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贾斯坦人
拉贾斯坦人 Rajasthani people/राजस्थाणी लोग | |
---|---|
总人口 | |
约7百万人 | |
分布地区 | |
印度:拉贾斯坦邦 | |
语言 | |
拉贾斯坦语、印度语 | |
宗教信仰 | |
主要信仰: 印度教 部分信仰: |
拉贾斯坦人(英文:Rajasthani people;印度文:राजस्थाणी लोग),是指住在印度拉贾斯坦邦的拉杰普特人,总人口数大约七百万人,主要使用语言为拉贾斯坦语和印地语,主要信仰为印度教。保留了许多过去的寺庙、宫殿等充满特色的建筑,并且其文学、绘画、音乐、舞蹈等方面也相当发达。
民族分布、人口与语言
[编辑]民族分布
[编辑]居住于拉贾斯坦邦。拉贾斯坦邦是印度最大的邦,全邦面积342,239平方公里,横向长869公里,纵向长826公里,占印度全境10.41%,分成33个行政区,首都为斋浦尔。位于印度半岛的西北部,北临旁遮普省(印度)、哈里亚纳邦、北方邦,东临中央邦,南邻古吉拉特邦,西临巴基斯坦的旁遮普省。[1]
人口
[编辑]拉贾斯坦邦人口约有68,621,012人。各大城市的人口分别为斋浦尔30,73,349人,焦特布尔10,33,918人,乌代浦4,51,735人,科塔县10,01,365人,德斯赫诺凯6,47,804人,阿杰梅尔5,42,580人,冈格阿纳加尔3,70,768人,皮尔瓦拉3,60,009人,阿尔瓦尔3,15,310人,珀勒德布尔2,52,109人。[2]
语言
[编辑]拉贾斯坦人使用的语言是拉贾斯坦语和印地语。拉贾斯坦邦为印地语的通行范围。拉贾斯坦语在世界的使用人数为12,917,000人,[3]属于印欧语系,印度-伊朗语族,印度-雅利安语支,拥有许多方言,例如最通行的方言为马尔瓦尔语,主要通行于拉贾斯坦邦第二大城焦特布尔县,也通行于巴尔梅尔县、贾洛尔县、巴利 (拉贾斯坦邦)以及部分的纳高尔县。对于拉贾斯坦语的众多方言,拉贾斯坦人虽然会说,但倾向宣称自己使用拉贾斯坦语,而非该方言的名字。[4][5]。 拉贾斯坦语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被认为是印地语的方言,现在被认定为两种相异的语言,且被拉贾斯坦邦政府定为官方语言。[6]
地理环境
[编辑]北回归线通过其南部管辖县班斯瓦拉县。西部的拉贾斯坦邦干燥而贫瘠,部分的塔尔沙漠包含在其中,由于塔尔沙漠占该邦土地61%,而植被覆盖地仅有9.56%,因此又被称为“沙漠的城市”,相较之下西南部相较下湿润富饶,拥有丘陵。以地形来说,西南—东北走向的古老阿拉瓦利岭将拉贾斯坦邦分成两种地形,左侧为沙漠,右侧为丘陵,也是森林植被带,该山海拔高度1722米。地形的变化造成平均温度和降雨量在拉贾斯坦邦呈现多元。[1]气候整体来说,拉贾斯坦邦为热带沙漠气候,三月至九月极度的炎热,十月至二月极度的寒冷。南部地区,卢尼河和昌巴尔河及其支流带给人民水源,且在科塔县组成冲积平原。[7]
历史沿革
[编辑]起源
[编辑]在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5、6世纪之间,原本在中亚地区的塞种、贵霜、匈那人、嚈哒、古贾尔等部族,以及安息人(帕提亚人)和希腊人,大批移居印度。[8] 他们与当地的土著融合形成后来所称的拉杰普特人。他们好战并且善战,在印度西北部建立了许多王国[9]。 具赛种人血统的拉杰普特人分布在印度河下游;具嚈哒人(白匈奴)血统的拉杰普特人分布在印度河中游;具贵霜人血统的拉杰普特人则分布在五河流域。他们的首领多为外族出身的侍卫,自称为“拉杰普特”。这样的民族称呼源自于梵语,意思是“王族后裔”,也有人将其解释为“拉者之子”(拉者是对本土宗教--印度教君主、领袖的称呼,拉杰普特人会把拉者称为“拉那”)。这些部族仍保留着氏族关系和军事组织。首领与一般成员组成刹帝利阶级,共同占有土地[10]。为了建立统治的正当性,他们需要借助强大的宗教力量。意即需要由婆罗门来证明他们出自于印度本土古老的某一世系、某一王族;或是为某个英雄、某位神话中的天神(例如火神阿耆尼)的后裔。因此产生所谓的“日系”和“火系”等世系。[11]
