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尔本
墨尔本 Naarm Melbourne | |
---|---|
坐标:37°48′49″S 144°57′47″E / 37.81361°S 144.96306°E | |
国家 | 澳大利亚 |
一级行政区 | 维多利亚州 |
地方政府区域 | 31个(位于大墨尔本地区) |
建立 | 1835年8月30日 |
面积(GCCSA)[1] | |
• 总计 | 9,992.5 平方公里(3,858.1 平方英里) |
海拔 | 31 米(102 英尺) |
人口(2023)[2] | |
• 总计 | 5,235,407人 |
• 排名 | 第一 |
时区 | 澳大利亚东部标准时间(UTC+10) |
“墨尔本”的各地常用名称 | |
---|---|
中国大陆 | 墨尔本 |
台湾 | 墨尔本 |
港澳 | 墨尔本、美利滨 |
澳大利亚 | 墨尔本、墨城、墨累滨、新金山 |
旧译 | 美尔钵、美尔砵、尾利彬 |
[3][4][5][6] |
墨尔本(英语:Melbourne,缩写作 MEL),位于澳大利亚东岸,是澳大利亚的第二大城市[7][8][9],也是维多利亚州的首府。坐落于大分水岭余脉雅拉山脉西南、菲利普港湾东北两面的沿岸平原。墨尔本的城市座右铭是“随行聚力”。
“墨尔本”一词可有两个含义,最常见的是指墨尔本大都会区(Greater Melbourne),由31个地方政府区域组成[10],延伸腹地包括整个莫宁顿半岛、雅拉河谷以及西吉普斯兰地区的一部分,面积达到3858.1平方英里(9992.5平方公里),是全球最广大的都会区之一;另一个定义是专指以雅拉河下游北岸的墨尔本中央商业区[11]为主的墨尔本市(City of Melbourne)地方政府区域,位处菲利普港湾北端的雅拉河口湾以东[11],是整个墨尔本大都会区的商业和零售贸易中心,经1993年的行政改制后,现时中央商业区人口约20,000[12]。整个大都会区截止至2016年共有488万人[13][14][15][16][17],市民大多数居住在中央商业区周边30公里范围内,而且居住在城东面的人口远远多于城西的人口。
墨尔本曾经举办过1956年夏季奥运会,是南半球首个举行奥运会的城市;2006年共和联邦运动会亦在此举行,被誉为“澳大利亚的文化首都”[18],同时亦是全国的文化、商业、教育、娱乐、餐饮、体育及旅游中心[19]。墨尔本在服饰、艺术、音乐、电视制作、电影及舞蹈等潮流文化领域引领澳大利亚,甚至于全球该领域范围都具备一定的影响力。墨尔本也是澳大利亚多民族文化的中心,拥有着为数众多的移民。
2008年,墨尔本获得英格兰罗浮堡大学的全球化与世界级城市研究小组与网络评为“第一YO级世界都市”[20]。从2002年至今,墨尔本一直占据由《经济学人》选出的世界最佳宜居城市的三甲位置[21][22][23][24][25],2011年到2017年连续七年位列第一[26][27]。
历史
[编辑]墨尔本原称“Bearbrass”,在欧洲人殖民范迪门斯地47年后,即1835年设立[28]。1837年,更名为墨尔本,以纪念英国首相第二代墨尔本子爵威廉·兰姆[28]。本城最早的原住民居住于现在的雅拉河畔以及菲利普岛,原住民在墨城所居住的岁月超过40,000年。英国政府于1803年制定殖民地法案,並在沙利文湾规划菲利普港区,但是这一规划在制定后即被放弃数月。
1835年5月至6月间,约翰·彼特曼在位于现在的墨城市中心以及北区筹组“菲利普港口协会”,並与当地原住民部落领袖 wurundjeri 酋长商讨且达成了一项600,000亩的土地的永久交易计划。随后John Batman当即选择了位于雅拉河北岸的一片广大土地,表示将建设成一个大型的村落,随后其与大部分菲利普港协会成员返回位于塔斯马尼亚岛的根据地。于此同时,另外一个由约翰·贝霖领导的协会抵达同一地点並建立新的居住地。至此两个不同的协会开始为这片土地的所有权产生不愉快。1835年8月30日,两个协会达成一个共同分享的和平协议,而此前由菲利普港口协会与原住民所达成的交易被取消,且由新南威尔斯州政府[注 1]给予菲利普港口协会适当的补偿。至此,定居者可以任意地选择该区域的任何位置定居,政府亦开始勉强地接受来自英国的新定居者,并准许在此建立新的城市。
墨尔本于1835年正式建城。1840年全城人口有1万人,最早的城市移民来自英国的自由民。墨尔本于1847年获维多利亚女王授予城市地位,其后成为刚设立的维多利亚州首府。1850年,殖民者在墨尔本周边发现金矿,使其快速发展,来自世界各地的大批人口纷纷移民至,其中包括英国、爱尔兰、德国、意大利、荷兰及中国等,墨尔本遂得名新金山;另外的一座在此前发现金矿的美国城市金山则被改称为旧金山。至1854年,墨尔本的人口达到123,000人,超过旧金山的淘金人数。1850年代,英国设立维多利亚殖民区期间,择定墨尔本为殖民区的府城。
