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Roughly the same/沙盒7
以色列国 | |
---|---|
国歌:"הַתִּקְוָה"(希伯来语) 《希望》 | |
首都 | 耶路撒冷(未获普遍承认) 特拉维夫(国际承认) |
官方语言 | [1][2] |
族群 (2014年) | |
政府 | 单一制议会共和国 |
• 总统 | 鲁文·里夫林 |
• 总理 | 本雅明·内塔尼亚胡 |
立法机构 | 议会 |
独立 | |
• 宣布独立 | 1948年5月14日 |
• 国际承认 | 1949年5月11日 |
面积 | |
• 总计 | 20,770/22,072平方公里[a](第149名) |
• 水域率 | 2.12(440平方公里 / 170平方英里)% |
人口 | |
• 2015年估计 | 8,462,000[3](第96名) |
• 2008年普查 | 7,412,200[4](第99名) |
• 密度 | 387.63/平方公里(第34名) |
GDP(PPP) | 2016年估计 |
• 总计 | 2,970.46亿美元[5](第56名) |
• 人均 | 34,833美元[5](第34名) |
GDP(国际汇率) | 2016年估计 |
• 总计 | 3,117.39亿美元[5](第35名) |
• 人均 | 36,556美元[5](第23名) |
基尼系数 | 0.428[6](2012年) 中 · 第106名 |
人类发展指数 | ▲ 0.903[7](2017年) 极高极高 · 第22名 |
货币 | 以色列新谢克尔(₪)(ILS) |
时区 | UTC+2(IST) |
• 夏令时 | UTC+3(IDT) |
日期格式 |
|
行驶方位 | 靠右行驶 |
电话区号 | +972 |
ISO 3166码 | IL |
互联网顶级域 | .il ישראל. |
以色列国(希伯来语:ⓘ;阿拉伯语:دَوْلَة إِسْرَائِيل) 通称以色列(希伯来语:יִשְׂרָאֵל;阿拉伯语:إِسْرَائِيل),是一个位于西亚的主权国家,坐落于地中海东南岸及红海亚喀巴湾北岸,北靠黎巴嫩,东北邻叙利亚,东接壤约旦,西南为埃及;巴勒斯坦领土(巴勒斯坦国对其宣称主权,但局部为以色列所控制)的约旦河西岸地区和加沙地带各居其东西[8]。以色列领土范围不大,但地形和气候相当多样[9][10]。以色列的金融中心及科技中心为特拉维夫[11],而耶路撒冷则为其法定首都、各政府机构所在地(国防部除外)及其辖下的第一大城市。以色列对耶路撒冷的主权在国际上有争议[12]。
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建议在巴勒斯坦托管地推行分治方案,在当地分别成立一阿拉伯国家及一犹太国家的国界,并指定耶路撒冷及其周边地区将为联合国进行国际管理[13][14]。1948年5月14日,英国对巴勒斯坦的托管终止。同日,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及犹太援以协会主席戴维·本-古里安发表以色列独立宣言,以色列建国[15][16][17]。但该宣言并未规定新国家的国界[14][18]。建国次日,邻近的阿拉伯国家发动联军,以维持秩序为由,派兵进驻巴勒斯坦,对以色列发起第一次中东战争[19]。此后,以色列与阿拉伯邻国多次发生以阿冲突[19]。历史上,以色列建国后曾先后控制了约旦河西岸地区(1967年–现在)、西奈半岛(1956年–1957年、1967年–1982年)、南黎巴嫩局部地区(1982年–2000年)、加沙地带(1967年–2005年;但2005年撤退后仍被视为占领)以及戈兰高地。东耶路撒 冷目前也属于以色列司法管辖区[20][21][22][23]。
根据1993年签订的奥斯陆协议, 构成巴勒斯坦两块国土之一的约旦河西岸被分为A、B、C三区,以方对B和C区行使部分或完全的管辖权,A区则由阿拉伯人完全自治[20][21][22][23]。另一块土地——加沙地带,截至2019年为止,仍与以色列交战中[24]。
根据《以色列基本法》规定,以色列为“犹太和民主国家”[25]。政体上,以色列实施代议民主制[26],采用内阁制、比例代表制和普遍选举制[27][28]。总理为政府首脑,议会(希伯来语:הַכְּנֶסֶת,英语:Knesset)为立法机关。以色列为一发达国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29],2014年其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为世界第37大。该国具有较高水平的劳动力,为全球教育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其公民拥有高等教育学历的比例亦为世界最高之一[30][31]。其生活水平为中东最高和亚洲第四高[32][33],其人口预期寿命亦居世界前列[34]。
根据以色列中央统计局数据,以色列人口于2019年已达到900万,为世界唯一的犹太人占多数国家,其中约75%为犹太裔;阿拉伯裔(包括德鲁兹派和多数东耶路撒冷阿拉伯人)则达177万,占20.8%[35][36][37]。
国名
[编辑]“以色列”一词的最古老的纪录是出现于公元前1200年左右,古埃及新王国时代的麦伦普塔赫石碑上[38][39]。在该石碑的第27行,记录了在迦南土地上反对以色列国的运动[40]。该石碑目前被收藏于开罗的埃及博物馆[38]。
以色列在在1948年独立宣言发表之后,正式确立采用“以色列国”(希伯来语:מְדִינַת יִשְׂרָאֵל ⓘ ,阿拉伯语:دَوْلَة إِسْرَائِيل Dawlat Isrāʼīl)的名称。当时考虑的其他国名选项包括“以色列之地”(希伯来语:ארץ ישראל Eretz Yisrael)、“锡安”(希伯来语:ציון Zion)和“犹大地”(希伯来语:ג'ודה Judea)等[41]。由于传统上,形容词“以色列的”有多种拼法,例如“Israelite”(希伯来语:ישראל)等,在独立几周之后,新成立的以色列政府又在许多传统名称中选定了以“Israeli” (希伯来语:ישראלית)为以色列一词的正式形容词[42][43]。
“以色列”(希伯来语:ישראל Yisrael,希腊语:Ἰσραήλ Israēl)一词的原文在圣经中出现多次,因此“以色列”翻译名称的出现早于以色列1948年的建国。在1814年伦敦传道会传教士马礼逊等人所出版的第一本中文新旧约全书《神天圣书》中[44],将以色列翻译为“以色耳”[45]。鸦片战争后,第一本白话文圣经《圣经和合本》中,已经改译为“以色列”[46]。“以色列”一词的字面上的意思为“上帝存留”、“上帝统治”,在何西阿书12:4节之后也常被解释为“与上帝的斗争”[47][48][49][50];根据圣经记载,“以色列”是以撒之子雅各在与天使角力获胜之后所获得的名[51]。雅各的十二个儿子日后成为以色列人(Israelite)的祖先,是为以色列十二支派,在迦南(约相当于今日以色列国位置)居住[52]。
日语中,除了片假名的“イスラエル”外,以色列一字也可使用汉字“以色列”、“伊色列”、“以斯来”、“伊斯列児”、“衣斯辣衣耳”等名称称呼[53]。
争议
[编辑]巴勒斯坦问题
[编辑]首都争议
[编辑]由于世界各国之大使馆或代表处大多设立于特拉维夫,所以阿拉伯国家仅承认特拉维夫为以色列的首都,而国际上的普遍认知以及新闻处理也倾向于此[54]。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除美国外均不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然而,但亦有部分国家或地区选择认定其首都为耶路撒冷的情况,如美国、多哥、帕勞,澳大利亚[55]和危地马拉[56]等。
美国东岸时间2017年12月6日下午1时,特朗普正式在白宫外交厅宣布美国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57]。
地理
[编辑]面积
[编辑]巴勒斯坦地区1947年分治前面积为27090km²,1967年战争前以色列面积为20770km²,现实际管辖面积为22072km²,包括戈兰高地、约旦河部分地区。现巴勒斯坦国自治面积2500km²,为加沙地带和约旦河部分地区。 在1967年的六日战争中,以色列攻克了约旦王国的约旦河西岸地区、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和埃及的加沙地带(当时被埃及占领)与西奈半岛。以色列在1982年从西奈半岛撤出了所有的驻军和殖民地,并在2005年9月12日完全撤出了加沙地带,不过西岸地区和加沙地带的归属问题目前仍未解决。自从1967年以来耶路撒冷东部一直在以色列司法、行政管辖范围之内[58],戈兰高地自从1981年以来也直属以色列管辖,虽然它们都不被国际社认为属以色列的正式领土。 以色列国的控制范围,若去除所有以色列在1967年六日战争后吞并的领土,总计为20,777平方公里(1%水面积)。而若加上以色列民法管辖范围内的领域,包括耶路撒冷东部和戈兰高地在内,则是22,145平方公里,水面积不到1%。而全部由以色列控制的领土,包括军事占领和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统治的西岸地区,则是28,165平方公里。
地形
[编辑]以色列可以分为四个不同的区域:海岸平原、中部丘陵、约旦河谷(即大裂谷延伸部分[59])、以及内盖夫沙漠。地中海沿岸的海岸平原从北部的黎巴嫩边界一直延伸至南部的加沙,该地区土壤肥沃而潮湿,是农业和水果栽种的重要地带。海岸平原的东部是中央的高原地带,高原地带的北边是加利利山脉的山丘,更南边的地区是由许多小型而肥沃的溪谷地区所组成的撒马利亚山脉;再往南则是荒芜的犹太山地。中央高原地带的东部是约旦大裂谷,属于长达6,500公里的东非大裂谷的一部分。在以色列境内的裂谷是由约旦河、加利利海、以及死海所构成。内盖夫沙漠由大约12,000平方公里的沙漠组成,占据了以色列的一半土地面积,在地理上内盖夫沙漠是属于西奈半岛的延伸。