建立政权
[编辑]公元6世纪,拉杰普特人共分成36个部族,其中有12个建立王朝。分别是位于西部的前卡拉丘里王朝、乔汉王朝、瞿折罗-普腊蒂哈腊王朝(Gurjara-Pratihara Dynasty)、帕拉玛拉王朝、索兰基王朝、拉托尔王朝、古希洛特王朝;位于南部的(伐泰比)遮娄其王朝、拉喜特拉库塔王朝、(卡利阿尼)遮娄其王朝以及位于北部的后卡拉丘里王朝、昌德拉王朝。[11]
公元8到12世纪,瞿折罗-普腊蒂哈腊王朝以西印度为据点向恒河流域扩张,与来自孟加拉的帕拉王朝,以及北上的拉喜特拉库塔王朝争战,试图称霸北印度。瞿折罗-普腊蒂哈腊王朝于8世纪中叶占领曲女城,建立巴厘哈尔王朝,称雄北印度,但于11世纪分裂成许多小国。8世纪后期,拉喜特拉库塔王朝北上,与瞿折罗-普腊蒂哈腊王朝争夺古吉拉特与玛律瓦。瞿折罗-普腊蒂哈腊王朝、帕拉王朝和拉喜特拉库塔王朝争雄北印度二百余年,但始终未能完成统一局面。10~12世纪区域性王国林立,印度政治更加分裂。
德里苏丹时期
[编辑]阿拉伯人在8世纪初征服了印度西北部的信德(今巴基斯坦的信德省),揭开了穆斯林入侵印度的序幕[9]。1001~1026年,加兹尼王朝的突厥穆斯林远征印度西北,拉杰普特各王公贵族组成联军以抵抗外敌进攻[9]。1191年,英雄普里色毗罗阇三世带兵抵挡来自阿富汗的古尔王朝对恒河流域的进攻,并在第一次塔莱战役取得胜利。然而,拉杰普特联军在1192年第二次塔莱战役中大败,德里与阿杰梅尔被占,从此德里苏丹王朝开始统治印度[8]。但拉杰普特人始终捍卫自己的独立,遭到德里苏丹王朝不断的武力镇压。16世纪初叶,拉杰普特联盟在政治、军事上处于优势,被称作“印度教文化的保护者”与“尚武的民族”(另一些则前往尼泊尔成立王国)[9]。
蒙兀儿时期
[编辑]1527年拉杰普特联军在坎瓦战役中被蒙兀儿人打败。蒙兀儿帝国的第三代君主阿克巴大帝鉴于德里苏丹国单纯使用武力,试图使拉杰普特人屈服之失败政策的教训,改采用怀柔政策,允许他们维持着各自的小王国,作为蒙兀儿帝国的藩属国,并赐名“布尔”(指印度教地区)为地名,如焦特布尔、乌代布尔等。希望让拉杰普特人成为蒙兀儿帝国统治印度的政治与军事支柱。阿克巴大帝在征服拉杰普特人的军事要地后随即封赐下官爵,许多拉杰普特王公成为莫兀儿帝国的曼萨布达尔;拉杰普特骑兵也成为莫兀儿帝国的精锐部队。[9]
英国殖民统治时期
[编辑]18世纪,拉杰普特人因马拉地人介入,产生内乱而面临分崩离析的局面,因此寄望于英国的支持,以免遭毁灭。印度总督沃伦·黑斯廷斯(Warren Hastings)对拉杰普特王公采取保护政策。1817~1823年,拉杰普特诸邦承认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宗主权,从此展开英国对拉杰普特人的殖民统治。拉杰普特王公也并未参加1857至1858年的印度民族起义。1876年,英国议会通过“皇室封号法令”,拉杰普特诸邦正式成为英国附庸。据1901年英国殖民政府所进行的人口普查,英国将拉杰普特18个土邦及2个酋长国分为8组统治。
1947年印度独立后,废除了土邦政权,全国统一。拉杰普特地区改为拉贾斯坦邦及古吉拉突邦,拉杰普特诸土邦不复存在。[12]
社会、家庭与婚姻
[编辑]多元文化亚群体
[编辑]拉贾斯坦由许多不同文化的种姓和部落社群组合而成,像是:阿希尔(Ahir)、拉杰普特人、贾特人、米娜(Meenas)、萨拉斯瓦蒂、比尔人、坎吉尔(Kanjar)、古尔哈(Gurjar)、格拉西亚(Garasia)等,不胜枚举。[13]
其中拉杰普特人是拉贾斯坦邦的主体民族,是刹帝利阶级,被认为是勇敢的武士[14] ;
阿希尔的传统职业是放牧跟农业,是印度最大的放牧社群,但他们同时也以强大的战力闻名。[15]他们主要被发现在拉贾斯坦的阿尔瓦尔跟斋浦尔城市。
;贾特人原本在印度河下游是一群牧民,在拉贾斯坦邦是一群农民[16];米娜原本在拉贾斯坦邦地区统治多个地方,而后被拉杰普特人入侵并压制[17]。
古尔哈也是属于农业的部族,在拉贾斯坦邦因为抗议印度保留制度(Reservation in India)而跟州政府发生冲突[18],目前在拉贾斯坦邦被归类为其他落后阶层(OBC)[19]。特别的是,拉贾斯坦邦的古尔哈社区的性别比例降低,因此传出一妻多夫的新闻,家庭的兄弟分享同一个女孩。[20][21]