1901年,澳大利亚联邦成立时,墨尔本已是全国的金融与文化中心,澳大利亚联邦议会的驻地也在墨尔本国会大厦,然而当时新南威尔斯州的首府悉尼人口已超越墨尔本,工商业的发展亦高于墨尔本,双城皆力争联邦首都的地位,使定都的问题陷入僵局。为了平衡双城之争,1900年通过的澳大利亚宪法规定首都应设于悉尼所在的新南威尔斯境内但必须距离悉尼至少200英里。最后澳大利亚在1908年决议将首都设在相当于双城之间的堪培拉。惟迟至1927年,澳大利亚国会才真正从墨尔本迁往堪培拉[29]。
气候
[编辑]墨尔本地处大分水岭余脉的外侧,西南面有水深较浅但面积较广的菲利普港湾,南面的莫宁顿半岛和贝拉林半岛将大部分来自于南大洋的冷空气屏蔽,都市区的大部分地区常年受东南面塔斯曼海的南太平洋暖流影响,处于副热带的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的交叉地带,全年气温变化较为和缓,降水分布均匀(下半年降水量略多)。但由于同时受到西面从大澳大利亚湾吹过西部火山平原和南面来自巴斯海峡的部分印度洋和南大洋西风带残余寒流的影响,冷空气被布里斯班山脉和奥特威山脉局限只能从吉朗附近通过以西南风的形式吹过水温较暖的菲利普港湾产生大湖效应,加上整个北面和东面被西北的维多利亚中部高地(大分水岭余脉)、东北的雅拉山脉(维多利亚阿尔卑斯山脉余脉)和东面的丹德农山脉(雅拉山脉支脉)半环抱利于地形降水,墨尔本早晚温差大(超过10°C)、晴阴突变的天气状况也比较常见,有“一天有四季”的俗称。城区内全年无霜降,冬季(雨季)温暖短暂,降雨频繁,略微潮湿,降雪少见(墨尔本地区上一次降雪追溯到1986年7月);夏季(旱季)漫长而温热,相对干燥,高温天气少见,偶有极端高温(尤其是热浪发生时)。最冷月为7月,平均气温10.5℃;最热月为1月,平均气温21℃。极端最低气温−2.8 °C(1901年7月4日),极端最高气温46.4℃(2009年2月7日)。
虽然墨尔本有南面的菲利普港湾与莫宁顿、贝拉林两个半岛、西南面的奥特威山脉和东南面的斯特爵雷茨基山脉屏障来自南方的极地洋流,北面又有大分水岭隔离来自内陆的干旱热浪,气候普遍较为平缓舒适,但由于受气候变暖的影响,近年来其平均温度(尤其是旱季)呈明显上升趋势,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频率和程度也显著升高和加深。例如2009年1月末至2月初,热浪突袭澳大利亚,墨尔本是主要的受影响城市之一。该市保持了150年之久的最高温纪录就在此期间被打破 [30]。加上臭氧层空洞的问题,墨尔本夏季的阳光也容易引起皮肤癌,市民在外出时均会涂上防晒油以减少紫外线的伤害。
墨尔本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历史最高温 °C(°F) | 45.6 (114.1) |
46.4 (115.5) |
41.7 (107.1) |
34.9 (94.8) |
28.7 (83.7) |
22.4 (72.3) |
23.1 (73.6) |
26.5 (79.7) |
31.4 (88.5) |
36.9 (98.4) |
40.9 (105.6) |
43.7 (110.7) |
46.4 (115.5) |
平均高温 °C(°F) | 25.9 (78.6) |
25.8 (78.4) |
23.9 (75.0) |
20.3 (68.5) |
16.7 (62.1) |
14.1 (57.4) |
13.5 (56.3) |
15.0 (59.0) |
17.2 (63.0) |
19.7 (67.5) |
22.0 (71.6) |
24.2 (75.6) |
19.9 (67.8) |
平均低温 °C(°F) | 14.3 (57.7) |
14.6 (58.3) |
13.2 (55.8) |
10.8 (51.4) |
8.6 (47.5) |
6.9 (44.4) |
6.0 (42.8) |
6.7 (44.1) |
8.0 (46.4) |
9.5 (49.1) |
11.2 (52.2) |
12.9 (55.2) |
10.2 (50.4) |
历史最低温 °C(°F) | 5.5 (41.9) |
4.5 (40.1) |
2.8 (37.0) |
1.5 (34.7) |
−1.1 (30.0) |
−2.2 (28.0) |
−2.8 (27.0) |
−2.1 (28.2) |
−0.5 (31.1) |
0.1 (32.2) |
2.5 (36.5) |
4.4 (39.9) |
−2.8 (27.0) |
平均降雨量 mm(吋) | 47.6 (1.87) |
48.0 (1.89) |
50.3 (1.98) |
57.4 (2.26) |
55.8 (2.20) |
49.0 (1.93) |
47.5 (1.87) |
50.0 (1.97) |
58.1 (2.29) |