水文
[编辑]气候
[编辑]以色列全国大致位于地中海气候区[60]。然而,受到西部的海洋、南部广阔的沙漠和几个邻近的山脉的影响,地区之间仍有所不同[61]。Temperatures in Israel vary widely, especially during the winter. Coastal areas, such as those of Tel Aviv and Haifa, have a typical Mediterranean climate with cool, rainy winters and long, hot summers. The area of Beersheba and the Northern Negev have a semi-arid climate with hot summers, cool winters, and fewer rainy days than the Mediterranean climate. The Southern Negev and the Arava areas have a desert climate with very hot, dry summers, and mild winters with few days of rain. The highest temperature in the continent of Asia (54.0 °C或129.2 °F) was recorded in 1942 at Tirat Zvi kibbutz in the northern Jordan River valley.[62][63] At the other extreme, mountainous regions can be windy and cold, and areas at elevation of 750米(2,460英尺) or more (same elevation as Jerusalem) will usually receive at least one snowfall each year.[64] From May to September, rain in Israel is rare.[65][66] With scarce water resources, Israel has developed various water-saving technologies, including drip irrigation.[67] Israelis also take advantage of the considerable sunlight available for solar energy, making Israel the leading nation in solar energy use per capita (practically every house uses solar panels for water heating).[68] Four different phytogeographic regions exist in Israel, due to the country's location between the temperate and tropical zones, bordering the Mediterranean Sea in the west and the desert in the east. For this reason, the flora and fauna of Israel are extremely diverse. There are 2,867 known species of plants found in Israel. Of these, at least 253 species are introduced and non-native.[69] There are 380 Israeli nature reserves.[70]
-
График средних температур и осадков в Хайфе
-
График средних температур и осадков в Тель-Авиве
-
График средних температур и осадков в Беер-Шеве
-
График средних температур и осадков в Эйлате
以色列全国大致位于地中海气候区[60]。然而,西部的海洋,南部广阔的沙漠和几个山脉的邻近区域创造了许多区域,其微气候与平均值略有不同。[61].因此,在[[加利利] |加利利],1080mm降水量每年下降,Eilat附近,平均每年降水量为20mm,山地 Judea为700mm,东部为100mm [Negev]]和[71]。以色列的气温差别很大,特别是在冬季。 在山区,它可能是冷的,有时会下雪。 在Hermon山上,冬天常常下雪,而耶路撒冷通常每年至少有一次降雪[72]。与此同时,沿海平原地区气候凉爽,冬季多雨,夏季炎热。 1942年6月(Beit Shean山谷54°C)和1950年2月(下加利利Beit Netoff山谷-13°C)记录到极端气温[61];国家存在期间的最高温度 - 47°C - 也记录在该地区Beit Shean[60].从5月到9月,以色列的降水很少见[73].
地质
[编辑]The Jordan Rift Valley is the result of tectonic movements within the Dead Sea Transform (DSF) fault system. The DSF forms the transform boundary between the African Plate to the west and the Arabian Plate to the east. The Golan Heights and all of Jordan are part of the Arabian Plate, while the Galilee, West Bank, Coastal Plain, and Negev along with the Sinai Peninsula are on the African Plate. This tectonic disposition leads to a relatively high seismic activity in the region. The entire Jordan Valley segment is thought to have ruptured repeatedly, for instance during the last two major earthquakes along this structure in 749 and 1033. The deficit in slip that has built up since the 1033 event is sufficient to cause an earthquake of MW~7.4.[74] The most catastrophic known earthquakes occurred in 31 BCE, 363, 749, and 1033 CE, that is every ca. 400 years on average.[75] Destructive earthquakes leading to serious loss of life strike about every 80 years.[76] While stringent construction regulations are currently in place and recently built structures are earthquake-safe, 截至2007年[update] the majority of the buildings in Israel were older than these regulations and many public buildings as well as 50,000 residential buildings did not meet the new standards and were "expected to collapse" if exposed to a strong earthquake.[76]
生物
[编辑]植物
[编辑]动物
[编辑]行政区划
[编辑]以色列行政区划包括以下六个行政区(括号内为首府): *1 北部区(拿撒勒) *2 海法区(海法) *3 中央区(拉姆拉) *4 特拉维夫区(特拉维夫) *5 耶路撒冷区(耶路撒冷) *6 南部区(贝尔谢巴) 另外,以色列还有以下三个争议地区(括号内为争议地区所属的行政区): *A 戈兰高地 (北部区) *B 约旦河西岸 (犹大-撒马利亚区) *C 加沙地带 (加沙区)
=== 主要城市 ===
以色列人口最多的十大城市: {| class="wikitable" !#!!名称!!人口 |- |1 |耶路撒冷 |801,200 |- |2 |特拉维夫-雅法 |404,500 |- |3 |海法 |269,300 |- |4 |里雄莱锡安 |231,700 |- |5 |阿什杜德 |211,400 |- |6 |佩塔提克瓦 |210,800 |- |7 |贝尔谢巴 |195,800 |- |8 |内坦亚 |188,200 |- |9 |霍隆 |182,000 |- |10 |伯尼布莱克 |161,100 |}
人口
[编辑]以色列国本来是犹太人组成的国家,因为历史上的因素该族被迫移居世界各地。
