已经讨论过一次,不过尚未达成共识。大家想想,作为编者,当然要给读者最详细的内容。若建立太平洋台风季时间轴,只能写“发展过程”一节。其他台风基础资料模板等于到那儿去?所以请各位支持保留所有热带气旋条目。--Morgan Siu(留言) 2017年4月6日 (四) 05:43 (UTC)
- 这有违关注度指引,有些热带气旋根本没有足够的报道。单独写出来太短了。不过可以考虑在一个页面集中写,一个热带气旋名字的不同时间段的热带气旋。——꧁༺星耀晨曦༻꧂(留言) 2017年4月6日 (四) 05:53 (UTC)
- 那么发展过程和外部链接等也总会有吧。发起讨论的原因就是想关注度指引不对热带气旋条目生效。--Morgan Siu(留言) 2017年4月6日 (四) 07:15 (UTC)
- 为什么要“关注度指引不对热带气旋条目生效”?--Nivekin※请留言 2017年4月6日 (四) 07:32 (UTC)
- 因为热带气旋条目特殊,我想即使只是台风基础资讯模板、台风名称意义、外部链接等也占不少空间。--Morgan Siu(留言) 2017年4月6日 (四) 07:39 (UTC)
- 以上所指都只是说条目可以写很多内容,但没有回答“为什么要关注度指引不对热带气旋条目生效”……--Nivekin※请留言 2017年4月6日 (四) 07:56 (UTC)
- 既然有很多内容,那么为什么要删除?--Morgan Siu(留言) 2017年4月6日 (四) 09:43 (UTC)
- 因为内容虽然很多,但是没关注度。类似的例子是各个动漫的角色列表,虽然内容一大堆,可是关注度不足,只能堆在同一个列表。—以上有签名的留言由R96340(对话)于 加入。 2017年4月6日 (四) 09:46 (UTC)
- 各部门的报告能不能作为证明有关注度的证据?--Morgan Siu(留言) 2017年4月7日 (五) 07:56 (UTC)
- @Morgan Siu:需要有大众关注度。各部门的报告就好比收录动漫、游戏角色设定的公式书等等,仅仅是收录并不能有效证明。—以上有签名的留言由R96340(对话)于 加入。 2017年4月7日 (五) 08:00 (UTC)
- 那么各非官方机构,例如香港热带气旋追击站、香港地下天文台,又或者天文台的网志预报“尼伯特”。--Morgan Siu(留言) 2017年4月8日 (六) 12:48 (UTC)
- @Morgan Siu:香港热带气旋追击站、香港地下天文台属于不可靠来源(属于不可靠来源的原因,乃是因为A是爱好者网站,一般民众不会浏览;B则引用了其他气象机构的资讯,但在网志《气象人语》中的篇章里,有引用其他能够被维基百科认同为可靠来源的来源的话就可以加以引用。);天文台的网志为可靠来源(虽然是Blog,但是具有权威性质;也请不要整个网志引用,必须引用单篇),可以使用,但注意即便是可靠来源,也必须以引用的条目内容作为主体撰写,例如想要在热带风暴电母的条目中引用天文台网志的来源,所引用的该网志篇章内容须围绕着热带风暴电母展开。—以上有签名的留言由R96340(对话)于 加入。 2017年4月8日 (六) 14:13 (UTC)
- 那么各非官方机构,例如香港热带气旋追击站、香港地下天文台,又或者天文台的网志预报“尼伯特”。--Morgan Siu(留言) 2017年4月8日 (六) 12:48 (UTC)
- @Morgan Siu:需要有大众关注度。各部门的报告就好比收录动漫、游戏角色设定的公式书等等,仅仅是收录并不能有效证明。—以上有签名的留言由R96340(对话)于 加入。 2017年4月7日 (五) 08:00 (UTC)
- 各部门的报告能不能作为证明有关注度的证据?--Morgan Siu(留言) 2017年4月7日 (五) 07:56 (UTC)
- 因为内容虽然很多,但是没关注度。类似的例子是各个动漫的角色列表,虽然内容一大堆,可是关注度不足,只能堆在同一个列表。—以上有签名的留言由R96340(对话)于 加入。 2017年4月6日 (四) 09:46 (UTC)
- 既然有很多内容,那么为什么要删除?--Morgan Siu(留言) 2017年4月6日 (四) 09:43 (UTC)
- 以上所指都只是说条目可以写很多内容,但没有回答“为什么要关注度指引不对热带气旋条目生效”……--Nivekin※请留言 2017年4月6日 (四) 07:56 (UTC)
- 因为热带气旋条目特殊,我想即使只是台风基础资讯模板、台风名称意义、外部链接等也占不少空间。--Morgan Siu(留言) 2017年4月6日 (四) 07:39 (UTC)
- 为什么要“关注度指引不对热带气旋条目生效”?--Nivekin※请留言 2017年4月6日 (四) 07:32 (UTC)
热带气旋强度
应否移非JMA、JTWC外气象机构给予热带气旋的强度?
- (○)保留,可作参考,JMA、JTWC评估过高或低的情况时有发生。--N-C16(留言) 2017年4月7日 (五) 08:01 (UTC)
- (=)妥协。保留但不与JMA、JTWC、影响地区机构之评级并列:既然是参考,怎么能和主内容并列?—以上有签名的留言由R96340(对话)于 加入。 2017年4月7日 (五) 08:03 (UTC)
缺乏关注度的热带气旋条目保留与否
过往讨论可参见《太平洋台风季专题讨论页存档》。
- 先看看维基百科为什么要求关注度:
这些主题可能是原创观点,不能被证实。其次,这些主题可能很少有人关心,从而在条目编写过程中没有合作和讨论。最后,没有可靠的文献对主题进行评价,很可能导致条目内容不中立。
- 缺乏关注度的热带气旋条目没有“影响”和“热带气旋警告使用记录”章节(因为关注度来源必须是关于灾情),余下的就只有“发展过程”章节(“参考资料”、“注册”和“外部链接”不计算在内),“发展过程”章节完全是可以依靠各部门的报告提供来源。从2016年热带风暴卢碧的编辑历史可见,缺乏关注度的热带气旋条目一点都不乏编辑者。现在维基百科要求关注度的理由已消失,在下绝对有理由要求保留此类热带气旋的条目。
--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4月28日 (五) 11:21 (UTC)
- 不乏编者不等于不乏关注度。—以上有签名的留言由R96340(对话)于 加入。 2017年4月28日 (五) 12:22 (UTC)
- R96340君您好,在下的重点并非是否缺乏编者,而是维基百科要求关注度的理由已消失。--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4月28日 (五) 13:28 (UTC)
- help页既不是方针亦不是指引,只供参考,因此请阅读WP:关注度。其中明确指出“如果一个主题得到了可靠来源的有效介绍,而且这些来源独立于主题实体,则可假定该主题或符合独立条目的收录标准。”,也就是说没有可靠的第三方来源的话,便不符合收录标准,而参与编辑的用户的多寡、章节完整性等等则并不是关注度的判定基准。—AT 2017年4月28日 (五) 13:33 (UTC)
- 当一个热带气旋条目要合并到太平洋台风季条,必须改用较简单的风暴模板,且连结、注释等必须省略,导致内容大幅削减。--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4月29日 (六) 01:32 (UTC)
- 所以?那不正正代表着那些几乎都是爱好者内容吗?--AT 2017年4月29日 (六) 16:16 (UTC)
- 当一个热带气旋条目要合并到太平洋台风季条,必须改用较简单的风暴模板,且连结、注释等必须省略,导致内容大幅削减。--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4月29日 (六) 01:32 (UTC)
- 不乏编者不等于不乏关注度。—以上有签名的留言由R96340(对话)于 加入。 2017年4月28日 (五) 12:22 (UTC)
- 请细心阅读en:Talk:Tropical_Storm_Nana_(2008)#Notability中的内容,并作出回应。--Temp3600(留言) 2017年4月29日 (六) 17:00 (UTC)
关注度指引#非霎时
说明:这里讨论有关那些来源可以证明热带气旋条目符合关注度指引。
关于单一事件或主题的一条短时效的突发新闻仍尚不足以证明关注度程度已达要求……
不认为热带气旋是短时效和突发。--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4月30日 (日) 02:58 (UTC)
- 热带气旋整件事情不是,但“热带气旋的生成”是一个单一事件。—以上有签名的留言由R96340(对话)于 加入。 2017年4月30日 (日) 10:06 (UTC)
- 热带气旋条目并非只说热带气旋生成。--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4月30日 (日) 14:55 (UTC)
要求删除
英文版已经在数年前决议删除短命而没有实质影响的台风。一些讨论可见en:Talk:Tropical_Storm_Nana_(2008)#Merge.3F、en:Talk:Tropical_Storm_Erick_(2007)#Merge.3F及en:Wikipedia:Requests_for_comment/Tropical_Storm_Erick_(2007)。
英文版的编者提出了下列理由:
- 短命台风难以有足够的非新闻报导支撑。
- 这些台风条目的资料都由少量天文台而来,缺乏全面的第三方报导。
- 所有资料都可以移入风季条目中。英文版为每个台风都提供二段左右的大小。
- 没有实质影响意味台风在日后也难以获得新的关注度。
- 基于论点优先于人数的原则,我要求反对合并方作出回应。否则,本讨论将作为日后的共识,禁止为短命而没有实质影响的台风建立独立条目。--Temp3600(留言) 2017年5月3日 (三) 05:32 (UTC)
- (:)回应本人认为虽然短命台风难以有足够的非新闻报导支撑,缺乏全面的第三方报导。但部分台风没有造成实质影响,但如果登陆或掠过可以有巨大的杀伤力,因此本人认为所有被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或日本气象厅升格至热带风暴以上的风暴认首先建立,当缺乏关注度或资料来源才把他们提删,我认为这样会较好,这样会知道他们是否缺乏关注度或资料来源。
- 如果有杀伤力的热带低气压如热带低气压01W (2016年),就考虑影响范围有多广大,如范围小,则不建立,如范围大,则建立。如范围小但有天文台把热带低气压升格至热带风暴以上或在某一地区有重大伤亡,先行讨论,达成共识,便跟共识执行。my6B super(留言) 2017年5月3日 (三) 08:24 (UTC)
- “发展过程”章节只依靠第一方来源,不认为第二手来源可以为发展过程提供资讯。如果把短命台风移动至风季条目,起码要改用较简单的模板和要删减导言和外部链接部分。个人认为若台风季某台风长度超过一段(约等于二段英文,长度可参考2016年热带风暴卢碧),便有足够长度建新条目(包括热带低气压),而所有热带风暴都可以写超过两段,所以认为所有被命名的台风都可以另建新条目。——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5月4日 (四) 01:45 (UTC)
- N-C16君、Samson2005君、林天蓬君、AT君、Jarodalien君、Weather Synchronize君、Temp3600君、R96340君及Nivekin君,也请您们回应一下。——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5月4日 (四) 01:58 (UTC)
- 本人认为不应把所有被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或日本气象厅升格至热带风暴以上的风暴建立条目,有些台风没有造成实质影响,待有影响或预计有巨大的杀伤力才建立也不迟。--N-C16(留言) 2017年5月4日 (四) 02:07 (UTC)
- 除非有“人物关注度”、“书籍关注度”等共识,否则所有其他条目只能根据通用关注度考虑存废。--Nivekin※请留言 2017年5月4日 (四) 02:12 (UTC)
- (+)同意N-C16建议。my6B super(留言) 2017年5月4日 (四) 04:45 (UTC)
- 我想说,不要被“关注度”三个字困住。规矩只是被动的。重复一次,只要有足够内容便应可建立主条目。——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5月4日 (四) 10:18 (UTC)
- “只要有足够内容便应可建立主条目”这不符合维基精神。如果只按内容多少便收录的话,维基只会跟普通论坛没有分别,缺乏规律和统一性,主题更是杂乱无章,什么都行。关注度是维基重要的指引,没有合理理据的话没有豁免的可能性。—AT 2017年5月4日 (四) 12:40 (UTC)
- (很久没有参与这里的讨论)近年来太平洋台风季的条目编者人数的确不断增加,内文质素(尤其是发展过程)的确好了不少,这其实是非常好的现象。然而,我会认为事实上并非每一风暴都有需要有独立条目保存。现时没有只适用于台风条目的指引,故此如上方Nivekin君说法,条目只能根据通用关注度考虑存废。风暴条目有没有足够关注度要视乎影响的多少。一般而言,假如有关风暴靠近陆地,并构成影响,通常都会有当地新闻的报导,这样应该会有足够可靠的来源。不是说只有气象机构的不可靠,而是是否足够的问题。上面提到风暴条目篇幅长短,其实并非需要考虑的因素。现时没有方针或指引规定热带气旋风季的条目每个风暴只能够写2段兼要去除所有注释(在主条目加上注释其实我觉得并不是问题),而即使在主条目无空间加上连结,那些外部链接通常都是连结到气象机构网页的首页,根本可有可无。所以,我(+)同意没有影响陆地或因任何原因导致关注度不足的条目,应当按照现行方针合并至主条目,而主条目不应为文字段数或字数设任何限制。至于是否应该“先建立条目,确认无影响后依关注度提删”,我个人没有立场;然而,先建立条目,扩充,然后因为来源不足按关注度指引再提出存废讨论(可以省却,直接合并),最终合并,这样其实有助编辑。—HW(讨论 贡献) 2017年5月5日 (五) 02:08 (UTC)
- 那么是否飓风吉纳维芙 (2014年)也要删除?现在的外部链接星连结到气象机构介绍台风的页面。——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5月5日 (五) 03:00 (UTC)
- 有足够来源支撑我觉得没有问题。介绍台风的页面可不是介绍个别台风的页面...—HW(讨论 贡献) 2017年5月5日 (五) 03:32 (UTC)
- [5][6][7][8][9]这些来源已足已写好卢碧条目,那么现在是否可以复还?——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5月5日 (五) 05:40 (UTC)
- 你可以尝试到DRV看看管理员有何看法 --HW(讨论 贡献) 2017年5月6日 (六) 05:44 (UTC)
- @Waihorace:管理员按关注度方针要求提供非例行报道的第二手来源。我倒想看看阁下意下如何。——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5月6日 (六) 05:57 (UTC)
- 关注度方针的确应该依从。—HW(讨论 贡献) 2017年5月6日 (六) 06:00 (UTC)
- @Waihorace:现在正在讨论是否对热带气旋条目忽略所有规则,理由已经说过了。——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5月6日 (六) 06:35 (UTC)
- 不同意,规则订下来有其遵守的必要性。—HW(讨论 贡献) 2017年5月7日 (日) 02:08 (UTC)
- @Waihorace:不明白关注度方针对热带气旋条目有什么好。——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5月8日 (一) 04:21 (UTC)
- 关注度方针为什么要对不合格的热带气旋条目有好处?--Nivekin※请留言 2017年5月12日 (五) 04:43 (UTC)
- @Waihorace:、@nivekin:既然没好处,为什么其遵从?——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5月12日 (五) 06:08 (UTC)
- 规则对我没有好处便不用遵从?--Nivekin※请留言 2017年5月12日 (五) 06:24 (UTC)
- @nivekin:不是对一个人,是对整个热带气条目。——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5月12日 (五) 06:44 (UTC)
- “整个热带气旋条目”对整个维基来说,也只是一部分。你不能要求热带气条目不守关注度方针;你只可以尝试建立类似“人物关注度”、“书籍关注度”的“热带气旋关注度”附例并寻求其他编辑的共识。--Nivekin※请留言 2017年5月12日 (五) 09:18 (UTC)
- @nivekin:请大家不要再提出“方针应该遵守”等无建设性问题。应该讨论的是删除缺乏关注度的热带气旋条目的好处和坏处。——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5月12日 (五) 14:18 (UTC)
- 那你要谈的是删除任何缺乏关注度条目的好处和坏处,跟着便是完全废除关注度守则?单单讨论热带气旋有什么建设性?-Nivekin※请留言 2017年5月13日 (六) 06:49 (UTC)
- @Nivekin:不打算完成废除关注度守则:一场交通意外的确不应该拥有自己的条目,但热带气旋不同:从形成到消散起马3天,难道热带气旋没有关注度便写不好吗?肯定热带气旋条目有人观看,而交通意外则几乎没有。——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5月15日 (一) 06:19 (UTC)
- 互换一下,如果没写关注交通事故的也认为台风不一定有人关注,不如让交通事故能独立条目,台风就算了,是否一样道理?关注度是独立条目的准入门槛,没得额外,计算是分支也只是如果从特定方面收集信息,认为有足够的关注。如果没法获得足够普遍关注的,应该合并到高一级的主题条目中,例如某年的台风个例,可以合并到当年的台风描述中。——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5月16日 (二) 01:54 (UTC)
- 总之不明白为何要删除没关注度的台风条目。——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5月16日 (二) 04:14 (UTC)
- 互换一下,如果没写关注交通事故的也认为台风不一定有人关注,不如让交通事故能独立条目,台风就算了,是否一样道理?关注度是独立条目的准入门槛,没得额外,计算是分支也只是如果从特定方面收集信息,认为有足够的关注。如果没法获得足够普遍关注的,应该合并到高一级的主题条目中,例如某年的台风个例,可以合并到当年的台风描述中。——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5月16日 (二) 01:54 (UTC)
- @Nivekin:不打算完成废除关注度守则:一场交通意外的确不应该拥有自己的条目,但热带气旋不同:从形成到消散起马3天,难道热带气旋没有关注度便写不好吗?肯定热带气旋条目有人观看,而交通意外则几乎没有。——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5月15日 (一) 06:19 (UTC)
- 那你要谈的是删除任何缺乏关注度条目的好处和坏处,跟着便是完全废除关注度守则?单单讨论热带气旋有什么建设性?-Nivekin※请留言 2017年5月13日 (六) 06:49 (UTC)
- @nivekin:不是对一个人,是对整个热带气条目。——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5月12日 (五) 06:44 (UTC)
- 规则对我没有好处便不用遵从?--Nivekin※请留言 2017年5月12日 (五) 06:24 (UTC)
- @Waihorace:、@nivekin:既然没好处,为什么其遵从?——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5月12日 (五) 06:08 (UTC)
- 关注度方针为什么要对不合格的热带气旋条目有好处?--Nivekin※请留言 2017年5月12日 (五) 04:43 (UTC)
(反缩排) 你把上面的回复看完了吗?不断重复自己的论点(而不尝试去回复他人)无助达成任何结论。—HW(讨论 贡献) 2017年5月16日 (二) 04:26 (UTC)
- 那么阁下想我怎样回复你呢?——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5月16日 (二) 05:44 (UTC)
- 很简单,只要有足够的第三方报道(可能不止一条,或者只是一笔带过)做为可靠来源彰显某个事物具有足够的一段时间内的持续关注,而非单纯的来自台风监测组织的例行报告(可以作为一手的来源,但不具第三方和导致普遍的关注),就可以为某一个台风实例建立独立的条目,否则建议合并到其上一级主题条目作为一个事物列表的一项。——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5月18日 (四) 02:01 (UTC)
- (+)同意withHWmy6B super(留言) 2017年5月16日 (二) 12:42 (UTC)
- (:)回应:若一个热带气旋建条目无人关注,合并到风季条目也不见得会有较多人关注。所以我才会要求所有命名热带气旋都建条目。建条目的好处有:一、可以列出几乎所有气象部门的评级。二、可以拥有自己的导言部分。三、可以有连结和注解。我认为对于缺乏关注度的条目只是为删而删,并无助于提升条目质量。——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5月18日 (四) 03:54 (UTC)
- 因果关系反了,因为某个台风实例受到了足够的关注而可以独立条目。对于没受到足够关注,按道理实际是不作记录,但可以归入到上一级主题条目,因为相对之下,上一级可能会有所关注,而这个不受关注的实例只能作为上一级的一个点缀,也不会令该实例一定能受到关注。——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5月18日 (四) 04:31 (UTC)
- 关注度是反映其受到关注,而不是令其受到关注。——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5月18日 (四) 04:32 (UTC)
- 例如这样一个举例,某个台风生成后,匆匆而过,没对社会造成影响,甚至不会有社会的报道,只有监测组织的记录,这样就不符合关注度,就没有独立条目;但是如果对社会造成影响,就有可能产生社会报道,甚至是学术上深入的研究,不只是监测组织的一条记录,这样就是满足关注度的要求,可以成为独立条目,否则那只是众多台风实例中默默无名的一例。——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5月18日 (四) 04:41 (UTC)
- (:)回应:若风暴条目缺乏关注度,合并到风季条目就更少人关注了。假设现时关注度指引尚未设立,估计阁下不会想到要删除热带气旋条目。由于热带气旋拥有一定面积的环流,持续时间又达1-31天之久,仅以热带气旋有没有对陆地造成影响来判断该热带气旋有没有关注度并不恰当。台风生成宣告应该可以作为该热带气旋拥有关注度的证据,此外除了大众外,还有气象爱好者和气象学家关注热带气旋。——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5月18日 (四) 14:10 (UTC)
- (+)同意@N-C16:君的建议及@Temp3600:君所转述英文维基的做法。每年约有20~30个热带气旋数目,维持本来就不易,而有些风暴并未造成实质的影响,如2013年的皮瓦,他虽然是2011年以来第一个跨洋的热带气旋,但实质的研究价值并不如金娜薇,研究的相关报告也相对的极少,甚至没有足够的非新闻报导支撑,这样独立创条目是非常难以进行维护。 Karta0800900 留言 2017年5月19日 (五) 09:12 (UTC)
- (~)补充:如同@Cwek:君所述,尤娜拉仅有单纯的来自中太平洋飓风中心、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及日本气象厅的例行报告,并没有其他的第三方报导用以佐证,甚至西太平洋的气象机构仅有中央气象局、韩国气象局有进行相关的定位以及研究资料,但这仅属于封闭资料,并不适合作为维基百科的参考来源,面对这种缺乏来源的台风条目该如何维持条目品质与关注度,仍有需@Morgan Siu:君思考一下。 Karta0800900 留言 2017年5月19日 (五) 09:12 (UTC)
- @Morgan Siu:联合台风警报中心能提供大量信息,只有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提供的报告即可。阁下可尝试把雷伊的第一手来源删除看看。——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5月19日 (五) 10:22 (UTC)
- 为啥ping自己?一手不能作为关注度的可靠来源,其实就是黄婆卖瓜。关注度旨在拦截一些可能较少得到普遍关注的事物作为独立条目,关注度只是反映事物的关注,而不是令事物得到关注,那样做另一种说法,叫做“广告”。——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5月19日 (五) 11:44 (UTC)
- 已修正ping。目前有两个问题:
- 为啥ping自己?一手不能作为关注度的可靠来源,其实就是黄婆卖瓜。关注度旨在拦截一些可能较少得到普遍关注的事物作为独立条目,关注度只是反映事物的关注,而不是令事物得到关注,那样做另一种说法,叫做“广告”。——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5月19日 (五) 11:44 (UTC)
- 关注度
- 条目质量
重复一次我的回应:
- 现在判断关注度的方式对热带气旋来说并不公道。不明白台风生成宣告为什么不能代表普遍关注。也少总会有气象学家及气象爱好者关注。台风始终是一件大形事件。马鞍是台风,卢碧也是,难道关注度相差那么远?