66.4 (2.61) |
60.4 (2.38) |
59.5 (2.34) |
650.0 (25.59) |
平均降雨天数 | 8.4 | 7.5 | 9.4 | 11.8 | 14.6 | 15.4 | 16.1 | 16.1 | 14.9 | 14.2 | 11.8 | 10.4 | 150.6 |
月均日照时数 | 279.0 | 234.9 | 210.8 | 168.0 | 120.9 | 108.0 | 114.7 | 145.7 | 171.0 | 195.3 | 210.0 | 232.5 | 2,190.8 |
数据来源:[31] |
行政区划
[编辑]自1989年行政区域改制后,大墨尔本地区原本的30个区被重新规划为31个地方政府区域。大墨尔本地区的范围包括墨尔本中央商务区周边的地区以及改制之前墨尔本的区,而这31个地方政府区域亦包括了三个之前属于乡村的“郡”。近二十年来,墨尔本市城市化发展迅速,为澳大利亚人口增长最快的城市;这亦直接导致了大墨尔本地区的不断快速外扩蔓延,因此吸收了周边一些原来并不属于墨尔本的地区。
因为不断增长的人口以及城区的扩大,随之而来的带动了交通以及服务行业的交叉外扩,许多新区域的形成在行政方面亦扩大了当地市议会、警察局、学校等服务部门的影响力。近数十年来随着墨尔本的工业区转型,之前的大部分重工业工厂以及污染行业全部迁移至亚洲地区;一些之前的工业区亦变成以住宅为主的区域。而随着人口增长以及交通的快速发展亦会带来许多相应的新型住宅区。
下列是墨尔本地区的31个地方政府区域,包括27个市和4个郡:
|
|
|
|
经济
[编辑]墨尔本是全澳乃至亚太地区的经济和商业中心城市之一。多家澳大利亚大型公司的总部位于墨尔本中央商务区,包括澳大利亚四大银行当中的澳纽银行,澳大利亚国民银行;全球矿业巨头力拓集团和必和必拓;Medibank私人保险,电信行业巨头Telstra,零售业巨头Coles超级市场,百货行业巨头迈尔;汽车业巨头霍顿;电子零售业巨头JB HI-FI等。亦有多家跨国公司的澳大利亚乃至南半球总部设立于墨尔本,包括奔驰、BMW、东芝、惠普、松下、西门子、博士、佳能、尼康、摩托罗拉、马自达汽车、丰田汽车、本田汽车、日产汽车、福特汽车、三菱汽车、三菱重工、7-Eleven、安联、野村证券、德勤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ING集团、摩根大通、KFC等。
2012年4月,墨城的失业率为5.2%,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准的5.4%。[32]根据《经济学人》于2012年的统计,墨尔本是世界上生活成本第8昂贵的城市。[33]而墨城的房价自1990年代开始后亦逐年递增,涨幅度在20年间达到了400%。
当地政府亦会保障当地人优先就业,而在墨尔本,时薪平均约25澳元,最低工资为18澳元[34]。
墨尔本亦是全球生物科技的中心城市之一和全澳的科技中心,澳大利亚以及世界各国的大多数生命科学、电子、高科技、能源企业总部或是澳大利亚(澳纽)总部都位于墨城东南部的莫纳什大学周边地区;该地区附加了多个莫纳什大学以及墨尔本大学的大型实验室,亦被称为是“澳大利亚矽谷”。 墨尔本的服务行业极为发达,是澳大利亚和南半球的购物中心城市。众多大型购物中心遍布大墨尔本地区。
法律
[编辑]墨尔本的法律框架以及行使权利是基于维多利亚州以及澳大利亚联邦法律制定形成的。大墨尔本地区均被维多利亚州的各项法律覆盖,立法机构为维州议会的两院;而行使法律的的机构包括维州高等法院,墨尔本以及各市镇的地区法院。执法机构则是维多利亚州警察,维州警察的执法范围不仅包括大墨尔本地区,而且涵盖全州的陆地,海域及空域范围。另外维州的检控部门亦为维州警察的一部分。此外在机场,港口等含有海关的入境地点,以及任何涉及到联邦事务的执法事项上,澳大利亚联邦警察则具有执法权利。
文化
[编辑]墨尔本被公认为是澳大利亚文化的灵魂城市,市民以极高的文化涵养而著称于世。城市无论在建筑、多元文化、饮食、文学、体育、艺术及时尚方面都处于澳大利亚乃至世界的最前沿。此外多项闻名的文化及艺术活动亦会每年于墨尔本举行。
建筑
[编辑]墨尔本市拥有众多的维多利亚式建筑,数量在全球仅次于伦敦。此外一些近代产生的哥特式建筑亦成为当代建筑的典范。墨城市中心拥有众多的新式以及代表着城市发展史的古老建筑,交相辉映,景象独特。此外,有小意大利之称的来贡街以及附近拥有大量的数代意大利移民带来的意式文化以及意大利风格的建筑。此外在例如海德堡等德国后裔云集的区域亦有各式各样的德式风格建筑。
墨城的城中心亦拥有众多地标建筑,包括位于墨尔本大学内的大量饱含历史的维多利亚式建筑,有“旋舞的裙子”之称的世界知名建筑维多利亚艺术中心、现代维多利亚式建筑的典范墨尔本演奏中心位于南岸、而现代建筑丽奥图大厦双塔以其碧蓝的塔身闻名于世、发现大楼则曾是世界上最高的纯住宅大厦,为目前墨城的最高建筑物、维多利亚国立美术馆(NGV)宽阔的水幕墙,皆是墨市多元文化汇聚的体现。墨城其它的著名建筑还包括维多利亚州立图书馆及墨尔本市政厅等。
