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用户:Msh.spike/Draft5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元朗丝苗是一种主要在香港元朗种植的丝苗米品种。

种植情况及特色[编辑]

香港位处华南地区,气候温度适合一年种植和生产两造稻米[1],元朗丝苗一般亦会有两造:“头造”和“尾造”。头造又为白壳丝苗,稻米形态较圆,水分较多。尾造形态较长,因而又被称之“两头尖”,和头造比较,尾造较滑,经煮熟后更有米香,口感亦较软糯。[2]

  • 属贵价米,但在本地米农弃耕下真正的元朗丝苗米种已经失传。[3]

历史[编辑]

  • 最早
    • 新安县志,丝苗(饶玖才)
    • 有传是300年前明清朝时期朝廷贡米[4][5]
  • 曾经出口至美国旧金山供应当地的华人社区,也有外销至葡萄牙[6][5]
  • 50年代是元朗丝苗的全盛时期[4]
  • 元朗丝苗连同香港整体稻米种植业因多种原因,如战后来港新移民多以种植蔬菜为主,同时香港经济发展,市场消费能力增加,加上蔬菜销售利润较高,整体香港农业慢慢转由种植粮食作物转移至经济作物;另外又因战后新界发展,因兴建了大型水塘而引走了原本作稻田灌溉的水源,[7]原居民后代移民外国,[1]在198x年最后一造商业产米,
  • 最后已知元朗丝苗种米;整个香港的稻米种植在1980年代基本已绝迹[1]

现况[编辑]

  • 复育
  • 复育情况
    • 质素,产量
    • 销售

参见[编辑]

参考资料[编辑]

  1. ^ 1.0 1.1 1.2 饶玖才. 十九及二十世紀的香港漁農業傳承與轉變 下冊, 農業. 香港: 郊野公园之友会、天地图书有限公司. 2017. ISBN 9789882196117 (中文(香港)). 
  2. ^ 邓逹智; 邓桂香. 元朗四季好日子. 香港: 万里机构・饮食天地出版社. 2013: 34. ISBN 9789621452276 (中文(香港)). 
  3. ^ 苏文英; 邹崇铭. 近田得米 : 香港永續生活新煮意. 香港: 印象文字. 2015: 216. ISBN 9789624575040 (中文(香港)). 
  4. ^ 4.0 4.1 《香港事‧情》元朗魚米之鄉 絲苗米出名到做貢米. 思考香港. 2018-10-26 [2024-04-03] (中文(香港)). 
  5. ^ 5.0 5.1 许莉霞. 【元朗有種米・續】元朗絲苗追溯明清 曾遠銷至美國. 明周文化. 2017-06-04 [2024-04-07] (中文(香港)). 
  6. ^ 刘智鹏; 刘蜀永. 香港史 : 從遠古到九七. 香港: 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 2019: 10. ISBN 9789629374204 (中文(香港)). 
  7. ^ 叶子林. 港農・講農. 香港: 天地图书有限公司. 2019: 21–22. ISBN 9789888258550 (中文(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