坎吉尔人起源于拉贾斯坦邦,后逃进丛林依靠森林维生,传统职业是狩猎;出来后开始从事农业[22] ,但拉贾斯坦邦的坎吉尔人从事游牧[23] 。
还有马尔瓦尔人(Marwari),他们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商业社区,一开始是拉杰普特人王国时期的内陆贸易商,后来成为工业生产和其他行业的投资者[24]。
童婚与高纳
[编辑]童婚在法律上是犯法的,但在拉贾斯坦邦仍然盛行童婚。[25]
双方父母会在孩子儿童时期便安排婚姻,并互赠礼物等。之后会进行婚礼的仪式,但是婚后女孩依然和自己的父母同住,不会和丈夫走,一直到新郎新娘都成长至一定的岁数(法定结婚年龄为十八岁,但事实上女孩的平均结婚年龄为十五岁[25]),会再举行一个叫“高纳”(Gauna)的仪式。经过此仪式后婚姻才算完成。[26] 造成童婚的现象有许多原因,像是父母希望借着婚姻关系吓阻性侵。对穷人家而言,女儿越早嫁出去就只需付越少的嫁妆,也少一个需要喂养的人口。另外还有许多人受到社会氛围影响,便帮孩子决定婚事。[27][26]
季风节
[编辑]季风节(英语:Teej),Teej是一个主要盛行于尼泊尔以及印度北部的节日,其意义是为了庆祝女神帕尔瓦蒂和其丈夫湿婆神的结合、团聚,在每个地区庆祝方式有所差异,而节日的名字也不大相同。[28]
在拉贾斯坦邦,因为节日期间会出现大量的绿色事物,所以Teej被称为green Teej,另外,Teej也只庆祝两天(印度教农历的Shravana月的第三、四天)[29]。Teej是一个属于女性的节日,妇女们穿戴鲜艳华丽的服饰,手和脚绘上细致的曼海蒂纹身,代表了吉祥以及幸福。在庆祝节日时,除了大量的歌舞、上寺庙祈祷等,已婚的妇女会为了祈求丈夫的长寿而禁食,甚至滴水未沾。在禁食的这一天,她们还会返回娘家荡秋千并从亲朋好友那里收到许多礼物,并寻找一种名叫teej的小型红色昆虫。未婚的妇女不一定要禁食,但她们也可以这么做,祈祷自己能嫁给像湿婆这样的丈夫,并且她们也一样能收到礼物。[30]
Karva Chauth
[编辑]又可拼为Karwa Chauth。此节日也是妇女很重要的节日之一,在印度教农历的Kartik月的满月之后第四天举行,主要在印度北部盛行。[31]
庆祝方式
[编辑]这一天和teej相似,已婚妇女一样实行严格的禁食来为丈夫祈福。这天妇女不用做家务,而且会特别精心装扮,在手指上彩绘漂亮的曼海蒂、穿漂亮的沙丽,并收到许多礼物。 黎明前,妇女会先吃由婆婆准备的一餐──Sargi,之后一整天不吃东西、滴水不沾,一直到她们看见月亮,接着她们会透过筛子看着丈夫以及月亮,水透过反射的方式奉献给月亮,之后丈夫会给妻子一口水以此打破斋戒。 月亮出来之前,社区里的已婚妇女会聚在一起坐成圆圈,她们祭拜帕尔瓦蒂女神的泥偶,并唱歌、说故事、交换小土油灯七次,祈祷家人的健康,也是妇女的社交场合,这个仪式被称为“ Puja Rituals”。[31][32]
意义
[编辑]这个节日不只是为丈夫祈福,还庆祝了女人间特殊的友情。在古代,安排婚姻盛行,结婚时女性会认识另一位女性,并和她透过仪式成为神的朋友,她们之间的关系能让新娘更能够适应新的生活,不至于在夫家感到太过孤单寂寞,透过心理层面间接防止新娘逃跑。[31]
在拉贾斯坦邦这个节日有其自身的意义。妇女们用泥土、米和小麦制作咖啡。她们在这天穿着他们的婚礼礼服或披肩式围巾(Chunari)。这个节日在拉贾斯坦邦是Jyeshtha月进行,也被称为Vat Purnima。传说进行这种斋戒的女人不仅为丈夫赢得福祉,而且在未来的七次出生也会获得同一位丈夫。[33]
关于节日的故事
[编辑]- 有一个叫做韦尔瓦蒂(Veeravati)的王后是家中唯一的女儿,因此她的七个兄弟非常疼爱她。之后在Karva Chauth这一天,她实行的严格的禁食,在月亮还没出来之前又渴又饿,她的哥哥们不忍心看她受苦,因此就在附近的树上点火,用筛网隔着,制造月亮出来的假象,因此韦尔瓦蒂就吃了东西,没想到国王却死了。她哭得很伤心,女神帕尔瓦蒂向她接露整件事的原委,并告诉她再斋戒一次,当她完成斋戒后,阎王就只得被迫将她的丈夫复活。[34][35]