以色列为了犹太人而建国,而且常被认为是犹太国家。该国的《回归法》保障所有犹太人及有犹太血统的人有权取得以色列国籍[77]。75.5%的以色列人都是具有犹太血统的人。大约4%的以色列人(三十万)被认为是“其他”民族的人,他们是具有犹太血统的俄罗斯人。根据拉比的法律,他们不是犹太人,但根据《回归法》,可具有以色列公民权[78][79]。
以色列犹太人中大约有73%在以色列出生,18.4%是欧洲和美洲的移民,8.6%是亚洲和非洲(包括阿拉伯世界)的移民[80][81]。来自欧洲及前苏联的犹太人及其后裔(也叫阿什肯纳兹犹太人)占以色列犹太人的50%。而剩下的大多是来自阿拉伯地区及其他回教国家的犹太人(也叫米兹拉希犹太人或塞法迪犹太人[82])。[83][84][85]各犹太分支之间的通婚率在35%左右。最新的研究表明,同时具有塞法迪血统及阿什肯纳兹血统的以色列人每年增长0.5%,而现在已有超过25%的学龄儿童同时具有两种血统。[86]
民族
[编辑]现代以色列形同“非单一民族国家”,而是“民族大熔炉”。因族人分散超过千年,经过通婚、混血,导致各地犹太人长相差别极大:有金发碧眼的俄罗斯及欧美混血,与阿拉伯人长相相近的中东与北非混血,与非洲埃塞俄比亚黑人混血等。[87]
犹太人
[编辑]阿拉伯人
[编辑]其他族群
[编辑]巴勒斯坦占领区内的以色列人
[编辑]种族歧视
[编辑]以色列官员承认:“没法凭外在判断谁是犹太人。” 尽管受尽“种族歧视”的苦痛教训,不同种族甚至不同的犹太人族群仍存在歧视他人的排斥行为,社经地位差异与血液歧视,某些学校拒收埃塞俄比亚混血的犹太幼童,卫生单位甚至以防范艾滋病为由,血库不接受这些人的捐血。[87]
宗教
[编辑]-
耶路撒冷街上随处可见的非常正统派犹太人
-
耶路撒冷老城的阿克萨清真寺
-
海法的巴哈伊教空中花园,2008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依据以色列人口统计处的调查,有76.1%的以色列人信仰犹太教、16.2%为伊斯兰教、2.1%为基督教、1.6%为独立的德鲁兹教派、3.9%未分类[88]。
犹太教有犹太教改革派、犹太教保守派等等。大约12%的以色列犹太人属于哈拉迪教派(严格的正统派犹太教徒),有9%则是“有宗教信仰”,而35%则自认为是“传统派”,43%自认为是“现世派”(被称为hiloni)。而在现世派中,有53%的人相信上帝。不过,有78%的以色列人都有过逾越节的习惯[89]。
在阿拉伯裔以色列人中,有82.6%是伊斯兰教逊尼派穆斯林,8.8%是基督徒,而有8.4%是德鲁兹派穆斯林。另外也有一些属于伊斯兰教什叶派支派伊斯玛仪派的穆斯林和一些属于阿赫迈底亚教派的穆斯林[90]。以色列的基督徒大多属于东正教或东方礼的天主教,教会语言多使用希腊语、阿拉米语、亚美尼亚语和阿拉伯语。
以色列境内也有14种不同的佛教群体,有混合了犹太教与佛教的犹佛教,也有为数不多的从越南逃难来到以色列而获得公民权的大乘佛教徒[91]。以色列也有一些印度教团体,包括了毗湿奴派的信徒[92]。以色列还有一些锡克教徒。同时以色列也是巴哈伊教的世界中心,巴哈伊教的“国际正义院”座落于海法,每年都吸引了大量来自全球各地的巴哈伊教徒朝圣[93]。
总之,虽然犹太教在以色列占主体,但以色列绝不是单一宗教的国家,而是宗教多元化的国家。任何教派都能在以色列找到一席之地,另外以色列还有大量世俗化的人口。各种宗教的信徒以及世俗化的以色列人都能互相包容和共存。
语言
[编辑]以色列的官方语言为希伯来语,阿拉伯语享有特殊地位。[94][95][96]希伯来语最主要的语言,被大多数人口所使用。以色列有大量的海外移民,因此在街上能听到很多种语言,来自欧美的电视节目也在以色列广泛播放,也可以找到全世界各种语言的报纸。以色列人大多英语流利,除了英语国家移民之外,因为官方、民间皆与美国交流密切,而义务教育从小学低年级起就有英语科目,而且电视、广播充斥英语节目。以色列有大量来自苏联的移民,有100万以上的俄语使用者。[97]大约有70万以色列人讲法语,[98]其中大多数人来自法国和北非(见马格里布犹太人)。也有不少来自埃塞俄比亚的移民(大约13万埃塞俄比亚犹太人住在以色列),[99][100]因此有很多人讲阿姆哈拉语。[101]其他被使用的语言还包括了意第绪语、拉迪诺语、罗马尼亚语、波兰语、意大利语、荷兰语、德语、波斯语和阿拉米语。
移民
[编辑]性别与家庭
[编辑]历史
[编辑]史前时代
[编辑]
圣经时代
[编辑]-
公元前九世纪,南黎凡特地区地图,蓝色为北国以色列,黄色为南国犹大。
以色列最初是指一个民族而非地名,可查最早的记载出现在公元前1211年。[102]在过去3000年的历史中,犹太人视以色列地为自己的民族和精神生活的核心,称之为“圣地”或“应许之地”。以色列在犹太教中具有特别的含义,包括圣殿遗迹和相关的宗教礼仪,都是现代犹太教传统的重要基础。[103]
古典时代
[编辑]经历过亚述、巴比伦、波斯、希腊、罗马、拜占廷等古国的统治,犹太人在这一地区逐渐衰落并遭驱逐。尤其是在132年的一次大规模起义失败后,罗马帝国将犹太人驱逐出这一地区,将地名改为“叙利亚-巴勒斯坦”。[104]虽然如此,千年来小部分犹太人一直留在巴勒斯坦,但主要的犹太人口从以色列南部移至北部、或其他大陆。犹太教最重要的两本经籍《密西拿》和《塔木德》经也是在这段时期写成。
中世纪时代
[编辑]英国代管时代与犹太复国主义运动
[编辑]-
以色列国父、现代锡安主义运动创始人西奥多·赫茨尔。(1860-1904)
-
本-耶户达,著名语言学家,不懈努力复活希伯来语。
-
爱因斯坦作为犹太人,支持犹太复国运动。爱因斯坦参与创办了希伯来大学。这是1923年爱因斯坦访问以色列理工学院留影。
复国迄今
[编辑]1948年:建立以色列国
[编辑]1948年:革命战争
[编辑]1967年:六日战争
[编辑]1973年:赎罪日战争
[编辑]1977年:开始和平进程
[编辑]1987年:第一次起义
[编辑]2000年:第二次起义
[编辑]法律
[编辑]法律制度
[编辑]以色列未有一部明文写成的宪法。因此以色列政府是依据国会颁布的法规运作,包括了一系列的“以色列基本法”,目前为止总计有14条基本法。这些基本法被计划用作未来宪法颁布的基础。在2003年中旬,国会的宪法、法律、和司法委员会开始起草一份正式的宪法[105],直到2007年初为止宪法仍在起草[106]。以色列的法律系统混合了英美法系、欧陆法系和犹太法典的影响,另外也受到以色列独立宣言的影响。如同英美法系一样,以色列的法律体制建立在先前判例的原则上。以色列的法庭采取抗辩制度,而不是审讯制度,当事人(原告和被告)必须自行将证据带到法庭上,法庭并不会作任何独立的调查。如同欧陆法系一样,以色列不设陪审团制度,案件是由专业的法官判决。许多主要的以色列法规(例如契约法)也都受到欧陆法系的影响,是根基于民法的原则上。以色列的法规并不是由法典组成,而是由单独的法规构成。不过,一套民法的法典在最近完成了,并且预估将会被正式采用。宗教法庭(犹太教、伊斯兰教逊尼派、基督教以及德鲁兹派)则在婚姻的离婚判决上拥有独占的法律权利。
司法体系
[编辑]以色列的司法部门是由三层架构的法庭组成。在最低层次的是地方法院,分布于大多数的都市。第二层则是地区法院,同时负起上诉法院和地方法院的功能,分布于五座城市:耶路撒冷、特拉维夫、海法、贝尔谢巴、以及拿撒勒。
最上层的法院则是以色列最高法院,位于耶路撒冷,目前的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是Dorit Beinisch。最高法院是最高的上诉法院,也身兼高等法院(HCQJ)的功能,高等法院主要是负责解决个别公民对于法院提出的请愿,这些请愿通常由政府部门回复(包括以色列国防军)。这样的请愿可能使得高等法院作出决定,指导政府部门改正行政的方式。
一般的法官是由国会组成的委员会、最高法院的法官、以及以色列律师行会的会员联合选出的。法律规定要求法官在70岁时退休。最高法院的首席大法官由司法部长所批准,负责指派所有法庭的常务官员。
以色列并不是国际刑事法院的成员,因为担心若加入成员将会导致以色列在有争议领地的相关人士会遭到起诉。
人权与公民权
[编辑]以色列是一个实行议会制的民主国家,有实行选举权。大多数第三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占领的东耶路撒冷、戈兰高地等地区的阿拉伯人都有权获得以色列国籍,但他们之中大多数都不愿意承认以色列的主权而拒绝以色列国籍,虽然没有国籍,但他们拥有以色列的永久居留权。分治后的巴勒斯坦人同样没有,但有权获取以色列国籍。无以色列国籍者没有在以色列投票和参与政治活动的权利。
政治
[编辑]基本法
[编辑]总统
[编辑]以色列总统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主要只是担任礼仪上的象征,总统另外必须指派国会里的多数党或多数派联盟领袖作为总理。以色列总理担任政府首脑以及内阁的领导人,主要的权力在总理手上。现任以色列总统是鲁文·里夫林,而现任以色列总理则是本雅明·内塔尼亚胡。
立法
[编辑]以色列的立法机构为一院制,由120名议员组成。国会里的议席分配是由各政党在大选里的得票比例决定的,透过比例代表制的投票制度,设3.25%的得票门槛。国会的选举通常是四年举行一次,但国会可以在选举前经由表决决定自行解散,这种表决又称为不信任投票。目前国会里有12个拥有至少1个议席的政党。作为以色列的立法机构,国会负责颁布法律、监督政府行为,并且有权选出或免职以色列总统。
国会议员的选举制度继承了英国管辖时期留下的传统,使得任何政党都很难在国会里获得一个有效的多数派地位,也因此政府通常是由政党联盟组成。总理是由国会里的议员选出,因此都是由最有能力组成联合政府并争取最多议员支持的人出任。在总统的选举之后,总理有45天的时间可以组成一个联合政府,联合政府的内阁也必须要由国会集体批准。在1996年5月的选举中以色列曾试图改革选举制度,由普选直接选出总理,不过在实行三次之后,2001年后便没有再实行,又继续沿用议会制度至今。
政党
[编辑]以色列工党和团结党(利库尔德联盟)一直是以色列的两大政党,两大党在过去65年大部分时间拥有主导联合政府的权力。工党在2000年后支持度大幅下降,利库尔德遂主导联合政府。
