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中国的慢性病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国的慢性病(英语:Chronic disease in China)以及非传染性疾病英语non-communicable diseases两项所导致死亡的人数约占该国死亡总人数的80%,占失能调整生命年(DALYs)的70%(衡量整体疾病负担的一种方法)。前述导致死亡和疾病的三大主因是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英语chronic respiratory disease癌症,而中国民众暴露于这些疾病危险因子的风险很高:有超过3亿的男性吸烟、1.6亿的成年人患有高血压,其中大多数并未接受治疗。肥胖症的流行迫在眉睫,现在大城市中有20%以上的7-17岁儿童/少年有超重肥胖症的问题。中国中年人因慢性病而死亡的比率高于一些高收入国家。[1]

概论

[编辑]

中国和世界其他许多地方一样,政府原本只把重点放在传染病的防治上,但是中国现在面临的是疾病的"双重负担"。由于慢性病所产生的负担,全国在预防方面也给予相对应的关注。

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2004-10年)已执行,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初步工作也已经完成(2005年底)。在某些领域已获得进展,譬如10年以来,男性吸烟率以每年约1%的速度下降,甚至在大型的示范项目中也有更好的效果。但是,仍有许多工作需要实施,而资源和可持续性是重要的课题。但是,用以改善慢性病增长所需的监测和干预机制,由于累积有20年的经验教训,正迅速发展之中。

据说全球所有罹患癌症而死亡的人数中,约有25%是中国大陆居民,而中国死亡人数中,有五分之一(20%)是由于一种或多种癌症所导致。[2][3]

流行病学

[编辑]

人口老化是造成慢性病流行的主要因素。2000年,中国人口中有7%的人年龄在65岁或以上[4],现在有4亿人的年龄在20-39岁之间。如果目前的趋势继续下去,到2040年,65岁及以上的人群将增加到接近全部人口的 20%。[5]在2000年至2040年之间,中国人口仅仅因为老化,预计因心血管疾病而死亡的人数会增加两倍。[5]

除了人口老化之外,中国还经历许多社会和经济上的巨大转型(请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这些会让几个主要慢性病的发生继续增长。例如,自1978年以来,中国的经济有惊人的成长,在迅速扩张的城市地区,人们的平均生活水准远高于以往。从1990年到2000年,中国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口比例从26%增加到36%,城市数量增加到663座,城镇数量也急速上升。[4]

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化程度为45%,而中国城市人口相较之前已增加2亿,到2030年,城市化会达到60%(中国在2016年的城市化程度为57.35%,请参考中国城市化的英文版部分)。[5]这种增长的代价是人民健康的变化。例如,城市化与中国糖尿病的罹患率之间存有正向相关的关系。[6]研究显示在中国,被诊断出中年患有糖尿病的人,最终平均会少活九年,而且死亡的风险远高于西方国家的人。[7]

城市化后迅速的环境变化,让慢性病主要危险因子迅速流行。吸烟营养不良以及缺乏体能锻炼,导致普遍的肥胖和高血压的现像,并且缺乏体能锻炼的生活模式正在增长。[6]目前男性的吸烟率(过去30天吸烟)在2002年为57%,比1996年的63%有所下降。目前吸烟的女性不到3%。[8]这种有利趋势应该继续维持,因为根据计算,1991年至1995年之间,男性肺癌的死亡率增加一倍,并且15至54岁的城市和农村劳动者之间,以每年2%至5%的速度增长。[9]

吸烟人口减少(随之的危险因子也减少)是唯一让人觉得鼓舞的趋势,它与同时期增加的成年人口中,烟草消费呈现已经到顶的情况吻合,就像其他国家大幅提高税捐,导致烟草消费开始减少类似。1999年,中国首次进行的《全球青年烟草使用调查》[10],调查资料显示13至15岁的学生之中,有22%曾经尝试吸烟。而目前的吸烟率仅为5%。[11]。2017年10月发表的的一份在2015年所作的调查,中国中学生的吸烟率为9.4% [12]