墨尔本有南半球的“教堂之城”之美誉,城内存在大量维多利亚时期遗留下的大量各式的大型教堂,其中包括著名的卫斯理堂、圣保罗座堂、苏格兰教堂、圣巴特利爵主教座堂及圣米迦勒联合教会等。
皇家展览馆位于墨城市中心东北部的卡顿园林内,是澳大利亚第一座被评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的建筑。展览馆于1880年由澳大利亚著名建筑师约瑟夫利德设计,并于1888年完工在墨尔本国际展览会时投入使用,此后成为城市最受到瞩目的地标建筑之一。另外一座地标建筑是弗林德斯街车站,该车站始建于1879年,并与1883年开放使用。现今车站作为墨尔本轨道交通中的中心环线的主要中转车站之一平均每日大概接纳850,900人次的通勤者。[35]现今弗林德斯街车站因为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以及所处的地理位置,已经成为墨尔本的城市象征之一,曾多次出现于电影和电视等公众媒体当中。位于市中心东端的国会大厦则是澳大利亚新古典主义风格政府建筑的突出代表,公认为澳大利亚各级立法机构使用的历史建筑中最庄严宏伟的一座。
多元文化
[编辑]同澳大利亚其它城市一样,墨城的居民以英国和爱尔兰移民人数以及后裔为最多。且另有大量来自欧洲大陆的移民,包括德国、意大利、希腊、荷兰、法国、俄罗斯以及东欧诸国。亚洲移民主要以来自中东、日本、韩国、印度、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国台湾、马来西亚、印尼以及越南为主。
华人及亚裔文化
[编辑]墨城中央的中国城聚集着很多十九世纪中叶淘金热时代来澳的华人后裔。1990年代后,与西方其它移民国家大城市一样,随着一些华人社区在郊区的崛起,华埠在墨尔本亦有衰败的迹象。城市远郊的博士山(Box Hill)、唐卡斯特(Doncaster)、威福利谷(Glen Waverley)、威蓝町(Williams Landing)、库克角(Point Cook)、史宾威(Springvale) 等以华人为主的区域先后云集了大量的华人商业中心,亦有越来越多的华人聚集在这些区域,形成了墨城的多个华人社区。墨尔本唐人街在2012年被美国有线新闻网评选为世界最佳唐人街之一,墨城的唐人街亦会在每年的端午节举办世界上最大的龙舟比赛[36]。2000年代后,随着中国大陆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和新移民涌入墨尔本,亦为这些区域的工商行业带来了繁荣。
如今的博士山和威福利谷等区域云集了大量的亚洲超级市场、中餐馆以及其他的专营亚洲商品的商店,而食品中亦充满了中港台以及东南亚地区各国的产品。而墨城本地亦有多份华语报纸,一些香港和台湾的传媒亦有进入墨尔本发展,如:《星岛日报(墨尔本版)》、《新报(墨尔本版)》、《大洋时报》、《墨尔本日报》、《澳大利亚日报》、《东方邮报》、《澳大利亚新报》、《联合时报》等。而本地的华人电台在1990年代后亦开始繁荣。
越南裔社区主要集中在富茨克雷区(Footscray)、斯普林维尔区(Springvale)和里士满区(Richmond)。韩裔社区主要集中在卡内基区(Carnegie)、库扬区(Kooyong)、图罗加区(Tooronga)。日裔社区主要在南岸区(Southbank)以及布赖顿区(Brighton)。留学生大部聚居在各大学附近,如考菲尔德区(Caulfield)、克雷顿区(Clayton)等。
墨尔本现任市长是萨莉·卡普(Sally Capp)。华裔澳大利亚人苏震西曾任墨尔本市长,出生于英属香港;少年时随父母移民澳大利亚。2001年7月,苏震西当选了府城首任民选市长,在此之前墨市市长皆由城市委员会所任命。2004年苏震西成功连任墨尔本市市长,2006年12月获选为全球最佳市长(World Mayor 2006)[37]。
艺术和时尚
[编辑]墨尔本是澳大利亚的艺术和时尚之都,亦是南半球最有浪漫格调和艺术家云集的城市。[38]位于墨尔本中央商业区的科林斯街是全澳乃至南半球最为著名的商业街及奢侈品购物集中地,云集了世界各地名牌服饰、珠宝、手表等品牌的旗舰店。
位于墨尔本东南的查斯顿购物中心是南半球最大的购物中心,面积达19万平方米,亦是全球第三大的购物中心[39][40]。
音乐
[编辑]墨尔本是澳大利亚音乐产业最为繁荣的城市之一,自二战以来产生了大量知名的流行音乐团体或个人。杰出代表有凯莉·米洛等。墨尔本的中央商务区亦是全澳乃至世界各地的街头艺人自由表演的大型舞台,每天都有许多不同的艺术家在墨城的市中心进行公开表演。而维多利亚艺术中心以及墨尔本演奏中心几乎每周都有大型乐团进行演奏表演或音乐剧目表演。
墨尔本交响乐团是澳大利亚历史最为悠久的城市交响乐团,亦是一个具有国际声誉的乐团之一;乐团目前的指挥为英国指挥家安德鲁·戴维斯爵士。