- 用一手来源。——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5月19日 (五) 14:07 (UTC)
- 关注度是相对公平的,因为要求的是普遍关注,如果只是部分关注的话,ACG爱好者可以说我某个作品的某个角色某个事物收到我们关注要独立条目,公交线路爱好者可以说某条线路对于他们地区很重要要独立条目,公路设施又是这样,难道这不就成了和台风理所当然一样?但实际呢?关注度要求就是第三方普遍关注,否则轻则合并,重则删除。相当公平,而且关注度是可以远期变动,现在缺乏关注的话,不代表以后不被关注,所以现在的可行是先合并到上一个主题,如果单例普遍关注提高的话,就有独立条目的可能。——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5月22日 (一) 00:36 (UTC)
- @Morgan Siu:如果每个“较大尺度”的东西都能创一个条目,怎么不看看温带气旋呢?温带气旋的形成应该和热带气旋一样是大事件吧?为什么这里没几个温带气旋条目?2013年8月初副热带高压势力这么强,台北甚至都破了二甲子的高温观测纪录,请问是不是也要写个“2013年8月副热带高压势力扩伸事件”的条目?副热带高压可是行星尺度的东西,热带气旋和副热带高压可说是小巫见大巫。另外,请注意维基百科不是发表原创研究的所在,直接使用一手资料会有这方面的顾虑。-- 天秤P 留言 2017年5月19日 (五) 14:21 (UTC)
- “也少总会有气象学家及气象爱好者关注”与“普遍关注”差之千里吧……—HW(讨论 贡献) 2017年5月19日 (五) 15:47 (UTC)
- 如果维基百科只是单方面为了气象学家及气象爱好者关注,我会建议把那些资讯移转至气象论坛,而不是收录至维基百科。 Karta0800900 留言 2017年5月19日 (五) 23:03 (UTC)
- “没有实质影响意味台风在日后也难以获得新的关注度。”这一点实际上是不成立的。全中国那么多气象领域的学者,不发文章怎么评职称啊,要发文章怎么办,什么都分析一遍,什么都算一遍,哪怕没影响力的天气系统,日后也可能获得很多二次文献介绍。--Antigng(留言) 2017年5月20日 (六) 01:12 (UTC)
- @Tenbeens:当然不是每个“较大尺度”东西都创一个条目。温带气旋比热带气旋整体上较少关注度,也没有像联合台风警报中心这样详细的发报,所以英文维基百科的惯例是温带气旋有影响时才建条目。到于副热带高压,如有破纪录,可写“2013年8月华南热浪”。我认为热带气旋被命名了代表该热带气旋有建立条目的价值。——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5月20日 (六) 03:23 (UTC)
- (:)回应@Morgan Siu:温带气旋比热带气旋整体上较少关注度,也没有像联合台风警报中心这样详细的发报。[来源请求]据我所知,日本气象厅、英国气象局、法国气象局、澳洲气象局等气象单位都会针对温带气旋进行详细的发报,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 也会针对温带气旋进行相关研究,不知道您的言论是从何而得知。 Karta0800900 留言 2017年5月23日 (二) 23:04 (UTC)
- @Tenbeens:当然不是每个“较大尺度”东西都创一个条目。温带气旋比热带气旋整体上较少关注度,也没有像联合台风警报中心这样详细的发报,所以英文维基百科的惯例是温带气旋有影响时才建条目。到于副热带高压,如有破纪录,可写“2013年8月华南热浪”。我认为热带气旋被命名了代表该热带气旋有建立条目的价值。——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5月20日 (六) 03:23 (UTC)
- 冷清了?可以考虑公告一周就实行了?——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5月23日 (二) 02:44 (UTC)
- 实行什么?全面禁止创建不符合关注度的气象条目?—AT 2017年5月23日 (二) 11:53 (UTC)
- 未有共识之下就要公告一周就实行?所以是要实行什么? Karta0800900 留言 2017年5月24日 (三) 00:36 (UTC)
- @Morgan Siu:公告什么?实际大部分都认为只有普遍关注的台风实例才能建立独立条目,而不只是某些台风研究部门或组织关注的台风实例而建立独立条目,如果后者的话,那就是台风百科所为吧。——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5月24日 (三) 02:37 (UTC)
- 那么你认为67和甲壳素也会获得普遍关注吗?——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5月24日 (三) 03:15 (UTC)
- 67可以看Wikipedia:关注度_(数字)(存在于“What's Special About This Number”和OEIS中),甲壳素从来源看有学术和普遍使用的关注。——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5月24日 (三) 04:45 (UTC)
- 学术就必定有关注,但公众就没有。同样地,低关注度热带气旋也有学术关注,而公众则没有。——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5月24日 (三) 05:30 (UTC)
- (:)回应@Morgan Siu:低关注度热带气旋也有学术关注—阁下仍未回应我先前所提出2013年的皮瓦的相关看法。该风暴虽然是2011年以来第一个跨洋的热带气旋,但实质的研究价值并不如金娜薇,研究的相关报告也相对的极少,甚至没有足够的非新闻报导支撑,这何来学术关注? Karta0800900 留言 2017年5月24日 (三) 05:36 (UTC)
- 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5月24日 (三) 05:48 (UTC)
- 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并没有相关的研究资讯,因为该风暴的责任范围是中太平洋飓风中心,但该权责机构从来没有发布公开的气旋观测资讯,若阁下曾参阅太平洋飓风季系列条目即可知道中太平洋的气旋资讯是极度缺乏,甚至要利用网页备份的方式保存实时观测资讯与事后观测报告,只因为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将相关研究资讯列为封闭档案,并未对外开放。若阁下有关注近年的台风季,会发现尤娜拉也有相似情形,而更糟糕的是日本气象厅对于尤娜拉的观测资讯比皮瓦更加贫乏,完全无法构成学术关注。 Karta0800900 留言 2017年5月24日 (三) 06:00 (UTC)
- 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5月24日 (三) 05:48 (UTC)
- (:)回应@Morgan Siu:低关注度热带气旋也有学术关注—阁下仍未回应我先前所提出2013年的皮瓦的相关看法。该风暴虽然是2011年以来第一个跨洋的热带气旋,但实质的研究价值并不如金娜薇,研究的相关报告也相对的极少,甚至没有足够的非新闻报导支撑,这何来学术关注? Karta0800900 留言 2017年5月24日 (三) 05:36 (UTC)
- 学术就必定有关注,但公众就没有。同样地,低关注度热带气旋也有学术关注,而公众则没有。——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5月24日 (三) 05:30 (UTC)
- 67可以看Wikipedia:关注度_(数字)(存在于“What's Special About This Number”和OEIS中),甲壳素从来源看有学术和普遍使用的关注。——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5月24日 (三) 04:45 (UTC)
- 那么你认为67和甲壳素也会获得普遍关注吗?——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5月24日 (三) 03:15 (UTC)
- 要关注度制度不理其他条目单单对热带气旋网开一面,倒不如花点时间建立关注度 (热带气旋)再寻求共识比较实际。--Nivekin※请留言 2017年5月24日 (三) 06:24 (UTC)
- 其实已经有先例,就是Wikipedia:关注度_(数字),Wikipedia:关注度 (数字)的要求是有专业数学家研究,且有业余数学爱好者关注。业余气象爱好者多的是,甚至还有民间辨理的气象机构对热带气旋详细发布(例如香港热带气旋追击站)。而学术研究则尚未找到。@Karta0800900:是否找到吉纳维芙的学术研究?可否拿来看看?——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5月25日 (四) 03:13 (UTC)
- 所以如N所说,参照其他关注度,草拟WP:关注度 (热带气旋)。否则只能按照通用关注度来推断,通用关注度就是第三方可靠来源彰显关注度,也就是没人研究或者没有报道凸显其关注度的话,就没有独立条目,就这么简单。——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5月25日 (四) 03:45 (UTC)
- 还未达成共识,草拟WP:关注度 (热带气旋)来干什么?应该所有台风都有香港热带气旋追击站研究。——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5月25日 (四) 05:07 (UTC)
- 按照现有通用关注度的话,不符合则不能独立条目,如果有WP:关注度 (热带气旋)的话,则可以根据台风类事物的需求,细化对关注和相关参考的定义,换另一种说法就是“开洞”。如果不这样做的话,按照现在关注度的做法,基本上不会为缺乏普遍关注的实例独立条目。——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5月25日 (四) 06:14 (UTC)
- 不是不同意建立,只是应该有共识才建立。——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5月25日 (四) 07:36 (UTC)
- 先打草稿,确定如何判断其关注度(判断指标),而且是在通用关注度的基准下,怎样处理可以参照通用的做法,然后在通过共识决定这样去做。而不是现在就确定允许保留,因为基本上不会满足通用关注度。——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5月25日 (四) 09:31 (UTC)
- 还未达成共识,草拟WP:关注度 (热带气旋)来干什么?应该所有台风都有香港热带气旋追击站研究。——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5月25日 (四) 05:07 (UTC)
- 所以如N所说,参照其他关注度,草拟WP:关注度 (热带气旋)。否则只能按照通用关注度来推断,通用关注度就是第三方可靠来源彰显关注度,也就是没人研究或者没有报道凸显其关注度的话,就没有独立条目,就这么简单。——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5月25日 (四) 03:45 (UTC)
- 其实已经有先例,就是Wikipedia:关注度_(数字),Wikipedia:关注度 (数字)的要求是有专业数学家研究,且有业余数学爱好者关注。业余气象爱好者多的是,甚至还有民间辨理的气象机构对热带气旋详细发布(例如香港热带气旋追击站)。而学术研究则尚未找到。@Karta0800900:是否找到吉纳维芙的学术研究?可否拿来看看?——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5月25日 (四) 03:13 (UTC)
- 要关注度制度不理其他条目单单对热带气旋网开一面,倒不如花点时间建立关注度 (热带气旋)再寻求共识比较实际。--Nivekin※请留言 2017年5月24日 (三) 06:24 (UTC)
- (:)回应@Morgan Siu:阁下要的相关研究报告如下:
-- Karta0800900 留言 2017年5月25日 (四) 13:16 (UTC)
- 日本气象厅:[18](JMA属西太RSMC,有继承CPHC的评级)
- 交通部中央气象局:[19](CWB同时发表皮瓦与尤娜拉的报告)
- 大韩民国气象厅:[20](KMA同时发表皮瓦与尤娜拉的报告)
- 美国国家海洋暨大气总署:[21](NOAA仅针对皮瓦发表报告,并未发表尤娜拉的相关报告)
- 香港天文台:[22](HKO并不承认尤娜拉具有热带风暴之风速,仅评估为热带性低气压)
-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23](JTWC仅针对皮瓦与03C发表报告,并不承认CPHC给予尤娜拉的评级,亦未发表尤娜拉的相关报告)
-- Karta0800900 留言 2017年5月25日 (四) 14:07 (UTC)
- “热带气旋的关注度指引是针对热带气旋条目的收录准则。
对于热带气旋条目,收录准则是:有气象爱好者关注,而所有热带气旋都会受到气象爱好者关注,故所有热带气旋都应该建独立条目。”这样好不好?——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5月25日 (四) 11:08 (UTC)
- 这个标准,将气象换上其他事物,也可以全部套用。也就是说,这样的论理是不能成立。如果要定标准,个人建议须符合以下其中一项:
- 对人类造成影响
- 有学术文献以其为题材
要知道数字关注度也不是容许所有数字均可以建立条目,气象条目也是同理。—AT 2017年5月25日 (四) 11:19 (UTC)
- (:)回应 如果提出关注度 (热带气旋)就是“所有热带气旋都应该建独立条目”,只怕一千年都不会获得共识。想像一下:“对于动漫角色条目,收录准则是:有动漫爱好者关注,而所有动漫角色都会受到动漫爱好者关注,故所有动漫角色都应该建独立条目。”-Nivekin※请留言 2017年5月25日 (四) 11:48 (UTC)
- 那么Wikipedia:关注度_(数字)要删除吗?Wikipedia:关注度_(数字)当然不会容许所有数字建条目,因为数字有无限个呀。——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5月25日 (四) 12:42 (UTC)
- 数字关注度有明确的收录标准啊...您提出的标准则显得太过笼统。—AT 2017年5月25日 (四) 13:05 (UTC)
- (:)回应 如果提出关注度 (热带气旋)就是“所有热带气旋都应该建独立条目”,只怕一千年都不会获得共识。想像一下:“对于动漫角色条目,收录准则是:有动漫爱好者关注,而所有动漫角色都会受到动漫爱好者关注,故所有动漫角色都应该建独立条目。”-Nivekin※请留言 2017年5月25日 (四) 11:48 (UTC)
- (+)同意:建立WP:关注度 (热带气旋)请问有任何意见?如果有任何意见,请你将意见写喺本客栈,谢谢!我将会在稍后时间创立本页面.my6B super(留言) 2017年5月25日 (四) 13:04 (UTC)
- 我帮你们想好主要内容了
- 造成中重度伤害。
- 其有特别之处,且被写入研究论文。
- 拥有长期的存活时间或经过、路径有特别或能与其他作比对者。
以上自行取用修改,至少我(-)反对收录全部的项目。-Zest 2017年5月25日 (四) 14:02 (UTC)
- made it already.my6B super(留言) 2017年5月26日 (五) 05:15 (UTC)
- (?)疑问:如果拥有长期的存活时间或经过和拥有短期的存活时间或经过都缺乏关注度,为何前者可建条目而后者不可。——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5月27日 (六) 05:10 (UTC)
- 长期存活的话,有更大几率对人类社会造成影响,而留下普遍的关注,而非单独的专家关注。当然短期存活的话,如果能引起足够的影响(例如瞬间吹沉几艘爸爸航母),或者有可能能建立独立条目。可能不等于必须,甚至如果没人紧盯的话,有个低影响的台风实例被分割出来做成独立条目也不出奇。——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5月27日 (六) 06:14 (UTC)
- 我的疑问是两者都无造成影响。——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5月27日 (六) 10:02 (UTC)
- 长期存活的话,有更大几率对人类社会造成影响,而留下普遍的关注,而非单独的专家关注。当然短期存活的话,如果能引起足够的影响(例如瞬间吹沉几艘爸爸航母),或者有可能能建立独立条目。可能不等于必须,甚至如果没人紧盯的话,有个低影响的台风实例被分割出来做成独立条目也不出奇。——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5月27日 (六) 06:14 (UTC)
- 我原本的没有断句的。拥有长期的存活时间或经过、路径有特别或能与其他热带气旋实例作比对。至少要有学术研究其伪造成伤亡却有特别值得研究的地方--Zest 2017年5月27日 (六) 10:10 (UTC)
- 根据现时的关注度指引,“ “来源”需满足关注度要求[1],必须是第二手来源(二次文献),因为它们能为主题是否受关注提供最为客观的证据。可靠来源的数量与种类应依赖于描述的深入程度以及来源的品质。一般而言,多方来源会更受欢迎[2]。”(留意注解部分)可以拿政府机构的报告作为拥有关注度指引的证据。——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5月28日 (日) 02:27 (UTC)
参考资料
- 个人认为是否可以建立一个更广泛的关注度指引,比如气象关注度?似乎气旋、降水等气象状况似乎都比较类似--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7年5月31日 (三) 02:05 (UTC)
其实就是有些人歧视热带气旋条目
简单来说,就是有些人不喜欢这些条目,因此会严格解读关注度。要是这些条目是这些人喜欢的,就会视而不见。大家可以比较一下这些人是如何对待小行星条目、User:P-bot所创的极低关注度条目[24]与热带气旋条目。—Baycrest (作客) 2017年5月30日 (二) 15:39 (UTC)
- 里面的代语换转一下适用于任何对象。如果你喜欢的话,可以学SM那样,对小行星动手呗,看了一下,部分小行星实际应该被整合到列表中(上一级关联主题)。——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5月31日 (三) 01:12 (UTC)
- SM也推了不少ACG事物和公路设施的,ACG有不少还是关注度之前就存在的,首先这一部分也留存下来,处理不及,也有部分也合并或者删掉掉了;公路设施就因为经常提删最后被当扰乱处理了,而且关注度应该先考虑合并而不是提删也说过很多次了。——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5月31日 (三) 01:23 (UTC)
- 小行星和物种是被发现就会永久存在,热带气旋是生成,小行星不敢确定但物种肯定会被研究,热带气旋具时效性,小的热带气旋(没造成伤亡、短存活期)除了生成到结束,有多少学者会回头去研究(尤其是越久之前生成的气旋),如果有肯定有资料,亦能符合关注度。--Zest 2017年5月31日 (三) 01:37 (UTC)
- 可能关注度指引需要修订了。有多少个条目可以被第二次来源有效介绍?学术研究属于第三手来源。举个例吧:大家都熟悉的月球有可能被第二次来源有效介绍么?另外物种可以绝种,即使持续时间肯定比热带气旋长。——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5月31日 (三) 02:24 (UTC)
- 把Wikipedia:可靠来源看一次。——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1日 (四) 00:38 (UTC)
- @cwek:看完了。请说重点。——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6月1日 (四) 01:12 (UTC)
