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德士司机 (1976年电影)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德士司机
Taxi Driver
基本资料
导演马田·史高西斯
监制茱莉亚·菲利浦斯英语Julia Phillips
麦可·菲利浦斯英语Michael Phillips (producer)
编剧保罗·施拉德
主演罗拔·迪尼路
茱蒂·福斯特
哈维·凯特尔
西碧儿·雪佛英语Cybill Shepherd
彼得·博伊尔英语Peter Boyle
艾伯特·布鲁克斯
伦纳德·哈里斯英语Leonard Harris (actor)
配乐伯纳德·赫尔曼
摄影迈克尔·查普曼
剪辑汤姆·罗尔夫英语Tom Rolf
Melvin Shapiro
制片商哥伦比亚电影公司
片长113分钟
语言英语瑞典语
上映及发行
上映日期墨西哥 1976年2月8日
美国 1976年2月9日
加拿大 1976年3月19日
巴西 1976年3月22日
法国 1976年5月20日(康城影展
法国 1976年6月2日
澳大利亚 1976年8月5日
英国 1976年8月19日
香港 1977年5月12日
发行商哥伦比亚影片公司
预算$130万美元
票房$2830万美元
各地片名
中国大陆出租车司机
香港的士司机
台湾计程车司机
新加坡痴情司机
马来西亚德士司机

德士司机是1976年由马田·史高西斯执导,保罗·施拉德编剧的美国新黑色心理惊悚电影,由罗拔·迪尼路茱蒂·福斯特主演。本片备受电影爱好者尊崇,以其优秀的演出和直析的写实主义风格而受到赞扬,被认作是马田·史高西斯的经典作品,亦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电影之一。本片两位主角罗拔·迪尼路与茱蒂·福斯特也因片中精彩的演出备受赞誉;后者于本片上映时更仅有十三岁。本片同时也是知名作曲家伯纳德·赫尔曼生前完成的最后一部电影配乐。本片并题献予伯纳德·赫尔曼,以纪念其贡献。

剧情概要

[编辑]

崔维斯·比克尔(罗拔迪尼路 饰演)是一个从美国中西部来到纽约的26岁年轻人,自称越战时服役于海军陆战队。他长期受失眠困扰,于是决定在纽约市开夜间德士打发时间,偶尔也会去成人影院消磨时间。

他迷上了参议员帕兰汀的竞选助理贝茜(Betsy),其时她正为参议院的竞选做着筹备。崔维斯对她表达了心意,他觉得贝茜和自己有相似之处。贝茜对他感到好奇,觉得他是个很奇怪的人。她答应了和崔维斯出去约会。然而,在约会当天,崔维斯却照着他身边认识的人的约会方式,带贝茜去了成人影院,使贝茜急忙离开。崔维斯表示他感到沮丧、低落,试图向贝茜道歉,但贝茜已不愿再和他有任何来往。

崔维斯始终对自己看到的纽约的堕落景象感到愤怒与厌恶。一天晚上,一个十二岁半的雏妓艾莉丝(茱蒂佛斯特 饰演)为了离开她的皮条客而跳上了他的德士。但皮条客史波特(哈维凯托 饰演)很快出现,将艾莉丝强行拉了回去,丢下一张钱然后离去,崔维斯犹豫了一会,最后还是驾车离开。

一个带意大利口音的男人(由导演史高西斯本人饰演)一晚坐上了崔维斯的德士,他让崔维斯驶向一栋公寓,男人说现在他的妻子正在这栋公寓里和一个黑人偷情。随后男人向崔维斯讲述了自己买枪射杀妻子的念头。

不久崔维斯跟名为Easy Andy的黑市商人买了四把手枪。崔维斯如常去一间超市买东西,期间遇上黑人劫匪进门打劫店主,为解救店主他开枪射伤了劫匪。事后崔维斯很慌张,因为他本人并没有持枪证。店主安抚他说现场由自己来解决,并让崔维斯先离开。崔维斯驾车离开后,店主为泄愤继续敲打着抢犯已死(或垂死)的身体。