墨尔本每一年亦会举办的多个音乐活动,如:墨尔本国际爵士音乐节(Melbourne International Jazz Festiva),声浪音乐节 (SoundWave),圣杰洛米巷道音乐节 (St. Jerome’s Laneway Festival),Stereosonic音乐节及未来音乐节 (Future Music Festival)等。
教育
[编辑]墨尔本市是全澳乃至南半球的教育中心之一,墨尔本大学和莫纳什大学享誉国际,主要的大学有: (依2025QS世界大学排名排列)
- 墨尔本大学 2025QS世界大学排名#13
- 莫纳什大学 2025QS世界大学排名#37
- 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 2025QS世界大学排名#123
- 迪肯大学 2025QS世界大学排名#197
- 斯威本科技大学 2025QS世界大学排名#291
- 拉筹伯大学 2025QS世界大学排名#217
- 维多利亚大学 2025QS世界大学排名#741-750
传媒
[编辑]墨尔本是全澳的新闻中心城市之一,新闻集团的默多克家族早期的发展亦于墨尔本起步。城市发行量最大的两份报纸分属1840年创刊的《太阳先驱报》和1854年开始发行的《时代报》。这两份地方报纸都是在澳大利亚全国具有相当影响的报纸,在其他州和地区亦有小量发行。《太阳先驱报》隶属于新闻集团,以综合新闻报导为主,文稿的风格亦偏具娱乐性。而《时代报》则为费尔法克斯传媒旗下最为重要的报纸之一,风格保守,以政治性主题新闻见长。
墨尔本是七号电视网的全国总部所在地,七号电视网是全国最大的私营电视传媒机构之一,亦是目前全国收视群体最高的电视台。隶属总部位于墨尔本的西部七号传媒集团,而西部七号传媒集团亦控制雅虎澳大利亚及天空电视等全国性质的传媒机构。
体育
[编辑]墨尔本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体育中心城市之一,1956年曾举办澳大利亚以至南半球首次的奥运会。2006年,墨尔本举办共和联邦运动会亦堪称成功。2007年世界游泳锦标赛于墨尔本成功举办。
国际男子职业网球总会四大满贯之一的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于每年的一月于墨尔本公园举行,每年均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网球爱好者以及游客云集于墨尔本公园外场的草坪安营扎寨,形成一个独特的风景。作为全球网球运动的重镇,墨尔本在历史中曾产生大量的网球巨星;而位于城市东南的库扬网球综合区(Kooyong Stadium)亦是1988年以前的澳网主赛场,之后成为澳大利亚以及世界许多网球巨星的主要训练场地。
国际汽车联合会的一级方程式于每年赛事的第一站的澳大利亚大奖赛都在墨尔本的亚伯公园赛道举行,亚伯公园赛道亦是世界上三大城市赛道之一,在不进行比赛的普通时段,是作为公共道路开放于社会使用的。
墨尔本亦是澳式足球的发源地,大墨尔本地区拥有众多的AFL球队。每年9月中旬AFL的总决赛均固定在墨尔本板球场举行。
每年11月设有春季赛马节,当中的墨尔本杯及维多利亚打吡是澳大利亚全国瞩目的重大赛事,而前者更是全球四大赛马赛事之一。本市还有许多职业的澳式足球俱乐部,板球俱乐部以及足球俱乐部。主要的足球俱乐部以A-League的墨尔本胜利最为有名。
球队 | 联盟 | 运动 | 主场 | 成立年份 | 锦标赛 |
---|---|---|---|---|---|
维多利亚板球队 | 冠军联赛20 | 板球 | 墨尔本板球场 | 1851年 | 24次谢菲尔德盾杯赛冠军 |
卡尔顿蓝衣 | 澳大利亚澳式足球联盟(AFL) | 澳式足球 | 墨尔本板球场 | 1864年 | 16次联盟总冠军 |
里士满老虎 | 澳大利亚澳式足球联盟(AFL) | 澳式足球 | 墨尔本板球场 | 1885年 | 10次联盟总冠军 |
哥宁伍喜鹊 | 澳大利亚澳式足球联盟(AFL) | 澳式足球 | 墨尔本板球场 | 1892年 | 15次联盟总冠军 |
鹤坊老鹰 | 澳大利亚澳式足球联盟(AFL) | 澳式足球 | 墨尔本板球场 | 1902年 | 10次联盟总冠军 |
墨尔本魔鬼 | 澳大利亚澳式足球联盟(AFL) | 澳式足球 | 墨尔本板球场 | 1859年 | 12次联盟总冠军 |
阿辛顿轰炸机 | 澳大利亚澳式足球联盟(AFL) | 澳式足球 | 阿提哈德球场 | 1871年 | 16次联盟总冠军 |
北墨尔本袋鼠 | 澳大利亚澳式足球联盟(AFL) | 澳式足球 | 阿提哈德球场 | 1869年 | 4次联盟总冠军 |
圣柯达仙人 | 澳大利亚澳式足球联盟(AFL) | 澳式足球 | 阿提哈德球场 | 1873年 | 1次联盟总冠军 |