行政
[编辑]外交
[编辑]-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和奥巴马在白宫看表。
-
内坦尼亚胡会见普京
-
以色列外交部大楼(耶路撒冷)
以色列于1949年5月11日加入联合国。至今,以色列已与161个国家保持正式的外交关系[107];另外,仍有32个联合国成员国拒绝承认以色列,主要是阿拉伯国家、穆斯林国家和一些本身持反美政策的国家,如朝鲜、古巴等。
自1948年独立以来,以色列在外交上屡次遭遇各种困难。1948年,以色列遭受到邻国的集体抵制,但为了解决这种困境,以色列开始走出中东地区、转往同世界其他国家发展外交关系。以色列政府也特别注重与美国的外交关系,也有涉及到一些非洲和亚洲的新生国家。在1967年之前,除阿拉伯国家和一些穆斯林国家之外,以色列与世界上大部分国家保持外交关系。在1991年马德里会议之后,由于和平协议的签订,以色列又与其他68个国家建立或恢复了正式的外交关系。
以色列也加入了许多国际组织和区域性机构,并且是“地中海对话”协约的成员国之一,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保持合作关系。
2017年12月23日(北京时间)当地时间22日,以色列总理本杰明·内塔尼亚胡正式宣布,以色列将于2018年底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019年1月,内塔尼亚胡官式访问乍得首都恩贾梅纳,并与代比举行会面。双方在会后签署数项双边协议,并宣布恢复中断47年的外交关系[108]。
巴勒斯坦问题
[编辑]宗教政策
[编辑]军事
[编辑]-
左侧为以色列2016年新引进的美国F-35战斗机,右侧为以色列改造的F-16I 战斗机。
-
以色列是世界上第一个女性义务兵役制国家,女性一般参军20个月。
-
从埃塞俄比亚回归以色列的黑人犹太裔士兵,在西墙祷告。
-
以色列自主研发的"梅卡瓦"型坦克在训练中。
以色列的军队由一支统一的以色列国防军组成,在海军和空军都是由陆军管辖。[来源请求]也有其他一些准军事的部门负责不同层面的以色列国家安全(例如边界警察和内部安全局)。以色列国防军的前身是在英国管辖时期组织的地下军队哈加拿。
以色列国防军是中东地区国防预算最高的军队之一,并且也被列为世界上训练最为精良的军队之一,在建国半个世纪以来参与了五场主要的大型战争和其他无数的小型冲突。在人员上,以色列国防军的主要优势是在其人员训练的精良品质以及完善的制度,而不是人员的数量多寡。以色列国防军也大量依赖于高科技的武器系统,以色列国内也有一些专门替国防军生产和开发武器科技的机构或企业,其他的则进口自国外(大多来自美国)。
大多数以色列人(无论男女)都在18岁时被征召从军[109]。有些移民也会自愿的加入以色列国防军。不过阿拉伯裔的公民则是例外,大多数阿拉伯公民都没有被征召,以避免在与其他阿拉伯国家开战时可能爆发的利益冲突。其他不需当兵的还包括残障人士、已婚妇女、或者出于宗教原因者(极端正统派犹太教)。男性的义务役是三年、女性则是两年。以色列国防军里也有贝都因人等少数族群参与。自从1956年来,德鲁兹族群也和犹太人一样被以色列国防军征召从军。在宗教机构就学的人可以获得延缓征召。多数犹太正教人士会不停地延迟服役,直到超出法定服役年龄,这种做法在以色列引起相当大的争议。虽然阿拉伯裔的公民不在征兵范围内,他们也可以自愿从军。同样的政策也套用在贝多因人和许多非犹太裔的公民上。服过义务兵役后,以色列男子转入国防军预备役部队,每年从事几个星期的服务,直到40岁为止。
以色列据信是中东唯一的有核国家,这对保障其国家安全至关重要。但以色列国本身从未公开承认或否认自己的核能力,国际社会是通过美国-以色列的“深度核互动”来推断其有核武器的。美国同样既没否认也没承认其与以色列的“深度核关系”。许多人推测以色列具有使用核武器的能力,还有预估认为以色列的军火库可能储藏了高达40枚的核武器[110]。自从20世纪中旬以来,以色列一直有一座内盖夫核能研究中心负责此领域的研究,并且有能力生产被归类为核武器的材料。这座研究中心从来没有被国际原子能机构检查过,国际原子能机构宣称他们相信以色列“是个拥有核子武器的国家”,然而以色列政府对此不置可否。由于以色列不是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签署国,虽然以色列核子武器军火库的详细数量一直有待争议,一般相信以色列拥有至少一百枚核子武器装置。
有关以色列核武器投射能力的资料比详细的核武器研究计划资料还要容易取得。以色列是中东地区研发中程弹道导弹最为领先的国家之一,“耶利哥”型弹道导弹系列早在1970年代便已开始部署,目前已有三个系列:耶利哥一型、二型和三型。耶利哥二型导弹从1980年代中旬开始服役,预估射程有至少1,500公里,而最新的耶利哥三型导弹则预估至少有4,500公里射程[111],其他的估计则认为耶利哥三型的射程高达7,800公里[112]。
除了弹道导弹科技以外,以色列保有一系列的海豚级传统动力潜舰,一般广泛推测海豚级潜舰搭载由以色列自制的中程巡航导弹(射程可达1450公里),有能力携带核子弹头[113]。
警察
[编辑]情治
[编辑]9:11定居点政策
[编辑]经济
[编辑]概述
[编辑]以色列是中东地区最为工业化、经济发展程度最高的国家。以色列有着发展成熟的市场经济,但政府也作为一定的管理。以色列在化石燃料(石油、天然气、煤炭)、粮食、牛肉、原料、军事装备上都依赖进口。尽管受到自然资源的限制,以色列还是发展出了非常成熟而密集的农业和工业。除了牛肉及谷物以外,以色列在粮食上可以自给自足。钻石、高科技、军事装备、电脑软件、药物、高级化学原料、以及在于农业产品(水果、蔬菜、和花卉)都是以色列的主要出口货物。以色列在经常账户上时常保持庞大的赤字,这些赤字主要来源于与国外的资金往来以及外国借债,虽然一些经济学家也认为这些赤字是表现出了以色列的成熟市场经济特征。以色列有着广泛的炼油、钻石开采、半导体制造产业。依据世界银行的资料,以色列有着中东地区管理最良善、对财产权利保护最佳的经济体制。
大约有一半的以色列政府外部借债是由美国所有,通常是来自经济与军事的支援。另外还有一大部分是由个别的投资者所拥有,而通常是经由以色列公债计划。美国购买的债款加上个别投资者购买的公债,使以色列政府获得借款,有时候还能获得低于市场利率的利息。
在1989年-1999年间来自苏联的大量犹太人移民有750,000人,总计来自苏联的移民则高达百万人,等于以色列总人口的六分之一,之中许多人都是受过高等教育、拥有科学和专业技能的人才,这对以色列经济是一大利多。加上在冷战结束后新市场的出现,有效刺激了以色列的经济,在1990年代早期得以快速的发展。不过,经济的发展在1996年开始减缓,政府施加了更严格的财政和金融政策,移民所带来的经济成长开始减缓。这些政策有效的减低了以色列的通货膨胀,在1999年通货膨胀到达了新低的纪录。24%的以色列劳动人口拥有大学学历,这也使得以色列成为工业国家里学历程度第三高的国家,仅次于美国和荷兰。12%的人口拥有大学以上的学历[114]。
近年来,在以色列相当重要的钻石产业也受到了工业环境改变以及来自远东地区的竞争增加的影响。
以色列经济与欧美经济关系密切,是中东地区唯一的发达国家。这为以色列吸引全球顶尖人才提供了环境。战后,大量来自苏联和欧美的高端人才皈依祖国,为以色列节约了大量的培养成本和培养时间。依靠回归和自身培养的人才,以色列国内生产总值雄踞世界前50名。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达2400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达3万美元,居世界前30名。2014年人类发展指数高居世界第19名。以色列的高新技术产业举世闻名,其在军事、科技、电子、通讯、计算机软件、医疗器械、生物技术、工程、农业、航空等领域具有先进的技术水平(这些领域也正好是美国所擅长的领域)。其电子监控系统和无人飞机与美国有深度的技术交换,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很高的口碑。以色列的纳斯达克上市公司逾80家,仅次于美国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其中包括全球最大非专利药制药企业——TEVA、以色列最大企业——全球网络保全产品巨头Check Point软件科技公司和著名国防承包商Elbit系统。以色列被视为中东世界里经济发达、商业自由、新闻自由和整体人类发展程度最高的国家。
第一级产业
[编辑]以色列是当今世界少数实现科学灌溉的国家。其特有的滴灌技术,充分利用水资源,并将大片沙漠变成绿洲。这使得农业人口不足总人口5%的以色列不仅解决了自身粮食问题,同时还向其他国家大量出口优质水果、蔬菜、花卉和棉花等。
第二级产业
[编辑]以色列在过去被认为是没有油气资源的国家。但2009年,2010年,以色列在海法以西的地中海发现了两个巨型天然气气田,塔马尔气田和列维坦气田,有望改变能源格局。2013年,塔马尔气田开始供气。2014年,以色列和约旦签署150亿美元天然气订单,将从列维坦气田向约旦出口天然气。这是以色列和约旦目前最大的经济合作。[115][116]
see also 高科技
第三级产业
[编辑]主词条:以色列旅游业
以色列另外一个重要的产业是观光业,其优势在于以色列国内大量而又珍贵的历史和宗教遗迹,从犹太教、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及其他独立教派)、伊斯兰教、到巴哈伊教等都有。另外以色列的温暖气候和丰富的海滩度假资源也是优势之一。以色列的观光业包括了围绕于圣地的各种历史和宗教景点,也包括了现代的度假海滩,以及各种考古学观光、古迹观光、以及生态旅游。 以色列的美食烹饪可以追溯到公元三千年前,受到欧洲,中东,北非,拉丁美洲和亚洲的深远影响,不同的烹饪艺术和迥异的饮食习惯汇集在一起,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形成自身的特点——熔炉风格。以色列人对于食品原料的特殊宗教要求,是其他民族和国家所不及的,那是因为犹太教“考舍尔”饮食教规,规定了许多不能吃的食物。