- 一个名叫卡瓦(Karva)的女人深深爱着她的丈夫。有一天在洗澡时,他的丈夫被鳄鱼抓住了,卡瓦于是用棉纱将鳄鱼捆绑起来,接着去找阎王要求祂将鳄鱼送到地狱。阎王拒绝了她,她就威胁要诅咒他。阎王害怕一个忠诚的妻子的力量,便将鳄鱼送到地狱,并祝福卡瓦的丈夫长寿。[35]
购买新娘
[编辑]拉贾斯坦邦中,较为落后的地区或低下的种姓之间允许女人在离婚后和其他男人再婚,多数情况下,是由男方主动打破婚约,然后将女人转手卖出,他们接收到的“彩礼”便可以拿去买新的妻子;除了丈夫,父亲也有可能强迫女儿一直结婚,从中赚钱。[36]
重男轻女与嫁妆
[编辑]在印度,一个女人一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生孩子,能生出儿子被视为是为家庭增添荣耀、也让家庭有了后继,女人的价值会母凭子贵而涨高。通常女人在怀了一胎或两胎的女儿后,若再有女儿就有很大的机会堕胎。较高种姓的女人能和丈夫或婆婆讨论,可是较低种姓的女人便只能接受丈夫堕胎的意见,另外还有些女人因为社会压力而自己想要堕胎。
家庭中的女性一般也没有继承不动产的权利,除非她没有兄弟或是她透过法律的方式来保证自己的权利,可是大部分的女性还是会认为如果她们继承不动产是很贪心的行为,而且会伤害的自己兄弟的福祉。因此做为动产的嫁妆对于女性来说就特别重要。
嫁妆被视为是新娘的荣耀。在婚前,新娘的父母就事先准备好嫁妆,一般来说,新娘也会自己准备嫁妆,像是刺绣棉被、床单等。嫁过去后,她的婆婆有权决定这些嫁妆的分配,像是分给小姑或是其他在这个家庭里要出嫁的女人。
嫁妆为女孩的家庭带来严重的负荷,因为足够的嫁妆能确保女性在新的家庭能取得较好的地位。[27]
产业与生活
[编辑]经济
[编辑]货币 | 印度卢比 (INR) |
---|---|
统计数据 | |
GDP | 7.67亿卢比(1100亿美元)(2016-17 est.) |
GDP增长率 | 24.7% (2016-17 est.) [37] |
各产业GDP | 农业: 19.5%工业: 30.5%服务业: 50% (2016-17 est.) [37] |
劳动力 | 农业: 44% 工业: 8% 服务业: 47% (2016-17 est.)[37] |
公共财政 | |
33.2% of GSDP (2016-17 est.)[37] | |
收入 | 1.23亿卢比(180亿美元)(2016-17 est.)[37] |
支出 | 1.71亿卢比(250亿美元)(2016-17 est.)[37] |
除非另有说明,所有数据单位均为美元。 |
此地区为印度第八大经济体,净国家国内产品(NSDP)超过115亿美元。 拉贾斯坦邦的经济在1994至2003年期间的复合平均增长率(CAGR)增长约6%。国家经济依赖于农业,工业,旅游和采矿部门。[38]
农业
[编辑]拉贾斯坦邦的农业部门,占该地区的经济收入近22.5%。 在拉贾斯坦邦,已经种植的总面积约为2000万公顷,其中20%的面积用于灌溉。 在拉贾斯坦邦种植的各种作物是小麦,油籽,坚果,乔瓦尔,大麦,克,豆类,巴拉,玉米和香料。更种植许多种水果和蔬菜,如橙子,芒果,柠檬,石榴,番石榴,马铃薯和豌豆。 农场主要靠贮水池和水井灌溉。 [38]
工业
[编辑]拉贾斯坦邦从工业部门获得收入,占该州经济的约32.5%。在拉贾斯坦邦,主要产业是地毯、植物油、羊毛制品,染料和纺织品,该州的私营部门行业包括石材、鞋类和皮革、玻璃器皿、陶瓷、钢铁、水泥和化学品,拉贾斯坦邦的重工业包括生产轧制铁路股和锌和铜冶炼。拉贾斯坦邦占该国水泥总产量的15%,占印度总盐产量的10%。[38]
旅游业
[编辑]占该州经济近15%的旅游业,拉贾斯坦邦的旅游业不断蓬勃发展,原因在于该州拥有极佳的自然风光,并且在该州各处都有许多宫殿和堡垒,吸引著来自印度和海外的游客。[38][39][40]
- Umaid Bhawan Palace: Umaid Bhawan Palace是拉贾斯坦邦最大的皇宫。
- Lake Palace: 坐落在 Pichola Lake, Udaipur.