西部斗牛犬 | 澳大利亚澳式足球联盟(AFL) | 澳式足球 | 阿提哈德球场 | 1883年 | 9次联盟总冠军 |
墨尔本叛军 | 超级榄球联赛(Super Rugby) | 橄榄球 | 墨尔本矩形球场 | 2010年 | 1次联盟总冠军 |
墨尔本风暴 | 国家橄榄球联盟(NRL) | 联盟式榄球 | 墨尔本矩形球场 | 1997年 | 4次联盟总冠军 |
墨尔本胜利 | 澳大利亚职业联赛(A-League) | 足球 | 墨尔本矩形球场和阿提哈德球场 | 2004年 | 2次联盟总决赛冠军 |
墨尔本城 | 澳大利亚职业联赛(A-League) | 足球 | 墨尔本矩形球场 | 2008年 | -- |
墨尔本联 | 澳大利亚国家篮球联赛(NBL) | 篮球 | 维州篮网球及曲棍球中心体育馆 | 1931年 | 4次联盟总冠军 |
东南墨尔本凤凰 | 澳大利亚国家篮球联赛(NBL) | 篮球 | 约翰·凯因体育馆 | 2019年 | -- |
维多利亚维京人 | 澳大利亚曲棍球大联盟(AHL) | 曲棍球 | 维州篮网球及曲棍球中心体育馆 | 1991年 | -- |
墨尔本王牌 | 澳大利亚职业棒球联盟(ABL) | 棒球 | 墨尔本大球场 | 2009年 | -- |
墨尔本寒冰 | 澳大利亚冰球大联盟(AIHL) | 冰球 | O'Brien冰球场 | 2000年 | 4次联盟总冠军 |
墨尔本野马 | 澳大利亚冰球大联盟(AIHL) | 冰球 | O'Brien冰球场 | 2010年 | 1次联盟总冠军 |
交通
[编辑]公路
[编辑]墨尔本拥有一个由数个交叉高速公路组成的庞大高速公路网络,市区内的16条高速公路在城市的南北东西纵横交错,其中有两条路段因为交通流量拥堵而在2000年代后开始采用电子道路收费系统向通勤者收取费用。
收费路段
[编辑]高速公路
[编辑]- 莫纳什高速公路(Monash Freeway):是一条连接墨尔本东南区和西区的主要高速公路之一,起始于太子路东段直到墨尔本西南部的卫星城市吉朗,全长159公里。
- 塔拉梅林高速公路(Tullamarine Freeway):是一条可以衔接莫纳什高速公路的一条机场高速公路,全长13公里。
- 东部高速公路(Eastern Freeway):一条自墨城东部而到达市中心的东部主要干道,全长62公里。
- 莫宁顿半岛高速公路(Mornington Peninsula Freeway): 从莫宁顿半岛南端到东部高速公路北端,全长25公里。
- 大都会环线(Metropolitan Ring Road),也称西部环线(Western Ring Road):为一条环绕墨尔本都市西部的高速公路,可以连接至的塔拉梅林高速公路直达墨尔本国际机场以及进入市中心和东南区,全长38公里。
- 西部高速公路(Western Freeway):是一条可以连接墨尔本西南区以及西北区的主要高速路,通过西部高速可以直接连接至洲际公路从而到达澳大利亚南部城市阿德莱德。
轨道交通
[编辑]墨尔本拥有全澳最为庞大,以长度计算为世界都市中排名第3大的轨道交通系统,其城市轻轨系统全长达到372公里(不包含有轨电车系统)[41],拥有200个车站[42]。
通勤铁路
[编辑]墨尔本的通勤铁路由包含16条电气化线路的4个线组(Group)以及位于市中心的城市环线(City Loop)组成,总长度达到了830km,2016年总客流达到了2.354亿人次。不过由于大多数线路始建于100多年前,设施老化,导致在日常运营中经常发生延误甚至中断运营的情况。另外,城市环线由于只为每个线组分配了1条轨道,导致在高峰时班次受到了很大限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个长度为9公里,有5座车站的墨尔本地铁隧道项目已经开工,预计于2024-2025年投入使用。该项目旨在构建一个地铁式的(Metro Style)运行系统,连接现有的克兰本线、派肯汉线以及森伯里线、未来将会在2019年电气化的梅尔顿线。[43]
有轨电车系统
[编辑]墨尔本拥有全球最为庞大的有轨电车系统,总计250公里长的电车轨道[44][45]。该系统始于1880年代,亦是全球最古老的轻轨运输系统之一。2010-2011年度有1亿2千8百70万人次的乘客使用该系统。每天有493辆电车在24条线路上运营,车站的数量更是达到1,763个之多。[46][45][45][47]
因为墨尔本电车的轨道都部署在公路中央,而且法律规定电车在行驶中拥有优先路权,所以转弯的机动车辆不允许在铺有轨道的道路中线上等待跨线阻碍电车运行。加上墨尔本中央商业区许多街道只有双向四车道,如果除掉电车道每边只能剩下一个车道的空间,没法设置专门的转弯车道,因此交通法规定跨道右转(澳大利亚是左侧驾驶)的车辆在一些指定的十字路口必须采用钩形转弯,在路口左侧的道路外线与人行横道之间的空地中耐心等待,当直行交通灯变红、横向交通灯变绿时再开始转弯。墨尔本这条独特的交通规则也是世界上绝大多数二段式转弯的一个参考蓝本。