所得分配
[编辑]以色列虽然是发达国家,但贫富差距较大,物价昂贵,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中贫困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以色列的国外援助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中排名较低,其发展援助占国民总收入不到0.1%,而不是一般所建议的0.7%。该国在2016年世界慈善捐助指数列表中名列第43位。然而,以色列长期向全世界提供紧急援助和应对灾难的人道主义小组。以色列的人道主义努力于1957年正式开始,它建立了色列国际发展合作机构Mashav,另外,还有别的以色列人道主义和应急小组与以色列政府合作,其中包括IsraAid,这是由14个以色列组织和北美犹太团体共同执行的合作项目;此外还有ZAKA, The Fast Israeli Rescue and Search Team (FIRST),Israeli Flying Aid (IFA),Save a Child's Heart (SACH) 和Latet。 [117]
交通
[编辑]公路
[编辑]铁路
[编辑]航空
[编辑]航海
[编辑]国境管理与关务
[编辑]教育
[编辑]概述
[编辑]由于犹太民族普遍重视教育,因此坊间多将以色列教育与“成功”、“适性学习”做连结[118][119]。以色列有着中东地区以及西亚最高的平均受教育年数,与韩国并列为整个亚洲平均受教育年数最高的国家,而在全世界上则排名21名[120]。据2012年统计,以色列的识字率为97.1%,是中东地区识字率最高的国家。以色列的义务教育为3至15岁,且自5到15岁期间为免费。义务教育之外,16至18岁期间也为免费[118]。
以色列的学校以公立为主,少部分为私立。大部分学生就读于不教授宗教课程的学校,有些学生就读于教授部分宗教课程的学校,还有的学生就读于几乎全部以宗教课程为主的学校,凸显了以色列建国七十年来在政治、种族与宗教上的复杂性。以色列的教育与其高科技产业和高强度的国防基础有极大的关系。
由于以色列经济主要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国内就业市场对受过高等教育,尤其是理工背景出身的毕业生需求较高,因此以色列国民参与高等教育的比例也偏高。2012年,以色列25至64岁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中为46%,在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所有会员国中排名第二(次于加拿大,和日本并列);55-64岁人口中,高等教育学位的拥有率为47%,约为全OECD平均(25%)的两倍。[121][122]
总的来说,以色列的教育制度因各种原因而受到赞扬,其中包括其教育过程的品质及在刺激经济发展上的重要作用[123][124]。许多国际商业领袖和组织例如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科技公司IBM都曾赞赏以色列教育在推动经济建设上实际成效[125][126]。
教育体制
[编辑]世俗体系
[编辑]通常,在以色列,在就读大学前的12年时光被分成三个阶段:小学(6年)、初级中学(3年)和高级中学(3年),其中前11年为义务教育[127]。在高中的最后一年要考“毕业考”;高中毕业后,犹太裔的学生通常会选择先进入以色列国防军服兵役,但也可以延迟征召日期;如果是阿拉伯人或正统派犹太人则不需要当兵。以国的一学年约为十个月,九月开始、来年七月结束。以色列的一周为三十至三十五学时[119]。
在以色列的公立学校,从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都没有类似会考或中考之类的决定性的大规模标准化测验。在以色列,真正会影响升学的考试为由教育部主办的大学入学资格许可试验──高中毕业考(希伯来语:בגרות Bagrut)[118][128]。 以色列的高中毕业考并不只是一场考试,而是许多场针对必修和选修课程测验的统称。毕业考的考试科目覆盖了大多数学术课程,根据科目不同,有些科目会早在10年级就举办毕业考,大多数科目的毕业考则举办在12年级[129]。在以色列高中毕业考的成绩及得到毕业考证书与否会影响学生的未来,例如是否能录取理想的军事单位、大学或是获得就业机会[130]。
正统派经学院体系
[编辑]正统派的犹太人如果选择就读独立宗教学校,所面临的升学管道将会与其他人有很大的不同。一般来说,独立宗教学校的教育是男女分流的。5岁开始到13岁共9年的时间,男生就读于塔木德妥拉学校(希伯来语:תלמוד תורה Talmud Torah)、女生就读于女子学校。13至16岁,男子就读于初等经学院[131](又称为“叶史瓦”或“授业座”),女子就女子经学校(希伯来语:בית יעקב Beit Yaacov);这两种学校通常都是要住校的;针对女子的学校,依据个别学校不同,有时会具备师范性质。17岁以后到(通常是)结婚前,就读高等经学院(希伯来语:ישיבה גדולה Yeshiva gedola,英语:Higher Yeshiva)──高等经学院一般没有毕业年限,端看学生个人的选择[132]。目前隶属于独立宗教学校制度的学生约占总体学生数的16%[133]。
教育资源
[编辑]高等教育
[编辑]以色列高等教育与其他国家最不同的,便是大部分学生在升读大学前皆会服完两年到三年的兵役,因此,参与以色列高等教育的学生年纪会较同读大学同一年级的其他国家大学生年长。在军中所受的教育和训练也会使以色列大学生有较高的社会经验和职业知识储备[118]。以色列的高等教育分为大学(希伯来语:האוניברסיטה Ha-universita)及学院(希伯来语:המכללה Ha-miklala)两种。政府对二者之经费补助方式不同[134]。学院所提供之学程,有些不授予学位[135]。目前,以色列国内共有大学8所(含1所开放大学)及学院57所[135]。以色列高等教育学生在选择不同升学管道上较无明显特殊偏好,38%的学生选择传统型大学、41%就读于学院、另外21%选择在开放大学学习。[136]
以色列国内的大学,除了较老的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和以色列理工学院建于1920年代,其他5所传统型大学皆于1948建国后至1960年代间创校[118]。根据2019年QS世界大学排名,以色列共有三所大学进入全球前300名名单,他们分别是排名154的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排名230名的特拉维夫大学和列第247名的以色列理工学院[137]。 在由西班牙政府评定的2018年世界大学网络排名中,以色列共有6所大学进入中东地区前10名,除了上述的三所大学外(分别为2、1、3名),还包括了魏茨曼研究院 (第4名)、内盖夫本·古里安大学(第6名) 和巴伊兰大学(第10名)[138]。[139]。虽然国家规模较小,以色列却拥有中东地区人数最多的耶鲁大学校友[140]。由于国家的局限性,每年均有大批的以色列青年选择负笈他国。以色列学生在高等教育求学上最青睐的地区为美、加和东欧。其中光是美国,根据以色列驻美国大使馆统计,便有约3000名学生在2012/13年时在美国境内读书
科学与技术
[编辑]概述
[编辑]高科技产业在以色列经济中举足轻重,尤其是在过去十年中。以色列有限的自然资源以及对于教育的强烈重视使得高科技产业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大,以色列在软件开发、通信、和生命科学上都是世界顶尖的国家之一,以色列还经常被称为是第二个矽谷[141][142]。 直到2004年,以色列获得的风险资本投资总额高过了任何欧洲的国家[143],并且有着世界最高的VC(投资资本)/GDP比率。除了美国与加拿大以外,以色列有着全世界最多的纳斯达克上市公司[144]。
以色列出产的学术论文数量就人口来算也是全世界最高的,平均10,000人里有109篇[145]。以色列的专利权申请档案数量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 在研究和开发(R&D)花费指数上,以色列是第三高的国家,在科技准备(产业界在R&D上的花费、科研社群的创造力、个人电脑和网络覆盖率)上则是第八,在科技创新上是第十一,高科技出口总额上是第十六。
科学研究
[编辑]以色列对于科学和科技的发展贡献相当重大。由于自建国以来,以色列一直致力于科学和工程学的技术研发,以色列的科学家在遗传学、电脑科学、光学、工程学、以及其他技术产业上的贡献都相当杰出。以色列的研发产业中最知名的是其军事科技产业,在农业、物理学和医学上的研发也相当知名。
总计已有十二名以色列人和以色列裔人曾获得诺贝尔奖。包括共同获得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的生物学家阿龙·切哈诺沃和阿夫拉姆·赫什科,共同获得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的晶体学家阿达·约纳特,获得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的材料学家丹·舍特曼;共同获得1978年诺贝尔和平奖的政治家梅纳赫姆·贝京,共同获得1994年诺贝尔和平奖的政治家伊扎克·拉宾和希蒙·佩雷斯;共同获得1966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萨缪尔·约瑟夫·阿格农;共同获得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以色列裔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内曼,共同获得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以美双重国籍经济学家罗伯特·约翰·奥曼。