- Hawa Mahal: 它被称为“风之宫”或“微风之宫”,因为宫殿中有950多扇窗户。
- Rambagh Palace: 曾是皇家宫殿现在转换成文物旅馆。
- Devi Garh Palace: 以前是一座宫殿,现今被改建为一家传统酒店。在2006年,纽约时报将其命名为“一家在印度次大陆上的先进豪华酒店”。
-
拉贾斯坦邦的旅游地图
其他
[编辑]交通、电力、金融、银行机构、电信、能源和基础设施部门,也为拉贾斯坦邦经济做出贡献,只是所占比例不高。[38]
传统寺庙
[编辑]拉贾斯坦的传统建筑,又称为是Maru Gurjara建筑,起源于西元六世纪时,印度拉贾斯坦邦地区及其周边地区。
词源
[编辑]Maru Gurjara这个名字起源于,过去拉贾斯坦邦和古吉拉特邦(Gujarat),在民族,文化和政治方面的相似之处。(拉贾斯坦邦的旧名为Marudesh,而古吉拉特邦被称为Gurjaratra。) “Maru Gurjara art”的字面意思是“拉贾斯坦邦的艺术”。[41]
发展
[编辑]Maru Gurjara建筑,让我们对过去拉贾斯坦建筑物的结构和技术有深刻的理解。Maru Gurjara建筑有两个突出的风格Maha-Maru和Maru-Gurjara。 根据M.A Dhaky的说法,Maha-Maru风格主要发展于Marudesa,Sapadalaksha,Surasena和Uparamala的部分地区,而Maru-Gurjara起源于Medapata,Gurjaradesa-Arbuda,Gurjaradesa-Anarta和古吉拉特邦的一些地区。[42] 有些学者,如:George Michell、M.A.Dhaky和Michael W. Meister等学者,认为Maru Gurjara神庙建筑完全是西印度建筑,与北印度神庙建筑完全不同。[43]Māru-Gurjara建筑与Hoysala寺庙建筑之间有些关联,在这两种风格中,建筑都以雕刻的方式作呈现。[44]
信仰与习俗
[编辑]信仰
[编辑]拉贾斯坦人的信仰主要以印度教为主,占了将近九成的比例,信仰人口数第二多的则是伊斯兰教,另外也有少部分的锡克教、耆那教、基督教和佛教信徒。
当地的印度教主要派别为湿婆派和毘湿奴派,而印度教三大派之一的沙克达教则是以女神巴哈瓦尼(Bhavani)的形式受到崇拜。[46]
拉贾斯坦穆斯林大部分是逊尼派。[47]随着伊斯兰教的引入,许多当地人皈依伊斯兰教,但他们仍然保持原本的传统,继续遵循从前的拉贾斯坦仪式和习俗,显示出拉贾斯坦人对当地文化的强烈认同。[48]
随着时间推移,拉贾斯坦的锡克教信徒也有所增加。虽然佛教在孔雀王朝时成为印度的主要宗教,但孔雀王朝对拉贾斯坦邦及其文化的影响极小,因此信仰佛教的人口数也不多。[49]而虽然耆那教在现今的拉贾斯坦邦并不普遍,但拉贾斯坦邦和古吉拉特邦在历史上曾是耆那教的强大信仰中心。[50]
习俗
[编辑]沙漠节
[编辑]这个节日在贾沙梅尔举办,于每年的1月至2月之间举行三天。 拉贾斯坦的男女会唱歌跳舞,唱出勇敢、浪漫和悲剧的歌谣。此外还有木偶戏、杂技表演、骆驼纹身表演、骆驼比赛、骆驼马球、传统游行等活动。[51]
MARWAR FESTIVAL(马尔瓦节)
[编辑]最初被称为Maand Festival,是在焦特布尔市最受欢迎的节日,在每年的9月至10月之间举行,为期两天,以纪念拉贾斯坦邦的英雄。 这个节日主要特色是马尔瓦地区的音乐和舞蹈,民间艺术家会歌颂英雄们的故事。另外也会举行骆驼纹身秀和各式各样的比赛。[52]
文学与艺术
[编辑]文学
[编辑][53] 拉贾斯坦文学的发展进程 分为3个阶段
- 公元900至1400年的早期
- 公元1400年至1857年中世纪时期
- 1857年至今的现代时期
最早
[编辑]最早被提及拉贾斯坦文学作品来自一个著名的作品Kuvalayamala。 778在马尔瓦东南部Jalor镇由Jain acharya Udyotan Suri提供。 Udyotan Suri将其称为Maru Bhasha或Maru Vani。 除了学术文献外,还有民间文学。民间文学包括民谣,歌曲,谚语,民间传说和颂歌。 英雄和伦理诗歌是拉贾斯坦文学历史上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
中期
[编辑]在拉贾斯坦邦的中世纪社会和政治机构的早期形成过程中,拉贾斯坦文学以及丁格尔语的virkavya(英雄诗歌)的发展形成了。马哈拉贾查塔尔辛格(1879-1929)是一位来自Mewar的信徒诗人。他的贡献是诗歌风格,本质上是一种吟游诗人的传统。另一位重要的诗人是Hinglajdan Kaviya(1861-1948)。他的贡献主要是英雄式的诗歌风格。
现代
[编辑]现代拉贾斯坦文学始于Suryamal Misrama的作品[45]。这个时期的另外两位重要诗人是Bakhtavara Ji和Kaviraja Muraridana。
Suryamal Misrama
[编辑]拉贾斯坦文学的重要作家,拉贾斯坦人称他为Maha Kavi,意思是“伟大的诗人”。他最重要的作品是Vamsa Bhaskara和Virasatsaī。Vamsa Bhaskara是一个关于历史英雄的史诗,叙述在Rajputana王子统治时期下的拉贾斯坦地区。Virasatsaī则是一本对句集,里面搜集了数百的对句。
美术
[编辑]拉贾斯坦人的绘画丰富多彩,这种绘画被称为Maru-Gurjar,为古代拉贾斯坦邦的皇室所大力推行。 在皇家赞助下,在拉贾斯坦邦发展出各种风格如phad绘画(Mewar)、微型绘画、kajali绘画、宝石绘画等,并在15至17世纪达到巅峰。在拉贾斯坦的绘画能发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多样性和想像力的创造力。 主要的艺术学校是Mewar,Marwar,Kishangarh,本迪,科塔,斋浦尔和阿尔瓦尔。[54]
Maru-Gurjar绘画的发展
[编辑]- 西印度的绘画风格 - 公元700年
- Mewar Jain绘画风格 - 公元1250年
- 苏丹国Maru-Gurjar绘画风格的混合 - 公元1550年
- Mewar,Marwar,Dhundar和Harothi风格 - 公元1585年