- 如果指事物研究的话,一手就是原始的数据记录,二手就是在数据记录上做的学术研究或者报道等,三手就是在学术研究和报道再做总结,例如我们。重点就是,你理解错了。——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1日 (四) 01:25 (UTC)
- @cwek:关注度指引明确写明“包括但不限于报纸、书籍和电子书籍、杂志、电视和电台的文献性节目、政府机构的报告、科学刊物等。在缺乏多方来源的情况下,必须能够验证这一点:单一来源所反映的中立观点足可信赖,并且能为一篇全面的条目提供足够详细的信息。”与二手来源自相矛盾。此外学术研究到底是二手还是三手?既然原始的数据记录(例如各部门的警报)是一手,热带气旋年报就不是原始了。仅收录大部分人关注的东西就无法达到百科全书。这样化学元素等条目都要删除了。——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6月1日 (四) 01:44 (UTC)
- (:)回应在下认为Morgan Siu的说法十分有理。看到气象条目持续增加,若将之解读为一种让人有压力的扩张,其实是失败主义的显现。事实上,气象条目持续增加,提醒著所有Wikipedian应积极扩充其他领域的条目。=)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7年6月1日 (四) 02:05 (UTC)
- 这种大量低质量建设在以前早就试过了,但是都会被关注度处理掉一部分。这并不是说明可以扩充,而是实际上很多事物或题材并不一定值得足够单独收纳。除非不打算要关注度这个收录门槛。当然,如果不打算要的话,估计作品类的世界观设定等也能大大提升条目数量(笑),或者歪成台风百科、硬币百科、巴士铁路线路大全吧。——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1日 (四) 02:31 (UTC)
- 我觉得就是关注度更着重于“第三方”,也就是非直接关联的来源印证,不过这个对于事件来说这个判断条件会很好用,但对于一些很常识性的事物就不太好判断,或者必须是有报道的或者相对广泛研究,所以像台风等,没有伤害就没有新闻,没有新闻就是没有普遍关注。对于一些化学元素,实际上其长期的发现存在,可能已经足够常识而认为足够普遍关注,可能一些高原子量的新元素会陷入这个问题。如果觉得有必要单独条目的话,或者只能用IAR说明,说明足够常识?——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1日 (四) 01:58 (UTC)
- (:)回应在下认为Morgan Siu的说法十分有理。看到气象条目持续增加,若将之解读为一种让人有压力的扩张,其实是失败主义的显现。事实上,气象条目持续增加,提醒著所有Wikipedian应积极扩充其他领域的条目。=)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7年6月1日 (四) 02:05 (UTC)
- @cwek:关注度指引明确写明“包括但不限于报纸、书籍和电子书籍、杂志、电视和电台的文献性节目、政府机构的报告、科学刊物等。在缺乏多方来源的情况下,必须能够验证这一点:单一来源所反映的中立观点足可信赖,并且能为一篇全面的条目提供足够详细的信息。”与二手来源自相矛盾。此外学术研究到底是二手还是三手?既然原始的数据记录(例如各部门的警报)是一手,热带气旋年报就不是原始了。仅收录大部分人关注的东西就无法达到百科全书。这样化学元素等条目都要删除了。——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6月1日 (四) 01:44 (UTC)
- 如果指事物研究的话,一手就是原始的数据记录,二手就是在数据记录上做的学术研究或者报道等,三手就是在学术研究和报道再做总结,例如我们。重点就是,你理解错了。——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1日 (四) 01:25 (UTC)
- @cwek:看完了。请说重点。——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6月1日 (四) 01:12 (UTC)
- 把Wikipedia:可靠来源看一次。——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1日 (四) 00:38 (UTC)
- 可能关注度指引需要修订了。有多少个条目可以被第二次来源有效介绍?学术研究属于第三手来源。举个例吧:大家都熟悉的月球有可能被第二次来源有效介绍么?另外物种可以绝种,即使持续时间肯定比热带气旋长。——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5月31日 (三) 02:24 (UTC)
- 小行星和物种是被发现就会永久存在,热带气旋是生成,小行星不敢确定但物种肯定会被研究,热带气旋具时效性,小的热带气旋(没造成伤亡、短存活期)除了生成到结束,有多少学者会回头去研究(尤其是越久之前生成的气旋),如果有肯定有资料,亦能符合关注度。--Zest 2017年5月31日 (三) 01:37 (UTC)
我认为热带气属于“很常识性的事物”,故用二手来源不太好判断,应IAR。——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6月1日 (四) 02:08 (UTC)
- 我觉得如果台风没有产生足够的影响,使其呈现是属于普遍关注的,还是避免建立独立条目,或者可以以有命名编号的也算是满足针对台风的关注度要求,因为从命名编号来看,可能认为有多个观测组织共同意识到该台风实例并且给予关注(注意的是,不是我们的关注,而是来自观测组织的,所以2016年卢碧的例子,除非说明是来自观测组织的关注),可以认为有足够关注。所以在细化的关注度上,可以这样划定。或者可以去修饰一下台风关注度,然后尝试将其指引化来促成准入门槛。——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1日 (四) 02:28 (UTC)
- @N-C16:,因为2016年卢碧的例子是你处理的,你觉得台风需要什么情况才能算是满足关注度或者可以收录为独立条目,或者是否需要彰显其普遍关注的条件?——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1日 (四) 02:46 (UTC)
- @cwek:2016年卢碧的报道有[25][26][27][28],只是管理员认为是台风生成宣告,未接受。此外,Facebook应可代表香港热带气旋追击站的立场。[29]。——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6月1日 (四) 03:02 (UTC)
- @Morgan Siu:,略微看过相关报道,应该不算是生成宣告,有一定的报道,应该满足关注度要求,可以考虑去提存废复核。不过存在一些问题,与台风无直接相关的释义太多,那是相关术语列表或条目链接应该做的,滥用注脚(注脚主要用于简短提醒与通常理解有差异或者需要注意的内容,而不是用来做详细的解释),另外可以考虑查看对日本和俄罗斯一带的影响,不要局限于港台。——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2日 (五) 01:08 (UTC)
- @cwek:现在判断一样东西是否可以建条目的门槛好像变成了生存时间?——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6月2日 (五) 02:27 (UTC)
- @Morgan Siu:,从通用关注度来看,可能是但不绝对。如果从细化关注度来看,并且能够指引化,你可以定义这个条件是通过的。——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2日 (五) 03:12 (UTC)
- @cwek:使用生存时间判断一样东西是否值得收录已经完全违背了关注度指引所初衷。生存时间短的东西一样可以上优特。——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6月3日 (六) 00:45 (UTC)
- 没正相关关系,关注度注重的是事物的现实普遍影响,台风只要满足这个,总之就是搞点大新闻就能满足,即使可能其生存时间很短(或者有个台风存活了几个小时,但搞沉了几艘美爹航母,这绝对能成大新闻了(笑))。生存时间长只是意味着能搞大新闻的几率会高些。——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3日 (六) 00:51 (UTC)
- @cwek:使用生存时间判断一样东西是否值得收录已经完全违背了关注度指引所初衷。生存时间短的东西一样可以上优特。——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6月3日 (六) 00:45 (UTC)
- @Morgan Siu:,从通用关注度来看,可能是但不绝对。如果从细化关注度来看,并且能够指引化,你可以定义这个条件是通过的。——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2日 (五) 03:12 (UTC)
- @cwek:现在判断一样东西是否可以建条目的门槛好像变成了生存时间?——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6月2日 (五) 02:27 (UTC)
- @Morgan Siu:,略微看过相关报道,应该不算是生成宣告,有一定的报道,应该满足关注度要求,可以考虑去提存废复核。不过存在一些问题,与台风无直接相关的释义太多,那是相关术语列表或条目链接应该做的,滥用注脚(注脚主要用于简短提醒与通常理解有差异或者需要注意的内容,而不是用来做详细的解释),另外可以考虑查看对日本和俄罗斯一带的影响,不要局限于港台。——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2日 (五) 01:08 (UTC)
@cwek:既然阁下这样说,那么又回到了这个问题——“化学元素应该全部删除?”照阁下的说法,一个生存了30天的超强台风若没有对陆地造成任何影响又是否应该删除?——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6月3日 (六) 04:21 (UTC)
- Fe没影响吗?113没大新闻吗?总之就是几乎你能想到大部分化学元素都有一定程度的普遍影响,所以都能得到收录或者默许收录。但如果“一个生存了30天的超强台风”没有搞起任何大事件或者成为一个详细的研究案例登录到学术论文或报告中,对不住,从指引来看,不能独立收录,只能作为一个上级主题的一项来记录。就像2016年卢碧那样才坚持了4天,只有部分对地区不会造成影响的新闻,没有发生大新闻,能单独收录已经要感谢新闻媒体的关照了。别转这种牛角尖了,还不如多花心思去指定相关的关注度细项,如何体现飓风能独立收录的条件,不过如果提全部收录的话,绝对贻笑大方然后被人直接反对指引化。这里不是飓风百科,或者飓风百科会允许为每个台风实例建立独立条目;这里不是香港铁路大全,香港铁路大全或者会允许为每辆车型、线路建立独立条目;这里是中文维基百科,这里就有一个通用关注度,就是着重有现实普遍影响,符合的不一定立即收录,只是可能性会更高;不符合的话,可能建立时没人留意到,但被人留意到就最好做好解释这方面的合理性。——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3日 (六) 05:27 (UTC)
- 解释的够多了,慢慢去磨关注度细化的允许条件吧。或者喜欢抬杠的话,去小行星那里抓阄呗,部分关注度的收获应该很不错。观点明确,不再回应。——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3日 (六) 05:30 (UTC)
- 建议使台风生成宣告也能证明台风有关注度。——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6月3日 (六) 09:08 (UTC)
或许Morgan Siu举的元素例子不太好,我试帮他另外举例。大家随便查看分类:有机化合物小作品及分类:植物小作品内的条目,相信大部分都没有达到Sakamotosan所指需有一定程度普遍影响、详细研究案例。其实这里在删除派的把持下,早就把中文维基百科弄成令人恶心的植物百科、化学百科、生物百科、小行星百科等小众百科,偏偏就不让受到更多关注的台风、地方、新闻、演员、电视节目、ACG等条目收录。Sakamotosan及一些人的标准更为可笑,气旋竟然要造成影响才可收录,那么很多海上气旋即使规模再大也不能达标,他们的标准换句话说可能就是化合物要对人体有实质影响、生物要咬过人、小行星要有机会撞上地球才可收录。既然关注度一直被这些删除派如此演绎来歧视条目,我请真正有心写百科的人不要理会及遵从关注度指引。—Baycrest (作客) 2017年6月3日 (六) 15:12 (UTC)
- (+)同意Baycrest君所言。——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6月4日 (日) 06:42 (UTC)
- 请解释如何不理会关注度,如果不理会关注度的话,迟早会被线路,站点,公路设施,ACG世界观等所占据的。而且指引的遵守程度并不是如此严格,只是“请最好遵守”,但允许讨论特例,而且关注度的处理方法还包括向上一个主题条目合并,例如Baycrest举的小行星,的确有部分en的做法就是归入一个列表中。如果你不满意被区别对待的话,大可向小行星等一些可能不满足关注度的开刀,我认为应该收获可观的。而且本来人手不足和规范不能严格遵守,总会有些漏网之鱼,不能因为那些有问题的存在而为这些有问题的合理化,当然可能有只眼开只眼闭或者无法顾及的情况。——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4日 (日) 09:36 (UTC)
- 恰恰相反,分类:有机化合物小作品及分类:植物小作品内的条目,绝大部分都有详细的研究案例--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7年6月5日 (一) 02:15 (UTC)
- 若真的严格执行关注度,超过90%的条目都会因没有找到第二手来源而删除(包括火星、笔等)。近期热带气旋条目的质量大幅提升,风暴条目本已无法支持这么大量内容,加上有些气象爱好者经常看着有没有台风形成。其实我觉得线路,站点,公路设施,ACG世界观等若有足够内容建条目没问题。另外不知你为何说Fe有影响?——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6月6日 (二) 04:01 (UTC)
- 如果严格执行关注度的话,你所举的依然有满足要求的来源。反之,并不是所有的台风实例都能单独收录条目,只有部分满足要求并且能在条目彰显出来才有可能,所以与其固执于条文字眼,好不如如何去改善收录认定,或者完善来源,而不是满目地认为全部收录,或者挑字眼刺。——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6日 (二) 05:13 (UTC)
- 总之按照通用关注度的话,不满足条件可能会被部分巡查略过,但被真就的话,没有明显满足通用关注度的彰显,肯定会被提关注度,然后合并或删除。——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6日 (二) 05:26 (UTC)
- 请为笔、火星等给出关注度来源,否则可能被删除。研究等三手来源又是否可以证明其关注度?如是,可以每个热带气旋都建条目的百度百科来证其关注度。资料其实多得很,不建条目太浪费了。——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6月6日 (二) 10:57 (UTC)
- 好啊,请开始你的表演。而且关注度不是不允许所有不许建,而是不允许一些不满足条件的,满足的自然没问题,想捉鸡脚也不易。这和浪不浪费无关,把台风换成巴士线路、ACG世界观等也是一样道理。——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6日 (二) 11:06 (UTC)
- 笔、火星不满足条件就要删除?——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6月6日 (二) 11:19 (UTC)
- 火星、笔的学术研究多到数不清啊...反而百度百科不能证明关注度,资料多不等于要建条目,这一点已经提过很多次。—AT 2017年6月6日 (二) 11:33 (UTC)
- 这家伙钻牛角尖太厉害了,只能让他自己去不断试错才知道怎样写才能不容易出问题。——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6日 (二) 11:35 (UTC)
- 笔、火星不满足条件就要删除?——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6月6日 (二) 11:19 (UTC)
- 好啊,请开始你的表演。而且关注度不是不允许所有不许建,而是不允许一些不满足条件的,满足的自然没问题,想捉鸡脚也不易。这和浪不浪费无关,把台风换成巴士线路、ACG世界观等也是一样道理。——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6日 (二) 11:06 (UTC)
- 请为笔、火星等给出关注度来源,否则可能被删除。研究等三手来源又是否可以证明其关注度?如是,可以每个热带气旋都建条目的百度百科来证其关注度。资料其实多得很,不建条目太浪费了。——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6月6日 (二) 10:57 (UTC)
从Sakamotosan“本来人手不足和规范不能严格遵守,总会有些漏网之鱼上面”和笔的例子已经看到这些删除派如何歧视条目。笔的确没有符合关注度来源,甚至连一个来源都没有。分类:有机化合物小作品及分类:植物小作品里面绝大部分都是不达标的垃圾条目,书生及其他人就视而不见了。他们不把官方气象机构的报告视为符合关注度来源,也是在歧视官方气象机构来源。—Baycrest (作客) 2017年6月6日 (二) 15:48 (UTC)
- 笔的外语维基有17个来源。中文的有机化合物已经够少了,举个例子肽类中文只有14个,英文有237个。另外隔下诺认为哪些条目是不达标的垃圾条目或不符合关注度请径行提删程序,热带气旋也是经提删程序,认为提删程序不公,请提出共识取得方针修改。--Zest 2017年6月6日 (二) 17:09 (UTC)
- 认同说法,大可以将认为有问题的都拉去存废或者关注度溜溜,让社群见识一下你认为的垃圾。——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7日 (三) 01:31 (UTC)
- 最好配上一句“你们在座的分类:有机化合物小作品及分类:植物小作品都是垃圾,只有我台风才配留在中文
维基 百科”,嘲讽效果Max。对不?——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7日 (三) 01:37 (UTC)
- 因为观测组织的报告已经是一手信息,除非是第三方的信息,最简单就是社会新闻报道,如果要拿2016卢碧做例子的话,至少现在提供的参考显示应该满足关注度,大可以拿去提复核。——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7日 (三) 01:31 (UTC)
- 外语笔和火星条目不是一手就是三手来源。——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6月7日 (三) 06:26 (UTC)
- 所以还是理解WP:可靠来源中一手、二手、三手的含义,另外关注度中“第三方”的含义。——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7日 (三) 06:39 (UTC)
- 关注度那里说第三方了?关注度要求二手来源。——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6月7日 (三) 07:02 (UTC)
- 抱歉,对“独立于主题实体”的惯常理解,所以至少有二手来源(例如:新闻报道)则可。——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7日 (三) 07:29 (UTC)
- 既是需要修订关注度指引?——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6月7日 (三) 07:43 (UTC)
- 如果你是指针对台风的关注度的话,已经起了底稿,可以和台风社群去讨论如何细化。——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7日 (三) 08:27 (UTC)