高科技产业
[编辑]-
海法Matam科学园的英特尔大楼,是英特尔海外最大的研发中心,双核处理器在此发明。
文化
[编辑]概述
[编辑]以色列的文化是犹太教和犹太人数千年以来的历史经验所交织构成的。以色列有吸纳了上百个国家的犹太移民,社会相当的丰富而多元,文化活跃,极具创造力。以色列是唯一一个以希伯来语为主要语言的国家,假期和节日由希伯来历法决定。以色列境内有20%的阿拉伯公民,阿拉伯文化对以色列文化的各个方面也有一定影响。以色列政府鼓励并且也会资助艺术的活动,特拉维夫、海法、和耶路撒冷等城市都建有完善的美术博物馆,许多城镇农场也都有类似的博物馆或古迹景点。位于耶路撒冷的以色列博物馆藏有古老的死海古卷,以及其他大量有关犹太教和犹太人艺术的广泛珍藏品。位于特拉维夫大学校区的大流散博物馆也相当知名。以色列的许多城镇还建有艺术村。
文学
[编辑]-
以色列最有国际影响力的作家阿摩斯·奥兹,作品被翻译为35种语言。
-
以色列作家萨缪尔·约瑟夫·阿格农,196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以色列文学绝大多数都是以希伯来文写成,以色列文学的历史也是见证了希伯来语在现代复兴作为主要语言的过程。自从19世纪以来,希伯来语被越来越多人使用作为书写和沟通的语言,文学上的创作从散文、诗歌、和戏剧都包括在内。在以色列,每年有数千本希伯来文的新书被出版,之中大多数都是以希伯来文原创撰写的。以色列作家萨缪尔·约瑟夫·阿格农在1966年赢得了诺贝尔文学奖。阿摩斯·奥兹是目前以色列最有国际影响力的作家,《爱与黑暗的故事》已被译为中文。
音乐和舞蹈
[编辑]以色列的音乐是混合了西方音乐与东方音乐的综合体,也因此以色列音乐通常采取折衷主义,并且吸收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流散犹太人所带来的影响。以色列音乐也吸收了现代文化的成分。从犹太教歌曲、亚洲歌曲、阿拉伯流行歌曲—尤其是也门歌手,乃至于嘻哈音乐和重金属音乐都是构成现代以色列音乐的成分。
以色列传统的民间音乐通常是与锡安主义的理想和愿景有关,例如描绘年轻的犹太子弟建构并防卫一个美好家园的题材。类似的题材通常被称为שירי ארץ ישראל(“以色列之歌”)。以色列的古典音乐管弦乐团以及目前由祖宾·梅塔领导的以色列爱乐乐团也在国际间赫赫有名。Dudu Fisher、伊扎克·帕尔曼、Pinchas Zukerman等人都是来自以色列。在以色列广受欢迎的音乐型式包括了流行音乐、摇滚乐、重金属、嘻哈音乐、以及各种族群的音乐,代表人物有艾弗瑞·莱德尔。
电影和戏剧
[编辑]文化遗产与博物馆
[编辑]节庆
[编辑]饮食
[编辑]体育
[编辑]-
以色列最有名的球星——扎哈维,现效力于广州富力。
以色列人是世界上最爱运动的民族之一,街上随处可见跑步者,国民整体身体素质好。虽然足球和篮球被视为是以色列最受欢迎的运动,但以色列在许多其他的运动如手球和田径上也有非常杰出的表现。在以色列,运动的文化传统上是注重于参与,而非产生精英的运动员。原因之一是因为义务兵役制度的实施使几乎所有年满18岁的以色列公民都必须加入军队训练,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犹太人的传统精神,强调培养健康的身体和心灵的重要性,但却不太会支持追求竞争性的体育形式。这种传统也是出自历史上马加比家族(以及再献圣殿节)反对希腊多神文化,抵制奥林匹克运动会。许多以色列人喜欢一些非竞争性的运动,例如游泳、远足、冲浪、以及在沙滩上玩Matkot(一种类似网球的以色列运动)。不过,许多现代的以色列人在支持足球和篮球队的热情上几乎不下于其他欧洲人。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中,以色列在柔道、皮划艇、滑浪风帆上都曾赢过奖牌。2007年成立的以色列棒球联盟为世界上首个球季比赛只打七局的职业棒球联盟,若比赛出现平手,将以全垒打决定胜负,仿佛足球的PK大战。2007年球季末,因经费不足而解散。
参见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Israel approves 'Jewish nation state' law. BBC News. 19 July 2018.
- ^ Israel Passes ‘National Home’ Law, Drawing Ire of Arabs. The New York Times. 19 July 2018 (英语).
- ^ Israel Central Bureau of Statistics, Population, end of 12/2015. Israel Central Bureau of Statistics. 2015-12-31 [2016-0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09).
- ^ The 2008 Israel Integrated Census of Population and Housing (PDF). Israel Central Bureau of Statistics. 2008-12-28 [2012-02-1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2年11月14日).
- ^ 5.0 5.1 5.2 5.3 Israel.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October 2016 [2016-12-17].
- ^ Distribution of family income – Gini index. The World Factbook.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2016-02-18].
- ^ Human Development Index and its components (PDF).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 ^ Palestinian Territories. U.S. Department of State. 2008-04-22 [2012-12-26].
- ^ Israel. The World Factbook.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2012-11-20 [2012-12-03].
- ^ Skolnik, Fred. Encyclopedia Judaica 9 2nd. Macmillian. 2007: 132–232. ISBN 978-0-02-865928-2.
- ^ GaWC – The World According to GaWC 2008. Globalization and World Cities Research Network. [2009-03-01].
- ^ Basic Law: Jerusalem, Capital of Israel. Knesset.gov.il. [2013-10-14].
- ^ Galnoor, Itzhak. The Partition of Palestine: Decision Crossroads in the Zionist Movement. Albany, New York: SUNY Press. 1995: 289 [2015-01-26].
- ^ 14.0 14.1 Harris, J. The Israeli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A Camel Is a Horse Produced by a Committee". Journal of Textual Reasoning. 1998 [2019-05-18].
- ^ Declaration of Establishment of State of Israel. Israel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1948-05-14 [2012-0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21).
- ^ Brenner, Michael; Frisch, Shelley. Zionism: A Brief History. Markus Wiener Publishers. April 2003: 184.
- ^ Zionist Leaders: David Ben-Gurion 1886–1973. Israel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2011-07-13].
- ^ Declaration of Establishment of State of Israel. Israel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2019-05-18].
- ^ 19.0 19.1 刘佩诗. 以阿戰爭. 教育大市集. 中华民国教育部历史文化学习网. 2016-02-04 [2019-05-18].