崔维斯在对父母的信里称自己卷入了“敏感的”政府工作;他还谎称自己仍在和贝茜约会。之后他试着把这段时间的愤懑向一个前辈司机诉倾述,崔维斯说自己脑子里有些“不好的想法”,向前辈司机寻求建议。但司机没有理解,他只是讲了些自己的经验,最终建议崔维斯应该“享受性爱,喝酒到醉”,而且不要“想太多”。

崔维斯找到了之前跳上他车的雏妓艾莉丝所在的妓院,想带艾莉丝离开。但艾莉丝说那晚是因为自己吸毒过量,还说皮条客史波特对自己很好,并且自己也没别的地方可去。不过艾莉丝很钦佩崔维斯的行为,约他第二天一起吃早餐。吃饭时艾莉丝讲述了自己离家出走的经历,并邀请崔维斯一起搬去佛蒙特州的公社。但崔维斯拒绝了,他说自己要留下来做重要的事,并让艾莉丝不要从妓院那里要钱,而是由崔维斯来帮她出所有费用。

参议员召开了一次公共集会,在会上参议员对着听众高呼“我们是人民!”(We are the people!)。会后崔维斯混在人群中,试图刺杀参议员,但被安保人员发现,崔维斯最终逃开了安保人员的追捕。之后崔维斯驾车到艾莉丝所在的妓院,先射伤了门口的史波特,再进入妓院,射杀老鸨以及艾莉丝的客人。

激战中崔维斯受了伤,他倒在艾莉丝的房间里,因为脖子上的枪伤而在垂死边缘。他试着用枪自杀,却发现枪内已经没有子弹。在警察进入时,崔维斯举起血淋淋的食指搭在自己的太阳穴上,做出扣下扳机的动作。一个慢动作鸟瞰镜头沿着崔维斯进屋的线路行进,越过四处的血迹、掉落的枪、尸体,再下了楼梯,向外离开了许多警察,以及成群围观的人们。

片子结尾,一段简单的旁白表示崔维斯从重伤中康复了,他收到了来自艾莉丝父母的信,他们表示很感谢他救了他们的女儿。而媒体则将他塑造成了一个英雄人物,不仅拯救了一个小女孩,更勇斗毒贩。一天晚上,一个乘客坐上了崔维斯的汽车后座,透过后视镜可以看到,上车的人正是贝茜。贝茜说她看到了媒体对崔维斯的报道,但崔维斯否认自己是个英雄,并问了贝茜关于参议员竞选的情况,还说自己祝福参议员能够胜选。贝茜下车后想继续和崔维斯交谈,但崔维斯反应冷漠,说了“再见”后便驾车离去。影片即将结束时,崔维斯从后视镜里看见某些东西,迅速调整了后视镜的角度(观众不知道崔维斯看到了什么)。这个古怪结局的意义和解释引发了许多的讨论。

影片结尾

[编辑]

关于影片意味模糊的结尾,影评人罗杰·艾伯特(Roger Ebert)写道:“关于结局的讨论有很多,我们看到报纸剪报上写着崔维斯拯救艾莉丝的“英雄之举”,然后贝茜坐上他的德士,似乎对他表现出钦佩,而不是先前的厌恶。这是幻想中的场景吗?崔维斯真的在枪战中幸存了吗?我们看到的是他临死前的幻想吗?这个场景能被认为是真实发生的吗?……我不确定这些问题是否有答案。影片结尾更像是一段音乐,而不是一出戏剧:它以情感告终,而不是以文字告终;不是以屠杀告终,而是以救赎告终,这也是史高西斯的作品中众多角色的意愿。”

