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拉斯托奇基涅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建議更名:「拉斯托克基恩」→「拉斯托奇基涅」[編輯]

拉斯托克基恩」 → 「拉斯托奇基涅」:「拉斯托克基恩」完全不懂是怎樣來的。「拉斯托奇基涅」來自新華社歷史資料庫。--微腫頭龍留言2024年5月17日 (五) 04:24 (UTC)[回覆]

(!)意見:新華社歷史資料庫里此譯名的搜索結果里有「Draft note」字樣,參考性還需商榷。建議暫譯為「拉斯托奇基內」。--萬水千山留言2024年5月17日 (五) 12:55 (UTC)[回覆]
總好過現在的名字吧。而且網上搜一下「拉斯托奇基涅」也不是沒人用,稍微比「拉斯托奇基內」多,但數據結果過少也很難說明什麼。我對新華社會用「內」字不抱期待,所以我覺得各位要放下對所謂的「烏名俄譯」的成見了,除非還有什麼其他權威機構會提供不一樣的譯名。(另外提一下我沒看見Draft note字樣,不知是因為訪客登錄的關係還是我看得不夠仔細)--微腫頭龍留言2024年5月17日 (五) 16:45 (UTC)[回覆]
(!)意見,個人覺得首先應該用有來源的譯名,其次如果無共識的話,就暫時用「Lastochkyne」吧。--Kethyga留言2024年5月18日 (六) 04:07 (UTC)[回覆]
@微腫頭龍:在搜索結果列表上點擊該結果的話,會彈出一個對話框,在對話框的右上邊有「Draft note」字樣。不過我查了其他的結果,任何對話框裏都是那個字樣。不過您最近加入的「阿夫季夫卡」的連結,如果點擊搜索結果的話,會說找不到該頁面。--萬水千山留言2024年5月21日 (二) 20:49 (UTC)[回覆]
@TuhansiaVuoria好的,我看見了,確實全部都有Draft note,所以我覺得這個字樣應該沒有什麼參考意義(不能佐證該譯名尚處於草稿階段)。「阿夫季夫卡」是2017年發佈的,並非近期,為什麼點不進去我也不知,不過新華社確實有在使用該譯名[1]。--微腫頭龍留言2024年5月22日 (三) 06:20 (UTC)[回覆]