微型绘画
[编辑]微型绘画通常与莫兀儿艺术有关,但它在印度可以追溯到许多世纪,在各地发展出不同的风格。
宝石绘画
[编辑]通过使用细磨的宝石,将更亮的颜色添加到各种拉贾斯坦绘画中。各种宝石和半宝石用于宝石画中的不同颜色。
Phad绘画(Mewar)
[编辑]是最古老的拉贾斯坦艺术形式,基本上是用布做成的卷轴画,是印度布画的美丽标本。 这些都有自己的风格和图案,并且由于其鲜艳的色彩和历史主题而非常受欢迎。
Kishangarh绘画
[编辑]17、18世纪的重要风格
Kajali绘画
[编辑]拉贾斯坦邦的特殊艺术收藏,由拉贾斯坦邦某些地区的少数人所完成。每件由黑色卡哈尔和石材制成的画作都需要广泛的努力和专业的技术。
Bani Thani绘画
[编辑]拉贾斯坦地区著名的美术学校Kishengarh所擅长的风格。这可以归功于其皇室赞助人 - 拉贾·赛恩特·辛格,也被称为Nagari Das,他是这些画作的鼻祖。
舞蹈
[编辑]Ghoomar
[编辑]这是一种为女性而设计的社交舞蹈,在喜庆的场合进行表演。来自ghoomna,piroutte这个词,是一个非常简单的舞蹈,女士们只需轻轻地,优雅地在圈子里旋转。
Gait Ghoomar
[编辑]这是拉贾斯坦邦的Bhil部落的众多舞蹈形式之一,在胡里节期间演出,类似Ghoomar,但这是男女双方一起跳舞的表演。
Gait
[编辑]在Holi节上表演的舞蹈,只有男性才能表演。
Chari
[编辑]这在Kishengarh地区很受欢迎,是一种在头上放一个chari或盆,并将一盏发光的灯放在盆上的舞蹈。
Kachhi Ghodi
[编辑]这是一种在假马上进行的动作不大的舞蹈。男骑士穿着精心制作的服装的骑在装饰得很好的假马上。
火舞
[编辑]男孩们随着鼓声在火上舞动。
Teerah Taali
[编辑]男人们在后面演奏一种称为chau-tara的四弦乐器,而女人则坐在一堆manjeeras或铙中,,将他们绑在身上或用手中拿着的那些东西打自己。有时候,女人们还会在他们的牙齿之间放一把剑,或者在他们的头上放置点着灯的花盆。
音乐
[编辑]拉贾斯坦邦的乐器很简单但很不寻常,通常是由音乐家自己手工制作,每把乐器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很难能将拉贾斯坦的乐器统整与归类,较有名的乐器包括Morchang,Naad,Sarangi,Kamayacha,Rawanhattha,Algoza,Khartal,Poongi,Bankia和Da等。 拉贾斯坦最古老的民间音乐风格称为Maand。
现况
[编辑]产业
[编辑]网络行销
[编辑]建立新业务一直是企业家的一项繁忙的任务,但与过去几十年相比,州政府已经将这项任务变得更加简单。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拉贾斯坦邦政府实施了一个单一窗口系统,企业家可以与当局进行互动,以获得各自项目的法定批准。 为体现政府的承诺,该制度已通过颁布2011年拉贾斯坦邦企业单一窗口启用和清除法案而实施。此外,拉贾斯坦邦政府开始在手工业,与其他小型产业进行网上交易。[56]
IT产业
[编辑]在2015年时发布的政策,期待拉贾斯坦邦的资讯科技可以跟上欧美国家,在2025年前达成以下几项目标:
1、让两个人(至少每个家庭都有一位女性)知道如何接近使用网络和新媒体的科技。
2、实现高达5,00,000个直接可雇用的专业人士ICT部门
3、开发至少2000个技术创业公司
4、优先考虑IT / ITeS / ESDM行业
5、增加电流投资IT / ITeS领域,将IT营业额提高到5兆(印度卢比),并增加IT从国家出口到5000亿(印度卢比)。 [57]
社会问题
[编辑]随着时代的演变,女性主义也逐渐崛起,针对许多女性问题做出批判,像是Teej、Karva Chauth等关于女性的节日被视为是一种对于女性的压迫。还有像是拉贾斯坦的童婚问题,它造成的问题包括:使新郎新娘之间对彼此没有爱情的感觉、剥夺女性受教育的权利、孩子无法负担家庭责任、违反自由人权等,因此越来越多人反对童婚。目前政府正致力于制定相关法律、措施以解决传统与现代碰撞下的冲突。
保留制度
[编辑]印度的保留制度旨在提高落后社群的社会地位,并改善他们的生活[58]。实际措施为教育上颁发奖助学金[59]、保留民选机构中的席次,还有公家机关公务员的一定比例由特定的种姓、社群来担任等[60]。 目前官方认定的有计划种姓(Scheduled Castes,简称:SCs)、计划部落(Scheduled Tribes,简称:STs),以及其他落后阶层(Other Backward Class,简称:OBC)。 根据1976年的计划种姓和计划部落修正法,(The Scheduled Castes and Scheduled Tribes Orders Act, 1976)。以下列出拉贾斯坦邦的计划部落的名单。[61]
- Bhil, Bhil Garasia, Dholi Bhil, Dungri Bhil, Dungri Garasia, Mewasi Bhil, Rawal Bhil, Tadvi Bhil, Bhagalia, Bhilala, Pawra, Vasava, Vasave
- Bhil Mina
- Damor, Damaria
- Dhanka, Tadvi, Tetaria, Valvi
- Garasia (包含 Rajput Garasia)
- Kathodi, Katkari, Dhor Kathodi, Dhor Katkari, Son Kathodi, Son Katkari
- Kokna, Kokni, Kukna
- Koli Dhor, Tokre Koli, Kolcha, Kolgha
- Mina
- Naikda, Nayaka, Cholivala Nayaka, Kapadia Nayaka, Mota Nayaka, Nana Nayaka
- Patelia
- Seharia, Sehria, Sahariya
参考资料
[编辑]- ^ 1.0 1.1 "Geography"[1],GOVERNMENT OF RAJASTHAN,[06 06 2018].