- ^ 20.0 20.1 The status of Jerusalem (PDF). The Question of Palestine & the United Nations. 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Public Information.
East Jerusalem has been considered, by both the General Assembly and the Security Council, as part of the occupied Palestinian territory.
|quote=
和|postscript=
只需其一 (帮助) - ^ 21.0 21.1 Analysis: Kadima's big plans. BBC News. 2006-03-29 [2010-10-10].
- ^ 22.0 22.1 Kessner, BC. Israel's Hard-Learned Lessons. Homeland Security Today. 2006-04-02 [2012-04-26].
- ^ 23.0 23.1 Kumaraswamy, P. R. The Legacy of Undefined Borders. Tel Aviv Notes. 2002-06-05 [2013-03-25].
- ^ 王羽音. 巴勒斯坦稱達成加薩停火 以色列不承認. 新唐人亚太台. 2019-05-07 [2019-05-18].
- ^ Israel. Freedom in the World. Freedom House. 2008 [2012-03-20].
- ^ Augustus Richard Norton. Civil society in the Middle East. 2 (2001). BRILL. 2001: 193. ISBN 90-04-10469-0.
- ^ Rummel 1997,第257页 . "A current list of liberal democracies includes: Andorra, Argentina, ... , Cyprus, ... , Israel, ..."
- ^ Global Survey 2006: Middle East Progress Amid Global Gains in Freedom. Freedom House. 2005-12-19 [2012-03-20].
- ^ Israel's accession to the OECD.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2-08-12].
- ^ Andreas Schleicher. ISRAEL – Education at a Glance 2013 (PDF). OECD. 2013 [2015-07-04].
- ^ Grave-Lazi, Lidar. OECD report: Israel has large expenditure on education but lower spending per student. Jerusalem Post. Jerusalem Post. 2014-09-09 [2015-07-04].
- ^ Human development index (HDI).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2014-08-01].
- ^ Average annual wages, 2013 USD PPPs and 2013 constant prices.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 2012 [2015-02-20].
- ^ WHO: Life expectancy in Israel among highest in the world. Haaretz. 2009-05-24 [2018-05-18].
- ^ Monthly Bulletin of Statistics for Population (PDF). Israel Central Bureau of Statistics. 2013-08-07 [2013-08-24].
- ^ 以色列建国68周年 人口总数增长十倍达850万人. 以色列时报. [2017-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10) (中文(中国大陆)).
- ^ Latest Population Statistics for Israel. Jewish Virtual Library. April 2013 [2013-04-21].
- ^ 38.0 38.1 Drower, Margaret. Flinders Petrie: A life in Archaeology. Victor Gollancz. 1985. ISBN 9780299146238.
- ^ 西蒙・夏玛(Simon Schama); 黄福武; 黄梦初; 曾宗盛. 猶太人:世界史的缺口,失落的三千年文明史──追尋之旅(西元前1000-1492) 初版. 新北市: 联经出版. 2018: 45. ISBN 9789570850772. OCLC 1035420529.
- ^ Kenton L. Sparks. Ethnicity and Identity in Ancient Israel: Prolegomena to the Study of Ethnic Sentiments and Their Expression in the Hebrew Bible. Eisenbrauns. 1998: 96–. ISBN 978-1-57506-033-0.
- ^ Popular Opinion. The Palestine Post (Jerusalem). 7 December 1947: 1. (原始内容存档于15 August 2012). 已忽略未知参数
|df=
(帮助) - ^ On the Move. Time (New York). 31 May 1948 [6 August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16 October 2007). 已忽略未知参数
|df=
(帮助) - ^ Paul Brians. Israeli / Israelite. 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2016-05-24 [2019-05-18] (美国英语).
- ^ 中文聖經. 中华威克理夫翻译会. [2018-05-18].
- ^ 《神天圣书》,扫描档案可见于此
- ^ 圣经和合本
- ^ William G. Dever, Did God Have a Wife?: Archaeology and Folk Religion in Ancient Israel,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2005 p. 186.
- ^ Geoffrey W. Bromiley, 'Israel,' in International Standard Bible Encyclopedia: E–J,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1995 p. 907.
- ^ R. L. Ottley, The Religion of Israel: A Historical Sketch,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3 pp. 31–32 note 5.
- ^ Wells, John C. Longman pronunciation dictionary. Harlow, England: Longman. 1990: 381. ISBN 978-0-582-05383-0. entry "Jacob".
- ^ "And he said, Thy name shall be called no more Jacob, but Israel: for as a prince hast thou power with God and with men, and hast prevailed." (Genesis, 32:28, 35:10). See also Hosea 12:5.
- ^ Exodus 12:40–41
- ^ [[:ja:国名の漢字表記一覧]]
- ^ 国家概况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www.fmprc.gov.cn. [2018-03-24].
- ^ UN rejects Trump's Jerusalem declaration. BBC News. 2017-12-22 [2018-03-24] (英国英语).
- ^ Guatemala to move embassy to Jerusalem. BBC News. 2017-12-25 [2018-03-24] (英国英语).
- ^ 网易. 特朗普宣布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 演讲全文公布. news.163.com. [2017-12-07].
- ^ Israel effectively annexes East Jerusalem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07-11-13.
- ^ 圣光神学院圣经地理资讯网——约旦
- ^ 60.0 60.1 60.2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BRE2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61.0 61.1 61.2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el117572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Watzman, Haim. Left for dead. New Scientist (London). 8 February 1997 [20 March 2012].
- ^ WMO Region 6: Highest Temperature.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3 April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16 April 2015). 已忽略未知参数
|df=
(帮助) - ^ Goldreich 2003,第85页
- ^ Average Weather for Tel Aviv-Yafo. The Weather Channel. [11 July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 January 2013).
- ^ Average Weather for Jerusalem. The Weather Channel. [11 July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 January 2013).
- ^ Sitton, Dov. Development of Limited Water Resources – Historical and Technological Aspects. Israeli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20 September 2003 [7 November 2007].
-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Solar energy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Flora of Israel Online. Flora.huji.ac.il. [29 September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30 April 2014). 已忽略未知参数
|df=
(帮助) - ^ National Parks and Nature Reserves, Israel. Israel Ministry of Tourism. [18 Septem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19 October 2012). 已忽略未知参数
|df=
(帮助) -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krug_isra2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Goldreich 2003,第85页
- ^ Average Weather for Tel Aviv-Yafo. The Weather Channel. [2007-07-11]. 已忽略未知参数
|lang=
(建议使用|language=
) (帮助) Average Weather for Jerusalem. The Weather Channel. [2007-07-11]. 已忽略未知参数|lang=
(建议使用|language=
) (帮助) - ^ Ferry M.; Meghraoui M.; Karaki A.A.; Al-Taj M.; Amoush H.; Al-Dhaisat S.; Barjous M. A 48-kyr-long slip rate history for the Jordan Valley segment of the Dead Sea Fault.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2008, 260 (3–4): 394–406. Bibcode:2007E&PSL.260..394F. doi:10.1016/j.epsl.2007.05.049.
- ^ American Friends of the Tel Aviv University, Earthquake Experts at Tel Aviv University Turn to History for Guidance (4 October 2007). Quote: The major ones were recorded along the Jordan Valley in the years 31 B.C.E., 363 C.E., 749 C.E., and 1033 C.E. "So roughly, we are talking about an interval of every 400 years. If we follow the patterns of nature, a major quake should be expected any time because almost a whole millennium has passed since the last strong earthquake of 1033." (Tel Aviv University Associate Professor Dr. Shmuel (Shmulik) Marco). [1]
- ^ 76.0 76.1 Zafrir Renat, Israel Is Due, and Ill Prepared, for Major Earthquake, Haaretz, 15 January 2010. "On average, a destructive earthquake takes place in Israel once every 80 years, causing serious casualties and damage." [2]
- ^ The Law of Return. Knesset. [2007-08-14].
- ^ DellaPergola, Sergio. Jewish Demographic Policies (PDF). The Jewish People Policy Institute. 2011.
- ^ Israel (people). Encyclopedia.com. 2007.
- ^ Jews, by Continent of Origin, Continent of Birth and Period of Immigration. Statistical Abstract of Israel. Israel Central Bureau of Statistics. 2012-09-11 [2013-04-08].
- ^ Aharoni, Ada. The Forced Migration of Jews From Arab Countries and Peace. Historical Society of Jews From Egypt. [2012-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13).
- ^ From Sephardi to Mizrahi and Back Again: Changing Meanings of "Sephardi" in Its Social Environments.
- ^ The myth of the Mizrahim. The Guardian. 2009-04-03.
- ^ Shields, Jacqueline. Jewish Refugees from Arab Countries. Jewish Virtual Library. [2012-04-26].