机场
[编辑]大墨尔本地区共拥有七座飞机场,其中四座为民用客运机场。
- 墨尔本国际机场(Melbourne International Airport,IATA代码:MEL;ICAO代码:YMML):位于市区西北23千米(14英里)的泰勒马林(Tullamarine)区,因此也称泰勒马林机场,为墨尔本最大的综合国际机场,货运吞吐量为澳大利亚最大,客运量第二大仅次于悉尼国际机场。
- 爱华隆机场(Avalon Airport,IATA代码:AVV;ICAO代码:YMAV):位于市区西南50千米(31英里)、吉朗市东北15千米(9.3英里)的爱华隆镇,是维多利亚州的第二个国际机场,现为捷星航空的主要机场并设有澳大利亚航空的大型飞机维修设施,每年亦举办澳大利亚国际航空展。
- 埃森登机场(Essendon Airport,IATA代码:MEB;ICAO代码:YMEN):位于市区西北13千米(8.1英里)的埃森登区,是澳大利亚第二座国际机场,1950至1970年间曾是墨尔本的主要机场(当时名为墨尔本机场),直到后来被西北8千米(5.0英里)处新建的墨尔本国际机场取代。现在主要民航业务为澳大利亚国内线以及少数纽西兰跨洋航线,以及私人、商务飞机和一些货运业务。除此之外,机场还提供飞行学校和维修厂房,并且是维多利亚空中救护车、皇家飞行医生服务队和维多利亚警察空勤队的基地。
- 穆拉宾机场(Moorabbin Airport,IATA代码:MBW;ICAO代码:YMMB):位于市中心东南21千米(13英里)的曼通(Mentone)区东部,除了少量支线客运服务以外,是墨尔本主要的通用航空机场,起降次数为澳大利亚全国第二,仅次于悉尼机场。在1949年底开放时原计划命名为曼通机场,但因与当时法国芒通的机场音近而放弃;之后欲以西北相邻的切尔滕纳姆(Cheltenham)区命名,但因担心与英国格洛斯特郡机场附近的切尔滕纳姆混淆而放弃,最终选用了西北并不相邻的穆拉宾区命名。在1989年,为了纪念澳大利亚飞行先驱哈利·霍克(Harry George Hawker,1889~1921)的百年诞辰,还命名为哈利·霍克机场。穆拉宾机场同时还是澳大利亚国家航空博物馆和维多利亚皇家飞机俱乐部(世界上最老的航空组织之一)的所在地。
其余三座机场为私人和军用机场,不进行商业化服务。
- 科尔德斯特里姆机场(Coldstream Airport,ICAO代码:YCEM):位于市区以东37千米(23英里)的科尔德斯特里姆镇,是雅拉河谷地区的两座私人机场之一,主要用于轻型飞机通航和飞行训练,同时还是空中消防的基地。
- 莉莉戴尔机场(Lilydale Airport,ICAO代码:YLIL):位于市区东北38千米(24英里)的伊伶(Yering)镇,以南面的6公里外的墨尔本莉莉戴尔区命名,是雅拉河谷地区的两座私人机场之一中较大的飞行场,主要用于轻型飞机通航和飞行训练,也负责一些维多利亚阿尔卑斯地区的轻型支线客运服务。
- 澳大利亚皇家空军威廉斯机场(RAAF Williams,ICAO代码:YMPC):位于市区西南25千米(16英里)的库克角区。原名澳大利亚皇家空军库克角基地(RAAF Base Point Cook),在1989年与附近以北7千米(4.3英里)的莱沃顿基地合并后,为了纪念“澳大利亚空军之父”理查德·威廉斯而得名。
港口
[编辑]墨尔本港开通于1889年。港区面积143,000平方米,拥有超过30个的泊位、以及16个平台。年吞吐量在190万个货柜。以目前的设计能力,预计到2015年港口将会饱和,扩建亦迫在眉睫。[48]
墨尔本港以港口吞吐量和面积计算都是澳大利亚的第一大港口。
城市景观
[编辑]墨尔本市中心的外围有环绕市区的免费旅游观光电车,沿途经过著名观光景点,包括:
- 南岸
- 国会大厦
- 维多利亚艺术中心
- 维多利亚市场
- 墨尔本皇家植物园(Royal Botanical Gardens)
- 墨尔本会议中心
- 皇家展览馆
- IMAX电影院
- 墨尔本旧监狱(Melbourne Old Gaol)
- 联邦广场
- 墨尔本动物园
友好城市
[编辑]参见
[编辑]注释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3218.0 – Regional Population Growth, Australia, 2015–16: Population Estimates by Statistical Area Level 2 (ASGS 2016), 2006 to 2016. abs.gov.au. 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 2017-07-28 [2017-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6). Estimated resident population, 30 June 2016.