- ^ "Population"[2],GOVERNMENT OF RAJASTHAN,[07 06 2018].
- ^ "Rajasthani"[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Ethnologue Languages of the world,[06 07 2018].
- ^ "Languages"[4],GOVERNMENT OF RAJASTHAN,[06 07 2018].
- ^ Mukherjee, Kakali. Marwari (PDF). Census India: 35. 201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3-20).
- ^ "Rajasthani (राजस्थानी/راجستھاني)"[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Omniglot the online encyclopedia of writing systems & languages,[06 11 2018].
- ^ "Climate"[6],GOVERNMENT OF RAJASTHAN,[06 06 2018].
- ^ 8.0 8.1 https://hk.saowen.com/a/9d9d662d79efd55073eacbcc751aafc2ddb3c6742f3c0db5b24a4ec11bf64a2b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大航海时代—拉杰普特人,塔劳里战役.温骏轩.2017.3
- ^ 9.0 9.1 9.2 9.3 9.4 吴志伟. 左腳向前,再度印度.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2 [2018-06-18]. ISBN 978-7-50198-393-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0).
- ^ Brajadulal Chattopadhyaya (1994). "Origin of the Rajputs: The Polit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Processes in Early Medieval Rajasthan". The Making of Early Medieval India.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19563-415-0.
- ^ 11.0 11.1 www.britannica.com/topic/Rajputwww.indianrajputs.com/history/
- ^ 存档副本. [2018-06-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03).
- ^ People of Rajasthan.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2月7日).
- ^ Serving Empire, Serving Nation by Glenn J. Ames, The University of Toledo, Pg 48
- ^ Sudipta Mitra. Gir Forest and the Saga of the Asiatic Lion. INDUS PUBLISHING COMPANY. 2005: 83 [2018-06-06]. ISBN 978817387183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0) (英语).
- ^ Wink, André, Indo-Islamic society: 14th – 15th centuries, BRILL: 92–93, 2004 [2013-08-15], ISBN 978-90-04-135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2) Quote: "In Sind, the breeding and grazing of sheep and buffaloes was the regular occupations of pastoral nomads in the lower country of the south, while the breeding of goats and camels was the dominant activity in the regions immediately to the east of the Kirthar range and between Multan and Mansura. The jats were one of the chief pastoral-nomadic divisions here in early-medieval times, and although some of these migrated as far as Iraq, they generally did not move over very long distances on a regular basis. Many jats migrated to the north, into the Panjab, and here, between the eleventh and sixteenth centuries, the once largely pastoral-nomadic Jat population was transformed into sedentary peasants. Some Jats continued to live in the thinly populated barr country between the five rivers of the Panjab, adopting a kind of transhumance, based on the herding of goats and camels. It seems that what happened to the jats is paradigmatic of most other pastoral and pastoral-nomadic populations in India in the sense that they became ever more closed in by an expanding sedentary-agricultural realm."
- ^ Rann Singh Mann, K. Mann. Tribal Cultures and Change. Mittal Publications. 1989: 17.
- ^ Gujjar of Rajasthan and ST Status. Countercurrents.org ! News. 2008-06-06 [2009-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0).
- ^ Central List Of Other Backward Classes: Rajasthan. National Commission for Backward Classes. [2007-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28).
- ^ Manipadma Jena. Men without women. The Hindu. 2003-08-03 [2007-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03-21).
- ^ Astrid Lobo Gajiwala. Diminishing returns. The National Catholic Reporter. 2005-02-07 [2007-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8).
- ^ Kanjar in People of India Uttar Pradesh Volume XLII edited by A Hasan & J C Das page 704 ISBN 8173041148
- ^ Kanjar People of India Rajasthan Volume XXXVIII Part Two, edited by B.K Lavania, D. K Samanta, S K Mandal and N.N Vyas, pages 498 to 500, Popular Prakashan ISBN 81-7154-769-9
- ^ Kudaisya, Medha M. Marwari and Chettiar Merchants. 1850s-1950s: Comparative Trajectories. Kudaisya, Medha M.; Ng, Chin-Keong (编). Chinese and Indian Business: Historical Antecedents. Leiden: BRILL. 2009: 87 [2012-05-23]. ISBN 978-90-04-17279-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1).