占士·贝拉迪内利(James Berardinelli)在他对这部电影的评论中,反对将结尾看作幻想,他写道:“史高西斯和编剧保罗·施拉德为《德士司机》加上了一个完美的总结。充满讽刺意味的是,这五分钟的结尾突出了命运的变幻莫测。媒体把崔维斯塑造成了一个英雄,但要是他拔枪射向参议员的动作能快一些,他就会被贬斥为一个暗杀者。影片结束时,这位为了救一个小女孩而与皮条客、毒贩和暴徒火拼、愤世嫉俗的人,被当成了一个模范公民。”

演员

[编辑]

风格与影响

[编辑]

主角拜寇是一个生存在大城市里,来自美国中西部的孤独者,这个灵感是始自于编剧保罗·施拉德早年的人生。在施拉德离婚又结束了几段关系后,他有一段时间过的很颓废;他是个失败的影评人,所为最多也只是跟几个朋友进出洛杉矶的色情电影院。也有人说影片的部分灵感来自于施拉德家乡(Grand Rapids, Michigan)在60年代末期至70年代初期的衰退。

施拉德曾说过,《德士司机》的构想受到了行刺华里斯州长亚瑟·布瑞莫所写的日记的影响。施拉德在颓废的那段日子时,相当着迷于布瑞莫所出版的《刺客日记》(An Assassin's DiaryISBN 0-06-120470-6)。另一个施拉德承认的影响,是约翰·韦恩所主演的西部片《搜索者》。这部片讲述的是一个沙场老手回到故乡后,搜寻他被卡曼契族印地安人给绑走的侄女。主角伊森(韦恩饰)展开他著了魔的任务,并成功将她带了回来,却丝毫不管她内心的感受。这个影响很直接的表现在崔维斯从史波特手中拯救Iris时的部分。很巧合地,史波特曾叫过崔维斯为“牛仔”,而两人最后对决时,史波特的穿着也刚好类似于印第安人的形象。之外,史瑞德也有受到法国存在主义作家沙特之小说《恶心》的影响。

史高西斯最初要求施拉德改编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小说《赌徒》,但施拉德却婉拒了,因为他当时正为其他的计划而忙得不可开交。不过施拉德则把《德士司机》的剧本交给了史高西斯,同样包含了许多杜斯妥也夫斯基小说里的存在主义的主题。在《史高西斯论史高西斯》里,他曾述“我从未读过保罗这个剧本的原始资料”,而他表示“不过在几年前,我读过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地下室手记》,此后一直想把它拍成电影;而《德士司机》是我接触到最接近《地下室手记》情节的剧本。

史高西斯也实验了从欣赏的法国新浪潮里得来的一些电影技巧,像是跳接

整部片几乎全是以第一人称叙述—— 事件都是由崔维斯本身的观点所呈现,因为观众总是听到崔维斯说的话、总是听到他所想的事、也总是听到他听到的东西。而唯一一场与崔维斯无关的戏,则是史波特和Iris在她的房间内的那场戏。那场戏是在制作后期才加进去的。

Greil Marcus在其著作《The Believer》(June/July 2006, p. 78)里提及,史高西斯告诉他《德士司机》的前半部是改编于范·莫里森的专辑《Astral Weeks英语Astral Weeks》。

崔维斯的发型似乎隐约反映了美国越南的军事行动。在崔维斯决定了要行刺参议员Palantine时,他剪了一个摩霍克族印第安人的发型。这个提议是由史高西斯的朋友Victor Magnotta所提供的,他在片中饰演密勤局的干员,而他则是曾在越南服役过。史高西斯记下,“Magnotta谈到了一些丛林中德士兵的样子。他们会剪这样的发型,看来就像是个摩霍克族人……而你会了解这是个特殊的造型,会让你联想到突击队的样子,人们则会让路给他们……我们认为这是个不错的设计。”

制作过程

[编辑]

在剧本草期,史波特如其他的小角色一样,是一个黑人。不过,史高西斯认为这样会使影片受到种族主义的联想,因此他们将他改成了白人角色。影片之中还是存有相当浓厚的种族色彩,黑人的角色被称作为“spooks”、“jungle bunnies”、“niggers”等,而片中黑人社区被叫“茅茅国”,崔维斯则都不怀好意的盯着黑人看。