中国于2002年对营养与健康的领域做过首次综合调查。通过中央政府的人口普查,动用243,479名人力,在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132个县中,选出71,971户家庭收集资料。 [6]18岁或以上的人患有高血压(血压140/90或者更高)的为19%,比1991年增加30%。成人超重,和有肥胖症的各为23%及7%,在过去10年中,增加率分别为39%和97%。[6]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儿童有肥胖症的情况发展迅速。2000年,六个城市或省份(北京市天津市和上海市、以及河北省辽宁省、和山东省)的学生中,超重和肥胖的总体比率从1985年的1-2%上升,7-9岁男孩的是25%、10-12岁的男孩是25%,7-9岁的女孩是17%,10-12岁的女孩是14%。[13]2002年,7-17岁儿童之中,在大城市有13%的超重和8%的肥胖症,在农村地区有2%的超重和不到1%的肥胖症[6]

根据Na Zhang和Guansheng Ma在2018年发表的文章,2015年,中国7岁以下儿童有超重问题的比率是8.4%;2014年,中国儿童,7岁,有超重或者肥胖症的比率是12.2%,7岁以上的是7.3%;这种儿童的人数是3,496万。

经济发展后果

[编辑]

慢性病对中国的经济后果影响严重。仅在心血管疾病这一项,在2000年,年龄在35-64岁的群组,就丧失670万年的有生产力寿命,造成的损失约为300亿美元。[5]这个数字中估计只有四分之一属于直接的医疗卫生费用。[5]如果目前的趋势继续下去,到2030年,在同一个年龄段,中国丧失的有生产力寿命总数估计会增加到1,050万年。[5]据估计,由于心脏病中风和糖尿病对劳动力供应英语labour supply和财富储蓄的影响,中国在2005年损失的国民收入约达180亿美元。2005-2015年的10年期间的累计损失约为5,560亿美元。[14]

慢性病防治和控制进展

[编辑]

1963年,中国在上海市建立癌症注册机制,所收集的数据促成首批处理慢性病项目的建立。例如,江西省靖安县子宫颈癌死亡率 1974年的每10万人有42.0例,下降到1985年的每10万人有9.6例。这至少部分归功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做法(由Kong L撰写的报告,但未发表)。癌症是慢性疾病控制措施中的领先项目。2003年,负责卫生政策的卫生部根据各个领域的专家意见,完成一项国家癌症控制计划。这项《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2004-2010年)》的某些内容已被执行,例如做子宫颈癌的快速诊断和筛检试验。[15]

1991年至2000年,中国在三个城市(北京、上海和长沙市)为数300,000的城市人口中,进行一项以社区为基础,有关糖尿病和高血压管理的干预试验。最显著的结果是,中风的发生率在男性中下降52%,在女性中下降53%,中风的死亡率总体下降54%。[16][17]

根据一项在2019年4月发表的报告,在2018年,中国有430万新的癌症案例发生,290万因癌症导致死亡的案例。和美国英国比较,中国癌症发生率较低,但是癌症死亡率却比这两个国家高出30%到40%,而且,在中国的癌症死亡病例中有36.4%属于消化道癌症(胃部、肝脏、还有食道癌症),而且预后管理的效果也比较差。[18]

1995年,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健康七号(World Bank’s Health VII):中国疾病预防项目-健康促进项目(1996-2002),在中国的七个城市展开: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成都市洛阳市柳州市、和威海市、加上云南省的一些地区。这个方案覆盖约9,000万人。迄今,已做出报告的慢性病处理结果中,成年男性吸烟者总体下降15%,而在北京市,由于高血压检测和治疗显著增加,在项目实施的最后一年,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下降超过15%。(Wu Z,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长的个人通讯资料)。[19]