- 我是说令第三手来源也能证明某东西符合关注度。另外想问如果台风实时报吿是一手来源,热带气旋年报及最佳路径是否第二手来源?——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6月7日 (三) 09:29 (UTC)
- 不太清楚,只能从一些推断来看,算是。——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16日 (五) 09:32 (UTC)
- 我是说令第三手来源也能证明某东西符合关注度。另外想问如果台风实时报吿是一手来源,热带气旋年报及最佳路径是否第二手来源?——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6月7日 (三) 09:29 (UTC)
- 如果你是指针对台风的关注度的话,已经起了底稿,可以和台风社群去讨论如何细化。——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7日 (三) 08:27 (UTC)
- 既是需要修订关注度指引?——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6月7日 (三) 07:43 (UTC)
- 抱歉,对“独立于主题实体”的惯常理解,所以至少有二手来源(例如:新闻报道)则可。——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7日 (三) 07:29 (UTC)
- 关注度那里说第三方了?关注度要求二手来源。——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6月7日 (三) 07:02 (UTC)
- 所以还是理解WP:可靠来源中一手、二手、三手的含义,另外关注度中“第三方”的含义。——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7日 (三) 06:39 (UTC)
从一个来源都没有的笔这条目已经看到这些人如何歧视条目,好像笔这些写得再差的条目(2009年有人挂过cleanup模板[30],只是后来被移除)他们都处处维护,而被歧视的条目即使写得再好都会被诸多挑剔及提删。又以上面肽类条目的英文版Category:Peptides内条目为例,也只有约大半条目算是符合关注度标准,仍然有些条目明显不过关。有人说观测组织报告是一手信息,好吧,那么请不要再引用NASA报告作为来源,应该以引用NASA报告的可靠机构作为替代来源,希望不要再看到厚此薄彼的情况。Morgan Siu,关注度要求第三方来源,有些人更苛刻地要求所有来源都必须是第三方,按他们的演绎,不仅热带气旋年报不是第三方来源,连NASA报告、权威学者报告都不是,反而与一门专业不相关、甚至错漏百出的大众媒体是第三方来源,如果所有条目一视同仁没有歧视,就会出现外行管内行、垃圾条目可留优质条目被删的吊诡情况,不过若一些人歧视个别题材条目,那就除了前述情况,更会有他们喜欢条目可留、不喜欢条目被删的情况,“允许讨论特例”的特例应该是指他们喜欢条目了。所以我一直都呼吁真正有心写百科的人不要理会及遵从关注度指引。—Baycrest (作客) 2017年6月7日 (三) 23:11 (UTC)
- 如果编写的内容看上去有可能有关注度的,例如有一些新闻或看上去像学术研究报告,非单纯的一手资料报告的话,这样就容易通过关注度,至少行文上说得出会能新闻或学术研究,或者会考虑pass。彰显条目的关注度应该是主编者的责任而不是靠其他旁观的督促。另外一些生活常见的事物,作为一个概念尤其普遍存在,而且这类条目都是百科创建时已经存在的,可以认为默许其应该是普遍关注的。但对于台风而已,台风的概念作为一个概念尤其普遍存在,可能并不会要求十分严格的关注度彰显,但是对于新出现的每一个台风实例,显示作为一个事物并不是常识,所以避免认为原创研究或者一些十分低现实关注度,才要求有关注度的要求。建议还是仔细琢磨关注度的相关内容,包括一些论述,还有en的说法,其实都说得应该足够明确。“所以我一直都呼吁真正有心写百科的人不要理会及遵从关注度指引”,yup,那欢迎来到世界线路大全、萌娘百科、公路设施大全。(手动斜眼)——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8日 (四) 00:49 (UTC)
- 总之,请台风社群自行根据编辑经验,完善WP:关注度 (热带气旋)的收录细则,不要想“全部无条件收录”的傻话。——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8日 (四) 00:52 (UTC)
- 因为我主力不在台风,所以不清楚专业学术资料情况,所以如果对台风的关注度判断,一种就是新闻报道,也是最容易识别出来;其次是就非一手的研究资料,对于一手,我认为可能是当时实时的观测数据报告;而关注度要求至少是二手的,所以我推测热带气旋年报、NASA报告、权威学者报告可能满足要求,所以只要能表示出来,以彰显的话,我的处理是算通过的,这是第一个问题;其次,是条目描述的可供查证,这部分就所有一手、二手的可靠资料都可以随便用。通用关注度主要就是筛选掉一些不知名、不被大众所熟悉的或者极少数研究的事物,也有一些与WP:NOT相关,所以如果事物避免这样的判断,至少来源上要不符合那些条件,这样有可能能独立收录处理。对于揪着一些误判行为或者可能看上去不足的个例,反而是无谓的做法。——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8日 (四) 01:13 (UTC)
- 如果有空的话,去存废讨论看看关注度提删的,尤其有出现巴士线路的话,这部分我也是这样判断,如果有新闻关注的,或者有一些学术研究的(这种没见过),则关注度认为应该满足,之后用于描述的直接使用官方资料(一手)或其他则算是可供查证的部分。只有一些官方的文件仍算不上关注度通过,这不过是黄婆卖瓜而已。——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8日 (四) 01:22 (UTC)
- 我加了一条横线。因为我想对横线之下的讨论说一点话。我觉得这部分讨论对关注度的理解有误。一个条目有没有关注度,和条目里有没有列出参考文献完全无关。条目中没有任何参考文献,并不能说明这个条目没有关注度,它仅仅是没有列出来源而已。关注度是要去从站外来证实的,没有参考文献在条目中,但是能在站外找到可以证实其关注度的来源,那么这个条目主题就有关注度。--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7年6月9日 (五) 02:58 (UTC)
抱歉这么晚才加入讨论,也对“关注度”条件认识不深。小弟反而倾向从质素入手,有些热带低气压、热带风暴条目,既影响不大,也很难有足够内容写出详尽的条目,就无谓勉强保留。2016年5月南海热带低气压影响华南时,即使香港天文台发出了三号热带气旋警告信号,小弟也不倾向开新条目,就是觉得很难写得好;谁知最后在广东西部的影响这么大,引发泥石流死了很多人。之前也有维基人问我,2011年热带低气压蝎虎条目是否值得保留,这个不错是命名了,但由于它极短命,不足一日就死掉了,加上位处远洋,实在没什么值得写。的确,有影响的风暴是较易写,即使发展过程不太长,也有“影响”章节帮忙撑起全文;但远洋风暴就真的只能依赖发展过程了,如果不够强,或者路径不够独特,就别浪费时间了。强行写了出来,不但自己不满意,而且可能会被丢进垃圾桶,不是有点白费心机吗?——W. Synchro(背弃了理想,谁人都可以) 2017年6月11日 (日) 09:03 (UTC)
- (:)回应:我认为条目质数与热带气旋的强度无关。即使好像热带风暴梅花 (2017年)的条目发展过程也写得不错呀。——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6月11日 (日) 09:54 (UTC)
- “但远洋风暴就真的只能依赖发展过程了,如果不够强,或者路径不够独特,就别浪费时间了。强行写了出来,不但自己不满意,而且可能会被丢进垃圾桶,不是有点白费心机吗?”关注度不就是避免这种低质量低关注度的具体事物条目的收录发生?如果只是作为一个平平无奇的实例,为什么不作为一个事项收录入一个列表或者一个上一级主题条目中。——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12日 (一) 01:32 (UTC)
- (:)回应:虽然热带风暴梅花 (2017年)写得不错,但写得再好仍然抵抗不了关注度,除非提议修改Wikipedia:太平洋台风季专题/编辑指南/详情#风暴条目、Wikipedia:太平洋台风季专题/编辑指南/常规#建立条目的时机、Wikipedia:关注度_(热带气旋)通过,否则最终写得再好还是会被合并。中文维基百科助理编辑天蓬大元帅※开心过夏天 2017年6月20日 (二) 03:01 (UTC)
我在2009年6月已经说过,关注度低的条目仍然可以是可供查证的高质量条目,关注度高的条目也可以是低质量条目,我们不应抹煞低关注度条目的生存空间。维基百科作为网上百科全书并号称海纳百川,只要写出对读者有帮助的有价值及可供查证内容,即使关注度低也应收录。维基百科应当做到知识及资讯并重。Sakamotosan“不要想全部无条件收录的傻话”、“对于揪着一些误判行为或者可能看上去不足的个例,反而是无谓的做法。”等话则实实在在地歧视条目,对于他们喜欢的条目即使再垃圾也处处维护,他们不喜欢的条目就会请有关编者去其他XX百科。
书生的回应与Sakamotosan同出一辙,没有什么好补充。只是想说既然我曾于投票中指书生是中文维基最大的破坏者,我当然熟知有没有关注度跟有没有列出参考文献的分别。
W. Synchro正好说出我从加入开始就一直提倡应以条目质素、可供查证及扩展潜力来评定一个条目应否删除。关注度跟条目质素没有直接关系,关注度高的条目也可以是低质量条目,所以不应以关注度作为条目应否删除的唯一标准。上面有些人就是把关注度拿作唯一标准,又歧视条目,多年来赶走大量有心贡献的编者,令维基百科无法依赖协作累积知识及资料,读者也查不到所需资料,如此行径比一些单一破坏者的破坏来得更加巨大。—Baycrest (作客) 2017年6月11日 (日) 16:09 (UTC)
- 为了读者可查阅性而滥收,那才是对维基百科最大的破坏,本来一些像台风实例、具体线路、ACG具体设定这些条目内容,要么简略地作为其上一级主题条目的一部分,要么应该是其他关注这些事项的百科网站去担当,如果维基百科为了所谓的“读者可查阅性”的滥收,抢其他网站的饭碗的话,条目数吧啦吧啦地上去,但是一堆各种一次来源甚至只是小众交流的来源,可能质量连ja区都不如吧。shizhao的情况说的是一堆基础事物条目,甚至是一堆你常见到不认为会察觉的事物,即使没有任何参考或者参考需要补足,例如举例的笔,但是对于每一个台风实例而言,是在并不是所有人觉得足够关注或者像笔一样常见。台风就算没与一个参考,也不会因此被认为没有关注度,但是一个具体的台风实例,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就是可能是一个“撸作”出来的“事物”,所以需要参考来说明它是存在的,而且我们已经注意到它了。当然对于一些以台风为主题百科而已,任何一个台风实例都是其所关注的对象而收录,但是会收录其他并非其关注的内容,未必吧。——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12日 (一) 01:22 (UTC)
- 就算对于我的巡查操作而言,如果一个看上去不像是极为常见的事物,例如某个台风实例、某个线路、某个人物,我觉得最快的方法就是看一下有没有合适的参考,如果不是,我只能打个问号。——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12日 (一) 01:24 (UTC)
- (:)回应Cwek君:抱歉这几天只顾着看台风,晚了回复。阁下一直都没有解释为何气象爱好者或香港热带气旋追击站这样的关注不能证明关注度。与铁路爱好者不同的是好像没有铁路爱好者网站。——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6月16日 (五) 09:09 (UTC)
- 铁路估计你没听说过香港铁路大典?——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16日 (五) 11:31 (UTC)
- (:)回应Cwek君:故香港的铁路都有条目。——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6月17日 (六) 10:24 (UTC)
- 还有一个叫香港巴士大典,但并不是所有香港巴士都能有条目(当然也可以说有漏网之鱼),即使香港铁路,最近才把轻铁收费区合并回其主题条目。——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18日 (日) 11:45 (UTC)
- (:)回应Cwek君:故香港的铁路都有条目。——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6月17日 (六) 10:24 (UTC)
- 铁路估计你没听说过香港铁路大典?——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16日 (五) 11:31 (UTC)
- (:)回应Cwek君:抱歉这几天只顾着看台风,晚了回复。阁下一直都没有解释为何气象爱好者或香港热带气旋追击站这样的关注不能证明关注度。与铁路爱好者不同的是好像没有铁路爱好者网站。——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6月16日 (五) 09:09 (UTC)
写维基不是为了读者可查阅,那么我也不知道大家写维基的目的是什么了。你所说的“关注这些事项的百科网站”本来也是因为那些编者被(中文、英文、其他语言)维基百科上的删除派赶走,才被迫另行成立专题维基。除非维基百科跟其他网站结盟或合作,否则收不收录一个条目不应考虑抢其他网站饭碗的问题。一个气旋是否具有所谓的关注度,只需要有官方机构给予的编号就足够。@Shwangtianyuan、MNXANL、Dicky0615、Erquanmen、金牌雄鷹、@Fayhoo、ATR50请来看看关注度和删除派人士有多荒谬。—Baycrest (作客) 2017年6月16日 (五) 14:23 (UTC)
- 这不就定义了一个关注度的标准?存在能公认会受到关注的编号的实例。——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18日 (日) 11:47 (UTC)
- 如果大家同意只需要有官方机构给予的编号就可让一个气旋条目达到所谓的关注度,此讨论即可结束。—Baycrest (作客) 2017年6月18日 (日) 16:16 (UTC)
- 将其写入到WP:关注度 (热带气旋),并且完成指引化的话,也就是按章做事的活而已。——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19日 (一) 00:46 (UTC)
- 如果大家同意只需要有官方机构给予的编号就可让一个气旋条目达到所谓的关注度,此讨论即可结束。—Baycrest (作客) 2017年6月18日 (日) 16:16 (UTC)
- 这不就定义了一个关注度的标准?存在能公认会受到关注的编号的实例。——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18日 (日) 11:47 (UTC)
- (+)支持(○)保留所有被日本气象厅命名的热带气旋,因为中华民国高速公路的交流道几乎都有自己的条目;如果达成共识,请修改Wikipedia:太平洋台风季专题/编辑指南/详情#风暴条目、Wikipedia:太平洋台风季专题/编辑指南/常规#建立条目的时机、Wikipedia:关注度_(热带气旋);至于未被日本气象厅命名的热带气旋命名、或其他地方的热带气旋,应造成上亡或特殊意义才得建立。中文维基百科助理编辑天蓬大元帅※临时想不出.... 2017年6月17日 (六) 14:02 (UTC)
- 综观多月讨论,热带气旋似乎并非气象爱好者所关注;以热带风暴马鞍 (2016年)为例,即使其没有影响陆地,且风暴级别不高,但其浏览量仍然不差,可见有读者群众。(&)建议可以考虑保留大多数经命名的热带气旋;惟小量未能查找到足够来源或内容支撑的条目,应予以合并。(老实说,我对于台风海高斯_(2015年)此类不具伤亡但没有影响陆地的强烈风暴是否应予以合并有一点疑虑)—HW(讨论 贡献) 2017年6月18日 (日) 03:19 (UTC)
- 假设一个作品的虚构角色能被绕过关注度的留意,在没有足够的彰显其关注度的情况,因为作品近期播放而浏览度也相当高,那这样能比说明有关注度?不一定,实际上以浏览量做关注度提删保留的原因有人试过,但并不足以。——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18日 (日) 11:53 (UTC)
- WP:NTEMP: “关注度不是一时的:条目的主题一旦在可靠来源中有效介绍,便能满足通用关注度指引之要求,不需要新闻来源对其持续报道。”看似找到足够可靠来源支撑的条目,不需要持续地被关注,也算达标?—HW(讨论 贡献) 2017年6月18日 (日) 15:56 (UTC)
- 看来你没看明白我说什么,我观察一个情况,就是一些日本电视动画会随播放当日每周有周期起伏,如果假设建立到相应的角色作为独立条目,但是没有任何独立的彰显其关注度的参考,“完美”地躲过各种巡查,也能像其作品条目那样有一定的浏览量。然后被发现提删,以浏览量作为保留依据,这样做法靠谱吗?——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19日 (一) 01:25 (UTC)
- 个人认为可以。——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6月19日 (一) 05:03 (UTC)
- 条目浏览量高正好说明读者十分需要查阅该条目,我们应优先建立及写好这些浏览量高条目,而不是删除它们,有些人就是本末倒置。—Baycrest (作客) 2017年6月20日 (二) 14:47 (UTC)
- 如上,我觉得浏览量可以视为参考,但条目最终能否独立创建,仍需有基本的参考资料支撑。倘若没有或不足,合并到上级条目并建立重定向也无碍读者查阅。就算是年度条目,也没有为条目字数设定上限的。当然,有合适可靠来源支撑的,就应该拆出来。—HW(讨论 贡献) 2017年6月21日 (三) 02:00 (UTC)
- 2016马鞍存在可能关注度的问题,两个参考都是解释马鞍名称的来源,对于这个台风实例缺少相应的参考去彰显,对于普通人来说,没办法认为足够关注度吧。——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21日 (三) 03:13 (UTC)
- 看来你没看明白我说什么,我观察一个情况,就是一些日本电视动画会随播放当日每周有周期起伏,如果假设建立到相应的角色作为独立条目,但是没有任何独立的彰显其关注度的参考,“完美”地躲过各种巡查,也能像其作品条目那样有一定的浏览量。然后被发现提删,以浏览量作为保留依据,这样做法靠谱吗?——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19日 (一) 01:25 (UTC)
- WP:NTEMP: “关注度不是一时的:条目的主题一旦在可靠来源中有效介绍,便能满足通用关注度指引之要求,不需要新闻来源对其持续报道。”看似找到足够可靠来源支撑的条目,不需要持续地被关注,也算达标?—HW(讨论 贡献) 2017年6月18日 (日) 15:56 (UTC)
- 假设一个作品的虚构角色能被绕过关注度的留意,在没有足够的彰显其关注度的情况,因为作品近期播放而浏览度也相当高,那这样能比说明有关注度?不一定,实际上以浏览量做关注度提删保留的原因有人试过,但并不足以。——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18日 (日) 11:53 (UTC)
- 海高斯强度颇高,又破了纪录,应保留。——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6月18日 (日) 06:16 (UTC)
- 浏览量与关注度没有必然的关系。要知道关注度并不是单纯字面上的“关注”,以浏览量来引证,完全不符合关注度的精神。凡请相关用户再读一遍关注度到底为何物,如果已理解关注度为何物,但仍然提出这种主张的话,请另开一段寻求修改关注度。—AT 2017年6月20日 (二) 13:11 (UTC)