- ^ Rigonal population. ABC. [2021-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30).
- ^ Page 1. 民报 Chinese Times (Melbourne, Vic. : 1902 - 1922). 1922-01-07 [2024-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26).
- ^ 我國原駐美之「羅安琪」. 外交部公众外交协调会 (新闻稿). 中华民国外交部. 1992-04-30 [2017-08-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8) (中文(台湾)).
- ^ 典藏臺灣:駐美爾鉢領事館電外交部有關澳外長將繼續尋求擱置准許中共進入聯合國事. [2018-1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09).
- ^ Page 5. 广益华报 The Chinese Australian Herald. 1919-12-13 [2024-04-03].
- ^ 存档副本. [2023-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3).
- ^ 存档副本. [2023-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5).
- ^ 存档副本. [2023-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12).
- ^ Victorian Local Government Directory (PDF). Department of Planning and Community Development, Government of Victoria: 11. [2009-09-1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9-09-15).
- ^ 11.0 11.1 Melbourne CBD. Google Maps, Google Inc. [2009-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26).
- ^ 澳大利亚统计局. Melbourne (State Suburb). 2006 Census QuickStats. 2007-10-25 [2007-09-26].
- ^ 3218.0 - Regional Population Growth, Australia, 2011-12. 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 2013-04-30 [2013-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5).
- ^ 3218.0 - Regional Population Growth, Australia, 2011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2-08-17.
- ^ ESTIMATED RESIDENT POPULATION, States and Territories - Capital City and Balance of State/Territory. [2012-06-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17).
- ^ Growth in Melbourne. 3218.0 - Regional Population Growth, Australia, 2007-08. 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 2009-04-23 [2009-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5).
- ^ Colebatch, Tim; Lahay, Kate. Melbourne's population hits 4 million. The Age. 2009-09-23 [2009-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5).
- ^ Melbourne. Tourism Australia, Government of Australia. [2009-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年3月30日).
- ^ 澳洲》墨爾本古典天空下 塗鴉自由. [2009-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11).
- ^ The World According to GaWC 2008. Globalization and World Cities Research Network, Loughborough University. [2009-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23).
- ^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Liveability Survey. London: Economist Group.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 ^ Source: agencies. Best city in the world. The Age. 2002-04-10 [2009-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07).
- ^ Source: agencies. Vancouver is 'best place to live'. BBC News. 2005-04-10 [2009-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5).
- ^ Source: agencies. Melbourne 'third most' livable city in world. ABC News. 2009-09-06 [2009-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6-06).
- ^ The Economist:Liveability ranking 2011. [2011-1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31).
- ^ 墨尔本连续第三年被评为全球最宜居城市. 中国新闻网. 2013-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03).
- ^ Melbourne named world's most liveable city by The Economist for seventh year. Sydney Morning Herald. 2017-12-12 [2017-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12) (英语).
- ^ 28.0 28.1 History of the City of Melbourne (PDF). City of Melbourne: 8–10. [2009-09-1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1-02-20).
- ^ 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 Constitution Act (PDF). Department of the Attorney-General, Government of Australia: 45 (Section 125). [2009-09-1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5年7月18日).
- ^ 墨爾本飆46.4℃高溫 打破150年紀錄. [2009-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10).
- ^ Bureau of Meteorology. [2009-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01).
- ^ Melbourne jobless rate shoots up. [2012-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09).
- ^ 当澳洲变成“贵”洲……. [2012-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12).
- ^ 【自由城市.墨爾本】「低端」窮人 都能享受生活. [2018-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09).
- ^ Stopping all stations as minister backs down. www.theage.com.au. 2010-09-09 [2010-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0-13).
- ^ 美媒评全球最佳中国城 墨市唐人街上榜. [2012-09-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5).
- ^ 全球最佳市长. 2006 [2008-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2-10) (英语).
- ^ 《世界十大浪漫城市之南半球艺术之都:墨尔本》 知更出版社 2009年
- ^ Colliers International. Retail bricks to endure challenge from retail clicks. colliers.com.au. 2011-02-02 [2011-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25).
- ^ Chadstone Shopping Centre – Chadstone, Victoria (PDF). universalconcretepumping.com.au. 2008 [last update] [2011-03-2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年7月6日).
- ^ Melbourne – ringing in the changes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3-03-25.
- ^ Metro Trains Melbourne (MTM)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2-08-15.
- ^ Home. metrotunnel.vic.gov.au. [2017-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5) (英语).
- ^ Facts & figures, Department of Transport, [2011-1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06)
- ^ 45.0 45.1 45.2 Facts & Figures, Yarra Trams, [2011-1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24)
- ^ Facts & Figures. Yarra Trams. [2014-1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29).
- ^ Milestones, 1981 - 1990, Yarra Trams, [2011-1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20)
- ^ Boom port to bust by 2015. The Age (Melbourne). 2011-12-10 [2012-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23).
- ^ 墨尔本市政府官方网站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08-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