根据这个项目的经验,卫生部于1997年开始在全国建立慢性病预防治疗示范点。设立32个社区点,主要活动包括社区诊断、社区动员、制定社区综合干预措施(吸烟控制、健康饮食、体育锻炼、防治高血压、心理健康、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慢性呼吸道疾病的预防和控制)、训练、和干预措施的评估。

当前政策活动

[编辑]

根据危险因子的模式,和人口学趋势,中国预防慢性病的最优先的重点是对高达1.6亿有高血压成年人的血压做控制,并帮助超过3亿成年男性吸烟者戒烟。虽然目前尚无有关吸烟者戒烟意愿的数据,但“健康七号”项目在6年的时间里达成男性25%的总体戒烟率。[20]在上海的示范点,控制高血压方面也有进展,在3年的时间里,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降低一半(由Kong L撰写的报告,但未发表)。

中国在2003年11月认可,并签订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他们在过去的20年中,曾采取的行动包括:传播烟草控制信息和健康教育;制定一系列烟草控制法律、法规、和规定;组成烟草控制网络;举办研讨会和专题讨论会;逐步限制和禁止烟草产品广告;举行大规模烟草控制运动;对青年控制烟草使用;支持和参与《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谈判。 2008年奥运会被设定为一个无烟的奥运会。

中国在2015年的吸烟流行率是27.7%(男性52.1%,女性2.7%)。中国已经采取重大行动来控制烟草使用,包括在19个城市制定综合禁烟法,并且扩大戒烟服务。2015年,中国有766,000新的肺癌病例(占所有癌症新病例的17%),610,000肺癌死亡病例(占所有癌症死亡病例的21.7%)。肺癌是中国最常被诊断出来的癌症,是中国癌症死亡的领先病症。[21]

为改善中国人民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政府持续制定和颁布系列的政策,并且实施许多项目。一项重点是放在小学,示范项目在减少儿童肥胖症英语Childhood obesity方面,取得不错的成绩。例如,在中国四个城市办理的一个项目中,3年级和4年级男孩(8-14岁)的肥胖症比率在1年内,从21%降低到14%(Tian B,中国健康教育研究所,个人通讯资料 )。

为了应对慢性病的巨大挑战,卫生部透过WHO的支持,与有关部门合作,制定第一个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05 –15年)。这个计划要求采取一种综合而全面的方法,来控制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道疾病、和糖尿病。在至少四个领域采取优先行动:成年男性吸烟、高血压、超重、和肥胖症,以及建立慢性病的控制能力。

中国进一步在2017年12月发布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22]

监测和资讯系统

[编辑]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在2002年成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NCNCD)。 NCNCD是国家一级的慢性病预防和控制机构,负责监测和针对人群行使干预措施,并建立国家慢性病控制网络。目前,几乎所有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都有明确的责任和使命,为管理慢性病而发展人事组织,以及筹措经费。在大多数省份中都建有区域级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且为下一层级,例如县的单位指派疾病预防人员。

中国在1978年建立国家疾病监测报告系统,做国家全面的疾病监测,该系统主要用于传染病的监测报告,并承担一些慢性病的监测报告责任。这个系统在2004年被扩展和调整,成为整个中国疾病监测报告的代表。修订后的系统包括150个疾病监测点。这个系统目前的措施包括升级死亡原因登记,以便每个疾病监测英语Disease surveillance点都成为当地人口死亡的登记中心。 疾病监测系统由NCNCD负责,这个系统是国家用于监控慢性病的重要机构。(请参考:中国疾病监测

中国按照WHO STEPs监测系统(WHO STEPs Surveillanc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的框架,[20]在2004年8月执行首次国家危险因子监测调查,样本量来自监测点系统中的79个县或地区的42个村庄或更小社区,加上314个城镇或社区,总共包含33,180个人。对收集到的资料数据做分析,并在2005年末发布一份完整的报告。中国当时正开发一个国家危险因子监测系统,由受过训练的省级和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根据国家标准,进行区域危险因子的调查,这些区域危险因子是国家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成分。

挑战

[编辑]