- 上面有些人说不应以浏览量引证关注度,也不应以足够内容作为收录标准,又有一些人对内容充足的高质条目大幅破坏。他们千方万计阻止不喜欢的条目和内容,令读者在维基查不到所需资料,与读者为敌。我再次呼吁真正有心写百科的人不要理会及遵从关注度指引。另请再次阅读meta的开放性决议。—Baycrest (作客) 2017年6月20日 (二) 14:47 (UTC)
- 请区分内容充足与琐碎资料的区别,请区分百科全书与资料库的区别,请区分知识与数据的区别--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7年6月20日 (二) 15:15 (UTC)
- 琐碎资料︰小行星列表/216701-216800,数据库︰马来亚噪鹛,数据︰小行星1154。在数据就是知识的年代,如果还有人仍认为数据不重要,那就不单与读者为敌,更会是维基百科被淘汰的罪魁祸首。—Baycrest (作客) 2017年6月21日 (三) 06:40 (UTC)
- 开放性决议是白纸来的?——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21日 (三) 01:08 (UTC)
- 应是strategy:May 2011 Update/zh-hant?—HW(讨论 贡献) 2017年6月21日 (三) 02:00 (UTC)
- 但并不代表包罗万有?实际上关注度只是第一条门槛,防止一些低关注度的事物收录,对于台风而言,就好像一些短暂出现、或者一些没有被主要观察机构进行编号的实例,就不适宜独立条目。而且对于一些已经常见的事物,其关注度是沉默存在的,所以即使没有可靠来源彰显也不影响其关注度的判断,但对于一些新出现的事物,并不是所有人都会知道其存在,所以才需要一些可靠来源,例如报道,一些非一手的研究报告,可能例如一些较长周期的累总报告等,来彰显其关注度。而且这方面的编者也存在视角狭隘问题,其实应该尝试跳出作为台风的关注者而已,作为一个普通人,来说某些台风实例是得到关注吗?基本上没吹到自己的地区,实例没有通过报道来获得,根本不会留意到吧。如果跳出这个方面都能察觉到其关注的话,或者其关注度应该是可以满足的。之后才是考虑行文质量的问题。——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21日 (三) 02:45 (UTC)
- 明白你的意思。作为普通人,你来评论一下小行星列表/216701-216800、马来亚噪鹛、小行星1154和其他一系列条目吧。WP:关注度不应作为第一条门槛,第一条门槛应该是可供查证,请不要搞错。WP:关注度如果用作区分对维基百科有害的广告、明显错误条目等等我可以支持,要是用作删除对维基百科有益的条目,读者需要的资料,我绝对会抵制WP:关注度。—Baycrest (作客) 2017年6月21日 (三) 06:40 (UTC)
- 垃圾在那,不代表垃圾的存在是合理的。WP:BOLD。——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21日 (三) 07:08 (UTC)
- 而且对于列表,一直是关注度的处理难点,现在我认为对列表的关注度是取决于列表主题本身或列表的所属主体的关注度,只要两个其中一个满足都是可以允许的,而且小行星列表系列来源于小行星列表,而小行星列表又源于小行星,小行星依赖存在默许的关注度,同时如果由小行星去保存所有小行星实例的话,显然太大,所以才有了需要分割出独立列表页。如果某年的台风实例足够多,一个页面保存会有各种困难的话,讨论之后也可以考虑建立独立列表页面。——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21日 (三) 07:23 (UTC)
- 如何忽略所有规则、解释所有规则、
- 明白你的意思。作为普通人,你来评论一下小行星列表/216701-216800、马来亚噪鹛、小行星1154和其他一系列条目吧。WP:关注度不应作为第一条门槛,第一条门槛应该是可供查证,请不要搞错。WP:关注度如果用作区分对维基百科有害的广告、明显错误条目等等我可以支持,要是用作删除对维基百科有益的条目,读者需要的资料,我绝对会抵制WP:关注度。—Baycrest (作客) 2017年6月21日 (三) 06:40 (UTC)
- 但并不代表包罗万有?实际上关注度只是第一条门槛,防止一些低关注度的事物收录,对于台风而言,就好像一些短暂出现、或者一些没有被主要观察机构进行编号的实例,就不适宜独立条目。而且对于一些已经常见的事物,其关注度是沉默存在的,所以即使没有可靠来源彰显也不影响其关注度的判断,但对于一些新出现的事物,并不是所有人都会知道其存在,所以才需要一些可靠来源,例如报道,一些非一手的研究报告,可能例如一些较长周期的累总报告等,来彰显其关注度。而且这方面的编者也存在视角狭隘问题,其实应该尝试跳出作为台风的关注者而已,作为一个普通人,来说某些台风实例是得到关注吗?基本上没吹到自己的地区,实例没有通过报道来获得,根本不会留意到吧。如果跳出这个方面都能察觉到其关注的话,或者其关注度应该是可以满足的。之后才是考虑行文质量的问题。——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21日 (三) 02:45 (UTC)
- 应是strategy:May 2011 Update/zh-hant?—HW(讨论 贡献) 2017年6月21日 (三) 02:00 (UTC)
- 请区分内容充足与琐碎资料的区别,请区分百科全书与资料库的区别,请区分知识与数据的区别--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7年6月20日 (二) 15:15 (UTC)
“ | “忽略所有规则”并不意味着所有行为都有正当性。它并不是百搭牌或是免死金牌。忽略规则者在面对质疑时,必须合理解释自己的行为如何改进了维基百科。事实上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应该能够做到这点。在争议情况下,什么算是改进应当由共识决定。 | ” |
- 我上面已清楚解释了,不再补充。—Baycrest (作客) 2017年6月22日 (四) 15:44 (UTC)
- 请区分维基百科关注度和口语或字典中所谓“关注度”的区别。另请WP:AGF,没有人“千方百计”,也没有人“与读者为敌”。--Zetifree (Talk) 2017年6月21日 (三) 03:05 (UTC)
- 正因为有很高浏覧量高,证明读者需要此条目,故可以为了读者的可查阅性而忽略关注度指引。——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6月21日 (三) 06:32 (UTC)
- WP:BIG,那浏览量大的动漫人物、通告演员等呢?--Nivekin※请留言 2017年6月21日 (三) 06:45 (UTC)
- “请区分维基百科关注度和口语或字典中所谓“关注度”的区别。”不要顾左右而言他。--Zetifree (Talk) 2017年6月21日 (三) 15:56 (UTC)
- 正因为有很高浏覧量高,证明读者需要此条目,故可以为了读者的可查阅性而忽略关注度指引。——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6月21日 (三) 06:32 (UTC)
本来我准备把大家都同意的“只需要有官方机构给予的编号就可让一个气旋条目达到关注度”写入Wikipedia:关注度 (热带气旋),以便继续讨论出共识,可是被书生回退[31]。看来无法达成共识的罪人就是书生了。@Shwangtianyuan、MNXANL、Dicky0615、Erquanmen、金牌雄鷹、@Fayhoo、ATR50、泉州柒巴士、Li Chao、HR1377—Baycrest (作客) 2017年6月22日 (四) 15:44 (UTC)
- 书生滥权是维基百科“老常态”了,回退阁下算是他手下留情了,我最近是被他:连回退/带保护/甚至还加删除修订版本(隐藏)。。。幸好有其他行政员修复了他的破坏和滥权操作。不过,书生滥权多年,社群真的就因为7次罢免不成,所以是否就放弃对书生肆无忌惮的滥权行为进行追责?黑暗雄鹰·给我留言·请关注管理人员和资深用户的人身攻击行为 2017年6月22日 (四) 15:50 (UTC)
- 我从来都不信任书生,在以前的投票我也指出过书生是中文维基最大的破坏者,以后若有罢免投票我将继续支持,这样中文维基才能真正发展起来。—Baycrest (作客) 2017年6月22日 (四) 15:57 (UTC)
- 完全看不出有“只需要有官方机构给予的编号就可让一个气旋条目达到关注度”这样的共识。这跟一开始M君的主张何谓无任何分别,甚至是扩大了,与关注度的原意背道而驰,纵观反对用户众多,不可能得出这样的结论。—AT 2017年6月22日 (四) 17:02 (UTC)
- 参见User:林天蓬附近,如果编号实例代表了已经有研究组织的关注的话,我认为可以考虑。不过说法过于笼统,单纯“官方机构”并不足够,尤其本关注度并没有着眼于西太平洋的台风,所以需要说明不同地区的台风命名机构。——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23日 (五) 01:02 (UTC)
- 而且现在更多在讨论热带气旋关注度的细则包含,打一份草稿,之后还要通过指引化才能完全适用,现在列出的条件,也有可能不满足。——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23日 (五) 01:07 (UTC)
- 接受Sakamotosan修改后的草稿[32]。官方机构应该是指政府营运的气象预测机构,考虑到气旋条目可以指各地的气旋,也会包括温带气旋,我才没有详细说明官方机构的意思。—Baycrest (作客) 2017年6月23日 (五) 16:33 (UTC)
谁能给我哪怕一丝一毫的证据来证明您们制订的标准如何满足WP:GNG?如果所有有编号的热带气旋都有文献,那么当然所有热带气旋都可以收,如果不是如此,那么这个标准就有问题。问题在于,您们要出示证据,证明符合所列的标准的主题一定有足够的文献使之符合内容方针联。我没看到任何来源方面的证据,只看到您们讨论该有什么标准不该有什么标准,这是没有意义的。举个例子,WP:NGEO是我搞的,就第一条,法定的行政区划,我很自信这条标准没问题,那是因为至少在中国大陆,法定行政区划都会有方志详细介绍,而不存在来源方面的问题。--Antigng(留言) 2017年6月23日 (五) 04:06 (UTC)
- WP:GNG是WP:关注度指引的一个章节,现在要为气旋条目另行制定关注度要求,自当无需理会WP:关注度,否则又何需另行制定关注度要求?WP:NGEO在我看来也是用来限制建立更多优质条目,我建议真正有心写百科的人同样不要理会及遵从。就你说的法定的行政区划,我已看到有漏洞,“法定行政区划都会有方志详细介绍”是你想当然罢了。—Baycrest (作客) 2017年6月23日 (五) 16:33 (UTC)
- 任何关注度指引都不能凌驾于通用指引,因为不符合通用关注度指引的条目,就一定不能同时符合WP:NPOV、WP:V、WP:NOR和WP:NOT四大内容方针,没有例外。但是,维基百科是不能够收录连符合内容方针的潜力都没有的条目。“另行制定关注度要求,自当无需理会WP:关注度”是错误的。关注度不等于“大众关注度”,它只等于符合内容方针的潜在可能性。内容方针只有一个标准,关注度指引解释并执行内容方针,自当如是。
- “在中国大陆,法定行政区划都会有方志详细介绍”现在我就来证明一下:首先,越是发达的地区,方志资料就越是完备,所以我们仅需考察最不发达的地区即可。我们就来看看西藏的各个县级行政区划是否有县志,我这里随机地挑10个(实际上可以更多,如果您不嫌长的话):墨竹工卡县:《墨竹工卡县志》;谢通门县:《谢通门县志》;扎囊县:《扎囊县志(撰写中)》;林周县:《林周县志》;边坝县:《边坝县志(撰写中)》;措勤县:《地方志(撰写中)》;申扎县:《申扎县志》;工布江达县:《工布江达县志》;类乌齐县:《类乌齐县志》。可见所有这些县都有或将有县志,而地方志的体例则决定了它必须介绍下一级的行政区划。对县而言,下面是乡、镇,这也是最小的法定行政区划了。故而西藏至少有90%的乡镇级行政区划有方志介绍。由此观之,在中国大陆绝大多数的法定行政区划都会有方志介绍。--Antigng(留言) 2017年6月23日 (五) 17:27 (UTC)
- 对方作出如此恶意推定,阁下无论如何讲道理,大概也是不会被接受的了。--Zetifree (Talk) 2017年6月23日 (五) 22:19 (UTC)
- 气旋条目只要有官方编号,都有你所说的“符合内容方针的潜在可能性”,只是有些人歧视和排挤条目。我不是说不发达地区不会有方志详细介绍,我是说中国版图之大,县市之多,改动是常常发生,只是行政区域刚改动后,是不可能立即会有方志详细介绍,即使有新闻报道也往往只属“例行报道”,所以在这段真空期,这些新的行政区域是没有关注度的。
- 不知道Zetifree是基于善意推定还是恶意推定来推定我的是恶意呢?—Baycrest (作客) 2017年6月28日 (三) 17:16 (UTC)
- 对方作出如此恶意推定,阁下无论如何讲道理,大概也是不会被接受的了。--Zetifree (Talk) 2017年6月23日 (五) 22:19 (UTC)
- (○)保留。热带气旋条目全都有关注度的,至少热带气旋爱好者会来看看。Wetit🐷 0 2017年6月25日 (日) 02:50 (UTC)
- “至少热带气旋爱好者会来看看。”,哦对的,那就可以无限创建各种公路设施、ACG世界观、线路车站等,因为各种爱好者都回来看?这个理由有点螃蟹吧。——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25日 (日) 10:09 (UTC)
- 如无共识,不如结案了事。--Temp3600(留言) 2017年6月25日 (日) 11:43 (UTC)
- 单纯结案只会将争议伸延到日后的存废讨论。—HW(讨论 贡献) 2017年6月27日 (二) 06:32 (UTC)
- (○)保留。 都那么辛苦写了。怎能因为嗜好不同就要删。=)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7年6月27日 (二) 06:51 (UTC)
- 哦是的,那些各种公路设施、ACG世界观、线路车站等何尝不是?这不关乎嗜好,这是一个收录的门槛,只要满足门槛就没问题,而且得到足够的报道或者专门研究的实例自然能满足门槛,对于不满足的也可以在当年风季的条目集中体现。——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27日 (二) 07:01 (UTC)
- 但现在看来较多人支持提升门槛。——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6月28日 (三) 03:19 (UTC)
- 门槛一直在那,只是气旋也一直没按照门槛来写,然后没人理就好,有人留意到就一堆问题罢了。而且门槛也不算太高,善后又不是难做。——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28日 (三) 02:39 (UTC)
- 这和较多人支持提升门槛没关系。较多人支持提升门槛是事实。——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6月28日 (三) 03:19 (UTC)
- 如果你不介意复读的,我在重复一次,“门槛一直在那,只是气旋也一直没按照门槛来写,然后没人理就好,有人留意到就一堆问题罢了。”——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28日 (三) 03:57 (UTC)
- 其实我一直都没搞清晰这样删热带气旋条目是为了什么,如果只是为了一个概念,恐怕一千年也不会达成共识,最好直接少数服从多数。——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6月28日 (三) 04:02 (UTC)
- 指引是请求执行,就算做不到,建了没人理一样没问题,但有人理的话,自然会被揪,被揪的话应该尝试去改善。如果揪的有问题,可以按照方针等去反驳;如果觉得规则不合理,可以讨论,但是之前的还是按已定的规矩来做。——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28日 (三) 04:54 (UTC)
- 你这是问非所答呀。请明确地告诉我删热带气旋条目是为了什么。——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6月28日 (三) 05:29 (UTC)
- 那你来回答,为什么一定要为每个台风建立独立条目?而不是根据其能被普遍关注程度(从普通民众或大部分科研机构而言)能选择编写?或者为什么雷姆 (角色)能有独立条目而拉姆不能?——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28日 (三) 06:33 (UTC)
- (!)意见:@cwek、Morgan Siu、It's gonna be awesome:这边我要补充一下,当时建立这个页面的缘由跟建该页时的一年之前建的另外一个页面吉胖猫以及更早之前建的苦力帕是相同理由“找一部作品,建立该作品拥有最高人气的角色”(对我而言是这样子没错),再者,参考Wikipedia:收录准则(Wikipedia:双周提示/2009年11月28日),以及前次动员令标准找寻第二手可靠来源,以及经询问发现许多人在了解《Re:ゼロから始める异世界生活》之前都先认识或有听过这个角色(抱歉,这里我引用并更改了某人的言词“许多人在了解《Minecraft》都优先认识了苦力帕这个角色”)、以及含有该角色名称的相关用语2016年在网络上流行等。
- 雷姆建完后是有考虑要再建立其他角色,比如拉姆或爱蜜莉雅,但参考Wikipedia:收录准则(Wikipedia:双周提示/2009年11月28日),以及前次动员令标准找寻第二手可靠来源,始终凑不齐足够的第二手可靠来源和非官方、无利益冲突的针对主题之有效介绍(非仅提及),来源搜索至今仍进行中,但仍不足以达到Wikipedia:收录准则的最低门槛,不是不建立,而是先尝试等第二季出来,看第二季的放映会不会导致拉姆或爱蜜莉雅对流行文化造成显著的影响,而产生足够的第二手可靠来源和非官方、无利益冲突的针对主题之有效介绍(非仅提及)之来源以令其符合Wikipedia:收录准则,并不是不建,而是搁置等待中。-- 宇帆(留言·欢迎签到·联络) 2017年6月29日 (四) 01:51 (UTC)
- 所以这就解释了为什么部分台风可以独立的条目页而部分不能,我觉得对关注度肯定的已经说得够多了。——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29日 (四) 01:57 (UTC)
- 雷姆建完后是有考虑要再建立其他角色,比如拉姆或爱蜜莉雅,但参考Wikipedia:收录准则(Wikipedia:双周提示/2009年11月28日),以及前次动员令标准找寻第二手可靠来源,始终凑不齐足够的第二手可靠来源和非官方、无利益冲突的针对主题之有效介绍(非仅提及),来源搜索至今仍进行中,但仍不足以达到Wikipedia:收录准则的最低门槛,不是不建立,而是先尝试等第二季出来,看第二季的放映会不会导致拉姆或爱蜜莉雅对流行文化造成显著的影响,而产生足够的第二手可靠来源和非官方、无利益冲突的针对主题之有效介绍(非仅提及)之来源以令其符合Wikipedia:收录准则,并不是不建,而是搁置等待中。-- 宇帆(留言·欢迎签到·联络) 2017年6月29日 (四) 01:51 (UTC)
- (:)回应个人觉得只要有足够的内容可写,就可以成立条目。英文维基百科真的是钜细靡遗,让读者很爽。有足够的内容几乎表示有一定的关注度。In this case, NASA 一个下辖上千人、政府预算庞大(美国愿意投资)的单位若愿意为某个台风写研究,就足以证明某个台风具有关注度啰。=)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7年6月28日 (三) 07:13 (UTC)
- 这句话应该这么说,有足够的,可供查证的,百科性的,非原创研究的内容,那么自然可以写。WP:GNG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确保这一点。但是如果您在热带气旋条目搞原创研究,抑或是总结一次文献写条目(比如自己做天气图分析得出内容),都是不允许的。--Antigng(留言) 2017年6月28日 (三) 08:29 (UTC)
- 感谢User:Antigng补充。^_^ 谢谢你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7年6月28日 (三) 14:50 (UTC)
- 这句话应该这么说,有足够的,可供查证的,百科性的,非原创研究的内容,那么自然可以写。WP:GNG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确保这一点。但是如果您在热带气旋条目搞原创研究,抑或是总结一次文献写条目(比如自己做天气图分析得出内容),都是不允许的。--Antigng(留言) 2017年6月28日 (三) 08:29 (UTC)
