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雪曼
外观
尹雪曼 | |
---|---|
出生 | 尹光荣 1918年3月15日 中华民国河南省汲县 |
逝世 | 2008年2月23日 | (89岁)
职业 | 记者、小说家、文学评论家、官员 |
国籍 | 中华民国 |
教育程度 | 西北大学法学士 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文学硕士 |
代表作 | 《海外梦回录》 《中国新文学史论》 |
尹雪曼(1918年3月15日—2008年2月23日),河南汲县人,中华民国记者、小说家、文学评论家、台湾省政府、教育部官员[1]。
生平
[编辑]西北大学法学士、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文学硕士毕业。曾任《益世报》、《民国日报》、《西京平报》、《香港时报》、《香港工商日报》、《台湾新闻报》、《中华日报》记者、重庆《新蜀夜报》副刊主编、《台湾新生报》南部版采访主任、副刊主编、副总编辑。先后执教于成功大学、中国文化大学、政治作战学校、台湾艺术专科学校、世界新专等校。历任台湾省教育厅秘书、台湾省电影制片厂主任秘书、教育部文化局第二处处长、行政院国军退辅会参事,并兼任该会荣光周刊社社长16年、中华民国青溪新文艺学会理事长、中华民国作家艺术家联盟会长。[1]
1953年初,和王书川、骆学良共创出版文艺书刊的“新创作出版社”[2]。1959年冬,与王书川、陆震廷等人开始“中国文艺协会南部分会”文艺活动。曾获中华文艺奖金委员会五四奖金、中山文艺奖、教育部学术文艺奖、中国大陆《瞭望》周刊“宝岛在我心中”征文特别奖等奖项。[1]
创作文类有论述、散文、小说、传记等。1934年于天津《大公报》发表第一篇小说〈二憨子〉[2];抗战期间,以报导文学的形式刻画社会战乱;来台后风格转向,转为具有战斗意识和针砭时代社会风。如《海外梦回录》描绘1960年代台湾海外学子,被誉为最早的一部“留学生文学”台湾作品。论述以文学理论、文艺史、小说研究为主,如著《中国新文学史论》,并主持《中华民国文艺史》编纂工作,将中国大陆1920、1930年代现代文学作家及其作品,于台湾的官方文献中正式介绍,贡献颇多的中国现代文学以及1960年代文艺史料研究。[1]
作品
[编辑]- 《战争与春天》,1943年6月
- 《小城风味》,1953年6月
- 《彩虹》,1955年6月
- 《咾咕岛》,1956年1月
- 《尹雪曼自选集》,1958年8月
- 《苦酒》,1959年8月
- 《伙伴》,1960年4月
- 《迟升的月亮》,1960年8月
- 《桥》,1963年8月
- 《海外梦回录──台湾人在纽约》,1966年1月
- 《留美外记》,1968年2月
- 《中国人在美国》,1969年11月
- 《阳光照在屋脊上》,1970年6月
- 《二十年来我国的文艺工作》,1971年2月
- 《西园书简》,1972年10月
- 《不自私的糊涂》,1973年3月
- 《现代文学与新存在主义》,1975年10月
- 《午夜的玄想》,1975年12月
- 《中国文学概论》,1975年12月
- 《十七岁.十七岁.十七岁》,1975年4月
- 《泛论文学与写作》,1975年4月
- 《历史的镜子》,1977年5月
- 《情与思》,1979年12月
- 《西是西东是东》,1979年6月
- 《五四时代的小说作家和作品》,1980年5月
- 《鼎盛时期的新小说》,1980年6月
- 《抗战时期的现代小说》,1980年7月
- 《多少重楼旧事》,1982年10月
- 《闲话天下》,1983年8月
- 《中国新文学史论》,1983年9月
- 《中国现代文学的桃花源》,1984年10月
- 《从古典出发》,1984年8月
- 《月亮不再圆》,1985年9月
- 《二憨子》,1986年12月
- 《军学权舆──蒋百里传》,1988年6月
- 《台北屋檐下》,1990年11月
- 《战场经营启示录》,1990年5月
- 《变调的结婚进行曲》,1995年10月》,2003年12月
- 《尹雪曼的文学世界之三.文情与哲思
- 《尹雪曼的文学世界之一.回头迢递便数驿》,2003年8月
- 《尹雪曼的文学世界之二.智慧的花朵》,2003年9月
- 《尹雪曼的文学世界之四.行旅人的告白》,2006年2月
- 《尹雪曼的文学世界之五.文艺二三事》,2006年3月
参考
[编辑]注脚
[编辑]文献
[编辑]- 顾敏耀. 戰後外省作家的台灣書寫──尹雪曼《小城風味》探析 (PDF). 东海大学图书馆馆刊: 17-25.
- 王志健. 一半聰明 一半兒傻 (PDF). 文讯杂志. 1989-04, (革新3(42)): 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