有关中国的慢性病预防,最紧迫的问题是与吸烟和高血压两项相关。当前这一代的成年人罹患肥胖症的风险相对较低,但除非采取行动,否则下一代肥胖症的迅速扩散,会影响到21世纪下半叶的慢性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如果中国未能尽速控制这些危险因子,它们所产生的社会和经济上的后果会非常严峻。示范项目已显示,中国可以控制慢性疾病的危险因子。中央政府面临的挑战是如何扩大这些干预措施,并建立有效的国家慢性病控制计划能力。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Strong K, Mathers C, Leeder S, Beaglehole R. Preventing chronic diseases: how many lives can we save?. Lancet 2005;[1]
  2. ^ Nelson R., Cancer Needs to Become a National Priority in China, May 01, 2014, Accessed 5/3/2014. [2020-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2). 
  3. ^ Challenges to effective cancer control in China, India, and Russia, The Lancet Oncology, 15(5), 489-538, April 2014, doi:10.1016/S1470-2045(14)70029-4, Accessed 5/3/2014. [2020-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2). 
  4. ^ 4.0 4.1 Fifth National Population Census. Beijing: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of China, 2000.
  5. ^ 5.0 5.1 5.2 5.3 5.4 5.5 Leeder S, Raymond S, Greenberg H, et al. A race against time: the challeng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developing economies.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2005.
  6. ^ 6.0 6.1 6.2 6.3 6.4 Ministries of Health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nutrition and health status of the Chinese people. Beijing: State Information Office, 2004.
  7. ^ Diabetes can shorten lifespan by nine years in Chinese patients. WebMD China. January 18, 2017 [2020-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1). 
  8. ^ Yang G, Ma J, Liu N, Zhou L. Smoking and passive smoking in Chinese. Chin J Epidemiol 2005; 26: 78-83.
  9. ^ Yang L, Parkin DM, Li YD, et al. Estimation and projection of the national profile of cancer mortality in China: 1991–2005. Br J Cancer 2004; 90: 2157-2166.
  10. ^ 存档副本. [2020-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4). 
  11. ^ Wang Y, Huang Y, Li A, et al. A survey of adolescent smoking and tobacco knowledge in four areas of China. Chin J School Health 2000; 21: 456-457.
  12. ^ Prevalence and Determinants of Current Smoking and Intention to Smoke among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among Han and Tujia Nationalities in China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707962/
  13. ^ Ji C, Sun J, Chen T. Dynamic analysis on the prevalence of obesity and overweight school-ag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recent 15 years in China. Chin J Epidemiol 2004; 25: 103-104.
  14. ^ WHO. Preventing chronic diseases: a vital investment.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5.
  15. ^ Wen C. China's plans to curb cervical cancer. Lancet Oncol 2005; 6: 139-140.
  16. ^ Wang WZ, et al. Change of incidence of stroke after a community-based intervention for nine years in three cities in China. Chin J Chron Non-commun Dis 2002; 4: 30-33.
  17. ^ Wang WZ, et al. Change of mortality of stroke after a community-based intervention for nine years in three cities in China. Chin J Chron Non-commun Dis 2002; 4: 49-51.
  18. ^ Rui-Mei Feng, Yi-Nan Zong, Su-Mei Cao,Rui-Hua Xu :Current cancer situation in China: good or bad news from the 2018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https://cancercommun.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40880-019-0368-6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9. ^ The World Bank Loan for China Disease prevention project—Health VII project. Health promotion component. External evaluation report. Geneva: World Bank, 2004.
  20. ^ 20.0 20.1 Armstrong T, Bonita R. Capacity building for integrated noncommunicable disease risk factor surveillance system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Ethn Dis 2003; 13: S2-S13.
  21. ^ Parascandola, Mark; Xiao, Lin. Tobacco and the lung cancer epidemic in China. 2019 May [9 February 2021]. doi:10.21037/tlcr.2019.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1). 
  22. ^ 存档副本. [2020-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5).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