- 呵呵,ACG类何尝不是?英文叫钜细靡遗,我表示深表怀疑,只是各有千秋吧(就像ja在ACG相关的,例如声优、行业人士等,不考虑关注度的话,就真的事无巨细;en在这方面反而一谈糊涂(字面意思);中文因为来源于翻译,更像是两边均取)。所以说只要满足普遍关注程度(从普通民众或大部分科研机构而言)即可,当然对于巡查来说,新条目看一下是否有报道来源,或者有较多和分布广的研究参考,基本上关注度就认为可以了。对于有可能误判的,反馈就是了。——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28日 (三) 08:33 (UTC)
- (:)回应基本同意。不过就这个领域来说,一个NASA的研究报告就等同于“有较多和分布广的研究参考”。因为一份NASA研究报告的质与量可能就抵过很多小机构的报告了。Besides, regardless of institution, 一份报告的出炉,背后通常是无数人默默付出的成果。不知道这里有无大气系或相关科系出身的Wikipedian!大家应该也满想听听您们的ideas! ^_^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7年6月28日 (三) 15:04 (UTC)
- (:)回应 Incidentally, 英文的ACG类确实少于日本,毕竟日本是发源地~ 不过在其他比较general的领域,英文条目相对完整,五百多万个条目也不是虚张声势的喔。^_^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7年6月28日 (三) 15:10 (UTC)
- (!)意见:@cwek、Morgan Siu、It's gonna be awesome:这边我要补充一下,当时建立这个页面的缘由跟建该页时的一年之前建的另外一个页面吉胖猫以及更早之前建的苦力帕是相同理由“找一部作品,建立该作品拥有最高人气的角色”(对我而言是这样子没错),再者,参考Wikipedia:收录准则(Wikipedia:双周提示/2009年11月28日),以及前次动员令标准找寻第二手可靠来源,以及经询问发现许多人在了解《Re:ゼロから始める异世界生活》之前都先认识或有听过这个角色(抱歉,这里我引用并更改了某人的言词“许多人在了解《Minecraft》都优先认识了苦力帕这个角色”)、以及含有该角色名称的相关用语2016年在网络上流行等。
- 那你来回答,为什么一定要为每个台风建立独立条目?而不是根据其能被普遍关注程度(从普通民众或大部分科研机构而言)能选择编写?或者为什么雷姆 (角色)能有独立条目而拉姆不能?——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28日 (三) 06:33 (UTC)
- 你这是问非所答呀。请明确地告诉我删热带气旋条目是为了什么。——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6月28日 (三) 05:29 (UTC)
- 指引是请求执行,就算做不到,建了没人理一样没问题,但有人理的话,自然会被揪,被揪的话应该尝试去改善。如果揪的有问题,可以按照方针等去反驳;如果觉得规则不合理,可以讨论,但是之前的还是按已定的规矩来做。——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28日 (三) 04:54 (UTC)
- 其实我一直都没搞清晰这样删热带气旋条目是为了什么,如果只是为了一个概念,恐怕一千年也不会达成共识,最好直接少数服从多数。——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6月28日 (三) 04:02 (UTC)
- 如果你不介意复读的,我在重复一次,“门槛一直在那,只是气旋也一直没按照门槛来写,然后没人理就好,有人留意到就一堆问题罢了。”——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28日 (三) 03:57 (UTC)
- 这和较多人支持提升门槛没关系。较多人支持提升门槛是事实。——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6月28日 (三) 03:19 (UTC)
- 门槛一直在那,只是气旋也一直没按照门槛来写,然后没人理就好,有人留意到就一堆问题罢了。而且门槛也不算太高,善后又不是难做。——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28日 (三) 02:39 (UTC)
- 但现在看来较多人支持提升门槛。——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6月28日 (三) 03:19 (UTC)
- 哦是的,那些各种公路设施、ACG世界观、线路车站等何尝不是?这不关乎嗜好,这是一个收录的门槛,只要满足门槛就没问题,而且得到足够的报道或者专门研究的实例自然能满足门槛,对于不满足的也可以在当年风季的条目集中体现。——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27日 (二) 07:01 (UTC)
如果维基百科只写新闻写过的东西,那维基百科就是维基新闻了。百科全书不是应该巨细无遗吗?只要有足够内容就应开条目。任何热带气旋一命名甚至只是编号就有海量的资料,不建条目太浪费了。——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6月28日 (三) 09:31 (UTC)
- 既然拥有巨量的资料就去存废复核提出,每次复核不拿出来无法证明关注度,何以证明一命名就有巨量的资料[来源请求],纵我所知,除非有上岸或特殊气候生成、行为,不然资料都只有少数几个。--Zest 2017年6月28日 (三) 09:51 (UTC)
- 非有效介绍的资料就不要拿出来的,ACG的资料都比这些多,因此才需要关注度方针,上面的不提出一定、必须、绝对要独立条目的理由,也不同意合并年度条目。一昧反对无法完成讨论。--Zest 2017年6月28日 (三) 09:51 (UTC)
- 感谢上面先进的讨论。在下认为,维基百科的存在目的在于让人享受徜徉于知识的大海中的乐趣并且启发一代人、一代接一代。只要来源可靠即便只有一两个、甚或关注度没有持续多久,我觉得都应该允许创建,因为这不但维系了创作者的热情 (人才是维基百科最重要的资本),也能让对该条目有兴趣的人进行更深的研究。关注度高低也有可能跟知识流通度有关,说不定很多人根本就没接触过气象方面的条目或者没听过台风,当然关注度就不会高。而且这也攸关人民的素质,假设人们都喜欢看娱乐八卦的东东,台风条目写得再好,恐怕回响也不大。因此我觉得做就对了,只要有一个官方来源,就请维持创作的热情吧,并且让这热情感染更多人,让大家也喜欢阅读知识性的东西。我相信过不久,中华民族必定民智大开、朝创新的道路迈进!^_^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7年6月28日 (三) 15:45 (UTC)
- 请先理解何谓关注度,不要以一般字义来进行推论,这样对讨论一点帮助都没有。您的说法等同于叫维基效法百度,无法认同。—AT 2017年6月28日 (三) 15:57 (UTC)
- WP:GNG从来就不要求文献的数量,它只要求可以被文献直接查证的信息足够支撑完整一个条目。--Antigng(留言) 2017年6月29日 (四) 13:02 (UTC)
- 只要足够满足可供查证的参考就可以建,但是不是所有台风一定能这样?不一定。实际上对于满足条件的并足以彰显的都可以保留,如果有误报解释清楚就是了,但对于无脑地认为所有台风都能建,没免太武断了吧。那这样的话,为何每年风季为什么又有些台风实例不能独立条目,只能作为其中一项来描述?——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30日 (五) 00:20 (UTC)
- WP:GNG从来就不要求文献的数量,它只要求可以被文献直接查证的信息足够支撑完整一个条目。--Antigng(留言) 2017年6月29日 (四) 13:02 (UTC)
- 请先理解何谓关注度,不要以一般字义来进行推论,这样对讨论一点帮助都没有。您的说法等同于叫维基效法百度,无法认同。—AT 2017年6月28日 (三) 15:57 (UTC)
- 我觉得很多被合并的条目都符合独立的条件。For example:海高斯 2015。它原本被合并了,但在被合并前,就已经满足自建条目的条件了。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7年6月30日 (五) 01:11 (UTC)
- 但是现在已经恢复了?而且当时合并并不是永远的,如果能够寻找到满足条件的,也可以提请复核。——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30日 (五) 03:28 (UTC)
- 我觉得很多被合并的条目都符合独立的条件。For example:海高斯 2015。它原本被合并了,但在被合并前,就已经满足自建条目的条件了。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7年6月30日 (五) 01:11 (UTC)
- 那是因为在下后来又去找一个 NASA对于Higos的介绍才恢复的。但我认为即便没有NASA,该条目本来也就符合独立的条件。=)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7年6月30日 (五) 06:03 (UTC)
其实就是有些人歧视热带气旋条目(Continuation)
@AT: 不好意思。我的写法可能让人觉得关注度= view counts。
请容许在下解释一番:
- “甚或关注度没有持续多久”meaning 新闻媒体没有持续报导。
- “关注度高低也有可能跟知识流通度有关,说不定很多人根本就没接触过气象方面的条目或者没听过台风,当然关注度就不会高。”→ 这跟Facebook Page的How much people are talking about this page满像的。这里的意思是,假设一个人不曾接触台风领域的资讯又怎会发觉自己对大气科学是有兴趣的?若没有兴趣,就不会投入研究,没有研究就不会有新的有关某台风的报告/source出现。
- “关注度也攸关人民的素质,假设人们都喜欢看娱乐八卦的东东,台风条目写得再好,恐怕回响也不大。”→ 假设人们只喜欢看八卦,那么新闻媒体就会更加投其所好,报导更多八卦新闻,最终将导致人民的知识营养不均(不良)。 =)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7年6月28日 (三) 16:16 (UTC)
结果:大者恒大,小者越小。我相信各位都希望看到一个兼容并蓄、红花绿叶并肩绽放的中文维基百科。=)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7年6月28日 (三) 16:24 (UTC)
- 我说的是维基内的WP:关注度。您说的与此无任何关连。—AT 2017年6月28日 (三) 17:05 (UTC)
“ | 你跟他讲道理,他跟你耍流氓;你跟他耍流氓,他跟你讲法制;你跟他讲法制,他跟你讲政治;你跟他讲政治,他跟你讲国情;你跟他讲国情,他跟你讲接轨;你跟他讲接轨,他跟你讲文化;你跟他讲文化,他跟你讲老子;你跟他讲老子,他跟你装孙子!你跟他装孙子,他跟你讲道理。 | ” |
— 网络用语 |
- 仅此而已。(摊手)——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 @It's gonna be awesome:,还请先了解WP:关注度再参与讨论,谢谢--Wolfch (留言) 圆周率协作中 2017年6月29日 (四) 01:54 (UTC)
Conclusion:
个人觉得只要有足够的内容可写,就可以成立条目。英文维基百科真的是钜细靡遗,让读者很爽。有足够的内容几乎表示有一定的关注度。In this case, NASA 一个下辖上千人、政府预算庞大(美国愿意投资)的单位若愿意为某个台风写研究,就足以证明某个台风具有关注度啰。=)-- It's gonna be awesome
- 这句话应该这么说,有足够的,可供查证的,百科性的,非原创研究的内容,那么自然可以写。WP:GNG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确保这一点。但是如果您在热带气旋条目搞原创研究,抑或是总结一次文献写条目(比如自己做天气图分析得出内容),都是不允许的。--Antigng(留言) 2017年6月28日 (三) 08:29 (UTC)
- 感谢User:Antigng补充。^_^ 谢谢你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7年6月28日 (三) 14:50 (UTC)
- WP:GNG从来就不要求文献的数量,它只要求可以被文献直接查证的信息足够支撑完整一个条目。--Antigng(留言) 2017年6月29日 (四) 13:02 (UTC)}}
请台风爱好者继续发挥您的创作热忱! =) 谢谢你们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7年6月29日 (四) 20:47 (UTC)
用两三句话厘清复杂难懂的关注度后,中文维基百的条目总数很快就会成为亚洲第一的!--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7年6月29日 (四) 20:50 (UTC)
在下刚刚去逛了一下基础条目列表,发现许多基础条目的品质有待加强。在下无法理解一些维基百科前辈竟不把时间与精神投注在加强基础条目上,反倒是对于品质优良且新鲜(新颖)的台风条目指指点点。这样的维基百科根本自由不起来,只是一个老鸟仗着自己对于一些规则的解释来欺凌教育菜鸟罢了!中文维基百科不缺新人,只是前辈太多的red tapes苦口婆心无形中等同在这些新人面前竖立一堵堵高墙,让新人无法进一步参与维基百科罢了!It's such a pity!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7年6月29日 (四) 21:14 (UTC)
- 对呀,说得这么好,为什么自己不去完善本身关注度很好的基础条目,非要去弄关注度需要明确彰显的新台风实例?——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30日 (五) 00:16 (UTC)
- 即便某个 Wikipedian 是在建设台风条目,他/她依然是在建设条目 in my opinion. =)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7年6月30日 (五) 01:14 (UTC)
- 不知道有没有搞清楚这个问题,如果有一个实例,能够满足“有足够的,可供查证的,百科性的,非原创研究的内容”,则可以写。如果没有的话,就从关注度而言,也应该是合并条目。如果全部都无差别地能的话,显然会惹人笑话。——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30日 (五) 01:42 (UTC)
- 即便某个 Wikipedian 是在建设台风条目,他/她依然是在建设条目 in my opinion. =)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7年6月30日 (五) 01:14 (UTC)
- 对呀,说得这么好,为什么自己不去完善本身关注度很好的基础条目,非要去弄关注度需要明确彰显的新台风实例?——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30日 (五) 00:16 (UTC)
试想,有多少人的热情就此被浇熄?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7年6月29日 (四) 21:17 (UTC)
- 刚发现 Morgan Siu 君近来已经不像以往那么活耀于维基百科了,中文维基百科应该强力挽留人才才是。希望他不是因为心灰意冷而离去。--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7年6月29日 (四) 21:22 (UTC)
- @cwek:“有足够的,可供查证的,百科性的,非原创研究的内容”也可以没有关注度。热带气旋正是这一情况。——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6月30日 (五) 03:13 (UTC)
- 如果有误判的话,请提交存废复核。由于刚刚要走开,所以漏说一些问题,见过一些台风实例,只解释了台风名称,关于该台风本身的话,缺少相关的参考彰显,也可能出现“有足够的,可供查证的,百科性的,非原创研究的内容”的情况,因为就是牛头不对马嘴吧。——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30日 (五) 03:24 (UTC)
- @cwek:其实最大的问题就是关注度指引要求新闻报道,而各官方部门的发报是第一手来源,所以就出现此情况。——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6月30日 (五) 03:35 (UTC)
- 如果从通用关注度来看,你认为这些参考是否满足要求?如果满足,就能根据通用关注度去建立;如果不能,那按照通用关注度,被合并是完全可能的事,也没有什么再解释了。——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30日 (五) 03:49 (UTC)
- @cwek:单是各部门的发布,都已经可以写出全面,优质的条目,就像化学完素一样。既然如此,还要求通用关注度来干吗?——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6月30日 (五) 04:05 (UTC)
- (+)支持 假设民智未开,大家只想关心娱乐八卦,记者自然就会减少报导台风的消息,但不应该就这样说台风缺少第二手来源或关注度。=)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7年6月30日 (五) 06:06 (UTC)
- (+)支持 化学元素 (for example: 钾、镁、......) 也找不到新闻报导。=) 再者,新闻报导的内容不一定准确。--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7年6月30日 (五) 06:09 (UTC)
- @cwek:单是各部门的发布,都已经可以写出全面,优质的条目,就像化学完素一样。既然如此,还要求通用关注度来干吗?——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6月30日 (五) 04:05 (UTC)
- 有关Morgan Siu提到的“关注度指引要求新闻报道”,刚刚看了维基百科:关注度,好像没有看到类似的说法。--Wolfch (留言) 欢迎参与今年的动员令 2017年6月30日 (五) 09:49 (UTC)
- 如果从通用关注度来看,你认为这些参考是否满足要求?如果满足,就能根据通用关注度去建立;如果不能,那按照通用关注度,被合并是完全可能的事,也没有什么再解释了。——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30日 (五) 03:49 (UTC)
- @cwek:其实最大的问题就是关注度指引要求新闻报道,而各官方部门的发报是第一手来源,所以就出现此情况。——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6月30日 (五) 03:35 (UTC)
- 如果有误判的话,请提交存废复核。由于刚刚要走开,所以漏说一些问题,见过一些台风实例,只解释了台风名称,关于该台风本身的话,缺少相关的参考彰显,也可能出现“有足够的,可供查证的,百科性的,非原创研究的内容”的情况,因为就是牛头不对马嘴吧。——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30日 (五) 03:24 (UTC)
- @cwek:“有足够的,可供查证的,百科性的,非原创研究的内容”也可以没有关注度。热带气旋正是这一情况。——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6月30日 (五) 03:13 (UTC)
- 热带气旋被命名只是因为它们达到了被要求的风速标准,而不是因为它们有关注度。到底什么样的人认为台风只要被命名就代表它有关注度?