在影片中饰演Iris的朋友的女演员,是一位真正的娼妓,她是茱蒂·福斯特扮演雏妓时的师法对象。

片中崔维斯在镜子前自言自语的那场戏,完全是罗拔·迪尼路的即兴演出;剧本上只是很简单的提及“崔维斯照着镜子。”迪尼路之所以反复述说那么多次的原因是,当时史高西斯戴上耳机,听到录下的声音含有很多背景的噪音,他不确定迪尼路的声音是否有被录了进去。于是他作信号要迪尼路不断重复,以确保他们能录制成功。那句对白是源自于1953年的经典西部片《原野奇侠》:主角Shane对Chris Calloway说道:“你在和我说话吗?”,而Chris答道:“不然还会有谁。”

崔维斯带Betsy去看的成人电影叫做《Kärlekens Språk英语Kärlekens Språk》(《爱的语言》)是1969年瑞典一部伪装成性教育纪录片的色情电影。

女演员Diahnne Abbott扮演一位在色情戏院里拒绝崔维斯殷勤的店员。而在真实生活中,她之后嫁给了罗拔·迪尼路(而后又离婚了),并和他生了一个孩子——Raphael De Niro。史高西斯则在1975年12月30日,娶了Julia Cameron。

本片是最后一部使用传统哥伦比亚影业商标的电影。

争议

[编辑]

片尾枪战的高潮戏,在那个年代来说是太过写实,因此被列为“R”级。史高西斯降低了片子的色彩饱和度,使血看来尽量不会太过鲜明。在之后的访问中,他透露很高兴能改变色调,而且也比原始影像更为强烈。[来源请求] 不过在DVD特别版里,本片摄影师Michael Chapman表示,很遗憾这样的结果,使得本片没有留下更强烈的影像。

有些评论家对于年幼的茱蒂·福斯特出现在枪战高潮戏里感到很感冒。不过,在纪录片《Making Taxi Driver》(收录在本片的DVD版本里)里福斯特表示,那场戏特效的安排和排演时她都是在场。所有的过程也都一步一步地跟她解释和实验给她看过。福斯特说,她对于那些幕后工作感到很着迷也很有信心,而不会感到不适或是觉得受创伤。除此之外,在这场戏拍摄之前,她也接受了相当长期的心理测验,以确保她不会陷入角色的创伤之中。[来源请求]

评价

[编辑]

《德士司机》在票房上相当成功,并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多个提名,并赢得康城影展的最高荣誉。几年后,美国电影学会将其排在“AFI百年百大电影”的第47位,以及“百年百大惊悚电影”的第22位。本片并常排在互联网电影数据库的票选最佳50部片之内,也被美国国家影片登记部选为收藏之一。资深影评罗杰·埃伯特将《德士司机》选为其“最伟大电影”的名单之中。

人物分析

[编辑]

《德士司机》是第一部描写越战对参战军人所造成影响的电影。崔维斯可能受创后失调症[1]困扰(发生在部分越战退伍军人身上的症状,受到关注之后记载于1980年美国心理疾病诊断及统计手册(DSM-III))。他那斯巴达式的生活形态以及选择低收入又没有出路的工作的模式,正是许多受苦于此症状的退伍军人的写照。心理或身体上有残疾的退伍军人被政府或社会遗忘,并且没有得到适当的补偿。此外影片也描写了严重的孤独与疏离感造成的影响,这是类精神分裂型人格违常的征兆,伴随着因社会的不公义而迁怒到他人的倾向,最终采取了杀人行动。

社会影响

[编辑]

因观看这部影片而迷恋上茱蒂·福斯特约翰·欣克利,为了吸引她的注意,于1981年3月30日行刺时任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后因精神病而被判无罪。

奖项

[编辑]

获奖

[编辑]

提名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
前任:
烽火岁月志
康城影展金棕榈奖
1976年
继任:
我父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