- ^ 25.0 25.1 Neeraj Mishra with Anjali Doshi; Navin, P; G Manju Sainath and Rohit Pariha. Unravelling The Knot; The proposed amendment to the Sharda Act could signal the end of child marriages in India. By making registration of weddings mandatory, there may finally be a mechanism to check under-age matrimony.. 今日印度. 2005: 75.
- ^ 26.0 26.1 K. Santhaa Reddy,. CHILD MARRIAGES-Need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Customs). 2002-03-07 [2018-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4) (英语).
- ^ 27.0 27.1 Sandhu; Sukhreet Kaur. Womb to Tomb - A Pathetic Story of a Woman in India.. Language in India. 2012, 12 (3).
- ^ Subhamoy Das. A Guide to Teej, Hindu Fasting Festivals for Women. ThoughtCo.com. 2017年 (英语).[永久失效链接]
- ^ Manju Bhatnagar. The Monsoon Festival Teej in Rajasthan. Asian Folklore Studies. 1988, 41 (1).
- ^ Ann Grodzins Gold. Waiting for Moonrise: Fasting, Storytelling, and Marriage in Provincial Rajasthan. Oral Tradition. 2005, 29 (2).
- ^ 31.0 31.1 31.2 Sarika Rana. Karwa Chauth 2017 (Karva Chauth): Muhurat Timings, Date, Significance, Celebrations and Feast. 新德里电视台. 2017年10月7日 [2018年6月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8月21日) (英语).
- ^ Society for the Confluence of Festivals in India. Rituals and Festivities. Society for the Confluence of Festivals in India. [2018-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6) (英语).
- ^ Society for the Confluence of Festivals in India. Regional Significance of Karwa Chauth. Society for the Confluence of Festivals in India. [2018-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0) (英语).
- ^ 印度尤. 專屬夫妻的祈福日-另類七夕,她們隔著篩網看丈夫. 联合线上公司. 2017-04-08 [2018-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9) (中文).
- ^ 35.0 35.1 Society for the Confluence of Festivals in India. The Legend of Karwa Chauth. Society for the Confluence of Festivals in India. [2018-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30) (英语).
- ^ ROHIT PARIHAR. Custom in Rajasthan forces women into string of marriages for 'bride price'. 今日印度. 2006-05-08 [2018-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0) (英语).
- ^ 37.0 37.1 37.2 37.3 37.4 37.5 存档副本 (PDF). [2018-06-1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01-10).
- ^ 38.0 38.1 38.2 38.3 38.4 存档副本. [2018-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9).
- ^ 存档副本. [2018-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16).
- ^ 存档副本. [2018-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2).
- ^ Vasishtha, Rādhākrishṇa (1995). Art and artists of Rajasthan: a study on the art & artists of Mewar with reference to western Indian school of painting. p. 22.
- ^ The sculpture of early medieval Rajasthan By Cynthia Packert Atherton
- ^ Beginnings of Medieval Idiom c. A.D. 900-1000 by George Michell
- ^ The legacy of G.S. Ghurye: a centennial festschrift By Govind Sadashiv Ghurye, A. R. Momin,p-205
- ^ Population by religion community – 2011. Census of India, 2011. The Registrar General & Census Commissioner, India.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8-25).
- ^ The Jains By Paul Dundas, Pg 148
- ^ Muslim Communities of Rajasthan, ISBN 1-155-46883-X, 9781155468839
- ^ Rajasthan, Volume 1 By K. S. Singh, B. K. Lavanta, Dipak Kumar Samanta, S. K. Mandal, Anthropological Survey of India, N. N. Vyas, p 19
- ^ Land and people of Indian states and union territories:Rajasthan by Gopal K. Bhargava, Shankarlal C. Bhatt, p 18
- ^ Jainism: the world of conquerors, Volume 1 By Natubhai Shah, p 68
- ^ rajasthan tourism. [2018-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2).
- ^ rajasthan tourism. [2018-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2).
- ^ 拉贾斯坦政府网站. Literature.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2月19日) (英语).
- ^ 拉贾斯坦政府网站. Art&Culture.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2月19日) (英语).
- ^ 拉贾斯坦政府网站. Folk Dance&Music.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4月30日) (英语).
- ^ 存档副本. [2018-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30).
- ^ http://rajasthan.gov.in/_layouts/15/newsp/IT%20Policy%202015.pdf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第十三页
- ^ Sheth, D. L. Reservations Policy Revisited. Economic and Political Weekly. 1987-11-14, 22 (46): 1957–1962. JSTOR 4377730.
- ^ Guess how many Indians get merit-based scholarships. Rediff. 2014-09-01 [2016-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9).
- ^ Metcalf, Barbara D.; Metcalf, Thomas R. A Concise History of Modern India. New York: Cambridge. 2012: 274. ISBN 978-1-107-67218-5.
- ^ List of notified Scheduled Tribes (PDF). Census India: 2. [2013-12-1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3-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