- 另外建议请大声而清晰,大声而清晰地宣告关注度指引的存在意义:关注度指引的单一初衷是什么?是维护条目的品质,还是令维基百科不要被个别的细项资料充满?—以上有签名的留言由R96340(对话)于 加入。 2017年6月30日 (五) 05:52 (UTC)
- 注意如果一个条目的主题本来就只有涵盖一些细项资料,而条目只写了一些细项资料,此条目的相对品质的确不良,但条目相对于主题本身的绝对品质是优良的。如果目的为维护条目,这里的维护条目品质所指的是何种品质?—以上有签名的留言由R96340(对话)于 加入。 2017年6月30日 (五) 05:59 (UTC)
- 不见得热带气旋条目没有“影响”章节就属于“细项资料”,而关注度指引没有写明关注度指引的单一初衷是什么。——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6月30日 (五) 06:36 (UTC)
- (+)支持 喜欢热带气旋的人不会因为这个台风对人类没有造成实质负面的影响就不关注。=)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7年6月30日 (五) 08:44 (UTC)
- 不见得热带气旋条目没有“影响”章节就属于“细项资料”,而关注度指引没有写明关注度指引的单一初衷是什么。——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6月30日 (五) 06:36 (UTC)
- 注意如果一个条目的主题本来就只有涵盖一些细项资料,而条目只写了一些细项资料,此条目的相对品质的确不良,但条目相对于主题本身的绝对品质是优良的。如果目的为维护条目,这里的维护条目品质所指的是何种品质?—以上有签名的留言由R96340(对话)于 加入。 2017年6月30日 (五) 05:59 (UTC)
“ |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and eternity in an hour. 寓意就是人们只要用心体会身边的细微事物,即能从中发现乐趣。 |
” |
— 英国诗人布莱克 ( William Blake ) |
请诸位Wikipedian容许在下以此诗诠释Anti-GNG的意思。只要有可靠来源支持,即便是一个看似平凡的东西,其背后都有深厚的奥秘足以写出一篇招牌条目Featured article. =)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7年6月30日 (五) 09:43 (UTC)
不必诠释我的意思,事实上大家可以参考一下WP:关注度/更新草案中的内容,这里面说得非常清楚(我觉得不能再清楚了)GNG五条标准(多方、独立、可靠、非一次文献的有效介绍)的意义:
- 我们要求所有的条目主要依靠“独立第三方来源”,如此我们便能撰写出没有偏见、平衡而又符合维基百科中立的观点方针的条目,同时条目也不会成为产品、服务或者是组织的广告工具。
- 我们需要多个来源以便我们可以写出一篇适当地平衡的条目,使其符合中立的观点而不是仅存在一个作者的观点。这也是为什么源自于同一人或同一组织提交的多个出版物,在判定是否符合“多个”的要求时将被认为是单一来源。
- 我们要求“可靠来源”的存在,这样我们就可以确信条目并非随机八卦事件、长期恶作剧或者是随意张贴的资讯总和。
- 我们需要至少一个第二手来源的存在,才能够使条目能够遵守非原创研究要求的所有内容基于第二手来源。
- 我们要求若干可靠资料来源的“有效介绍”,借此我们可以实际写出一篇条目而不是仅有残缺的内容或者是该主题的定义而已。如果来源仅可以写出或者支持几个句子的话,该主题便不应该创建为单独的页面而应该合并到更广泛的主题条目或者相关列表上。
- 我们要求编者自己判断如何组织主题,如此一来我们便不会有过长而拥肿的条目或者是不能适当地发展的小作品。编者可能会认为当某主题作为更广泛内容的一部分,能向读者提供更好的呈现方式。例如编者在处理翻译书籍的资料时通常倾向于合并内容至原文书籍的条目上,因为他们的编辑判断认为合并后的条目将提供更多的内容,同时读者能够更加了解内容而百科全书则减少冗余页面。
--Antigng(留言) 2017年7月2日 (日) 04:36 (UTC)
谢谢你 That's crystal clear!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7年7月5日 (三) 02:36 (UTC)
结论 Conclusion
Conclusion:
个人觉得只要有足够的内容可写,就可以成立条目。英文维基百科真的是钜细靡遗,让读者很爽。有足够的内容几乎表示有一定的关注度。In this case, NASA 一个下辖上千人、政府预算庞大(美国愿意投资)的单位若愿意为某个台风写研究,就足以证明某个台风具有关注度啰。=)-- It's gonna be awesome
- 这句话应该这么说,有足够的,可供查证的,百科性的,非原创研究的内容,那么自然可以写。WP:GNG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确保这一点。但是如果您在热带气旋条目搞原创研究,抑或是总结一次文献写条目(比如自己做天气图分析得出内容),都是不允许的。--Antigng(留言) 2017年6月28日 (三) 08:29 (UTC)
- 感谢User:Antigng补充。^_^ 谢谢你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7年6月28日 (三) 14:50 (UTC)
- WP:GNG从来就不要求文献的数量,它只要求可以被文献直接查证的信息足够支撑完整一个条目。--Antigng(留言) 2017年6月29日 (四) 13:02 (UTC)}}
请台风爱好者继续发挥您的创作热忱! =) 谢谢你们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7年6月29日 (四) 20:47 (UTC)
用两三句话厘清复杂难懂的关注度后,中文维基百的条目总数很快就会成为亚洲第一的!--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7年6月29日 (四) 20:50 (UTC)
谢谢管理员 Anti-GNG 简明扼要的说明!=)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7年6月30日 (五) 06:13 (UTC)
- 应否完善Wikipedia:关注度_(热带气旋)的内容以供日后参考?—HW(讨论 贡献) 2017年7月11日 (二) 03:52 (UTC)
- 既然如此,那看要不要开个投票,将其列指引。--Zest 2017年7月11日 (二) 04:51 (UTC)
- (+)支持(!)意见个人是支持!也支持将此列为所有条目(不限于热带气旋)的指引。=)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7年7月11日 (二) 06:31 (UTC)
- (+)支持。——Morgan Siu(对话|贡献) 2017年7月16日 (日) 02:56 (UTC)
- (*)提醒建议将此讨论与下方的香港交通条目合并讨论。=)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7年7月17日 (一) 02:53 (UTC)
- 请勿混为一谈。--J.Wong 2017年7月20日 (四) 08:10 (UTC)
- 台风是一个事件,过去了就过去了,切勿与能存在很长一段时间的其他事物相提并论。—以上有签名的留言由R96340(对话)加入于 2017年7月20日 (四) 08:12 (UTC)
(+)支持my6B super(留言) 2017年7月22日 (六) 08:40 (UTC)
- 一直以为喜欢飓风的只有Jarodalien一个呢(手动滑稽)-- Panzer VI-II·
內定、欽點按照基本法 2017年7月25日 (二) 17:00 (UTC)
关于台湾中央气象局“最快可能于xx时间发布xx台风警报”等语句
我认为台湾中央气象局“估计于xx时间发布xx台风警报”、“最快可能于xx时间发布xx台风警报”、“可能延后于xx时间发布xx台风警报”、“可能提早于xx时间发布xx台风警报”都是赘言,等到中央气象局真正、实际、终于发出警报后,这些臆测、估计之语句都可以删了(除非有其他特殊原因值得保留)。并不是曾经存在条目的语句都值得保留的,这样会成为一大笔流水账。希望以后侵袭台湾的台风条目也能比照办理。
请问各位意见如何?-游蛇脱壳/克劳棣 2017年9月12日 (二) 09:45 (UTC)
- (+)同意,臆测内容应移除。--安迪安迪安迪安倍~~(台风吹袭|留名记录) 2017年9月12日 (二) 11:19 (UTC)
- (:)回应,那这样,香港天文台的热带气旋信号预料也要照办吗?--天秤Pヽ(๑´∀`๑)ノ Amor*Pāx*Iūstitia~☆ 2017年9月12日 (二) 14:19 (UTC)
- (:)回应:我对悬挂几号风球的预报方法不熟悉,所以不置可否。-游蛇脱壳/克劳棣 2017年9月12日 (二) 14:48 (UTC)
- (-)反对:预报是气象部门的重要工作。--M.Chan 2017年9月15日 (五) 08:21 (UTC)
- (:)回应:预报有包括“估计于xx时间发布xx台风警报”、“最快可能于xx时间发布xx台风警报”这些摆明不准确的内容吗?时间到了又不发。台风警报本身的内容才是预报,预计发布台风警报的时间不是预报。阁下难道不知CWB唯恐台湾人不知这个台风的存在,距离台湾两千多公里就在“最快可能于xx时间发布xx台风警报”了吗?距离台湾两千多公里时,CWB只要描述台风的位置、速度、暴风半径、移动方向等资讯就好了,为什么要“最快可能于xx时间发布xx台风警报”呢?再说香港、澳门、中国大陆、菲律宾、日本怎么都不来这一套呢?-游蛇脱壳/克劳棣 2017年9月15日 (五) 09:30 (UTC)
- 非也。除中国大陆和日本外其除地区都有上述预报。--M.Chan 2017年9月15日 (五) 15:54 (UTC)
- 预报某时间要发布预报?在台风距离两千多公里时?-游蛇脱壳/克劳棣 2017年9月15日 (五) 16:45 (UTC)
- 非也。除中国大陆和日本外其除地区都有上述预报。--M.Chan 2017年9月15日 (五) 15:54 (UTC)
- (:)回应:预报有包括“估计于xx时间发布xx台风警报”、“最快可能于xx时间发布xx台风警报”这些摆明不准确的内容吗?时间到了又不发。台风警报本身的内容才是预报,预计发布台风警报的时间不是预报。阁下难道不知CWB唯恐台湾人不知这个台风的存在,距离台湾两千多公里就在“最快可能于xx时间发布xx台风警报”了吗?距离台湾两千多公里时,CWB只要描述台风的位置、速度、暴风半径、移动方向等资讯就好了,为什么要“最快可能于xx时间发布xx台风警报”呢?再说香港、澳门、中国大陆、菲律宾、日本怎么都不来这一套呢?-游蛇脱壳/克劳棣 2017年9月15日 (五) 09:30 (UTC)
- (:)回应:不可由编者自行臆测。但如果中央气象局真的有说的话,可以使用“中央气象局表示”,并以来源佐证即可—以上有签名的留言由R96340(对话)加入于 2017年9月18日 (一) 05:52 (UTC)
- (:)回应:可是我还是认为距离台湾两千多公里时,中央气象局只要描述台风的位置、速度、暴风半径、移动方向、距离等资讯就好了。何时发布海警与陆警变数太多,非常不准确,就算中央气象局真的有说(还可能是被记者逼问出来的),也不必写进条目里。台风警报实际的发布时间与台风警报的内容对台湾民众才是重要资讯,估计何时发布警报则不是重要资讯。台风距离台湾两千多公里时,已经预报给民众有这个台风且可能侵袭台湾,这已经够了。-游蛇脱壳/克劳棣 2017年9月18日 (一) 06:14 (UTC)
- (:)回应:删除相关资讯并不会让这个条目变得更好,先不论其他台风的状况,此次泰利台风的预测失利和其造成的赶采作物等影响的确是相对显著的,亦可看见至少路径图有被作存档的各机构如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中央气象局、日本气象厅等从一开始就对将影响台湾陆地的预测有一定的信心,相信看新闻也能够感受到以上两点。对于此类并非相当必要但是事实的非堆砌型资讯,个人观点是可以去要求大家不要写,但是写了就别去要求要改,因为如果没有变得更好的话,减少条目中的资讯量并不适当。—以上有签名的留言由R96340(对话)加入于 2017年9月18日 (一) 06:57 (UTC)
- (~)补充:中央气象局何时发布陆上台风警报对农耕等产业无疑有差别存在,“何时发布警报则不是重要资讯”不一定成立。—以上有签名的留言由R96340(对话)加入于 2017年9月18日 (一) 07:00 (UTC)
- 预定时间到了真的会发警报,这才是重要资讯。台风警报本身已经是预报,“预报的预报”且不确定性很高且不是正式公告,我觉得没多大意义。难道不能等距离近一点才公布何时发布警报吗?-游蛇脱壳/克劳棣 2017年9月18日 (一) 07:11 (UTC)
- (:)回应:“不是正式公告,我觉得没多大意义”-不论是否正式公告,讲出来的就是讲出来了,只要有来源佐证就可以说中央气象局表示XXX,应该是没有问题;“难道不能等距离近一点才公布何时发布警报吗”-我也想问中央气象局何以轻易将警报发布时间说出口,不过这就不是维基百科的问题了—以上有签名的留言由R96340(对话)加入于 2017年9月18日 (一) 07:20 (UTC)
- 预定时间到了真的会发警报,这才是重要资讯。台风警报本身已经是预报,“预报的预报”且不确定性很高且不是正式公告,我觉得没多大意义。难道不能等距离近一点才公布何时发布警报吗?-游蛇脱壳/克劳棣 2017年9月18日 (一) 07:11 (UTC)
- (~)补充:中央气象局何时发布陆上台风警报对农耕等产业无疑有差别存在,“何时发布警报则不是重要资讯”不一定成立。—以上有签名的留言由R96340(对话)加入于 2017年9月18日 (一) 07:00 (UTC)
- (:)回应:删除相关资讯并不会让这个条目变得更好,先不论其他台风的状况,此次泰利台风的预测失利和其造成的赶采作物等影响的确是相对显著的,亦可看见至少路径图有被作存档的各机构如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中央气象局、日本气象厅等从一开始就对将影响台湾陆地的预测有一定的信心,相信看新闻也能够感受到以上两点。对于此类并非相当必要但是事实的非堆砌型资讯,个人观点是可以去要求大家不要写,但是写了就别去要求要改,因为如果没有变得更好的话,减少条目中的资讯量并不适当。—以上有签名的留言由R96340(对话)加入于 2017年9月18日 (一) 06:57 (UTC)
- (:)回应:可是我还是认为距离台湾两千多公里时,中央气象局只要描述台风的位置、速度、暴风半径、移动方向、距离等资讯就好了。何时发布海警与陆警变数太多,非常不准确,就算中央气象局真的有说(还可能是被记者逼问出来的),也不必写进条目里。台风警报实际的发布时间与台风警报的内容对台湾民众才是重要资讯,估计何时发布警报则不是重要资讯。台风距离台湾两千多公里时,已经预报给民众有这个台风且可能侵袭台湾,这已经够了。-游蛇脱壳/克劳棣 2017年9月18日 (一) 06:14 (UTC)
关于菲律宾命名之华语名称
援引过去在热带气旋专题的讨论,众编辑对于菲律宾命名之华语名称没有明确共识,故在此重新提出。依据《原创研究方针》:“如果非中文的材料没有公开的中文译本时,维基百科编者可以提供他们自己翻译的版本。”,但菲律宾气象局自行之命名并无官方华语名称,仅少数华人媒体给予翻译,该翻译名称未经菲律宾当局承认,属非官方译名,如果有更进一步有官方所认可的华语译名会更加理想。另在2002年太平洋台风季之菲律宾译名系依据《命名常规》之使用中文之原则,该原则指出:“除非原文比中文翻译在中文中更加常用,否则请使用中文来对条目进行命名,并将外文原文附在条目的首行。仅在无原文可循且无其他语言版本时,为非汉语圈事物条目标注英文。”,惟相关名称并没有受到广泛的运用亦未受到官方的认可或是做为其他研究用途,但仍有鉴别度。针对此类译名,敝人认为不该全然废除或是忽略所有规则,否则依此为先例会影响至冬季风暴、欧洲风暴、亚热带气旋、温带气旋、气旋、飓风等气象条目势必会受到影响,风波甚大。依据Wikipedia:非原创研究#翻译:“如果自行翻译的版本受到了质疑,众编者就应协力改善,以达成众人都能接受的版本。”,故在此邀请气象专题资深编辑和平奋斗救地球君、林天蓬君、热带气旋活跃编辑安迪君、M. Chan君、C933103君、J. Wong君、Win M.君、TD君、热带气旋资深编辑天秤君、W. Synchro君、Richard923888君、B dash君、自然科学资深编辑维多利亚-伊恩君、AT君、Antigng君、R96340君、阿道夫君、维基百科活跃编辑Temp3600君、Reke君、阿道天君、维基百科新人编辑MCC214参与讨论。--🍫|留҉言҉ 2018年2月3日 (六) 14:34 (UTC)
有关于模板问题
由于最近留意到近年有机构自主升格之情形,以中国气象局为例,中国气象局近年有自主升格之案例,但{{Infobox_tropical_cyclone_small}}模板当中的两分钟平均风速经过天秤君处理无效,故敝人在此提议暂时采用十分钟平均风速搭配警告单位参数使用,待模板修复后再转换为两分钟平均风速的格式,此部分有请实况主小羊君、Michael Chan、Weather Synchronize、CHING WAI KONG、Waikijacky、宅喵、维多利亚-伊恩、林天蓬、B dash协助参与讨论。--🍫|주인공~✿ 2018年6月5日 (二) 15:43 (UTC)