- ^ Missing Mizrahim.
- ^ Okun, Barbara S.; Khait-Marelly, Orna.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Demographic Behavior of Adult Multiethnics: Jews in Israel (PDF). 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 2006 [2013-05-2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3-10-29).
- ^ 87.0 87.1 戴定国. 誰是猶太人?不要黑白猜. 人间福报. 2011-05-29.
- ^ Israel Central Bureau of Statistics, Government of Israel. Population, by religion and population group (PDF). [2007-02-2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7-07-09).
- ^ Religion in Israel: A Consensus for Jewish Tradition by Daniel J. Elazar (JCPA).
- ^ Ahmadis in Israel. 1999-06-05.
- ^ BuddhaNet Middle East Directory. BuddhaNet. [2006-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6-27).
- ^ Srila Danurdhara Swami's Waves of Devotion. Srila Danurdhara Swami. [2007-03-24].
- ^ 存檔副本. [2007-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6-29).
- ^ Israel approves 'Jewish nation state' law. BBC News. 19 July 2018.
- ^ Israel Passes ‘National Home’ Law, Drawing Ire of Arabs. The New York Times. 19 July 2018 (英语).
-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cia2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Study: Soviet immigrants outperform Israeli students. Haaretz. 2008-02-10.
- ^ French radio station RFI makes aliyah. Ynetnews. 2011-12-05.
- ^ Israel Central Bureau of Statistics: The Ethiopian Community in Israel
- ^ Israel may admit 3,000 Ethiopia migrants if Jews. Reuters. 2009-07-16.
- ^ Meyer, Bill. Israel's welcome for Ethiopian Jews wears thin. The Plain Dealer. 2008-08-17 [2012-10-01].
- ^ The Stones Speak: The Merneptah Stele. [2006-04-08].
- ^ The Land of Israel. [2006-04-08].
- ^ Lehmann, Clayton Miles. Palestine: History: 135-337: Syria Palaestina and the Tetrarchy. The On-line Encyclopedia of the Roman Provinces. University of South Dakota. 1998 [2006-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7-17).
- ^ Steven Mazie, Israel's Higher Law: Religion and Liberal Democracy in the Jewish State(Lexington Books, 2006),chapter 2.
- ^ Constitution for Israel. [2006-04-08].
- ^ Israel's Diplomatic Missions Abroad WebCite的存档,存档日期2011-08-21 (Israeli MFA).
- ^ Landau, Noa. Israel, Chad Renew Diplomatic Ties That Were Severed in 1972. Haaretz. [2019-01-20].
- ^ The Israel Defense Forces. Israeli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2006-1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3-01).
- ^ [3]
- ^ 存档副本. [2007-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2-31).
- ^ 存档副本. [2007-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4-18).
- ^ http://www.fas.org/news/israel/e20000619israelmakes.htm
- ^ Top Ten Reasons to Invest in Israel. Israel Consulate in New York. [2006-11-19].
- ^ 以色列約旦簽訂150億美元天然氣訂單. 以色列时报. [2017-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3) (中文(中国大陆)).
- ^ 以色列欲建通往歐洲大規模天然氣輸送管道. 以色列时报. [2017-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3) (中文(中国大陆)).
- ^ World Giving Index (PDF) (Report). Charities Aid Foundation. October 2016. Retrieved 20 January 2017. Pfeffer, Anshel (April 28, 2015). "The Downsides of Israel's Missions of Mercy Abroad". Haaretz. Retrieved November 22, 2015. And even when no Israelis are involved, few countries are as fast as Israel in mobilizing entire delegations to rush to the other side of the world. It has been proved time and again in recent years, after the earthquake in Haiti, the typhoon in the Philippines and the quake/tsunami/nuclear disaster in Japan. For a country of Israel's size and resources, without conveniently located aircraft carriers and overseas bases, it is quite an impressive achievement. "About MASHAV". Israel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Retrieved 20 January 2017. Haim Yacobi, Israel and Africa: A Genealogy of Moral Geography, Routledge, 2015 p.113. Ki-moon, Ban (1 December 2016). "Secretary-General's remarks at reception in honour of ZAKA International Rescue Unit [as prepared for del ivery]". United Nations. Retrieved 20 January 2017. Ueriel Hellman,"Israeli aid effort helps Haitians – and Israel's image", Jewish Telegraphic Agency 19 January 2010. "Israel's 'superwoman' takes flight to help others – ISRAEL21c". Israel21c. "Wolfson cardiac surgeons save lives of more Gazan children". The Jerusalem Post - JPost.com. "Earthquake in Haiti – Latet Organization deploys for immediate relief to victims". ReliefWeb.
- ^ 118.0 118.1 118.2 118.3 118.4 胡茹萍. 以色列教育初探 (PDF). 台湾国际研究季刊. 2012, 8 (2): 149-172 [2018-11-0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4-05-13).
- ^ 119.0 119.1 肖, 宪; 张, 宝昆. 刘, 琼然; 卜, 元 , 编. 猶太教育:從優秀個人到富強民族的卓越典範. 台北市: 红蚂蚁图书. 2008: 217–253. ISBN 978-986-83675-7-9.
- ^ NationMaster - Statistics > School life expectancy
- ^ Schleicher, Andreas. Israel - Education at a Glance 2013 (PDF). OECD. 2013 [2015-07-0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5-09-24) (英语).
- ^ Grave-Lazi, Lidar. OECD report: Israel has large expenditure on education but lower spending per student. Jerusalem Post. September 9, 2014 [205-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24) (英语).
- ^ Silver, Stefan. Israel's educational tradition drives economic growth. Kehlia News Israel. 2017-05-11 [2019-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07) (英语).
- ^ Adler, David. Ambitious Israeli students look to top institutions abroad. ICEF. 2014-05-10 [2015-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3) (英语).
- ^ Karin Kloosterman. Bill Gates – Israel is a high tech superpower. Israel21. 30 October 2005 [3 July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05).
- ^ Shapiro, Gary. What Are The Secrets Behind Israel's Growing Innovative Edge?. Forbes. 2013-11-07 [2015-07-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05) (英语).
- ^ 以色列驻广州总领事馆. 以色列教育. [2018-1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09).
- ^ Leshem, Shosh; Markovits, Zvia. Assessment in schools in Israel – Policies and Practices (PDF). 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Education. 2012, 9 (2) [2019-01-3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3-21).
- ^ Angrist, Joshua; Lavy, Victor. The Effects of High Stakes High School Achievement Awards: Evidence from a Randomized Trial.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9, 99 (4): 301-331 [2019-02-28]. doi:10.1257/aer.99.4.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05).
- ^ Education in Israel: “Bagrut” Matriculation Exams. Jewish Virtual Library. [2019-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21) (英语).
- ^ 译名参考Nechemia, Rotenberg; 梁, 永安. 猶太人為何成功?:一個猶太拉比對族人深刻的剖析與研究 初版. 新北市: 立绪公司. 2014: 前书扉. ISBN 9789866513961. OCLC 878692461.
- ^ Varda Shiffer. The Haredi Educational in Israel: Allocation, Regulation, and Control (PDF). The Floersheimer Institute for Policy Studies. 1999 [2018-11-0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11-04).
- ^ Haredi population tops one million. The Jerusalem Post. 2018-01-01 [2018-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05).
- ^ Philip Hemmings. Israeli Education Policy: How to Move Ahead in Reform. 2010 [2018-1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09).
- ^ 135.0 135.1 Colleges in Israel. Israe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irectory. [2018-1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09) (英语).
- ^ 以色列外交部. Higher Education. [2018-1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09) (英语).
- ^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by QS - MastersPortal.com. www.mastersportal.com. [2018-1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09).
- ^ Medio Oriente: Ranking Web de Universidades. www.webometrics.info. [2018-1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09) (西班牙语).
- ^ Ambitious Israeli students look to top institutions abroad. ICEF Monitor - Market intelligenc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recruitment. 2014-03-10 [2018-1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3) (英国英语).
- ^ Yale Alumni-Middle East. 2007-01-01 [2018-1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2).
- ^ Israel keen on IT tie-ups. The Hindu Business Line. 2001-01-11.
- ^ Israel: Punching above its weight. The Economist. 2005-11-14.
- ^ Venture capital invests in Israeli techs Recovering from recession, country ranks behind only Boston, Silicon Valley in attracting cash for startups.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2004-04-02.
- ^ NASDAQ Appoints Asaf Homossany as New Director for Israel. NASDAQ. 2005-02-06.
- ^ BOYCOTT ISRAEL? DO IT PROPERLY... Mideast Outpost. 2004-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4-03).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