- (~)补充:目前该模板只有一分钟、三分钟、十分钟不同的平均风速单位,唯独缺少两分钟平均风速,故需要花费较久时间建立数值与对照,可能还需要麻烦各位多加协助。--🍫|주인공~✿ 2018年6月5日 (二) 15:47 (UTC)
- (!)意见:近日发现有用户错误使用模版。在太平洋台风季内的台风应该使用那一个模版(“台风基础资讯”还是“飓风模版”)?—Oscar1003(留言) 2018年8月21日 (二) 06:50 (UTC)Oscar1003
有关于部分直接或间接影响台湾的热带气旋未被提及之询问
近期敝人检核部分有直接与间接影响台湾之热带气旋,但未见于相关条目有提及相关影响与灾害,像是:台风鲇鱼 (2010年)、热带风暴艾维尼 (2018年)等,显现出中文维基百科条目对于台湾的灾害不重视,在此诚挚邀请相关编辑Win M君、B dash君、天秤君、天蓬君、Weather Synchronize君、M Chan君一同讨论此部分。--🍫|주인공~✿ 2018年7月15日 (日) 11:54 (UTC)
- (:)回应:这里是中文维基百科,台湾用户也是主要的读者,所以对台湾的影响理应详尽记载。特别是台风鲇鱼,气象局都已经发布海上陆上台风警报了,但影响一节竟然只字不提,实在不妥。不过在下以往几乎没有编辑过热带气旋对台湾的影响,也甚少有留意那些台风的动向,所以有心无力……抱歉。--Win. M. 2018年7月15日 (日) 12:05 (UTC)
- (:)回应:敝人认为灾害的部分可以大家一起撰写让条目更完全,此部分可能嗨须请您多加费心,若有疏漏地方也可以在相关条目讨论爷提出。--🍫|주인공~✿ 2018年7月15日 (日) 12:24 (UTC)
- (:)回应:个人认为台湾用户自己也得多多益善,惟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抱歉。--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8年7月15日 (日) 12:17 (UTC)
- 2010年鲇鱼条目原先是有台湾影响的资料(但写得不好),我刚查看时才发现消失了,翻查编辑历史发现原来有用户在铲除警报单时,连同对台湾影响一并删走。抱歉一直没留意,刚把鲇鱼条目内的对台湾影响暂时恢复,但恐怕要重写才行。至于艾云尼,它不是在广东减弱消散的吗?最初的预测是显示艾云尼吹袭广东后会移近台湾,但结果都没实现。如果艾云尼确实是对台湾造成影响,请不吝指正和补充。——W. Synchro(背弃了理想,谁人都可以) 2018年7月15日 (日) 13:16 (UTC)
- (:)回应:非常感谢恢复资料,这几天有时间会协助处理。关于艾维尼的部分,根据台湾当局的官方资料显示,是由外围环流带来西南风所影响[33],它的残留云系伴随北方锋面云系,促成台湾发生局部大雨[34]。—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卡达(对话|贡献)加入。
- (~)补充:据统计,2010年梅姬在台湾造成有38人罹难,甚至比菲律宾的罹难人数更多,更是目前为止在2010年代台湾罹难人数最多的风灾。台湾明明是最严重的灾区(即使路径并未通过),内容却全被删掉,会不会太夸张了?--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8年7月18日 (三) 03:34 (UTC)
- 应该是删警报单时操作失误,而该用户没察觉。不过当时也没多少人努力写,因此质素较差,内容较短。现在要找新闻都难了,可能要在新闻网站搜寻时翻很多页才有,因为2010年鲇鱼过后没除名,结果2016年出了另一个真的直踩台湾大肆破坏的鲇鱼⋯⋯——W. Synchro(背弃了理想,谁人都可以) 2018年7月18日 (三) 17:35 (UTC)
- (~)补充:据统计,2010年梅姬在台湾造成有38人罹难,甚至比菲律宾的罹难人数更多,更是目前为止在2010年代台湾罹难人数最多的风灾。台湾明明是最严重的灾区(即使路径并未通过),内容却全被删掉,会不会太夸张了?--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8年7月18日 (三) 03:34 (UTC)
- (:)回应:非常感谢恢复资料,这几天有时间会协助处理。关于艾维尼的部分,根据台湾当局的官方资料显示,是由外围环流带来西南风所影响[33],它的残留云系伴随北方锋面云系,促成台湾发生局部大雨[34]。—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卡达(对话|贡献)加入。
关于太平洋台风季的两岸论述
前言
西北太平洋台风季的活跃期常影响到东亚地区,然而在此部分仍受到日韩问题、两岸问题与南海争议,中文维基针对日韩问题在有争议之领土区域会独立列出,南海争议的岛屿,中文维基一概以总群岛名称(如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称呼,以厘清相关争议。惟两岸问题一直在西北太平洋台风季引起诸多争议,尤其以侵袭地为最困扰之处。
另外请注意,在此讨论应避免违反地域中心方针,以下还烦请各位编辑讨论--🍫巧克力~✿ 2018年7月23日 (一) 12:16 (UTC)
※注:此处可由任何用户补充,且不必签名。 问题一:两岸属地问题撇除统独争议,目前台湾本岛、马祖列岛、金门群岛目前由中华民国政府实质统治,而中华民国政府将金门、连江地区由福建省政府管辖,台湾与澎湖地区由台湾省政府管辖。虽已于1998年省虚级化施行后成为行政院的派出机关,完全丧失实施地方自治的能力,但行政区域规划上仍有不同。 依照台湾行政区域规划上,位于台湾本岛的仅有台湾省1省、台北市、新北市、桃园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直辖市6市,因此在提及侵袭地区时,台湾地区应只有这些地区,金门及连江应单独列出,如“影响地区:台湾、金门、连江”,若须提及完整地点时,应写“中华民国福建省金门县”,以利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进行区分,而非单独写出“台湾金门县”,此部分在2016年即有被提出,但涉及统独问题而讨论未果,可详见于此。 问题二:台湾当局机构问题由于台湾当局自联合国大会2758号决议所提及之两岸法理问题,并不是世界气象组织之成员国,部分台风季条目编辑可能较不熟悉台湾当局之气象主管机关之状况。但依照中华民国政府的行政机关规划,交通部中央气象局全称“中华民国交通部中央气象局”,可简称“中华民国中央气象局”或“台湾中央气象局”,惟不得称之“台湾交通部中央气象局”,以避免产生“中华民国是台湾”之嫌,此部分可能尚须维基编辑共同讨论相关名称如何称呼之。 问题三:用词问题在撰写相关影响章节时,应该以当地名称撰写之,不得使用“全省”、“全国”、“本港”、“本澳”等具地域中心意味之词。 问题四:地区划分问题在撰写相关影响地区时,应注意当地地理划分状况,例如“台湾东部花莲地区”不应写成“台湾中部花莲地区”或将粤东写成“广东北部”。 |
- 下列讨论已经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至合适的讨论页进行,并不要再次编辑本讨论。
问题一意见反映
- (:)回应:至少要让大家知道“由台湾当局管辖的地区不一定是属于台湾”这个观念。今年的台风玛莉亚也有遇上此问题。--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8年7月23日 (一) 12:53 (UTC)
- 最近2016年台风莫兰蒂条目的“台湾”章节副标题被加上“金门”,我最初也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写条目时也没这样的做法,最多只是应否在影响地区加上“含金门”时有争议,我主张不用搞这么多,但另有用户各走极端,加上“含兰屿、绿岛”之类。现在知道了原因,我不反对另外列出金门、马祖。——W. Synchro(背弃了理想,谁人都可以) 2018年7月24日 (二) 04:21 (UTC)
- (~)补充:其实有许多影响金门、马祖的风暴都被忽视,除了放在台湾章节之下,甚有条目未有详细提及金门的状况,;台风鲇鱼 (2016年)可参考这篇、台风丹恩 (1999年)可参考这篇与这篇。由于多年来并没有重视此部分,甚至将金门、马祖视为台湾的一部分,在此希望有讨论结果后,可以进一步将相关影响章节写的更完善。--🍫巧克力~✿ 2018年7月24日 (二) 07:02 (UTC)
- (&)建议:既然是气象条目,那使用地理名词如何?这样就避免了主权的问题。--ḂṚ 2018年7月24日 (二) 08:51 (UTC)
- 马祖列岛系属中华民国连江县,而中华人民共和国亦有连江县,若要详述撰写影响区域与登陆地点,势必要撰写完整地点,在此部分便会有灰色地带。因此,敝人认为在这部分,应在此处就必须厘清相关问题,以避免后续争端。--🍫巧克力~✿ 2018年7月25日 (三) 05:46 (UTC)
问题二意见反映
- (~)补充:另外,机构名称应该要配合当时的称呼,台湾中央气象局以前是叫做“台湾省气象所”。--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8年7月23日 (一) 12:53 (UTC)
- 基本上这个在气象爱好者之间的问题不大,直接简称为CWB,气象迷出身的维基人都懂得用“台湾中央气象局”,不用多想。反而是有部分匿名甚至纯破坏用户的抹黑和贬低才令人愤怒,还记得曾经有一次,某匿名用户把“交通部中央气象局”有如亲中左报般加上“所谓”并于条目其余章节强行改用“台湾气象机构”,又把“海上台风警报”强行改成什么“海上报告”,令人发指。——W. Synchro(背弃了理想,谁人都可以) 2018年7月24日 (二) 04:21 (UTC)
问题三意见反映
- (+)支持:涉嫌地域中心的词应尽量避免。--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8年7月23日 (一) 12:53 (UTC)
- 很多新手或匿名用户都会犯这个错误,他们很倾向把香港天文台、澳门气象局的热带气旋警告“Copy and Paste”就算,因此会大量出现“本港”或“本澳”,大家要特别留意和加以纠正。——W. Synchro(背弃了理想,谁人都可以) 2018年7月24日 (二) 04:21 (UTC)
- (+)强烈支持:“本港”、“本澳”本够了!Sænmōsà动员令:为西雅图桥梁列表消绿 2018年7月28日 (六) 06:41 (UTC)
- (+)支持--B dash(留言) 2018年7月30日 (一) 07:17 (UTC)
问题四意见反映
- (+)支持:看到不少次编辑出现“登陆台湾中部”这种奇怪的说法了,希望别再有人犯这种错误了......--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8年7月23日 (一) 12:53 (UTC)
- @Tenbeens:君:请问“登陆台湾中部”为何是错误?百思不解。谢谢!-游蛇脱壳/克劳棣 2018年7月24日 (二) 03:18 (UTC)
- @克勞棣:我想是因为不会有从南投产生台风直接登陆台湾
。应该没有过从中部进来的台风?立即打自己脸(啪啪。吉太小唯:Don't Say Lazy.(TALK) 2018年7月24日 (二) 03:34 (UTC)- 不是吧?所谓登陆,就是指台风中心原本在海面上空,后来移动到陆地上空,这如何能表示或推论“台风于内陆生成”呢?-游蛇脱壳/克劳棣 2018年7月24日 (二) 03:44 (UTC)
- 是,意思是99%的台风不会从台湾中部登陆,所以这算很明显的笔误(再加上条文举例的台湾中部花莲地区)。吉太小唯:Don't Say Lazy.(TALK) 2018年7月24日 (二) 03:47 (UTC)
- 有关此部分,按照中央气象局天气预报,中部地区应只有台中、南投、彰化、云林、嘉义,并不包含花莲地区。--🍫巧克力~✿ 2018年7月24日 (二) 03:51 (UTC)
- 是,意思是99%的台风不会从台湾中部登陆,所以这算很明显的笔误(再加上条文举例的台湾中部花莲地区)。吉太小唯:Don't Say Lazy.(TALK) 2018年7月24日 (二) 03:47 (UTC)
- 不是吧?所谓登陆,就是指台风中心原本在海面上空,后来移动到陆地上空,这如何能表示或推论“台风于内陆生成”呢?-游蛇脱壳/克劳棣 2018年7月24日 (二) 03:44 (UTC)
- @克勞棣:我想是因为不会有从南投产生台风直接登陆台湾
- @Tenbeens:君:请问“登陆台湾中部”为何是错误?百思不解。谢谢!-游蛇脱壳/克劳棣 2018年7月24日 (二) 03:18 (UTC)
- 基本上这是台湾人以外会常犯的错误,小弟都栽过,甚至连香港天文台也仍在用所谓“蛋糕三分法”去简单把台湾分成北、中、南部。在台湾维基人指正后,小弟尽量用正确的“东台湾”、“北台湾”等称呼,但更倾向干脆以县为基础去避免争议,例如直接以“花东地区”或“花莲至宜兰”去写,又或者是较小的区域,例如恒春半岛。——W. Synchro(背弃了理想,谁人都可以) 2018年7月24日 (二) 04:21 (UTC)
在此邀集太平洋台风季专题成员W.Synchro君、4A君、J Wong君、热带气旋专题成员天蓬君、M Chan君、台风季常驻编辑Win M君、B dash君及WU MING YI君参与讨论。同时亦因此部分涉及两岸议题,亦邀请政治专题参与者Sh991016君、克劳棣君、5k8421君、罗翔翔君、Nyu5765君、Brror君、Mmm333k君及Andy5120君参与讨论。--🍫巧克力~✿ 2018年7月24日 (二) 03:09 (UTC)
- 以上的问题很多都跟地域中心重叠,其中(本港)出现最多,第一次看到我还以为是日本的地名,结果实际上是香港人对本地的称呼,另外,本页这两天没更新有点抱歉,但以后要有人负责,我在动员令结束后将开始不再活跃五个多月,近期希望各位如果当天17时仍没更新希望能协助更新。哪位维基人自称是天神的下凡,并隐瞒真实身份? 2018年7月24日 (二) 08:01 (UTC)
- 其实有关问题影响的不止是气象条目:生物条目的地理分布亦一样。见过有从台湾的数据库抄内容的条目说某生物分布于中国大陆,但追寻数据库提及的引文,原来该物种只在深圳湾沿岸,即香港流浮山及深圳南山区的蚝排寄生。又有时所谓“分布于中国大陆及台湾”,其实可能只见于台湾海峡两岸。这还未计算只见于琉球甚或钓鱼台群岛的物种应该怎样写。--石添 小草 (talk to me) 2018年7月27日 (五) 05:53 (UTC)
- (+)同意石添 小草君的看法,相关地理位置应遵循实际状况进行撰写,包含实质政权统治的岛屿,如东沙岛。至于宣称具有主权但没有实质统治的岛屿,如钓鱼台则直接标明,不须额外赘述。所谓“分布于中国大陆及台湾”,其实可能只见于“台湾海峡”两岸,此部分则须列明实际影响地区,而非进行大范围撰写,以忠实表述为原则。--🍫巧克力~✿ 2018年8月10日 (五) 13:36 (UTC)
- 其实有关问题影响的不止是气象条目:生物条目的地理分布亦一样。见过有从台湾的数据库抄内容的条目说某生物分布于中国大陆,但追寻数据库提及的引文,原来该物种只在深圳湾沿岸,即香港流浮山及深圳南山区的蚝排寄生。又有时所谓“分布于中国大陆及台湾”,其实可能只见于台湾海峡两岸。这还未计算只见于琉球甚或钓鱼台群岛的物种应该怎样写。--石添 小草 (talk to me) 2018年7月27日 (五) 05:53 (UTC)
- 本讨论已经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至合适的讨论页进行,并不要再次编辑本讨论。
结论
根据上方讨论,得出以下结论,尚请参与讨论的编辑确认是否有误,结论如下:
问题一结论
- 总结:根据BIAS方针,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两者被视为对等实质政体,故在编载登陆地点时,两者可同时被并行列出,并不抵触有关方针或指引。另,影响区域建议将中华民国当局的连江县写成“台湾(含马祖)”。--🍫巧克力~✿ 2018年8月19日 (日) 05:26 (UTC)
问题二结论
- 总结:撰写历史相关条目时,应针对配合当时机构的名称,以符合“中立、客观”的史实呈现--🍫巧克力~✿ 2018年8月19日 (日) 05:26 (UTC)
问题三结论
- 总结:本案照案通过。--🍫巧克力~✿ 2018年8月19日 (日) 05:26 (UTC)
问题四结论
- 总结:相关地区影响应避免“蛋糕三分法”,并视当地地理区划为优先,以符合当地正确地理规划,本案照案通过。--🍫巧克力~✿ 2018年8月19日 (日) 05:26 (UTC)
在此邀请参与讨论的BR君、天秤君、石添 小草君、W. Synchro君、林天蓬君、吉太小唯君、克劳棣君、Sanmosa君、B dash君参与总结讨论。--🍫巧克力~✿ 2018年8月19日 (日) 05:32 (UTC)
- 问题二结论有错字,"明成"。-游蛇脱壳/克劳棣 2018年8月19日 (日) 09:00 (UTC)
- (:)回应:感谢提醒,已修正。--🍫巧克力~✿ 2018年8月19日 (日) 09:02 (UTC)
- 其实最主要的问题不是撰文者的非中立观点,而是参考文献的观点并非中立。除了我在中国大陆和台湾的生物参考文献会将物种分布区域过分一般化,英语文献亦一样。最近我看过几篇指某物种分布于“喜马拉亚山脉”,在仔细阅读原文才知道原来所谓“分布于喜马拉亚山脉”,其实是指“分布于印度的喜马拉亚山脉”。又例如有一篇早前由机器人从中国大陆数据库建立的条目,指某物种分布于“俄罗斯”,但为该物种命名的生物学家最近发表了一篇新的文献,原来该物种只见于哈萨克斯坦。所以翻译条目及引用文献时都不要尽信,最好还是仔细考证一下。--石添 小草 (talk to me) 2018年8月19日 (日) 09:52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